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杭结合带与钦杭成矿带的特征与演化.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617929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35.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钦杭结合带与钦杭成矿带的特征与演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钦杭结合带与钦杭成矿带的特征与演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钦杭结合带与钦杭成矿带的特征与演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钦杭结合带与钦杭成矿带的特征与演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钦杭结合带与钦杭成矿带的特征与演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钦杭结合带与钦杭成矿带的特征与演化.docx

《钦杭结合带与钦杭成矿带的特征与演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钦杭结合带与钦杭成矿带的特征与演化.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钦杭结合带与钦杭成矿带的特征与演化.docx

钦杭结合带与钦杭成矿带的特征与演化

钦杭结合带与钦杭成矿带的特征与演化

钦杭结合带与钦杭成矿带是在前人特别是在水涛(1984)、史明魁(1993)和杨明桂(1994)等研究的基础上,由我牵头的“罗霄—武夷隆起区成矿环境和成矿预测”课题组于1995年厘定的,相关论文与专著发表于1997、1998年。

此后,在我参与的多项全国编图工作中对此又作了进一步的研究与思考,现提出来共同探讨。

钦杭结合带包括中新元古代的扬子与华夏两个古板块及其间的华南洋于晋宁运动时期(820±Ma),发生洋壳消减、弧陆碰撞所形成的结合带。

此后受其制约,两个板块前缘长期相互作用形成了一条复杂构造带和重要的成矿带。

西南自钦州湾经湘中、赣中至杭州湾,总体呈北东向反S状弧形展布,长约2000Km(图1)。

图1钦杭结合带与邻区构造分区略图

一、构造区位

1、综合我国1939年来的主要区域地质构造研究成果。

中国由西伯利亚、华北、塔里木、扬子、华夏、滇藏、印度、太平洋、菲律宾等9大板块相互作用,形成了古亚洲(纬向)、鄂尔多斯—四川(经向)、青藏(特提斯)、华夏、滨西太平洋(新华夏)等5大构造体系域。

组成了东西横亘、南北纵贯、东西约略对称,并以上扬子陆核为中心的大中华构造格架。

2、扬子、华夏板块相互作用形成了具有北东向反S弧形为综合特征的华夏构造体系域,构成了华南的基础性主体构造,是大中华构造格架的东南支撑,与青藏北西向S形弧形构造体系域呈犄角之势(图2)。

图2华夏构造体系域地质构造略图

Ⅰ上扬子地块,Ⅰ1四川盆地,Ⅰ2江南西部隆起带;Ⅱ下扬子地块,Ⅱ1长江中下游坳陷带,Ⅱ2江南东部隆起带,Ⅱ21九岭逆推隆起,Ⅱ22黄山—天目山过渡带,Ⅲ湘桂加里东造山带,Ⅳ钦杭结合带,Ⅳ1钦杭北带,Ⅳ11万年—钱塘弧盆带,Ⅳ11—1万年岛弧地体,Ⅳ12湘东弧盆隐伏带,Ⅳ11—2钱塘岛弧地体,Ⅳ13钦州印支造山带,Ⅳ2钦杭南带(前陆逆冲叠覆带),Ⅴ东南加里东造山带。

3、钦杭结合带构成了华夏构造体系域的中轴,是华南构造活动的重要策源地和最强烈、最复杂的一条构造带,也是一条显著的岩石圈不连续带。

二、钦杭结合带的地质构造特征

钦杭结合带的地质结构因其年代老、覆盖厚、出露少、隐伏深,且历遭构造叠覆与改造变位,与现代板块出露的结合带相比,要复杂得多。

据此,对其研究,不是局限于北海—萍乡—绍兴一条断裂带,而是将包含扬子、华夏板块前缘部分所组成的复杂构造带,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

其范畴北、南分别以凭祥—浏阳—苏州、北海—萍乡—绍兴两条拼接带为界,并创名为钦杭结合带。

这样由“线”到“带”的认识并导致钦杭结合带与成矿带的厘定是古板块结合带及其成矿带研究的一个提升与突破。

板块研究登陆后,由古板块划分研究—造山带研究—结合带研究,是一个研究深化与发展过程。

钦杭带现今总体上是一条巨型坳陷带,也是一条断陷红层盆地带,呈现与江南、华夏“两隆夹一坳”的格局。

所以钦杭古板块结合带除江西及其邻区(中段)外,其它段落主要是根据综合信息推定的,它在总体上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弧盆结构:

钦杭带的中新元古代弧盆构造见于浙皖赣地区,其南西段为湘桂加里东造山带和钦州印支造山带所掩。

所见的构造序列自北向南为:

1)扬子板块

①江南弧后盆地晋宁期褶皱带:

由新元古代早期(825—850Ma)的地层冷家溪群、双桥山群、溪口群组成,总体成层有序,推测发育于扬子早前寒武纪克拉通之上。

————浏阳—景德镇—歙县拼接带————

②万年岛弧晋宁褶皱带:

其中部为新元古代早期(825—850Ma)成层有序的浅变质地层,含较多的海相火山岩,周边为构造混杂、岩片堆覆地层,与怀玉岛弧地体呈交错叠覆状态。

2)晋宁期华南洋残迹:

为准原地构造侵位的蛇绿混杂岩带,由于构造变位,分别出露于:

皖南歙县伏川西村岩组(片),赣东北德兴—弋阳张村岩组(片),浏阳—宜丰:

宜丰—南桥岩组(片)、涧溪冲岩组(片)、苍溪岩组(片)。

这些蛇绿岩带,特别是镁铁、超镁铁质岩,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岩块。

大体上与蛇绿岩套的组成,即超镁铁质岩—镁铁质堆晶岩—基性岩墙—细碧岩石英角斑岩、硅质岩、凝灰质泥砂质浊积岩相近。

其大部因遭叠覆潜伏于两侧岛弧之下,出露的只是其一小部分。

德兴西湾蛇绿岩中大洋斜长花岗岩SHRIMP锆石U—Pb年龄968±23Ma、伏川伟晶辉长岩844±11Ma、英安质凝灰岩837±10Ma。

德兴西湾蓝片岩(K—Ar)866±14Ma。

时代为中元古代晚期至新元古代早期。

3)华夏板块:

①怀玉岛弧晋宁期褶皱带:

诸暨平水岩组、弋阳铁沙街岩组、广丰田里岩组(白云母40Ar/39Ar坪年龄1019±0.9Ma,SHRIMP锆石U—Pb年龄1535Ma)均为被消减的残留岩片,平水岩组为含铁铜细碧岩—石英角砾岩(913±15Ma、950±15Ma),铁沙街岩组为含铜细碧岩—碳酸盐岩—石英角砾岩(1119.1±6Ma)。

岛弧中部富阳双溪坞群上部章村组陆相火山岩(887±18Ma)。

除此,在上海市郊钻孔中见有金山群也含火山岩。

属中新元古代火山岛弧。

————萍乡—绍兴拼接带————

②华南加里东造山带

2、裂解的华夏陆块:

华南大地构造格局由“北台南槽”到“两板一带”是认识上的一大变化。

1984年水涛重提华夏古陆,推动了地质界对华夏古陆的再研究。

取得了很大进展。

认识到华夏陆块于晋宁期曾有较大规模,在华南大地构造演化中曾起到重要作用,自新元古代晚期始(810±Ma),历经多次裂解,最终解体于新近纪的南海扩张。

其存在依据:

1)北有怀玉残留岛弧地体,南有琼南残留微陆块。

2)南华加里东造山系,分别奠基于扬子、华夏型新元古代早期和更老的基底之上,在北海—萍乡—绍兴拼接带以东地区,于造山带根部或下部暴露出华夏陆块裂解的中深变质岩残块,时代为古元古代到新元古代早期。

①闽西北天井坪岩组(1766±19Ma、1776±16Ma),②闽西北大金山岩组(1.8—2.34Ga),③闽西北南山岩组(846—859.1±9.2Ma),④闽东迪口岩组(1040±Ma),⑤云开天堂山岩组(1894±17Ma、1847±59Ma),⑥浙西八都岩组(1743±8Ma),⑦海南抱板群(1430—1318Ma)。

除此,浙西侵入于八都岩群的淡竹花岗岩年龄值1878Ma。

3)西沙、浙东海域钻孔中打到中元古代的中深变质岩。

3、钦杭岩石圈不连续带:

1)厚幔薄壳带:

大地电磁测深的岩石圈厚度,湘中200km,(地震层析140—120km),萍乡—丰城坳陷190km,龙游130km。

地壳厚30-31km。

(图3、图4)

2)密集的超壳断裂带:

在钦杭带中段计有凭祥—浏阳—苏州、上高—乐平—临安、德兴—东乡、横峰—箫山、北海—萍乡—绍兴等。

具铲式断裂特征,并分别由北南两侧大规模对冲推覆(图5)。

于加里东运动晚期,江南、万年块体南推。

北海—萍乡—绍兴断裂带,东段大规模不均衡地向北仰冲拼贴,使怀玉古岛弧地体遭到严重消减叠覆,呈楔形尖灭,其前缘残留有杨溪、金山岭、乌石、白土、漫田等岩片或混杂岩块。

由于武功山向北仰冲,在浏阳、铜鼓一带与江南地块对冲,万年岛弧受到消减,在浏阳宜丰一带,堆叠了苍溪、涧溪冲、宜丰—南桥等构造蛇绿混杂岩片。

这时萍乡—郴州断裂发生左行走滑转换。

湘南与武功山的“黑板溪群”发生显著位移。

这条陆内拼接性质的断裂带,构成了钦杭结合带的南界,根据泉州—黑水、黄山—温州地学断面资料、具有3重侧列式结构(图6)。

图3屯溪—温州地带的岩石圈二组速度结构图

(根据地矿部华南物化遥编图委员会东南沿海重点片综合解译组资料略作修改;单位:

Km/s)

 

图4江南(雪峰段)隆起—沿海北西向剖面的岩石圈构造略图(据袁学诚等资料修改)

1.壳内低速层2.晚白垩世—古近纪红色盆地3.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坳陷4.晚中生代火山盆地5.岩石圈地帽硬块6.断层

图5钦杭结合带中段地质构造简图

图6北海—绍兴拼接带仰冲模式示意图

3)壳幔混杂与地层叠覆型壳层:

带内由于多次陆—陆、陆内块体挤压碰撞、构造拆离、形成了华南洋壳与地壳物质混杂、地层相互叠覆的上地壳结构。

4、“两隆夹一坳”的格局:

钦杭带由于多次裂陷沉降形成了一条大型的坳陷带,分别为扬子型南华纪—中三叠世海相盖层、华南型泥盆纪—中三叠世盖层,中新生代陆相的含煤盆地、火山盆地和红层盆地带。

所以是一条重要的非金属、煤、膏盐成矿带和油气远景区。

其两侧分别为江南、华夏隆起所夹持,成为华南一条重要的经济交通走廊。

5、燕山期以深源为主、多源共存、相互过渡的岩浆岩带:

基于构造特点与壳层混杂堆叠,岩浆岩类型十分复杂。

1)扬子同熔型中酸性岩浆系列:

岩石以深源浅成的花岗闪长斑岩为主,Ⅰ型以成铜为主;Ⅱ型显示过渡特征,以形成白钨、钼、铅锌矿为主。

2)南岭壳熔型中深成花岗岩系列:

以花岗闪长岩类为先导,成矿很弱,以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主体以成钨为主;以正长花岗岩、碱长(晶洞)花岗岩为终端,以形成Ta、Nb、Sn为特色。

有的花岗岩具喷射浆混作用(灵山、骑田岭等)。

3)燕山晚期钦杭型火山—次火山岩系列:

以反序的酸—中酸性同熔型火山—次火山岩为先导,以成Cu、Au为主,以酸性火山岩次花岗斑岩、碱长花岗斑岩为主体,以形成U、Pb、Zn、Ag为主,以高钾的石英正长斑岩、正长斑岩为终端。

三、钦杭成矿带的主要特征

钦杭成矿带于2010年已列入我国19条重要成矿区带,其范围根据钦杭结合带对成矿作用的影响地域,包括钦杭结合带及在构造上与其有密切联系的邻侧部分,构成北、中、南3条成矿带。

是以钦杭成矿带主带为中轴包括江南与南华成矿区带的前缘部分,构成了华南最重要的铜锡钨铀铌钽金银锑内生金属成矿带。

也是一条重要的煤、铁、非金属成矿带,拥有百余处特大型和大中型金属矿床。

其内生金属矿床有以下特征:

1、成矿时期

1)中新元古代弧盆海相火山环境,形成了西裘—铁砂街式火山沉积叠改型铜铁矿床和重要的金矿源层:

为形成金山式,万古式金矿提供了矿源。

2)燕山期强烈的陆内造山,“两板夹一带”形成了强烈收缩的“两隆夹一坳”,活动早,持续时间长(175—100Ma),活动强度大,成矿作用强烈(图7),为该带主成矿期。

图7钦杭成矿带内生金属矿床分布示意图

2、分带特征

1)钦杭成矿带主(中)带:

为岩石圈不连续带,壳层成分混杂,成为深源,浅源两类岩浆成矿流体的活动带。

组成了扬子同熔型、南岭壳熔型、钦杭型火山—次火山岩3大岩浆成矿系列共存,以铜、金锡为特色的多金属成矿带,构成了广义钦杭成矿带的中轴。

2)钦杭北带为江南成矿带前缘,中段九岭地区以万古式、金家坞式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和大湖塘式钨钼铜矿床为特点,东段以钼铅锌钽铌为主,中南段与南岭带复合以与壳熔型花岗岩有关的钨、钼、锡、铅、锌多金属成矿为主。

3)钦杭南带:

受加里东造山带前缘逆冲带制约,形成云开—罗霄—天台成矿带。

中段与中南段隆起带与南岭带复合以与壳熔型花岗岩有关的钨锡铀铌钽矿床为主。

在坳陷带如饶南、阳春等地以铜铅锌矿床为主,在东、南两端中生代陆相火山岩带,如赣杭带以铀、银、铅、锌、金等矿床为主。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赣杭火山岩型铀矿带,恰位于萍乡—绍兴拼接带上盘,据研究,铀源来自地壳,且下寒武统黑色页岩为最重要的铀源层。

该矿带的形成是否与被叠覆于南华加里东造山带前缘之下的怀玉地体南部的下寒武统有关?

值得研究。

3、成矿特征

钦杭带作为一个古板块结合带,构造强、影响深,壳层壳幔物质混杂,成岩成矿有以下显著特点:

1)深源性:

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壳幔同熔型中酸性岩浆岩带和以铜金为特色的成矿带,拥有世界著名的德兴铜金矿集区和一批重要的铜多金属矿床,且主要分布于钦杭带的主带或其旁侧。

矿床有上海金山、浙江建德岭后,江西德兴(铜厂、富家坞、朱砂红、银山),铅山永平,上饶船坑,广丰铜山,东乡枫林、虎圩,宜丰村前、萍乡志木山,湖南七宝山、宝山、铜山岭,广东阳春、圆珠顶、广西贵港龙头山和沿凭祥—大黎断裂带形成的大黎等钼铜铅锌矿床。

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矿床(田)有:

——德兴铜厂铜矿田:

形成于德兴—弋阳构造蛇绿混杂岩带中,赣东北深断裂带上盘,沿北西西向张裂带形成朱砂红、铜厂、富家坞3个浅成成矿花岗闪长斑岩株。

形成“两特一大”3个细脉浸染型铜(金)矿床。

值得注意的是与万年推覆体前缘逆冲带明显有关。

岩浆成矿流体是作北西向南东上侵,显示多峰式铲式形态(图8)。

图8德兴富家坞—铜厂—朱砂红地质剖面略图

(据德兴铜矿会战及赣东北队资料)

——德兴银山铜金银铅锌矿田:

产于赣东北深断裂带上盘,德乐火山盆地东北角,围绕西山火山口及九区英安质隐爆角砾岩筒,呈银铅锌铜金正向水平、垂直分带。

为与打鼓顶组派生的次英安质火山岩有关的脉带型矿床,金达特大型规模、铜银铅锌达大型规模。

矿床深度达1500m以下(图9)。

 

图9银山九区7号勘探线剖面图(江西有色1队、铜业公司勘查队资料)

——湖南郴县宝山铜铅锌矿床:

产于湘东坳陷带中,以隐伏花岗闪长斑岩为中心,内带以细脉浸染型铜矿为主,中带为矽卡岩型钼、铜、钨、铋等多种矿化,外带为热液充填交代型铅锌银和汞矿化。

(转引自毛景文)。

——广东封开圆珠顶钼铜矿床:

为2005年以来新发现的大型钼铜矿床,二长花岗斑岩(?

)株(0.193Km2,160—162Ma)侵入于寒武系浅变质岩中,矿体呈环状产于外接触带,平均品位Cu0.24%、Mo0.025%,初步估算,Cu98万吨,Mo26万吨(广东719队资料)。

2)多源性:

钦杭带深源与浅源成矿流体共存是一个重要特点。

与同熔型深源成岩成矿流体相比,壳熔型侵入岩、火山岩及其成矿流体分布更广。

形成了世界上最重要的钨矿带和我国最重要的铀、铌、钽矿带。

近期锡田—骑田岭矿带的发现,表明该带锡资源远景很大,银铅锌矿也占有重要地位。

值得重视的是同一矿床也存在多源成矿现象,出现W中有Cu,Cu中W,上铜下钨和Cu、W叠生,后者如永平、枫林等矿区即为其例。

下面举几个该类新发现的重要矿床。

——湖南茶陵锡田锡钨矿床:

锡田燕山期(156Ma)成矿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属壳熔型。

侵入于印支期花岗岩及泥盆纪碳酸盐岩中,主要形成似层状矽卡岩型矿床,其次有构造矽卡岩复合型,构造蚀变岩型、岩体内云英岩型矿床,估算Sn资源量50万吨。

(湖南省地调院资料)

——铅山永平铜钼(钨)矿床:

是我国产于上石炭统中规模最大的似层状铜矿床,伴生钨达10万吨。

其成因有海相火山沉积、海底热水喷流之说。

经近期进一步调研发现矿区中部的火烧岗花岗斑岩小岩株为花岗闪长斑岩,有细脉浸染型铜钼矿化。

同时据矿山钻孔观察,十字头似斑状花岗岩株下面为一个隐伏的隐爆花岗闪长斑岩筒,形成细脉浸染状钼铜矿床,深部与火烧岗岩株相联(图10)。

表明矿区同时存在壳熔花岗岩和同熔型斑岩,形成了大型的似层状铜钨钼矿床和中型的细脉浸染型钼铜矿床。

3、递变性:

以钦杭带中带与北带为例。

产于德兴—弋阳深断裂带与同熔型斑岩有关的德兴矿集区的铜矿床与产于江南成矿带中与壳熔型中深成花岗岩有关的钨矿床的Cu、W两个端员之间存在着递变过渡的成矿特征。

如位于塔前—赋春矿带的产于上石炭统的似层状原朱溪铜矿床,经912队钻探,深部变为数十米厚的白钨矿体。

而与燕山期壳熔型花岗岩、斑岩有关的武宁大湖塘钨矿区,经赣西队和916队进一步勘查。

发现为细脉浸染型、爆破岩筒型、石英大脉型“三位一体”的大型钨铜钼矿床共生的铜可能达中型规模(图11)。

图11大湖塘蓑衣洞矿区7线地质剖面图(据曹钟清等)

1.晋宁期花岗岩;2.燕山早期花岗岩;3.构造角砾岩4.含钨石英(大)脉及编号;5.钨矿体;6.完工钻孔编号及孔深。

4、变异性:

一是同熔型花岗闪长斑岩,成矿作用由钦杭中带向江南,由以铜为主变为以钼、钨铜为主;而壳熔型深成花岗岩,在钦杭带主带可以形成铜、铜铁、铜多金属小型矿床,如铅山陈坊、东乡芦骨岭、高安马塘等矿床。

二是壳熔型花岗岩同源演化终端成员正长或碱长(部分有晶洞)花岗岩,在钦杭带具重要的钽铌钨锡成矿作用。

如在横峰灵山形成松树岗特大型钽铌矿床。

而沿海的碱长晶洞花岗岩成矿作用很弱,无重要矿床生成。

5、分段性:

钦杭带各段地质结构组成以及与相关构造成矿带的复合关系的差异,成矿的分段性十分明显。

中段即赣中段结合带基底出露较好,与新华夏系构造复合,成矿以深源的铜金多金属为特征(图12)。

中南段即湘南、赣西南、粤西地区,钦杭带走向北北东,与南岭成矿带复合,是世界上钨锡巨量堆积的地区。

近期在骑田岭、大义山、九巍山等地钨锡找矿取得重要进展。

如其中桂阳黄沙坪矿区,位于湖南由晚古生代地层组成的近南北向褶皱带中,与近东西向断裂构成“井”字形构造,岩浆岩主要有燕山早期英安斑岩、石英斑岩、花斑岩、花岗斑岩,形成了矽卡岩型、充填交代型、细脉浸染型大型铅锌矿床,查明Pb、Zn量200万t,控制与推断磁铁矿矿石量2000万t,矿床中也有铜矿体。

经危矿项目勘查,矿床不是呈Pb、Zn、Cu垂直分带,而是打到了巨厚的矽卡岩型白钨铜多金属矿体,钻孔见矿累计厚度332.5m。

初步估算,增加333+334资源量WO38.9万t,Mo3.6万t,Bi1.6万t,Sn3.7万t,铁矿石2000万t。

(湘南地勘院资料)

四、地质构造发展演化

钦杭结合带经历以下5个重要时期。

1、中元古代至新元古代早期华南小洋盆由扩张到消亡,晋宁弧陆碰撞、扬子与华夏古板块拼合时期(820±Ma)。

根据上述,中新元古代华南洋的位置应当位于钦杭结合带之中,伏川、德兴、文家市等蛇绿混杂岩为其残迹,该带有显著的板块结合带信息。

而北海—萍乡—绍兴断裂带至今未发现蛇绿岩块和其他相关重要信息,是加里东期的一条陆内地壳拼接带。

再者怀玉岛弧地体,比扬子陆源的江南褶皱带古老,且为典型的火山岛弧,物质组成与扬子陆缘明显不同,归于华夏古板块比较合理。

从地球物理和深源成矿特点都说明华南洋并非在北海—萍乡—绍兴以南地区。

华南洋的形成在1200Ma前的中元古代晚期,怀玉岛弧的历史可为之佐证。

根据现有的测年资料,约在850Ma前华南洋向南俯冲,导致怀玉火山岛弧从海到陆转化。

这时江南陆缘处于被动陆缘的伸展海盆环境。

形成了以陆源碎屑为主的枫树岭组、横涌组、计林组沉积。

约在830Ma前后,华南洋向北俯冲,引发江南陆缘转化为活动陆缘,江南南部形成万年大陆岛弧,形成了程源组火山岩地层,江南北部可能包括长江中下游处于弧后盆地,以陆源碎屑沉积为主。

经晋宁运动(820±Ma)时华南洋消亡,两侧弧陆碰撞,形成了江南、怀玉等褶皱带,构成陆块的褶皱基底(图13)。

图13钦杭结合带晋宁—加里东期构造演化示意图

2、新元古代晚期—早古生代华南裂谷系扩张,消亡与加里东造山期(810±Ma—410±Ma)(图14)。

图14新元古代晚期(810±Ma)华南裂谷系略图

1)新元古代晚期(810±Ma)“板溪期”扬子与华夏古板块裂解,形成华南裂谷系,扬子陆缘的浙皖赣地区形成堑垒系(火板溪),湘黔桂地区形成台阶式斜坡(红板溪、灰板溪),华南南部(南华)形成裂谷海盆(黑板溪)。

2)南华裂谷海盆的一支沿钦杭带浸进,在怀玉古岛弧地体形成了由深海浊积岩到双峰式火山岩的一套沉积。

在这一过程中扬子陆缘堑垒系与怀玉地体经多次弱造山、软碰撞,联结为统一陆块,沉积了扬子型南华纪—志留纪被动陆缘沉积盖层。

3)南华海盆之南尚有华夏古陆较大残体,在今天所见的南华加里东造山系范围都已裂陷成海盆,不存在古陆。

志留纪时海盆封闭,形成分别奠基于扬子、华夏基底之上的南华造山系,该区出露的古老变质岩块为造山系下部或根部暴露出来的华夏古陆残块。

4)根据南华加里东造山系的褶皱变形格局,显示自南向北不均衡拼贴,和萍乡—绍兴与南岭之间由东向西仰冲推挤,后期发生了与江南地块在钦杭带两侧发生大规模对冲叠覆(图15)。

3、晚古生代—中三叠世被动陆缘盖层沉积与印支陆内造山时期

1)钦杭带长期处于江南、华夏古陆之间成为海水入侵的主要通道。

形成了粤北—湘东—萍乡—长兴含煤带。

中二叠世末钦州残留海槽封闭。

2)中三叠世末受板(陆)块多向汇聚发生陆内造山,形成钦州造山带,华南沉积盖层广泛褶皱,基本结束海侵历史。

至此,以北东向弧形构造为特征的华夏构造体系域基本定型。

3)钦杭结合带表露部分的基底,北东:

晋宁造山带(陆块):

南西段:

加里东造山带,南段:

印支造山带。

图15中国东南部早古生代末地质构造格架图

Ⅰ扬子板块;Ⅰ1江南地块;Ⅰ2扬子东南陆缘碰撞带;Ⅰ21锦江对冲岩片叠覆带;Ⅰ22万年逆冲推覆地体;Ⅰ23怀玉残留地体;Ⅱ华南造山系;Ⅱ1湘桂造山带;Ⅱ2东南造山带;Ⅱ21武功山前缘逆冲推覆带;Ⅱ22北武夷—天台山前缘逆冲推覆带;Ⅱ23罗霄褶皱带;Ⅱ24雩山褶皱带;Ⅱ25南武夷褶皱带;Ⅱ26云开褶皱带;Ⅱ27岭南褶皱带

4、晚三叠世—早白垩世陆内伸展成盆与燕山陆内造山时期

1)晚三叠世钦杭带是由粤东登陆的弱海侵的主要渠道,形成了安源期富煤带。

2)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发生的燕山期陆内造山是东亚一次超级地质事件。

在欧亚超级大陆板块内部扬子、华夏板块与西伯利亚、华北、印支等陆内古板块再次聚合并与古太平洋板块强烈相互作用,这时中国东南部主要应力场为近经向压缩与近南北向左行扭动(图16)。

华夏构造体系域与新生的滨西太平洋(新华夏系)构造体系域,南岭东西带(新亚洲)复合,制约着华南岩浆—成矿作用。

形成了钦杭成矿带。

钦杭带是燕山运动的策源地之一,活动较早(170—175Ma),地壳收缩与两侧地壳强烈隆坳分异,形成“一坳两隆”格局和一组超壳断裂带。

导致壳幔物质调整,热流体上升,地壳活化重组,引发内生金属成矿大爆炸。

5、晚白垩世以来(喜马拉雅期)造山后陆内伸展裂陷成盆形成钦杭红盆带,晚近进入不均衡弱造山隆起时期,形成一串小型平原、河流洼地和著名的丹霞景观。

这里需要一提的是,中国南部的华夏板块、滇藏、印度板块与扬子板块间均以南北对接为主要运动方向,因边界条件差异,形成分别北东、北西向弧形的青藏、华夏构造体系域,它们可能分别是东西向的古亚洲,特提斯构造体系域的变种。

最后有3点意见:

一是,Gilder等(1996)在钦杭带以南发现一条北东向前中生代低TDM花岗岩带(图17),称“十—杭带”,有可能为钦杭带提供某些信息,值得在此基础上与钦杭带内多源的花岗岩作进一步的对比研究。

图16中国东南部燕山期构造动力机制示意图

Ⅰ扬子地块,Ⅰ1江南西部隆起带;Ⅱ下扬子地块,Ⅱ1长江中下游坳陷带,Ⅱ2江南东部隆起带,Ⅱ21九岭逆推隆起,Ⅱ22黄山—天目山过渡带,Ⅲ湘桂坳陷带,Ⅳ1钦杭坳陷带,Ⅳ11—1钱塘坳陷,Ⅳ11—2万年逆推隆起,Ⅳ11—3萍乡坳陷,Ⅳ11—4湘东坳陷,Ⅳ11—5钦州印支造山带,Ⅳ2诸广山—仙霞岭隆起带,Ⅴ东南加里东增生地块,Ⅵ华夏残留陆块。

图17中国东南前中生代花岗岩Nb同位素模式年龄分布图

(虚线为低Nb模式年龄岩体分布范围;单位:

Ga)

二是,板块登陆后,重点是研究造山带,但其中更关键的是研究古结合带。

古板块界线的划分难度很大,我国所有的古板块分界都存在有待解决的问题。

现在作为扬子与华夏板块分界的北海—萍乡—绍兴拼接带,实际是钦杭带的南界,是加里东—印支期完成的一条陆内拼接带,钦杭结合带内由于构造混杂,岩片堆叠,加上覆盖很广,尚难理出一条精确的板块分界,有待于今后研究解决。

三是,近期地质工作表明,钦杭带资源潜力很大,湘、桂、粤地区都有重大发现,钦杭是江西最重要的成矿带,这两年重点加大了该带中深部铜、铁、煤找矿工作,都取得了预期的成果。

需进一步加强成矿带的整体研究,开展精细的矿调工作,加大中深部找矿勘查力度。

本稿的编写得到了江西省地质学会理事长吕细保、秘书长黄越、副秘书长龙梅梅的支持和祝平俊高级工程师的帮助,谨致感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