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预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624930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肥市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预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合肥市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预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合肥市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预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合肥市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预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合肥市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预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合肥市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预案.docx

《合肥市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肥市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预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合肥市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预案.docx

合肥市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预案

2010年合肥市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预案

合肥市农业委员会

二〇一〇年三月十二日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牢固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强化重大病虫监测和预警;大力推行现代农业植保技术,着力建设重大病虫害防治体系,协调应用多种防治方法,提高病虫防治效果;切实增强重大病虫应急防控能力,大力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充分发挥植物保护对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保障和支撑作用,将病虫为害损失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确保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小麦高产攻关、玉米振兴计划等目标实现,促进我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

二、防治目标

防治目标:

通过有效防治,将水稻、小麦、玉米、油菜、棉花重大病虫和蝗虫造成的危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具体目标是:

稻螟虫分蘖期为害株率控制在3%以内,穗期白穗率控制在1%以内;稻飞虱百丛虫量分蘖期控制在1000头以内,穗期控制在2000头以内;稻纵卷叶螟卷叶率分蘖期控制在15%以内,孕穗期控制在10%以内;纹枯病病情指数控制在10以内;稻曲病病穗率控制在10%以内;稻瘟病病穗率控制在3%以内。

小麦赤霉病病穗率控制在5-8%以下,白粉病、条锈病病情指数控制在5以下,小麦纹枯病茎病株率控制在10%以下,穗蚜百穗蚜量控制在800头以下。

夏玉米粗缩病病株率控制在3%以下,玉米螟蛀茎株率控制在10%以内。

棉铃虫累计蕾铃被害率控制在7%以下,棉叶螨红叶株率控制在10%以下,盲蝽象苗期为害株率控制在5%以下。

蝗虫防治确保实现“飞蝗不起飞成灾,土蝗不扩散危害”的总体目标。

通过推广病虫绿色防控技术,使实施区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油菜、棉花病虫防治次数亩平均减少1-2次,化学农药亩使用量下降15-20%,降低病虫防治成本。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重大病虫害发生时,由市政府统一组织发动,市农委牵头,组织、协调农资、财政、工商、质检、新闻媒体等有关部门,做好物资、经费、市场检查和宣传等各项工作。

市级成立防治工作指挥部,市农委负责同志任指挥长,委办公室、农业处、财务处、政策法规处、科教处、植保植检站、农业技术推广培训中心等有关处(站)长为成员;指挥部下设办公室,挂靠市植保站,具体负责与各部门信息沟通、组织协调、业务指导、监督检查以及处理日常事务等工作。

为确保防治效果,市农委还将根据市政府的指示,成立市级督查组,对各县区的防治工作进行检查指导。

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各县、区也要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责,切实做好本辖区内的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工作。

建立病虫发生防治定期汇报和重大病虫防控工作通报制度。

2、技术支撑

市、县(区)植保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农作物病虫害测报网络体系建设与管理,明确岗位责任制,确保测报技术人员在岗。

加大测报方法的研究力度,认真按测报规范开展调查,努力提高重大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的准确率和及时性。

建立重大病虫综合防治示范区,要强化对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基础、技术与方法的研究,根据病虫害发生动态,及时开展技术指导,大力开展农业、生态、生物、物理等综合防控技术的试验示范和集成组装,引导农民选用科学防治技术,努力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次数和使用量,充分展示综合防治技术效果,提升农业重大病虫综合防治水平。

3、应急防控基础设施

今年我市仍将出台政策,大力扶持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全市范围内实行购置植保机械的奖补政策,以促进植保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提高整体防治水平和重大病虫害的应急防控能力。

各地要抓住机遇,及早筹措,加大宣传,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将农民合作组织和购机补贴等两项惠农奖补政策落到实处;依据“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积极帮扶、完善农民防治专业合作组织,强化市场引导,努力提高病虫害防治专业化水平,切实解决“一家一户防治难”的问题。

相关技术部门要及时做好防治专业合作组织成员的培训工作,使之了解主要病虫防治、农药安全使用、植保机械的使用及维护等专业技术,确保在重大病虫发生时能够及时展开大面积群防群治工作。

4、防治药剂供应

各地要提前制定重大病虫防治药剂的统一供应方案,以乡镇为单位,统一时间,统一购药,统一防治。

重大病虫发生时,植保部门负责确定药剂和使用技术,推荐药剂供应商;乡镇政府组织各村、组统一购药,按批发价格统一供给防治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户,依据农业技术部门的指导,进行统一防治。

5、加大宣传发动和技术指导

各地要积极争取有关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的配合,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手机短信、语音电话、农网、明白纸、防治现场会、农民田间学校等各种形式,大力宣传普及重大病虫防治技术,真正做到虫情及防治技术家喻户晓;要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提高病虫防治质量和效果。

6、加强农药市场监管。

各地要按照农药管理规定,切实加强农资市场的监督管理。

要会同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开展专项整治,集中力量,加大查禁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农药,净化农药市场,提高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效果,保护农民利益。

7、应急防治经费

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工作是各级政府防灾减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体现。

各地要积极争取政府重视,将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作为各级政府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应急防治经费纳入有关财政应急保障预案体系中,列入当地财政预算,确保农作物重大病虫监测、防治等工作顺利有效开展。

四、重大农作物病虫主要防控技术

(一)水稻病虫害

1、防治策略

加强重大病虫监测预报;大力推广栽培控害和生态控害技术,促进稻田生态系统平衡;坚持“预防秧苗期,放宽分蘖期,保护成穗期”的稻田病虫管理策略。

2、主推技术

(1)栽培与生态控害技术。

选用抗性品种;科学管理肥水;栽培避害技术;生物农药应用及天敌保护利用技术;害虫诱杀技术等。

(2)总体防治技术。

种子处理及秧苗期病虫害预防技术、穗期总体防治技术。

(3)主要病虫抗药性治理技术。

防治稻飞虱、二化螟等病虫害选择用药、控制用药及交替轮换用药技术。

3、具体技术措施

(1)稻飞虱

①科学管理肥水。

增施有机肥,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做到促控结合,防止后期贪青晚熟和倒伏。

实行浅水勤灌,适时适度烤田,促进水稻健壮生长,恶化稻飞虱食料和生存环境。

②保护利用天敌。

一季稻7月初前不用或少用化学农药,营造有利于稻田天敌繁衍的生态条件,促进其建立有效控害种群。

③抓好药剂防治。

防治指标:

分蘖期百丛低龄若虫1000头,孕、抽穗期百丛低龄若虫1500头,齐穗期以后百丛低龄若虫2000头。

防治适期:

卵孵盛期至低龄若虫高峰期。

亩用有效成分吡蚜酮5克、噻嗪酮25克、乙虫腈4-5克、噻虫嗪0.5-1克,示范应用醚菊酯5-7克等。

世代重叠严重,虫情复杂时,可亩用毒死蜱有效成份40-50克。

施药技术:

用足药量、对足水量(每亩60公斤)、喷准部位(稻株中、下部)、保持水层(3厘米左右水层5天),无水田块加大用水量或亩用敌敌畏有效成分200克熏蒸。

(2)稻纵卷叶螟

①实施健身栽培。

前期促进早发,中期适时适度烤田,后期控制氮肥使用,促进水稻健壮生长,增强稻株的抗虫性。

②保护利用天敌。

水稻生长前期尽量不用或少用化学农药,为稻田蜘蛛及卷叶螟绒茧蜂等天敌种群的建立营造适宜环境,充分发挥自然天敌控害作用。

③科学开展药剂防治。

防治指标:

分蘖期百丛低龄幼虫100头,孕、抽穗期百丛低龄幼虫50头。

防治适期:

大发生年份,防治适期为卵孵高峰期,7天后补治一次;中等发生年份,防治适期为低龄幼虫高峰期。

防治药剂:

(2)代亩用8000IU/毫克Bt可湿性粉剂100克,防治适期应掌握在卵孵始盛期。

五(3)代、六(4)代亩用有效成分阿维菌素1-1.5克、氯虫苯甲酰胺2克、丙溴磷50、甲维盐0.5克,示范应用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3-4克。

(3)螟虫

①压低虫源基数。

越冬代螟虫化蛹高峰期,冬闲田及时翻耕灌深水并保持一周以上。

②推行栽培避螟,实行生态控螟。

适当推迟水稻播期,避开和减轻主害代的为害。

合理用药,减少药剂对稻螟赤眼蜂、黑卵蜂等天敌的杀伤,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害作用。

开展性诱剂、杀虫灯示范应用,以减少化学农药用量。

③适时开展药剂防治。

二化螟:

一代以早稻大田和一季稻秧田为重点保护对象,在卵孵始盛期,亩用8000IU/毫克Bt可湿性粉剂100克,或在1、2龄幼虫高峰期亩用杀虫单有效成份60-70克;二代重点防治一季稻田,防治适期在卵孵高峰期,重发区域7-10天后补治一次,药剂选用甲维盐、阿维菌素复配剂,或亩用氯虫苯甲酰胺有效成份2克,示范应用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2-3克。

三化螟:

一代结合防治二化螟兼治;二代挑治枯心。

亩卵块密度达120块以上的田块,于卵孵高峰期用药防治,药剂选用阿维菌素复配剂、杀虫单等;三代主治白穗。

卵量达标田块,掌握在一季稻破口期(当5-10%水稻破口露穗时)用药防治,药剂选用三唑磷或杀虫单阿维菌素复配剂。

防治过程中不同类型的农药要交替轮换使用,以延缓抗药性产生。

施药时田间要尽量保持浅水层,无水田块,必须加大用水量,确保防治效果。

(4)稻瘟病

①选用抗性优质品种。

要高度重视两系杂交稻稻瘟病的防治。

水稻品种在连续种植4-5年后要及时更换。

②做好种子处理。

水稻播种前用咪鲜胺或二硫氰基甲烷2500-3000倍液浸种。

③加强肥水管理。

注意氮磷钾的合理配施,避免偏施、迟施氮肥,提倡叶面喷施含钾、锌、硅、抗逆诱导物质等多种有效成份的叶面肥;浅水勤灌,适时适度烤田。

④及时开展大田药剂防治。

防治苗瘟、叶瘟,发现中心病株即挑治或病叶率达3-5%时施药防治1-2次;防治穗瘟,老病区感病品种要严格做到破口前3-5天喷药预防,一周后补治,亩用有效成份稻瘟灵40克,或春雷霉素2-3克,或用75%三环唑可湿粉30克,或1000亿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6-12克等。

(5)条纹叶枯病

①加强虫情监测。

5月初,开展灰飞虱发生基数调查,重发区要做好灰飞虱带毒率测定,为开展麦田、秧田和大田防治提供依据。

②减少初始传毒媒介数量。

灰飞虱重发区,于早春清除田边、地头、沟旁杂草,并开展麦田等前茬灰飞虱防治。

③重病区压“粳”扩“籼”、适当推迟播期。

根据水稻条纹叶枯病粳、糯稻重于籼稻的表现特性,病害偏重发生稻区压缩粳、糯稻,扩种籼稻或推广种植盐稻8号、徐稻3号、盐稻8号、盐粳9号、皖稻119、皖稻86、镇稻6号、丰两优1号、丰两优4号等抗病性较好的水稻品种。

重病区提倡水稻直播,单季晚稻播期适当推迟到6月10日前后,以避开一代灰飞虱成虫迁移传毒高峰。

④狠抓秧田防治。

重病区提倡使用防虫网或无纺布育秧。

小麦成熟收割期秧田普治灰飞虱,亩用有效成份吡蚜酮6克或毒死蜱40克等,并视虫情及时补治。

⑤大田防治。

病害常发区在灰飞虱二代卵孵至低龄若虫盛期防治,亩用有效成份吡蚜酮5克、噻嗪酮20克。

(6)黑条矮缩病、南方黑条矮缩病

近两年,黑条矮缩病、南方黑条矮缩病在我省水稻产区有所发生,部分地区呈加重趋势。

据初步观察,单、双晚稻均有发生,籼稻类型发病较重。

要加强对灰飞虱、白背飞虱等传毒媒介昆虫的防治,强化单、双晚稻秧田和大田前期的保护。

亩用有效成份吡蚜酮6克,或高含量吡虫啉3克(防治白背飞虱),或噻嗪酮20克等防治传毒媒介昆虫,治虫防病。

提倡使用防虫网或无纺布育秧。

(7)稻曲病

①选用抗病品种。

可选用协优系列、D优527、秀水664等。

②及时开展药剂防治。

于水稻破口前10—15天施药防治,视天气情况,破口期再治一次,亩用有效成份戊唑醇6-7克、烯唑醇10克,或选用井·蜡芽、井·烯唑、井冈·丙环唑等复配剂。

(7)水稻纹枯病

①减少菌源。

灌水耙田时,打捞被风吹到田边的“浪渣”,并带出田外集中处理,减少水稻纹枯病初始菌源。

②加强肥水管理。

实行氮磷钾合理配施,避免偏施、迟施氮肥,适时适度烤田。

③及时开展药剂防治。

早稻孕穗期病丛率达20%、抽穗期病丛率达30%的田块,中、晚稻拔节-孕穗期病丛率达20%的田块,要及时防治。

亩用有效成份井冈霉素10克、井·蜡芽25-30克、井冈·丙环唑6克、噻呋酰胺3.5-5.4克,药液要均匀喷在稻株中下部。

重病田块7-10天后再治一次。

(8)总体防治技术

①水稻播种至秧田期:

抓好种子处理,重点预防种传病害(恶苗病、苗稻瘟、干尖线虫病等);适时防治灰飞虱、白背飞虱,预防虫传病害(病毒病);抓好秧田螟虫、蓟马等防治。

②水稻破口期:

重点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螟虫、穗瘟、稻曲病等病虫害。

根据水稻品种特性、主要病虫种类、发生程度,因地制宜确定主治对象,合理混配药剂,治“主”兼“次”,达到“一治多效”的效果。

③水稻穗期:

根据病虫发生实际,以稻飞虱为主治对象,兼治其他病虫害。

水稻病虫防治中,要按防治要求用足水量,均匀施药,并保持田间浅水层,提高防治效果。

(二)小麦病虫

1、防治技术策略

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防治策略,以种植小麦抗病品种和健身栽培为基础,科学用药抓关键。

2、主推技术

(1)种植抗(耐)病品种。

纹枯病重发区宜种植新麦18、邯6172、豫麦70等品种;赤霉病常发区宜种植扬麦13、14、15、皖麦43、泛麦5号等品种;白粉病重发区宜种植泛麦5号、豫麦70、新麦18等品种。

(2)适期播种,减轻病虫发生程度。

纹枯病、白粉病、地下害虫重发地区,半冬性小麦品种在10月中旬播种,春性小麦品种在10月下旬播种,减轻其冬前侵染和为害。

(3)药剂拌种。

防小麦纹枯病、白粉病,推行杀菌剂拌种技术,每50公斤小麦种子用有效成份戊唑醇湿拌剂2克,或三唑酮20克;防地下害虫每50公斤小麦种子用有效成份辛硫磷25克,或甲基异柳磷20克;拌种时将药剂放入喷雾器内,加水3公斤搅匀边喷边拌,待麦种晾干即可播种,播种深度不宜超过5厘米。

药剂拌种时要按规定药量使用,不能随意加大用量,防止产生药害。

(4)适量播种和扩行(行距22厘米以上)播种,加强肥水管理,实施健身栽培。

(5)总体防治技术。

着力抓好小麦播种期、返青拔节期和抽穗扬花期3次病虫总体防治。

3、主要技术措施

(1)小麦纹枯病。

在做好播种期种子处理的基础上,加强重病田春季药剂防治。

小麦拔节初期病株率达20%的田块及时喷药,亩用药剂有效成份井·蜡芽25克,或烯唑醇6-7克,或井冈霉素10克,或丙环唑9克。

选择上午有露水时施药,适当增加用水量,使药液能流到麦株基部。

重病区首次喷雾后隔10天再喷一次。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沟沥水,降低田间湿度,减轻病害发生程度。

(2)小麦赤霉病。

在小麦初花期(扬花5%-10%),选择渗透性、耐雨水冲刷性和持效性较好的农药,如多菌灵悬浮剂亩用有效成份60克、多菌灵超微可湿粉亩用有效成份80克,或多菌灵·三唑酮悬乳剂、戊唑醇·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喷雾防治;若花期多雨,应在药后5-7天,再喷一次。

淮北麦区如果小麦扬花期遇连续2天以上降雨,雨后及时喷施上述药剂。

(3)小麦白粉病。

在做好药剂拌种的基础上,重点抓好春季药剂防治。

于小麦倒三叶展开时,对病叶率达15%的田块,亩用药剂有效成份三唑酮10克、烯唑醇8克,喷雾防治。

视病情发展,连续施药2-3次,每次间隔7天左右。

(4)小麦蚜虫。

注意保护利用天敌,重点保护好七星瓢虫、龟纹瓢虫、蚜茧蜂等优势种天敌。

当天敌单位数与蚜虫数量比例大于1:

322时,可有效控制麦蚜为害,不必施药防治麦蚜。

当田间麦蚜发生量超过防治指标(苗期500头/百株,穗期800头/百穗)、天敌数量在利用指标以下时,亩用药剂有效成份吡蚜酮6克、啶虫脒2克、吡虫啉4克、毒死蜱32克,或抗蚜·吡虫啉喷雾防治,兼治麦田灰飞虱。

(5)总体防治技术。

秋种时以防治纹枯病、地下害虫为重点,推行药剂拌种;小麦返青至拔节初期以纹枯病为主治对象,兼治麦蜘蛛、苗蚜等;小麦抽穗扬花期以赤霉病、穗蚜(或其中之一)为主治对象,兼治白粉病、叶枯病、粘虫等。

(三)玉米病虫害

1、防治技术策略

以种植抗(耐)病品种和健身栽培为基础,采取生态控制、物理诱杀防治、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防治策略。

2、主推技术

种植抗(耐)病玉米品种;栽培避害技术;生物药剂控害技术;灯光诱杀技术;种子药剂处理技术。

3、具体技术措施

(1)播种期

防治对象:

苗期病害、粗缩病和地下害虫、蚜虫、灰飞虱、蓟马。

防治措施:

  ①调整播期。

春玉米播期掌握在4月20日以前;5月份,油菜、豌豆、大蒜等作物收获后,不要急于播种玉米,推迟至6月10日后再播种,避开玉米粗缩病传毒昆虫灰飞虱一代成虫麦田迁出期,有效控制玉米粗缩病的发生。

②推广综合抗(耐)病性较好的蠡玉16、农大108、皖玉17、登海3号、鲁单981、鲁单661、金海5号、户单2000、苏玉20、濮单6号、鲁宁202、泰玉2号等玉米品种;玉米粗缩病重发区,选择对粗缩病抗性较好的农大108、登海3号、蠡玉16、蠡玉35、鲁单6018、宿单9号、中科4号、东单80、皖玉17等玉米品种。

③种子处理。

选用包衣种子。

或用福美双·克百威悬浮种衣剂、福美双·甲基异柳磷悬浮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

也可用吡虫啉加混福美双拌种。

④精耕细作,平衡施肥,合理密植,培育健壮植株和合理群体,增强植株自身抗性。

(2)苗期

防治对象:

粗缩病、灰飞虱、蓟马、地老虎等。

防治措施:

①灯光诱杀。

田间架设频振式杀虫灯,玉米生长期间,每天傍晚开灯,第二天凌晨关灯,诱杀玉米螟、地老虎、金龟子、蝼蛄等害虫。

②地老虎低龄幼虫盛期(4月中下旬),春玉米田亩用高效氯氰菊酯有效成分1克、氯氟氰菊酯有效成分0.5克,对水喷施玉米苗。

③夏玉米播种前后及三叶期,亩用吡蚜酮有效成分5克对水喷洒玉米苗和田间及田埂、地头、沟边杂草,防治灰飞虱,连续喷2次。

④加强田间管理,及时中耕除草,创造利于作物生长、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

及时拔除粗缩病重病株,减少毒源。

(3)穗期

防治对象:

玉米螟、褐斑病、小斑病、纹枯病等。

防治措施:

①在春玉米田一代玉米螟产卵盛期和夏玉米田二代玉米螟产卵盛期,亩用每克含16000IU/毫克的Bt可湿性粉剂300克,按药、水、干细沙0.4:

1:

10的比例配成颗粒剂丢心或与其它药剂混配喷雾。

玉米心叶末期(大喇叭口期)花叶株率达5%-10%时进行挑治,花叶株率达10%以上时进行普治,花叶株率超过20%,或百株玉米累计有卵30块以上,需连防2次;可选用辛硫磷颗粒剂,亩用有效成分9-12克丢心。

②玉米褐斑病、小斑病田间发病初期,亩用三唑酮有效成份10克、烯唑醇有效成份6.25克、多菌灵有效成份25克对水喷雾,视病情发展连喷2-3次,每次间隔7天左右。

③玉米纹枯病田间发病初期,亩用井冈霉素水剂或可溶粉剂有效成份10克对水喷施玉米基部,视病情发展连喷2-3次,每次间隔7天左右。

④及时追肥,培育健壮植株,增强抗病性。

汛期注意排水,避免田间积水,降低湿度。

(4)粒期

防治对象:

玉米螟、蚜虫、锈病等。

防治措施:

①玉米螟虫穗率达10%或百穗花丝有虫50头时,先剪去穗顶花丝,再用氰戊菊酯有效成份20克,对水喷灌玉米穗顶。

②当玉米蚜虫蚜株率达到30%-40%,出现“起油株”(蜜露)时,选用对蚜虫高效、对天敌杀伤小的药剂防治,如亩用抗蚜威有效成份8克或吡虫啉有效成份4克对水喷雾。

③田间初见玉米锈病病叶时,亩用三唑酮有效成份12克对水喷雾防治,视病情发展连喷2-3次,每次间隔7天左右。

④玉米收获后将秸秆进行粉碎还田,或集中销毁,压低翌年玉米螟越冬基数。

(四)大豆病虫害

1、防治技术策略

以健身栽培为基础,协调应用农业、物理、化学等防治措施,加强测报,抓住适期,科学用药。

2、主推技术

生物药剂控害技术,灯光诱杀技术。

3、具体技术措施

(1)苗期和分枝期

防治对象:

蚜虫、地下害虫等。

防治措施:

①当百株蚜量达500头时,亩用抗蚜威有效成份8克或吡虫啉有效成份4克对水喷雾防治蚜虫。

②田间架设频振式杀虫灯,大豆生长期间,每天傍晚开灯,第二天凌晨关灯,诱杀金龟子、蝼蛄、豆天蛾、大豆食心虫、豆荚螟等害虫。

(2)开花结荚期

防治对象:

豆天蛾、大豆食心虫、大豆霜霉病等。

防治措施:

①在豆天蛾卵孵盛期亩用8000IU/毫克Bt可湿性粉剂150克对水喷雾;幼虫3龄期之前、百株有虫10头时,亩用阿维菌素有效成份1克对水喷雾。

②在大豆食心虫成虫始盛期后7-10天,亩用氯氟氰菊酯有效成份1克对水喷雾。

③田间初见大豆霜霉病病叶时,亩用甲霜灵有效成份12.5克、或百菌清有效成份37.5克对水喷雾防治,视病情发展连喷2-3次,每次间隔7天左右。

(3)鼓粒期

防治对象:

豆荚螟、大豆造桥虫等。

防治措施:

豆荚螟产卵高峰后5-7天,亩用高效氯氰菊酯有效成份2克、或氰戊菊酯有效成份8克对水喷雾,同时兼治大豆造桥虫。

(五)油菜菌核病

1、防治技术策略

以预测预报为前提,农业防治为基础,适时药控为关键,全面推广综合治理技术。

2、主推技术

油菜菌核病花期适时药控技术。

3、具体技术措施

(1)选用抗耐病性较强的良种。

油菜菌核病重发地区,建议推广种植目前对菌核病表现相对较好的抗(耐)病品种,如秦优10号、秦优7号、史力丰、中油14等。

(2)加强农业防治。

适期播种(育苗),培育壮苗。

加强田间管理,开好“三沟”,做到沟沟相通,降低田间湿度,提高油菜根系活力,增强植株抗逆性。

油菜生长中后期适时摘除病、老、黄叶,带出田外销毁,减少病菌侵染机率。

(3)规范施药技术。

切实把好药剂防治“三关”,即防治适期关、防治次数关和对路药剂关。

偏轻发生年份,在油菜盛花期(一次分枝开花枝率100%、二次分枝开花枝率30%左右时)进行防治;对于易感品种或中等以上发生年份,要在油菜盛花初期(主茎开花株率达95%以上、一次分枝开花枝率20%),开始第一次用药防治,盛花期(一次分枝开花枝率100%、二次分枝开花枝率30%左右时)进行第二次防治;大发生年份高产栽培区第二次防治后7-10天再治一次。

过早用药或施药次数不足对最终病情控制效果都不理想。

防治药剂亩用有效成份:

菌核净40克,或腐霉利37.5克,或咪鲜胺15克,机动喷雾器兑水30公斤,手动喷雾器兑水60公斤均匀喷雾。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按照技术要求使用烟雾机进行油菜菌核病防治。

(六)棉花病虫害

1、防治技术策略

以推广应用抗病虫品种、健身栽培为基础,充分发挥棉株自身的抗性,保护和利用天敌,协调应用农业、生物、化学等防治措施。

2、主推技术

(1)生态控害技术

推广抗病虫品种;平衡施肥,适时排灌,全程化控,实施健身栽培,增强棉株自身抗性;加强田管,勤除草、整枝打杈、人工摘卵捉虫,减少虫源;保护和利用天敌。

(2)科学用药技术

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交替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药剂。

(3)苗期、蕾花期、花铃期阶段性总体防治技术。

3、具体技术措施

(1)播种期

防治对象:

苗病、枯萎病等。

防治措施:

①选用抗(耐)病虫品种皖棉53、科棉6号、皖杂5号、中棉所53号、中棉63号、鄂杂棉24号等。

②选择避风向阳、地势较高、排水方便、土质肥沃、无枯黄萎病的田块作苗床。

使用大钵育苗,以保证棉苗在苗床内健壮生长。

③合理轮作,减少土壤中的病原菌积累,降低发病率。

④清除棉田内和田埂、路边杂草,减少盲蝽象、棉叶螨虫口基数。

(2)苗期

防治对象:

苗病、盲蝽象、棉叶螨、苗蚜、地老虎等。

防治措施:

①及时中耕除草、追肥,缩短缓苗期。

②遇阴雨天气苗病重时,亩用有效成份多菌灵12.5克、甲基硫菌灵17.5克等药剂对水喷雾防治。

③盲蝽象百株虫量达3头时,亩用有效成份马拉硫磷30克、顺式氯氰菊酯2克、氯氟·啶虫脒等药剂对水喷雾防治;棉叶螨有螨株率低于15%时挑治,超过15%时普治。

亩用有效成份哒螨灵2克、阿维菌素1克、噻螨酮3克、炔螨特30克;苗蚜在棉花3叶期以前百株蚜量达1000头,3叶期以后达2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