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复习复习第一二单元语文版知识精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640344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复习复习第一二单元语文版知识精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复习复习第一二单元语文版知识精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复习复习第一二单元语文版知识精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复习复习第一二单元语文版知识精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复习复习第一二单元语文版知识精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复习复习第一二单元语文版知识精讲.docx

《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复习复习第一二单元语文版知识精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复习复习第一二单元语文版知识精讲.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复习复习第一二单元语文版知识精讲.docx

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复习复习第一二单元语文版知识精讲

初二语文期中考试复习——复习第一、二单元语文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教学内容:

期中考试复习——复习第一、二单元

二.教学重难点:

1.巩固语文基础知识:

生字词、作家作品、文言文字词的识记等。

2.提高现代文的阅读能力。

第一单元

一、基础知识

(一)体裁:

叙事散文

(二)作者及文章出处

1.《背影》——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朱自清,字佩弦,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2.《永久的悔》——选自《光明日报》——季羡林,当代语言学家。

3.《铁骑兵》——选自《解放日报》——杨朔,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4.《苏珊·安东尼》——选自《美德书》——乔安娜·斯特朗、汤姆·B·莱奥纳德,美国著名作家。

(三)生字

chóuchújítuísuǒxièpánshānguàsù

踌躇狼藉颓唐琐屑蹒跚马褂簌簌

zhàshìxièpǔzhùjúměngkuò

栅栏拭泪交卸浦口箸橘子懵懵懂懂轮廓

língdīngtuòzhuīmóyúnyǔn

孤苦伶仃唾手可得立锥之地馍馍耕耘陨落

sāijiásāocháoshànliànqípēi

左腮脸颊骚乱老巢讪笑锁链歧视下流胚

xièbīndiémièfēndài

不懈努力彬彬有礼喋喋不休轻蔑气氛逮捕

(四)四字词语

触目伤怀、祸不单行、情郁于中、俯拾皆是、唾手可得、懵懵懂懂、

背井离乡、寄人篱下、呆若木鸡、喋喋不休、文质彬彬、顽固不化、

立锥之地、不能自已、迷离模糊、雄心壮志、举目无亲、长久之计、

清脆甜美、门当户对、不实之词、不懈努力、理所当然

(五)解释黑体的词语

变卖典质:

典,当;质,抵押。

一片狼藉:

乱七八糟的样子。

迂:

言行守旧,不合时宜。

拭目以待:

擦。

触目伤怀:

心。

老境颓唐:

衰退败落。

望九:

(年龄)接近。

唾手可得:

往手上吐唾沫。

没过:

没,mò,指河里的水漫过。

讪笑:

讥讽。

二、阅读

(一)《背影》

1.主题:

文章通过记述八年前和父亲在浦口车站相别的情景,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情至爱,抒发了作者在生活困顿、精神压抑的境况下对父亲倍加思念之情。

2.线索:

“背影”

3.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

(1段)开篇点题,点明“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第二部分:

(2~6段)回忆往事,追述父亲到浦口车站送“我”的情景,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

1层(2~3段):

写送别时的家境,为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氛。

2层(4~5段):

写离别前父亲的细心关照,为写“背影”作铺垫。

3层(6段):

描写父亲过铁道买橘子时的“背影”,表现父亲的爱子深情。

第三部分:

(7段)照应开头,写别后对父亲的思念。

4.四次写“背影”:

①第1段,思念父亲,作用:

开篇点题;②第6段,望父买橘,作用:

表现了父爱子的深情;③第6段,父子告别,作用:

表现了父子的离情别绪;④第7段,别后再现父亲“背影”,作用:

表现思父之情不能自已,与开头呼应,深化主题。

5.四次“流泪”:

①次悲哀之泪:

见父亲,睹家境,想祖母;②次感动之泪:

望父买橘,父子离别;③次感伤之泪:

背影远去,依依惜别;④次伤心之泪:

再现背影,泪光莹莹。

6.四句话:

1)“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怕家庭的变故会影响儿子的学业,父亲为了宽慰儿子,把悲痛压在了心底,不让儿子看到,表现对儿子的关心。

2)“我买几个橘子去。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担心儿子旅程口渴,眷眷深情溢于言中。

3)“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惦念路途平安,要等到儿子回到北京来信报平安,才能放心。

4)“进去吧,里边没人。

——表现了父亲对“我”的怜惜、体贴、关照。

7.写作特点:

1)语言朴实而简洁。

2)抒情深沉而自然。

3)文章线索清晰,题目耐人回味。

(二)《永久的悔》

1.主题:

本文通过作者回忆过去的家庭生活,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思念,表达了因为再也无法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而悔恨不已的心情。

2.线索:

“白的、黄的、红的”

3.主要内容:

包括:

1)回忆儿时家里的贫苦生活;2)母亲把好吃的都让给了我,表现母亲对我的关怀;3)因为不能好好侍奉母亲,我的愧疚之情。

4.本文的结构层次如何划分?

第一部分(1~2段):

点题——“永远的悔”就是:

不该离开故乡,不该离开母亲。

第二部分(3~9段):

详细的叙述作者“永久的悔”的具体内容。

1层(3~5段):

概括叙述家庭的基本情况。

2层(6~8段):

详细叙述自己幼年的生活情况。

3层(9段):

详细叙述母亲的艰苦生活。

第三部分(10~11段):

结尾扣题——“永久的悔”的具体内容。

5.作者“永久的悔”指的是什么?

——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6.这个“悔”包含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感情?

既包含着作者对生身母亲的深切思念,又包含着因无法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而产生的悔恨。

7.如何理解“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即使我一个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红的’。

”?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款款依恋,同时也渗透出一丝的悔意,绝不该离开母亲。

这是作者一生的悔,永远的悔,令作者心痛不已的悔!

8.写作特色:

1)语言细腻,娓娓道来。

2)双线发展,明暗交错

3)首尾呼应,层层展开

第二单元

一、基础知识

(一)体裁:

现代诗

(二)作者及文章出处

1.《大堰河——我的保姆》——选自《艾青诗全编》——艾青,现代著名诗人。

原名蒋海澄。

2.《长城谣》——选自《无怨的青春》——席慕容,蒙古族女诗人、作家。

3.《一片槐树叶》——选自《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精选·诗歌卷》——纪弦,作家。

4.《致空气》——选自《古今文学名篇》——邵燕祥,当代诗人。

5.《樵夫,别砍那棵树》——选自《美国读本》——乔治·珀金斯·莫里斯,美国记者、诗人。

(三)生字

chìjīngjíniǔníxīshībōàiyè

叱骂荆棘忸怩窸索虱子火钵隘口摇曳

chányìmǎngjùdiānhānfénchìjiá

蝉翼荒莽蹲踞山巅鼾息焚起敕勒川面颊

xiánzhìxūzhēbìzhěng

心弦窒息嘘遮蔽拯救

二、阅读:

(一)《大堰河——我的保姆》

1.主题:

这是一首带有自传性的抒情诗。

作者通过对自己的乳母的回忆与追思,抒发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之情、感激之情和赞美之情,从而激发人们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并诅咒和揭露了造成她悲剧命运的黑暗社会。

2.诗歌的结构:

第一部分(1—3节),交代大堰河的悲苦身世及其与“我”的关系,表现诗人对乳母的深切怀念与痛悼。

第二部分(4—8节),回忆大堰河辛劳而又悲苦的一生,集中刻画大堰河勤劳、善良的品德,抒发眷恋与感激之情。

第三部分(9—11节):

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家人的悲惨遭遇,诅咒和控诉了黑暗的社会。

第四部分(12—13节),诗人呈给大堰河的挽歌和赞美诗。

3.诗中的叙事和一般记叙文中的叙事有什么不同?

诗歌中的叙事一般不像记叙文中的叙事那样完整、具体,而是概括和提示性的,往往只截取事件的关键情节或片段,简洁、明快,留给读者巨大的想象空间。

4.怎样理解“紫色的灵魂”?

紫色代表着高贵,“紫色的灵魂”,热切地赞颂了大堰河高贵美好的心灵。

诗人把对大堰河的爱升华为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爱,本节诗中深情地写道:

“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呈现给爱我如爱她自己的儿子般的大堰河。

5.写作方法:

1)错落有致、长短不一的排比。

2)反复的运用。

3)叙述、抒情、描写的综合运用。

4)爱憎分明的情感。

(二)《现代诗两首》——《长城谣》、《一片槐树叶》

1.主题:

《长城谣》是一首咏物抒怀、反观历史的抒情诗。

主体意象是长城,但诗中也有对黄河的思念;抒情的主线是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但诗中也有对历史的观照和反思。

《一片槐树叶》,作者借一片槐树叶抒发了游子怀乡之情。

2.诗歌结构:

《长城谣》:

第一节,诗人以历史的视角,凸现长城的沧桑之感。

第二节,抒发诗人对长城的依恋和赞美之情。

第三节,诗人借梦境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恋之情。

《一片槐树叶》线索:

一条是时间线索,“现在——过去——将来”;另一条是感情线索,“伤感——回忆——企盼”。

第一节交待了“这样一片槐树叶”。

第二节写槐树叶的来历,追溯过去,揭示槐树叶的历史内涵。

第三节,写对将来的企盼,表达游子的思归之情。

3.《长城谣》一诗中为什么要通过“敕勒”、“阴山”、“黄河”这几个地名来抒情?

“敕勒”、“阴山”是作者的故乡,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由此可见诗人身居他乡,心系故园。

诗人希望有梦,好梦回故乡。

但好梦难成,因为浓浓的思乡情使诗人夜不能寐!

4.《一片槐树叶》,诗中以“一片槐树叶”为意象,寄托了诗人思乡盼归的情感,开头以槐树叶起情,结尾以企盼重回槐花飘香的季节收尾,首尾呼应,一气呵成。

5.写作特点:

1)真挚而深切的情感。

2)精巧的构思。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

40分钟)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共22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陨(shǔn)落狼藉(jí)懵(měng)懂喋(dié)喋不休

B.鄙(bǐ)视簌(sù)簌擦拭(shì)热泪盈眶(yíng)

C.轻蔑(miè)奔丧(sàng)颓(tuí)唐孤苦伶仃(lín)

D.出没(mò)蹒跚(shàn)讪(xiān)笑令人心颤(chàn)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垂手可得文质彬彬立推之地寄人篱下

B.呆若木鸡不能自己一片狼籍喋喋不休

C.顽固不化明辩是非捣毁老巢变卖典质

D.俯拾皆是触目伤怀情郁于中背井离乡

3.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触目伤怀(心)喋喋不休(休整)家庭琐屑(细小而繁多的事)

B.变卖典质(抵押)声名狼藉(乱七八糟的样子)不能自已(停止)

C.讪笑(难为情的样子)颓唐(衰颓败落)俯拾皆是(都)

D.唾手可得(往手上吐唾沫)望九(盼望)陨落(从高空掉下)

4.修改病句。

(4分)

(1)我们的老师常常接待许多学生家长的来访和来信。

(2)大家都讲究卫生,我们的健康和疾病就有保障了。

5.下列各句理解错误的是()(3分)

A.《背影》是一篇抒情散文,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情至爱,抒发了作者在生活困顿、精神压抑的情况下对父亲倍加思念之情。

B.《永久的悔》表面上是以作者的回忆为线索,然而贯穿始终,时隐时现的一条内在的主线则是“永久的悔”。

C.《铁骑兵》的作者杨朔是现代著名散文家,文章以离开大队的骑兵的行踪为线索,记叙一班八路军战士凭着坚定的必胜信念和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与敌人展开游击战,打乱了日寇的军事部署的传奇故事。

D.唐代诗人孟郊《游子吟》中“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抒发了游子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6.下列诗句划分节奏错误的是()(3分)

A.蝉翼般|轻轻|滑落的|槐树叶,

B.细看时,还沾着|些故国的|泥土啊。

C.故国哟,啊啊,要到|何年|何月|何日

D.才能|让我|回到|你的怀抱里

7.仿照下面句式,写一个比喻句。

(3分)

同情是一缕春风,让枯秃的枝头绽出新绿。

同情是,。

二、诗歌阅读(共9分)

水乡行

水乡的路,/水云铺;进庄出庄,/甲/鱼网作门帘,/挂满树;乙/榴火自红,柳线舞/丙。

要找人,/稻海深处,/一步一步,踏停蛙鼓。

/蛙声住,/水上起暮雾;/儿童解缆送,丁。

8.诗中甲乙丙丁处,应该填写的是(4分)

A.走近才见,几户人家住。

B.一手好橹。

C.家家门前,锁一副。

D.一把橹。

答:

甲______乙_______丙_________丁_______________

9.从全诗看,到水乡的像是哪一类人?

(2分)

A.毕业回乡的学生B.定期来乡的干部

C.本乡本土的居民D.饶有兴致的初访者

10.下列各项中,诗中明写的是什么?

暗写的是什么?

(每条横线上只填一个序号)(3分)

A.水乡人的勤劳。

B.水乡人热情好客的性格。

C.水乡人安定、宁静的氛围。

D.水乡人生活富足的画面。

E.水乡生意盎然的景象。

答:

明写的是:

_________、_______;暗写的是:

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48分)

(一)阅读《背影》中的几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28分)

我说道:

“爸爸,你走吧。

”他往车外看了看说:

“我买几个橘子去。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

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

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过铁道,要□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着上面,两脚再向上□;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我赶紧拭干了泪。

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

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

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

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过一会说: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我望着他走出去。

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

“进去吧,里边没人。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

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

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

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自已。

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

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

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

我北来后,他写了一封信给我,信中说道:

“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唉!

我不知何时才能与他相见!

11.给这两段文字分别加上一个小标题:

(4分)

①②

12.为文中空格处选择词语填空,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探穿爬抓提倾B.摸穿爬攀缩歪

C.探穿爬攀缩倾D.探越爬攀提倾

13.“我赶紧拭干了泪”对此句理解不准确的—项是()(3分)

A.怕父亲因我流泪而伤心

B.怕父亲说我不坚强,无志气,只会流泪。

C.为自己这么大还流泪而羞愧。

D.怕别人笑自己幼稚无用。

14.这两段文字中三次出现父亲的背影,第二次写背影的作用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有力的集中体现了催人泪下的慈父之心。

B.表达了父子依依惜别的离情别绪。

C.表达了作者就要与父亲分别,不能控制的思念之情。

D.表达了作者悲酸惆怅的感情,为全文创造了一种浓重的感情气氛。

15.“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其原因是()。

(3分)

A.想起父亲养育自己不容易,难过得流泪。

B.看见父亲爬月台艰难,担心出危险而流的自惭泪。

C.为有这样的父亲自豪,激动得热泪盈眶。

D.父亲真挚的爱子之情,使“我”热泪盈眶。

16.对“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因为橘子买回来了,身上的泥土扑打干净了,所以感到很轻松。

B.因为终于赶在开车之前把橘子买到了,所以感到很轻松。

C.因为尽到父亲关怀,照顾儿子的心意,所以感到很轻松。

D.因为终于把橘子交给儿子,所以感到很轻松。

17.这段文字的抒情方式是()。

(3分)

A.直抒胸臆B.寄情于景

C.通过叙事抒情D.通过各种人物的内心独白来抒情

18.文段中三次写父亲的背影之后都有直接写作者情感表现的语句,请找出来写在下面。

(3分)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19.第1段主要用了、、等描写方法来刻画父亲的形象。

(3分)

(二)摆渡老人(20分)

①读中学时,学校设在邻村,我们村有一条河隔着,便认识了那摆渡老人。

②当时,那老人一直是我们取乐的对象。

每到放学,肚子饿得直叫的我们便一窝蜂向渡口跑去,挤在那儿。

渡船只要一近岸,大家便争先恐后地向船上跃去。

虽然老人很有经验,未到岸边便做好回撑的准备,但超载和落水的事仍然时有发生。

超载时,船上的,岸上的,都望着老人手忙脚乱的样子大笑。

夏天下雨时,大家总是把伞迎着风,看着渡船被吹到离渡口好远的地方,老人一番折腾,将船撑到渡口,我们便哄笑着上了岸。

③最有意思的要数冬天(当时我是这样认为的)。

冬天很冷,河面结了一层厚厚的冰,每天早晨,当我们赶到渡口时,总看见老人在那边晃着船,好长时间,才把船晃过来。

望着老人跳舞似的笨拙姿势,我们总是哄笑,一直到船靠岸。

我们往往因此耽误了早读,但我们都挺愿意。

于是就希望天再冷些,便可迟点起来,反正去早了也过不了河。

我们都为找到一个偷懒的理由而感到高兴。

当时的我们,是“心忧读书愿天寒”。

④那一天特别冷,我因有事起了个早。

吃过早饭后,便不紧不慢地向学校走去。

到渡口时我惊奇地发现,那老人不是我预料的正在“跳舞”,却已经到了这边。

我和他攀谈起来。

我问他:

“你今天怎么这么早?

”老人咳嗽了一声,缓缓地说:

“许是人老了,早上总起不来。

昨天听学校说耽误了学生早读,今天我就起了早。

谁知等了好长时间,才来你一个人。

”说完,便送我过了河。

⑤船到河心,老人忽然回头对我说道:

“你们小孩子可要好好读书啊。

”那双眼中竟然含着期待和爱意。

我心中一震,看着老人瘦弱的身体,沾满冰碴的白胡子,一双手冻得发紫,猛地问道:

“你干啥要吃这份苦呢?

”好久,老人长叹一声说道:

“干啥?

哎,以前我也有一个可爱的儿子,他曾吵着要上学,但终究没上成。

后来他得病去了,我一直感到对不起他,我在这儿摆渡,接送你们上学,心里好受些。

”谈话间,船已到岸。

待我上岸后,老人又把船向河那边撑去。

看着老人的背影,我不再感到笨拙可笑,鼻子有些酸酸的。

⑥那天,我把老人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了。

以后我们上船再也没有起哄。

于是老人饱经风霜的脸上出现了笑容。

⑦再后来,两岸之间架起了一座桥。

最后一次过河时,老人对我们说:

“以后不再送你们过河了,你们要记住,好好读书。

⑧“好好读书”这句话一直留在我记忆中。

⑨真想再见见摆渡老人。

20.本文具休描述了摆渡老人接送“我们”过河上学的辛劳。

先写老人因“我们”的

而手忙脚乱,一番折腾;再写因,老人好不容易“把船晃过来”;最后写老人不顾自己,特地起大早送“我们”过河上学。

(6分)

21.第⑤段中摆渡老人说:

“我在这儿摆渡,接送你们上学,心里好受些”。

请你用自己的语言简要说说为什么老人觉得这样做“心里好受些”。

(4分)

22.第⑤段中加点的语句表现了“我”当时和的心情。

(2分)

23.原先,摆渡老人在孩子们的眼里是一个的形象;后来,摆渡老人在孩子们的心中却是一个的形象。

(4分)

24.“摆渡老人”中的“摆渡”可以理解为老人对“我们”生活、思想上的帮助。

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摆渡者”,请你展开联想,按照下面的示例仿写两个句子。

(4分)

示例:

(1)作家把读者摆渡到精神的彼岸。

(2)“希望工程”把贫穷的孩子摆渡到求知的校园。

仿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答案】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B2.D3.B

4.

(1)删去“和来信”

(2)删去“和疾病”5.A6.B

7.例如:

同情是一泓清泉,给干涸的土地注入生机。

(内容和句式符合要求即可)

二、诗歌阅读

8.DACB(甲处:

水乡,到处是水,就连路也是水,那怎么才能“进庄出庄”呢?

只能靠船,橹是桨的意思,这里代替船。

到水乡,“进庄出庄”靠船。

乙处:

进了村,满眼是鱼网,有没有人家在这里居住呢?

只有走近了,才能看清楚,原来还有人家住。

丙处:

“要找人”到什么地方呢?

是不是应该到人家里找去呢?

可诗中却让你到“稻海深处”去找,为什么呢?

因为家家门前锁着门。

所以只有到稻海深处去找人。

丁处:

天黑了,“儿童解缆送”,水乡的儿童可真了不起,怎么夸赞他们呢?

划船的水平、能力,应该很高的。

所以,应该是B。

9.D(A、B、C三项“回乡的学生”“定期来访的干部”“本乡本地的居民”都应该是熟悉水乡或比较熟悉水乡的人,他们不可能“走近才见,几户人家住”。

天晚了,还要儿童送走,这只能是一个“初访”的客人。

10.CD、A(明写,是直接描写。

水乡的特征是“(鱼网)挂满树”、“稻海”、“榴火自红”,“柳线舞”。

暗写,是间接描写。

水乡的人又打鱼,又种稻,诗人不直接写他们怎么勤劳,只告诉读者到处是鱼网,白天找人需去“稻海”找。

三、现代文阅读

11.①车站买橘送别(车站送别写背影);②北京读信思父(北京读信思背影)。

12.C13.C14.D15.D16.A17.C

18.第一次:

“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第二次:

“我的眼泪又来了”。

第三次:

“唉!

我不知何时才能与他相见”。

19.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

20.恶作剧(淘气、调皮);河面结冰;年老体弱

21.老人为失去可爱的儿子而深感痛苦,于是把父爱转移到“我们”身上(把“我们”当作自己的儿子),每天接送“我们”上学,所以觉得“心里好受些”。

(言之有理均可。

22.感激(“我”又为什么而感激呢?

为老人对我们的期望和爱意。

23.可笑可敬

24.答案:

例句:

①父母把儿女摆渡到成人的世界。

②老师把学生摆渡到知识的王国。

③医生把患者摆渡到健康的乐园。

④科学家把人类摆渡到万里之遥的星球。

⑤小小电脑把我们摆渡到广阔无垠的信息海洋。

⑥米卢把中国足球摆渡到“世界杯”的绿茵场。

(联想合理均可)答好这道题,要注意提示语,“摆渡”在这里就是“帮助”的意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中国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