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调研测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633047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调研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海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调研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海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调研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海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调研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海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调研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调研测试题.docx

《海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调研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调研测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海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调研测试题.docx

海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调研测试题

海南省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调研测试题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一、现代文阅读(10分)

1.D。

(一个时代的作品具有一个时代特定的审美情趣,而优秀的文学作品的美感是可以超越时代的,如中国古代优秀的文学作品在今天仍然能给人以遐想、冲动和震撼。

)本题3分。

2.A。

(施特劳斯从指挥席上逃走,主要是忍受不了《蓝色多瑙河》原作的美感被打击乐的演奏破坏殆尽。

)本题3分。

3.C,D。

(A,两个分句之间虽然有一定的联系,但不是必然的转折关系;B,创作出美感厚重而耐人寻味的文学作品仅靠提高作家的哲学素养这一条件还不够,还要有生活积累的客观条件;E,不能把“文学男女”狭隘地理解为“文学青年”,解决文学美感的问题显然应该是所有文学工作者的职责。

)每空2分。

本题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4.C。

(每:

每次。

)本题3分。

5.D。

(D项第一句中的“而”为转折连词,可译为“却”,第二句中的“而”为承接连词,可不译;A项“为”均为句末疑问语气词,可不译;B项“乃”均为顺接连词,可译为“于是”、“就”;C项“以”均为目的连词,可译为“来”。

)本题3分。

6.B。

(原文指元德秀侄子长大了,准备给侄子娶妻,而不是自己娶妻。

)本题3分。

7.

(1)已经答应他了,不能背弃约定。

如果受牵累,我一个人承担罪责,不牵连到其他人。

(大意2分,“许”“负”“坐”各1分。

)本题5分。

(2)(元德秀)所得到的俸禄全都用来供给那些孤儿弃儿穿衣吃饭。

(大意2分,“衣食”“人之孤遗者”各1分。

)本题4分。

评分示例:

(1)

示例1(5分):

我已经许诺答应这件事,不能背弃约定,如果有什么后果,我来承担责任,不会波及连累其他人。

(整体语言不简洁,“累”等个别词翻译不准确,但不影响大意,不涉及得分点,给满分。

示例2(4分):

已经答应他了,就不能失约。

如果受到牵累,我一个人担当罪责,不牵连别的人。

(4分。

“负约”译为“失约”,表意不清晰,扣1分。

示例3(3分):

(我)已经答应他,就不可以违背约定。

即便是累赘,我也一个人承担,不会殃及他人。

(3分。

漏译“坐”字,扣1分,“即便”“累赘”“殃及”等词影响整句大意,扣1分。

(2)

示例1(4分):

(德秀)所得到的奉禄,全部为那些孤苦伶仃且无依靠的人买衣服和食物。

(大意正确,得分点翻译准确,给满分。

示例2(3分):

德秀把他所得的奉禄,全部分发给孤寡老人和孩子。

(3分。

漏译“衣食”扣1分。

示例3(2分):

他所得到的奉禄,都用来给了孤遗的人。

(2分。

漏译“衣食”扣1分,“人之孤遗者”句式理解正确,但“孤遗”未翻译,扣1分。

8.C。

(从诗歌第五句开头的“空余”二字可知并无“超然物外”“寄情山水”之意,颈联表现的是诗人坚持操守,不随波逐流,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人生态度。

)本题3分。

9.“恨”字更好。

(1分)“恨”即“遗憾”,也含“怨恨”之意,“不恨”准确表达了诗人虽被流放却观赏到奇绝的海天美景、领略到独特的海南风情因而不遗憾不怨恨的情感;体现了诗人豁达的胸襟和乐观的精神。

(4分)“悔”指“后悔”,诗人是被贬而非主动到海南,无从后悔,用“悔”不符合诗意。

(1分)(从“悔”字更好的角度回答,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可适当给分。

只答第一问而不说明理由不给分。

)本题6分。

评分说明:

(1)表明观点给1分,未接下来说明理由不给分。

(2)对“恨”“不恨”的理解和阐述正确全面给2分。

“恨”理解为“怨恨”不扣分,只答理解没有阐发给1分。

(3)主旨表述准确给2分。

答“无意仕途”“追求宁静”等给1分,答“热爱自然”等不给分。

(4)指出用“悔”字不如“恨”字给1分。

(5)从“悔”字更好的角度回答,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适当给分。

示例1(6分):

我认为“恨”字更好。

此诗表现诗人遭人诬陷被流放,现今终遇赦时的释然,达观和喜悦之情。

“恨”有怨恨、埋怨的意思,更能体现诗歌豁达乐观的主旨。

而“悔”字有后悔的意思,并非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所以“恨”字更好。

(理解正确,表达准确全面。

示例2(5分):

我认为“恨”更好。

因为作者是由于遭到迫害而被流放的,在此期间生活非常艰苦,作者也遭受着身体和心灵上的伤害,用“恨”字能暗示作者生活的艰苦,处境的悲惨,也借此衬托作者对平静生活的向往,无意仕途,追求祥和美好的心境。

“悔”则不能。

(对“恨”的内容回答全面,给2分;主旨表述有偏差,给1分;其它要点答对,总体给5分。

示例3(4分):

我认为“恨”字更好。

表现了作者在长期遭受迫害后得以解放的喜悦,起着对比的作用,同时也反映了作者的豁达、乐观。

“悔”字就没有这样的效果。

(未回答对“恨”的理解与阐释,扣2分,其它要点回答正确,得4分。

10.

(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孰能无惑 终不解矣 道之所存 

(2)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3)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本题8分,每空1分,添字、减字、错字均不得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B,D。

(B,本文的主旨不是反映部队的管理及纪律问题,而是诅咒战争对人性的摧残。

D,原文采用的是层层铺垫、相互映衬的手法,并不拖沓,这样表述使主题更加突出,比概括叙述好得多。

)本题4分。

答对一项得2分。

12.这些文字起着一种有力的反衬作用。

①巧妙地反映出主人公对外在景物的关注,映射出“他”对大自然、对美好生活的关注和向往。

②突显出大自然的美丽可爱,反衬出战争的残酷、可恶。

③写战争悖逆人性。

在这美好的时节,在这美丽诱人的地方,士兵对小河的亲近竟是以付出宝贵的生命为代价,这是对战争的无情控诉。

本题6分,答对一点给3分,答对两点即给满分。

评分示例:

3分例:

运用烘托手法,先描写一种轻松的氛围作为铺垫,引出下文两个士兵相见的紧张氛围,两种环境的强烈对比衬托,引人入胜。

(扣住了一点如对比、反衬等来答,可给3分)

4-5分例:

     

 画线文字有景物、环境描写,推动情节的发展,画线的第一句话写天气突然放晴,气候转暖,为下文的洗澡作铺垫;第二句则暗示了士兵要洗澡的决心;第三句写出了士兵的喜悦心情,写他心里完全放松了,暗示下面情节的突变,引出后面的情节,紧扣主题。

(扣住三处画线文字谈某一个方面的作用,分析较具体,但有些观点牵强,如此例中的“第二句则暗示了士兵要洗澡的决心”“第三句”“暗示下面情节的突变,引出后面的情节,紧扣主题”。

可酌情给4-5分。

6分例:

一、文中的环境描写有利于表现文章的主题,“鸟儿在自由地飞翔”表示了“他”喜欢自由、追求自由。

二、有时“盘旋在他的头顶,和他亲昵地打招呼”,表现了青年那种童真的性格,热爱大自然的一景一物的情感。

三、也衬托了结局的残酷、战争的残酷。

(答两点或两点以上,有两点正确,即可给满分。

如此例中第一点并不正确。

但二、三两点有理。

13.形象特点:

①对大自然、对美好生活关注和向往。

②心地善良,有人性的美。

对战争的残酷与扼杀人性有反感情绪。

③十分机警,反应快捷。

 

本题6分,答对一点给3分,答对两点即给满分。

评分示例:

3分例:

“他觉得无法扣动扳机”,说明“他”是一个向往和平的青年。

(只答一点,言之有理,可给3分。

4-5分例:

“他”是一个渴望和平的人,不希望有战争,却又不得不为祖国的存亡而战。

“他无论如何也开不了枪”,“他实在无法扣动扳机”表明了“他”不愿意看到流血的场面,表现出“他”内心对和平的期盼和对战争的痛恨。

(答到两个方面但有一个方面理由欠充分,或扣住一点答,说理比较充分,可酌情给4-5分。

6分例:

从“狂奔”“举起枪”等词语可以看出,“他”已经是一个反应迅速的标准士兵了。

而从“他”无法扣动扳机可以看出,“他”骨子里还是一个孩子,一个厌恶流血、爱好和平、天真善良的孩子。

(没有明确的归纳使答案条理化,但能抓住具体的描写进行分析且谈到两点并言之成理的可给6分)

14.①保留现有结尾:

从结构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陡然生出波澜,情节出现撞击心灵的高潮,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3分)从表现手法上看,悲剧性的结尾与前面所描写的美好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造成艺术上强烈的感染力。

(3分)从主题上看,悲剧性的结局凸显出战争对美好人性的摧残,有力地控诉了战争的罪恶,深化了人类呼唤和平幸福生活的主题。

(3分)

②去掉现有结尾:

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3分)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3分)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

(3分)

本题9分。

不论持何种观点,言之成理均可依要点给分。

评分示例:

3分例:

我认为这篇小说的结尾震撼人心,“惊起”“倒下”“跪下”“平扑”这一连串的动作无不反映着战争的残酷,战争让无数人的生命消失,让人民痛苦,结尾的描写深深打动了每个读者的心。

(从结构、表达效果或主题三者中一个方面作答,且言之成理者,可给3分。

4分例:

不去掉结尾更好。

“他”无法扣动扳机,却只能应声倒下,这体现了战争的残酷性,残酷到了剥夺和平、剥夺人性。

“鸟群”的惊起暗示了战争的来临,暗示着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惶恐与痛苦。

这一结尾很好地表现了小说的主题,给人以沉重的思考。

(答了两条,有一条观点正确,理由充分,另一说法有些牵强,但观点是从文本生发的,可酌情4分。

5-6分例:

现有结尾更好。

之前的几段,作者把读者引入了“他”的思想里,使读者感受到一种对战争、对人性的迷惘和思考。

然而,战争的现实是残酷的,不会因为“他”一厢情愿的善意和仁慈而变得美好。

战争就是战争,作者用最后一段把读者拉回了现实,正视战争的无情。

(答对两点,语言简明,或从主题、表现手法、结构等某一方面抓住一点作较多的分析,有一定的道理,可酌给5-6分。

7-8分例:

我认为原来的结尾更好。

怀着一颗童心的“他”死了,更加给读者以震撼,更加突出了战争让人性泯灭的罪恶。

群鸟惊起,表现了自然对战争的排斥。

而“他”倒下的细节描写,更加突出了作者对“他”的惋惜,对那种善良、纯真人性的逝去的惋惜。

(没有明确的归纳使答案条理化,但能从具体的情节入手进行分析,且能较完整地谈到二点,另一点如本答案中的“群鸟惊起,表现了自然对战争的排斥”虽不很准,但有一定道理,可酌情给1-2分。

9分例:

留有该结尾更好。

该结尾能与上文“他”内心的挣扎斗争形成鲜明的对比。

他迟疑,对方却杀掉了他,表现了战争的无情,扼杀了许多无辜的人民。

一条原本只是单纯的河流也被扯入了这无情的战火中,出乎意料的结局,增添了文章的悲剧色彩,引人深思。

(没有明确的归纳使答案条理化,但能从具体的情节入手进行分析,且能谈到3点,言之成理。

或就结构、表现手法、主题任一个方面作较深入的分析亦可给满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5.A,D。

(A,文章从塑像写起,并未介绍人物的身世与经历,亦并未切入后文的中心事件,只是通过写塑像,突出人物精神与特征,增强可读性,与后文的内容相呼应。

D,归根到底是社会良心和专制强权发生了深刻的矛盾,刚直不阿的品格不能为专横残暴的制度所容。

)本题4分,答对一项得2分。

16.

(1)作为非虚构作品,普通传记注重写实,此文采取了文学化的手段,以史实为据进行了合理的想象与再造,内容具体生动,人物血肉丰满,形象可感,增强了感染力,而又真实可信。

(2)本传为评传,作品将史述与评论紧密结合,在叙述时经常给出画龙点睛的评论,把作者本人的情感与评价自然地融入作品中,升华了叙述内容,寄寓了作者情感,突出了传记的意义与价值。

本题6分,答对一点给4分,两点给6分。

评分示例:

(1)这篇传记通过对司马迁生平遭遇的描述,写出了司马迁“就极刑而无愠色”的刚毅,通过写司马迁由御用工具向独立人格的转变,表达出了他要毅然创作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历史巨著,同时也为文章点明主旨,表达出司马迁这“好一根硬骨头”。

评析:

没有正面触及与“写实”不同的“写法”,而是总结概括文章内容,表达也不通畅。

给2分。

(2)特征:

善于议论,作者从“李陵之祸”这一环节上引申对司马迁做了各种评述,发表自己的一些看法。

评析:

有观点,但未能稍加阐述,给4分。

(3)采用了抒情、议论、叙事相结合的方法,及衬托的表现手法,不仅写实,还兼议论、抒情相结合。

评析:

兼及了上述答案要点的两个方面,但对第一个要点略之不详,给5分。

17.

(1)选材集中,剪裁紧凑。

全文篇幅短小,只集中写了罹祸的原因、结果及其社会意义。

开头由塑像的风骨入文,由头部的北斜联想到李陵,围绕为李陵说公道话、震怒了武帝而受极刑,终至促成《史记》的诞生,全文不枝不蔓,剪裁集中,凝练紧凑。

(2)塑造人物方面,一是通过人物言行,着眼于典型细节,使个性鲜明突出。

如朝堂上群臣谈如何处置李陵一节,简要地将大臣人格的两面性、武帝的残暴昏庸勾勒了出来。

二是也写出了人物的复杂性。

在塑造司马迁时,既写到了他的骨气、血性、刚直不阿,“就极刑而无愠色”,也写到了他曾对汉武帝抱有幻想,总想博得武帝的欢心,只是残酷的现实粉碎了他的天真,展示了人物的多样性特征,写出了人物的复杂性。

(3)作者在行文中不时发表画龙点睛的感慨与评述,这些精彩的评论,升华了人物精神,点染了文章主旨,增强了抒情性。

如:

“这个人依然是男子汉,顶天立地,气吞山河的男子汉!

”“这样的文人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社会的良心。

”“让这个民族记住司马迁,让这个世界记住司马迁!

”尤其是文章结尾处,更是通过强烈的语言造势将感情升华到顶点,使主旨得到深化。

(4)标题“天地苍茫一根骨”运用了比喻手法,既体现了司马迁命运的悲剧色彩,又突出了他的不屈精神,生动而传神。

本题6分。

答对一点即给满分。

有其他观点言之成理均可。

评分示例:

(1)司马迁的塑像是稍稍有些斜的,头向北方偏着。

艺术成就分析:

把司马迁写活了。

评析:

曲解了“人物塑造”,偏离题意,给1分。

(2)这篇传记通过列举司马迁在“李陵之祸”中的言行及遭遇,向读者展示了司马迁刚正不阿、不畏强权、具有顽强精神的形象,为了自己的理想与事业,不畏苦难的形象。

评析:

分析了人物形象,但未回答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的“特色”,扣题不紧。

给2分。

(3)标题突出了司马迁的精神及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珍贵,表达了作者对司马迁精神的崇敬和敬佩。

评析:

答到了标题的作用,但未点到比喻的手法,给4分。

18.

(1)有独立人格。

司马迁:

“你可以摧残我的肉身,但你摧不毁我的抱负;你可以夺取我的生命,你却打不倒我的精神。

”“也让你刘彻看看,什么是真正的文人,什么是文人的肝胆。

”独立人格是司马迁最宝贵的特点,一个人只有不依附于任何权势,才有追求真理、献身真理的精神,才能成就事业。

(2)有社会良心。

司马迁敢于说公道话,敢于坚持正义,不趋炎附势,这是我们今天十分需要的一种价值取向。

坚持正义,坚持真理,才能奉献社会。

(3)有理想,执著追求。

司马迁:

“我就要谱写一部世上从来没有的大书,让这个民族记住司马迁,让这个世界记住司马迁!

”只有树立远大的理想,执著追求,才能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才能为社会尽力。

(4)顽强坚韧。

在困难甚至灾难面前不动摇,在威逼面前不屈服,矢志不移,坚定不拔。

这是事业成功的保障。

(5)不重名利世俗。

司马迁没有追求权贵的赏识,没有迎合时俗,耐得住寂苦,成就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成就了伟业。

本题9分,答出一点给5分,两点给满分。

其他观点言之成理均可。

评分示例:

(1)司马迁具有不畏强权和有抱负、有理想的人,在强权面前为李陵辩护,在受到宫刑后还忍辱写完《史记》,真可谓大丈夫,好一根骨头也。

评析:

稍有概括,表达不畅,给3分。

(2)在人生价值方面,刚硬而敢于说实话,不人云亦云;在事业方面,勤奋而不畏苦难。

评析:

答案所述不能确定是司马迁的风骨与精神,还是于今天的启发与裨益。

话意不明。

且“刚硬而敢于说实话,不人云亦云”不能概括为“人生价值”。

较混乱,给4分。

(3)人格:

司马迁不畏死亡,敢于说公道话,表现了他刚硬、坦率的人格特点,我们要实现人生价值,就要坚持,且具有刚硬坦率的性格。

精神:

司马迁的精神是无坚不摧的,他的精神是坚韧和刚强,一百个汉武帝,一千次酷刑,一万回磨难,都不会摧毁他,要成就事业就要坚强。

评析:

内容尚可,但前后观点有交叉,给7分。

(4)司马迁不畏权势,敢于进言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及高风亮节的人格,对我们今天确定人生价值、成就事业有启发。

在专制强权和专横的帝王面前,司马迁敢于说真话,道公理,是其高尚人格的体现。

决心为了“草创未就”的《史记》奋斗,是司马迁的伟大抱负,他带着理想,虽然身心痛苦,但仍坚持到底,是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的体现,成就事业就必然有如此的胆识和气魄,司马迁也是如此。

评析:

内容充实,将几方面的观点揉在了一起,但条理不够,语言上也稍有缺欠,给8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

19.A。

(B项中的“有过之而无不及”多用来比较两个不好的方面,含有贬抑或否定之意,可改为“胜过一筹”。

C项的“掩耳盗铃”固有欺骗之意,但一般是指自己欺骗自己,而文中的“广告”是欺骗消费者,可改为“此地无银三百两”。

D项中的“长治久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治理得好,长久的太平安定,不能用来形容文学艺术的兴旺,可改为“长久繁荣”。

)本题3分。

20.B。

(A项中“甚至”前后的词语语序不当,“三折、四折”显然比“七折、八折”更为诱人,可改为“八折、七折甚至是四折、三折”。

C项是前后不对应,“能否”表示“能”或者“不能”,能“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并不“可怕”,不能“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才是“可怕”的。

D项中有多处语病:

“鼎力”是敬词,“大力”的意思,用于请求或感谢别人帮助,此处修饰“合作”不妥;“策划”与“筹备”语义重复;“开镜”用在此处语义不明,可改为“开拍”。

)本题3分。

21.示例一:

情境一  傍晚,大海边

夕阳西下,巨大的火盘将浩瀚的大海染成深红,万朵红霞布满天际,海天一色,满目生辉。

波涛一浪紧逐一浪,轻拍着海岸,涛声中,海鸥穿梭,渔舟唱晚,椰风飘香,少男少女们赤脚在沙滩上嬉逐,笑语欢歌,好生惬意!

示例二:

情境二  清晨,山顶上

抬头仰望,天,湛蓝湛蓝的,星星还未完全隐退,脚下雾霭迷蒙,乳白而轻扬的云气给黛青的山地笼上了薄薄的纱帐,山峦起伏而酣睡着,天际是红红的一片,几抹亮光从万顷云霞中直射东天,红艳红艳的——太阳要出山了!

本题6分。

不切合情境者最多2分。

符合要求且语言通顺的即可给满分。

评分示例:

情境一

说明:

描写的“景物”符合“傍晚”和“大海边”的特点,语言通顺,运用了形象类修辞手法,即可给满分。

示例1(6分):

傍晚,太阳徐徐落下,在最后时刻,也仍然放射光芒,在遥远的海面上,被余光照亮的波浪,像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像一个个旋转的舞者,给海面增添了无限生机,黄昏中的夕阳无限美好。

(符合所给情境,写了傍晚大海的景色,语言生动形象,用了比喻手法。

示例2(5分):

傍晚,脚踏着松软的沙子漫步在海边,感受着微凉的海风拂过脸面,品尝着海风中的咸味,看着太阳缓缓沉没在天海一线的那一边,心里不禁有凉意,有道是: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啊。

(符合所给情境,语言通顺,用了引用修辞,但生动形象不够,扣1分。

示例3(4分):

傍晚渐渐来到了。

天上的太阳就要落下山,残阳的余辉印在被海风吹的轻轻流动在海面上,显得格外的美。

(点了情境,“残阳”句读起来有点拗口,“余辉印在……”用了拈连,内容太单薄。

情境二:

示例1(6分):

清晨,山顶上,花丛里闪着一颗颗“钻石”,蜜蜂、蝴蝶全都跑来凑热闹,“钻石”掉在了泥土上,被土地公公给收了;树上的鸟也不甘落后,睁着惺忪的眼睛扯开了喉咙练歌,他们这一闹,把太阳公公给吵醒了,只见他从山的另一边徐徐升起。

(紧扣“情境”写景,语言生动形象,运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

虽超了几个字,但不妨碍给满分。

示例2(5分):

清晨,站在危耸的山顶上,呼吸着新鲜的空气。

太阳刚露圆圆的脑袋,身旁尽是一朵朵白云,好像一伸手便可抓到它,小鸟在身边吱吱喳喳飞来飞去。

此时此刻,人、景、物构成了一副美丽的画卷。

(基本符合情境,语言也较形象生动,但“朵朵白云”应为“朵朵红霞”。

示例3(3分):

清晨,山顶上出现一种地生态情物那就是太阳,它那火红的生命在你心中,如渴下一大碗汤一样,火热热地烧着。

(只点到“清晨”二字,所写景物不符合“情晨”景色特点,也看不出立足点是“山顶上”,语言也不够通顺,有错别字。

22.示例:

 专题:

唐朝田园山水诗派成因探析(2分)

小序:

这是一本高二同学唐诗宋词课程研究性学习的成果集。

这些作品,或分析名篇深意,或阐述风格特色,或探究流派成因,或讨论对后世的影响,材料详实,观点鲜明,分析细致,尽管还稚嫩粗浅,但映射着辛勤钻研的身姿,闪烁着思考求索的光芒,是合作探究学习的成果,是新课程实施的结晶,我为他们的创新精神叫好!

(6分)

本题8分。

视内容与表达酌情给分。

(1)题评分说明:

①不能超过15个字,每超过1字扣1分,扣完2分为止。

②语句不通顺扣1分,没有“显示”“唐诗宋词”内容的扣1分。

示例1:

在唐诗宋词中领悟中国不灭的精神。

(2分,句通点了“唐宋”。

示例2:

不同的时代,成就不同的辉煌!

(2分,句子优美,且暗含“唐诗宋词”内容。

示例3:

语言的特色。

(1分,未显示出“唐诗宋词”内容,太空乏。

示例4:

怎样从作者身世里来探究诗词的内容。

(1分,句子不通顺。

(2)题评分说明:

①原文中的“有关内容”包括:

一、“成果集”的作者是谁(点明“高二学生”即可);二、什么成果集(点明是在探究“唐诗宋词”,或更细致点出探究“唐诗宋词”的哪些方面的特点);三、这些成果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

②要符合小序的特点,除介绍“有关内容”外,还要评述成果集的“出版意义”。

示例:

唐诗,是具有节奏的!

通过短短的几句话,就能表达出诗人的心情;唐诗,是具有规律的!

每句话的长短都一致,读起来十分的顺口。

宋词是简单明了的,虽然每句话的长短不同,但它所表达的意境十分的清晰。

所以说诗与词各具特色!

(这个“小序”文不对题,是在介绍“唐诗宋词”,而不是介绍“成果集”的有关内容,更没有评述“成果集”的出版意义,从涉及“唐诗宋词”给1分。

 

六、写作(60分)      

23.

 等 级评分标准

 

 

一等(20-16)分

二等(15-11)分

三等(10-6)分

四等(5-0)分

础等级

20

切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当

感情虚假

20

切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体漂亮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体工整

基本符合文体

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发展等级

20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显文采

略显创意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细节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点新意

 

 

说明:

一、基础等级评分,“内容”项以“题意”、“内容”为重点;“表达”项以“文体”、“语言”为重点。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