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639707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5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62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162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162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162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162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62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docx

《162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62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62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docx

162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1-6-2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一、选择题

1.邓小平早在1984年就提出:

“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该观点表明(  )

A.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B.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一个中国

C.“一国两制”只适用于台湾

D.反对美国插手中国内政

【答案】B

【解析】注意邓小平话中的内涵,即解决台湾问题用“一国两制”,其前提是一个中国。

C、D两项明显错误,A项与材料内容不符。

注意史论结合。

2.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告台湾同胞书》中说:

“一定要考虑现实情况,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在解决统一问题时,尊重台湾的现状和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办法,不使台湾人民蒙受损失。

”对以上材料的正确理解有(  )

①宣布了中国政府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

②中国政府表示台湾可以实行资本主义

③中国政府不干涉台湾的外交事务

④尊重台湾各界人士的正确意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C

【解析】考查阅读理解能力,从“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办法,不使台湾人民蒙受损失”可证①对。

从“一定要考虑现实情况”“尊重台湾的现状”可证②对。

④同材料中文字,当然也对。

唯有③必须结合教材中有关内容辨析,中央政府不干涉的是台湾的地方事务而非外交事务。

所以③是错的。

3.有学者认为,当代中国已“不再是单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是包括了资本主义制度在内的混合型国家”。

该学者提出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最可能是(  )

A.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制定

B.经济特区的设立

C.多种经济所有制的发展

D.外国资本的大量进入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史论结合能力,题干中的观点明显是“一国两制”,而四个选项中,只有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制定与之相符。

4.据人民网报道:

1974年,为打击侵入我西沙群岛的南越当局,中国政府决定东海舰队“直接通过台湾海峡”驰援南海。

台湾蒋介石海军不仅没有阻拦、还友好地亮起“请通过”信号。

2008年马英九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后,很快促成两岸直接“三通”。

这说明台湾国民党当局(  )

A.拥护“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希望与共产党结成统一战线

C.认同和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与共产党的根本利益一致

【答案】C

【解析】题干中所述只能说明国民党当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并不能说明国民党拥护“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体现不出国民党希望与共产党结成统一战线,国民党与共产党的根本利益并不一致。

5.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谈到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达成协议时说:

“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在同一个不愿妥协和实力上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

”她说这话的本质含义是(  )

A.英国失去了在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

B.中国的综合实力超过了英国

C.国家实力是处理现代国际关系的基础

D.香港问题的解决是中国外交的胜利

【答案】C

【解析】回顾香港的历史,不难发现中国之所以能够收回香港,主要是由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从而可以看出,国家实力是处理现代国际关系的基础。

6.2009年12月20日,胡锦涛在澳门回归十周年的庆典上发表讲话:

“‘一国两制’在澳门的成功实践,为澳门发展谱写出新的辉煌篇章。

”“一国两制”在澳门能够“谱写出新的辉煌篇章”的主要原因是(  )

A.适应了澳门的发展B.灵活的外交政策

C.国际社会的支持D.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答案】A

【解析】国家政策只有从实际出发,符合实际需要才能促进发展。

B、C、D三项与材料内容不相应。

7.2009年6月27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授权澳门特别行政区对设在珠海市南部横琴岛的澳门大学新校区实施管理,横琴岛澳门大学新校区与横琴岛其他区域实行隔离式管理。

这意味着横琴岛的一部分将成为实行“一国两制”的新区域。

这表明(  )

A.“一国两制”的实践日益丰富

B.“一国两制”保证了澳门的稳定繁荣

C.“一国两制”适合中国的任何地区

D.“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唯一途径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

从材料中“授权”,“新区域”等信息可知,澳门的管辖范围进一步扩大,“一国两制”构想进一步得到丰富,故选A项。

C项不符合史实,B、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8.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中指出:

“……时至今日,种种条件都对统一有利,可谓万事俱备,任何人都不应当指逆民族的意志,违背历史的潮流。

”当时有利于统一的条件有(  )

①世界上普遍承认只有一个中国

②“一国两制”方针的推动

③大陆安定团结,实行改革开放

④台湾当局对大陆部分开放

A.①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一国两制”方针正式确定于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排除②;1979年台湾当局并没有对大陆开放,排除④。

9.2010年4月温家宝说:

“我去台湾的愿望依旧是那么强烈,因为我认为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化,具有强大的震撼力和凝聚力,不要因为50年的政治而丢掉5000年的文化。

”这段话不能表明(  )

A.对实现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

B.热爱祖国的情感

C.大陆对改善两岸关系的最大诚意

D.坚持“一国两制”的原则

【答案】D

【解析】温家宝总理的话,充分表达了对实现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热爱祖国的情感、大陆对改善两岸关系的最大诚意。

而有关“一国两制”的原则材料中并未直接体现,本题应选D项。

10.台湾乡土文学作家钟理和有这样一句诗:

“原乡人的血,必须返流原乡,才会停止沸腾。

”作者表达了(  )

A.实现统一是台湾各党的迫切要求

B.“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C.实现统一是台海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D.一个中国是两岸和平统一的基础

【答案】C

【解析】据诗中的信息“原乡人的血,必须返流原乡”可以判断C项符合,A项中的“各党”、B项中的“一国两制”,D项都与材料不符。

11.2008年12月15日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

这一天,大陆与台湾基本实现直接“三通”。

它表明(  )

A.两岸关系进入新的和平发展时期

B.海峡两岸统一市场形成

C.台湾当局接受“一国两制”方针

D.祖国统一的障碍彻底扫除

【答案】A

【解析】“三通”的实现表明两岸关系进入新的和平发展时期,但两岸没有形成统一市场,台湾当局也没有接受“一国两制”方针,祖国统一的障碍远没有扫除,故A项正确。

12.2008年12月,大陆欢送大熊猫代表团赵学敏一行将国宝大熊猫“团团”和“圆圆”送至台湾。

这主要说明(  )

A.和平符合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

B.祖国统一是人心所向

C.不同民族有相同的心理素质

D.相同民族有不同的民族文化

【答案】B

【解析】大熊猫“团团”“圆圆”的名字本身就体现了两岸人民期盼国家统一,大熊猫赴台进一步说明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50年前的8月23日傍晚,金门岛上正在举行宴会。

忽然,海峡对岸数百门大炮万弹齐发,一时间岛上一片火海……从此以后,两岸炮战不断。

数月后,大陆宣布:

单日打炮,双日不打炮。

再后来,双方只将炮弹打在无人的滩头上,成为象征意义上的“炮战”。

到1961年12月改为只打宣传弹,直至1979年元旦,徐向前发表声明,停止炮击,两岸炮战正式结束。

材料二 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访友、观光或者来做生意和进行学术文化交流活动的已有近800万人次,其中1995年达133万人次,占台湾出境人数的1/3。

大陆去台湾探亲和进行学术文化交流的人员也有7000多人次。

材料三 2008年3月22日台湾举行了入联、返联公投,因参与公投的人数,均未达到法定票数,遭到否决。

华盛顿时间2008年10月3日,美国政府通知国会,决定向台出售总价值64.63亿美元的先进武器装备。

2008年10月21日,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以厦门大学传播学院院长的身份来台进行学术交流,在参访台南孔庙时,遭到绿营支持者的暴力攻击。

材料四 2008年5月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举行了会谈。

胡锦涛强调,在国共两党和两岸同胞共同努力下,台湾局势发生了积极变化。

两岸关系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

这一局面来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台海两岸关系的变化趋势。

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

(2)据材料归纳80年代至90年代两岸关系进展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3)举近代的一例说明中国人民捍卫台湾主权的史实。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主要障碍。

(4)结合材料四,两党历史性的再度握手充分印证了国共两党当前共同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答案】

(1)由战争对抗到结束战争状态。

由主张武力解放逐渐转为以和平方式统一祖国。

(2)表现:

两岸民间往来、贸易交流、文化交往日益频繁。

原因: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两岸人民血脉相连;两岸的共同利益等。

(3)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归祖国。

障碍:

岛内台独势力;国际反华势力。

(4)实现祖国统一,民族振兴,国家富强。

【解析】本题考查了台湾问题的由来和现状及国共两党为台湾的将来所做出的努力,题目较简单,依据材料中的信息和所学知识按问作答即可。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材料二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

——《反分裂国家法》

材料三 鉴百年来的屈辱积耻、血泪斑斑交织的中国近代史,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弱国惨痛,以及缅怀祖先以往之光荣,怎不令人亟思奋发!

窃感要使中国强大和光荣,实为我国当前最主要之急务,也是大家久郁心中一致之呼声及共同之渴望,并感到只要我们团结统一,共同对外,发奋图强,富强康乐光荣之新中国指日可待,因此,中国需要统一。

——台湾《中国时报》载文《读近代史感悟

——兼谈中国统一》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结与愿望?

造成诗人具有这种情结与愿望的历史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谈谈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一贯立场。

(3)为实现海峡两岸的统一,中共领导人创造性地提出了什么解决方案?

该方案有何成功的实践?

(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台湾问题的认识。

【答案】

(1)诗人的思乡情结,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期盼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1949年,蒋介石残部败逃台湾与大陆对峙,两岸进入相互隔绝的时期。

(2)坚持一个中国,反对台独或“一中一台”意图。

(3)一国两制。

香港、澳门回归。

(4)认识: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可分割;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共同的愿望;台湾问题的妥善解决有利于祖国和平统一的进程,也有利于世界和平与稳定。

兰亭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

“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