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兼容测试指导书word范文 15页.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63531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磁兼容测试指导书word范文 15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电磁兼容测试指导书word范文 15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电磁兼容测试指导书word范文 15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电磁兼容测试指导书word范文 15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电磁兼容测试指导书word范文 15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磁兼容测试指导书word范文 15页.docx

《电磁兼容测试指导书word范文 15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磁兼容测试指导书word范文 15页.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磁兼容测试指导书word范文 15页.docx

电磁兼容测试指导书word范文1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电磁兼容测试指导书

篇一:

《电磁兼容原理实验》指导书

《电磁兼容原理》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静电放电抗扰度实验…………………………………3实验二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实验………………………5实验三浪涌抗扰度实验………………………………………7实验四实验五实验六

开关电源传导骚扰测试实验…………………………9电子镇流器的传导骚扰测试实验……………………11辐射骚扰测试实验……………………………………13

实验一静电放电抗扰度实验

概述

引用标准:

GB/T17626.2(IEC61000-4-2)标准的依据:

人体放电

试验等级:

空气放电、接触放电四级。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静放电试验的步骤和要求。

2.掌握静电放电试验的试验室配置。

3.了解静电放电枪功能及使用方法。

二、实验设备:

静电放电枪、接地系统、试验台、水平和垂直耦合板、绝缘垫、耦合板放电线

三、实验内容:

1.介绍试验的标准配置要求。

接地系统、设备要求(位置、接地、线缆)、耦合板?

台式设备:

收音机等

2.介绍静电放电枪的功能及使用。

?

结构及附件:

接地线、放电头、主机?

功能及使用联接3.试验的实施?

试验应根据试验计划进行。

试验计划内容包括:

——受试设备的典型工作条件;

——受试设备是按台式还是按落地式设备进行试验;——确定施加放电点;

——在每个点上,是采用接触放电还是空气放电;——所使用的试验等级

——符合性试验中在每个点施加放电的次数(至少施加十次单次放电(以最敏感的极性),连续单次放电的时间间隔至少1秒。

——是否还进行安装后的试验?

直接放电试验:

空气放电、接触放电

静电放电试验等级表

I.选择放电试验点、面II.选择放电方式及要求:

选择空气放电或接触放电。

空气放电和接触放电的放电要求。

?

间接放电试验:

对水平耦合、垂直耦合板的接触放电。

放电位置及要求。

四、实验报告要求

对多波段收音机测试并记录以下表格数据:

1.直接放电试验情况

实验二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实验

概述

引用标准:

GB/T17626.4(IEC61000-4-4)

标准的依据:

线路切换瞬态过程(如切断感性负载、继电器触点弹跳等)各种类型瞬变骚扰。

试验等级:

四级,分为电源端口和I/O端口两种分级类型。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信号源及耦合装置的结构及使用方法。

2.掌握快速瞬变脉冲群试验的试验配置要求。

3.掌握快速瞬变脉冲群试验的步骤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电感性负载(如继电器、接触器等)在断开时,机械开关对电感性负载的切换,通常会对同一电路的其他电气和电子设备产生干扰。

这类干扰的特点是:

脉冲成群出现、脉冲的重复频率较高、脉冲波形的上升时间短暂、单个脉冲的能量较低。

实践中,因电快速瞬变脉冲群造成设备故障的机率较少,但使设备产生误动作的情况经常可见,除非有合适的对策,否则较难通过。

进行电快速瞬变脉冲群试验的目的是要对电气和电子设备建立一个评价抗击电快速瞬变脉冲群的共同依据。

用于检查设备(单个设备或系统)对非常短暂的瞬变脉冲群的抗干扰水平。

这种脉冲群的产生原因有:

1)对小电感性负载(如继电器、接触器)的切换(传导干扰)。

2)对高压开关(如六氟化硫和真空开关)的切换(辐射干扰)。

这些瞬变的主要特点是上升时间快、持续时间短、能量小,但重复率高。

它对电子设备造成骚扰,但通常不造成危害。

重复性快速瞬变试验是一种将由许多快速瞬变脉冲组成的脉冲群耦合到电气和电子设备的电源端口、信号和控制端口的试验。

试验的要点是瞬变的短上升时间、重复率和低能量。

引用标准:

GB/T17626.4-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IEC61000-4-4:

1995)

三、实验设备: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信号发生器、容性耦合夹、接地系统、试验台、EUT(CAN总线收发系统)

四、实验内容

1.2.3.4.5.

信号发生器的结构、功能及使用方法。

容性耦合夹的结构及使用方法。

试验的标准配置及要求。

交/直流电源端口、I/O端口和通讯端口的试验方法。

试验内容及步骤

篇二:

《电磁兼容实验》指导书

《电磁兼容实验》指导书

华北电力大学电磁场与电磁兼容实验室

201X年12月

实验一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3实验二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实验…………………………5实验三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9实验四

实验五

实验六

实验七

浪涌抗扰度试验………………………………………11振荡波抗扰度试验……………………………………12屏蔽电缆耦合试验任务书……………………………14电磁场屏蔽试验任务书………………………………15

实验一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概述

引用标准:

GB/T17626.2(IEC61000-4-2)

标准的依据:

人体放电

试验等级:

空气放电、接触放电四级。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静放电试验的步骤和要求。

2.掌握静电放电试验的试验室配置。

3.了解静电放电枪功能及使用方法。

二、实验设备:

静电放电枪、接地系统、试验台、水平和垂直耦合板、绝缘垫、耦合板放电线

三、实验内容:

1.介绍试验的标准配置要求。

接地系统、设备要求(位置、接地、线缆)、耦合板?

台式设备:

?

落地式设备:

2.介绍静电放电枪的功能及使用。

?

结构及附件:

接地线、放电头、主机

?

功能及使用联接

3.试验的实施

?

试验应根据试验计划进行。

试验计划内容包括:

——受试设备的典型工作条件;

——受试设备是按台式还是按落地式设备进行试验;——确定施加放电点;

——在每个点上,是采用接触放电还是空气放电;——所使用的试验等级

——符合性试验中在每个点施加放电的次数(至少施加十次单次放电(以最敏感的极性),连续单次放电的时间间隔至少1秒。

——是否还进行安装后的试验

?

直接放电试验:

空气放电、接触放电

I.选择放电试验点、面

II.选择放电方式及要求:

选择空气放电或接触放电。

空气放电和接触放电的放电要求。

?

间接放电试验:

水平耦合、垂直耦合。

放电位置及要求。

四、报告要求:

根据以上试验及试验标准归纳、总结出试验程序及要求。

实验二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实验

概述

引用标准:

GB/T17626.2(idtIEC61000-4-2)

标准依据:

空间射频辐射电磁波

实验等级:

三级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试验设备、设施的功能及作用。

2.掌握射频辐射抗扰度试验的方法步骤。

3.掌握抗扰度试验结果的判断准则——判据。

二、实验设备:

电波暗室、信号源、功率计、功放、天线、高频探头、试验监视系统、微机

三、实验内容:

1.参观电波暗室:

屏蔽、吸波材料及支架。

2.介绍相关设备用途及性能:

?

信号发生器:

8KHz-1.2GHz

?

功率计:

测量功率放大器的输出。

?

转台控制装置:

?

监视系统:

监视器及控制装置、摄像头

?

功率放大器:

为天线提供所需要的功率源。

?

对数周期天线:

将电能转换成电磁场。

?

转台:

篇三:

201X年电磁兼容指导书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差模干扰和共模干扰的研究....................................2电磁干扰传输路径的研究........................................5电磁干扰抑制的研究..............................................12

实验一差模干扰和共模干扰的研究

一、实验目的

理解差模和共模干扰的产生,如何区分差模和共模干扰。

掌握差模干扰和共模干扰的的测量方法

二、实验原理

差模和共模干扰是电磁兼容技术中的一对基本概念。

(1)差模干扰

差模干扰U出现于电流回路的去和来引线之间,即干扰系统的输入接头之间,在对称电流回路(不接地的运行线路或线路的电位中点接地,图2.1(a)),差模干扰表现为对称电压,在非对称电流回路(单边接地电流回路,图2.1(b)),表现为不对称电压。

(a)(b)

a)对称运行的电流回路

b)不对称运行的电流回路

图2.1差模干扰的定义

差模干扰电压的产生大多来自磁耦合或共模/差模—转换(见下)。

它和有用信号是串联的,并引起测量误差、误动作等。

差模干扰电压通过图2.1(a)中的电流回路驱动一个差模电流如IGg,它是造成发射机和接收机的阻抗上电压降的原因,因为

UGg?

IGgZQ?

IGgZE(2.1)

按分压器公式可以计算出接收机上的干扰电压为:

UGg

UStor?

ZQ?

ZEZE(2.2)在最常见的情况ZQ?

?

ZE下,UGg(?

)全部作为接受机的干扰电压(和有用信号串接)。

(2)共模干扰

共模干扰UG1出现于单根信号芯线和中性线(例如测量接地线)之间。

它的产生由于在中性线和讨论的电流回路之间插入了一个干扰电压源UGi,例如一个瞬态地电位的提高,见图2.2。

a)b)

a)对称运行的电流回路

b)不对称运行的电流回路

图2.2共模电压的定义

在对称工作的电流回路中共模干扰出现于线路的电中性点和接地点之间,所以被认为是非对称电压,来去引线对地具有相同的电压。

在不对称的电流回路中共模电压出现于单根线芯和接地点之间,它被称为不对称电压,在来去的引线上的不对称电压在它们的大小上对信号电压来说是不同的(差模电压)。

共模电压不形成与有用信号串联的干扰电压,大的共模电压有可能在信号线和仪器外壳或线路中心点间引起表面闪络,一般情况下将造成永久性的损害。

在阻抗不相等场合共模电压在来去的引线中驱动出不同的电流,它们在阻抗上引起不同的电压降。

去和来的引线具有不同的对地电压,这就出现了共模/差模转换。

不同阻抗造成共模电压完全或部分转为差模电压,它的大小等于去的和来的引线上不同的对地电压之差。

差模电压表示电流同相位,共模电压表示电流有相位差。

(3)降低差模干扰电压的方法

1.对于平衡导线

(1)以绞线代替平衡导线

(2)在导线的一端加上网状屏蔽层,并将屏蔽层的一端接地。

(3)在导线的另一端加上第二个网状屏蔽层,并将屏蔽层的一端接地。

(4)加上第三个网状屏蔽层,并将屏蔽层的两端都接地。

(5)以实心的均匀的屏蔽层取代网状屏蔽层。

2.对于非平衡导线

(1)选用低转换阻抗的同轴电缆

(2)使用双屏蔽的电缆,并将外屏蔽层的一端接地

(3)使用含实心的均匀屏蔽层的同轴电缆。

三、实验内容

1.采用图2.1(b)线路接线图进行差模干扰信号测量。

测出差模干扰产生的电压波形

2.采用图2.2(b)线路接线图进行共模干扰信号测量,测出共模干扰

产生的电压波形

3.改变信号源电压、干扰源电压及频率,记录其波形。

(通常信号源频率取50Hz。

四、实验步骤

1、按实验回路接线,ZQ=56Ω,ZE=10kΩ,然后在示波器上观测其

波形。

2.改变信号源电压、干扰源电压及频率,重新测量、记录。

3.进行共模干扰信号测量时,信号源和示波器电源采用隔离变压器

供电。

五、报告要求

1.画出所测量的波形。

2.绘出测量原理图。

3.记录各参数值。

实验二电磁干扰传输路径的研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电阻、电容、电感耦合路径的传输路径

2.了解电阻、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