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阳实验高中历史二轮复习资料必修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630001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X 页数:115 大小:600.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阳实验高中历史二轮复习资料必修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5页
宁阳实验高中历史二轮复习资料必修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5页
宁阳实验高中历史二轮复习资料必修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5页
宁阳实验高中历史二轮复习资料必修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5页
宁阳实验高中历史二轮复习资料必修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宁阳实验高中历史二轮复习资料必修二.docx

《宁阳实验高中历史二轮复习资料必修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阳实验高中历史二轮复习资料必修二.docx(1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宁阳实验高中历史二轮复习资料必修二.docx

宁阳实验高中历史二轮复习资料必修二

专题一中国古代史

学案1政治文明史篇

[考纲点击]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一、综述: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在中央表现为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在地方表现为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

此间虽偶有反复,但其总体趋势不变。

二、课程标准解析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答:

⑴宗法制

核心内容:

嫡长子继承制。

特点:

①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②大宗可命令与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③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作用:

宗法制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⑵分封制

目的:

巩固政权,有效统治

分封对象:

同姓亲族、功臣、姻亲、殷商降族

诸侯国义务:

服从,镇守,随从,纳贡

作用:

①强化了统治②扩大了统治区域

⑶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神权与王权的结合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了国家的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③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族权与政权结合,家国一体。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答:

(1)始皇帝的来历:

嬴政认为自己“功过五帝,地广三皇”,在三皇五帝中各取一字,即“皇帝”。

自己是第一个皇帝,所以叫“始皇帝”。

之后是二世、三世乃至千万世。

(2)郡县制的建立:

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废分封,置郡县。

郡有郡守、郡丞、郡尉。

县有县令、县丞、县尉。

郡县长官均由皇帝直接任命。

(3)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影响:

积极影响①维护了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防止分裂割据,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②具有调集全国人力、物力进行兴修水利等工程建设的优势,保障了经济的发展。

③在统一的社会环境下,有利于民族大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使古代人民创造了领先世界的古代文明。

消极影响①经济上,束缚了明清时期资本主义没呀的发展,延缓了封建制度的瓦解。

②政治上,专制统治空前强化剥夺了人民自由及权利,民主思想和行动受到压制和打击。

③思想文化上,文化高压政策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科技文化的进步。

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答:

(1)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

中央:

中外朝制度

地方:

设置刺史、实行推恩令

唐:

中央:

三省六部制

地方:

藩镇割据

宋:

中央:

二府三司制

地方:

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

元:

一省制

(2)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发展,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君权和相权、中央和地方的矛盾贯穿始终。

③.下级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

④皇帝有从决策到行使立法、司法、行政等独断权力,皇权至高无上和不可分割。

⑤.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在分权基础上,牢牢控制着地方官的任免、监督和考核。

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答:

(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专制皇权空前加强。

清朝设立军机处,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2)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里,统治阶级长期以来全力推行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的政治制度。

随着封建社会的向前发展,这种专制主义的程度也相应地逐渐升高,到明清时期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皇帝既是最高立法者,又是最高行政长官和最高司法者,不受任何约束和监督。

这种绝对君主专制,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难免出现失误。

绝对君主专制,又使大小官吏只能唯上是从,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

同时,它又必然造成官僚机构的膨胀,从而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

三、专题整合

本部分内容把握住两个线索,一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二是中央和地方的矛盾。

解决这两对矛盾,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主要任务。

具体解决方法:

1.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秦朝:

三公九卿制——汉朝:

中外朝制度——唐朝:

三省六部制——宋朝:

二府三司制——明朝:

废丞相,设内阁——清朝:

设立军机处

2.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秦朝:

郡县制——汉朝:

设立刺史,施行推恩令——唐朝:

地方制度欠缺,造成藩镇割据局面——宋朝:

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

四、高考演练

1.(2012年浙江文综历史,13)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

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

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

①晋国是姬姓封国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2012年海南卷历史,3)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

A.宣扬托古改制B.承袭华夏传统C.突出个人功业D.标榜君权神授

3.(2012年重庆文综历史,13)《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陈胜在发动起义时说:

“天下苦秦久矣。

”其表现有()

①战乱频仍②民族矛盾尖锐③刑罚严酷④土地兼并严重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2012年广东文综历史,12)“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发映了()

A.君主专制的削弱B.宗法制的消亡

C.中央集权的加强D.分封制的巩固

5.(2012年山东文综历史,10)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

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

其目的是()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6.(2012年北京文综历史,13)图6是中国某一朝代都城内中枢机构的分布示意图。

该都城是()

 

图6

A.唐长安  B.宋开封  C.元大都  D.明北京

7.(2012年安徽文综历史,13)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

“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

”这句话意在强调()

A.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B.选官须注重才学

C.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D.选官应注重品行

8.(2012年海南卷历史,5)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

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

这种现象反映了()

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

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

9.(2012年上海历史,9)元朝时右丞相铁木迭儿掌管宣政院,他的儿子也为宣政院使。

《元史·奸臣传》记载了时人的批评,称其“无功于国,尽居贵显。

”宣政院的“贵显”在于()

A.向各省宣达政令B.负责中央官员选拔

C.管理佛教事务和吐蕃地区D.掌管蒙古兵马征发

10.(2012年上海历史,10)右图中的斜线部分是中国古代某王朝的直接统治区域。

该王朝是()

A.西周B.秦朝C.西汉D.唐朝

11.(2012年四川文综历史,12)合理的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力量。

下列制度促进了社会公平的是()

A.世袭制B.分封制C.科举制D.行省制

12.(2012年四川文综历史,14)王安石在《河北民》诗中写道,边境百姓“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感慨他们生不逢时,“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

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

①对冗兵冗官的不满②对田园生活的赞美

③对唐代治世的向往④对北宋孱弱的无奈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3.(2012年全国新课标历史,28)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

“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

”这反映出当时()

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

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唯命是从

14.(2012年天津文综历史,2)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

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

材料中未能体现出()

A.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B.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

C.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D.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性质

15.(2012年江苏历史,4)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

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

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

……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

”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

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

16.(2012年全国新课标历史,29)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

“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

”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17.(2012年江苏历史,21)(13分)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

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

……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

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

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二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

……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

……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

……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

(7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所具有的政治、思想以及整体的统合功能。

(3分)

(3)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

(3分)

18.(2012年上海历史,37)开国议政(14分)

假设你是宋初的决策者,需要做出一项重要的决定——是否大力推行科举制。

决策之前,你需要考虑的因素如下:

(1)请你在文本框内的A、B两处填上恰当的文字。

(8分)

(2)综合以上因素,你会做出怎样的决策?

理由是什么?

(6分)

19.(2012年全国大纲文综历史,39)(6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广州等地陆续发现了南越王墓等重要历史遗迹。

这些发现对研究岭南历史有重要的价值。

材料一:

秦始皇兼并六国后,开凿灵渠,攻打百越,设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

秦汉之际,中原战乱,秦南海郡龙川县令赵佗举兵兼并三郡,自称南越武王,定都番禺(今广州市),于通向内地的各关口屯兵,“绝道聚兵自守”。

刘邦称帝之后,民生凋敝,无力南征,遂封赵佗为南越王,“与剖符通使”,命其“和集百越,毋为南边患害”,开通关市。

南越国乘机发展,广泛使用铁器工具,海内外贸易也相当活跃。

吕后执政,汉朝“禁南越国关市铁器”,赵佗遂自称南越武帝,举兵北犯,战争持续了一年多。

吕后去世后,双方罢兵休战。

赵佗又以财物收买附属于汉朝的闽越等部族,势力所及,“东西万余里”,“以兵威边”。

赵佗以皇帝自居,“与中国侔(对等)”。

汉文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遣使对赵佗“自立为帝”的行为予以谴责。

赵佗迫于压力,表示“去帝制”,继续“为藩臣,奉贡职”。

但在内部,“窃如故号名”。

汉武帝决心彻底解决南越国问题,要求南越王赵兴入朝,“用汉法,比内诸侯”。

南越国相吕嘉等杀汉朝使者及主张“内属”的南越王、王太后,“发兵守要害处”。

公元前111年,汉军十万分数路越岭,平定南越并将其地分设为九郡,实行与内地统一的制度法令。

——据《史记》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朝对岭南地区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

(12分)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汉平定南越的历史意义。

(8分)

1【答案】C2【答案】C3【答案】D4【答案】C5【答案】B6【答案】C

7.【答案】D8【答案】C9【答案】C10.【答案】C11【答案】C12【答案】D

13【答案】B14【答案】C15【答案】D16【答案】C

17【答案】

(1)选官制度:

察举制;九品中正制。

(2分)

进步性:

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之弊;限制了徇私舞弊的发生;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特权;扩

大了官员的来源;提高了从政人员的文化素质。

(5分)

(2)功能:

加强中央集权;保证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正统);维护文明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3分)

(3)借鉴价值:

人才流动机制;客观公平理念;人才激励机制。

(3分

18.【答案】

(1)A

答案l:

根据历史情境进行合理推论

·大力推行科举制可以提拔众多文官担任朝廷官职,形成一个以士大夫为主体的文官政府,防止武将专权。

答案2:

推论与历史情境之间缺乏有效关联

·防范武将专权,削夺武将的权力。

其他答案。

B

答案l:

根据历史情境进行合理推论

·造成冗官、冗员,导致财政困难。

·造成人浮于事,行政效率低下。

答案2:

推论与历史情境之间缺乏有效关联

·积贫积弱

其他答案

(2)答案l:

能全面权衡科举制对中央集权带来的利弊,对决策作出合理解释。

·我赞同大力推行科举制。

科举制的推广可以说利弊互见,但是对王朝的稳固来说是利大于弊。

它使得政权向士大夫开放,不但能以文官制约武官,更能增强士大夫对政权的认同感,有利于中央集权体制的稳固。

虽然由此可能带来人浮于事、行政效率低下等弊端,但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加强对官员的监督考核加以改善,澄清吏治。

·我反对大力推行科举制。

大力推行科举制虽则可以选拔大量人才组成一个文官政府,以防范武将专权,但同时也会造成官僚机构膨胀,财政困难等难题,而且通过科举考试选拔的人才可能缺乏行政经验,不善治理国家,对于中央集权体制的巩固其弊远大于利。

限制武将专权可以通过军事制度改革予以解决,不必以扩大文官队伍来解决。

过度重文轻武会削弱国家的军事实力。

答案2:

虽能合理说明自己的决策,但只注意到大力推行科举制利或弊的一面。

·我赞同大力推行科举制。

因为这样有利于选拨文官进入政府,利用文官对武将进行牵制,强化中央集权,防范唐末五代以来武将专权、藩镇割据的局面。

增强文人士大夫对政权的认同感,巩固王朝统治。

·我反对大力推行科举制。

因为这会造成官僚机构膨胀,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引发财政困难;通过科举考试选拔的人才可能缺乏行政经验,不善于治理国家。

其他答案。

观点与证据不一致;决策与理由不一致。

19.【答案】

(1)变化:

从承认南越国半独立状态到制度统一,从尽力维持和平到无力解决。

原因:

汉朝社会经济状态从凋敝到繁荣;汉朝政治上从分封诸侯王到全面解决诸侯王问题,北方匈奴的威胁基本解决;南越国经济发展,分立的趋势明显。

(12分)

(2)结束了南越的分立局面;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加强了对岭南地区的管理;促进了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了边疆地区的发展。

(8分)

学案2经济发展史篇

【考纲点击】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手工业的发展

  (3)商业的发展

  (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一、综述:

中国古代经济主体是以小农经济贯穿始终的,也就是说自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末,都是以农业为主的。

后来,在明中叶以后,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也只是零星碎片而已,没有成长起来。

二、课标解析

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答:

(1)耕作方式的演变:

原始社会刀耕火种——奴隶社会耜耕——封建社会铁犁牛

(2)土地制度的演变:

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公有制——奴隶社会井田制——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

(3)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①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②借用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也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③“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也成为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答:

一、基本史实

冶炼业:

(1)商周时期:

青铜铸造是商朝和西周手工业的主要部门;商朝青铜铸造规模大;西周青铜产品趋向生活化。

(2)春秋时期,人们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

(3)魏晋南北朝时期:

发明了灌钢法。

(4)明朝中后期:

广东佛山冶铁生产规模扩大。

纺织业

(1)商周时期:

出现斜纹提花织物,还出现刺绣。

(2)汉代有了“丝国”的称号

(3)唐朝时期:

缂丝技艺

(4)元明时期,松江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中心,明朝中后期:

苏州丝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

(5)明代后期,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

陶瓷业

(1)东汉晚期和南北朝时期,人们先后成功地烧出了青瓷和白瓷。

(2)唐朝时期:

出现了唐三彩,为后代彩瓷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

(3)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

元代进入彩瓷生产时期

(4)明清时期,瓷器与丝绸一起成为对外出口的大宗产品。

手工业著作

(1)战国时期出现了有关手工业工艺的专著《考工记》,记述了齐国官营手工业各个工种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

(2)明朝后期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总结了明朝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国外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二、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特征

(1)手工业部门的不断增加

(2)手工业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劳动分工的不断发展(3)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与工场手工业的出现(4)官府手工业与私营手工业的同时并存(5)经济重心南移与工业分布的相应变化

3、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答:

(1)商业发展的概貌:

商周

出现官商,商出现货币,商人被列为四民之一

春秋战国

出现实力雄厚的私商如吕不韦等金银成为货币出现大都会战国出现重农抑商

重农抑商

重农抑商打击囤积居奇商人不得乘车穿丝从此大商人无法与国家抗衡陆上丝绸之路

抑商政策松动制瓷业显著发展海上丝绸之路

商品经济繁荣出现纸币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商人子弟可以参加科举社会地位提高坊市制度废除出现早市夜市等出现官私合营

明清时期

商品经济繁荣货币经济发展迅速白银成为主要通货农业出现商业化自然经济缓慢开始解体出现工商市镇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商帮如徽商、晋商、闽商

(2)中国古代商业的特点:

1、中国古代商业萌发,形成较早

2、官府垄断,官办官营成为中国古代商业的又一特点

3、阶段性特征明显,各个时期发展极不平衡。

4、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相辅相成;建立在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之上,作为自然经济的补充存在。

5、受重农抑商政策制约,发展艰难而曲折;长期处于封建政府的压制和控制之下。

6、受儒家义利观和重儒轻贾思想的影响,商人地位相对比较低下,但同时也使得我国古代商人具有着义中取利,诚实守信等良好的商业精神

4、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答:

“重农抑商”“海禁”政策及其影响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

首倡“重农抑商”政策的是:

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

“重农抑商”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

适应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需要。

其目的:

维护自然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积极作用:

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巩固新兴地主政权。

明清重农抑商的表现:

农本商末的思想,专卖制度,关卡重税,歧视商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

消极后果:

强化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明代“海禁”是防倭寇之患,但并未禁止官方对外贸易;清代是因为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两者都是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3)清代一直实行的“闭关锁国”的含义:

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清代只开一处对外通商是在:

广州(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闭关锁国的后果:

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隔绝,没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促使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根本原因:

腐朽的封建制度(封建的经济基础非常顽固与封建上层建筑的反作用)是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的根源。

封建经济基础非常顽固:

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在农村根深蒂固,成为商品生产难以突破的障碍。

地主、商人剥削所得钱财,多购置田产,影响手工业扩大再生产;

土地买卖制度和高额地租吸引着已经聚集起来的商业资本、高利贷资本投向土地,加强了封建经济。

“重农抑商”“海禁”政策压抑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三、专题整合

中国古代经济只有一个特点,农耕文明、自然经济始终是中国的主导。

只要把握住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特点即可。

四、高考演练

1.(2012年海南卷历史,1)《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

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

这反映了()

A.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奉行B.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

C.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D.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2.(2012年浙江文综历史,14)史籍记载,东汉南阳樊氏“能治田,殖至三百顷。

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

”下列关于樊氏庄园的说法,错误的是()

A.庄园经济力量强大B.自给自足程度很高

C.草市交易十分发达D.生产经营活动广泛

3.(2012年广东文综历史,12)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

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

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

4.(2012年四川文综历史,39)(60分)发展农业需因地制宜,亦需科技创新。

回答问题。

材料三:

表三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绩(部分)

时期

内容

备注

春秋战国

牛耕、铁农具

都江堰、郑国渠

测知二十四节气

有利于安排农事

秦汉

楼车

提高播种效率

选种、育秧

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魏晋南北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