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电大《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期末综合练习判断题.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60625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12月电大《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期末综合练习判断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6年12月电大《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期末综合练习判断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6年12月电大《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期末综合练习判断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6年12月电大《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期末综合练习判断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6年12月电大《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期末综合练习判断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16年12月电大《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期末综合练习判断题.doc

《2016年12月电大《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期末综合练习判断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12月电大《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期末综合练习判断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16年12月电大《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期末综合练习判断题.doc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

一、判断题:

1、企业集团是由多个法人构成的企业联合体,其本身并不是法人,从而不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以及相应的民事权。

(×)

2、经营者的薪金水平,主要取决于经营者风险管理的成败。

(×)

3、由于经营者及其知识产权完全融入了企业价值及其增值的创造过程,所以知识资本是与财务资本同等重要、甚至更为重要的一种资本要素。

(√)

4、强大的核心竞争力与高效率的核心控制力依存互动,构成了企业集团生命力的保障与成功的基础。

(√)

5、对于企业集团来说,核心竞争力要比核心控制力更重要。

(×)

6、财务资本更主要的是为知识资本价值功能的发挥提供媒体和物质基础。

(√)

7、无论是站在企业集团整体的角度,还是成员企业的立场,都必须以实现市场价值与所有者财富最大化作为财务的基本目标。

(√)

8、遵循激励与约束的互动原则,要求企业必须以塑造约束机制为立足点,不断强化激励机制的功能。

(×)

9、经营者各项管理绩效考核指标值较之市场或行业最好水平的比较劣势越大,股东财务资本要求的剩余贡献分享比例就会越高。

(√)

10、从风险的承担角度来看,财务资本面临的风险要比知识资本大得多。

(×)

11、判断企业财务是否处于安全运营状态,分析研究的着眼点是考察企业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彼此间在时间、数量及其结构上的协调对称程度。

(√)

12、同样的产权比率,如果其中长期债务所占比重较大,企业实际的财务风险将会相对减少。

(√)

13、企业集团公司治理的宗旨在于谋求更大的、持续性的市场竞争优势。

(√)

14、公司治理面临的一个首要基础问题是产权制度的安排。

(√)

15、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所有者、董事会、经营者构成了企业治理结构的三个基本层面。

其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所有者。

(×)

16、对母公司而言,充分发挥资本杠杆效应与确保对子公司的有效控制是一对矛盾。

(√)

17、母公司要对子公司实施有效的控制,就必须采取绝对控股的方式。

(×)

18、就本质而言,集权与分权的差别主要在“权”的集中或分散上。

(×)

19、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就是通过设置并观察一些敏感性财务指标的变化,而对企业集团可能或将要面临的财务危机事先进行监测预报的财务分析系统。

(√)

20、总部对集团财务资源实施一体化整合配置是财务集权制的特征。

(×)

21、薪酬计划的立足点是:

经营者为企业取得了税后利润,它既能满足持续再生产的需要,又能为扩大再生产的提供保障。

(×)

22、财务决策管理权限历来是企业集团各方面所关注的首要问题。

(√)

23、股东与经营者之间激励不兼容以及由此而导致的代理成本、道德风险、效率损失等,是委托代理制面临的一个核心问题。

(√)

24、母公司制定集团股利政策的宗旨是为了协调处理好集团内部以及与外部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

25、在实际操作中,财务公司适用于集权体制,而财务中心适用于分权体制。

(×)

26、企业应否发放较多的现金股利,完全取决于企业是否具有较强的现金融通能力。

(×)

27、财务主管委派制同时赋予财务总监代表母公司对子公司实施财务监督与财务决策的双重职能。

(×)

28、对企业来讲,满足股利支付优先于经营活动和纳税的现金需要。

(×)

29、一般而言,低股利支付率较之高股利支付率对企业更为有利。

(×)

30、就企业集团整体而言,多元化战略与一元化战略并非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

(√)

31、一般而言,初创期的企业集团应以股权资本型筹资战略为主导。

(√)

32、融资决策制度安排指的是总部与成员企业融资决策权力的划分。

(×)

33、我国现有财务公司属于大型企业集团的附属机构,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和权力。

(×)

34、处于发展期的企业集团,由于资本需求远大于资本供给,所以首选的筹资方式是负债筹资。

(×)

35、是否完成企业集团的融资目标是对融资完成效果评价的依据。

(×)

36、融资帮助是指管理总部利用集团的资源一体化整合优势与融通调剂便利而对管理总部或成员企业的融资活动提供支持的财务安排。

(√)

37税收筹划作用于收益实现的基础与实现的过程。

(√)

38、标准式公司分立是指母公司将其在某子公司中所拥有的股份,按母公司股东在母公司中的持股比例分配给现有母公司的股东,从而在法律上和组织上将子公司的经营从母公司的经营中分离出去。

(√)

39、解散式公司分立是指将子公司的控制权移交给它的股东,但原母公司还继续存在。

(×)

40、预算控制就是将企业集团的决策管理目标及其资源配置规划加以量化并使之得以实现的内部管理活动或过程。

(√)

41、实施预算控制有利于实现资源整合配置的高效率,为风险抗御机能的提高奠定了强大的基础。

(√)

42、任何企业集团,无论采取何种管理体制或管理政策,子公司资本预算的决策权都将掌握于控股母公司手中。

(√)

43、作为集团最高决策机构的母公司居于整个预算组织的核心领导地位。

(√)

44、预算管理组织是指负责企业集团预算编制、审定、监督、协调、控制与信息反馈、业绩考核的组织机构。

(√)

45、预算工作组是对集团及各层次、各环节预算组织的日常活动所实施的全面、系统的监督与控制活动。

(×)

46、按照集团不同发展阶段及其战略侧重点的不同,在预算目标规划的切入点上,也有着差异的模式。

(√)

47、就基本目的而言,产业型企业集团所实施的资本运作同资本型企业集团一样,主要都是基于资本保值与增值目的。

(×)

48、标准式的公司分立将导致被分立出去的公司的股权和控制权转移到了原母公司及其股东之外的第三者手中。

(×)

49、对于资本型企业集团,如何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本利得是母公司关注的核心点。

(√)

50、就基本目的而言,产业型企业集团所实施的资本运作同资本型企业集团一样,主要都是基于资本保值与增值目的。

(×)

51、企业集团实施公司分立必须争取债权人和股东的支持。

(√)

52、严格的质量标准,对于企业集团市场竞争优势的确立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集团必须无限加大资金投入,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

(×)

53、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必须关注产品的质量功能。

因此,产品的质量功能应该越高越好。

(×)

54、为适应市场竞争,企业集团必须选择一个完全随机变动的投资方式。

(×)

55、卖方融资是指作为主并方的企业集团暂不向目标公司支付全额价款,而是作为对目标公司所有者的负债,承诺在未来一定期限内分期、分批支付并购价款的方式。

(√)

56、从财务上来讲,只要账面收入大于账面成本即可确认账面收益,是实际的现金流入量与企业集团及其所有者的真实财富。

(×)

57是否继续拥有对被分立或分拆出去的公司的控制权,是公司分立与分拆上市的一个重要区别。

(√)

58、较之传统的筹资概念,融资的着眼点在于为企业集团提供与创造出更多的可以运用的“活性”资金,而不仅仅是资金来源外延规模的增大。

(√)

59、整个购并活动成功的基本标志是对目标公司实现了接管,取得了控制权。

(×)

60、项目法人负责制是在项目责任人负责制基础上衍生发展而来的,其目的在于明确投资风险与管理责任的主体。

(√)

61、主并公司实现了对目标公司的接管后,接下来的工作便是制定购并的一体化整合计划。

(×)

62、税法折旧政策的目标在于统一对全社会财务报告的口径,体现对外会计报告信息的通用性原则。

(×)

63、集团总部在选择并利用会计折旧政策及税法折旧政策时,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是怎样更有利于实现市场价值最大化和纳税现金流出最小化。

(√)

64、企业集团的内部折旧政策不受会计和税法折旧政策的约束,是企业集团基于强化内部管理与控制功能而自行确定的。

(√)

65、股权现金流量体现了普通股投资者对公司营业现金流量的要求权。

(√)

66、就财务角度而言,主并公司最为关心的是对目标公司直接支付的购并价格的多少。

(×)

67、反向经营策略同专利战略一样属于无形资产的营造战略。

(×)

68、杠杆收购是指企业集团(主并方)通过借款方式购买目标公司的股权,取得控制权后,再以目标公司未来创造的现金流量偿付借款的收购方式。

(√)

69、站在战略与策略不同的角度,并购目标分为两种:

一种是长远性的战略目标;一种是支持性的策略目标。

(√)

70、维持性资本支出是指当年所发生的为使企业未来现金流量能力至少保持当前水平所必需的各种资资本性支出。

(√)

71、对于产业型企业集团,并购目标公司的动机是获得更大的资本利得。

(×)

72、企业集团的发展空间是否需要向其他新的领域拓展,是并购目标规划过程必须考虑的基本因素之一。

(√)

73、企业集团拥有的主导产业或业务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是购并目标规划过程必须考虑的基本因素之一。

(√)

74、并购标准中最重要的是财务标准,即目标公司规模与价格水平。

(×)

75、作为并购投资活动的指引性方针,并购标准一旦制定,必须严格遵循,绝不能改变。

(×)

76、无论是就效用性还是质量性、风险性等方面而言,收益贴现模式是整个贴现式价值评估模式中最为合理的一种。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