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训练之能力篇.docx
《写作训练之能力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写作训练之能力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写作训练之能力篇
写作训练之能力篇
一、观察能力
1、长期观察周边细微的事物,并坚持写观察笔记。
2、观察并记录各科老师讲课时的姿势及形态,进行对比,写出观察笔记。
3、通过观察一个匆忙行走的路人,对其进行合理的想象。
4、观察不同季节旭日初升的情景,并将它记录下来。
5、努力缩小注意的范围,全神贯注地陶醉于一些微小的世界,例如蚂蚁和地上的昆虫,细细观察花朵或地上的叶片、沙粒和尘埃。
然后逐一加以描绘。
6、以艺术家或摄影师的眼光来观察物体。
例如,用镜框将它镶起来以把它和周围的环境分开,把它与你的先入之见、预想以及关于它应该怎么样的种种观点分开。
把物体放大了看,眯着眼看,以观察它的大概轮廓。
或者从另一个角度来观察,如把它颠倒过来看一看,或通过镜子里它反射形成的影子。
也可以将它放入特殊的背景中,用特殊的形式来摆放它。
或透过不同的滤光镜来看它,长时间地盯着它,进行自由联想,任意发挥。
7、阅读以下这段文字,回答以下问题:
(1)这段文字主要的观察方法是什么?
这样描写的优点在哪里?
(2)分别找出这段文字中实写与虚写的语句,并思考虚写在这段文字中的作用。
对乌鸦的阅读完全是被动的,但阅读的结果是——至少是:
抛开种种文化的附着,作为纳粹意义上的鸟,乌鸦却是一种难得的经得起审美的鸟:
那黑才叫黑,如墨,如漆,如星月全无的深夜,且又有光泽,飞起来时,仿佛像绸缎在阳光下滑动,那分寸得当的喙象有着牛角的质地,显出了一些贵重,而两只眼睛更使你觉得从前的印象简直没有道理,那棕黑的两粒,如珠如豆,晶晶闪亮,无一丝阴森,更无一丝怨毒,恰恰相反,倒有一些纯真、柔和,还有几分只有善目慈眉的老者的眼睛才有的那种亲和。
假如有这样一只黑得到位的乌鸦,立在一片晶莹的雪地上,其情景如何?
假如这样一只黑得到位的乌鸦,穿行在如雨的樱花里,其情景又将如何?
它在地上走动——不是走动,而是跳动的样子也很好。
我原以为乌鸦在地上的前行,是像鸭子一样晃动着往前走,结果发现,它根本不会走动,而是轻轻地跳动着前行,很有节奏感。
觅食时,偶然受了惊动,会一转脑袋,往天空一望,其神态还有几分憨呆。
最值得注意的是它的飞翔。
井之头公园的上空,常有鸽群和野鸭群飞过。
鸽子的飞翔固然迷人(我少年时曾被这种飞翔迷得不能自已),但鸽子的飞翔有时候带了少许的表演的性质。
它们在天上飞,盘旋,忽如旋风一般上升或下降,久久不肯停歇,总让人觉得它们有点在卖弄自己的飞翔。
而野鸭的飞翔又过于单调,直通通地四平八稳地在天上飞,全无一丝变化,加上长脖子短身体的体态,似乎不那么让人觉得飞翔的优美。
而它的下降,简直使人觉得笨拙。
它们落在水面上时,绝无一点轻盈与优雅,而竟如一块一块砖头,噼里啪啦地直掉在水里。
乌鸦的飞翔,既不同于鸽子,更不同于野鸭。
它不在天上作无谓的盘旋,绝无卖弄之意,但只要是飞,就将它飞好,飞出样子。
它们似乎最喜欢那种从一株树到另一株树、从屋顶电视接收架到电线杆的顶端、从地上飞到树上或从树上飞到地上这样子的有目的的飞翔。
在起点与终点之间,它扇动大翅,潇洒自如。
倘若在行将到达终点之时,它忽然改变了降落的主意,此时,你就会发现它没有一丝野鸭在突然改变飞行计划时的那种局促与僵硬,而是令人不可思议地穿越了极其有限的枝隙与叶空,其情形如一页薄纸轻风送力,一瓢而过,不留一丝改变原意的痕迹。
(节选自曹文轩《乌鸦》)
8、阅读比较下面两篇文章,并回答以下问题:
这两篇文章的观察方法分别是什么?
它们的观察角度有什么区别?
(1)海上的日出(作者:
巴金)
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
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周围非常清静,船上只有机器的响声。
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
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
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不转眼地望着那里。
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
这个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地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
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有时太阳走进了云堆中,它的光线却从云里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
这时候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倒也不容易,因为我就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有时天边有黑云,而且云片很厚,太阳出来,人眼还看不见。
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
后来太阳才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这时候发亮的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明亮的了。
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么?
(2)海上日出([日本]德富芦花)
撼枕的涛声将我从梦中惊醒,随起身打开房门。
此时正是明治29年11月4日清晨,我正在铫子的水明楼之上,楼下就是太平洋。
凌晨4时过后,海上仍然一片昏黑。
只有澎湃的涛声。
遥望东方,沿水平线露出一带鱼肚白。
再上面是湛蓝的天空,挂着一弯金弓般的月亮,光洁清雅,仿佛在镇守东瀛。
左首伸出黑黝黝的犬吠岬。
岬角尖端灯塔上的旋转灯,在陆海之间不停地划出一轮轮白色的光环。
一会儿,晓风凛冽,掠过青黑色的大海。
夜幕从东方次第揭开。
微明的晨光,踏着青白的波涛由远而近。
海浪拍击着黑色的矶岸,越来越清晰可辨。
举目仰望,那晓月不知何时由一弯金弓化为一弯银弓。
东方天际也次第染上了清澄的黄色。
银白的浪花和黝黑的波谷在浩渺的大海上明灭。
夜梦犹在海上徘徊,而东边的天空已睁开眼睛。
太平洋的黑夜就要消逝了。
这时,曙光如鲜花绽放,如水波四散。
天空,海面,一派光明,海水渐渐泛白,东方天际越发呈现出黄色。
晓月、灯塔自然地黠淡下来,最后再也寻不着了。
此时,一队候鸟宛如太阳的使者掠过大海。
万顷波涛尽皆企望着东方,发出一种期待的喧闹…无形之声充满四方。
5分钟过去了…10分钟过去了。
眼看着东方迸射出金光。
忽然。
海边浮出了一点猩红,多么迅速,使人无暇想到这是日出。
屏息注视,霎时,海神高擎手臂,只见红点出水,渐次化作金线,金梳,金蹄。
随后,旋即一摇,摆脱了水面。
红日出海,霞光万斛,朝阳喷彩,千里熔金。
大洋之上,长蛇飞动,直奔眼底。
面前的矶岸顿时卷起两丈多高的金色雪浪。
9、阅读以下文字并回答问题:
这段文字生动的原因是什么?
红楼梦(节选)(作者:
曹雪芹)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
“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
”自己却鼓着腮不语。
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
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再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
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
二、立意能力
1、根据下面一段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体裁不限。
春天到了。
两颗种子躺在肥沃的土里,开始了下面的对话:
第一颗种子说:
“我要努力生长!
我要向下扎根,我要感受春晖照耀脸庞的温暖。
”于是它努力向上生长。
第二颗种子说:
“我没有那么勇敢。
我若向下扎根,也许会碰到硬石。
我若用力往上钻,困难会伤到我脆弱的茎。
我若长出幼芽,难保不会被蜗牛吃掉,我若开花结果,只怕小孩子看了会将我连根拔起。
我还是等情况安全些再做打算吧。
”于是它继续瑟缩在土里。
几天后,一只母鸡在庭院里东啄西啄,这颗种子就这样进了母鸡的肚子。
2、就“有关杯子”进行发散思维,并写一篇文章。
立意自定,题目自拟,字数、体裁不限。
3、春天
艾青有诗云:
“人问:
春从何处来?
我答:
来自郊外的墓窟”。
这里的春,显然是指革命烈士用鲜血换得的美好生活。
春天,既有大自然的春天,又有人类社会的春天;既有个人的人生的春天,又有国家的、民族的、事业的春天。
它既是多彩的自然季节,又是丰富的艺术形象。
那么,这各种各样、林林总总的春天究竟都从哪里来呢?
请你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4、等待
种子发芽需要等待,幼苗出土需要等待,花蕾绽放需要等待,果实成熟需要等待。
孩子长大需要等待,冬去春来需要等待……等待是一种心境,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尽管诗人高喊“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但有些事还是急不得……
[范文]
等待
最美的景色留给春季,最长的雨季留给青春,最后一缕辉煌留给夕阳,最无奈的心情留给等待。
六千里,我踏雪前行,滚滚的车轮碾碎了一川悸动的企盼;六千里的心路我一寸一寸丈量,急一程,慢一程,千山万水阻不断匆匆的归途;六千里追云赶月,不舍昼夜,六千里疾如狂风,归心似箭,青山一段段绵如丝帛,绿水一条条韧如垂柳。
山水尽头处却是无穷无尽的等待!
等待你,我就像守了一座空山,荒芜的蒿草在寂寞里拔节疯长,湮没了心灵的草场。
二月的冷雨凄清无情,在空灵和不安中冰冻热情。
空山最险,而我在绝险的颠峰日期夜盼,不倦不悔。
日月经天,似乎也在徐徐而动,几乎凝滞不前。
等待你,花期便姗姗来迟,也不见春江水暖,也不见枯木逢春,也不见艳阳高照,也不见微风如曛。
等待的心绪最切,最暗,也最为不安。
等待你,我就如同掉入了时空的陷阱,心在急速的老去,梦却在永远的循环往复,止步不前,一场场的雪拥兰关,古陌荒阡,一幕幕的关山残月,风声鹤唳。
天涯梦断只留下支离破碎的希望,忍苦成愁只换来漫无边际的踯躅。
没有你我怎么办?
此心化碧,唯有常挂虹际云端,孤绝天下;此生如流星,也只有汇入银河深处,无始无终。
等你踏月乘风来,衣角上还带你故乡的清露;等你含嗔带笑至,齿颊边还余留你难改的乡音。
等待你的日子里,我已找不到我自己。
(摘自“晨风文学译站”)
5、位置
自生命萌发之初,你在人世间就有了自己的位置;到生命终结之际,你在大地上仍有自己的位置。
无论这位置是大是小,是重要还是平凡,你总有一个位置。
你失去社会的位置,失去职业的位置,或是失去爱情的位置,但最终还会剩下一个大自然赋予你的位置。
如果你老是向前看,你的位置肯定在后面;如果你老是向下看,你的位置必然在上面……在整个生命历程中,你一直同位置打着交道。
或许,你有一段关于位置的心情故事;或许,你有许多关于位置的独到见解;或许,位置曾引起你深入的思索;或许,位置曾让你产生无限的感慨……请你讲述亲身的经历,或联想相关的故事,抒写内心的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
6、距离
距离
岸与岸没有多少距离,只要有船/或者飞机,或者翅膀……/五湖四海也只是小小寰球//山与山并没有多远,只要有车/或者索道,或者脚步……/地球已是一个村落//人与人也不隔肚皮,只要有心/或者目光,或者肝胆……/异族也可成为兄弟
请写出你对“距离”的认识。
7、健康
同世上很多美好的东西一样,健康也往往直到失去人们才知道它的可贵。
人,首先应是健康的,从体魄,到心灵;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应是健康的,从体制,到文化……白岩松说:
“健康是1,事业、婚姻、幸福、金钱、财富等等是1后面的0,1倒了0再多也没用。
”“0”的通常意义是“无”,天下之事,非有即无,故若以“有”“无”而分天下,则“0”有其一。
“无”的世界不仅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之中,且有种种妙用。
君不见无字之书、无乐之幸、无声之叹、无言之情,有时候不是比“有”更含蓄、恢宏、深沉、动人的力量吗?
曾经唱遍大江南北的歌《一无所有》,不是使人感受到一无所有者所拥有的是比整个“有”的世界更为丰富的世界吗?
澳大利亚人认为,如果给财富按先后顺序排列,那么,第一大财富便是健康。
澳大利亚人口稀少,资源丰富,地域辽阔,同时也是个高福利的国家,根本不存在生存危机,所在他们把健康的体魄看成是第一位。
第二大财富是接受高等教育。
他们认为人类的进步是以文化为载体的,只有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第三大财富是有幸福的家庭。
健康的子女、和谐的家庭是身心健康的保障。
第四才是金钱。
你是否赞同他们的观点。
为什么?
8、人与自然
古希腊悲剧大师埃斯库罗斯说:
“非但不能强制自然,还要顺从自然。
”中国古代的道家学派也持与此相近的观点。
到了近代,西方哲学家黑格尔说:
“当人类欢呼对自然的胜利之时,也就是自然对人类惩罚的开始。
”恩格斯更明确的指出: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然而荀子却独树一帜,自信的宣布:
“人定胜天。
”请你写一则被自然界报复的故事。
9、人生哲理
哲理之与人生,时时相随,事事蕴含,处处显现: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之所欲”便可“滥施于人”吗?
“逆境出人才”,“顺境”就不出人才吗?
做人要坚持“行方”原则,具有润滑功能的“行圆”策略就可抛弃?
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就不是失败之母?
人生需要我们思辨的哲理太多太多:
德与才、苦与乐、美与丑、愚与智、荣与辱……选择其中的一句话为文章的立意写一篇文章。
10、阻碍
两个强盗,有一次偶然经过一个绞刑架,其中一个说:
“假使世间没有绞刑架这一类的刑具,我们的职业真是很好的一种呀。
”另一个强盗回答说:
“呸,笨蛋!
绞刑架是我们的恩人。
假使世界没有了它,人人都敢做抢劫的勾当,那时,你我两人的买卖,岂不做不成了吗?
”
各种技艺、职业、事业也是如此。
有了困难,才能拦阻与淘汰掉一切不如我们的竞争者。
阻碍不是我们的仇敌,而是恩人。
你以为如何呢?
11、课桌文化
如果稍加留意,你会发现,现在学生的课桌凳上留有各式各样的不同笔迹,有的是格言警句,有的是影星大名,有的是即兴创作……有人称之为“课桌文化”。
你对此是如何看待的?
12、命题作文
(1)不要自己绊倒自己
(2)浪漫与现实
(3)彩虹与石桥
三、想象能力
1、想象诗人、农夫、屠夫三人在一家酒馆里认识,他们聊天时的情景。
2、通过想象,将空调、磁带、鲜花三个意象组合起来,构思一篇文章。
[归入综合能力]
3、想象一个刚刚失恋的男子独自喝酒的情景。
4、想象如果当林黛玉遭遇韦小宝,故事会怎样发展?
并以此写一篇文章。
5、想象武松如果没有在景阳岗喝醉,故事会怎样发展?
并以此写一篇文章。
6、想象一个在公共汽车上被一个异性盯住的人的心理活动。
按主角是男性及女性分开想象。
7、记小时侯的一幕
8、那个暑假我做过……
9、梦中的女孩(男孩)终于来信了
10、长时间地与婴儿或儿童呆在一起。
他们比其他人更接近存在性世界。
有时候,当你和一些动物,如小猫、小狗、猴子或猩猩呆在一起时,你也能感受到存在性世界。
a)站在历史学家的高度对自己的生活进行反思,一百年、一千年后它会是什么样的呢?
b)从别的动物的角度来对自己的生活进行思考,如自己在一只蚂蚁眼中会是什么样子?
c)假设你只能再活一年了,你会怎样对待你的生活?
d)思考一下,你的生活在一个远方的人看来是怎么样的,例如,一个远在非洲的小山村里的人,他是怎样看的。
e)当你看到一个熟人或熟悉的情况时,假设这是第一次久别重逢,会有什么新鲜的感觉?
f)当你要与熟人或熟悉的情况久别时,会有怎样的情景?
试做想象并加以描绘。
g)以伟大的睿智的哲人的眼光来看问题,如以苏格拉底、斯宾若莎、伏尔泰的眼光来看问题。
h)试着与历史上的伟人交流,同他们交谈或给他们写信。
例如,与贝多芬、苏格拉底、威廉·詹姆司、依曼纽尔·康德或阿尔弗雷德·怀特海等交流。
11、以“夜里戴草帽的人们”为题,
(1)通过合理想象,写一篇文章。
(2)把自己的文章与下文相比较,找出差异。
夜里戴草帽的人们(作者:
黄黎晗)
夜里还戴着草帽的,是一些什么人呢?
有谁会在天黑无光的时候,把这种传统的遮阳工具继续戴在头上?
夜里戴着草帽的人们必须刚从白昼的烈日中走来,或者准备在天亮以后走到一片炎热中去。
这样的人不是长年在乡村劳作的农民,农民在夜里一般不需要把草帽戴到头上。
一天劳动过后,农民在黄昏都会把草帽挂到锄头把上,让它们在晚风中飘舞。
如果是在闷热的傍晚人们还喜欢把帽檐的一侧卷起来一边扇风一边带着对晚餐的向往走回家去。
那些平凡无奇的日子里,乡村草帽的夜晚生活就像它们的主人一样简单安静。
天黑以后它们一般都静静地趴在门后的墙上,倾听主人辛苦而甜蜜的鼾声,或者眼睁睁地看着一只消瘦的老鼠鬼鬼祟祟爬进了粮仓。
到夜里还戴着草帽的人们,大多是那些白天进城、天黑还无法回家的乡下人。
他们的家在郊区或者比郊区远得多的山区深处、大海旁。
他们的家不在这里,这座城市没有一个让他们摘下草帽歇脚的地方。
他们不停地在大街小巷行走、游荡,一顶草帽突兀地漂浮在人海之中。
这是一顶孤独的草帽,它显然被主人忽略了。
天渐渐地黑了下来。
头上那歹毒的灼热己完全消失,主人的头己不再需要任何保护,但那顶他戴了一天的草帽还没被摘下来。
因为一样更重要的东西一天以来一直缠绕着它的主人,主人哪里有空去管那顶晒了一天太阳的草帽?
现在主人最关心的或许是一筐尚未售尽的枇杷,一个能决定他和他的家庭未来的远房亲戚,一件连他自己也弄不清楚的麻烦事。
这些东西都十分棘手难办,草帽的主人为之在烈日下奔波了一天。
现在,天黑了,城市的灯火四处闪亮,这些被烈日暴晒了一天的事情,愈发变得沉重、尖锐和滚烫。
这些让他发愁,使他终日盘桓城中不愿归去的麻烦事,其实与这座城市无关:
他的批把长在乡下,他的未来属于乡下,他的杂七杂八的困难发生在乡下。
但是,这位天黑不愿还乡的人却不辞辛苦地跑到“别人的城市”中来,寻求解决,盼望救援,祈求平安。
而现在夜色浓重,开往家乡的最后一班夜行车已经离去,但他的解决、救援、平安看来即将落空。
他戴着顶与城市的夜晚格格不入的草帽久久不愿离去,巴望奇迹或许还会出现。
他游荡在城市的热闹之中,这一切热闹与他无关,他心中的那样东西依然硬邦邦地戳着。
还是留在城中吧,只能戴着那顶乡村的草帽继续在城市的灯火中行走,只有这样,才会让心踏实些,只有这样,才会在夜色中看到一丝光明……这是一个怎样焦急、沮丧、无望的人!
这个人可能是你四处打听女儿音讯的可怜的母亲,她的女儿己经离家出走多日,她的怀中还揣着许多天前你打碎的那个碗的碎片。
这个人可能是我那13年前为我寻找出路的可怜的父亲。
他上衣口袋里揣着一张纸片,上面写着我的高考准考证号码和一个危险的分数。
这个人更可能是我们大家的一个面孔模糊的远房表亲。
他只记着我们小时候掏鸟蛋的傻样,以及一个不知从哪里打听到的我们3年前的旧地址。
现在城市日新月异,横街竖路,曲里拐弯,整座城市就像一个巨大的璇涡,他头顶戴了一天的草帽就像一张落叶在一些陌生的路名中不停地打转……
另外一些在夜晚戴草帽的人们对待草帽的态度与天黑滞留在城中的人刚好相反。
后者忽略了草帽的存在让它一直戴在头上,前者却是因为对它的重视而养成了一种习惯。
他们是那些在下半夜从村庄里出发进城赶早市的乡下人。
因为事先预料到天亮以后头顶即将承受的炎热,他们从门后顺手摘下一夜失眠的草帽,戴上它,挑着箩筐,蹬上三轮车,走进满天星光映照下的乡村小路。
城市的早市上影影绰绰,到处都是戴着草帽的人。
偶尔有几个不戴草帽的,他们戴着大盖帽:
还有什么也不戴的,他们一定是中介人。
戴大盖帽的和什么都不戴的人都不是乡下人,他们是城中人。
他们的城市就像一个巨大的胃,每天都要吞进无数来自乡下的物品,然后又排到乡下去。
同时,在天黑以后迎来一些戴草帽的人,在天亮、白昼再把他们送走。
没有人注意到夜里戴草帽的人们的面孔,夜晚,忽视了赶路的人。
但是,赶路人和草帽并没有忽视夜晚,因为在他们看来,有时夜晚,远比白天重要。
四、结构能力
1、用“||”在下面句序间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并说明划分层次的依据。
人类语言采用声音作为手段,而不采用手势或图画,也不是偶然的。
人类的视觉最发达,可是语言诉之于听觉。
这是因为一切倚赖视觉的手段,要发挥作用,离不开光线,夜里不成,黑暗的地方或者有障碍物的地方也不成,声音则白天黑夜都可以发挥作用,也不容易受阻碍。
手势之类,距离大了看不清,声音的有效距离大得多。
打手势或者画画儿要用手,手就不能同时做别的事,说话用嘴,可以一边儿说话,一边儿劳动。
论快慢,打手势赶不上说话,画画儿更赶不上。
声音唯一不如形象的地方在于缺乏稳定性和持久性,但在原始社会的交际情况下,这方面的要求是次要的,是可以用图形米补充的。
总之,正是由于采用了嘴里的声音作为手段,人类语言才得到前程万里的发展。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本文的布局方式是什么?
父亲是个绝顶聪明的人。
他是画家,会刻图章,画写意花卉。
图章初宗浙派,中年后治汉印。
他会摆弄各种乐器,弹琵琶,拉胡琴,笙箫管笛,无一不会。
他认为乐器中最难的其实是胡琴,看起来简单,只有两根弦,但是变化很多,两手都要有功夫。
他拉的是右派胡琴,弓子硬,松香滴得很厚——现在拉胡琴的松香都只滴了薄薄的一层。
他的胡琴音色刚亮。
胡琴码子都是他自己刻的,他认为买来的不中使。
他养蟋蟀,养金铃子。
他养过花,他养过一盆素心兰在我母亲病故那年死了,从此他就不再养花。
我母亲死后,他亲手给她做了几箱子冥衣——我们那里有烧冥衣的风俗。
按照母亲生前的喜好,选购了各种花素色纸作衣料,单夹皮棉,四时不缺。
他做的皮衣能分得出小麦穗、羊羔、灰鼠、狐。
父亲是个很随和的人,我很少见他发过脾气,对待子女,从无疾言厉色。
他爱孩子,喜欢孩子,爱跟孩子玩,带着孩子玩。
我的姑妈称他为“孩子头”。
春天,不到清明,他领着一群孩子到麦田里放风筝。
放的是他自己糊的蜈蚣(我们那里叫“百脚”),是用染了色的绢糊的。
放风筝的线是胡琴的老弦。
老弦结实而轻。
这样风筝可笔直的飞上去,没有“肚儿”。
用胡琴弦放风筝,我还未见过第二人。
清明节前,小麦还没有“起身”,是不怕践踏的,而且越踏会越长得旺。
孩子们在屋里闷了一冬天,在春天的田野里奔跑跳跃,身心都极其畅快。
他用钻石刀把玻璃裁成不同形状的小块,再一块一块逗拢,接缝处用胶水粘牢,做成小桥、小亭子、八角玲珑水晶球。
桥、亭子、球是中空的,里面养了金铃子。
从外面可以看到金铃子在里面自在爬行,振翅鸣叫。
他会做各种灯。
用浅绿透明的“鱼鳞纸”扎了一只纺织娘,栩栩如生。
用西洋红染了色,上深下浅,通草做花瓣,做了一个重瓣荷花灯,真是美极了。
用小西瓜上开小口挖净瓜瓢,在瓜皮上雕镂出极细的花纹,做成西瓜灯。
我们在这些灯里点了蜡烛,穿街过巷,邻居的孩子都跟过来看,非常羡慕。
父亲对我的学业是关心的,但不强求。
我小时侯,国文成绩一直是全班第一。
我的作文,时得佳评,他就拿出去到处给看。
我的数学不好,他也不责怪,只要能及格,就行了。
他画画,我小时侯也喜欢画画,但他从不指点我。
他画画时,我在旁边看,其余时间由我自己乱翻画谱,瞎抹。
我对写意花卉那时还不太会欣赏,只是画一些鲜艳的大桃子,或者我从来没有见过的瀑布。
我小时字写得不错,他倒是给我出过一点主意。
在我写过一阵“圭峰碑”和“多宝塔”以后,他建议我写写“张猛龙”。
这建议是很好的,到现在我写的字还有“张猛龙”的影响。
我初中时爱唱戏,唱青衣,我的嗓子很好,高亮甜润。
在家里,他拉胡琴,我唱。
我的同学有几个能唱戏的。
学校开同乐会,他应我的邀请,到学校去伴奏。
几个同学都只是清唱。
有一个姓费的同学借到一顶纱帽,一件监官衣,扮起来唱“珠矿井”,但是没有配角,没有衙役,没有犯人,只是一个赵廉,摇着马鞭在台上走了两圈,唱了一段“嵋坞县在马上心神不定”便完事下场。
父亲那么大的人陪着几个孩子玩了一下午,还挺高兴。
我十七岁初恋,暑假里,在家写情书,他在一旁瞎出主意,我十几岁就学会了抽烟喝酒。
他还总是先给我点上火。
我们的这种关系,他人或以为怪。
父亲说:
“我们是多年父子成兄弟。
”(摘自《多年父子成兄弟》汪曾祺)
3、阅读以下这段文字,并回答:
(1)本文的开头与结尾有什么特点?
它的优点是什么?
(提示:
首尾呼应式。
结尾与开头要相呼应,写出既呼应开头,又不简单重复的语句,这种结尾方式是各类文章极常见的收束方法。
这种收束方法能唤起读者心理上的美感,产生一种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感觉。
)
(2)如果把开头去掉,文章直接从“已经离休多年的他,颤颤巍巍地走近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