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637562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7.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广西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广西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广西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广西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西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引.docx

《广西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引.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西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引.docx

广西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引

附件2

2018年广西创新驱动发展专项(科技

重大专项)项目申报指南

(一)

 

广西科学技术厅

广西科技创新发展办公室

2018年3月

传统优势产业

重大专项糖业二次创业技术研发

项目1甘蔗制糖副产品再利用关键技术攻关与示范

课题方向糖厂滤泥深度利用技术研发与示范

研究内容:

研发深度脱水的热压过滤工艺技术及设备;研发对滤泥中多廿烷醇等高附加值物质提取技术;加强技术引进与创新,推进碳法滤泥利用产业化。

考核指标:

建立甘蔗糖厂滤泥深度脱水的热压过滤工艺技术生产示范线1条;处理后脱水滤泥含水率<50%,每吨脱水滤泥电耗<10kWh;糖分收回率提高0.08%以上;申请发明专利1-2项。

实施期限:

2018年~2021年。

先进制造业

重大专项智能机械装备技术创新

项目2自感知预应力锚具和拉索产品及其状态评估系统的研制和产业化

研究内容:

研究智能光纤等敏感元器件的量程扩大和可靠附着结构件的技术及工艺;研制自感知预应力钢绞线、钢丝,与传统锚具部件配套形成自感知的拉索体系;研发自感知拉索体系,根据应用工程特点,主要形成耦合智能光纤光栅和磁通量传感器为智能元器件的智能产品系列,满足不同工程安全监测需求;研发预应力锚具和拉索健康状态专用诊断系统及其配套仪器设备;培育重点生产企业对产品进行智能化改造和示范,实现自感知预应力锚具和拉索产品及其状态评估系统的产业化。

考核指标:

耦合智能光纤的自感知钢绞线、钢丝,其力学性能满足国标GB/T5224的指标要求,且量程可稳定达到12000微应变以上;能实现索体应力温度补偿,温度补偿后测量误差≤3%;自感知拉索组装件静载锚固性能满足国标GB/T14370,且疲劳性能满足在应力上限0.45σb、应力幅200MPa下,通过200万次循环加载,断丝率≤2%,其内嵌智能元件在疲劳试验中可正确测量,误差小于5%;智能元件抗干扰,传输距离≥2公里,封装接头可在线替换,连续监测的误差≤1%;预应力产品受力检测实时在线采集系统具备机器学习功能,可自动评估其状态并及时预警;智能光纤成本可控制在其内嵌拉索系统成本的5%;研制的监测仪表精度达1%以上;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以上;产品附加新增年产值1亿元以上。

自感知预应力锚具和拉索产品及其状态评估系统应用到国内重大工程,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实施期限:

2018年~2020年。

项目3漓江流域新能源船舶的研发及产业化示范

研究内容:

(1)研发基于锂离子电池的混合动力旅游船。

设计适合于漓江流域的锂离子电池混合动力旅游船(以下简称“混合动力船”);研发混合动力船用锂离子电池系统,研究混合动力船锂离子电池供电系统和电机供电系统的集成与控制,研究混合动力船电力输出与储存的方法,优选混合动力船用电机,优选混合动力船用推进系统,研发混合动力船的动力系统;研发混合动力船的控制总成;研发混合动力船的制造技术,制造混合动力船;研发混合动力船用充电桩;在漓江流域试验性应用混合动力船。

(2)研发基于锂离子电池的纯电动旅游船。

设计适合于桂林“两江四湖”的纯电动旅游船(以下简称“纯电动船”);研发纯电动船用锂离子电池系统;优选纯电动船用电机,优选纯电动船用推进系统,研发纯电动船的动力系统;研发纯电动船的控制总成;研发纯电动船的制造技术,制造纯电动船;研发纯电动船用充电桩。

(3)研发新能源船舶用锂离子电池。

设计适合于新能源船舶用的锂离子电池;优选电极材料体系;优化生产工艺技术;建设锂离子电池生产线。

考核指标:

(1)混合动力船采用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电池系统能量密度≥120Wh/Kg,满足3C放电和2C充电要求,使用温度范围需为-25-60℃,搁置温度范围需为-40-80℃,常温下搁置28天荷电保持能力≥90%,循环1000次后容量保持率大于初始容量的80%;电池系统安全性能必须通过CCS认证;电池系统总流总压测量精度≥0.5%,主动均衡电流≥5A,SOC测量误差≤±5%;螺旋桨推进效率≥60%,最高航速≥9节,吃水深度≤0.55米;纯电动模式行驶,噪音≤50分贝,行驶里程≥70公里;减少燃油消耗≥30%,污染物排放达到国VI标准;申请发明专利5项以上;形成年产50艘新能源旅游船舶的产能,年产值≥2亿元/年。

(2)纯电动船采用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电池系统能量密度≥120Wh/Kg,循环1000次后容量保持率大于初始容量的80%,满足1C快速充电要求;整船控制采用总线控制;螺旋桨推进效率≥60%,最高航速≥9节,充满电后航行时间≥4h,吃水深度≤0.55米,行驶噪音≤50分贝;申请发明专利5项以上;纯电动旅游船的产能达到100艘/年,产值≥3亿元/年,在桂林“两江四湖”实现示范应用。

(3)新能源船舶用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300Wh/kg,5C放电保持率≥85%,循环1000次后容量保持率大于80%,安全性能达到国标要求;形成一条电池生产线;申请发明专利10项以上;产能≥10亿Wh/年,产值≥10亿元/年。

实施期限:

2018年~2020年。

项目4专业相机手持式稳定器云台智能化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研究内容:

研发精准伺服电机控制技术;研究不同负载下伺服电机惯量自适应技术;研究新一代微机械陀螺仪漂移抑制技术;研发一种高负载自重比的手持稳定器;研究串行总线控制方法和相关的专业相机协议控制技术;研究稳定器电池续航能力优化;研发稳定器云台相机夹具。

考核指标:

静态角度波动量±0.03°、动态角度波动量±0.1°;俯仰轴机械动作范围360°、横滚轴机械动作范围360°、平移轴机械动作范围360°、位置环控制带宽25~40Hz;锁定模式下航向最大漂移0.1°/s,锁定模式下航向最大漂移角度±5°;机体重量1400g以下、负载重量500g以上;通过手持式稳定器手柄可调节10款以上的专业相机的参数;充电一次使用时间12h以上;兼容全系列微单、单反相机,选配周边器材10件以上;项目实施期内新增销售额每年3亿元以上,出口创汇每年800万美元以上,建成手持稳定器云台的生产线1条,实现年产值5亿元以上,年出口创汇4000万美元以上。

申请专利不少于15项。

实施期限:

2018年~2020年。

项目5多关节工业机器人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研究内容:

围绕机器人动力学与运动学设计优化技术,研究本体结构设计与优化以及高精度制造技术,机器人运行速度、效率与稳定性技术;研究多机协同的机器人控制系统技术,开发高速工业现场总线接口或者多轴接口的底层机器人控制器;研制机器人关节的力矩传感器,提升动态性能的控制技术;研究虚拟空间规划、智能路径优化算法、避障算法,研发适用于离线、在线及虚拟现实结合的高附加值系统软件;研究高性能机器人专用伺服驱动器及电机;开发机器人视觉检测系统、焊接工艺包及其应用系统。

考核指标:

关节型6自由度工业机器人有效负载大于3Kg;工作范围400mm~1400mm;重复定位精度<0.15mm;采用绝对式编码器及交流伺服驱动系统,具有工业现场总线,支持2个附加轴,支持连续轨迹和在线两种以上示教模式;机器人力矩传感器最大扭矩350NM,测量误差小于5%、线性度小于7%、重复度小于4%;高性能机器人专用电机及伺服驱动控制系统功率400W、750W、1000W,达到与松下伺服系统同等技术指标;建成基于大视场三维图像测量系统;焊接工艺包功能参数不低于20个;申请发明专利20件,获得外观专利5件、软件著作权6件;达产后形成年产1000台(套)的生产能力,实现年产值1.5亿元以上,带动机器人系统集成应用,实现5亿元以上产值。

实施期限:

2018年~2021年。

项目6特种高压清洗机器人系统

研究内容:

研发面向国内外制糖、轻工、食品、化工、制药等行业,狭小受限空间、高温潮湿环境下,代替人工清洗加热管积垢的特种高压清洗机器人;研究基于机器视觉识别的自动加热管管口自动定位技术;开发适用于压力容器环境下的36V安全电压大功率伺服电机;研究清洗质量和清洗效率以及设备稳定性的最佳配合参数;研究自动清洗各参数的在线监测与修正技术;开发大型密闭加热罐的列管式加热器全自动清洗成套装备技术。

考核指标:

单台清洗效率≥900孔/小时(清洗长度为3.2m);采用机器视觉技术自动采集坐标数据,精度误差≤1.0mm,采集率100%;工作电压36V,符合压力容器国家安全标准;搭建特种高压清洗机器人的在线远程运维与智能分析云平台,实现机器人自诊断及智能分析功能;实现在轻工、食品、化工等行业机器人高压清洗的零突破;申请发明专利4件,获得软件著作权3件;达产后形成年产250台(套)的生产能力,实现年产值1亿元以上。

实施期限:

2018年~2021年。

项目7特种作业移动机器人平台研发与示范应用

研究内容:

(1)机器人机械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对车体结构设计、驱动履带/轮设计及操作臂进行优化;

(2)采用远程遥控和局部自主控制相结合的控制体系结构,将人的规划能力和反应能力融入到机器人的车载控制系统,实现有线和无线两种通讯模式;(3)机器人环境感知与局部路径自主规划技术,开展机器人外部环境的感知技术研究,利用全景视觉及其它辅助传感器系统实时进行环境信息的获取和处理;(4)基于视觉伺服的机器人自主操作技术。

考核指标:

(1)多自由度灵巧手臂对目标探测定位精度≤±8°;

(2)高机动性机器人本体技术,移动本体重量不大于60Kg,最大速度1.5m/s,最大载荷达到自重的50%,可连续工作2小时以上;(3)适用于多种目标处置的末端手爪机构,机械臂具有4个以上的自由度,臂长1.2m,手爪具有1个开合自由度;(4)无线和有线双模远程通讯技术;无线通讯距离300米(空旷地域),有线距离100米;(5)机器人局部自主导航避障技术,能跨越200毫米垂直障碍、爬30°斜坡、跨越300毫米宽沟壑;(6)以视觉为主的自主定位及抓取技术,抓取重量不小于5Kg;(7)申请发明专利4-6件。

(8)形成每年10台(套)的生产能力,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

实施期限:

2018年~2021年。

项目8基于3D视觉的机器人智能分拣—拾放系统的研发及产业化

研究内容:

(1)研究建立基于windows64位系统的关节6轴机器人控制系统平台,实现对机器人工具末端重复定位精度、绝对位置精度和快速运动要求;

(2)研究快速建立激光校准系统,包括如何快速确定合适的固定方式和位置以满足对随机放置的工件的深度信息的检测;(3)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提取复杂工作空间的特征信息,包括料框、工件等几何结构特征、工件表面条纹滤波处理、复杂工件连通性特征信息的计算、实时显示和保存,以实现机器人系统快速构建工作空间3D形貌;(4)研究识别系统实时提取工件的3D信息方法,以控制机器人从杂乱的工件框中快速、准确抓取工件;(5)根据中转台位置和工件姿态参数要求,嵌入空间避障算法,优化路径规划和轨迹运动方案;(6)研究控制系统软硬件架构,满足机器人控制系统及3D视觉识别系统均处于同一嵌入式硬件中,两者基于同一个系统,能够互相协同工作,按需扩展;(7)在视觉系统不工作时,可实现普通机器人系统的所有功能。

考核指标:

(1)机械手末端负载大于20Kg,工具末端重复定位精度可以达到±0.8mm;

(2)支持TCP4点(或更多点)标定,同时可以按需要新建工具坐标系;(3)必须支持直线运动及PTP运动及轨迹过渡,末端运动轨迹的过渡点弓高误差小于10mm;(4)将500mm长TCP指针移动至不同的笛卡尔坐标位置,并与z轴行程最大60度的角度,围绕全局坐标系z轴旋转,观察机器人TCP偏移情况需要在整个工作范围都达到1mm的绝对精度要求;(5)识别5种或以上典型的汽车零部件工件的几何特征;(6)工件识别准确率95%以上,抓取精度达到0.8mm;(7)申请发明专利5件,实用新型2件,软件著作权3项;(9)达产后年销售50套,年产值2500万左右,利税1000万。

实施期限:

2018年~2021年。

项目9组合绳锯及组锯机技术开发及产业化

研究内容:

(1)组合绳锯的针对切割硬度等级不同石材的串珠配方优化研究、绳锯的钢丝绳闭环连接与长度控制技术研究、规模化生产工艺设计及工艺参数优化、产品规格系列化研究。

(2)组锯机的张紧组锯绳的张紧力恒定技术研究,断绳自动停机技术研究,大型件的加工工艺设计及检测技术研究,加工、安装及检测工装设计、远程控制技术研究,二级张紧机构导向杆和张紧轮轴承防尘、防水密封技术问题研究,从动轮胶条磨损预警技术研究,产品规格系列化研究。

(3)组合绳锯锯切工艺参数研究,组锯机的输出功率和主动轮线速度对串珠工作层金刚石出刃状态的影响规律研究,组锯机的输出功率和主动轮线速度与花岗岩的物性匹配关系研究,在锯切过程中组合绳锯的张紧力对板材加工质量的影响规律研究。

考核指标:

建设年产组锯机60台和组合绳锯75万米的能力的生产线。

项目研发期间形成组锯机和组合绳锯的量产销售,累计实现销售达到5000万元,出口创汇300万美元。

研发的组锯机达到安装每组10-80条绳锯中三到四种规格,组合绳锯三种规格;花岗岩板面质量,不同板材的厚度公差为±1.0mm,花岗岩板材的平面度为0.8mm;组合绳锯切割3~4级花岗岩,效率1.5~3.0平方米/小时;编写组锯机行业标准或联盟标准一份;申请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

实施期限:

2018年~2020年。

 

新一代信息技术

重大专项新一代信息网络建设与应用

项目10三维位置感知关键技术及智能微代理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

研究以声音定位为核心,超宽带、Wifi、蓝牙等多源与多尺度三维室内定位算法;设计声纹和指纹数据库构建算法,研发样本采集离线与在线阶段位置声纹和位置指纹数据库系统;自动抽取室内声纹和指纹位置语义信息,构建室内定位信息的知识图谱;研究基于语义和匿名架构轨迹网络环境的位置隐私保护方案;构建室内三维数字化空间模型,开发具有三维定位算法的空间地图软件;结合不同类型智能终端的数据接入、传输、共享、控制,构建三维位置感知与位置服务云体系;研究基于大数据的路径规划,分析用户行为轨迹模式;研发智能微代理科技酒店服务平台。

考核指标:

建成智能微代理科技酒店服务平台1个,提供全套资料,包含SDK、开发环境、软硬件手册;室内定位水平精度和垂直精度达到厘米级;研制室内位置感知与位置服务终端设备3000台(套);形成超过500个场所的室内地图和50000个室内POI信息,位置信息达到1000亿条以上,信息量达到PB级;申请发明专利30件以上;推广微代理科技酒店示范应用,项目实施期内达到2.5亿元营业额。

实施期限:

2018年~2020年。

项目11EB级云存储系统关键技术与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

研究基于SDN技术的EB级集群存储系统架构,包括存储节点之间连接的拓扑结构、软件定义存储方法;研究基于SDN的存储节点数据分布及系统管控技术,包括可伸缩、容错的数据分布策略、存储系统容错、安全管理与监控、故障处理及恢复机制、资源分配回收;研究基于SDN的高速存储网络技术,包括SDN多控制器协同工作机制(协议与算法)及均衡部署技术、跨域多路径并行传输方法、多副本并行存取技术;研究EB级存储网络节点之间通信流量分类和管控技术,包括读写数据流、故障恢复数据流等;研究基于EB级存储的视频库检索、多路视频并行分析、高并发风电大数据的采集与分布式容错存储、安全态势感知及分析等技术。

考核指标:

(1)建成融合SDN技术的EB级集群存储系统架构的试验存储系统,系统包含的节点不少于200个,存储容量不小于20PB,总IOPS大于200000;开发出平台管控和应用系统套件,能够支持上千个存储节点。

(2)存储系统的I/O性能应能够处理带宽10G的实时网络流量,并可存储3PB以上的网络流量数据;提供对大数据安全、云安全和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及分析的支持,形成针对高速流式计算的支撑软件1套。

(3)在网络安全、风电及视频大数据分析处理等领域,建成面向高并发环境下的风电大数据采集与分析、高速大规模网络流量分类、图像大数据分析与处理、安全态势感知及分析平台1个,软件3套,并实现示范应用。

平台可实时处理1000路以上风机数据、1000路以上视频数据,包含10000台计算机的万兆/千兆网络流量数据,平台数据存储容量不少于5PB。

(4)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10件,软件著作权不少于6件;实施期内实现销售收入1500万元以上,年利税160万元以上。

实施期限:

2018年~2021年。

重大专项核心电子器件(设备)研发与产业化

项目12高压大容量柔性直流输电用直流支撑电容器技术开发及产业化

研究内容:

研制高压柔性直流输电工程直流支撑电容器产品;研究直流支撑电容器的工作特性、电容量稳定技术、低杂散电感设计、低等效串联电阻设计、紧凑化结构设计、低噪声结构设计、故障保护配置等关键技术;研究直流支撑电容器的耐高电压大电流的金属化膜材料、结构设计、内部电场强度、储能密度等关键制造工艺。

考核指标:

完成柔性直流输电功率模块ZZMJ2.8-8000直流支撑电容器新产品研制,并通过第三方电容器型式试验验证;参数满足:

容值误差≤3%,损耗角正切值≤0.0005,杂散电感≤50nH,串联等效电阻≤0.3mΩ,极间耐受电压为1.5Un,1mim,噪声水平≤65dB;项目实施期内,年新增产值5000万元以上,实现利税1000万元以上;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或电力行业标准1个,申请国家专利1件。

实施期限:

2018年~2020年。

项目13高能耐受型SPD防雷阀片的材料研究与产业化

研究内容:

研究高稳定性、高能耐受型SPD防雷阀片材料的配方设计、制造工艺等关键技术,研究不同的原料(包括不同纯度、不同种类、不同粒径)、合成工艺(包括固相法和化学法)以及温度制度(包括升温速率、降温速率、保温时间和温度分布)等对材料相结构与微观形貌的影响;研究高能耐受型SPD防雷阀片材料抗10/350us和8/20us电流波冲击性能、寿命特性及其影响因数,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以及监控标准;研究高稳定性、高能耐受型SPD防雷阀片材料的产业化关键技术,研发SPD防雷阀片器件的结构设计及规模化制造工艺技术、制造稳定性管理等关键技术。

考核指标:

完成高能耐受型SPD防雷阀片材料的研制,主要性能参数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34mm×34mm方形SPD阀片产品分别耐6.5kA10/350μs电流波和65kA8/20μs电流波冲击后电压变化率小于±10%;90%荷电率下老化性能Kct≤1.0;其他性能满足国家标准。

项目实施期内,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件,年新增产值5000万元,实现利税1000万元。

实施期限:

2018年~2020年。

项目14高功率激光脉冲任意整形及功率放大系统研发及产业化

研究内容:

研究幅频效应(FM-AM)抑制技术;研究受激布里渊散射(SBS)抑制技术;研究高对比度激光脉冲任意整形技术;研究激光脉冲功率稳定控制技术;研究超大型异构网络管理与控制技术;研究大型分布式网络智能化管控技术;研究系统工程化技术。

考核指标:

1.研制高功率激光脉冲任意整形及功率放大系统1套。

输出激光束数8束;激光中心波长1,053nm±0.5nm;光束空间分布TEM00模;脉冲时间分布:

a)脉冲上升时间≤100ps;b)脉冲宽度(0.1±0.01)ns~(25.0±0.1)ns;c)脉冲对比度≥500:

1;光谱宽度≥0.3nm(3dB带宽);脉冲信噪比≥45dB;脉冲能量≥1.0μJ/5ns方波/1kHz/束;单束能量不稳定性≤1.0%(RMS);束间脉冲时间同步抖动≤10ps;偏振消光比≥25dB。

2.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个;3.实现总销售收入20000万元以上。

实施期限:

2018年~2020年。

项目15近海岸双频激光LiDAR探测仪产品开发与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

研究满足双频多元线阵激光雷达系统所需的小型化高性能光纤固体混合激光器;研究基于微透镜阵列的多元线阵激光雷达光束平整技术、光纤耦合技术、光纤损耗调整方法;研究多元APD线阵信号检测技术,尤其是海底微弱信号检测技术;研究从图纸设计、材料选择、部件加工到工艺安装等各环节和仪器生产工艺流程,以及设计-加工-安装调试-样机组装-测试-环境试验-应用-改进-细化设计-产品的工艺流程。

考核指标:

研制出双频激光LiDAR探测仪样机和产品机,浅海测深范围为0.3-50米,测深精度为0.15-0.25米,水平定位精度为1.0-2.0米;扫描网格点密度为2米*2米以内;扫描宽度为350米以上;重量≤100kg;小型化高性能激光器的激光波长为1064nm(测距)和532nm(测深);重复频率为100Hz;脉冲宽度<10ns;激光线宽<0.05nm;偏振态为线偏,光束质量因子M2<3;整机质量<100kg;整机尺寸激光器部分小于0.5m×0.4m×0.3m;推扫式激光点阵雷达的激光点阵宽度≤15mm,激光点间隔≤125μm,激光点强度均匀度误差≤5%,能量损失≤20%;探测器像元数≥176,时间响应精度≤0.5ns,采样频率≥100Hz,像元尺寸≥100μm;项目实施期内实现达产,每年生产3台以上,年产值4000万元以上。

项目完成后申报国家级科学技术奖项。

实施期限:

2018年~2020年。

项目16光学显微设备智能化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研究内容:

开发智能显微设备光机电一体化关键技术,包括新型机械结构、智能化机电伺服系统、新型光源、连续变倍镜头及控制系统、智能图像识别和测量、智能聚焦、景深扩展、智能视场扫描、基于物联网远程交互控制技术等;开发集成图像处理和信息管理系统;对传统显微镜进行智能化升级;研制新型智能珠宝检测显微镜系统;研制新型远程智能显微工作站系统。

考核指标:

(1)建成XSZ-700远程智能显微工作站,实现本地用户全功能智能控制和成像智能处理,P2P方式1M带宽下远程操控,远程用户在线交互,用户数据云存储与处理,达到在2020年时国内先进水平。

(2)研制出新型珠宝智能检测显微镜:

大于120度空间扫描成像,立体标本三维图像重建,多聚集图像融合景深扩展,镜头连续变倍:

8:

1,变倍范围:

0.4×~3.2×,宽视场范围:

222mm,工作距离:

117mm。

产品填补国内空白。

(3)完成XSZ600系列显微镜智能化升级,集成应用智能控制和图像处理系统。

(4)开发出图像集成处理软件系统:

自动识别10种以上镜下纤维图像;长度测量精度0.02mm;参考标尺误差小于0.01mm;细胞类别和个数自动统计等。

(5)项目实施期内,产品销售额达到2亿元以上。

申请专利10项。

(6)建成广西智能显微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科技厅验收。

实施期限:

2018年~2022年。

 

互联网经济

重大专项“互联网+”技术研发及应用

项目17“互联网+”智慧香蕉种植管理系统的研发与应用

研究内容:

针对广西主要经济作物――香蕉,结合农业物联网、作物无损检测、图像识别、遥感监测等技术以及互联网大平台,研发基于水肥一体化系统的智慧香蕉种植管理系统;研发快速、无损检测香蕉营养状况的光谱学传感器,以及适用于香蕉生长环境的田间物联网感知系统;研发用以大面积快速提取香蕉冠层生长特征的无人机或卫星遥感光谱图像监测平台;研发检测香蕉株径、叶片特征、挂果情况等生长指标的地面图像自动识别系统;网络汇聚各平台检测数据,构建针对地方特色水果作物的生长监测、作业指导及溯源的大数据云平台。

考核指标:

(1)建成2000亩以上的香蕉规范化种植示范园,示范园内配备田间物联网、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示范区全程使用液体肥,产量提高15%,肥料利用率提高20%;

(2)建成反射光谱及光谱图像预测香蕉生长状况的模型各1组,模型精度达到80%以上;(3)建成地面移动平台的香蕉株径、叶片特征、挂果情况等生长指标的自动图像识别系统1套,识别准确率达到90%以上;(4)建成地方特色水果生长监测、溯源、作业指导及大数据云平台1套,服务和辐射超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