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课程常见问题解答.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637850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设计课程常见问题解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机械设计课程常见问题解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机械设计课程常见问题解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机械设计课程常见问题解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机械设计课程常见问题解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械设计课程常见问题解答.docx

《机械设计课程常见问题解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设计课程常见问题解答.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机械设计课程常见问题解答.docx

机械设计课程常见问题解答

绪论部分常见问题解答

 1.机器的基本组成要素是什么?

  答:

机械零件

 2.什么是零件?

  答:

零件是组成机器的不可拆的基本单元,即制造的基本单元。

 3.什么是通用零件?

  答:

在各种机器中经常都能用到的零件,如:

齿轮、螺钉等。

 4.什么是专用零件?

  答:

在特定类型的机器中才能用到的零件,如:

涡轮机的叶片、内燃机曲轴等。

 5.什么是部件?

  答:

由一组协同工作的零件所组成的独立制造或独立装配的组合体叫做部件,如减速器、离合器等。

 6.什么是标准件?

  答:

经过优选、简化、统一,并给以标准代号的零件和部件称为标准件。

 7.什么是机械系统?

  答:

由许多机器、装置、监控仪器等组成的大型工程系统,或由零件、部件等组成的机器(甚至机器中的局部)都可以看成是一个机械系统。

 8.机械设计课程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

本课程只研究在普通工作条件下一般参数的通用零件和部件。

 9.什么是易损件?

  答:

在正常运转过程中容易损坏,并在规定期限内必须更换有零件或部件称为易损件。

机械设计概要部分常见问题解答

1.一台完整的机器通常由哪些基本部分组成?

  答:

原动机部分、执行部分和传动部分。

 2.一般机器的设计程序通常由哪几个基本阶段构成?

  答:

一部机器的设计程序基本上由计划阶段、方案设计阶段、技术设计阶段、技术文件编制阶段构成。

 3.设计机器时应满足哪些基本要求?

  答:

一般来说,需满足使用功能要求、经济性要求、劳动保护和环境保护要求、可靠性要求和其它专用要求。

 4.机械零件主要有哪些失效形式?

  答:

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有:

整体折断、过大的残余变形、零件的表面破坏、破坏正常工作条件引起的失效等。

 5.设计机械零件时应满足哪些基本要求?

  答:

一般说来,大致有以下基本要求:

避免在预定寿命期内失效的要求、结构工艺性要求、经济性要求、质量小的要求和可靠性要求等。

 6.机械零件的常用设计准则是什么?

  答:

大体有以下设计准则:

强度准则、刚度准则、寿命准则、振动稳定性准则和可靠性准则等。

 7.什么是机械零件的强度设计准则?

  答:

强度准则就是指零件中的应力不得超过允许的限度。

例如,对一次断裂来说,应力不超过材料的强度极限;对疲劳破坏来说,应力不超过零件的疲劳极限;对残余变形来说,应力不超过材料的屈服极限。

 8.什么是零件的刚度准则?

  答:

零件在载荷作用下产生的弹性变形量,小于或等于机器工作性能所允许的极限值即许用变形量,就是符合了刚度设计准则。

 9.机械零件的常规设计方法主要有哪些?

  答:

机械零件的常规设计方法可概括地划分为以下几种:

理论设计、经验设计和模型实验设计。

 10.机械零件的常用材料有哪些?

  答:

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复合材料等。

机械零件的强度部分常见问题解答

1.试述零件的静应力与变应力是在何种载荷作用下产生的?

  答:

静应力只能在静载荷作用下产生,变应力可能由变载荷产生,也可能由静载荷产生。

 2.零件的等寿命疲劳曲线与材料试件的等寿命疲劳曲线是否相同?

  答:

两者不同,零件的等寿命疲劳曲线需考虑零件上应力集中对材料疲劳极限的影响。

 3.疲劳损伤线性累积假说的含义是什么?

  答:

该假说是:

在每一次应力作用下,零件寿命就要受到一定损伤率,当损伤率累积达到100%时(即达到疲劳寿命极限)便发生疲劳破坏。

通过该假说可将非稳定变应力下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折算成等效的稳定变应力疲劳强度。

 4.机械零件上的哪些位置易产生应力集中?

举例说明。

如果零件一个截面有多种产生应力集中的结构,有效应力集中

  答:

零件几何尺寸突变(如:

沟槽、孔、圆角、轴肩、键槽等)及配合零件边缘处易产生应力集中。

当一个截面有多处应力源时,则分别求出其有效应力集中系数,从中取最大值。

 5.两个零件以点、线接触时应按何种强度进行计算?

若为面接触时(如平键联接),又应按何种强度进行计算?

  答:

点、线接触时应按接触强度进行计算;面接触应按挤压强度计算。

 6.零件的截面形状一定,当截面尺寸增大时,其疲劳极限值将如何变化?

  答:

不变。

 7.两零件的材料和几何尺寸都不相同,以曲面接触受载时,两者的接触应力是否相同?

  答:

两零件的接触应力始终相同(与材料和几何尺寸无关)。

摩擦、磨损及润滑部分常见问题解答

1.何谓摩擦?

  答:

当在正压力作用下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受切向外力的影响而发生相对滑动,或有相对滑动趋势时,在接触表面上就会产生抵抗滑动的阻力,这种现象叫做摩擦。

 2.何谓磨损?

  答:

摩擦是一种不可逆过程,其结果必然是有能量损耗和摩擦表面物质的丧失或迁移,即磨损。

 3.何谓润滑?

  答:

为了控制摩擦、磨损,提高机器效率,减小能量损失,降低材料消耗,保证机器工作的可靠性,有效的手段——润滑。

 4.根据摩擦面间存在润滑剂的情况,滑动摩擦能分为几种类型的摩擦?

  答:

分为干摩擦、边界摩擦(边界润滑)、流体摩擦(流体润滑)及混合摩擦。

 5.一般零件磨损过程大致可分为哪三个阶段?

  答:

一般零件磨损过程大致可分为磨合阶段、稳定磨损阶段及剧烈磨损阶段。

 6.何谓润滑油的粘度?

  答:

润滑油的粘度可定性地定义为它的流动阻力。

螺纹联接部分常见问题解答

1.常用螺纹的类型主要有哪些?

  答:

普通螺纹、米制锥螺纹、管螺纹、梯形螺纹、矩形螺纹和锯齿形螺纹。

 2.哪些螺纹主要用于联接?

哪些螺纹主要用于传动?

  答:

普通螺纹、米制锥螺纹、管螺纹主要用于联接。

梯形螺纹、矩形螺纹和锯齿形螺纹主要用于传动。

 3.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有哪些?

  答:

螺栓联接、双头螺柱联接、螺钉联接、紧定螺钉联接。

其它还有地脚螺栓联接、吊环螺钉联接和T型槽螺栓联接等。

 4.螺纹联接预紧的目的是什么?

  答:

预紧的目的在于增强联接的可靠性和紧密性,以防止受载后被联接件间出现缝隙或发生相对滑移。

 5.螺纹联接防松的方法按工作原理可分为哪几种?

  答:

摩擦防松、机械防松(正接锁住)和铆冲防松(破坏螺纹副关系)等。

 6.受拉螺栓的主要破坏形式是什么?

  答:

静载荷下受拉螺栓的损坏多为螺纹部分的塑性变形和断裂。

变载荷下多为栓杆部分的疲劳断裂。

 7.受剪螺栓的主要破坏形式是什么?

  答:

螺栓杆和孔壁的贴合面上出现压溃或螺栓杆被剪断。

 8.为了提高螺栓的疲劳强度,在螺栓的最大应力一定时,可采取哪些措施来降低应力幅?

并举出三个结构例子。

  答:

可采取减小螺栓刚度或增大被联接件刚度的方法来降低应力幅。

1)适当增加螺栓的长度;2)采用减小螺栓杆直径的腰状杆螺栓或空心螺栓;3)在螺母下面安装弹性元件。

 9.螺纹联接设计时均已满足自锁条件,为什么设计时还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松措施?

  答:

在静载荷及工作温度变化不大时,联接一般不会自动松脱。

但在冲击、振动、载荷变化、温度变化较大或高温下均造成联接间摩擦力减小或瞬时消失或应力松驰而发生联接松脱。

 10.横向载荷作用下的普通螺栓联接与铰制孔用螺栓联接两者承受横向载荷的机理有何不同?

当横向载荷相同时,两种

  答:

前者靠预紧力作用,在接合面间产生的摩擦力来承受横向力;后者靠螺栓和被联接件的剪切和挤压来承载。

前者由于靠摩擦传力,所需的预紧力很大,为横向载荷的很多倍,螺栓直径也较大。

 11.承受预紧力Fo和工作拉力F的紧螺栓联接,螺栓所受的总拉力F2是否等于Fo+F?

为什么?

  答:

不等于。

因为当承受工作拉力F后,该联接中的预紧力Fo减为残余预紧力F1,故F2=F1+F

 12.对于紧螺栓联接,其螺栓的拉伸强度条件式中的系数1.3的含义是什么?

  答:

系数1.3是考虑到紧联接时螺栓在总拉力F2的作用下可能补充拧紧,故将总拉力增加30%以考虑此时扭转切应力的影响。

轴毂联接部分常见问题解答

1.键联接的功能是什么?

  答:

键是一种标准零件,通常用来实现轴与轮毂之间的周向固定以传递转矩,有的还能实现轴上零件的轴向固定或轴向滑动的导向。

 2.键联接的主要类型有些?

  答:

键联接的主要类型有:

平键联接、半圆键联接、楔键联接和切向键联接。

 3.平键分为哪几种?

  答:

根据用途的不同,平键分为普通平键、薄型平键、导向平键和滑键四种。

 4.导向平键与滑键的区别是什么?

  答:

导向平键是一种较长的平键,用螺钉固定在轴上的键槽中,为了便于拆卸,键上制有起键螺孔,以便拧入螺钉使键退出键槽。

轴上的传动零件则可沿键作轴向滑动。

当零件需滑移的距离较大时,因所需导向平键的长度过大,制造困难,固宜采用滑键。

滑键固定在轮毂上,轮毂带动滑键在轴

 5.半圆键联接与普通平键联接相比,有什么优缺点?

  答:

优点是工艺性较好,装配方便,尤其适用于锥形轴端与轮毂的联接。

缺点是轴上键槽较深,对轴的强度削弱较大,一般只用于轻载静联接中。

 6.普通平键联接的主要失效形式是什么?

  答:

其主要失效形式是工作面被压溃。

除非有严重过载,一般不会出现键的剪断。

 7.导向平键联接和滑键联接的主要失效形式是什么?

  答:

其主要失效形式是工作面的过度磨损。

 8.按齿形不同,花键联接有哪些类型?

  答:

按其齿形不同,可分为矩形花键和渐开线花键两类,均已标准化。

 9.花键联接的主要失效形式是什么?

如何进行强度计算?

  答:

其主要失效形式是工作面被压溃(静联接)或工作面过度磨损(动联接)。

因此,静联接通常按工作面上的挤压应力进行强度计算,动联接则按工作面上的压力进行条件性的强度计算。

 10.一般联接用销、定位用销及安全保护用销在设计计算上有何不同?

  答:

联接用销的类型可根据工作要求选定,其尺寸可根据联接的结构特点按经验或规范确定,必要时再按剪切和挤压强度条件进行校核计算。

定位用销通常不受载荷或只受很小的载荷,故不作强度校核计算。

其直径可按结构确定,数目一般不少于两个。

安全保护用销在机器过载时应被剪断,因此要按剪切条件进行校核计算。

带传动部分常见问题解答

1.带传动常用的类型有哪些?

  答:

在带传动中,常用的有平带传动、V带传动、多楔带传动和同步带传动等。

 2.V带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答:

V带有普通V带、窄V带、联组V带、齿形V带、大楔角V带、宽V带等多种类型,其中普通V带应用最广,近年来窄V带也得到广泛的应用。

 3.普通V带和窄V带的截型各有哪几种?

  答:

普通V带的截型分为Y、Z、A、B、C、D、E七种,窄V带的截型分为SPZ、SPA、SPB、SPC四种。

 4.什么是带的基准长度?

  答:

V带在规定的张紧力下,其截面上与“测量带轮”轮槽基准宽度相重合的宽度处,V带的周线长度称为基准长度Ld,并以Ld表示V带的公称长度。

 5.带传动工作时,带中的应力有几种?

  答:

带传动工作时,带中的应力有:

拉应力、弯曲应力、离心应力。

 6.带传动中的弹性滑动是如何发生的?

  答:

由于带的弹性变形差而引起的带与带轮之间的滑动,称为带传动的弹性滑动。

这是带传动正常工作时固有的特性。

选用弹性模量大的带材料,可以降低弹性滑动。

 7.带传动的打滑是如何发生的?

它与弹性滑动有何区别?

打滑对带传动会产生什么影响?

  答:

打滑是由于过载所引起的带在带轮上全面滑动。

打滑可以避免,而弹性滑动不可以避免。

打滑将使带的磨损加剧,从动轮转速急剧下降,使带的运动处于不稳定状态,甚至使传动失效。

 8.打滑首先发生在哪个带轮上?

为什么?

  答:

由于带在大轮上的包角大于在小轮上的包角,所以打滑总是在小轮上先开始。

 9.弹性滑动引起什么后果?

  答:

1)从动轮的圆周速度低于主动轮;2)降低了传动效率;3)引起带的磨损;4)使带温度升高。

 10.当小带轮为主动轮时,最大应力发生在何处?

  答:

这时最大应力发生在紧边进入小带轮处。

 11.带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什么?

  答:

打滑和疲劳破坏。

 12.带传动的设计准则是什么?

  答:

在保证带传动不打滑的条件下,具有一定的疲劳强度和寿命。

 13.提高带传动工作能力的措施主要有哪些?

  答:

增大摩擦系数、增大包角、尽量使传动在靠近最佳速度下工作、采用新型带传动、采用高强度带材料等。

 14.带轮的结构形式有哪些?

  答:

铸铁制V带轮的典型结构有:

实心式、腹板式、孔板式、椭圆轮辐式。

 15.根据什么来选定带轮的结构形式?

  答:

主要原因是根据带轮的基准直径选择结构形式;根据带的截型确定轮槽尺寸;带轮的其它结构尺寸由经验公式计算。

 16.V带传动常见的张紧装置有哪些?

  答:

定期张紧装置、自动张紧装置、采用张紧轮的装置。

 17.带传动中,在什么情况下需采用张紧轮?

张紧轮布置在什么位置较为合理?

  答:

当中心距不能调节时,可采用张紧轮将带张紧。

张紧轮一般应放在松边内侧,使带只受单向弯曲。

同时张紧轮还应尽量靠近大轮,以免过分影响带在小轮上的包角。

 18.带与带轮间的摩擦系数对带传动有什么影响?

  答:

最大有效拉力随摩擦系数的增大而增大。

这是因为摩擦系数越大,则摩擦力就越大,传动能力也就越高。

 19.为了增加传动能力,将带轮工作面加工得粗糙些以增大摩擦系数,这样做是否合理?

  答:

不合理。

这样会加剧带的磨损,降低带的寿命。

 20.与普通V带相比,窄V带的截面形状及尺寸有何不同?

其传动有何特点?

  答:

窄V带是用合成纤维作抗拉体,与普通V带相比,当高度相同时,窄V带的宽度约缩小1/3,而承载能力可提高1.5~2.5倍,适用于传递动力大而又要求传动装置紧凑的场合。

齿轮传动部分常见问题解答

1.常见的齿轮传动失效有哪些形式?

  答:

齿轮的常见失效为:

轮齿折断、齿面磨损、齿面点蚀、齿面胶合、塑性变形等。

 2.在不改变材料和尺寸的情况下,如何提高轮齿的抗折断能力?

  答:

可采取如下措施:

1)减小齿根应力集中;2)增大轴及支承刚度;3)采用适当的热处理方法提高齿芯的韧性;4)对齿根表层进行强化处理。

 3.为什么齿面点蚀一般首先发生在靠近节线的齿根面上?

  答:

当轮齿在靠近节线处啮合时,由于相对滑动速度低形成油膜的条件差,润滑不良,摩擦力较大,特别是直齿轮传动,通常这时只有一对齿啮合,轮齿受力也最大,因此,点蚀也就首先出现在靠近节线的齿根面上。

 4.在开式齿轮传动中,为什么一般不出现点蚀破坏?

  答:

开式齿轮传动,由于齿面磨损较快,很少出现点蚀。

 5.如何提高齿面抗点蚀的能力?

  答:

可采取如下措施:

1)提高齿面硬度和降低表面粗糙度;2)在许用范围内采用大的变位系数和,以增大综合曲率半径;3)采用粘度高的润滑油;4)减小动载荷。

 6.什么情况下工作的齿轮易出现胶合破坏?

如何提高齿面抗胶合能力?

  答:

高速重载或低速重载的齿轮传动易发生胶合失效。

措施为:

1)采用角度变位以降低啮合开始和终了时的滑动系数;2)减小模数和齿高以降低滑动速度;3)采用极压润滑油;4)采用抗校核性能好的齿轮副材料;5)使大小齿轮保持硬度差;6)提高齿面硬度降低表面粗糙度。

 7.闭式齿轮传动与开式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有何不同?

  答:

闭式齿轮传动:

主要失效形式为齿面点蚀、轮齿折断和胶合。

目前一般只进行接触疲劳强度和弯曲疲劳强度计算。

开式齿轮传动:

主要失效形式为轮齿折断和齿面磨损,磨损尚无完善的计算方法,故目前只进行弯曲疲劳强度计算,用适当增大模数的办法考虑磨损的影响。

 8.硬齿面与软齿面如何划分?

其热处理方式有何不同?

  答:

软齿面:

HB≤350,硬齿面:

HB>350。

软齿面热处理一般为调质或正火,而硬齿面则是正火或调质后切齿,再经表面硬化处理。

 9.在进行齿轮强度计算时,为什么要引入载荷系数K?

  答:

在实际传动中,由于原动机及工作机性能的影响,以及齿轮的制造误差,特别是基节误差和齿形误差的影响,会使法向载荷增大。

此外在同时啮合的齿对间,载荷的分配并不是均匀的,即使在一对齿上,载荷也不可能沿接触线均匀分布。

因此实际载荷比名义载荷大,用载荷系数K计入其影响

 10.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公式是如何建立的?

为什么选择节点作为齿面接触应力的计算点?

  答:

齿面接触疲劳强度公式是按照两圆柱体接触的赫兹公式建立的;因齿面接触疲劳首先发生在节点附近的齿根部分,所以应控制节点处接触应力。

 11.一对圆柱齿轮传动,大齿轮和小齿轮的接触应力是否相等?

如大、小齿轮的材料及热处理情况相同,则其许用接触

  答:

一对齿轮传动,其大小齿轮的接触应力一定相等。

两齿轮材料和热处理相同时,其许用应力不一定相等。

因为许用应力还与寿命系数有关,大小齿轮的应力循环齿数不等,故许用应力不一定相等。

 12.配对齿轮的齿面有较大的硬度差时,对较软齿面会产生什么影响?

  答:

当小齿轮与大齿轮有较大的硬度差,且速度又较高时,较硬的齿面对较软的齿面会起较显著的冷作硬化效应,从而提高其疲劳极限。

 13.在直齿轮和斜齿轮传动中,为什么常将小齿轮设计得比大齿轮宽一些?

  答:

其目的是防止大小齿轮因装配误差产生轴向错位时导致啮合宽度减小而增大轮齿的工作载荷。

 14.齿轮传动的常用润滑方式有哪些?

润滑方式的选择主要取决于什么因素?

  答:

齿轮的常用润滑方式有:

人工定期加油、浸油润滑和喷油润滑。

润滑方式的选择主要取决于齿轮圆周速度的大小。

 15.齿形系数与模数有关吗?

有哪些因素影响齿形系数的大小?

  答:

齿形系数与模数无关,齿形系数的大小取决于齿数。

 16.为什么设计齿轮时,齿宽系数既不能太大,又不能太小?

  答:

齿宽系数过大将导致载荷沿齿宽方向分布不均匀性严重;相反若齿宽系数过小,轮齿承载能力减小,将使分度圆直径增大。

 17.选择齿轮传动第Ⅱ公差组精度等级时,除了考虑传动用途和工作条件以外,主要依据是什么?

  答:

圆周速度。

 18.选择齿轮毛坯的成型方法时(铸造,锻造,轧制圆钢等),除了考虑材料等因素外,主要依据是什么?

  答:

齿轮的几何尺寸和批量大小。

 19.斜齿轮传动的接触强度计算中的重合度系数Zε考虑了重合度对单位齿宽载荷的影响,它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

它与斜齿传动的端面重合度和纵向重合度有关。

 20.有一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齿轮1和齿轮2的齿数分别为Z1和Z2,且Z1

若两齿轮的许用接触应力相同,问两轮接触强度的高低?

  答:

两齿轮接触强度相等。

因齿轮1和齿轮2的接触应力相等,许用接触应力相同,所以两齿轮的接触强度相等。

 21.设计齿轮传动时,若大小齿轮的疲劳极限值相同,这时它们的许用应力是否相同?

为什么?

  答:

许用应力不一定相同。

因许用应力与疲劳极限值有关外,还与齿轮的循环次数(即寿命系数ZN,YN)有关。

当大小齿轮的循环次数都达到或超过无限循环的次数时,大小齿轮的许用应力相同;否则,大小齿轮的许用应力不相同。

 22.斜齿圆住齿轮传动中螺旋角β太小或太大会怎样,应怎样取值?

  答:

螺旋角太小,没发挥斜齿圆柱齿轮传动与直齿圆住齿轮传动相对优越性,即传动平稳和承载能力大。

螺旋角β越大,齿轮传动的平稳性和承载能力越高。

但β值太大,会引起轴向力太大,大了轴和轴承的载荷。

故β值选取要适当。

通常β要求在8°~25°范围内选取。

蜗杆传动部分常见问题解答

1.按加工工艺方法不同,圆柱蜗有哪些主要类型?

各用什么代号表示?

  答:

阿基米德蜗杆〔ZA蜗杆〕﹑渐开线蜗杆〔ZI蜗杆〕﹑法向直廓蜗杆〔ZN蜗杆〕﹑锥面包络蜗杆〔ZK蜗杆〕。

 2.简述蜗杆传动变位的目的,特点。

  答:

变位的目的一般是为了凑中心距或传动比,使符合一定的设计要求。

变位后,被变动的是蜗轮尺寸,而蜗杆尺寸不变;变为后蜗杆蜗轮啮合时,蜗轮节圆与分度圆重合,蜗杆分度圆和节圆不再重合。

 3.分析影响蜗杆传动啮合效率的几何因素。

  答:

蜗杆的头数Z1,蜗杆的直径系数q﹑蜗杆分度圆直径〔或模数﹑Z1﹑q〕。

 4.蜗杆分度圆直径规定为标准值的目的是什么?

  答:

为了减少蜗轮刀具数目,有利于刀具标准化。

 5.蜗杆传动中,轮齿承载能力的计算主要是针对什么来进行的?

  答:

主要是针对蜗轮齿面接触强度和齿根抗弯曲强度进行的。

 6.阿基米德蜗杆与蜗轮正确啮合的条件是什么?

  答:

1)蜗杆的轴向模数ma1=蜗轮的端面模数mt2且等于标准模数;2)杆的轴向压力角αa1=蜗轮的端面压力角αt2且等于标准压力角;3)蜗杆的导程角γ=蜗轮的螺旋角β且均可用γ表示,蜗轮与蜗轮的螺旋线方向相同。

 7.为什么连续传动的闭式蜗杆传动必须进行热平衡计算?

  答:

由于蜗杆传动效率低,工作时发热量大。

在闭式传动中,如果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散逸,将因油温不断升高使润滑油稀释,从而增大摩擦损失,甚至发生胶合。

所以进行热平衡计算。

 8.如何确定闭式蜗杆传动的给油方法和润滑油粘度?

  答:

润滑油粘度及给油方法,一般根据蜗杆传动的相对滑动速度及载荷类型来确定。

 9.蜗杆通常与轴做成一个整体,按蜗杆螺旋部分的加工方法如何分类?

  答:

按蜗杆螺旋部分的加工方法可分为车制蜗杆和铣制蜗杆。

 10.闭式蜗杆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什么?

  答:

点蚀、齿根折断、齿面胶合及过度磨损。

滑动轴承部分常见问题解答

1.滑动轴承的主要失效形式有哪些?

  答:

磨粒磨损、刮伤、胶合、疲劳剥落和腐蚀等。

 2.什么是轴承材料?

  答:

轴瓦和轴承衬的材料统称为轴承材料。

 3.针对滑动轴承的主要失效形式,轴承材料的性能应着重满足哪些要求?

  答:

良好的减摩性、耐磨性和抗咬粘性,良好的摩擦顺应性、嵌入性和磨合性,足够的强度和抗腐蚀能力,良好的导热性、工艺性、经济性等。

 4.常用的轴承材料有哪几类?

  答:

常用的轴承材料可分为三大类:

1)金属材料,如轴承合金、铜合金、铝基合金和铸铁等;2)多孔质金属材料;3)非金属材料,如工程塑料、碳-石墨等。

 5.滑动轴承设计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答:

1)决定轴承的结构型式;2)选择轴瓦和轴承衬的材料;3)决定轴承结构参数;4)选择润滑剂和润滑方法;5)计算轴承工作能力。

 6.一般轴承的宽径比在什么范围内?

  答:

一般轴承的宽径比B/d在0.3~1.5范围内。

 7.滑动轴承上开设油沟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

油沟用来输送和分布润滑油。

油沟的形状和位置影响轴承中油膜压力分布情况。

油沟不应开在油膜承载区内,否则会降低油膜的承载能力。

轴向油沟应比轴承宽度稍短,以免油从油沟端部大量流失。

 8.选择动压润滑轴承用润滑油的粘度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答:

应考虑轴承压力、滑动速度、摩擦表面状况、润滑方式等条件。

可以通过计算和参考同类轴承的使用经验初步确定。

 9.在不完全液体润滑滑动轴承设计中,限制p值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答:

主要目的是为了不产生过度磨损。

 10.在不完全液体润滑滑动轴承设计中,限制pv值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答:

限制轴承的温升。

 11.液体动压油膜形成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答:

润滑油有一定的粘度,粘度越大,承载能力也越大;有足够充分的供油量;有相当的相对滑动速度,在一定范围内,油膜承载力与滑动速度成正比关系;相对滑动面之间必须形成收敛性间隙(通称油楔)。

 12.保证液体动力润滑的充分条件是什么?

  答:

应保证最小油膜厚度处的表面不平度高峰不直接接触。

 13.试分析液体动力润滑轴承和不完全液体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