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专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628990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史专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世界史专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世界史专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世界史专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世界史专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界史专题.docx

《世界史专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史专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世界史专题.docx

世界史专题

世界近现代史专题

一、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一).资本主义的萌芽(14世纪——16世纪)

(1)思想上:

14—16世纪,新兴的资产阶级提倡人文主义思想,反对封建教会的控制,发起了一

场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含义)——文艺复兴运动,(作用)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思想上的巨变)

(2)经济上:

14世纪前后,意大利手工工场发展起来,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15—16世纪新航路的

开辟,(作用:

)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使世界开始连成为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繁荣起,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经济上的巨变)

相关链接:

1、新航路地开辟,使世界贸易的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北大西洋的东岸。

2、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地开辟的共同影响是:

促进了欧美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3、往东走的航海家:

迪亚士(发现非洲好望角)、达。

迦马(到达印度)

往西走的航海家:

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印第安人),麦哲伦(环球航行)

横渡大西洋的:

哥伦布,麦哲伦

麦哲伦经过的大洋顺序:

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二).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17世纪——18世纪)(政治上的巨变:

英法美三次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1)经济上:

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很大发展。

(2)思想上:

①17世纪,人文主义思想指导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②18世纪,法国“自由、平等”的启蒙思想(伏尔泰)作用:

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利的支援,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指导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

相关链接:

联系中国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3)政治上:

①1640—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1689年的《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革命的作用见课本P69)

②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和1787年宪法,实现了国家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革命的作用见课本P76)

③1789年法国大革命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

相关链接:

英法美等国较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共同原因是:

资本主义发展较快,发展水平较高。

他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都是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的方式。

(三).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和扩大)(19世纪中期)

(1)经济上:

19世纪中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或进行了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为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政治上:

①1861---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废除了奴隶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②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

③1868年日本武装倒幕和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

相关链接:

1、美国独立战争的主要任务是:

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国家独立。

2、美国南北战争的主要任务是:

废除黑人奴隶制,维护国家统一。

3、美国这两次革命的性质都是资产阶级革命,但独立战争具有双重性,也是一场民族解放运动。

4、独立战争的领导人是华盛顿,南北战争的领导人是林肯。

5、美国内战前的两种经济制度分别是,北方是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南方是奴隶制种植园经济。

6、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对本国来讲是一次重大历史转折,指的是社会性质的改变,

俄国由封建农奴制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日本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

这两次改革的性质一样,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所以,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不同之处:

日本面临外敌的入侵。

(美国)

7、18世纪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方式是:

资产阶级革命

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途径是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相关链接:

资产阶级重要文献

(一)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17世纪----19世纪初)

1.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

背景:

资产阶级革命成功后,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利

内容:

不经议会的批准,国王不能征税,也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国王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

意义:

为限制国王的权力提供了法律保障,在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巩固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2.美国,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

背景:

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内容:

一切人生而平等,人们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意义:

宣告了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美国诞生;激发了北美人民的革命热情,推动了北美独立战争的进程。

3.美国,1787年宪法

背景:

独立战争胜利后

内容:

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大权。

实行三权分立。

意义:

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巩固了美国独立战争的成果。

4.法国,1789年,《人权宣言》

背景:

法国大革命爆发

内容:

人们生来自由平等,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意义:

宣传了资产阶级民主自由的进步思想(启蒙思想),推动了革命进程。

5.法国,拿破仑帝国时期,《法典》

背景:

1804年,拿破仑建立帝国——法兰西第一帝国

意义:

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二)19世纪中期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时期

6.美国:

1862年,《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人民的热情)

背景:

南北战争爆发后初期,北方一再失利

内容:

从1863年元旦起,废除叛乱个州的奴隶制,并允许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北方军队。

意义:

激发了黑人奴隶的革命热情,使战争形势开始有利于北方,保证了北方的最终胜利。

(四).资本主义制度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垄断资本主义)(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1)经济上:

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

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出现了垄断组织,美国和德国尤为突出。

(2)政治上:

19世纪70年代后,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

主义阶段过渡。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五).资本主义制度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20世纪40、50年代以来)

(1)经济上: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迅速。

(2)政治上:

①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下,美国罗斯福实行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特点)。

新政消除了危机,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成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开端。

②二战后,资本主义各国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指导,积极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成为促进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关链接:

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1)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①根本原因: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私有制),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

②特点:

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

③影响:

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

面对危机,形成了两条道路:

①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p22),②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p26)。

这两条道路对世界的影响:

(1)美国保留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为后来美国参加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奠定了政治和经济基础。

(2)德日疯狂扩军备战,形成了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扩大对外侵略,严重威胁世界和平,最终引发了二战。

(2)1974—1975年经济危机

①直接原因:

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第四次中东战争)

②影响: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受到严重打击,美国经济地位下降,资本主义国家发展速度减慢。

二、资本主义的国际关系格局

1.欧洲为中心、英国最强大(17世纪——19世纪中期)

(1)经济上:

①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新航路的开辟,欧洲国家先后走上了殖民扩

张的道路,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

②17世纪,英国较早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社会生产力获得迅速发展;18世纪60年代到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2)政治上:

①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达,是国际关系的中心。

②英国政治制度先进、经济实力强大,18世纪后半期,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国家(“日不落帝国”)。

2.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对峙(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1)经济上:

在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美、德尤为突出、后来居上,超过英、法。

(2)政治上:

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美、德超过英、法,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后起的国家(德国)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老牌国家(英、法)争夺霸权,形成了两大帝国主义侵略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两大集团疯狂的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一战)。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919——1941年)

(1)经济上:

一战后,美国经济实力大大增强,欧洲国家却遭到削弱。

(2)政治上:

①建立:

1919年巴黎和会,签订了对德《凡尔赛和约》和对奥、匈、土、保的和约,构成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新秩序;1921年华盛顿会议,签署了《九国公约》和《四国条约》《五国条约》,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这样,帝国主义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②影响: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后,暂时缓解了各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1924—1929年间,资本主义世界处于相对稳定时期,经济繁荣一时。

(但这一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③瓦解:

1929—1933年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世界。

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疯狂扩军备战,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的宣战,凡尔赛体系最终瓦解。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华盛顿体系受到冲击;1941年珍珠港事件、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对日宣战,华盛顿体系最终瓦解。

4.两极格局(1955——1991年)

(1)经济上:

二战后,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

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美、日、欧共体等经济迅速发展,70年代,日本(第二经济大国)、欧共体动摇美国的霸主地位。

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了改革,虽有一定收效,但最终失败了。

(2)政治上:

①冷战政策:

为称霸世界,二战后初期美国推行冷战政策,以遏制共产主义(苏联)。

表现——政治上,1947年出台杜鲁门主义;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②两极格局形成:

面对美国的冷战政策,苏联针锋相对。

1949年组建了“经互会”,1955年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华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③美苏争霸:

五六十年代,美国占优势(古巴导弹危机);70年代,美国占劣势(1974—1975年经济危机、越南战争、日本和欧共体的挑战),苏联占优势(占领阿富汗);80年代,苏联提出全球缓和战略(阿富汗撤军),美国同意有限缓和。

④两极格局结束:

1989年东欧剧变,动摇了两极格局;1991年苏联解体,美苏两极格局随之结束。

相关链接:

1、两极格局开始于20世纪40---50年代(或二战后初期)

2、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是:

二战结束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苏联实力

强大,美苏两国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对立;美国推行冷战

政策,以美苏为核心分别成立了北约和华约两大政治军事集团。

3、两极格局的发展演变及表现:

①20世纪50—60年代,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占优势

(古巴导弹危机)②20世纪70年代,在美苏争霸中,苏联占优势。

美国越南撤军,苏联入侵阿富

汗)③20世纪80年代,苏联提出全球缓和战略(阿富汗撤军),美国同意有限缓和)④1989年东

欧剧变,动摇了两极格局;1991年苏联解体,美苏两极格局随之结束。

三、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革命

1.三次工业革命

名称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时间

18世纪六七十年代

——19世纪中期

19世纪70年代

——20世纪初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今

政治

前提

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

资本主义制度

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理论

牛顿力学

电磁学

相对论等

标志

蒸气机的广泛应用

电力的广泛应用

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

生物工程等取得重大突破

新兴

部门

棉纺织、机器制造、

金属冶炼、交通运输

电力、化学、

钢铁、汽车制造

电子、核工业、信息、航天

扩展

英-法-美-德、俄、日

美德-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①许多发现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②首先发生在英国,其他国家工业革命进程缓慢;③大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①科学与技术真正结合,科技含量提高;②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资本主义国家,规模更广泛;③有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发展速度更快。

①科学与技术更加紧密结合,相互促进,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②科学-技术-生产转化周期缩短,速度更快;③科技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

 

产力

①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②大机器生产出现;

③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①生产力高度发展;

②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①生产力空前发展;

②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③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④新经济(知识经济)时代初现。

生产关系

①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

②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

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形成垄断,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①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广泛发展;

②社会经济结构变化,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上升;

国际格局

①英国成为“世界工厂”;②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对世界面貌的变化)。

①美国成为工业强国;

②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矛盾激化。

③帝国主义侵略性加强,东西方差距加大。

④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①推动了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②拉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

(对世界面貌的影响)

相关链接:

 

五、中外历史的联系

1.罗马帝国是当时世界上强大的帝国之一,是欧洲最早与中国直接友好往来的国家:

166年,大秦王安敦派使臣来汉(东汉)。

2.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对外侵略扩张

①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②1624年(明末),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

3.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第一次工业革命:

利:

19世纪中期,中国开始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地主阶级开展洋务运动,近代民族工业产生。

弊:

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发动了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武力打开中国大门,以商品输出为主要侵略方式(开放口岸、协商关税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工业革命:

利: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进一步向西方学习先进制度和思想,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发动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农民阶级发动义和团运动,救亡图存运动高涨。

弊:

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资本输出为主要侵略方式(开矿设厂、投资银行等),同时进行政治瓜分,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第三次科技革命,

利:

是机遇,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积极引进外资、外国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科技飞速发展,经济持续增长,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弊:

是挑战,由于工业基础相对薄弱,人口众多且文化素质偏低,这就增加了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难度。

怎样做:

中国如何迎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挑战

要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充分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决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科技文化教育事业,注重科技创新和知识创新,努力提高全民族素质,坚决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4.两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

(1)第一次世界大战:

①一战期间,欧美国家忙于大战,无暇东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短暂繁荣;日本趁机扩大对中国的侵略,形成独霸中国的局面。

②一战后,1919年巴黎和会签定《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在山东的权益由日本继承,引发了五四运动,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2年华盛顿会议签定《九国公约》,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霸,美国在华的侵略势力进一步扩大。

(2)第二次世界大战:

①20世纪30年代:

日本为了摆脱经济危机,加紧侵略中国,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1937年发动“七七事变”,英法等国无暇东顾,日本再次取得了独霸中国的局面。

②中国人民成为重要的反法西斯力量,抗日战争成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蒋介石国民政府在美国的支持下发动全面内战。

5.两极格局下的中国

①1946年,美国扶植蒋介石政府发动内战。

②1950年,美国“第七舰队”开入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③1950—1953年,美国发动朝鲜战争,中国人民政府掀起了抗美援朝运动。

④20世纪70年代,美国霸主地位动摇,美中关系缓和。

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订《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四、重要国家的国别史

1.美国

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实现了国家独立,确立了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体,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在工业革命推动下,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和南方种植园经济都发展起来。

1861—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废除了奴隶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为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来居上,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工业大国;

一战使美国经济实力大增,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增强了美国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实力。

1929—1933年经济危机时期,实施了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使经济得以缓慢恢复,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

二战中,美国是反法西斯的重要国家和力量,经济、政治实力大增;

二战后,成为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经历了繁荣、危机,90年代进入新经济时代,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在国际事务中,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二战后初期,在欧洲推行“冷战”政策;在亚洲,进行军事侵略,干涉中国内政;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严重削弱了联合国的作用。

2.英国

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确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道路。

18世纪后半期,成为最强大的殖民国家,为英国工业生产积累了资本,也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英国最早开始并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世界工厂)。

19世纪70年代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逐步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但逐渐落后于美、德。

一战中,英国成为战胜国,但是实力遭到严重的削弱。

一战后,在“凡-华体系”建立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二战前,推行绥靖政策,制造慕尼黑阴谋,加速了战争的爆发。

二战中,参加反法西斯联盟,为战争胜利做出贡献。

二战后,经济恢复并发展,唯美国马首是瞻。

70年代加入欧共体,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3.日本

19世纪60、70年代,武装倒幕成功,进行明治维新,积极采用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由封建国家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命运,很快走上对外侵略的军国主义道路。

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一战中参加协约国一方,成为战争的受益国。

一战后,“凡—华体系”确立,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发展受到美国的制约。

1929—1933年经济危机打击下,军部法西斯专制建立,形成亚洲战争策源地,与德、意结成轴心国集团,威胁世界安全(侵略中国)。

二战中,成为战败国,遭到削弱。

二战后,经济迅猛发展,70年代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经济大国。

80年代以后,谋求政治大国的欲望开始膨胀。

90年代以来,实力不断增长,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4.德国

普法战争后德国实现国家统一,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19世纪70年代后,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后来居上,超过英法。

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争夺世界霸权,与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三国同盟,挑起一战。

一战后,作为战败国,被迫签订《凡尔赛条约》,遭到严重削弱。

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建立法西斯专政,形成欧洲战争策源地,与日、意结成轴心国集团,对外侵略扩张,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后,作为战败国被分区占领,分裂为东德和西德。

西德实行资本主义制度,60年代加入欧共体,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东德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照搬斯大林模式。

1989年,东欧剧变后,实现统一。

五、重要的国家联盟

1.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p132

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三国同盟,英国、法国、俄国组成三国协约。

两大帝国主义侵略集团争夺霸权、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一战)。

2.轴心国集团p28小字

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结成了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称为“柏林——罗马——东京轴心”。

它的形成是对世界和平的严重威胁(二战)。

3.国际反法西斯联盟p39

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了世界人民的广泛愤怒。

1942年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保证将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

它的形成推动反法西斯国家相互支援,协同作战,战斗力大大增强,逐渐扭转了战争形势。

4.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p84

二战后初期,美国推行冷战政策,1949年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军事政治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苏联针锋相对,1955年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至此,分别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发动科索沃战争,轰炸南联盟,违背了国际法基本准则,严重削弱了联合国的作用,威胁世界和平。

5.欧共体和欧洲联盟p52

二战后,随着经济发展,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20世纪60年代,西欧国家成立了“欧洲共同体”组织。

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

西欧经济政治联盟(性质)的成立,有力的促进了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提高了国际地位,同时也维护了国家安全。

欧盟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七、同类事件比较的事例

1.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比较

(1)背景:

a.明朝时中央集权制度强化,封建制度衰落。

b.西欧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的兴起,。

(2)目的:

a.政治目的:

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联系。

b.经济目的:

海外殖民,掠夺财富,进行原始资本积累。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