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樊市高三调研统一测试历史word版 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624949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79.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襄樊市高三调研统一测试历史word版 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湖北省襄樊市高三调研统一测试历史word版 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湖北省襄樊市高三调研统一测试历史word版 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湖北省襄樊市高三调研统一测试历史word版 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湖北省襄樊市高三调研统一测试历史word版 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襄樊市高三调研统一测试历史word版 doc.docx

《湖北省襄樊市高三调研统一测试历史word版 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襄樊市高三调研统一测试历史word版 doc.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襄樊市高三调研统一测试历史word版 doc.docx

湖北省襄樊市高三调研统一测试历史word版doc

湖北省襄樊市2010年1月高三调研统一测试

历史试题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请考生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卷密封线内,将考号最后两位填在答题卷右下方座位号内,同时把机读卡上的项目填涂清楚,并认真阅读答题卷和机读卡上的注意事项。

2.选择题选出正确答案后用2B铅笔把机读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代号涂黑,如需改动,必须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非选择题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卷上各题规定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机读卡和答题卷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09年7月22日上千9点30分左右,出现了两千多年来持续时间最长、观看人数最多的一次日全食。

中国古代最早的日食、月食记录保留在()

A.夏朝的有关史料和商朝的甲骨文中B.《甘石星经》中

C.西汉汉武帝时的《太初历》中D.唐天文学家僧一行制订的《大衍历》中

2.下列有关我国古代生产工具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一是曹魏马钧改进的翻车,用于农业灌溉

B.图二是隋唐时期创制的新灌溉工具筒车,借助风力转动

C.图三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普遍用的桔槔,主要用于播种

D.图四是西汉农学家赵过发明的灌溉工具耧车

3.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

秦朝军功授爵制——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

A.功绩—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B.考试成绩—功绩—门第声望—品行才学

C.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功绩

D.功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4.伏尔泰在评述古代中国政治时说:

“人们全然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在那里事无巨细均由相互制约的大衙门审理,……中国的一切都通过些衙门的自我调节。

”这说明()

A.伏尔泰的认识不尽正确

B.古代中国政府有很高的办事效率

C.中国政治文明为启蒙思想准备了理论条件

D.伏尔泰并不反对暴君专制

5.明中后期“奴富至数百万,初缗绅皆丑之。

而今则乐与为朋矣”;“缙绅家之女(婚嫁)惟财不是计,不问非类”。

(《林居漫录》)这种社会巨变直接反映了()

A.民主思想成为当时主要的社会思潮

B.封建制度与封建礼教的衰落

C.商品经济发展导致价值观与人生观的变化

D.受西方文明的影响

6.第29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前29个巨大的焰火脚印,代表着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火药,它的发明,大大推进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下列关于四大发明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11世纪中期,北宋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②13世纪,指南针传入阿拉伯和欧洲,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

③北宋时,政府在东京设立专门机构,制造火药和火器

④东汉时,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7.《金史》记载:

“(金太祖说)‘辽以宾铁为号,取其坚也。

宾铁虽坚,终亦变坏,惟金不变不坏。

金之色白,完颜部色尚白,’于是国号大金,改元收国。

”史籍所述两个少数民族政权()

A.都创立兵农合一的制度B.政权建立后其封建化进程加快

C.都崇尚武力D.都兴起于辽河上游

8.宋明理学对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起的积极作用有()]①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②注重气节和品德

③敬畏天理④发奋立志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9.马克思指出:

“一个人口几科占世界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的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

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马克思提到的“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的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现象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

A.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和专制统治使然

B.清朝皇帝不需要任何国外的手工业品

C.中国根本没有进行工业革命的需要

D.郑和下西洋推行的“贡赐”贸易,消耗了国力

10.郑观应《盛世危言》载:

“昔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语人曰:

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

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学管制,归而行之。

中人之游欧洲者,询问船炮之早,某厂价格之廉,购而用之。

强弱之源,其在此乎?

呜呼,今虽不幸而言中矣。

”该材料主要说明的是()

A.中日两国近代化进程基本上同时启动B.俾斯麦的话具有预见性

C.制度变革在近代化进程中起决定作用D.日本明治维新取得了成功

11.孙中山遗嘱: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

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孙中山是如何唤起民众的()

①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同意改组国民党

②1924年国民党“一大”重新解释三民主义,确定三大政策,同意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

③创办黄埔军校

④应冯玉祥之邀北上,发表北上宣言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

12.日本东方会议后,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密奏:

“按明治大帝遗策,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等,皆已实现。

惟第三期灭亡满蒙,以便征服中国领土尚未实现。

”上述材料表明()

①日本侵华蓄谋已久,并已完成两期目标

②侵略中国是日本在明治政府时期就制定的既定国策

③日本准备立即进攻我国华北地区

④“九一八”事变的发生绝非偶然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3.“一送红军,下了山,秋风细雨,缠绵绵。

……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人马,再回山。

”这是某部历史电视剧的主题歌,红军被迫离开中央苏区的直接原因是()

A.王明的“左”倾错误在根据地全面贯彻

B.我党主要领导人犯了“左”倾机会主义错误

C.“左”倾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D.日本扩大侵华,要抗日必须北上

14.“标语”形象而又浓缩地表现着不同时代的特征,在革命战争年代它具有很强的战斗力。

下面四幅标语中属于同一时期的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5.“在土地已经分配区域,保证一切取得土地的农民之私有土地制。

在土地未分配区域保证地主的土地所有权及债权,……政府对东(地主)佃(雇农)关系及债秋关系加以合理的调整。

”这里的政府是指()

A.苏维埃政府B.抗日民主政府

C.人民民主专政政府D.解放区政府

16.毛泽东在1945年说:

“中国的局面,联合政府的几种形式,现在是独裁加若干民主,并将占相当长的时期,我们还是要钻进去给蒋介石洗脸(即改造),而不是砍头。

这个弯路使我们党在这方面达到成熟,中国人民更觉悟,然后实现新民主义的中国。

”对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中国共产党应该加入联合政府

B.中国应该实现民主与和平

C.中共在联合政府中主要目标是改造蒋介石

D.应该逐步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

17.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土地问题历来是能否兴邦安民的一个根本问题,而土地产权问题是土地制度的核心。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从中国国情出发,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带动整个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下列选项能正确反映1949—1956年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变化状况的是()

A.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与农民土地所有制并存——农民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

D.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8.“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个论断,包括两个含义。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根据材料判断,这是哪次会议的内容()

A.党的十二大B.党的十三大C.党的十四大D.党的十五大

19.右图是2009年12月澳门回归十周年庆典,下列与澳门相

关的叙述有误的是()

A.1553年葡萄牙商人贿赂明朝官员,得以入居中国澳门

B.17世纪初葡萄牙正式取得居住权

C.鸦片战争后不久,葡萄牙私自窃据澳门,并实行殖民

统治

D.根据1984年中、葡政府发表的联合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已于1999年12月20日起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20.从下表中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1750年

1800年

1830年

1900年

欧洲

23.2%

28.1%

34.2%

62%

英国

1.9%

4.3%

9.5%

18.5%

中国

32.8%

33.3%

29.8%

6.2%

1750~190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部分)

A.欧洲所占份额不断增长主要得益于对中国的掠夺

B.英国制造业持续发展是它成为世界经济霸主的主要原因

C.中国经济地位一路下降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发生工业革命

D.英国经济始终在欧洲领先凭借的是殖民地优势

21.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指出:

“英国在印度斯坦造成社会革命完全是受极卑鄙的利益所驱使,而且谋取这些利益的方式也很愚蠢。

……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得工具。

”对这段话的理解不准确的是()

A.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冲击了印度相对落后的社会经济制度

B.使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传播到印度

C.有利于印度的资本主义发展和社会进步

D.英国在印度造成的社会革命是英国的主观愿望

22.“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这句英国格言典型地说明了民主宪政的特点。

宪政就是让两个魔鬼友好地相处,把恶作剧减少到最低程度。

这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关键和核心是

()

A.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B.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C.“魔鬼”的整体素质D.革命的彻底性

23.19世纪中期,欧洲工业文明与亚洲农业文明发生激烈碰撞,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工业文明具有扩张性是发生碰撞的主要原因

②亚洲革命风暴是碰撞最直接的反应

③亚洲国家融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碰撞的结果

④碰撞给亚洲造成“破坏性”与“建设性”的双重影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4.1871年4月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对此恩格斯认为:

“在资产阶级借以组织其统治的国家机构中,也有许多东西是工人阶级可能利用来对这些机构本身作斗争的。

……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合法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

”下列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十九世纪末德国工人活动以武装起义为主

B.工人阶级利用议会与资产阶级作斗争

C.十九世纪末工人阶级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

D.资产阶级和政府限制工人政党民主权利

25.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发表《中美联合公报》。

《华盛顿邮报》评论说:

“如果尼克松先生透露他要去月球,也许不会在公众中引起这样大的反响。

”这简直超出任何想象。

中美关系缓和的主要影响不包括()

A.推动了中日关系的发展

B.发展了两国同西方国家的关系

C.推动了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D.遏止了苏联霸权主义行为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4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8分,共50分。

要求:

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紧扣题意,条理清楚。

26.(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岁遏水旱,则遣官祈祷天神、地神、太岁、社稷。

“凡荒政十有二:

一日备D(注:

不祥之气);二日除孽;三日救荒;四日发赈(注:

发仓救济);五曰减粜;六日出贷;七日蠲赋(注:

免除赋税);八日缓征;九日通商;十日劝输;十有一日兴土筑;十有二日集流亡。

——摘自《清代文献汇编》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代救灾的特点。

(2分)

材料二1940年11月2日,罗斯福在竞选第二次连任总统的演说时呼吁:

“为了全体美国人的福利。

”他说:

“我看到这样一个美国,那里的工人不会在风华正茂时被一脚踢开,那里的人们不会世世代代受穷,那里的穷苦农民不会变成无家可归的流浪汉,那里的青年不会在垄断的淫威下乞讨工作。

”“我看到这样一个美国,那里的全体人民有极好的文化教育机会。

”“我看到这样一个美国,那里的劳工界进入暮年之人能够安度余生,养老金和保险金将理所当然地颁发给这些为国家忙碌了一生的人。

——岳西宽、张卫星译《历届总统就职演说集》

(2)根据材料二结合的学知识归纳罗斯福政府在保护民众方面的措施及特点。

(3分)

材料三下图反映了美国自二战以来的失业情况。

结合图示回答(3)、(4)小题。

(3)图中所示的美国失业率最高点出现在哪一经济发展阶段?

当时美国面临怎样的经济困境?

为改变这种经济状况,里根政府所采取的行之有效的措施主要有哪些?

(4分)

 

(4)上图所示各阶段中,中国经济体制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

(3分)

 

(5)综上所述,你认为政府应在国家经济生活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2分)

 

27.(18分)国庆大阅兵是中华民族逐步崛起并走向现代化历程的阶段总结和历史见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阅兵式隆重举行,鸣响的28响礼炮,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带人民进行的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

游行群众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饱含对领导自己翻身解放、当家作主的共产党人的无限尊敬。

开国大阅兵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谱写了民族崛起的序曲。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是怎样领导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的?

(3分)

 

材料二:

1959年,中国举行建国10周年阅兵,参加

国庆游行的群众抬着各种炼钢高炉模型,手捧公共食

堂做的食品,高呼“为用十年左右时间主要工业产品

产量赶上英国而奋斗”、“人民公社万岁”等口号。

次阅兵是那个狂热浪漫的神话年代的鲜明体现。

(2)结合史实指出,在那个“神话年代”“狂热浪漫”

的表现有哪些?

(2分)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分)

 

材料三:

1984年国庆35周年盛大阅兵,是新中国结束了

长达10年的灰暗岁月后举行的第一次国庆大阅兵。

参加

游行的100万各族群众欢欣鼓舞的展示着自己的工作成

果和丰收果实,也将中国5年来的巨大变化展现在世界

面前。

游行队伍中打出的“小平您好”的横幅则充分表

达了人民的心声。

(3)“小平,您好”表达了人民群众怎样的心声?

(2分)

结合史实分析这一“心声”产生的原因。

(4分)

 

材料四2009年的60周年国庆大阅兵上。

在阅兵典礼结束后的群众游行方队中,以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的奋斗史、创业史、改革开放史为主线,以“我与祖国共奋进”为主题,按照高举旗帜、展示成就和面向未来展开设计,分为“思想篇”、“成就篇”、“未来篇”三大篇章和七个部分,其中“思想篇”包括第一至第四部分《奋斗创业》、《改革开放》、《世纪跨越》和《科学发展》……

(4)结合所学知识,“思想篇”体现了哪些重大思想论成果?

(4分)

 

28.(18分)在人类历史上,人们对世界的探索经历了从陆地逐步转向海洋、从地球逐步转向太空的过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

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

他们把中国的丝和纺织

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

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

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

之路(右图)。

汉武帝以后,西汉的商人还常出海贸易,

开辟了海上交通要道,后人把它称为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一词最早来源于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1877年出版的《中国》,有时也简称为“丝路”。

2007年7月31日,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就丝绸之路联合申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达成共识,希望她成为全世界的共同遗产而被永世铭记、永远呵护。

在古代,丝绸之路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连接起来,促进了东西文明的交流。

丝绸之路是一条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交流与融合的经济商贸之路、文化交融之路、科技交流之路。

材料二15世纪亚欧大陆两端的东方和西方,几乎同时向海洋进军。

右图为明朝郑和下西洋图。

1405年,中国的远洋船

队令人瞩目。

这支庞大的船队,在郑和的带领下,

由260多艘海船组成,载着2万多人,航行13万

多海里,向沿途30多个国家和地区传播中国皇帝

的光荣与梦想。

郑和的船队反映了明朝高超的造

船技术。

87年后,西方才有了第一次远航。

那是在西班牙女王的资助下,哥伦布带领了3艘小型的轻型帆船和87人,运追寻(马可·波罗游记)中神秘的“震旦国”(即中国),因为那里有遍地的黄金。

材料三郑和率领的船队虽然是一支庞大的海军舰队,但从没有用于侵略扩张,而是用于传播友谊、实现和平的目的。

郑和率领船队下西洋,通过各种手段,调解和缓和各国之间的矛盾,平息冲突,威慑和打击倭寇,消灭海盗,保障海上安全。

英国学者李约瑟评价说:

“东方的航海家中国人从容温顺,慷慨大方,从不威胁他人的生存;他们全副武装,却从不征服异族,也不建立要塞。

16世纪,英国人认为“航海是谋求国家福利与安全的最重要手段。

”结果英国依靠强大的海上力量,获得了遍及全球的海外殖民地,称霸海洋达三个世纪。

材料四(2003年10月6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把我国首位航天员成功送入浩瀚的太空并安全返回,这一举世瞩目的重大科技活动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胡锦涛在庆祝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大会上的讲话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为什么说丝绸之路是陆上经济商贸之路、文化交融之路、科技交流之路?

(3分)

(2)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不断得到开拓的条件。

(4分)“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与拓展有何意义?

(2分)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比较推动东西方航海的动力主要有哪些不同?

结局如何?

(5分)

 

(4)除中国外,请你依次说出世界上能够将航天员送上太空的另两个国家?

“神舟”五号发射成功,说明了什么?

(4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5AADAC6—10ABBAC11—15CCCAB16—20CCBDB

21—25DBDAC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4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8分,共50分。

26.(14分)答案:

(1)特点:

措施多样;有迷信色彩。

(2分)

(2)措施:

恢复工农业生产;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保护劳工权利。

(2分,答出任两点即可)

特点:

政府全面干预。

(1分)

(3)70年代经济危机时期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

(2分)里根总统削减政府开支、紧缩货币、大规模减税收、加大国防开支。

(2分,答出任两点即可)

(4)50年代开始实行计划经济;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1992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分)

(5)加强宏观调控、完善制度、保障经济环境、关注民生等。

(2分,答出任两点即可)

27.(18分)答案:

(1)理论上:

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理论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毛泽东思想,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实践上:

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揭开了中华民族的新篇章。

(4分)

(2)表现:

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分)

影响: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严重破坏;严重挫伤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任意两点2分)

(3)心声:

对领袖的尊敬爱戴,对改革开放的拥护。

(2分)

原因:

主持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的国策;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提出一国两制方针,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4分)

(4)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

(4分)

28.(18分)答案:

(1)经贸之路:

中国的丝和丝织品经过丝绸之路转运到欧洲。

文化之路:

佛教沿丝绸之路传到中国;科技之交流之路:

中国的造纸术等重大发明沿丝绸之路传到西亚和欧洲。

(3分)

(2)条件:

国家统一,强盛;经济繁荣;科技文化领先;航海技术先进;统治者政策开放。

(任意三点3分)

意义:

从水路沟通了东西两大外交国之间的联系;促进了中国同欧亚非之间的友好交往和经济文化交流。

(2分)

(3)中国:

传播中国皇帝的光荣与梦想(“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任意两点给2分)

西方:

西欧各国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对商品货币的需求激增,尤其是对黄金、白银的追求,各国鼓励和支持航海探险,宣扬天主教,开拓海外殖民地。

(任意两点给2分)

结局:

中国随着国力衰退,航海壮举随之结束;西方成功开辟新航路,进入殖民扩张一资本主义发展时代。

(每点1分,共2分)

(4)美国、俄罗斯。

(2分)

“神舟”5号发射成功说明是中国进入太空新时代的里程碑。

中国由此跻身于世界上实现载人航天飞行的三个国家之列,显示出中国日益强大的科技实力。

标志着中国攀登世界科技高峰迈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步,展示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雄厚综合国力,象征着伟大中华民族复兴进程跃上一个新的起点。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