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必修二第一单元第2讲《人口迁移》教案鲁教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628370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91.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必修二第一单元第2讲《人口迁移》教案鲁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必修二第一单元第2讲《人口迁移》教案鲁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必修二第一单元第2讲《人口迁移》教案鲁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必修二第一单元第2讲《人口迁移》教案鲁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必修二第一单元第2讲《人口迁移》教案鲁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必修二第一单元第2讲《人口迁移》教案鲁教版.docx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必修二第一单元第2讲《人口迁移》教案鲁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必修二第一单元第2讲《人口迁移》教案鲁教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必修二第一单元第2讲《人口迁移》教案鲁教版.docx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必修二第一单元第2讲《人口迁移》教案鲁教版

第2讲 人口迁移

一、人口的迁移与流动

(一)人口迁移

1.概念:

人口迁移通常指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出或迁入,而发生__________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

2.类型:

按是否跨越国界分为国际和________人口迁移。

3.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

阶段

流向

特点

影响因素

人类社会早期

受________条件(天然食物吸引)影响,经常迁移流动

古代农业社会

________________的吸引或逃避灾荒、战乱、宗教迫害

15~19世纪

由“____大陆”流向“____大陆”

以强制性移民为主

欧洲的殖民主义扩张

二战后

多从______________国家流向________国家

__________定居移民的比例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______;迁移形式也更加________

____________的国际人口迁移急剧增加;劳动力需求变化;新兴城市和新兴产业的发展

(二)人口流动

1.概念:

因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等原因________________离开原居住地外出活动,而不变更________的人口移动现象。

2.形式:

外籍劳工、民工流等。

3.影响

方法点拨

 判定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的方法

人口迁移一般具备三个条件:

人们通常把人口迁移是否跨越行政界线作为判断是否属于国内人口迁移的标准。

如图所示,A、B、C分别代表国内三个不同的行政区,D代表国外。

由A1到B1,B2到C1,C1到A1都属于国内人口迁移;由B1到B2不属于人口迁移,属于人口流动;由A1到D属于国际人口迁移。

二、人口迁移的原因、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动因

2.效应

迁出地

迁入地

对环境的影响

缓解迁出地__________________,并对合理利用________________、提高经济收入、保护______________等产生积极作用

大量人口迁入必然会对当地环境产生影响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种族、民族融合和________________交流:

建立起一批以________为主体的国家;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

学以致用

 2010年我国流动人口规模为26139万人,同2000年相比增加11700万人,增长81.03%。

简要分析我国流动人口规模大的原因及其主要影响。

考点一 人口迁移及其类型

典例导入

 1.读“某区域图”,图中箭头为目前正在进行的人口移动方向。

据此完成

(1)~

(2)题。

(1)造成图中人口移动的主要原因是(  )

A.民工流动

B.道路建设

C.水利工程建设

D.输气管道建设

(2)对图中人口移动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从人口年龄结构上看以青壮年居多

B.从人口受教育程度看以高学历人口居多

C.从人口移动距离看以长距离迁移居多

D.从人口移动形式看以线形分散为主

疑难剖析

1.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差异

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均属于人口移动。

但人口迁移必须以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的改变为条件,否则就不是人口迁移。

而人口流动只是暂时离开居住地,并未改变定居地。

人口迁移

人口流动

差别

时间限度

永久性或长期性

临时或短期

空间距离

一定距离

无限制

居住地变更

变更(跨越行政区)

不变更

2.我国历史上几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堪称中国近代史上三次大的移民潮。

据史料记载,至新中国成立之前,迫于生计的大批华北穷苦百姓,先后有3000多万人相继踏上关东大地。

移民,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不鲜见的,如走西口:

山西人穿越黄土高原迁移到甘肃等西北各地;客家人迁徙:

中原居民辗转迁入闽粤赣边区;下南洋: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居民迁移到东南亚地区。

考点二 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其影响

主题1 人口迁移的动因

典例导入

 2.(2011·上海地理)人口迁移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对社会、经济、生态、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据此回答

(1)~(3)题。

(1)在以下人口迁移的事例中,由生态问题引发的是(  )

①三峡库区移民前往东部沿海 ②宁夏西部农民迁出干旱地区 ③东部知识青年迁入西部边疆 ④陕西南部农民搬离多灾山区

A.①②B.①③

C.③④D.②④

(2)一般而言,有组织的大规模移民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迁入区的(  )

A.人口密度B.人口容量

C.人口构成D.人口素质

(3)20世纪60年代末,一批京津沪知识青年来到北大荒。

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与当地黑土文化发生交流与融合的地域文化是(  )

①华南妈祖文化 ②江南水乡文化 ③华北平原文化 ④荒漠绿洲文化

A.①③B.②③

C.②④D.①④

疑难剖析

1.人口迁移的推力与拉力

推拉理论中的推力是指原定居地排斥人口的因素;而拉力是指新定居地吸引人口的因素。

对于迁入地来说,拉力因素大于推力因素;对于迁出地是拉力因素小于推力因素。

推力(排斥力)

拉力(吸引力)

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环境恶化、自然灾害

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好

经济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低

较多的就业机会和较好的生活条件

政治因素

政局动荡、战争

优惠的移民政策

社会文化因素

宗教信仰、种族和民族矛盾

良好的文化教育,家庭、婚姻

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分析思路: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可从环境、个人两个角度分析,其中环境包括自然、社会、经济三个因素。

个人角度主要是指追求更高的经济收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生活环境。

(2)归纳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①自然环境因素

因素

影响

举例

气候

通过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而对人口迁移产生影响

美国老年人口由东北部“冷冻地带”向西部、南部“阳光地带”迁移

其分布及变化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

塔里木盆地中绿洲地区的人口移动

土壤

通过影响农业生产发展而对人口迁移产生影响

农业社会人们为寻找新土地而迁移

矿产资源

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而发生人口迁移

伯明翰、大庆、攀枝花由于矿产资源开采而吸引人口移入

自然灾害

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后,饥荒或生态恶化迫使人们“背井离乡”

西非的环境难民

②社会经济因素

因素

影响

举例

经济因素

经济

因素

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更高的生活水平;宏观经济布局的改变

“孔雀东南飞”体现了人口向东南沿海的集中迁移

交通

通信

相对缩小了地区间的距离,减小迁移困难

近几个世纪以来人口迁移高潮

社会因素

文化

教育

改变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期望和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

大学生的求学、“科技移民”

婚姻

家庭

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老年人口迁移起重要的作用

军人家属的从军

宗教

宗教信仰不同,导致大规模人口迁移

印巴分治时期,两国间的人口迁移;二战后,犹太人从欧洲迁入巴勒斯坦地区

③政治因素

因素

影响

事例

国家政策

决定人口迁移能否正常、合理进行

三峡移民,“上山下乡”

战争

造成人们无家可归,流落到邻近的国家

阿富汗难民涌向巴基斯坦;我国历史上人口重心南移

政治变化

政治独立,国家解体

战后东欧一些国家重新划定国界,人口互相迁入迁出

主题2 人口迁移的影响

典例导入

 3.(2011·福建文综)下表为2002~2007年我国某特大城市郊区年平均人口迁移统计资料,迁入人口以初中学历的外来人口为主。

读表完成

(1)~

(2)题。

年龄段(岁)

迁出人数(人)

迁入人数(人)

≥60

700

800

45~59

1600

5000

25~44

2000

30000

15~24

2400

27500

0~14

640

5000

(1)上表反映的人口迁移对该市的影响是(  )

A.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B.扩大环境人口容量

C.加速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

D.加快人口老龄化进程

(2)为了社会和谐发展,该市郊区最需要增加的职业人员是(  )

A.环卫人员B.中小幼教师

C.工程技术人员D.建筑设计师

疑难剖析

 人口迁移的影响

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要从对迁入地和迁出地两个方面分析,每个方面又要从有利和不利两个角度描述(如下图):

考点三 我国的人口流动

典例导入

 4.(2011·海南地理)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数据显示,离开户口登记地在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139万人,比2000年增11700万人;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据此完成

(1)~(3)题。

(1)所给材料反映出的现象是(  )

A.我国人口流动规模扩大

B.我国中、西部地区人口数量减少

C.我国人口空间分布趋于均匀

D.我国沿海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

(2)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中、西部发展政策的吸引

B.人们的生育观念改变

C.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D.人均耕地减少

(3)该现象会(  )

A.提高我国环境人口容量

B.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

C.加重我国劳动力负担

D.增加我国粮食需求量

疑难剖析

 我国庞大的民工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谋求发展,特别是涌向沿海各大中城市,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人口流动——民工流。

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

上图为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示意图。

该图显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流向及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可分析、判断其原因、影响,具体如下表所示:

对于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图的判读,可按如下思路:

1.看流向。

该图显示的关键信息是:

1949年以来我国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

读图时,首先要识别图例:

找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两个不同时期,注意图中线条粗细代表着流动量的大小与规模;然后根据图例从图中找出两个时期人口迁移的流向线条,按照“迁出地→迁入地”的线索归纳其流向的特点,要结合线条粗细概括“主要流向”的信息。

2.找原因。

从图中获取信息概括“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仅仅是读图的第一步,接下来要结合所学知识对“主要流向”的形成原因作出解释,解决“为什么”的问题。

在原因分析中,要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状,调用“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进行合理的阐释,如从图中看出:

珠江三角洲地区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人口的主要迁入地之一,其主要原因是珠江三角洲地区邻近港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最早的地区,工业化进程较快,第二、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吸引大量务工、经商人员迁入。

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

广东已成为我国第一人口大省,就是人口的机械增长所致。

3.析影响。

对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做出预测是地理学科的重要能力,分析我国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是解决“怎么样”的问题。

人口迁移的影响一般要从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利、弊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我们可参考“民工流”的分析思路,掌握解答问题的思维模型,以不变应万变在新情境中灵活变通。

例题

 下图为“1850年以来美国本土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说出美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试分析其原因。

思维过程

答案 流向:

由东北部流向西部、南部“阳光地带”。

原因:

东北部冬季冷湿;传统工业衰落,就业困难,环境恶化。

西部、南部阳光充足,环境优美;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就业机会多。

考查点一 人口迁移及其类型

(2011·广东文综)读“1995~2009年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1995~2009年,该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  )

A.迁入率持续上升

B.迁出率持续降低

C.机械增长率缓慢下降

D.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

2.从人口迁移模式看,该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

A.上海B.安徽C.湖南D.河南

考查点二 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其影响

读“我国东部沿海某省2007~2011年人口增长情况图”,完成3~4题。

3.读图分析造成该省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快速发展B.户籍政策放宽

C.社会变革D.生育观念转变

4.该省人口增长状况,易导致(  )

A.人口增长模式改变B.老龄化加重

C.城市化减缓D.城市管理难度加大

考查点三 我国的人口流动

下图为“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与第五次人口普查部分数据对比图”,读图回答7~8题。

7.读图可知,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  )

A.总人口、城市人口和流动人口均有增加,城市人口增长的人数最多

B.总人口、城市人口和流动人口均有减少,城市人口增长的人数最多

C.总人口、城市人口和流动人口均有减少,流动人口增长的人数最多

D.总人口、城市人口和流动人口均有增加,流动人口增长的人数最多

8.流动人口增加的积极意义是(  )

A.使得劳动力的空间配置进一步合理化

B.给城乡一体化发展带来了困难

C.缓解了流入地区的人地矛盾

D.提高了流出地区的城市化发展速度

课时规范训练

(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2分)

下图分别为1978~2010年期间,我国甲、乙、丙、丁四地区人口变动统计情况图(图1)以及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图(图2)。

读图回答1~2题。

1.图1中乙、丁曲线所代表的地区(  )

A.人口增长速度日趋缓慢B.人口总量不断增加

C.乙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D.丁外来劳动力日趋增多

2.上面两图中最可能反映当前山东半岛人口变动情况及原因的是(  )

A.甲 ②⑥B.乙 ④⑤C.丙 ①④D.丁 ①③

读“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年龄分布和不同年龄段的迁移率统计图”,完成3~4题。

3.图中数据显示(  )

A.农村劳动力的迁移日益低龄化

B.50~59岁人口迁移率变化幅度最大

C.农村劳动力以20~29岁年龄段为主

D.农村劳动力逐渐高龄化

4.农村劳动力迁移率上升的主导因素是(  )

A.农村产业结构调整B.城乡经济收入差异较大

C.交通条件的改善D.农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下图为“某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图”。

回答5~6题。

5.由图中数据可知该国(  )

A.男女比例不平衡

B.外来移民人口超过本国人口

C.老年人口超过青年人口

D.移民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问题

6.影响该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人口老龄化B.婚姻家庭

C.政治因素D.经济因素

读“2010年浙江省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图”,回答7~8题。

7.有关该市迁入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

B.老年人口多于儿童人口

C.女性人口多于男性人口

D.人口迁移主要受政策因素影响

8.大量的人口迁入给当地带来的影响是(  )

A.提高了人口死亡率

B.降低了人口自然增长率

C.减少了该市被抚养人口

D.扩大了联姻的地域范围

下表反映了2001年~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

据此完成9~10题。

迁出国

数量(万人/年)

迁入国

数量(万人/年)

中国

30.3

美国

110.0

墨西哥

26.7

德国

21.2

印度

22.2

加拿大

17.3

印度尼西亚

18.0

英国

13.6

菲律宾

14.4

澳大利亚

8.3

9.关于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主要由人口多的国家迁往人口少的国家

B.主要由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

C.全球迁出人口少于迁入人口

D.主要由亚洲国家迁往拉丁美洲国家

10.下列关于人口迁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减轻了迁入地的就业压力

B.加重了迁出地的环境压力

C.为迁入地提供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

D.对迁出地人们生活观念的更新没有帮助

下图为我国目前国内人口迁移示意图,其中,图甲为“我国目前人口主要迁出地分布示意图”,图乙为“我国目前人口主要迁入地分布示意图”,图丙为“一则广东省某地招工漫画”。

读图完成11~12题。

11.我国人口净迁入最多的省区是(  )

A.新疆、山东、北京B.湖南、福建、海南

C.上海、新疆、云南D.广东、浙江、上海

12.我国目前的这种人口流动将(  )

A.严重阻碍沿海地区经济发展

B.加重沿海地区的环境压力

C.加快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

D.加速中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

13.下列有关当前我国“用工荒”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有(  )

A.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产业转型急需大量高技术人才

B.中西部地区高新技术发展急需大量高技术的工人

C.中西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吸引民工在当地就业

D.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工资水平低影响了民工的迁入

二、综合题(共48分)

14.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原因不同,带来的影响也不同。

下图是“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6分)

(1)图中两个时期均为人口迁出的省区是    (填简称)。

(2)说明我国20世纪80年代后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并简述人口迁移对迁出区的影响。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32分)

材料一 2012年春运自1月8日起至2月16日止,全国铁路预计将发送旅客2.35亿人,同比增加1352万人,增长6.1%,日均发送旅客588万人。

材料二 我国人口流动示意图

(1)我国目前跨省流动人口比重大,其主要流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原因和直接结果。

(3)从图中可以看出:

我国人口主要是自西流向东,但为什么A地也能吸引众多人口流入?

(4)图中B地区是人口流出较多的地区,这对该地区有何积极影响?

复习讲义

基础知识

一、

(一)1.居住地 2.国内 3.自然 土地开垦 旧 新

发展中 发达 永久性 增多 多样化 政治性

(二)1.临时或短期 户籍 3.社会活力 交通 社会经济秩序

二、1.经济发展水平 国家政策 2.人地矛盾 剩余劳动力 生态环境 经济、文化 移民

学以致用 原因:

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现和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流动人口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

主要影响:

缓解人口流出地的人地矛盾,增加经济收入,加强与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造成了农村的劳动力流失;对流入地而言,弥补劳动力不足,提高城市化水平,加剧交通、住房、就业等方面的压力。

典例导入

1.

(1)C 

(2)D 2.

(1)D 

(2)B (3)B 3.

(1)C 

(2)B

4.

(1)A 

(2)C (3)B

对点练习

1.D 2.A 3.A 4.D 7.A 8.A

课时规范训练

1.D 2.D 3.D 4.B 5.D 6.D 7.C 8.D 9.B

10.C 11.D 12.B 13.C

14.

(1)川、晋、皖(答出其中两个即可)

(2)主要因素:

经济 积极影响:

加强了迁出区与外界的经济、科技、文化的联系与交流;缓解了迁出区的人地矛盾。

消极影响:

人才和劳动力外流,影响迁出区的经济发展。

15.

(1)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较发达地区

(2)主要原因:

人口流入地区的经济收入要高于人口流出地区;人口流入地区的就业机会要多于人口流出地区;人口流入地区的生活环境要优于人口流出地区。

直接结果:

有利:

弥补了人口流入地区劳动力的不足;提高了人口流入地区的城市化水平;缓解了人口流出地区的就业压力;促进了人口流入地区与人口流出地区的经济社会交流。

不利:

造成交通、环境压力及带来一些城市化问题。

(3)开发矿产资源;边境贸易的发展。

(4)缓解了人地矛盾,加强了与外界的联系,增加了收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