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林一中暑期教师培训材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638935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林一中暑期教师培训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小林一中暑期教师培训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小林一中暑期教师培训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小林一中暑期教师培训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小林一中暑期教师培训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林一中暑期教师培训材料.docx

《小林一中暑期教师培训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林一中暑期教师培训材料.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林一中暑期教师培训材料.docx

小林一中暑期教师培训材料

小林一中2013年暑期教师培训材料

---------关于师德教育材料

(一)

1、一个忠诚:

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对于教师,教书育人是职业,更是事业,是一项崇高的事业。

用江总书记的话,“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陶行知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讲的就是一种忠诚事业的奉献精神。

教育家韦力说教师要有“四颗心”——事业心、责任心、自尊心、上进心。

2、两个服从:

服从大局、服从领导

教育是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里,大局与小局,全局与个人,总有许多不一致的地方。

作为系统中的一员,服从大局,接受组织调遣是应有的品质。

否则,既影响了大局工作,又损害了自身形象。

具体到一所学校,服从大局就是服从领导的正确领导。

一个学校是一个集体,一个集体必须服从一个首领。

一般说来,领导是站在全局考虑问题的,工作又十分辛苦,虽然工作中总会难免存在疏漏、差错、失误、不尽人意的地方,管理艺术也良莠不齐,但主观上大多力求尽心、科学、公正。

因此,作为下属,有向领导提出意见建议和要求的权利,更有服从领导,令行禁止,顾全大局,维护集体利益。

不给领导添麻烦的应尽义务和道德职责!

实际上这也是一名教师应有的道德理智。

3、三个热爱:

热爱学校、热爱班级、热爱学生

这是忠诚教育事业的重要体现,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先决条件。

古今中外对此论述颇多。

而论述的最多也最一致的是两块内容,一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二是师爱是师德之本。

国家颁布的中小学师德规范,几乎二分之一内容就是在讲这三热爱。

我记得托尔斯泰说过这样一段话:

“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事业,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

如果一个教师仅仅像父母一样爱学生,那么他将比那种虽然读过许多书,但却不爱事业、也不爱学生的教师好。

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

”教师热爱学生,必然强烈地体现在感情上。

教师对学生的感情如何,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效果。

教师如果经常接触学生,善于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人,便会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和信任感,师生心理上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情绪。

情绪感染和情感体验对学生的感知、记忆、理解、思维、想象等认识活动和思想活动,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的爱如果达到了像有些名师说的那样“一旦离开学生,离开班级,离开学校,就产生无聊、空虚和失落感”的程度,那么,爱之深,爱之切矣!

工作起来就有使不完的劲。

有的老师说,我也想去热爱它们,可就是爱不起来。

是的,有时候是有这种无奈,这种困惑。

校园内、班级里、学生身上经常会出现一些不尽人意甚至令人烦恼、气恼、恼火的事,但为了建立感情,做好工作,我们必须挖掘其可爱之处。

人有时候很怪,当你不想去爱的时候,满眼都是不顺眼不顺心,一旦去爱的时候,满眼碧草青青花艳红,可爱之处多多。

那么,如何去挖掘呢?

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有办法,关键在于心理的自我调适。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教师爱学生,能得到学生的尊重――这叫爱的回报。

教师以爱育爱,学生在被爱中学会爱,于是出现爱满教室、爱满校园、爱满天下的晕轮效应。

这是一种多么有意义的良性循环!

怪不得有人干脆说,没有爱的人,请你离开校园,你不配做老师!

台湾著名教育家高震东的忠信学校,老师们的座右铭是: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

4、四个关系:

家务与工作的关系、份内工作与份外工作的关系、吃亏与便宜的关系、提出意见与尊重人格的关系

当今教师家庭大多双职工,又很少有老人在家料理,家务与工作的矛盾时会发生,但能否妥善处理这对矛盾,与其说是个工作问题,不如说是个师德问题。

许多教师工作很出色,难道他们就没有家务要做,难道他们的家务成了大问题?

关键在于崇高的师德、强烈的责任心。

因为人的弹性和潜力是很大的,在公与私的关系上,一定要有个正确定位。

育人工作群体性与个体性是合一的。

在完成本职性个体性工作的同时,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全校性集体性工作,真正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又分工不分家,互帮互助。

当然,强调合作统一,并不否定个性张扬和个体积极性的发挥,这是群体性工作的前提基础;但要真正张扬个性发挥个体工作积极性,其实也绝对离不开充满凝聚力的工作群体。

因而,教师必须辩证地把握份内与份外的界定,寻找集体工作与本职工作的融合点。

市场经济的今天,人们的利益驱动心理愈来愈强烈了,这本无可非议。

但由于教育工作的特殊性,任何学校都无法完全做到计件计时付酬,吃亏便宜的事肯定存在,时常发生。

如果形成斤斤计较的习惯和风气,那么,这个学校一定会流言蜚语是非多,散散懒懒闲人多,而且,总感到自己吃亏的老师经常处在一种心态不平心情不佳的状态之中,这种人必然影响了工作,又损伤了身心。

所以,我建议,我们做老师的真的需要有一点超脱的东西,要有点阿Q精神,吃亏就是占便宜。

只有这样,才能处理得了得与失关系,才能寻找到心理的平衡点,人生的平衡点。

学校是知识分子聚集之地,民主意识、平等意识与参政能力、议事能力相对较强,有看法要说,有意见要提,这是好事,但不加注意,不分场合,不当方式,那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的意见批评,会有意无意地伤害对方,导致好心办坏事。

这里实际上也存在一个修养问题。

所以,批评、指责必须注意场合、注意分寸,以尊重人格为前提,以有利工作为宗旨。

当然,也不能当“好好”先生。

5、五个自觉:

自觉学习、自觉守纪、自觉清廉、自觉共事、自觉创新

亚圣孟子曰:

“人不学不如物”。

经常学习可以明确是非,摆正关系,提高素质,增强后劲。

做老师的更要学习,古人云:

教育者当先受教育。

要学习的东西很多,每天看看电视报纸,浏览网络信息,经常订阅二、三份教育杂志,每年研读一两本专著等等,十分必要。

有一位全国十佳教师说得好,老师不一定什么都要精,但什么都要学一点,知识面要宽,要不断更新,这不仅有利于教书育人本领的提高,也有利于增强自身师德的人文底蕴。

特别在当今,信息时代,知识的生命周期缩短,不更新知识就会被淘汰;知识经济又呼唤素质教育,只有高素质的老师才有可能带出高素质的学生。

教师要提高素质,必须从自觉学习抓起,否则,长此以往,走进课堂必然误人子弟。

这样的教师,何德之有!

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

学校是人流集中的地方,是播种文明的地方,没有法纪是不堪设想的。

在倡导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今天,尤其需要老师们自觉遵纪守法,依法办事。

上班纪律、办公秩序、会议要求、教学规程、考评制度等等是学校最显性也是最为刚性的法纪。

无法无纪何以言工作,自由散漫老师不可能出色完成艰巨的教学任务。

况且,用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话来说,教师的任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来诱导学生。

一个漠无法纪的老师是无论如何带不出法纪严明的学生,“不正其身,何以正人”?

当然,绝大多数教职工从内心深处讲,也都是不愿生活、工作在一个松松散散的集体之中的。

学校权不大,钱不多,清正廉洁易做到。

但我们生活在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中,教师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物利私欲也存在。

因而,特别是有采购的行政、后勤同志和常与家长接触的班主任,要占点小便宜的机会还是有的,要多加注意啊。

师德规范第七条就是廉洁从教。

两袖清风,一身傲气,是千百年来教师的一贯形象。

中华民族既有传统道德中“和为贵”的思想,反映在师德规范中第五条:

团结协作;但又有封建社会传承下来的“文人相轻”的陋习。

所以,我们千万要提防。

一所学校,一个年级组,一个办公室,就是一个家庭,产生了隔阂,大家都不愉快。

和气、和睦、和谐应当成为我们追求的人际氛围之目标!

具体化一点,就要做到三个不:

不自以为是,不小瞧人,不背后闲言碎语,用魏书生的话说,多琢磨事,少琢磨人。

要知道,只有在一个团结协作、真诚相待的教师集体中,才会有群星灿烂。

我们每一个老师,都要从为民族复兴作贡献这一师德高度出发,自觉不断地创新。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特别是要通过我们人人在做的学科教育,帮助学生感受新的学习理念,探求新的学习方法,萌发新的学习情趣,发现新的学习问题,构建新的学习模式,获得新的学习能力等,从而帮助学生积淀起一种敢于创新求新的思维品质,为其今后从事创造性劳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6、六个意识

1)师表为范―――师表意识。

教师职业行为的示范性引导性特点,要求我们必须躬行实践,为人师表。

被尊为万世师表的孔子早就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陶行知把师表第一原则解释为,要学生做的事,教师要躬行共做,要学生装学的知识,教师要躬行共学,要学生装遵守的规则,教师要躬行共守。

2)德育为首――-育人意识。

教师职业的一个重要职能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人。

真正教会了学生学会做人,对于学生成长来说,教师是积了大恩大德!

只教书不育人,不是一个好老师。

对此,我们老师有三个问题必须时刻清醒:

一是学校一切工作都要注重德育性,该渗透时就渗透,否则,学生少德,老师“缺德”;二是教学生学会做人,不可能是空调说教和机械灌输,必须结合教学内容与教学情形,恰如其分地开展德育;三是教师千万别忘了以身立教,以身示范,如为人处世、教学态度、人际交往等等,这也是在教学生学会做人呀,只是潜移默化罢了,但此时无声胜有声!

3)容人为怀―――胸襟意识。

教育面对的是许许多多不成熟、不懂事、个性差异大的学生。

老师切莫产生偏爱或偏见、特别对那些不尊师、常捣乱、搞破坏的差生,既不可视而不见,又不可大开杀机。

瞪眼发怒、讥讽挖苦、体罚权压、甚至逼其退学等,其实是老师无能又无德的表现,从心理学角度讲,还是少数老师心胸不宽的反映。

总觉得学生拆了自己的台,与自己过不去,自己又教育不了有失面子,于是采用种种有违师德修养的下策。

世界上,最宽广的是心胸,最狭窄的也是心胸。

做老师的,心胸要宽,要想到学生是教育对象,自己的工作就是想方设法改造他们,千万不能与学生抠气,更不能实施残暴政策。

越调皮搗蛋的学生,引导得好,也许今后更发达。

陶行知先生有一首小诗催人深思和启迪:

“你这糊涂先生!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安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

4)教学为主―――课堂意识。

做教师就要走进课堂,到教学的最前沿去拼搏,去创造教育辉煌。

多上课,上好课,上骨干课,上攻坚课,上挑战性的课。

这是师德崇高的重要体现之一,分课的时候,挑三拣四,怨多怨少,肯定不是一个好老师。

好象诗人郭小川有这样的诗句:

战士应该死在战场上,演员应该死在舞台上。

那么,教师应该死在讲台上。

本人有个体会,校长可以不当,但上课老师一定要好好当,所以,现在校长不干了,我仍可进课堂教书,且还教得不错,无惭愧于高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名头。

5)质量为上―――质量意识

如果说,一个国家,发展经济是最大的政治,那么,一所学校,最大的政治就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当然,不仅仅指考试成绩)。

为此,其中的每一位老师都应千方百计狠抓教育质量。

首先要充分认识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衡量老师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重要尺码。

其次,要勇于和善于钻研业务,提高工作成效。

敢抓猛抓教育质量,决不单纯是个工作业务问题,更是一个师德责任问题,是师德的最集中体现!

古代教育家告诫说:

“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不能解,则非师也。

”我们不得不敬佩乌克兰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四十年如一日,刻苦钻研,勇于实践,平凡的乡村教育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5)自省为本―――自省意识

提高师德修养,要靠领导的教育引导和同事的帮助,但根本上,靠自己的学习和修炼。

自省自悟,自修自养,是提高师德修养的根本手段。

俗话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道在自身。

因此,古人早就要求我们“吾日三省吾身”。

当然,师德修养,也有个环境影响问题。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因此,作为学校,要营造师德建设的好氛围。

营造过程中,有三股特别群体要发挥作用,一是学校领导班子的带头示范作用:

二是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三是有经验的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最后,要问“应该怎样对待教师这种职业呢?

”即“爱业,敬业,乐业。

”爱业,即热爱这个神圣的岗位。

敬业,即全力以赴从事这个事关人的成长与完善的事业。

乐业,即从教育过程中感受到幸福和欢乐。

师德教育材料二

——摘录《中国师德手册》

第三章关爱学生,做学生的第二家长  

  一、危难时,舍生忘死献大爱。

  

(一)双臂撑起“生命之门”;  

(二)一个都不能少;  

(三)培养老师大爱的具体方法:

  1、培养自身对教育事业和学生的高度责任感;2、积小爱变大爱。

  

  二、用博爱之心铸造师德之魂。

  

(一)博爱之心造就州长之魂;  

(二)从细微之处闪烁师爱之光;  

(三)实施博爱教育的具体方法:

1、加强自身建设;2、理智地引导学生;3、威信以博爱为载体;4、视博爱为教育的支撑力;5、博爱但要避免错爱。

  

  三、宽容之爱——宽容是人生最伟大的力量。

  

(一)营造一个宽容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关爱;  

(二)善于忘记,给学生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  

(三)实施宽容之爱的具体方法:

 1、宰相肚里能撑船——由爱而发的宽容;2、应该记住和忘记一些事情;3、宽容但不消极地接受现状。

  

  四、信任之爱——爱学生,就信任他们。

  

(一)信任是创造奇迹的魔法石;  

(二)信任是对学生的特殊鼓励;  

(三)实施信任之爱的具体办法:

  

1、让学生时刻感受到来自教师的信任;

2、时刻以爱为出发点;

3、用尊重体现信任之爱;

4、以鞭策激励释放信任之爱;

5、用信任接近学生;

6、抱定“朽木”亦“可雕”的信念;

7、放手并支持学生的决定;

8、给予托付。

  

  五、赏识之爱——催生希望的师爱。

  

(一)学生都鼓劲被赏识,被赞美;  

(二)在赏识中指出学生的不足;  

(三)释放赏识之爱的具体方法:

  

1、将赏识之爱用提前夸奖法释放出来;

2、将赏识之爱用人前夸奖法释放出来;

3、将赏识之爱用间接夸奖法释放出来;

4、将赏识之爱用动作夸奖法释放出来;

5、承认差异,要留心学生的每一点进步;

6、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7、多管齐下,营造赏识的环境。

  

  六、理解之爱——教育,从理解学生开始。

  

(一)换位思考——让理解之爱更通透;  

(二)倾听——传递理解之爱的捷径;  

(三)实施理解之爱的具体方法:

  

1、营造理解氛围;

2、上好理解教育课,或开理解主题班会;

3、让不良情绪得到及时发泄;

4、兴趣融合法;

5、暗示意会法;

6、角色互换法。

  

  七、把师爱用日光传递出去。

  

(一)赞许的眼神让学生戒骄戒躁;  

(二)肯定、期待的目光就是动力;  

(三)用目光传递师爱的具体方法:

  

1、要注视学生双眼;

2、努力使自己的目光实现多种情感交流;

3、巧妙调控目光接触的次数和时间。

  

  八、抓住“犯错”时机——用爱滋润学生的心田。

  

(一)面对学生的错误,不要轻率地下断语;  

(二)抓住时机,用爱滋润学生的心田;  

(三)运用犯错时机的具体方法:

  

1、对待学生的错误,一要冷静,二要保密;

2、教育要耐心细致;

3、切忌动不动就上纲上线;

4、切忌居高临下去指责;

5、爱之深,也别责之太切。

  

  九、让“师爱”成为高尚的“友爱”。

  

(一)让名字成为酝酿友情的契机;  

(二)用微笑传递出朋友般的关怀;  

(三)与学生成为朋友的具体方法:

  

1、关爱是建构和谐师生关系的核心;

2、以书信为载体,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3、体贴,更容易让我们和学生成为好朋友。

 

小学优秀班集体创建的有效策略

班主任的“责任”是什么?

我无法用最精辟的词语来概括它,因为它的内容和它所包含的意蕴是极其广泛而深刻的。

而我认为最最应该和最最实际的是首先为这个班级创设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也就是把班级建立成一个在各方面都做得较为突出的优秀班集体。

班主任工作是艰巨而复杂的,因为他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引路人。

他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是苦、辣、酸和取得经验获得成功后的喜悦,这是我在近20年的教育生涯中,长期担任五、六年级班主任工作所得到的深刻体会。

我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是:

一个中心,三个坚持。

即以优秀班集体建设为中心,坚持律已,为人师表;坚持博爱,无私奉献;坚持民主,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人翁感。

以班集体建设为中心。

就是在教育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用集体主义思想导航,将每一个教育目标的实施都纳入集体主义的航道。

其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集体意识,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与班集体的荣誉息息相关,逐步树立集体责任感,把集体的意志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主动、自觉地调整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摆正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把“我为集体”视为一切行动的出发点。

优秀的班集体一旦形成,则成为班主任搞好教育与管理的有力依靠,借助它,使学生的心灵受到美的陶冶,良好的学习习惯容易养成,不良的言行受到约束。

曾记得我班上新转来一位学生宋威,一开始不守纪律,作业常拖欠或不做,当时由于优良的班集体已经初步形成,同学们一见此情况,纷纷伸出双手热情地帮助他,略有转变,班干部就及时表扬他的进步,在集体的感召下,他彻底变了,六年级毕业的时候,不仅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成绩,还获得了校“好队员”的称号。

他激动地说:

“是集体教育了我,给了我战胜自己的勇气和力量。

健全的班集体是一个巨大的教育力量,它的影响要比教师个人的影响大得多,它往往能解决一般教育行政手段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因此,建立一个优秀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获得成功的关键。

我每接一个班,总是首先考虑如何建立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具体工作主要是通过“三个坚持”展开。

一、坚持律己、为人师表。

就是以身作则,时时把自己的言行同公共道德标准对照,处处作学生的表率。

它往往对学生的一生发生深远的影响,受到学生的终身尊敬。

当代作家魏巍在《我的老师》一文中写道:

“她爱诗,并且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

”鲁迅先生把题有“惜别”二字的藤野先生的照片挂在书桌对面的墙上,作为鼓励自己的力量,这是因为藤野先生的品质在鲁迅眼里是伟大的。

所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实际工作中具有极大的说服力和影响力。

曾几何时,在我刚走上教育岗位时,对自己的言行并不十分注意,常把学生引入误区。

一次,我手拿教案满怀信心地走进教室,可发觉学生们的表情有些异常,但我没多在意,在上课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并常传出窃窃的笑声,同时发现一个男同学把自己头上的帽子歪戴着做着丑脸,我让他站起来,说:

“上课要专心,看你帽子歪戴,成什么样子。

”没想到话刚说完,就引来了哄堂大笑,一个学生用手指指我的衣服,我忙低头一看,才恍然大悟,原来我衣服上的钮子扣错了地方,就这样,一堂精心设计的课被搅乱了。

再如,我所教班级学生的作业字迹潦草,尽管我大声疾呼,然收效甚微,一个女同学在日记中直接写道:

“薛老师,您要求我们作业字迹端正,可您呢?

黑板上的板书‘漂亮’的使我们无法辨认。

”我这才真正悟到老师的表率作用是何等的重要。

从此以后,我处处用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仪表上做到:

衣着整洁大方,与学生接触过程中,一举一动显得持重稳当,端庄朋方,喜怒哀乐,掌握分寸,给学生留下一个有知识修养的良好印象,觉得我是一个可以依赖,值得尊敬的老师。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学生面前展示自己的特长、学识、能力。

力求让学生欣赏我、喜欢我、接受我。

在行动上,我总是身先士卒,如要求学生做到随手拾纸屑,我每次进教室,第一眼看的就是地上有没有纸屑,如有,不管在讲台前还是在学生的位置中,我都不声不响地走过去弯腰拾起来,放进垃圾箱内。

后来逐渐养成了一个风气,谁桌子底下有纸屑,就会受到同学们的指责“快把它拾起来,让老师来拾,你不感到脸红吗?

”就这样,在潜移默化中,使班集体建设不断向前迈进。

二、坚持博爱,无私奉献。

实践证明,要建立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必须使学生爱这个集体,要使学生爱这个集体,班主任首先要对每个学生付出爱。

这就需要我们班主任在具体工作中,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爱是真诚的,不带偏见点。

我着重从下列两方面作努力:

1.对优秀学生要严爱。

即对优秀学生要严格要求,一丝不苟。

因为他们虽然学习成绩优良,思想进步,但同样具有这个年龄时期青少年共同的生理、心理特征,同样有缺点和不足,而且也会犯错误,这就不能对他们偏爱,对他们的缺点视而不见或见而不问,问而不教。

应既爱他们好的一面,又从爱护出发,批评其缺点和不足,严格要求他们。

有一次,有学生向我反映,中队长抄袭其他同学的作业,我知道以后进行了调查,发现不仅中队长在抄,其他同学也在抄,但我抓住中队长不放,找他个别谈心,向他指出,你是中队长,同学们的眼睛都盯着你,你这样做所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并启发他自愿在班上作检讨,当中队长用哽咽的声音说:

“我没有尽到一个中队长的责任,辜负了大家对我的信任”时,不少同学的眼圈都红了,其他抄作业的学生更是受到震动,纷纷站起来作了自我检讨。

这件事后,学生们感到老师的爱是严格的、公平的,我觉得全班同学的心与我近了许多。

使我体会到,批评教育是爱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只有不断地通过教育和自我教育,去克服缺点和不足,才能发展巩固好的一面,进而影响整个集体。

2.对后进生要厚爱。

即对后进生要宽厚和容忍。

这是因为他们同样是祖国的花朵,二十世纪的生力军,把他们转变过来是班主任的神圣职责。

许多成功的经验证明,对后进生教育要从“动之以情”入手,通过生活上的小事一件一件地去感化他们,让他们感到老师的爱是真心实意的,从而对老师产生崇敬心情,觉得自己再不努力为老师争气,就对不住老师,使老师的爱变为学生进步的动力。

记得班上有个徐杨,他在学习上的“懒”是出了名的,做作业时,把前面的生词抄几个,中间故意漏掉几个,有时我没发现被他混过去,于是得寸进尺,居然漏了大半,一下子被我看出来,我把他留下来,让他把没抄的抄完了再回家,可他很不老实,我盯着才肯写,不在就不写,他偷偷对同学说:

“看老师能一直看着我不回家,我的家比老师的家近多了,老师前脚走,我后脚也跟着溜,还一定比老师早到家呢。

”有一种“破罐子破摔”的心理,面对这样的学生怎么办?

我思索再三,告诫自己一定要耐住性子,压住火气,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循善诱,耐心说服,只要心诚,水滴终能石穿。

于是我一面和他促膝谈心,一面细心观察,捕捉最佳教育时机。

一次,班级里轮到扫地的同学没把教室打扫好就都溜走了,徐杨看到后一个人拿起扫帚认真地重新扫,并把课桌椅整理好才离开教室,我知道后,心里非常高兴,及时地表扬了他,放学后,我不顾寒冷,赶到他家里,象报喜讯一样告诉了他的家长,并真诚地指出,如果你在学习上象今天所干的事情一样,那该多好。

他听了我发自肺腑的亲切语言,连连点头,真正领悟到了老师的良苦用心。

以后,他变了,上课积极动脑发言,并改掉了做作业“偷工减料”的坏毛病。

看到他的进步,我真是乐在其中。

后进生的心理普遍存在自尊与自卑的矛盾。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在自尊心较强的情况下,才有较高的抱负,才能向高水平看齐,从而激励自己不断地进步。

而自卑感恰恰相反,它是自暴自弃的发源地。

因此我们不能歧视、厌弃他们,而要全面、深入地、客观地了解他们,及时发现他们点滴的积极因素,把他们心灵中微弱的火花点燃起来,并积极创造条件,给予帮助,使他们能够施展所长,让他们通过亲自实践,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我并不比别人差”的心理,使他们的自尊心一步步得到满足,从而把老师的要求变为他自身的内在需要。

学生徐俊,不仅头脑灵活,而且身强力壮,但学习成绩极差,还常常欺负同学,我多次教育,效果不佳,他当面向我保证“改正错误,提高学习成绩”,可过后依然如故,他自己也觉得怎么也好不起来,不是块读书的料,自卑感强烈,针对这种情况,我想;要使他振作起来,必须抓住特点消除他的自卑感,才能使他树立信心。

后来我仔细观察他,逐渐发现他特别喜爱体育活动,而且有才能。

一次学校举行运动会,他一人报了垒球和800米长跑两个项目,比赛前几天,他每天都很早起床,进行强化训练,累得满头大汗。

在比赛中,他不负众望,两项都得第一名,为班级争得了荣誉。

我看到这一切,心里感到暖烘烘的,并觉得这就是他身上的闪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