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言文中常用的18个虚词.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623616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文言文中常用的18个虚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语文文言文中常用的18个虚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语文文言文中常用的18个虚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语文文言文中常用的18个虚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语文文言文中常用的18个虚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文言文中常用的18个虚词.docx

《高中语文文言文中常用的18个虚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文言文中常用的18个虚词.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文言文中常用的18个虚词.docx

高中语文文言文中常用的18个虚词

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一、【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2.表示递进关系。

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3.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4.表示转折关系。

可译为"但是""却"。

5.表示假设关系。

可译为"如果""假如"。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

可不译。

7.表示因果关系,

8.表示目的关系,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三)通"如":

好像,如同。

①军惊而坏都舍。

(《察今》)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而后】才,方才。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既而】不久,一会儿。

二、【何】

(一)用作疑问代词。

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

译时,"何"要后置。

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二)用作疑问副词。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三)作语助词,相当于"啊"。

(四)何:

通"呵",喝问。

【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

【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

【无何】译为"不久""没多久"。

【何乃】译为"怎能"

三、【乎】

(一)用作语气助词。

1.表疑问语气。

可译为"吗""呢"。

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3.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

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等。

5.用在句中的停顿处。

(二)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

(三)可作词尾,译为"……的样子""……地"。

四、【乃】

(一)用作副词。

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等

2.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

3.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只""仅"等。

4.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

(二)用作代词。

1.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

不能作宾语。

2.用作指示代词,译为"这样"。

3.还可作连词用,释为"若夫"、"至于""如果"等。

【无乃】表猜测,译为"恐怕……"。

【乃尔】译为"这样"。

五、【其】

(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1.第三人称代词。

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2.第三人称代词。

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应译为"他""它"(包括复数)。

3.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

译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

4.指示代词,表示远指。

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5.指示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这""这个""这些"。

6.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二)用作副词。

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三)用作连词。

1.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2.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四)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何其】译为"多么"。

六、【且】

(一)用作连词。

1.递进关系,而且,并且。

例:

2.递进关系,况且,再说。

3.让步关系,尚且,还。

4.并列关系:

又,又……又……,一面……,一面……

(二)用作副词。

1.将,将要。

2.暂且,姑且。

【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况且","再说"。

例:

【且如】就像。

七、【若】

(一)动词,像,好像。

(二)用作代词。

1.表对称,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则译为"你的"。

2.表近指,相当于"这""这样""如此"。

(三)用作连词。

1.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

2.表选择,相当于"或""或者"。

3.至,至于。

【若夫】是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

近似"要说那"、"像那"的意思。

【若定】心中有数,从容不迫。

【若何】怎么样。

【若干】约计之词,相当于"几许"、"多少"。

八、【所】

(一)名词,处所,地方。

(二)助词

1.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

2."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

【为……所】"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

【所以】

1.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是用来……的""等。

2.表示原因。

相当于"……的原因(缘故)"。

【所谓】所说的。

【所在】

1.到处。

2.所在之处,处所。

九、【为】

(一)动词。

1.有"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等义,翻译比较灵活。

2.以为,认为。

3.判断词,是。

(二)介词。

1.表被动,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被"。

2.介绍原因或目的。

为了,因为。

3.介绍涉及的对象。

给,替。

4.对,向。

5.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

可译为"当""等到"等。

(三)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

呢。

十、【焉】

(一)兼词。

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2.相当于"于何"。

译为"在哪里""从哪里"等。

(二)代词。

1.相当于"之"。

2.哪里,怎么。

(三)语气词。

1。

句末语气词,了,啊,呢。

2.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

3.作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地"。

十一、【也】

(一)句末语气词,

1.表示判断语气。

2.句末语气词,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

例:

3.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

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或反诘语气。

5.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语气。

(二)句中语气词。

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

十二、【以】

(一)介词

1.表示工具。

译为:

拿,用,凭着。

2.表示凭借。

译为:

凭,靠。

3.表示所处置的对象。

译为:

把。

①操当以肃还付乡党。

(《赤壁之战》)

4.表示时间、处所。

译为:

于,在,从。

5.表示原因。

译为:

因为,由于。

6.表示依据。

译为:

按照,依照,根据

说明:

"以"字的宾语有时可以前置,有时可以省略。

(二)连词。

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

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2.表示承接关系,前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

可译为"而"或省去。

3.表示目的关系,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

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

4.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

例如:

5.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

例如:

(三)助词

1.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

例:

2.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

例:

①逆以煎我怀。

(《孔雀东南飞》)

(四)动词

1.以为,认为。

2.用,任用。

(五)名词。

译为:

缘由,原因。

(六)通假

1.通"已",已经。

2.通"已",止

十三.【因】

(一)介词。

1.依照,根据。

2.依靠,凭借。

3.趁着,趁此。

4.通过,经由。

5.因为,由于。

(二)副词。

1.于是,就;因而。

2.原因,缘由,机缘。

(三)动词

1.根据

2.沿袭,继续。

十四.【于】

(一)介词。

1.在,从,到

2.“在……方面”“从……中”

3.由于

4.向,对,对于。

5.被。

6.与,跟,同。

7.比。

十五.【与】

(一)介词。

1.介词。

和,跟,同。

2。

给,替。

3.比,和……比较。

(二)连词。

1.连词。

和,跟,同。

(三)动词。

1.给予,授予。

2.结交,亲附。

3.对付。

4.参加,参与。

5.赞许,同意。

(四)通假。

通“欤”。

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或疑问。

17楼

十六.【则】

(一)连词。

1.表示承接关系。

译为\"就\"\"便\",或译为\"原来是\"\"已经是\"。

例如:

2.表示条件、假设关系。

译为“假使”“如果”“要是……就”“那么”“就”“便”。

3.表示并列关系。

这种用法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里,表示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

可译为\"就\",或不译。

4.表示转折、让步关系。

表示转折时,用在后一分句,译为\"可是\"\"却\";表示让步时,用在前一分句,译为\"虽然\"\"倒是\"。

5.表示选择关系。

常和“非”“不”呼应着用,译为“就是”“不是……就是”。

(二)副词。

1.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作\"是\"\"就是\"。

例如:

2.表对已然或发现的强调。

可译为“已经”“原来”“原来已经”。

(三)名词。

1.指分项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条数。

2。

准则,法则。

(四)动词。

效法。

18楼

十七.【者】

(一)助词。

1.指人、物、事、时、地等。

“……的”,“……的(人、东西、事情)”。

2.用在数词后面,译为“……个方面”“……样东西”“……件事情”。

3.用作“若”“似”“如”的宾语,译为“……的样子”。

4.放在后置的定语后面,相当于“的”。

5.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判断,不必译出。

6.用在“今”“昔”等时间词后面,不必译出。

7.放在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

(二)语气词。

十八.【之】

(一)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

有时灵活运用于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

2.指示代词,这,此。

(二)助词。

1.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

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3.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4.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5.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三)动词,到……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其它语言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