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研修作业6.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627840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5.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研修作业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初中物理研修作业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初中物理研修作业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初中物理研修作业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初中物理研修作业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研修作业6.docx

《初中物理研修作业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研修作业6.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物理研修作业6.docx

初中物理研修作业6

新旧课标的对比

1.2物质的属性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修 订

(二)物质的属性

 

1.内容标准

(1)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

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

 

 

 

例1通过实验,探究几种金属和塑料的弹性、硬度。

说明生活中是怎样应用物质的这些属性的。

例2通过磁铁等磁性物质,感知物质的磁性和磁化现象,调查磁性材料在生活中的用途。

例3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导电性,讨论是否任何物体都具有导电性。

通过观察、查阅资料,比较导体、半导体、绝缘体的不同。

 

 

 

 

(2)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

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例4分别说出质量为几千克、几克的一些物品。

注意:

应该让学生学习一些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方法,以便使其认识到感觉是不可靠的。

还应该让学生对物理量单位的大小有感性认识,发展其估测能力。

 

 

 

 

 

 

 

 

(3)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

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例5用密度知识鉴别体育课用的铅球是否是纯铝制的。

 

 

 

 

 

 

 

 

 

 

 

 

 

 

(4)了解物质的属性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例6从学校数据库或因特网上收集有关物质属性的信息。

注意:

《标准》提倡尽可能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物理教学过程。

有条件的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扩展学生视野。

条件受限的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以便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例7调查市场上的服装面料或炊具,了解它们的名称和物理属性。

注意:

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是《标准》提倡的学习方法之一。

应尽可能让学生接触生活、接触社会。

2.活动建议

(1)利用一块磁铁和几根缝衣针,制作指南针,并验证同极相斥。

异极相吸的现象。

(2)测量一些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如可让学生自己设计一种方案,测量酱油、食用油、醋、盐、塑料制品、肥皂和牛奶等日用品的密度。

教师应向学生进行安全和保护环境方面的指导。

 

1.2物质的属性

 

内容要求

1.2.1通过实验,了解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如弹性、磁性、导电性和导热性等,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物质的这些物理属性。

 

例1通过实验,了解金属或塑料的弹性。

列举弹性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例2通过实验,了解物质的磁性和磁化现象。

调查磁性材料在生活中的用途。

例3通过实验,了解物质的导电性,比较导体,半导体、绝缘体导电性能的不同。

 

 

 

 

1.2.2知道质量的含义。

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例4分别说出质量为几克,几十克,几百克,几千克的一些物品,能估测常见物体的质量。

 

 

 

 

 

 

 

 

 

 

 

1.2.3通过实验,理解密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1.2.4了解人类关于物质属性的研究对日常生活和科技进步的影响。

例5收集有关物质属性研究的信息。

 

 

 

 

 

 

 

 

 

 

活动建议

(l)测量一些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如让学生自己设计一种方案,测量酱油、食用油、醋、盐、塑料制品、肥皂、牛奶等物品的密度。

(2)调查生活中的一些日常用品,了解它们应用了物质的哪些物理属性。

 

 

 

原课标要求比较宽泛、不具体、不好操作。

新课标明确了研究的方法“通过实验”。

点明对物质一些属性的要求是“了解”,并将实例加入内容要求,将要求细化。

在例1中删除了“硬度”这一在初中物理中应用不到的内容。

 

 

 

专门将“质量的含义”拿出来,降低了要求,对知识目标的要求更加准确。

原课标中要求“发展估测能力”,在新课标中则要求“能估测”这样便对估测的要求降低,但目标更明确。

增强物理练习中生活的意识,要求学生知道周围生活中质量的数量级,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删除“例5”,专门提出(增加)了“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加强了实验教学。

因为密度是初中物理中非常核心的和重要的一个概念,相关测量涉及到的天平、量筒、量杯等的使用的技能,对学生的后续能力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加强了“密度”这一部分实验的要求。

 

 

 

从“日常生活”中去探究,将物理和生活实践紧密相连。

对收集物质属性的信息的方式进行调整,使途径更广泛。

删除“例7”

 

 

 

 

增加了:

活动建议中的“调查生活中的一些日常用品,了解它们应用了物质的哪些物理属性。

 

 

 

 

 

 

 

 

 

 

 

 

 

 

 

 

 

 

 

 

 

 

 

 

 

 

 

 

 

 

 

 

 

 

 

 

 

 

 

 

 

 

 

 

 

 

 

 

 

 

 

 

 

 

 

 

 

 

 

 

 

 

 

 

 

 

 

 

 

 

 

在新课标下,我们的教学资源更加广泛,使得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

物理课堂和生活实践联系更广更紧密。

加强了实验教学,加强了学生能力方面的培养。

在新课标下的教学,我们应明确“教什么”——知识、能力、情感;“怎么教”——教师教法、学生学法(我认为比教法更重要);“教到什么程度”——掌握哪些内容、学到哪些能力、发展哪些健康的情感。

 

下面是前一段时间我整理的“密度的应用”这节课两种课堂设计的对比,希望大家能提出宝贵意见。

 

新旧课标下《密度的应用》教学设计的对比

课题

密度的应用

课型

新授

新课标下的设计

原课标的设计

反思

一、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课以密度表为索引,复习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体会密度可以用来鉴别物质,学习密度的应用。

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实验处理漂浮体的密度的测定。

学习配重法测物体密度的原理。

最后,拓展思维,通过总结归纳上述实验,设计在没有量筒的情况下利用水的密度求解金属的密度。

本节的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在设计实验的过程,掌握测定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方法,体验合作探究和小组间的分享对于实际应用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

应用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研究求解物体质量、体积、密度的问题。

 

 

“教学内容”只表现了知识层面的东西。

而“教学任务分析”则将知识的应用、学习方法的设计,和学生思维的发展分析在内。

   新课标下着重了学情的分析。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的概念。

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会查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

(3)能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设计固体密度的测定”的活动,感受处理密度应用问题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设计固体密度的测定”的活动,养成小组合作与交流分享的团队意识。

(2)通过设计实验方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2)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规范解题,认真细致的良好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疑难问题的良好品质。

 

 

在新课标下,教学目标更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

而原来的教学目标,除知识目标外,另外两种目标则是通用的。

放在任何一节课内好像都能说得过去。

 

 

 

 

 

 

 

 

 

 

 

 

 

 

 

 

 

 

 

 

 

 

 

 

 

 

 

 

 

 

新课标下的设计

原课标的设计

反思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密度的应用。

难点:

固体体积的测定。

重点:

1、通过公式应用,培养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2、灵活运用公式变形解决问题。

难点:

对公式进行变形应用

 

四、教学资源

1、演示实验器材:

“鸡尾酒”量筒天平,金属块,木块,砝码,水等。

2自制PPT幻灯片、多媒体教学设备,学生活动卡等。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新课标下“教学资源”更广泛。

不仅仅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

也是将物理和实践相联系的平台。

五、教学设计思路

本设计的内容:

密度知识的应用,分为:

密度与物体浮沉的关系;鉴定物质种类;设计测定木块密度,设计利用水的密度测定漂浮体密度三部分内容。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

以密度表导引,知道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可以解决一些简单的密度的相关问题。

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

利用量筒或水测定固体的体积。

方法是:

协作交流,以实验设计加深理解,促进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本设计要突破的难点是:

利用水测定固体体积。

本设计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关重视学生的自主实验设计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领、启发和点拔作用,进而养成协作意识和通过实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课时)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

围绕实际问题,展开讨论,应用密度公式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思路”能很好的帮助教师在上课前将思路清晰条理。

而原来的教学方法则不够具体。

新课标下的设计

原课标的设计

反思

六、教学流程

1、教学流程图

 

2、教学流程图说明

情景I:

调制“鸡尾酒”

活动I  学生活动1

    查阅密度表解释实验现象

活动II  学生设计1

利用给定的器材设计“测定木块密度”,

活动III  学生设计2

   测定物质的密度。

(在没有量筒的前提下)

 

课堂环节:

 

 

新课标下的教学流程以“情景”“活动”为主线。

在原来的课堂环节中以“解决问题”为主线。

 

 

 

 

 

 

 

 

 

 

 

 

 

 

 

 

 

 

 

 

 

 

 

 

 

 

 

 

 

 

 

 

 

 

 

 

 

 

 

 

 

 

 

 

 

 

 

 

 

 

 

 

 

 

 

 

新课标下的设计

原课标的设计

反思

七、教案示例

(一)引入

1.情景:

观察“鸡尾酒”,翻阅密度表,解释“鸡尾酒”现象形成的原因。

提示问题:

找到密度表中:

水,木块,铁块的密度。

观察:

浸在水中的木块和铁块的浮沉情况

密度应用1.判断物体的浮沉。

教师总结:

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在农业上种子的筛选也用到了相同的方法。

(二)新课

提问:

如何利用密度表判断老师手上的戒指是不是金的?

答:

利用天平和量筒测出戒指的密度,对照密度表。

密度的应用2:

鉴别物质种类。

(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2.查阅密度表解决以下问题:

让我们一起来鉴定一下下面是哪种物质。

问题1:

一座雕像的体积为15米3我们如何判断雕像的材料?

答:

取了一块同样的材料样品,利用托盘天平测出其质量;量筒测出它的体积。

若:

材料样品,测出其质量125克,体积为50厘米3,则该雕像的密度是多少;该雕像是何种材料制成的?

 

提问:

若被测的材料是木块(查阅密度表:

木块的密度小于水,故漂浮在水面上)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

   1、什么是物质的密度?

   2、要计算物质的密度,用什么公式?

引入新课:

   我们知道“学以致用”,那么密度的公式除了能帮我们计算物质的密度以外还可以用来做什么?

   这节课,就让我们运用密度的知识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

 

 

 

二、新课教学

首先让我们来看第一个问题:

体育锻炼用的铅球,质量为4kg,体积为0.57dm,这个铅球是用铅做的吗?

 

给出适当的时间,让学生小组讨论解决方法

 

(1)让学生尝试说出解决的办法。

(2)让其他的学生给第一个学生作出评价,使方法更完善。

(3)让学生书写计算过程和判断理由。

并让一生上黑板扮演。

(学生计算过程中,老师要巡视指导)

 

教师小结:

(1)纠正学生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完善计算步骤。

如:

公式的应用、单位的正确书写等细节。

(2)明确运用密度“鉴别物质”——理论根据:

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从整个授课过程来看,原来的课堂更注重知识点的巩固和学生的解题能力。

说得直白一些就是:

我们加强训练了学生的考试能力。

新课标下的课堂着重点则在:

和实际生活联系,训练学生思维,通过各种手段(计算、实验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课标下的设计

原课标的设计

反思

设计1:

若物体漂浮在水面上,又该如何处理?

学生实验设计:

“测量漂浮体的密度”

(1)小组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介绍实验设计,教师归纳实验方法:

配重法 压入法。

(2)完成学习活动卡:

利用配重法测漂浮体的体积。

明确待测物体的体积等于总体积减去金属块的体积。

(待测物体体积不可直接测量,可以用总体积减去可测部分的体积)

 

 

 

(3)应用1一装满水的容器的总质量为1000克,利用压入法将一木块完全浸没后,容器中有600克水溢出,若木块的质量为540克,试计算木块的密度,容器最后剩余的总质量。

(利用排开水的质量求解排开水的体积排开水的体积又等于物体体积)

 (排开水的质量等于总质量-剩余质量)

问题3.在问题1中,若量筒不慎摔破,有没有方法测出取样材料的密度。

(利用水的密度表示物体体积)

学生实验设计:

如何测定取样材料的质量:

(直接利用托盘天平测量)

 

如何测定样品排开水的质量(总质量减去剩余部分的质量)----提示:

参考应用1.

   

如何测定金属块体积:

利用水的质量和密度

(1)小组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介绍实验设计,其他同学思考实验的可行性并加以补充和完善。

(2)完成学习活动卡,并思考如何利用水的密度表示取样材料的密度。

教师提示:

 

第二个问题:

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身高37.94米,由413块花岗岩石块砌成。

碑心石是一块整的花岗岩,长14.7米、宽2.9米、厚1米,上面刻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它的质量有多大?

 

给出适当的时间,让学生小组讨论解决方法

 

(1)让学生尝试说出解决的办法。

(2)让其他的学生给第一个学生作出评价,使方法更完善。

(3)让学生书写计算过程和判断理由。

并让一生上黑板扮演。

(学生计算过程中,老师要巡视指导)

 

教师小结:

(1)纠正学生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完善计算步骤。

如:

公式的应用、单位的正确书写等细节。

(2)明确运用密度的变形公式求无法直接称量的物体的质量的方法。

第三个问题:

一捆裸铝线质量为16.2kg,裸铝线的横截面积是3mm,利用密度表计算这捆的裸铝线长度。

重复前两个问题的处理步骤

 

但这道题对比前面两道题就有点复杂。

提示:

我们计算出来了铝线的体积,但怎么就能求出它的长度呢?

铝线虽细,但它是圆柱体。

h即为它的长度

   

新课标下的设计

原课标的设计

反思

三.巩固练习

所测

质量

大小

(千克)

m

0.7

m0

0.1

m1

0.4

m2

0.9

(1)应用:

小明利用天平、合金块、细线、烧杯和适量的水等器材进行“测定合金的密度”实验。

实验中,小明操作正确,用天平依次测量合金块的质量m、空烧杯的质量m0和装满水时烧杯的总质量m1。

之后,他又将合金块轻轻浸没在装满水的烧杯中,再次测量烧杯的总质量m2。

该实验中所测的质量记录在右表中,请完成下列要求。

①合金块的质量为     千克,合金块的体积为     米3,合金的密度为       千克/米3。

②右表所列的质量,有一个不进行测量,也能完成本实验的目的,这个质量是       (选填字母)。

 

教师小结:

 密度的第三个应用:

求形状不规则无法直接测量的物体的体积。

 

 

 

 

延伸拓展:

   课本17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第2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