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农村人力资源素质教育与培训研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624918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1.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农村人力资源素质教育与培训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贵州农村人力资源素质教育与培训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贵州农村人力资源素质教育与培训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贵州农村人力资源素质教育与培训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贵州农村人力资源素质教育与培训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州农村人力资源素质教育与培训研究.docx

《贵州农村人力资源素质教育与培训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农村人力资源素质教育与培训研究.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贵州农村人力资源素质教育与培训研究.docx

贵州农村人力资源素质教育与培训研究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贵州农村人力资源素质教育与培训研究

 

Guizhoururalhumanresourcesofqualityeducationandtraining

 

作者

吴良东

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

指导教师

柯艺高教授

分院

工商管理学院

 

二○一○年五月

诚信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在导师

指导下独立研究取得的成果。

毕业论文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

除文中已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发表的论文。

若有抄袭,愿承担一切后果。

特此声明

完成人签名:

年月日

 

贵州农村人力资源素质教育与培训研究

摘要:

如何顺利实现农村人力资源素质的提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点难题。

传统的农村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模式过于简单、不适。

对一些欠发达,特别是农村人力资源大量过剩的地区或者省份来说极度缺乏适应性。

结合当前农村发展的主要特点,必须努力实现农村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充分实现人力资源优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本文主要根据贵州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和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探索如何建立适合于当前贵州农村经济建设的农村人才培养体系。

首先研究贵州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其次研究贵州农村人力资源素质教育与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简要分析,然后研究如何在现有条件下培训贵州农村人力资源。

最后针对贵州农村人力资源素质教育与培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及思路。

关键词:

贵州;农村;人力资源;对策及思路

Guizhoururalhumanresourcesofqualityeducationandtraining

 

Abstract:

Howtosmoothlyraisethequalityofruralhumanresourcesrelatedtowell-offsocietyandbuildingasocialistnewcountrysideandpracticethescientificconceptofdevelopmentthefocusproblem.Thetraditionalruralhumanresourcestraininganddevelopmentmodelistoosimple,not.Somelessdeveloped,especiallyinruralareaswherelargesurplusofhumanresourcesfortheextremelackofadaptabilityorprovinces.Connectionwiththemainfeaturesofruraldevelopment,muststrivetoachieveruralhumanresourcestohumancapitaltransformation,thefullrealizationofhumanresourcesinthegreateconomicandsocialdevelopmentandinacceleratingthepaceofbuildingnewcountryside.Inthispaper,undertheGuizhoururaleconomyandruraldevelopmentneedsofhumanresourcesandtoexplorehowtoestablishappropriateforthecurrentruraleconomicdevelopmentinruralareasinGuizhoutalents.FirstofGuizhouRuralHumanResources,followedbyresearchinruralGuizhou,qualityeducationandtrainingofhumanresourcesthereisabriefanalysisoftheproblemanditscauses,andthenstudyhowtheexistingconditionsinthetrainingofhumanresourcesinruralareasinGuizhou.Finally,thequalityofhumanresourcesinruralGuizhou,educationandtrainingintheproblems,putforwardmeasuresandideas.

Keywords:

Guizhou;rural;humanresources;measuresandideas

 

目录

诚信声明Ⅰ

摘要II

目录III

引言1

1贵州农村人力资源现状简要分析1

1.1数量多且增长过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富足1

1.2素质水平虽有所提高,但是依然较低,平均受教育程度偏低1

1.3城乡人力资源素质差异较大2

1.4职业技能把握程度相对较差2

1.5身体健康水平相对低下2

1.6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能力较差2

2贵州农村人力资源素质教育与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简要分析3

2.1人口数量,特别是农村人口数量庞大3

2.2教育水平低下,缺乏技能的培训机制3

2.3就业不充分,缺乏流动性3

2.4健康水平较低,医疗水平低3

2.5人力资源流失严重3

2.6人均收入水平过低3

2.7思想观念的落后,以及科教文卫等事业发展水平过低3

3加强贵州农村人力资源素质教育与培训的对策及思路4

3.1加强基础教育的投入4

3.2加强职业技术教育5

3.3建立培训机构,健全培训机制5

3.4发展经济5

3.5健全贵州农村人力资源市场5

3.6推进农村城镇化的建设进程6

3.7更新思想观念,建立全新的农村人力资源培训模式6

3.8加快农村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6

3.9制定相应的人才政策7

4对贵州农村人力资源素质教育与培训发展趋势的期望7

5总结7

参考文献8

 

引言

农村人力资源的素质问题,培训方式以及模式的探讨势必对整个农村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各国之间竞争的胜负也越来越取决于人力资本状况。

因此,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开发人力资源,进行人力资本投资。

中国这个发展中大国也不例外。

贵州省是农业大省,2007年末有乡村人口2900多万人,乡村人口规模比西部其他省份都较高。

作为农业大省,贵州省面临生产结构单一,农产品竞争力差,农民增收困难等一系列困难。

贵州也是贫困比较严重的省份之一。

全省有88个县(市),确有83个扶贫开发任务县,其中50个是国家贫困开发重点县。

现阶段扶贫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许多贫困地区却出现脱贫速度减慢,返贫率高等问题。

根本原因在于贫困地区人力资本存量低,缺乏脱贫所需的持续发展能力。

解决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农业可持续性发展问题和反贫困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村人力资本存量,开发农村人力资源。

这就会涉及到贵州农村人力资源的素质问题,以及如何培训来提高农村人力资源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

然而由于贫困地区信息封闭、农民思想意识比较落后、经济发展滞后和自然条件差等原因,贫困地区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具有自身的特点和形式。

为此,本文从人力资源素质教育与培训模式的探讨,来进一步研究贵州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更新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观念,提高贫困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增强贫困农民参与人力资源开发热情,构建贫困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体系。

以期对贵州省贫困地区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提供一些参考。

贵州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中国西部较为贫困的省份,处于喀斯特地形区。

其边远山区乃至整个农村地区生产力相对发达地区和兄弟省份落后,社会经济水平低下。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进行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对推进我省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是从根本上改变贵州省农村贫困落后的现状,推进贵州省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1贵州农村人力资源现状简要分析

1.1数量多且增长过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富足

1990年贵州有农业人口2840.21万人,占全省人口的87.74%。

其中农村劳动力1402.34万人;2000年农业人口上升到3212.63万人,占全省人口的85.54%,其中农村劳动力1802.60万人。

显而易见,贵州是一个农业大省,到2005年,贵州省有人口393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74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73.11%农村劳动力为2452万人,其中:

男劳动力1326万人,女劳动力1126万人;按行业划分,从事第二产业的人员290万人,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员216万人,含未就业、未充分就业人员在内,滞留农业内部的劳动力多达1946万人;按文化程度分,在农村劳动力中,半文盲文盲为328万,占13.38%;小学文化程度788万,占32.14%;初中以上文化程度1336万,占54.48%。

但是由于地理因素,贵州省的耕地十分有限,1990年全省有耕地2781.06万亩,农村劳动力人均耕地1.68亩;2000年耕地有2765.22万亩,比1990年减少了15.84万亩,农村劳动力人均耕地只有1.53亩,比全国人均少2.54亩。

以土地的承载能力估计,贵州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情况十分清晰。

人力资源数量的增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地区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对人力资源素质的开发与培训带来了投资压力,对劳动力就业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1.2素质水平虽有所提高,但是依然较低,平均受教育程度偏低

最近几年贵州省的高等教育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为自己培养的人才实在有限,人才的流失情况比较严重。

在传统的教育体制下,学历文凭教育仍占相当大的比重,素质教育体系尚未真正形成,贵州农村的职业培训数量极少。

据统计,2005年,在我省农村劳动力中,半文盲文盲为328万,占13.38%;小学文化程度788万,占32.14%;初中以上文化程度1336万,占54.48%。

平均受教育年限为6.7年,由于农民文化素质水平偏低,思想陈旧,在理解知识,吸收转化农业科技等方面受到严重阻碍。

表一中反映出贵州省在2000年每一百个劳动力中所拥有的受教育程度与全国及周边兄弟省份相比差距是十分明朗的。

表一2000年各地区农民家庭劳动力文化状况

平均每一百个劳动力中单位:

不识字或识字很少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专

大专及大专以上

全国

8.09

32.22

48.07

9.3

11.83

0.48

湖南

3.35

33.99

48.87

11.5

11.75

0.53

四川

8.39

41.35

43.17

5.7

61.11

0.22

广西

5.43

35.97

47.38

8.9

42.10

0.18

贵州

24.41

39.73

34.01

3.2

81.36

0.21

(数据来源:

《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01》)

1.3城乡人力资源素质差异较大

由于地理环境、历史、社会经济的差异,贵州省人口文化素质在城乡之间的差异也依然明显。

从表二中可以看出,城乡之间人口的文化素质存在极大的差异,并且越是文化程度高的人口越是集中在城市,而低文化程度的人口主要集中在广大的农村地区。

表二每十万人中城乡文化程度人口比较单位:

全省

大学

2144

10685

4791

267

高中

6382

20455

16404

2440

初中

73253

32596

32074

20299

小学

49074

29631

36198

54372

文盲、半文盲

19133

6550

10423

22621

(数据来源:

《贵州人口发展研究》2001)

1.4职业技能把握程度相对较差

有关资料显示,在当前贵州农村劳动力中,半文盲文盲为328万,占13.38%;小学文化程度788万,占32.14%;初中以上文化程度1336万,占54.48%。

把握的就业技能十分有限。

基本上与现代信息化脱节。

1.5身体健康水平相对低下

身体健康是人口素质的自然基础,身心健康状况是劳动者从事学习、工作、和生产的物质基础。

贵州省广大农民群众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从2002年贵州省国民健康综合水平主要指标与全国比可以看出:

全国的平均期望寿命、孕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传染病发病率分别为71.40岁、48.4/10万、17%和188/10万,而贵州分别是67.14岁、114.45/10万、38.50%和360/10万。

表明了贵州的平均期望寿命比全国低了4.26岁,孕妇死亡率每10万人中比全国多66人,婴儿死亡率比全国高21.50个百分点,传染病发病率每10万人比全国多172人。

并且农村疾病的预防控制形势严峻。

烈、急性传染病连续多年出现散在流行和局部流行,伤寒病发病率为全国之首,地氟病、地甲病、地磷病等地方病严重威胁着贵州农村地区劳动力的心身健康。

1.6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能力较差

贵州农村劳动力由于其自身的文化素质不高以及长期受计划经济和小农经济根深蒂固的影响,现代化的经营与管理理念的缺乏,其经营管理的能力较差,信息的吸收与消化的速度与质量都比人家发达省份慢了好几拍呢。

适应和参与市场经济的能力较弱。

这种状况大大阻碍了贵州农村劳动力参与市场经济的竞争,不利于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2贵州农村人力资源素质教育与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简要分析

2.1人口数量,特别是农村人口数量庞大

贵州人口的主体在广大落后的农村地区,据统计,2005年,贵州省有人口393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74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73.11%。

贫困与多生的恶性循环,导致贵州农村人口增长过快,给农村人力资源素质的开发与培训模式的建立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由于人口的数量的增长大大超过了经济资源的实际承载力,从而极大地减少了农民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和提高人口素质所必须的积累比例,造成了人力资源开发所必须的物质条件日益恶化。

由于人口农村人口过快的增长,对农村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就业压力,为了生存,不得不把过剩的低素质劳动力投到农业生产中,而这种行为的结果又助长了人口数量的增长。

这样,不仅阻碍了农村资本积累和技术的进步,而且制约了农村科技、教育、医疗卫生、社会福利等事业的发展,对贵州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造成恶性循环的后果。

2.2教育水平低下,缺乏技能的培训机制

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

教育的发展状况决定着一个国家和地区劳动力的知识存量和素质,从而决定一国或者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和速度。

然而长期以来,贵州农村的教育体系基本上载计划经济体制的框架内运行中,教育的供给与农村的实际需求脱节,或者可以说是与社会的现实需要脱节,农村的教育发展过度依赖财政拨款。

农村人力资源的培训机制无法健全。

同时,劳动者自身的投入机制尚未真正建立起来,加之农村劳动力的教育投资收益率极低,即教育支出与实际收入不挂钩,进而形成教育投资的成本-收益关系扭曲,使教育对广大农民的激励作用荡然无存,在教育结构方面,贵州农村地区相对重视基础教育,忽视职业技术教育,农村现有劳动力的科技水平、文化水平都难以得到有效的提高。

2.3就业不充分,缺乏流动性

人力资源开发的一种重要形式就是通过劳动力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但在贵州农村,这种开发形式依然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首先,经济发展水平的低下,不能够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

其次,户籍制度的限制,导致了不公平现象的产生,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无法找到工作的机会。

最后,贵州农村人力资源的文化、技能素质都较低,思想观念落后,要么很难再城市或非农业产业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要么不愿意流动。

懒散的现象随处可见,闲杂人员多如牛毛。

在农忙季节忙些,大多时候只能打麻将来打发无聊的时间。

2.4健康水平较低,医疗水平低

地处大西南,边远山区,贵州农村人力资源的健康水平不容乐观。

农村医疗条件的改善步伐赶不上实际的需要。

农村卫生室的极度缺乏,势必造成农村居民健康水平的提高。

有些乡村,没有一个医生,甚至一位赤脚医生都没有。

一旦发生什么小病,只能熬。

大病的话,得赶到镇上或者县城。

但是前提条件是要有钱来支出这笔不小的费用。

2.5人力资源流失严重

改革开放以来,沿海省市把经济发展聚集于对“人才”的竞争,使内陆省份大量人才纷纷南下加盟,形成了“孔雀东南飞”的人才流失现象。

贵州当然也不例外。

2.6人均收入水平过低

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省居民人均收入虽有一定的提高,但是同全国其他省份相对比仍然较低。

特别是农村居民的纯收入,同全国相比差距更大。

2.7思想观念的落后,以及科教文卫等事业发展水平过低

贵州的生态环境相对脆弱,而且农村地区大多远离中心城市,与外界的联系较为封闭。

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落后。

山区地形,不利于人力资源的交流。

以及思想观念的极度落后,有些山区的农村对现代社会甚至缺乏必要的了解。

更不能要求其去适应社会的需要了。

科技文卫事业的发展滞后。

全省只有一所“211工程”院校—贵州大学。

科研的水平较差。

卫生事业的发展依然滞后。

3加强贵州农村人力资源素质教育与培训的对策及思路

3.1加强基础教育的投入

加速人力资源开发,必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教育,从根本上说,就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手段,就是培养和生产人的劳动能力的手段。

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和根本途径。

马克思提出:

“教育会生产劳动能力”,教育可以成为“生产财富的手段,成为致富的手段”。

农村教育是面向农村地区进行的文化、经济、政治的教育,是农村各级各类教育的总和,它包括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

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是落实科教兴农方针,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关键,是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根本。

(1)继续重视农村基础教育。

基础教育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的主要渠道,是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前提。

基础教育既是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优秀生源的重要途径,更是提高农民文化科技素质的主要渠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基础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仍然还很薄弱,相当一些地区的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还没有普及,青壮年文盲仍然存在,青少年失学现象仍很严重。

因此,必须继续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建立健全多元化的基础教育办学模式,多渠道筹集教育基金,不断改善基础教育的办学条件和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加快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促进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为人力资源的深度开发打下坚实基础。

(2)构建科学的农村成人教育体系。

在这方面,最根本的是要改革和完善农村的教育体制,建立一个符合我国实际状况的农村教育体系。

农村现有的教育体制基本是根据城市需求模式建立起来的,教育结构不合理。

其中,农村成人教育这一块基本上是空白。

长期以来,农村的基础教育实际成了向非农行业输送人才的基地,绝大多数农村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走出农村,而真正在农村劳动的是农村中的成人。

因此,只有构建科学的农村成人教育体系,才能培养出农村经济发展用得着、留得住的专门人才。

这种体系可以分三个层次构建:

一是扫盲教育。

主要对象为农村中文化素质最低的成人。

二是提高教育。

这种教育的对象是一些回乡知青和有一定文化素质的人.主要依靠乡镇农技站、文化站及初中、高中学校来传授一些专用技术和实用的经济知识、法律知识。

三是学历教育。

依托农业大专院校,采取函授、自学考试和委托培养等方式,使农村有志青年获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进行较为系统的农业科学技术和农村现代化所需要的各种知识教育,培养农村高层次人才。

(3)重视农村妇女的教育。

农村妇女是我国农业劳动者中最主要的力量,一方面从事农田耕作,另一方面还要操持家务。

据统计,从事农村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劳动力中有70%—80%是妇女,操持家务的妇女比例也已达到80%—90%,往往在农村许多家庭中农业生产和经营水平以及家境的好坏在相当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主妇的素质。

所以,必须经常对农村妇女进行科技知识教育、农村妇女保健及农村家政方面的教育。

(4)建立农村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是起源于西方企业管理中的一种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模式,其含义是指通过营造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和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建立起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化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

这种组织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具有高于个人绩效总和的综合绩效。

在我国农村,为了有效地开展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应该将学习型组织这一人力资源开发的管理理论体现在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以及农民的教育和培训中。

从这一意义上,学习型组织中的组织概念不是固定的,它的外延和内涵可以根据所负责的区域具体情况来确定。

对于不同层次的领导者来说,它可以是一个省、一个县、一个乡、一个村或者一个具体企业。

长期以来,大部份农民除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辈复一辈反复类似的耕作,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几乎不过问学习,认为学习是小时候的事情,说“当农民还要学习”就觉好笑。

当前,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培养农民的学习习惯,再学习能力,培育学习型的农村社会,学习型家庭,让农民经常学习,科学劳作,增大劳动中的知识含量。

“终身学习,是二十一世纪的生存概念”,对新世纪农民也概莫能外。

只有在农村提倡终身学习、全民学习、全过程学习和团体学习的思想,造成一种终身学习的环境和气氛,才能保证农村劳动者素质不断得到提高,使农村中沉重的人口负担尽快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

3.2加强职业技术教育

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

职业技术教育是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途径。

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直接培养有技术、会种田、懂管理、善经营的实用性人才,对于促进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长期以来,农村职业教育未被纳入到教育的主流当中,教育观念和培养模式还未转到以就业为导向上来,与劳动力市场的结合不够紧密;农村职业技能培训经费严重不足,师资短缺,教学质量下滑,就业渠道不畅,农村职校普遍出现生存危机,造成“有校无人”,导致农村学生“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

既然基础教育有点“替人作秀”,把精英送离了农村,减少了未来农民的数量,对于“落榜为农”的农民,真正扎根农村,他们的能力开发主要得靠职业技术教育。

我们应充分发挥现有的农业大中专院校,职业中学,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各类培训、教育基地,特别是农业职业教育培训中心的作用,开展多种形式、不同专业的定期与不定期培训或短训,利用现代网络与信息技术教育,构筑农民终身教育体系,是职成教的重要使命。

同时,搞好中职、高职、研究生教育的衔接,推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3.3建立培训机构,健全培训机制

在贵州广大农村地区,建立专门针对农村人力资源素质教育的机构。

比如:

远程视频教育的推广。

贵州农村有很大一部分劳动力想转移出去,但由于信息不灵,要么无奈地困守在土地上,要么盲目流动。

因此,当务之急是大力发展劳务中介组织,及时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劳务信息,帮助他们实现有效转移。

要在规范现有的各种信息、培训、咨询和职业介绍等服务机构的基础上,加快建立健全中介体系,提高服务质量,规范服务行为,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程度。

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职业介绍机构,开展信息、咨询、职业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