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作业一教师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615046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50.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庆作业一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国庆作业一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国庆作业一教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国庆作业一教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国庆作业一教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庆作业一教师版.docx

《国庆作业一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庆作业一教师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庆作业一教师版.docx

国庆作业一教师版

国庆作业一

命题人蔡菊平审题人田凤翱

1沁园春·长沙

1.选出加点字字形和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百舸(ɡě)携来(xié)沧茫(cānɡ)

B.湘江(xiānɡ)漫江(màn)竟自由(jìnɡ)

C.怅寥廓(chànɡ)峥嵘(zhēnɡ)挥斥(chì)

D.方遒(qiú)万户侯(hóu)浪遏飞舟(jié)

1、C

2.“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这其中押韵的字是()。

A.秋染透由B.头染透由

C.秋头流由D.秋头染流

2、C

3.下列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A.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B.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C.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D.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3、D

4.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词是我国古代的诗体,它可配乐演唱,句式长短不一,又名长短句、曲子词、乐府等。

B.“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

“长沙”是词的标题,它揭示词的内容。

C.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

以是否分段来划分,词又有单调、双调、三调、四调的区别。

D.毛泽东常用旧体诗的形式来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

这类诗歌仍属古典诗歌。

4、D

5.默写填空。

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点江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6.《沁园春·长沙》用词精当,极富表现力,下列分析有错的一项是()

A.“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万”字写出山之多,“遍”字写出红之广。

B.“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透”字表现了江水的碧绿清澈和溢满之状。

C.“鹰击长空”的“击”字,准确地形容了雄鹰展翅翱翔的矫健雄姿。

D.“鱼翔浅底”的“翔”字,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游鱼在水中自由轻快的神态。

6、B

7.下列对诗句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万类霜天竞自由”一句表达了诗人主观的感受,并且深刻地揭示了客观事物的本质,是以抒情的笔触总括了以上景物的描写。

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一句表面上是对自然奥秘的寻求和探索,实际上是对现实不合理社会秩序的怀疑与挑战。

C.“书生意气”中“书生”指读书之人,这是用来指毛泽东和他的同学,诗人用这个词是为了说明他们当时还书生气十足,缺少实践经验。

D.“浪遏飞舟”一句暗示出破浪锐进,奋然前行的气概。

7、C

我综合我发展

一、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8—10题。

沁园春长沙(节选)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8.诗离不开意象构成的意境,有的诗由一个主题意象展开联想,有的诗围绕一个中心由多个意象展开联想,说说在选段中作者选取了哪几个意象?

它们围绕什么来写?

8.答:

诗歌是离不开意象创造的。

所谓意象就是作者借以表达自己思想情感所借用的一系列景物,这些景物有的是特定意义的。

诗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上阕中,使用的意象主要有群山,树林,碧江(自然力量,革命形势);百舸,飞鹰,翔鱼(向往自由)。

相应的句子有“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等等。

它们都是围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句话来写,从而体现大自然生机勃勃

9.诗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多种典型的景物进行描写,请问这些景物是怎样有机的组合在一起的?

9.答:

诗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多种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通过这些对比,体现出诗人观察的角度和写景的层次,同时,也把所写景物写活了,避免了呆板。

山上选取了“林”,江面选取了“舸”,天空选取了“鹰”,水底选取了“鱼”来进行描写。

其中“林”是静景,“舸”“鹰”“鱼”是动景;“层林”所处的“万山”是远景,“翔浅底”的“鱼”是近景;此外,作者又由上到下组合,从而显得层次分明。

10.这首词的语言极富表现力,请从选段中选取几个表现力强的词,作简要赏析。

10.答:

诗歌特别讲究炼字和炼句。

毛泽东的这首词也不例外。

为了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诗人选取了一系列极富表现力的词语。

这首词的语言,用词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

如“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层”字表现出树林的重重叠叠,“染”字则活画出岳麓山一带的枫林,仿佛人工染成一样的壮美景色。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写的是近景,“漫”字写出了江水溢满之状,“透”字表现出江水碧绿清澈,“百”字写舸之多,而一个“争”字,则活现出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

“鹰击长空”用“击”而不用“飞”,准确地形容了雄鹰展翅迅猛有力地拍打的矫健勇猛的雄姿。

“鱼翔浅底”用“翔”而不用“游”,精当地描写出游鱼在水中自如轻快的神态,形象生动。

(二)阅读毛泽东的《水调歌头•游泳》,完成11—14题。

水调歌头游泳

一九五六年六月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斩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11.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万里”和“极目”两句表现了诗人宏伟的气魄和开阔的胸怀。

B.“不管”和“胜似”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进一步表现在风浪中游泳的轻松自如,抒发了迎击风浪,急流勇进的革命精神。

C.“子在川上曰”的“子”即指诗人自己,他在感叹:

“多么美好的滚滚长江啊!

逝去的光阴像这流水一样啊!

D.下阕结尾联想神女,运用了衬托的手法,赞颂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和光辉情。

11、C

12.“截断巫山云雨”的“巫山云雨”是指()

A.巫山上的云和雨。

B.长江上空的云和雨。

C.长江上游的水。

D.巫山神女早为云,暮为雨。

12、C

13.对这首词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通过写在长江中游泳的感受,抒发了迎着大风大浪前进的革命豪情,讴歌了我国人民改造山河,建设祖国的伟大业绩。

B.诗人在这首词中,引用古语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借用神话歌颂祖国的变化。

C.词的上阕写游泳,下阕写改造长江的宏伟图景。

D.“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中的“神女”即巫山神女,作者希望巫山神女健在,也来分享社会主义的成果。

13、D

二、语言运用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粪土当年万户侯”中的“粪土”相同的一句是()

A.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B.君将哀而生之乎

C.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D.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14、C

15.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逝世,全国人民极为悲痛,十里长街哭总理,千万诗词挽英灵。

下面《沁园春·竭尽忠诚》就是一首悼念周恩来总理的词,请阅读并做题。

沁园春·竭尽忠诚

海啸山崩,星移斗转,①?

望烈士碑前,颂歌声声,热泪洗面,②。

松涛抽泣,长波呜咽,大地无处不悲声。

悼永别,穷天下笔墨,祭诗难成。

伟哉人民革命,一代英雄峥嵘出寰中。

记谈判桌上,③?

疆场鏖兵,文才武功。

肝胆照人,④仍从容。

平生愿,唯人民解放,竭尽忠诚。

①此处应填()。

A.何处觅英灵B.何处英灵C.英灵何处D.哪里唤英灵

②此处应填()。

A.白花开京城B.雪花飞扬C.白花满城D.雪花飞京城

③此处应填()。

A.谁是对手B.谁是敌手C.谁能是对手D.谁来与论辩

④此处应填()。

A.舌战群儒B.兵来将挡C.百战百胜D.降龙伏虎

15、①B②C③A④D

我创新我超越

16.根据毛泽东同志诗词的特点,阅读以下两首诗,请说一说哪一首是毛泽东作品。

咏蛙

果然生就大肚样,会有人来下池塘。

人静夜寂叫荷叶,“不是胆小是谦让。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16.第二首,因为全诗以拟人化写就,突出了青蛙的气势。

 

17.初中时我们曾经学过毛泽东同志的《沁园春·雪》,此词以咏雪起兴,赞美祖国的江山,评论祖国的历史,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回顾一下这首词,并探究《沁园春·长沙》与此词有什么相同点?

17.答案:

《雪》与《长沙》皆为上阕写景,《雪》写北国风光,《长沙》写湘江寒秋。

《雪》下阕评古论今,表现出对革命前途的无限乐观,对祖国未来的坚强自信;《长沙》下阕忆峥嵘岁月,表现战友们为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

通过比较我们不难发现此二首词景中有情、情中见景的特点,从中可窥见抒情诗中情与景互相交融的关系。

见仁见智

18、对于秋天,自古以来不同人就有着不同的看法与感受: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忧国伤己)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清静无为)

王勃: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少年壮志)

刘禹锡:

自古言秋多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老而弥坚)

毛泽东: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万类霜天竞自由。

(绚烂多彩,充满生机)

你的观点:

18、(言之成理皆可)

国庆作业二

命题人蔡菊平审题人田凤翱

2诗两首

1.组词。

荇()淀()溯()篙()

寥()婉()悠()息()

1.青荇沉淀漫溯长篙寂寥凄婉悠长太息

2.填空。

(1)戴望舒在《雨巷》中沿用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常用意象___________,在这一首诗中,作者用“丁香一样的姑娘”来象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再别康桥》一改传统的写法,以________________作为告别对象,跳出了“执手相看泪眼”的套路,给人以________________之感;全诗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一种寂然无声的环境,排除了“伤别”,而产生了________________感。

(3)徐志摩在《再别康桥》第七节里,用两个“悄悄”与文首形成________________;用________________取代“轻轻的招手”,飘逸、潇洒中又透出深沉、抑郁。

2.

(1)丁香美好的理想

(2)西天的云彩清新轻轻悄悄沉默飘逸(3)回环照应挥一挥衣袖

3.诗句填写。

(1)她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2)寻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3.

(1)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

(2)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4.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一节点明“再别”,连用三个“轻轻的”形成轻柔而优美的旋律,把读者带入一种欣喜乃至礼赞的意境中。

B.第二至四节,诗人用“金柳”“艳影”“青荇”“榆荫下的一潭”“彩虹似的梦”等一系列色彩鲜明的意象描绘康河的美景,抒发眷恋之情。

C.第五、六两节,诗人的情绪由舒缓转向激昂,想“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接着跌落回离别的现实,两个“沉默”表达了诗人无尽的惆怅。

D.最末一节,以两个“悄悄”紧承上一节的“悄悄”和“沉默”,而且与首节遥相呼应,但诗人的情绪已由淡淡的忧郁变得更加惆怅与伤感了。

4.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A项中“欣喜”“礼赞”错。

这里主要写久违的学子作别母校时的万千离愁。

连用三个“轻轻的”,显得节奏轻快,旋律柔和优美,既抒发了依依不舍的淡淡的忧愁,又为全诗定下了哀而不伤的感情基调。

答案:

A

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像一支优美的乐曲,缠绵深婉的诗句随着轻柔起伏的旋律流淌出来,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余音袅袅。

B.这首诗像一幅生动的画卷,一系列近乎完美的色彩变幻与意象组合形成流动的气韵,艳丽而又幽雅,飘逸中见静穆。

C.这首诗具有完美的形式结构,每节诗四句,每个诗句基本上由三顿构成,匀称,和谐,于清新活泼中求整饬。

D.这首诗极好地体现了新格律诗派独特的美学追求,但惟美主义也在一定程度上妨害了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表达。

5.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意境和风格的把握。

D项中的“惟美主义也在一定程度上妨害作品思想内容的表达”错了。

答案:

D

我综合我发展

一、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雨巷》中的文段,完成6—8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仿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6.从诗中来看,“丁香姑娘”有什么特点?

又该怎样理解这个意象?

6.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意象有理解。

答案: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的美丽;丁香一样的忧愁,哀怨,仿徨又惆怅。

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

这首诗里就是用雨中丁香结作为人们愁心象征的,很显然,戴望舒从这些诗词中吸取了描写愁情的意境和方法,用来构成《雨巷》的意境和形象。

但是,戴望舒笔下的丁香姑娘又不雷同于古人,她是诗人理想和追求的化身。

7.诗中是怎样展现出寻找“丁香姑娘”的过程的?

7.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对诗中叙事线索的把握。

这个过程展现了诗人的感情变化,注意从有暗示的词语入手。

答案:

先写“我”所期待的“丁香姑娘”的特征,然后写寻找她的情况,在“我”的长久的期待中,姑娘终于来了:

“她默默地走近”,“像我一样”——看来两颗心灵已经接近于互相理解了,然而又终于从身边飘然而过,令“我”失望,“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两人的距离又重新拉开。

他们就是这样既彷徨,又在彷徨中追求着,追求着……但最后还是未能相逢。

8.从本文段来看,《雨巷》的诗歌风格是()

A.沉郁激切B.清丽幽婉C.豪迈通达D.沉雄浑朴

8.解析:

本题考查对戴望舒诗风的把握。

注意从诗的意境去分析揣摩。

答案:

B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1题。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A)。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B);/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C)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

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D),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9.给文中A、B、C、D处真上恰当的词(只限填一词)。

9.解析:

本题考查诗中的用词,注意炼字。

答案:

荡漾招摇揉碎漫溯

10.诗中为我们描绘了哪些景物?

说一说这些意象的选择有什么作用。

10.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力与概括力。

对诗歌的整体阅读要注意从意象入手。

本题就是从意象的理解来设题的。

注意意象的特点及作用。

要从意象所表达的情感来分析作用。

答案:

诗中选择的意象有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清泉、星辉、夏虫、笙箫、康桥等自然景物。

诗人选取金柳等自然景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造出一种清新感。

景中见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在一起。

诗人的快乐通过恰当的意象选择达到了顶点。

这正是本诗意象选择的独具特色之处。

11.说一说徐志摩在本诗中是怎样体现三美:

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

请你结合诗歌内容作些具体分析。

11.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作品的意境、语言、用词等能力,考查点多,能力层级高。

答题时一定要根据诗的具体内容来分析,而不能空洞,言之无物。

答案:

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

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

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

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

音乐美,主要有三点。

一是押韵,韵脚为:

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每节双行押韵,换节换韵。

二是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读来琅琅上口,错落有致。

三是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建筑美,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

《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是从排列上看,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三)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14题。

秋歌

秋秋声

像悠长

呜咽的提琴,

单调、

忧郁,

划破了我的心。

当钟声敲响,

一切窒息,

一片苍茫,

回首

往事,

眼泪汪汪。

 

我走了,

迎着厌人的西风。

风吹我

到这里,那里,

像一片枯叶

在飘零。

12.为什么说“秋声”“划破了我的心”?

12.第一节六行诗构成一个长句,把被秋风吹送着、从半空中一摇一摆地缓缓飘向地面的落叶的景象勾画了出来;外部景象和内心景象产生“共鸣”,于是,“忧郁”的心被“刺破”。

13.“自古逢秋悲寂寥”,“秋”是古今中外很多诗人争相歌咏的对象,魏尔伦也不例外。

但是,《秋歌》并没有像一般诗文那样渲染秋天的景象,它重点描写了什么呢?

13.它着重捕捉了秋天里微妙的感受和印象。

14.诗人在铺展内容时,有什么特点?

14.诗人没有着力铺陈秋天的各种景象,也没有过多倾诉“我”的内心感受,只是用极其简约的文字,在内在感情与外界环境的交汇点上,截取出了三个画面、三个段落,组成了一幅微妙的“内心风景”。

二、语言运用

15.下面是韩愈《春雪》诗,前两句写人们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看到了春的萌芽--草芽,意外地惊喜。

后两句写白雪耐不住春天的姗姗来迟,竟然纷纷扬扬,穿树飞花,自己装点出一派春色。

请欣赏并在空白处依次选填词语()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______见草芽。

白雪却春色晚,穿庭树作飞花。

A.才觉恨特B.方喜怪便C.初惊嫌故D.仍难因就

15.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诗中的用词。

做题时要注意从用词的效果上去考虑。

16.下面是一首题为《春》的诗稿,有三句尚待斟酌;请你补缺,完成全诗的创作。

要求:

第①处完成后,前三行诗应是一组排比句;第②句处与第③处应保持语意连贯,并扣合这首诗的题目(结尾处应有表明诗句语气的标点符号)。

不管命运的手如何沉重,

不管皱纹怎样犁着前额,

①,

不管你在忍受怎样的

残酷的忧患,但只要你

②,

16.①不管心里充满几多创伤,②碰到初春的和煦的风,③这一切岂不都随风飘去?

解析:

①要和前面的两句构成排比,可根据前面的形式仿写;②和前面的句子要构成转折;③要写出最终的结果,注意标点符号。

国庆作业三

命题人蔡菊平审题人田凤翱

3《大堰河——我的保姆》

一、基础知识评价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檐(yán)头粗糙(cāo)隽(juàn)永青苔(tái)

B.溘(kè)死渗(chèn)入火钵(bō)踟(chí)蹰

C.掐死(qiā)冰屑(xiè)咒(zhòu)语颤(zhàn)动

D.忸怩(ní)模(mó)样叱(chì)骂虱子(shī)

1.A(B,“渗”应读“shèn”;C,“颤”应读“chàn”;D,“模”应读“mú”。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云彩神采飞扬诚恳开垦土地

B.暄响寒暄客套窗扉敞开心扉

C.炫耀耀武扬威慰藉声名狼藉

D.优郁犹豫不决清凉青山绿水

2.B(B中“暄响”应为“喧响”)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自私使某些人变得鼠目寸光,________看不到国家利益。

②围绕埃及最大金字塔——胡夫金字塔的诸多疑团,多年来________困扰着全世界的考古学家。

③由于忽略了保护环境,________类似切尔诺贝利事件那样的灾祸不断发生。

A.从而一直所以B.进而一贯因此

C.从而一贯所以D.进而一直因此

3.A(“从而”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连接结果、目的等,意为“因此就”;“进而”意为“继续往前;进一步”;“一直”副词,表示动作始终不间断或状态始终不变;“一贯”着重指一向如此,从未改变。

语气很重,多用于肯定句;“所以”可与“由于”呼应,而“因此”则与“由于”的意思发生部分重复)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们经过仔细调查研究的结果,认为负责质量监督的李副厂长有责任。

B.通过这次社会调查,使同学们不仅了解了农业的历史和现状,而且学到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

C.一些发达国家的建筑业,新技术应用之广泛,见效之迅速,都是我们所不及的。

D.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

4.C(A杂糅,B缺主语,去掉“通过”即可,D搭配不当)

二、拓展阅读

(一)阅读《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的片断,回答问题。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

她是童养媳,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我是地主的儿子;

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

大堰河的儿子。

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

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了的,

大堰河啊,我的保姆。

5.诗中划线部分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其作用是()

A.①说明其卑微。

②进一步说明其身份。

③倾注了对她的感情。

B.①交代我与她的关系。

②表明我以她为骄傲。

③倾注我对她的深厚感情。

C.①说明我与她的关系。

②进一步说明其身份。

③表明我的深厚感情。

D.①点明身份。

②突出对她的热爱。

③倾注对她的深情厚谊。

5.B

6.“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这句坦诚的话告诉我们()

A.“我”虽然出身于地主家庭,但却是农民的儿子。

B.“我”是地主的儿子,和大堰河只不过是养育关系。

C.“我”不忘养育之恩。

D.“我”和大堰河的养育关系比和生身父母的血缘关系更密切。

6.D(ABC理解错误或过于简单)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7--9题。

礁石

艾青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7.对于诗句“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所呈现的情景,请你作一点想象性描绘。

7.在震耳欲聋的咆哮声中,滔天的狂浪裹挟着凶猛的来势,一次又一次地扑向水中的礁石,似乎要把它碎尸万段,碾成齑粉;又似乎要把它连根拔起,砸向深渊。

8.艾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