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儿区角活动中合作现状的研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626932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69.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班幼儿区角活动中合作现状的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班幼儿区角活动中合作现状的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班幼儿区角活动中合作现状的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班幼儿区角活动中合作现状的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班幼儿区角活动中合作现状的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班幼儿区角活动中合作现状的研究.docx

《中班幼儿区角活动中合作现状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班幼儿区角活动中合作现状的研究.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班幼儿区角活动中合作现状的研究.docx

中班幼儿区角活动中合作现状的研究

 

中班幼儿区角活动中合作现状的研究

摘要

中班幼儿处于平行游戏阶段,在区角活动中合作意识不强,往往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

但随着幼儿身心不断的发展,他们产生了与同伴合作交往的意识。

因此,对中班幼儿区角活动中合作现状的研究尤为重要。

本研究运用自然观察法与文献研究法相结合,以南京市S幼儿园为例来对研究幼儿在区角活动中的合作行为进行了研究,提出幼儿缺乏合作的原因主要是中班幼儿交往能力差,以及教师缺少情景性的暗示,不能推动合作的行为,加之幼儿多为独生子女,在自身因素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论文提出寻求培养幼儿合作行为的策略,应从积极开展情境性暗示和指导着手,加强幼儿的合作意识,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中班幼儿;区角活动;合作行为

 

一、前言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区角活动是一种特殊的教育组织形式,对幼儿进行合作交往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区角活动给幼儿提供了与同伴交往的机会,也提供了与环境沟通的机会。

幼儿可以在区角活动中根据自己的意愿或需要来调节,从而保持愉悦的心情。

在参与活动中,幼儿学习到知识经验、社会交往技能以及如何表达思想感情。

区角活动里有幼儿感兴趣的材料,以及宽松自由的环境,使得幼儿的内心产生动机,有想要合作的欲望。

区角活动是有着相似的兴趣爱好,并且生活经验相似,他们聚集在一起,共同的语言、同样的感受更有利于幼儿沟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发挥。

幼儿在区角里与同伴进行沟通与交流,从一开始的独立游戏到后来的有意识合作,都代表着幼儿合作意识的形成。

然而,根据对中班幼儿区角活动中的观察,发现中班幼儿在区角活动中的合作行为表现出几个问题:

 一是中班幼儿交往能力差;二是教师缺乏情景性暗示,不能促进幼儿互动行为。

中班幼儿游戏处于平行游戏阶段,合作意识不强。

但是随着幼儿身心的不断发展,也有与同伴交往的愿望,这是处于合作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

区角活动是幼儿喜欢的活动,它对幼儿合作意识的培养起着积极的作用,是最有效的方法。

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观察幼儿区角活动中合作行为,对影响幼儿合作行为因素进行分析,寻求幼儿合作行为的培养策略,在此基础上对幼儿的区角活动中合作行为的教育提出一些建议。

(二)研究的意义

合作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为幼儿今后的社会性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纲要》中明确指出:

应使得幼儿在学习、游戏、生活中,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

幼儿园的教育是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的主要途径,我们应该充分运用幼儿园的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包括专业教师团队、齐全的设备、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学内容等等,更重要的是在幼儿园里,幼儿可以拥有自己的小伙伴,这是独生子女家庭所缺乏的。

在活动的开展中,教师应实时监督与评估,及时记录下幼儿的合作表现,并互相交流经验,为幼儿创设一个和谐、轻松的物质环境与心理环境。

区角活动为幼儿提供了自主选择游戏的机会,在这几个区域内,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所要玩的游戏。

幼儿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身心都得到了满足,也能从中体验到游戏的愉悦。

区角活动是有着相似的兴趣爱好,并且经验也都差不多的幼儿集中在一起,一起通过相同的语言与感受,来提高幼儿社会性交往的能力。

中班幼儿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争抢玩具等现象。

由于现在的幼儿多为独生子女,必然会出现不合群的现象,而区角活动的开展正是针对了这一问题,使幼儿从一开始的独立游戏逐步发展到有意识的合作游戏。

区角活动中教师材料的投放,以及一些指导策略,能够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并使幼儿从中体验到合作的快乐。

(三)研究内容

本论文以自然观察法的形式,记录了幼儿在区角活动中合作行为的人次,从记录的内容中中分析出相对客观的结果,发现即便是在最受该班幼儿欢迎的建构区,发生合作行为的次数也不多。

在观察的基础上,从教师、幼儿、家长三个方面分析了幼儿在区角活动中缺少发生合作行为的原因,对促进幼儿在区角活动中的合作行为提出建议。

(四)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1.研究的方法

本文采用观察法和文献研究法。

观察法是指用最直观的的方法,通过一些仪器的辅助,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观察对象的行为进行研究,从而得出最真实的结果。

观察法可以直接了解到观察对象的第一手资料,保证在自然的情境中,完整的记录教师和幼儿的语言,确保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笔者对南京市S幼儿园中班进行区角活动时进行录像,真实地记录下幼儿的合作行为的发生次数,并对录像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2.研究步骤

观察法的研究步骤:

(1)观察时间及对象

笔者观察时间为2016年9月13日至2016年11月18日,观察对象为南京市S幼儿园中三班幼儿。

(2)观察内容

观察幼儿在六个区角,即建构区、益智区、美工区、阅读区、扮演区中的合作表现(主动合作,被动合作,不合作),记录发生合作行为的人次。

采用自然观察法,在区角活动中,每天观察一次。

(3)记录方法

采用自然观察法,在区角活动中,每天观察一次。

设计观察记录表,以合作表现(主动合作,被动合作,不合作)为横标轴,以5个区角为纵标轴,以发生合作行为的人次为记录内容。

(4)收集数据,并进行整理分析。

文献研究法的研究步骤:

进行查阅并整理分析。

(五)概念界定

1.区角活动

区角活动,顾名思义就是在班级各个区域所开展的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活动。

它包括娃娃家、医院、超市、小吃店、银行等等。

这些区角都是幼儿感兴趣的,并且根据不同的季节、不同的主题来更换活动的内容以及形式。

  对幼儿而言,区角活动是开放性的,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来选择所要进入的区角活动,不仅如此,幼儿还可以选择自己的玩伴,以及制定属于自己的规则。

这些在不同的区角活动中都是不固定的,幼儿可以在自己的区角内,完全主观的玩游戏,也可以邀请自己的同伴参与进来。

对教师而言,它是教师的活动,是基于对幼儿兴趣与需要的了解的活动,并能反映出一定教育价值。

教师在区角活动中不仅要观察幼儿感兴趣的区角,更加要关注幼儿不感兴趣的区角,考虑是否因材料的投放、亦或者制定的规则幼儿没有办法完全掌握。

教师需要在观察幼儿的过程当中,及时更换或添加区角活动的材料,这些材料可以是不同类型的,不同材质的,也可以是幼儿之前没有见过的,只有这样,区角活动才能顺利的开展。

2.合作意识

合作意识是指个体对共同行动及其行为规则的认知与情感,是合作行为的基本前提和重要基础。

在某一年龄阶段,人的合作意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但是,这并不代表合作意识会一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合作意识对于人来说,不是孤立存在的,它需要通过一定的沟通,包括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以及共同的兴趣爱好,对事物共同的感受,都能够有助于形成合作意识。

对于幼儿来说,不管是,在游戏中还是在学习中,都可能产生这样的合作意识。

合作对于幼儿来说,代表着他们社会性交往的价值,代表着他们与同伴之间的友好程度。

虽然中班幼儿的合作意识并不高,但是,这并不代表着他们没有合作意识。

《指南》与《纲要》中都明确提出合作的重要性以及教师如何引导幼儿,借此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合作并不是围绕幼儿自己展开的,而是通过与同伴的交流与沟通,以此来加强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交往。

长此以往,幼儿的合作意识才能慢慢地发展起来。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通过对南京市S幼儿园中三班幼儿在区角活动中的合作现状的观察,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做成统计图,进行客观地分析。

(一)中班区角活动中幼儿合作行为的总体状况

1.合作行为在各区角活动的分布情况

笔者在教室建构区、扮演区、美工区、益智区、阅读区、科学区六个区角对幼儿进行观察,观察幼儿在区角活动中发生合作表现的人次,以及三种不同合作行为(主动合作、被动合作、不合作)所占的百分比。

(图一):

6个区角活动中幼儿发生不同合作表现的人次(单位:

人次)

从图一可以看出,在6个区角活动中,扮演区主动合作的人次最多,有139人次,居于第一位。

建构区主动合作的人次为82人次,居于第二位。

科学区与美工区人数相差无几,分别为40和36,居于第三位与第四位。

而阅读区主动合作的人次只有12人次,居于第六位。

而除了扮演区与建构区,其他区角活动不合作的人次都相差无几。

(图二):

三种合作行为分别在六个区角活动和班级中所占的人次比率(单位:

%)

从图二可以看出,在6个区角中,主动合作率最高的是扮演区,高达92.67%,居于第一位。

其次是建构区,为59.85%。

第三为科学区,为27.78%,第四为美工区,为22.09%。

而益智区与阅读区主动合作率较低,为15.34%和10.26%,居于第五名与第六名。

2.结论:

综合图一与图二的数据,我们可以作出以下分析:

1.阅读区主动合作的人次最少,其原因是阅读区的书本多为分类摆放,而且阅读书籍有专门的地方,需要幼儿自己搬小椅子坐在那边阅读,而且阅读区的规则就是要保持安静,这样的环境给幼儿进行合作加大了难度。

2.美工区是最受该班幼儿欢迎的一个区,进区的人数最高,但发生合作行为的比率却不高。

其中可能的原因是,该班级教师在材料的放置上较为新颖独特,能够引起幼儿的兴趣并能调动他们的参与区角活动的积极性,但是其中的合作性并不强,幼儿可以自主独立的完成,这样就使得幼儿人很难进行合作行为。

3.扮演区与建构区是发生合作行为人次最高的两个区,高于其他三个区。

其原因是扮演区本身就体现出体现出来的就是一种人际交往的关系,游戏本身就有很强的合作性。

而建构区,教师提供的材料多半就需要幼儿进行合作才能完成作品,所以建构区发生合作行为的比率也很高,仅次于扮演区。

4.该班级幼儿合作水平的状态良好,这跟教师的指导策略与指导思想是息息相关的,教师在区角活动中培养班级幼儿的合作意识,并在区角活动中材料的投放对该班级幼儿进行适当的指导,使得幼儿的合作行为在潜移默化中有了提高。

(二)幼儿在区角活动中遇到合作的问题

1.幼儿受区角规则限制

在区角活动中,教师是区角活动的设计者、指导者、建立者。

《纲要》中明确指出:

教师应成为幼儿的合作者、支持者、引导者。

在幼儿参加区角活动时,教师时刻关注幼儿是否对区角活动感兴趣,当发现幼儿在区角活动中出现问题时,应适时介入进行指导。

案例一:

  区角活动开始了,芮芮和晨晨来到了扮演区,按照老师提供的材料,拿着手偶进行扮演,芮芮拿着一个小兔子的手偶,把它套在手上,有的时候看着它发呆,有的时候对着它自言自语。

一旁的晨晨则拿着另一个小熊的手偶,很开心的在玩,一会拿着它不停地转圈,一会拿着它去给别的小朋友观看。

过了没多久,芮芮和晨晨好像失去了兴趣,放下手中的手偶,看着其他小朋友在别的区域玩游戏,他们两个就坐在那边,也不说话,一直等到区角活动的结束。

案例二:

  在阅读区,多多和糖糖坐在桌子两边安静的看书。

看了一会,多多欣喜地对糖糖说:

“糖糖,糖糖,你看,大灰狼从烟囱里爬进去,想吃掉小猪,结果被开水烫死啦!

”糖糖说:

“多多,你能不能不要打扰我看书啊?

阅读区就应该安安静静的看书,不能发出声音的。

”多多听了,沮丧的低下了头。

直至区角活动结束他都没有说过一句话。

案例一中每当幼儿进入扮演区玩手偶时,由于时间的关系,都会出现以上的情况。

本身幼儿对手偶特别感兴趣,他们喜欢玩这种游戏。

但是教师没有对该区角的规则作出明确的规定,就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对幼儿合作意识的培养。

假如让四、五个孩子为小组,进行集体合作表演,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孩子对手偶扮演的兴趣,并且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

案例二中,多多和糖糖在阅读区看书,对于幼儿来说,看到精彩的情节,就会想到告诉其他的小朋友,但是阅读区只能安安静静地看书。

教师应鼓励幼儿在阅读区可以跟自己的好朋友有一起分享一本书或者可以合看一本书。

2.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差

在区角活动中关注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有利于教师对幼儿进行个别的教育,而中班幼儿的合作意识不强,社会交往能力差。

区角活动中孩子的差异性表现在兴趣与需求上的差异、原有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的差异、逻辑水平上的差异。

《指南》中指出应重视幼儿学习中的能力差异,更指出应关注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差异,使幼儿在互动中积累各种经验,由此能够促进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区角环境中和谐地发展。

案例:

 

       娃娃家里,小毛豆正在炒着菜,往盘里面盛,边炒边说:

“快好了,快好了,我的宝宝马上就可以吃饭了!

”洋洋在边上擦着桌子,时不时对“宝宝”说:

“宝宝,宝宝,妈妈在做饭呢,我们马上就可以吃饭了。

”没过一会,小毛豆和洋洋就坐在餐桌旁边,准备喂宝宝吃饭,小毛豆说:

“咦!

宝宝怎么不吃饭啊?

是不是生病了啊?

”洋洋摸了摸宝宝的额头,担心的说道:

“宝宝好像发烧了,怎么办呢?

要做手术吗?

”小毛豆听到这话,急忙跑过去找老师,说:

“老师,我的宝宝生病了,他在发烧怎么办?

”教师对小毛豆说:

“这是你的宝宝,你觉得应该怎么办呢?

”小毛豆听了,垂头丧气的回到了娃娃家,对着洋洋说:

“我们的宝宝没救了,他快要死掉了!

”小毛豆和洋洋就一直坐在娃娃家,抱着“宝宝”。

   

   在娃娃家中,“宝宝”生病了,作为爸爸和妈妈的小毛豆和洋洋,只是在娃娃家的区域里面,完全没有想到在旁边还有医院,他们觉得区角与区角之间是孤立的,不能混为一谈,其实,在区角活动中,幼儿只顾自己在自己区角内进行游戏,不能将两个区域融合起来。

 

角色扮演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选择自己的角色,甚至可以创造出一个角色。

幼儿可以决定角色扮演的情节、主题,这些都与幼儿的生活经验息息相关。

 

3.幼儿缺少生活经验,游戏玩法单一

区角活动中教师适时的指导对于活动的开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区角活动中,由于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处于平行游戏阶段,不能跟同伴进行合作,而教师适时的情境性指导与参与可以帮助区角活动顺利的开展。

案例:

在小吃店里面,老板晶晶垂头丧气地擦着桌子,老师走过去,问道:

“怎么无精打采的?

”晶晶回答道:

“老师,小吃店的生意越来越不好了,这几天都没什么人。

你觉得是哪里有问题呢?

”老师并没有回答晶晶的问题,径直走到超市,对超市老板毛毛说:

“毛毛,你愿意和老师一起去小吃店吃点东西吗?

”毛毛点了点头,并带着自己超市的优惠券,老师带着毛毛来到了小吃店,老板晶晶看到小吃店来了客人十分开心,忙着招呼他,教师这时撤了出来,过了没多久,毛毛就出来了。

老师上前去问晶晶:

“毛毛怎么走了?

”晶晶说:

“我也不知道,他可能忙着回去看着他的超市,不过他留了好多购物劵给我。

我可以放在小吃店的门口,谁来小吃店,我就送超市的购物券给他。

”没过一会,小吃店的生意越来越好。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静静在区角活动中缺乏自主性,不知道如何开展游戏,不知道如经营自己的小吃店。

教师看到这种情况,适时的进行指导和干预。

《纲要》中明确指出:

教师应成为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教师在此区角活动中善于启发幼儿,让幼儿发挥想象力。

教师并没有直接参与到区角活动中,也没有主导整个游戏,而是作为游戏的旁观者,作为“顾客”来帮助幼儿之间进行积极的交往。

该教师在区角活动中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幼儿自己去探索。

在幼儿自己没有办法解决问题,向教师寻求帮助的时候,教师可以给予指导,但并不能“包办代替”,而应鼓励幼儿进行自主的探究,形成幼儿自身的知识储备。

教师应该作为幼儿的引路者,帮助幼儿自己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

4.家园不一致

案例:

 

       在建构区,果果在搭建“伦敦大桥”,旁边的芮芮则玩着泡沫积木,果果对芮芮说:

“快看!

我的伦敦大桥快要搭建好了,你能不能来帮我扶一下?

”芮芮并没有回答他,只顾着玩自己手中的泡沫积木。

老师走上前来:

“芮芮,泡沫积木是小班的弟弟妹妹玩神武,你现在是中班的哥哥了,不应该再玩泡沫积木了。

”芮芮看着老师,放下了手中的泡沫积木,但他并没有参与到果果的游戏中,只是一个人坐在旁边,看着泡沫积木发呆。

后来放学的时候,老师告诉瑞瑞的爸爸这一情况,才了解到原来芮芮家里新添了一个小弟弟,他是想教弟弟怎么玩积木。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芮芮没有与果果合作,在老师的劝阻下,也没有参与到果果的游戏当中。

教师如果事先了解芮芮这一情况,就不会只顾着让芮芮停止手里的游戏。

家园合作对幼儿的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经常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的情况,也可以让家长帮助幼儿形成合作的意识,由此促进幼儿的和谐发展。

 

三、在区角活动中培养合作行为的策略

(一)创设轻松和谐的区角环境

在区角活动中最重要的就是创造一个能鼓励幼儿自主选择、大胆操作、大胆探索的氛围,从而激发出幼儿积极参加活动,提高幼儿在区角活动中的自由自主性。

在区角活动中,教师应成为环境的创设者、观察指导者、条件提供者。

教师应主动改变环境,投放不同的材料来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

在设置区角活动时,教师应注重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

例如发现孩子掌握了该区角的内容,或者是材料过于简单,孩子没有兴趣了,应立即投放新的材料,从而加强材料操作的难度,重新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又例如,教师如果发现幼儿对自己没有玩过的玩具非常感兴趣,可以建议他们可以把家里的玩具带到幼儿园来,互相分享彼此的玩具,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幼儿感兴趣的区角。

物质环境是幼儿与同伴之间交往的桥梁。

幼儿在相互交往沟通的过程中,会随着交往内容的不同,交往对象的不同,合作的能力也会获得不同的发展。

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与年龄特点,结合幼儿园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目的,为幼儿开设各种活动区,如娃娃家、小吃店、益智区、扮演区、理发店、医院、超市等,并及时更换区角的投放材料,充分为幼儿提供合作交往的机会。

(二)教师适当的干预以及情境性的暗示

在幼儿进行区角活动时,教师应仔细观察幼儿的行为和举动。

尊重幼儿的活动意愿以此来指导幼儿,鼓励幼儿发挥他们的积极主动性。

在区角活动结束后给予幼儿积极的评价,借此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意愿,加强幼儿的合作行为。

教师如果参与幼儿正在进行的游戏,应该以角色的身份指导幼儿进行游戏,这是一种比较受幼儿欢迎的指导方式。

在幼儿没有合作意识的情况下,教师应该及时介入,并按照事情的常规去有意识的引导。

针对不同的区角活动的环节以及不同性质的学习内容和不同的行为表现,教师应该充分信任并尊重幼儿,鼓励幼儿与其他同伴进行合作游戏。

为了培养幼儿的合作行为,该班级开展了分享的活动,请各幼儿把自己最心爱的玩具带到班级来与其他同伴分享,在分享的活动结束后,请幼儿讲述自己的分享环节的感想,告诉大家今天你带了什么玩具,你把它分享给了哪位小朋友,你们一起玩得开心吗?

鼓励幼儿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把这种分享行为延伸到各个区角。

在幼儿大胆表述后,教师应及时给予积极性的评价,这样能够使幼儿有合作的愿望,并且借此来激发幼儿的合作意识。

相关研究表明,儿童一开始的的交往活动是从如何使用材料开始的。

根据这样的一个特点,教师应该丰富幼儿的活动材料。

除了一些现成的材料,还应该有一些自然界的原材料以及在生活中各种废旧物品的材料。

教师应该带领幼儿使用各种类型的材料,由此来引起幼儿对材料的兴趣。

同时,还应该让幼儿知道,利用这些材料可以建构出许多不同的物品,引起幼儿的兴趣并鼓励幼儿愿意去使用它,使得幼儿有兴趣去参加这样的区角活动。

(三)树立适当的活动规则意识,使之具体化

幼儿在进行区角活动时,会有更多与其他幼儿进行学习与游戏的机会,教师要抓住每一个机会来启发幼儿在游戏中通过相互沟通来进行合作,充分考虑到各个区角活动的特点,应该逐步培养幼儿养成合作的意识与合作的能力。

例如在阅读区,幼儿可以共同分享一本书,并且做到爱护图书,不争抢图书,在不打扰到别人的情况下可以轻声的讨论书中的情节和内容。

再例如美工区,教师可以介绍涂鸦的材料,可以让幼儿自己找到解决材料问题的办法,从而来提高学生游戏的能力以及解决沟通的能力。

(四)家园合作与沟通

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是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的基础。

幼儿园和家庭的合作不仅能促进幼儿社会性交往的发展,而且能使他们有一个统一的培养目标。

中班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并不好,在区角活动中很少能够通过语言和其他幼儿进行沟通,例如遇到自己喜爱的玩具都是通过争抢来获得,中班幼儿处于平行游戏的阶段,很少能和其他同伴一起玩,大部分时间都是自娱自乐。

由此我们应该加强家园合作,可以让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多多督促幼儿并教育幼儿,使他们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四、结语

本论文以自然观察法的形式,对南京市S幼儿园中班幼儿在进行区角活动时的合作行为进行研究,通过研究结果得出了建构区是最受该班幼儿欢迎的区,但发生合作行为的次数并不多,发现缺少合作行为,与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的干预以及区角活动本身是否具有合作性有关。

可以通过教师及时的干预与指导、在各区角投放不同类型的材料以及加强与幼儿家长的合作与沟通。

本研究也存在着不足,首先,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他们的年龄特点促使他们只能处于平行游戏,还没有办法直接过渡到联合游戏。

其次,本次研究只观察了个别班级的情况,有些数据并不能一概而论。

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搜集更多的资料,为观察做出更加充分的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