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议论文专题训练题.doc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16239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议论文专题训练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议论文专题训练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议论文专题训练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议论文专题训练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议论文专题训练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议论文专题训练题.doc

《九年级语文议论文专题训练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议论文专题训练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语文议论文专题训练题.doc

九年级语文议论文专题训练题

【一】阅读《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有一句著名的格言: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这句格言本身,也是真理。

②人们总是很尊敬发现真理的人,以为只有天才才能发现真理。

其实,要发现真理,说难也不难,说容易并不容易。

真理常常就在你的身边,能不能发现它,就看你有没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有没有一个善于思考的脑子,有没有敢于坚持探求真理的勇气。

③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很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看出问题,追根求源,终于把“?

”拉直,变成“!

”,找到了真理。

④就拿洗澡来说,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

不过,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系主任谢皮罗教授,却敏锐地注意到:

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的。

这是为什么呢?

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实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

1962年,他发表了论文,认为这种漩涡与地球的自转相关,如果地球停止旋转,就不会产生这种漩涡;因为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旋转,而美国处于北半球,便使洗澡水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北半球的台风所以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其道理与洗澡水的漩涡是一样的。

他还断言,如果在南半球,洗澡水的漩涡将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在赤道,则不会形成漩涡。

他的这种见解,引起各国科学家的莫大兴趣,纷纷在各地实行实验,结果证明谢皮罗的结论完全准确。

⑤无独有偶。

在60多年前,一位名叫密卡尔逊的生物学家,发现美国东海岸和欧洲西海岸同纬度的地区都有一种蚯蚓。

而美国西海岸却没有这种蚯蚓。

这是为什么?

这个疑问,引起当时正在研究大陆和海洋起源问题的德国地质学家魏格纳的注意。

魏格纳认为,那小小的蚯蚓,活动水平有限,无法跨越大洋,它的这种分布情况,正好说明欧洲大陆和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裂开分成了两个洲。

他把蚯蚓的地理分布,作这例证之一,写进了他的名著《大陆和海洋的起源》一书。

⑥最有趣的是一位奥地利医生。

他看到儿子睡觉时,忽然眼珠子转动起来。

他感到奇怪,连忙叫醒了儿子,儿子说他刚才做了个梦。

这位医生想,眼珠子转动会不会与做梦相关呢?

于是他以儿子、妻子、邻居为实验对象,实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写出论文,指出当人的眼珠子转动时,表示睡者正在做梦。

如今人们研究梦的生理学,便用眼珠子转动的次数、转动的时间,测量人做梦的次数、梦的长短。

⑦洗澡水的漩涡、蚯蚓的分布、做梦,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

不过,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⑧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岂止三个?

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那么,当你解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必能发现真理。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思路。

2.本文谈到的发现真理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是什么?

3.根据第③自然段的内容回答问题。

(1)文中“发现者”、“创立者”的位置能否互换,为什么?

(2)文中画线的词句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最后说: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岂止三个?

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那么,当你解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必能发现真理。

”你能在科学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找出一个例子吗?

说说看。

【二】阅读《读书率下降是什么危机》一文。

不久前,中国和美国爆出了关于各自国民素质的新闻。

我们的新闻是:

根据两年一度的“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从1998年到2003年,中国人的阅读率下降了8.7个百分点,2003年的国民阅读率为51.7%。

不过,这不过是我们这里的“花边新闻”。

而美国的新闻是:

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对41个国家的调查,美国学生的数学和科学水平在各国平均线下。

其实,这在几年前就是人所共知的事实。

实际上,美国八年级学生的表现和以前相比,这次还有所提升。

但这个消息还是很有爆炸性。

主要报纸连篇累牍地讨论,仿佛全国陷入危机。

……

看来,人家对这个坏消息本能的反应是:

没有数学,国民丧失了精确的抽象思维水平。

那么,不读书使中国人丧失了什么呢?

阅读是人类传递信息最有效的、不可替代的手段。

因为通过阅读接受信息,最能体现信息接受者的主体性。

比如,你在读书时,速度完全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调节,有些段落能够反复琢磨,做笔记,甚至对之质疑、挑战。

接受信息的过程和思想的过程能够充分的混合。

阅读的另一特点是个人性。

阅读不是朗诵,是默读,不和别人分享。

读者和书之间能够建立个人的关系。

其他传媒大多有某种公共性,即使自己关起门来看电视,常常也感到四周有人。

所以,阅读给个性化的信息传递创造了最大的自由。

信息的接受者对所接受的信息有充分的个人解释权,最大限度地免除其他受众的影响。

所以,一个人不读书,接受信息就常常是从众的、被动的、缺乏分析的。

一个民族不读书,这个民族的文化就丧失了创造性、批判性,个人就会被群体所淹没。

这里最有意思的就是读经。

读经大概是我们近年来罕见的读书运动了,但读经是背书,把读书过程中思想的空间都去掉,学童跟着录音机走一样,失去了自己对这个过程的控制权。

这和阅读已经没有什么关系。

从这样的角度,我们能够看出阅读率下降所代表的危机。

我们当前的很多产业在一定水准上还在依靠外资;人家给钱,给设计,我们照着样子做,出力气就行了。

流水线如同一直往前走的DVD和录音带,劳动者只能被动跟进,当然没有质疑、批判和创造的空间。

中国的一些白领也是规规矩矩、照本宣科,属于跟着别人走的阶层。

阅读虽然是在接受信息,却是一种“跟着自己走”的信息处理活动。

这对能保住自己的工作就很庆幸了的白领,当然是多余的。

但当今是鼓励冒险、创新、让世界“跟着自己走”的时代。

比尔·盖茨、GOOGLE的创建人,都是因为敢于让世界跟着自己走而出头的,当前美国30%的劳动力属于“创造阶级”,不是他们追工作,而是工作追他们:

各种高技术公司,都要跑到这些人聚居的昂贵城市安营扎寨。

因为离开了这些人的异想天开,企业就失去了动力。

而这些人,是一定要阅读的。

中国人是否阅读,将从某种层面上说决定是世界跟着中国走,还是中国跟着世界走。

(选自2005.1.28.《中国红十字报》有删改)

5、请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

(1)这不过是我们这里的“花边新闻”。

花边新闻:

(2)中国的一些白领也是规规矩矩,照本宣科。

白领:

(3)国为离开了这些人的异想天开,企业就失去了动力。

异想天开:

6、开头引用了中美两国相关国民素质的新闻在文中所起何种作用?

7、作者认为阅读的特点可概括为哪两种?

8、第9段“这对能保持自己的工作就庆幸了的白领,当然是多余的”句中的“这”具体指代什么内容?

9、联系全文,作者认为读书率下降将会导致什么危机?

请作概括说明(要求在20字以内)

10、全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并请用相对应的语句加以说明。

11、你认为提升读书率的有效途径有哪些?

请列举出你认为可行的两条措施来。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①“滴水见精神”,小节是一个人品德修养的试金石。

人民群众评价为官者的品行,常常就是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小事来判断的。

郑培民同志就是一个十分注意小节的人。

他在最后的工作中因急性心肌梗塞突发赶往医院,途中,他虽已无力地倒在秘书的肩膀上,嘴里却在嘱咐司机:

“别闯红灯……”作为一名党的高级领导干部,注重小节到了如此地步,有人觉得未免过于苛刻,认为“行大事不拘小节”,领导干部理应着眼于大事,而不应拘泥于如此小节。

其实不然,。

②古语云:

“舟必漏而后入水,土必湿而后生苔。

”几处渗漏,可使巨轮倾覆;一处管涌,能让长堤崩溃。

同理,小节不检会摧毁人思想上的防洪堤,使人前途断送甚至跌入罪恶的深渊。

古往今来,这样的事例并不鲜见。

清朝巨贪和珅,其贪婪成性仅仅是从几根上等楠木开始的。

原山东泰安市委书记胡建学的堕落,最初就是从吃一点、喝一点、拿一点开始,直至发展到见利就上、有利必争,将手中的权力变成了权钱交易的工具,中饱私囊,成了人民痛恨的大贪官。

③“小节”能坏干部,历史和现实的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不过,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对此并没有清醒的理解。

他们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够把握住自己,维护自身形象,但在小节上,漫不经心,疏于防范:

有的警惕性不高,认为吃请一顿饭、喝一瓶酒、拿一条烟是区区小事,无伤大雅;有的心存侥幸,认为只要不犯大错误、不搞大腐败,出点小问题,组织会宽容、原谅;还有的心理不平衡,认为别人恣意腐败能“逍遥自在”,自己捞点小惠小利,是“小巫见大巫”,不足挂齿。

诸如此类,其结果常常是小节不保,导致大节丧失,最终为人民所唾弃,悔之晚矣!

④俗话说:

“笼中的鸟儿就是因为几粒小米而失去了整个天空。

”作为人民公仆,不但要在大是大非面前把握住自己,更要在日常小事和细节问题上坚守住心灵的“防护堤”,安于清贫,耐得清苦,时刻严于律己,防微杜渐,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做到“任凭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

唯如此,才能真正“不愧党、不愧民、不愧己”!

12.简要回答“小节是一个人品德修养的试金石”中“试金石”的意思。

(2分)

13.给文章第①段末尾补上一句总结性的话。

(不超过20字)(2分)

14.行文中有两种观点:

“注重小节”与“行大事不拘小节”你认为哪一种准确?

请你结合具体例子谈谈你的看法。

(4分)

15、下列对上文相关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第①段中写郑培民十分注意小节与有些人认为“行大事不拘小节”形成正反对比论证,显得是非分明,说理有力。

B.第②段使用古今两个典型事例,从反面鲜明有力地论证了“舟必漏而后入水,土必湿而后生苔”所产生的危害。

C.第③段作者从“警惕性不高”、“心存侥幸”、“心理不平衡”三个方面分析了小节不保的原因,增强了论证的针对性。

D.第④段“笼中的鸟儿就是因为几粒小米而失去了整个天空”一句中,“几粒小米”喻指小节,“整个天空”喻指大节。

【四】、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题目。

(13分)

1965年,一位韩国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

他常到学校的咖啡厅或茶座听一些成功人士谈天。

他们当中有诺贝尔奖获得者,某一领域的学术权威和一些创造了经济神话的人,这些人风趣幽默,举重若轻,把自己的成功看成是非常自然和顺理成章的。

时间长了,他发现,在国内,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骗了。

那些人为了让正在创业的人知难而退,普遍把自己的创业艰辛夸大了,他们在用自己的成功经历吓唬那些还没有成功的人。

于是他就对韩国成功人士的心态加以研究。

他把《成功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难》作为毕业论文,提交给现代经济心理学的创始人威尔·布雷登教授。

教授大为惊喜,认为这是一个新发现,这种现象虽然普遍存有,但在此之前还没有一个人大胆提出来并加以研究。

后来这本书伴随着韩国的经济起飞而流传开来。

这本书鼓励了很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