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第四册语文期中复习一.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627854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56.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第四册语文期中复习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二第四册语文期中复习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二第四册语文期中复习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二第四册语文期中复习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二第四册语文期中复习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第四册语文期中复习一.docx

《高二第四册语文期中复习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第四册语文期中复习一.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第四册语文期中复习一.docx

高二第四册语文期中复习一

高二第四册语文期中复习

(一)

期中复习共用3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相关的文学常识。

2.欣赏小说的主题、人物描写技巧和结构。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阅读能力培养释要。

这个单元的学习重点,主要是指导学生理解小说的主题、人物描写技巧和结构。

《药》《项链》《陈奂生上城》的主题一向见仁见智,需要认真把握。

几篇课文的人物描写技巧十分高明,《药》《项链》的结构十分出色,都值得仔细学习。

非文学作品的中心意思往往以明确的语言直接表达出来,或者可以通过归纳判断来提取。

而小说的主题融合了多种意义,包括情感意义、审美意义、形式意义等,更依赖于读者的直觉感受和体悟。

小说的主题,首先应该到题材中去寻找。

题材中蕴含着主题,是主题分析的重要材料和依据。

鲁迅的小说《药》以茶馆主人华老栓买人血馒头为儿子小栓治病的故事为题材,意在揭示封建制度下人民受统治阶级麻痹毒害而陷入愚昧和无知,革命者为了解放民众而献出生命,民众不但不理解他,反而还吃他的血。

这样,题材的意义就不仅揭示民众的麻木不仁,而且说明资产阶级革命者的悲哀。

如果小说中被杀的不是革命者而是一般人或是普通强盗,那么主题就会是另一种了。

除了题材,小说的叙述角度、结构和语言等,都与主题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分析主题时也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相同的题材,采用不同的结构、语言和叙述角度,主题也会有所不同。

分析小说的主题,还必须联系小说的时代背景、作者的创作意图。

如果对一部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以及它的时代背景缺少了解,那么很难获取小说的真正内涵和主题。

联系我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农村社会生活,就有可能正确揭示《陈奂生上城》的主题。

否则,陈奂生充其量不过是一个带点阿Q相的农民而已。

了解作家的创作意图、创作个性和情采风貌等,也有助于理解他的小说的主题。

我们了解鲁迅的创作意图,就能顺利理解《药》的主题。

此外,分析小说的主、题,要注意运用我们的知识和艺术素养。

小说主题的获取是作者和读者双向运动的结果。

小说主题的正确获取,需要读者的努力。

从一定角度看,读者不是主题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主题创造的参与者。

一般说来,小说的主题具有模糊性和多义性。

要注意对小说主题模糊性和多义性的分析,了解小说的内容与形式如何导致了主题的模糊。

对这类小说,如果仅用一元主题来分析,或在几种意义中硬行选取一种意义来说明主题,都是不可取的。

要引导学生认识和体悟小说主题的多义性,以真正把握小说,并获得艺术上的享受。

二、基础知识聚焦

(一)文学常识

1.莫泊桑(1850—1893)被誉为19世纪世界短篇小说巨匠。

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英泊桑出身于一个没落贵族之家,母亲醉心文艺。

后在福楼拜亲自指导下练习写作。

他以《羊脂球》(1880)一跃登上法国文坛。

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一生》(1883)、《俊友》(1885)、《温泉》(1886)和356篇中短篇小说。

2.高晓声1928年生,江苏武进人。

50年代开始创作,已出版《李顺达造屋》《七十九小说集》《高晓声八O小说集》《高晓声八一小说集》《陈奂生》《觅》《新娘没有来》等小说集与长篇小说《青天在上》《陈奂生上城》。

高晓声擅长描写农村生活。

陈奂生系列小说(包括《“漏斗户”主》《陈奂生上城》《陈奂生转业》《陈奂生包产》《陈奂生战术》《种国大户》《陈奂生出国》等)反映农民陈奂生的人生历程。

“上城”为其生活带来转机,“包产”使他找到归宿,“出国”则标志着他走向成熟。

从这个人物的“人生三部曲”中,我们不难看出我国农村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和广大农民艰难行进的身影。

3.巴尔扎克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

第一部作品五幕诗体悲剧《克伦威尔》却完全失败。

1829年发表长篇小说《朱安党人》,迈出了现实主义创作的第一步。

一生创作96部长、中、短篇小说和随笔,总名为《人间喜剧》,其中代表作为《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100多年来,他的作品传遍了全世界,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和人类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马克思、恩格斯称赞他“是超群的小说家”“现实主义大师”。

(二)词语集解

1.蹩进:

躲躲闪闪地走进。

2.阳文:

某些器物上所刻的笔画凸起的文字或花纹,与笔画凹下的“阴文”相对。

3.攫取:

掠夺。

4.黯淡:

暗淡。

5.板滞:

呆板,停止不动。

6.竦然:

惊惧的样子。

7.惆怅:

伤感;失意。

8.自惭形秽:

看到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羞愧。

9.寒伧:

同“寒碜”①丑陋,难看②丢脸,不体面③讥笑,揭人短处,使人失去体面。

10.丰韵:

同“风韵”,优美的姿态(多用于女子)。

11.招致:

①招收;搜罗(人才)②引起(后果)。

12.面面相觑:

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不说话。

13.忐忑忐忑:

心神不定。

14.冷若冰霜:

形容人不热情,不温和。

也形容态度严肃,使人不易接近。

15.逆来顺受:

对恶劣的环境或无理的待遇采取忍受的态度。

16.逆情背理:

逆背常情伦理。

17.恬退隐忍:

恬然退去,默默忍受。

18.老态龙钟:

形容年老体弱、行动不灵便的样子。

(三)小说的主题。

小说的主题就是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

它是通过题旨表现出来的东西,是小说在其展开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思想内容的集中体现。

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往往是头脑中先有些人物形象在活动。

如现实生活中的某个人物触动了作家的创作灵感;于是,作家在把握人物性格主要特征的基础上,开始设计情节——人物是怎样行动的,环境——人物生存的空间,即在怎样的情境下人物才这样做。

在人物形象身上,往往寄寓着作家的人生理想和创作意图,传达出生活的本质;而这三者——人物、情节、环境——又无一不是为主题服务的。

由于有了主题的统帅,使小说的各个部分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可以说,主题是小说的灵魂。

因此,在分析小说的主题时,首先要从人物、情节、环境出发,进行认真的考察。

例如分析《祝福》的主题,我们首先把握住祥林嫂这一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善良、质朴、顽强,却又被压迫、被愚弄以至于被迫害。

再看看祥林嫂生存的环境——封建礼教统治下的黑暗社会,在这样一个环境下,人物是怎样行动的——一步步被迫害致死。

通过这一系列的综合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作品的主题:

揭示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其次,还得了解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作家创作小说的动机。

法国批评家丹纳说过:

“自然界有它的气候,气候的变化决定了这种那种植物的出现,精神方面也有它的气候,它的变化决定了这种那种艺术的出现。

”一个优秀的作家,他的心永远是同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的,他随时受到当时社会的气候影响,并用饱蘸感情的笔把它传达出来。

因此,了解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对于正确理解作品的主题有不容忽视的意义。

例如《夜》,写于1927年,当时的时代背景是:

蒋介石叛变革命,突然从背后对共产党和革命的群众举起了血淋淋的屠刀,进行残酷无耻的杀戮,革命遭到了挫折,人民经受了苦难,全国处在一片血雨腥风之中。

了解了这些,对于小说中的环境、情节、人物所透露出来的思想的理解不就更明晰、更正确了吗?

同样,作者的创作意图也是我们正确理解小说的一把钥匙。

一般说来,小说创作出来后,就本再属于作家,而属于整个社会。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不能离开作家的创作意图去随便图解、任意发挥,如果这样做,那将是不切实际的空中楼阁,是不会得出真正的结论的。

二、单元测试

(一)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寒伧(chen)窸窣(sū)蹩(bié)进瘐(yǔ)死

B.省(xǐng)悟玷(diàn)辱执著(zhù)搭讪(shàn)

C.打烊(yáng)攫(jué)取赝(yàn)品誊(téng)写

D.逡(qūn)巡着(zháo)落租赁(lìn)肩胛(jiǎ)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冠冕堂皇贪脏枉法佳肴气概

B.不辍劳作满盘皆输竦然肴馔

C.莫名其妙殉私枉法踌躇憔悴

D.出奇致胜不翼而飞刻薄苦脑

3.分别给下列加点字的解释选择正确答案

①鉴赏()

A.鉴察B.鉴定C.鉴戒D.鉴别

②悉心()

A.细小B.全、尽C.了解D.熟悉

③深省()

A.省悟B.检查C.探望D.问候

④鄙薄()

A.粗俗B.谦词C.轻视D.边远之地

4.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①吃了么?

吃了么?

老栓,就是运气了你!

②你运气,要不是我信息灵……

③他这贼骨头打不怕,还要说可怜可怜哩。

④花白胡子的人说,“打了这种东西,有什么可怜呢?

A.第一个“运气”是动词,意动用法,第二个是形容词。

B.第一个“可怜”是夏瑜对阿义说的,意思是说阿义替大清卖力,听不懂我的启发教育,麻木可悲。

C.第二个“可怜”是花白胡子的误解,认为夏瑜要取得阿义同情。

D.第一个“运气”是使动用法,这种活用有利于表现康大叔骄横狡诈的特点。

5.选出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A.“义哥是一手好拳脚,这两下,一定够他受用了。

”壁角的驼背忽然高兴起来。

B.老栓看看灯笼,已经熄了。

按一按衣袋,硬硬的还在。

C.他愉快地划着快步,像一阵清风荡到了家门……

D.花白胡子恍然大悟似的说。

6.根据语境,填人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华大妈听到“痨病”这两个字,变了一点脸色,似乎有些不高兴;,搭赸着走开了。

A.但又不愿得罪他B.只是不好意思说

C.但又立刻堆上笑D.只得装出满脸笑容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他又叹了口气,想动身凯旋胜利回家。

B.陈奂生也顾不得卫生不卫生,就喝双手捧起的龙头流下的水。

C.这是一件小事情,但对我却有很深的印象。

D.他现在要将这包里的新的生命,移植到他家里,收获许多幸福。

8.从下面句子中找出语句内部逻辑顺序正确的一项

A.住宅的寒伧,家具的破旧,墙壁的黯淡,衣料的粗陋,都使她苦恼。

B.她一向就想望着得人欢心,被人艳羡,具有诱惑力而被人追求。

C.她没有陪嫁的资产,也没有什么法子让一个有钱的体面人了解她,认识她,爱她,娶她。

D.由于伤心、困苦、悔恨、失望,她常常整天整天地哭。

9.下列各句对文章的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药》一文中的华老栓是一个没有觉悟的劳动群众,作者既同情他的不幸遭遇,又批判他的愚昧落后。

B.《项链》中的线索是借项链一戴项链一丢项链一赔项链一发现项链是假的。

C.《陈奂生上城》一文中县委书记吴楚的形象塑造着墨不多而又不落俗套,作者深刻地批判了他那种官僚主义作风,是文中的反面典型。

D.《守财奴》中的矛盾冲突时缓时急,充分刻画了葛朗台翻来覆去的自我表演,揭露了一个卑鄙的灵魂。

10.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孔乙己》《故乡》《社戏》《药》《祝福》《一件小事》均出自小说集《呐喊》。

B.莫泊桑是法国19世纪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

《项链》刻画了一个醉心于奢华的小资产阶级妇女玛蒂尔德的形象,辛辣地讽刺了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

《我的叔叔于勒》通过一对小资产阶级夫妇对亲兄弟的态度变化,表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世态炎凉。

C.高晓声,我国当代作家,短篇小说《陈奂生上城》《李顺大造屋》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D.《人间喜剧》是巴尔扎克连续创作的九十六部小说的总称,它无情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自私、贪婪、卑鄙、丑恶以及资本主义社会中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二)

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

宠物

[香港]金力明

正像是一个饿疯了的老鼠钻进了厨房,出于一个偶然的机会,梅珊被一家餐馆雇用了。

要让一个饿得像梅珊那样精瘦的人做到不吃厨房里的东西是相当困难的。

她不像那些肠肥肚满的男厨师般腰健体壮。

可是为了不至于丢职,她仍然极力地克制着这种并不是食欲,而完全是为了保持体力的生理需要。

“哦,别丢了它,把它们留给我罢,我家里养着些兔子和猫哩。

当她看到一些新鲜的菜叶和刚被割下的鱼头鱼尾,就要扔进垃圾桶时,她还是忍不住开口了。

不久,那些在同一厨房工作的厨师们便全都知道,这个新来的厨师助手竟是个家畜的爱好者。

因为她留起了不少该丢的东西,并每天都把这些新鲜的垃圾带回家去。

从她所择留的弃物中可以看出,她家不仅有鸡、有猫、有兔,甚至还有至少两条以上的狗。

只是她从来没有和人说过她住在哪里。

这是个晴朗的周末。

春日的风,一种撩人的风,到处吹着,像是要催人多生出一些发来,多生出一些脚趾和手指。

厨师中那位最年幼的,尚未婚娶的全忠忠便信步到了郊外。

有了几个月的接触,他已知道那女厨助的住区范围,只是,尚不知具体的街道和门牌号码而已。

好在这一住宅区并不太大,他一边溜达,一边张望,来回地在那一带兜着圈子。

忽然,他心里一亮,因为他发现在一个破烂的后院里,晾晒的正是梅珊昨日穿过的那件花衬衣。

于是,他便犹犹豫豫地站了下来。

“哦,请问梅珊在家么?

请问梅珊是不是住在这里?

既然能找到这里,全忠忠当然有绕到前面去敲门的勇气。

于是他便一边叩着门,一边发问着。

“就来了,哦,就来了……可是,先生,您是……”

只见一位老妇人出来应门了。

“我是和梅珊一处做活儿的,今天正巧路过这里。

“哦,请进吧,请进。

梅珊去邻居家借火了。

才发现火柴用完了。

家里无法生火,还等着她做饭呢。

“哦,没关系,不用客气,我知道梅珊养着不少宠物,我是顺便想来看看那些可爱的小动物的。

“小动物?

可是……没有啊,我们家里连人都养不活,哪还有心思养什么宠物。

正说着,梅珊的欢笑声已从后院传来。

“嗯?

是么……长得什么样?

只听她放轻了嗓音向一些正在向她报告的孩子们打听着。

“漂亮极了,姐姐,只是肥了点。

瞧,有这么肥。

“他的衬衣真挺哩!

厨师端坐在前厅一把最好的椅子里。

正捧着喝那老妇人为他现泡的一杯怪味四溢的茶。

直到梅珊出现在门口,并笑着向他介绍,那位老妇人是她的母亲,而那些七长八短,正围着她,跟着她转的孩子,都是她的弟弟、妹妹时,这位年轻的厨师才知道,什么是迷穷苦的梅珊真正的宠物。

11.题目“宠物”在小说中具有双重含义,它们指的是什么?

答;表面上指,实际上指。

12.小说以“宠物”为题,其作用是什么?

13.小说通过对比手法来刻画人物,表现主题。

作品进行了哪

两方面的对比?

答:

(1)以和对比;

(2)以和对比。

14.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三项是

A.把梅珊的弟妹说成是“真正的宠物”,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不如宠物的社会现实。

B.梅珊为了不至于丢职,极力克制“生理需要”,揭露了餐馆老板对雇员的残酷剥削。

C.作品生动地刻画了梅珊穷苦、善良、刚强、乐观的性格,反映了穷苦人的美好心灵。

D.梅珊谎称家里养了许多宠物而把餐馆的“新鲜垃极”带回家,或多或少暴露了她爱虚荣的弱点。

E.以喜剧的形式来表现悲剧的内容,是作品的一大艺术特色。

参考答案

(一)

1.A(B.著—zhuoC.烊—yangD.着—zhuo)

2.B(A.脏—赃C.殉—徇D.致—制脑—恼)

3.①D②B③A④C

4.A5.C6.C7.D8.B9.C10.A

11.兔猫鸡狗等动物梅珊的弟妹

12.

(1)简洁醒目,发人深思

(2)贯穿全文,推动情节发展(3)构成对比,突出主题

13.

(1)饿得精瘦的梅珊肠肥肚满的厨师

(2)作为宠物的兔猫鸡狗被作为宠物的弟妹

14.ACD

高二第四册语文期末复习

(二)

学习目标

1.掌握有关的文学常识。

2.鉴赏古代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语言。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阅读能力培养释要。

这个单元鉴赏古代小说,重点是鉴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和小说语言。

同时渗透一些中国小说发展知识,以适应本单元学习的需要。

小说主要通过人物形象表现主题和作者的思想倾向。

作者刻画人物性格,塑造典型人物,常常运用语言、行动、心理、外貌、服饰、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多种描写方法。

言为心声,其中人物语言描写对于塑造人物形象至关重要。

这个单元的四篇小说,塑造人物形象都很成功,如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诸葛亮、杨志、杜十娘等,无不栩栩如生,各具典型意义。

《林黛玉进贾府》描写人物出场,历来受到高度赞誉。

然而人物出场给人的第一印象,又离不开语言、外貌等描写。

王熙凤说话张张扬扬、逢场作戏、迎合贾母、放诞无礼的形象,正好说明她在贾府中的特殊地位。

对她的外貌描写,则表现了她的窈窕风骚,刁钻谄媚。

至于贾宝玉的痴狂乖张,潇洒英俊,善良多情,林黛玉的小心谨慎,聪明灵秀,体弱多心,都是通过语言、外貌等描写表现出来的。

而作者写宝黛初会的心灵感应,感情相通,运用的则是心理描写方法。

《失街亭》以生动的情节和人物的语言来表现人物的性格。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杜十娘,是个一心追求幸福而被牺牲的妇女形象,她的性格特征主要是从情节的发展中,从她跟周围人物的关系中逐步被揭示出来的。

作者把杜十娘同李甲进行对比刻画,以及运用了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段,这对于塑造杜十娘鲜明的形象作用极大,不可或缺。

本单元的教学,要着力教好《林黛玉进贾府》,《智取生辰纲》次之,另两篇课文指导学生自学即可。

二、基础知识聚焦

(一)文学常识

1.曹雪芹(1715—1763)名霑,字梦阮,雪芹是号,又号芹圃、芹溪。

祖籍辽阳,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

他是一位见多识广、才气纵横、琴棋书画皆能、诗词曲赋无所不精的小说家、诗人和画家,他的最大贡献是“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文学巨著《红楼梦》,这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书。

2.施耐庵元末明初的小说家,兴化白剧场人(今属江苏)。

他根据民间流传宋江起义的故事,写成长篇小说《水浒传》,内容描述北宋末年官逼民反的情形,描写宋江起义和失败的经过,以及众多英雄好汉被逼上梁山的故事,塑造了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如武松、李逵、鲁智深、林冲、宋江等。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其他的是《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

3.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

元末明初的小说家,太原人。

他根据历史记载和民间故事,把魏、蜀、吴三国的兴亡,写成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书中塑造了一批脍炙人口的典型人物,例如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勇猛粗犷的张飞、机智好胜的周瑜等等。

《三国演义》是第一部章回体小说,其语言特点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4.冯梦龙字犹龙,又字耳犹,别号子犹、墨憨斋主人、茂苑野史、绿天馆主人等。

冯梦龙生在一座文化名城中一个书香之家,又恰逢资本主义萌芽蓬勃出土之际,传统的孕育、时代的感召,把他这位天才造就成为中国古代通俗文学事业的第一功臣。

辑有著名的话本集《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世称“三言”,还编过民歌集《山歌》和散曲集等,创作有传奇《双雄记》。

冯梦龙弟兄三人,其兄梦桂是著名画家,其弟梦熊是著名诗人。

三兄弟中,以冯梦龙的成就为最大,故有“吴下三冯,仲者为最”之说。

(二)词语集解

1.厮混:

①彼此生活在一起;相处(多含贬义)②混合;混杂。

2.顽劣:

顽固无知;顽皮不顺从。

3.忖度:

推测;揣度。

4.陪侍:

陪伴服侍。

5.宽慰:

宽解安慰。

6.华冠丽服:

华美的帽子、华丽的服装。

7.雕梁画栋:

指房屋的华丽的彩绘装饰。

也指有这样装饰的房屋。

8.忧闷:

忧愁烦闷。

9.裨益:

①益处②使受益。

10.竦立:

竦同“耸”,高高地直立。

11.俊健:

相貌俊俏,身体强健,

12.审视:

仔细看。

13.宛然:

仿佛。

14.惴惴:

形容又发愁又害怕的样子。

15.酷热:

(天气)极热。

16.歇息:

①休息②住宿;睡觉。

17.打劫:

抢夺(财物)。

18.权且:

暂且,姑且。

19.窥望:

窥探。

20.舒头探脑:

即探头探脑。

21.劈手夺来:

形容手的动作迅速,使人来不及防备。

极迅速地夺过来。

22.风尘;①比喻旅途劳累。

②比喻纷乱的社会或漂泊江湖的境况。

③〈书〉比喻战乱。

23.应承:

答应(做)。

24.亵渎:

〈书〉轻慢;不庄重。

25.褴楼:

(衣服)破烂。

26.轻薄:

言语举动带有轻佻和玩弄意味(多指女性)。

27.何足挂齿:

怎么值得一提。

28.国色天香:

在一国内容貌最美的女子。

29.萍水相逢:

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

30.分毫不爽:

分毫指很少的数量.形容一点儿也没有差错。

31.杳无踪影:

远得不见踪影。

(三)我国古代小说的特点。

1.注意人物行动、语言和细节的描写,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形象。

但人物性格单一,少变化,缺乏立体感。

现代小说多注重人物的心理描写,强调挖掘人物内心的潜意识。

而我国古代小说则着重于描绘事物之间的外在联系和人与人之间比较明显的矛盾冲突,把刻画人物的行动、语言和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做为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随着林冲这一主要人物的出场,引出一系列的矛盾冲突,通过人物的对话来揭示他们的身分和彼此间的关系,表现他们的性格。

在故事的高潮,即“雪地杀人”一场,,主要突出林冲的英雄形象。

而关于火盆、酒葫芦、破败的草厅、山神庙顶门的石头等细节,则体现了结构的缜密,也为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

我国古代小说多为英雄传奇,为了表现人物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生,作者往往在户外安排了一个个便于其施展非凡勇力和过人智慧的场所;他们或南征北战、纵横驰骋,或行色匆匆,长亭短亭,频繁地转换着活动空间。

他们所遇到的一个个矛盾冲突也是外在的,很少来自人物内心激烈的思想冲突;或沙场较武、杀几员战将;或晓风残月、吟诗斗智。

作者的笔触很少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仅靠人物的行动和语言来塑造人物。

由于缺乏人物内在世界的真实凸现,人物的性格往往是由作者规定好了的,人物的语言和行动往往只围绕人物的主要性格,缺少变化和行动的依据,因此,这样的人物性格比较单一,不丰满,缺乏立体感。

如《三国演义》中的英雄人物张飞,除了忠这一封建臣子的共性以外,就只有勇猛这个性格特征了,他的一系列言行只是这个性格的注脚,缺少发展变化。

如丈八长矛、大吼三声、刚硬的扎须都是这一性格特征的外部表现。

还有,课文《灌园叟晚逢仙女》中的秋先,在其一出场之际,作者就通过概括介绍规定好了他的性格,在以后的情节发展中仍然如此,缺少变化。

2.情节曲折,故事完整,这是我国古代小说独特的艺术传统。

唐传奇中许多名篇的布局,异常宏伟、严谨而巧妙,故事情节的发展、富于戏剧性,头尾完整,中间一步步展开各种复杂的矛盾冲突而始终围绕一条主线,显得紧凑、明晰。

明清长篇小说,一部作品往往有虚写、有实写、有详写、有略写,各得其所。

在具体的描写中巧妙地运用各种记叙方法,参差错落,波澜起伏,曲折有致、显得摇曳多姿。

如《水浒传》,它包含了许多故事,每个故事又有相对的完整性和独立性,但又与其它故事紧紧相连,一环扣一环,互相牵制,从而展示了农民起义的如火如荼的广阔画面。

3.语言准确简练,生动流畅,富于个性化。

这是古代小说吸收民间口语、继承古代散文的传统而形成的又一重要特点。

它们常常寥寥数语就能生动鲜明地勾勒出人物的精神面貌。

如《世说新语》“管宁割席”的故事: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草,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宁割席分坐,曰:

“子非吾友也。

”只用六七十个字,就细致地描写了两件生活小事。

显示了两人对金钱、权贵的不同态度,突出地表现了管宁蔑视金钱权贵,严于择友的品质。

即便描摹得穷形尽相,细致入微,也能看出作者提炼加工语言所达到的生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