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 文言文两则》练习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634269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 文言文两则》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六年级下《 文言文两则》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六年级下《 文言文两则》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六年级下《 文言文两则》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六年级下《 文言文两则》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 文言文两则》练习题.docx

《六年级下《 文言文两则》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 文言文两则》练习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下《 文言文两则》练习题.docx

六年级下《文言文两则》练习题

《1 文言文两则》练习题

《学弈》

字词荟萃

1.给加点的字注音。

诲()二人奕鸿()鹄()将至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2.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1)使弈(yìyí)秋诲(huìhuǐ)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wéiwèi)听。

(2)为(wéiwèi)是其智弗(fófú)若与(yúyǔ)?

(3)弗若之矣(yǐyì)。

(4)鸿鹄(húháo)

(5)思援弓缴(zhuójiǎo)而射之

(6)曰(rìyuē):

非/然也。

3.形近字组词。

弈()诲()俱()援()

奕()悔()惧()缓()

4.选字填空。

诲悔

(1)我会牢记老师的教()的。

(2)对以前的事,他感到很后()。

至致

(3)他离开后()今还没有来信。

(4)由于他粗心大意,()使公司损失一百万。

5.写出意思与“专心致志”相近的四字词语:

()()()

6.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1)通国()之善()弈者也

(2)使弈秋诲()二人弈()

(3)惟()弈秋之为听

(4)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5)思援()弓缴()而射之

(6)虽与之俱()学

(7)为是其智()弗若()与?

(8)非然()也

7.写出“之”在句子中的意思。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

(2)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

(3)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

句段集锦

8.用“/”划分朗读节奏。

(1)使弈秋诲二人弈

(2)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3)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

9.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夫战,勇气也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甚矣,汝之不惠D.莲,花之君子者也

10.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惟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

非然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文链接

11.仔细阅读课文后填空。

课文记叙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围棋,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理解课文,回答问题。

(1)文中哪句话说明了两个条件差不多的学生,跟随一个老师就学而效果不同?

(2)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两个条件差不多的学生,跟随一个老师就学,效果却不同?

不是他们的智力有很大的差别,而在于是否专心致志。

 

为什么两个人同时学下棋,后一个人却不如前一个人?

两个人同时在最好的老师指导下学棋,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3)通过学习,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图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读了《学弈》你有什么想法?

读完这个故事,你受到怎样的启示?

《两小儿辩日》

字词荟萃

1.给加点的字注音。

辩斗()盘盂()沧()沧凉凉探汤()

孰()为汝()多知()乎?

2.用“/”画出朗读停顿。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2)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3.仿照“沧沧凉凉”写叠词:

()()()

4.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字、词。

(1)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3)及()日中则如盘盂

(4)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5)孔子不能决()也。

(6)孰()为汝()多知()乎?

5.一词多义:

 

(1)为:

①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为:

__________

②孰为汝多知乎       为:

__________

③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为:

__________

(2)其 ①问其故          其:

__________

②及其日中如探汤      其:

__________

③未有其比         其:

__________

6.古今异义:

(1)日中如探汤     汤:

古义:

      今义: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去:

古义:

      今义:

7.找出本文的通假字,并写出本义。

通假字___,本义______

8.找出课文中的3对反义词,写下来。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9.成语加法。

(1)( )丝不苟+( )霄云外=( )万火急

(2)( )全其美+( )神无主=( )面威风

(3)( )思而行+( )海为家=( )零八落

(4)( )长( )短+( )上( )下=( )全( )美

(5)朝( )暮( )+( )丝( )毫=( )分( )裂

句段集锦

10.翻译句子。

(1)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3)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4)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11.选出正确的翻译

(1)孔子不能决也。

()

A、孔子不能决定谁对谁错B、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

(2)孰为汝多知乎?

()

A、谁认为你见多识广呢?

B、谁说你多知识呢?

12.抄写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并写出这个句子把什么比作什么。

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句子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13.下面两句话一是直接引用句,二是间接引用句。

试将第一句改写为间接引用句,将第二句改写为直接引用句。

(1)一儿曰: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2)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课文链接(课内同步阅读)

14.仔细阅读课文后填空。

(1)本文主要通过_________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

(2)将课文划分为三部分,并写出层意。

第一层(____段~____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段~____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____段~____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

孔子不能决也

(4)结合文章内容,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分别说明两个小孩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的依据和结论。

一个小孩说: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我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

另一个小孩说: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我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儿辩论一天中太阳大小的变化情况,一个从_________角度出发,一个从_________角度出发,故得出相反的结论。

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理,表现了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可贵精神。

15.语言表达训练

(1)两小儿能对这个复杂的自然现象提出疑问,说明了什么?

(2)“孔子不能决”说明了什么?

 

(3)孔子为什么不能回答两个孩子的问题?

 

(4)“孰为汝多知乎?

”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

这说明了什么?

答:

 

(5)学习了《两小儿辩日》这篇课文,你喜欢文中的哪一个人物?

为什么?

 

(6)两小儿辩日对我们的启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孔子给我们的启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两小儿辩日的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8)这则故事可以给我们以多方面的启示。

请写出你所得到的一种启示。

 

16.有关《两小儿辨日》中的科学知识。

我知道早晨和中午的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是___________,早晨的太阳之所以看起来比中午的大这是视觉的___________。

造成的中午的气温比早晨高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阳___________射大地,中午太阳___________射大地。

文学常识

1.《学弈》选自《孟子·告子》,这部书记录了____的思想和言行,他是我国古代的____家、____家。

2.《两小儿辩日》选自《    》,据说是____时期____所作。

孔子,名丘,字仲尼。

鲁国人,春秋末期____家、____家、____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一生言行被他的学生编成《论语》一书,流传于世。

写两句孔子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练习

(一)把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在()里填上序号。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宋人有耕田者。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二)楚人隐形

楚人贫居,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

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

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障,问其妻曰:

“汝见我不(同“否”)?

”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dài,哄骗)云“不见”。

嘿(同“默”)然大喜,赍(jī,携带)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

1.下列加点字注音及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C

A、螳螂执叶伺蝉(sì,等待)遂于树下仰取叶(zhú,就)

B、扫取数斗归(shǔ,好几)汝见我不(fǒu,同“否”)?

C、乃厌倦不堪(kān,能忍受)妻始时恒答言“见”(héng,总是)

D、吏遂缚诣县(fù,绑)(zhǐ,到……去)

2.写出下列“以”字的含义。

①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语句。

①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对面取人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楚人”真的能够自隐其形吗?

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5.用原文回答:

“楚人”的妻子是在什么情况下说不见的?

6.“嘿然大喜”表现“楚人”怎样的心态?

7.请用一个成语概括本则选文的内容:

______________。

(三)

灵隐寺僧某,以茶得名,铛臼①皆精。

然所蓄茶有数等,恒视客之贵贱以为烹献;其最上者,非贵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

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②甚恭,出佳茶,手自烹进,冀得称誉。

贵官默然。

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

饮已将尽,并无赞语。

僧急不能待,鞠躬曰:

“茶何如?

”贵官执盏一拱曰:

“甚热。

①铛臼:

烹茶的工具。

②伏谒:

拜见。

8.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线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然所蓄茶有数等。

蓄:

含蓄

B、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甚恭。

恭:

通“躬”

C、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

惑:

迷惑不解

D、贵官执盏一拱曰:

“甚热。

”热:

热情

9.翻译下面的句子。

手自烹进,冀得称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请你揣摩一下僧人听了贵官的话后会是怎样的心情?

11.你认为本段文字讽刺了哪一类人?

课外阅读

家乡的蒿笋

我的家乡——武进市,有一种“专利特产”——蒿笋。

它有一个奇怪的特性,就是它只产于江阴到丹阳之间沿长江的地段。

过了这个地段,穿乡过村,也难于寻觅它的踪迹了。

家乡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

当年王母娘娘下凡云游人间,来到我们这鱼米之乡时,看到这儿物产丰富,风景秀丽,人民善良,心里留恋不舍,离去时便把头上的银簪留在了江边。

从此以后,这里就有了洁白美味的蒿笋。

每年初春,江边的芦苇刚刚发芽,蒿笋便随之探出了小脑袋,到了春夏之交,芦苇在河滩上织成青纱帐,蒿笋经过一个春天的生长,变得白白胖胖了。

它们把身子隐藏在芦苇丛中,等待人们去采集。

人们把新鲜的蒿笋剥去了一层外皮,便露出了里面洁白无瑕的笋芯,鲜嫩得仿佛吹弹可破——这便可以用来制作鲜美的菜肴了。

蒿笋的吃法很多,()每种做法各有各的妙处,()总少不了鲜、嫩、香、脆这四大特点。

这个季节,正值长江边上又一特产——籽虾上市的时候。

于是,蒿笋烧籽虾也就成为家乡的一道名菜,人们形象地称之为“银条托金虾”。

瞧,白嫩的蒿笋上托着鲜红金亮的籽虾,红白相间,看一眼就会使人心醉;扑鼻的浓香沁人心脾,仿佛渗入了每一个细胞,使人胃口大开,垂涎欲滴;夹一段放入口中,只那么轻轻一咬,随着“咔”的一声脆响,一股奇特的鲜味从舌尖渐渐扩散开来,一直鲜到心里。

蒿笋()香浓味鲜,美味可口,()有着很高的营养价值。

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多种微量元素,还有降低胆固醇、防止血管硬化的功效呢!

来吧,请到我的家乡来作客,勤劳淳朴的家乡人们一定会让您尝尝家乡的珍品——蒿笋!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美丽()善良()隐藏()

(3)蒿笋生长在哪里?

请用直线画出有关的句子。

(4)用蒿笋做的菜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练习

(一)精卫填海

——《山海经》

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1.填空。

“精卫”的样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精卫填海”这个故事象征了中华民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二)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

“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楚人刻舟求剑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用文中原话回答):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夸父追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1.理解词句意思。

夸父与日逐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渴,欲得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邓林”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夸父追日象征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谓曰:

“吾忘持度!

”返归取之。

及返,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

“何不试之以足?

”曰:

“宁信度,无自信也。

1.理解词句意思。

履:

____________度:

____________遂:

____________

何不试之以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宁信度,无自信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一则_________故事,告诫我们做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晏子使楚

晏子使楚。

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晏子不入,曰:

“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

王曰:

“齐无人耶,使子为使?

”晏子对曰:

“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王曰:

“然则何为使子?

”晏子对曰:

“齐命使,各有所主。

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1.理解词句意思。

短:

____________“更”的读音是():

____________

“不肖”的“肖”读音():

____________

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齐无人耶,使子为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这三个成语运用了_______修辞手法,来表现齐国人多。

我知道成语的_____________的意思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个小故事,告诉我们晏子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用三个以上成语或四字词)

(六)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

1.填空,理解词句意思。

鬻():

____________誉:

____________其矛:

____________其人:

____________

其人弗能应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寓言告诉我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揠苗助长

宋人有闵①其苗之不长②而揠③之者,芒芒然④归,谓其人曰:

“今日病⑤矣!

予⑥助苗长矣。

”其子趋⑦而往⑧视之,苗则槁⑨矣。

注释:

①闵(mǐn):

同“悯”,担心,忧虑。

②长(zhǎng)——生长,成长。

③揠(yà)——拔。

④芒芒然:

疲倦的样子。

⑤病:

精疲力尽,是引申义。

⑥予:

我,第一人称代词。

⑦趋:

快走。

⑧往——去,到……去。

⑨槁(gǎo):

草木干枯。

1.根据注释把全文写成白话文。

 

2.“予”在文中指“我”,读音是(     )。

这个寓言故事教育我们做事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为学①

天下事有难易乎?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

“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

“子何恃而往?

曰:

“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注释:

①作者彭端淑(1699—1779),清代四川人。

1.理解词句意思。

本文第一段使用了_________、_________修辞手法。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句子的意思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讲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告诉人们做事、求学问只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九)女娲补天

——《淮南子览冥训》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

天不兼覆,地不周载。

火爁燚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1.读故事我知道女娲以_________补天,我觉得女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