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高路一标施工组织设计1标段完整版.docx
《东高路一标施工组织设计1标段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高路一标施工组织设计1标段完整版.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东高路一标施工组织设计1标段完整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
第一章、编制依据
第一节、编制依据
1.1、《东高路(朝阳北路~东坝南二街)道路工程1#标段施工承包招标文件》
1.2、《朝阳区东高路(朝阳北路~东坝南二街)市政工程第一标段(K0+000~K1+350)道路工程招标文件》(2008J269-ZB00DL0101DL)
1.3、《朝阳区东高路(朝阳北路~东坝南二街)市政工程第一标段(K0+000~K1+350)雨水工程招标文件》(2008J269-ZB00PS0101PS)
1.4、《朝阳区东高路(朝阳北路~东坝南二街)市政工程第一标段(K0+000~K1+350)污水工程招标文件》(2008J269-ZB00PS0102PS)
1.5、《朝阳区东高路(朝阳北路~东坝南二街)市政工程第一标段(K0+000~K1+350)桥梁工程常营沟箱涵招标文件》(2008J269-ZB00QL0101QL)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1.7、《工程测量规范》(GB)
1.8、《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1.9、《北京市市政工程施工安全操作规程》(DBJ)
1.10、《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
1.1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1.12、《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
1.13、《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规程》(DB11T)
1.14、《城镇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DBJ)
1.15、《北京市城市道路工程施工技术规程》(DBJ)
1.16、《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
1.17、《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
1.18、《粉煤灰石灰类道路基层施工暂行技术规定》(CJJ4-97)
1.19、《北京市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技术规程》(DBJ)
1.20、《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1.21、《排水管(渠)工程施工质量检验标准》(DBJ)
1.22、《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1.23、《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检验与验收统一标准》(DBJ)
1.2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1.25、《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1.26、《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J)
1.27、《北京市道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DBJ)
1.28、《北京市给水与排水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DBJ)
1.29、现场情况调查资料
第二节、编制原则
2.1、在充分理解招标文件的基础上,积极响应业主在招标文件中提出的工程进度计划和质量目标,遵照相关规范、标准、法规文件的规定,并在对施工现场和周边环境的多次考察基础上,结合我单位的相关施工经验和在管理、技术方面所具备的优势而编制的具有相对技术先进、切实可行、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
2.2、优化配置人力资源,组建专业化复合型的项目经理部,采用先进施工技术和施工设备,严格按照公司ISO9002质量、ISO14001环境标准以及OHSAS1800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进行施工控制管理,实现施工环保,安全、质量、工期合格。
2.3、采用施工全过程对环境破坏最小、占地最少,且有较为周密的环境保护措施并力求在施工中多便民少扰民的方案。
2.4、施工工艺与施工规范及设计要求相符,抓住控制整个工程工期的关键项目,严格管理,以确保工程质量为目标,并力求在施工中达到完美先进。
2.5、施工进度根据现场情况变化,力求安排合理、高效,施工区段划分科学合理、协调统一指挥,确保进度、工期目标实现。
2.6、按施工进度计划充分、合理配置资金、人员、机械、设备、材料和物资等各种施工资源,重点考虑时间因素。
形成配置合理,管理科学,作战有力的施工局面。
2.7、突出重点,统筹安排施工。
作业严格遵循先地下后地上的市政施工原则,统筹安排雨污水管道及其它地下管线的施工顺序、本工程施工范围内管线及其它专业管线先后施工顺序、结构与安装工程的施工顺序,以保证满足施工期间交通畅通,组织连续均衡施工,工序衔接合理,施工进度按计划进行。
第二章、工程概况
第一节、招标工程概况
东高路(朝阳北路~东坝南二街)道路工程由道路工程、雨水工程、污水工程、桥梁工程及给水、绿化、照明、交通工程等构成,其道路工程南起朝阳北路,北至东坝南二街,规划为城市次干路,道路全长4464m,红线宽40m;道路横断面采用两幅路型式,中央分隔带宽4m,两侧车行道各宽10.5m,机动车两上两下,机非混行,两侧人行道宽度均为4m,外侧绿化带各宽3.5m;新建跨常营沟2×4.5米砼方涵桥梁1座。
东高路(朝阳北路~东坝南二街)市政工程共分四个标段,本标段为其中的第一标段,本标段道路长度为1350m,起点桩号为K0+000,终点桩号K1+350。
本工程招标人为北京宝嘉恒基础设施投资公司,设计单位为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招标代理机构为北京中工招标代理有限公司。
本工程计划开工日期为2009年9月1日,计划竣工日期为2009年11月30日,总工期为91日历天。
招标文件中规定本工程质量等级为合格工程。
第二节、主要工程项目及工程做法
2.1、道路工程
本工程标段起点为K0+000,终点桩号K1+350,道路长度1350m,其中在桩号K0+648.77处跨常营沟,拟新建2×4.5米砼方涵一座,本标段内有1个折点,位于高安屯东路处,未设置圆曲线。
道路纵断设计最小纵坡0.3%,最大纵坡为0.5%,最大坡长为700m,最小坡长320m。
车行道横坡为直线型路拱,横坡度为1.5%,人行道横坡为一面坡,横坡度为1%,向车行道一侧倾斜,人行道上设置间距5m的树池,需要换填0.8m种植土,树池内填充绿色环保透水材料。
道路设计标准横断面采用两幅路型式,具体布置为:
中央分隔带宽4m(保留现状树),两侧车行道各宽10.5m,机动车两上两下,机非混行,两侧人行步道宽度均为4m(保留两侧现状路树),外侧为绿化带及排水边沟。
道路路基设计回弹模量要求E0≥30MPa,实际回弹模量达不到此标准时,需进行路基处理。
路面设计弯沉值25.8(1100mm),基层顶面设计弯沉值33.7(1100mm)。
人行道采用无障碍设计,无障碍设施满足《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要求。
设计盲道宽0.5m。
本标段工程采用沥青砼路面,设计年限15年,车行道结构组合如下:
细粒式沥青砼(AC-13C)4cm
乳化沥青粘层
粗粒式沥青砼(AC-25C)7cm
下封层1cm
乳化沥青透层
石灰粉煤灰砂砾基层(15+15+15cm)45cm
结构总厚度57cm
路基防护及特殊路基处理:
(1)路基防护
本道路局部路段人行道外侧设计高程与现况地面存在高差,路基设计考虑人行道外侧50cm开始放坡,坡度采用1:
1.5,破面进行植草护坡。
(2)特殊路基处理
①人工堆积层(杂填土、包括房渣土、生活垃圾等),应清除填土层,并换填路基用土,分层夯实;
②路线在污水沟、河沟、鱼塘等位置,路面下可能存在较厚的淤泥或淤泥质软土。
施工中应先探明淤泥深度,再根据情况选择处理方式。
当淤泥层较薄(厚度再3m以内),可采用全部挖除并换填级配砂石的处理方式。
如淤泥层较厚(厚度大于3m),应先清除表层2m淤泥,再进行抛石挤淤处理,即抛一定厚度的炮渣石,到地基承载力均匀并达到设计要求(施工用压路机等车辆可以进入处理范围场地),再回填级配砂砾到原地表标高。
③局部路段存在土质较软的新近沉积层,施工到该路段时,如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可将本层土进行清除,重新分层回填压实。
2.2、人行步道
设计人行步道采用透水性材料铺装,步道结构型式为20x10x6cm透水型步道方砖,1:
5水泥中砂干拌垫层厚2cm,C15无砂混凝土15cm,无砂混凝土下粗砂垫层5cm,结构总厚28cm。
2.3、道路路缘石
混行车道外侧路缘石采用乙1型混凝土立缘石,缘石尺寸12x30x49.5cm,外露15cm。
人行步道外侧设置预制乙2型路缘石(810x30x49.5cm),外露15cm。
树池设置为预制混凝土树池,树池尺寸1.5x1.5m,树池内填充生态景观材料。
2.4、污水工程
本标段污水工程设计管径D=400~500mm,采用钢筋混凝土承插口管(III级),承插接口,砂基垫层基础结构,拟采用基础图集PS03-03,接口型式参照图集PS03-06。
本工程污水管线在位于西侧车行道下,距隔离带西侧路缘石5m。
本标段内设计污水D400管187m,D=500管487m,检查井22座为砖砌检查井,采用02S515相应图集。
2.5、雨水工程
本标段雨水工程采用钢筋混凝土承插口管(II级)、U型槽进行排水,雨水工程位于东侧车行道下,距隔离带东侧路缘石5m。
其中b*);
l:
试验管段长度(m)。
2.5.2、污水闭水标准及要求
污水管道及检查井闭水试验应在沟槽填土前进行,试验水位为试验上游管道内顶以上2m,满水经过24小时后进行经验,测定渗水量的时间不少于30分钟。
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污水闭水可以按照分段进行,下游检查井高度为计算基础,推出闭水段上游检查井水位高度,按此闭水高度折算允许渗水量,当实际渗水量小于允许渗水量时为闭水合格。
2.6、回填土
(1)、管道沟槽回填土必须在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进行,回填土前要清除肥槽内杂物,要严格控制回填土质量,回填时土中不得含碎砖、石块及大于10cm硬土块。
(2)、管道两侧及检查井周围还土要严格分层夯实,为确保检查井周围不沉降,采用升井法施工,随回填随涨井,为确保道路工程质量,检查井周围0.5m范围内路面结构层以下采用9%石灰土回填,路面结构内加拌水泥灌注回填。
(3)、胸腔回填应注意保护好管道的安全,管道两侧回填砂石应同时进行,其高差不大于30cm。
回填夯实应分层进行:
木夯夯实时,每层厚度不超过15cm;电夯夯实时,每层厚度不超过20cm。
管顶以上50cm范围内回填土,严禁使用压路机碾压。
分段回填时,相邻段的回填土接茬应做成阶梯形台阶,台阶宽度为高度的2倍以上。
回填土由监理工程师层层验收,不合格的必须返工或补压,直至密实度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
(4)、管沟回填详见下图4.2所示。
2.7、污水管道工程安全施工措施
2.7.1、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组织入场安全教育,学习安全操作规程,经考试合格后再上岗操作,严格执行总公司、公司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组织编制具体安全操作细则,并认真组织实施。
认真实行安全交底,开展班前安全教育。
现场有专职安全员监督检查施工安全,杜绝违章现象,减少安全隐患。
2.7.2、使用外租机械时,应先审核其安全资质,签订合同时应明确规定双方安全责任。
现场、沟槽支搭围挡安全防护栏,应安全牢固严密,符合标准。
槽径>2m时,并用密目安全网封挡。
2.7.3、现场临时用电采用三相五线制,架空敷设,现场使用安装,配电箱应符合要求。
2.7.4、管线施工中遇有新旧管线相接时,应打开旧井井盖通风换气,使用气体监测车检查达标后才能进行操作。
2.7.5、因该工程施工人员较多,施工期间确保机动车辆和行人安全极为重要,特别是雨污水工程均为明开槽施工,污水基坑深度较大,因此,除设专职交通安全疏导人员外,各种围栏、标灯、要齐全、完整、牢固符合要求。
2.7.6、机械施工时,(机械挖槽,吊车下管)要设专人指挥,严禁行人进入机械回转半径以内,要严格按照吊车距高压线的要求距离施工。
现场电焊时要有遮挡,以防电焊弧光线灼伤行人眼睛。
第三节、雨水管道施工
3.1、雨水工程设计概况
本工程雨水属于常营沟排水流域,现状周围为住户及农田,设计采用U型槽及钢筋混凝土管道排水。
本标段雨水工程采用钢筋混凝土承插口管(II级)、U型槽进行排水,雨水工程位于东侧车行道下,距隔离带东侧路缘石5m。
其中b*。
(6)、摊铺机起步后,沥青混凝土的松铺厚度以试验段总结出的摊铺系数乘以设计厚度为准。
摊铺温度控制在140℃左右。
(7)、开始摊铺时,必须保证来料及时,即进行摊铺。
运料车必须覆盖。
(8)、运料车与摊铺机密切配合,要求运料车司机必须有相关运料配合摊铺的经验,不得撞击摊铺机或提前卸料遗撒在摊铺机前。
(9)、摊铺机两滑靴必须由专职人员控制高程,导轨高程由专职测量人员控制。
(10)、十字、丁字交叉路口、雨水口等处摊铺机不易操作的地方,采用人工摊铺,用3m直尺控制平整度。
4.6.3、碾压
(1)、碾压采用机械碾压,按初压、复压、终压程序进行。
(2)、初压:
油温控制在110℃~130℃左右,用2台振动碾静压1~2遍,速度控制在2Km;掺用外加剂的砂浆不得少于3min;掺用有机塑化剂的砂浆,应为3~5min。
同时还应具有较好的和易性和保水性,一般稠度以5~7cm为宜。
砂浆应搅拌均匀,随拌随用,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应分别在3h和4h内使用完毕;当施工期间最高气温超过30摄氏度时,应分别在拌成后2h和3h内使用完毕。
(3)、砌块排列:
由于砌块排列直接影响墙体的整体性,因此在施工前必须按以下原则、方法及要求进行砌块排列。
具体如下:
砌块砌体在砌筑前,应根据工程设计施工图,结合砌块的品种、规格、绘制砌体砌块组砌排列图,同时根据砌块尺寸、垂直缝的宽度和水平缝的厚度计算砌块砌筑皮数和排数,并经审核无误后,按组砌图及计算结果排列砌块。
砌块排列时,应尽量采用主规格,以提高砌筑日产量。
砌体水平灰缝厚度和垂直灰缝宽度一般为lOmm。
但不应大于12mm,也不应小于8mm。
(4)、铺砂浆与砌筑:
将搅拌好的砂浆,通过吊斗、灰车运至砌筑地点,并按砌筑顺序及所需量倒运在灰槽或灰斗内,以供铺设。
砌块逐块铺砌,采用满铺、满挤法。
灰缝应做到横平竖直,全部灰缝均应填满砂浆。
水平灰缝宜用坐浆满铺法。
垂直缝可先在砌块端头铺满砂浆(即将砌块铺浆的端面朝上依次紧密排列)然后将砌块上墙挤压至要求的尺寸;也可在砌好的砌块端头刮满砂浆,然后将砌块上墙进行挤压,直至所需尺寸。
砌块砌筑一定要跟线,“上跟线,下跟棱,左右相邻要对平”。
同时应随时进行检查,做到随砌随查随纠正。
(5)、勾缝:
每当砌完一块,应随后进行灰缝的勾缝(原浆勾缝),勾缝深度一般为3~5mm。
(6)、芯柱:
混凝土浇筑前,清理芯柱内的杂物及砂浆用水冲洗干净。
浇筑时,每浇灌400~500mm高度捣实一次,或边浇灌边捣实。
芯柱混凝土的浇筑,必须在砌筑砂浆强度大于1MPa以上时,方可进行浇筑。
同时要求芯柱混凝土的坍落度控制在120mm左右。
第六节、桥梁施工(常营沟箱涵)
本标段内常营沟与规划东高路相交处河道上口宽度为20m,与道路夹角约75°,采用钢筋混凝土箱涵结构,箱涵跨径为2-4.5*2.3m。
桥涵宽33m〔4.0m(人行道含栏杆)+10.5m(车行道)+4.0m(中央分隔带)+10.5m(车行道)+4.0m(人行道含栏杆)〕,上部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箱形涵洞,下部结构为扩大基础。
钢筋混凝土箱形涵洞采用C30混凝土,箱涵基础垫层采用C10混凝土;桥面砼铺装采用C40抗折混凝土,抗折强度不小于4.5MPa。
边坡护砌采用0.5m浆砌块石下设0.2m砂砾垫层结构。
河底护砌采用0.5m浆砌块石下设0.3m沙砾垫层结构,桥区上游河底护砌起点需设截水墙。
6.1、钢筋混凝土箱涵施工工艺流程
测量放线→沟槽开挖→垫层→扩大基础施工→侧墙施工→顶板施工→桥面系安装
6.2、钢筋工程
6.2.1、准备工作
①、认真审查施工图纸。
在施工前通过审查图纸,熟悉钢筋工程特点及施工难点,并考虑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
②、写好技术交底。
将钢筋工程技术工作规范化、程序化,保证技术交底与技术措施的贯彻实施以有效地指导施工。
③、劳动力准备。
为优质高效地完成钢筋施工任务,特选择精干的施工队伍。
对钢筋工种人员严格把关,所有钢筋工均选用熟练工人,由技术部门考核合格后予以确认。
④、钢筋进场要有出厂合格证,按批量取样试验,见证试验不少于30%,合格后方可使用。
合格钢筋进场后分类堆放整齐,对加工成品钢筋应挂牌标注好规格、使用部位等,钢筋存放应有防止雨水、油污措施,若有此情况进行处理后才可使用。
6.2.2、构造要求
钢筋保护层及放样尺寸等按设计图纸要求及现行规范取值;钢筋的加工、绑扎严格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规范执行。
6.2.3、钢筋连接方式
钢筋连接方式采用焊接及绑扎两种连接方式,绑扎接头位置:
墙钢筋接头按50%上下错开,且接头错开距离不得小于设计要求;底板钢筋接头位置按上铁设在距支座13跨范围,下铁设在跨中13范围;板钢筋接头位置按上铁设在跨中13范围,下铁设在距支座13跨范围。
要求同一截面不得超过接头数量的50%;搭接长度不得小于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6.2.4、钢筋配料与加工
①、做好节点放样,根据结构施工图,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做好钢筋节点放样,主要包括墙、板钢筋的锚固构造;洞口加强筋的设置以及特殊构造部位节点。
节点放样时分部位对各节点进行编号,通过节点放样进一部熟悉图纸,使一些特殊构造部位变得清楚明了,重点突出,在钢筋配料及使用时简单易行。
②、根据配筋图及节点大样图,先绘制各种形状的单根钢筋简图并编号,然后分别计算钢筋下料长度和根数,填写配料单。
配料单中标明钢筋部位。
③、钢筋下料长度计算时考虑弯起钢筋弯曲调正值的影响及弯钩增加长度,对于曲线构件钢筋,采用按理论公式计算和钢筋试加工校核的办法,确定钢筋的下料长度,当外型比较复杂,采用理论计算比较困难时,用放足尺(1:
1)或放小样(1:
5)的办法求钢筋长度。
④、所有钢筋在大批量加工之前先进行试加工,检查钢筋形状、尺寸是否与配料单一致。
并在加工过程中经常核对。
⑤、钢筋断料注意长短搭配,尽量减少钢筋截留损失。
6.2.5、钢筋绑扎
①、底板钢筋绑扎:
按图纸要求画出钢筋分档位置线,先绑扎底板下层钢筋,钢筋接头位置错开50%,底板钢筋全扣绑扎,不得跳扣。
按线绑扎墙插筋。
钢筋绑扎好后随即垫好垫块,确保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待钢筋隐检合格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②、墙体钢筋绑扎:
备好墙体钢筋料后,绑扎前对墙体控制线、墙体接茬筋进行校正。
先绑扎几根立筋,并画好分挡标志(立筋间距不宜超过3m),然后按照竖向分档标志绑扎几道水平筋固定立筋间距,并在水平筋上划出分档位置控制立筋位置。
然后大面积绑扎立筋,再绑扎水平筋,墙体双层筋绑扎先绑扎一侧钢筋,等一侧钢筋绑扎好后,再绑扎另一侧钢筋,同时绑扎墙体拉筋。
③、顶板钢筋绑扎:
在顶板模板上绑扎按图纸要求划出板筋分档线,用墨线弹出板筋位置线,然后绑扎钢筋。
对于顶、底板钢筋的钢筋上下位置关系施工时特别注意,在现场加强检查,杜绝出错造成返工损失。
6.2.6、钢筋定位措施
①、钢筋保护层控制:
所有的钢筋保护层均使用定型的塑料卡扣或预制混凝土垫块;
②、钢筋定位措施:
对于墙体钢筋,由于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先将水平分布钢筋焊接成短的钢筋网架,因而很好地保证了钢筋位置。
底、顶板上层钢筋的固定采用马凳,马凳能利用现场钢筋短料,施工时根据实际情况实施。
6.2.7、成品保护措施
①、成型钢筋运至施工现场按指定位置堆放,下垫方木堆放整齐,堆放高度不宜过高,以防压弯钢筋。
②、运输过程中注意轻装轻卸,不随意抛掷。
③、未经设计许可,不在主筋上焊接预埋件。
④、在安装钢筋的同时协调好预埋件的埋设工作,并对这些部位的钢筋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不随意截断或挪动已安装好的成型钢筋。
⑤、对已安装完的钢筋加强保护,避免直接踩踏,特别注意负筋部位钢筋的保护。
⑥、板筋安装完后,搭设施工过道作为浇混凝土用通道,以防踩坏钢筋。
浇混凝土时派专人看守钢筋,发现移位立即调整。
⑦、对于墙体钢筋,在浇完混凝土以后杜绝摇动伸出部分钢筋,以防根部挤压混凝土产生孔洞。
6.2.8、变形缝止水带安装
安放止水带依据施工时情况确定何时安装。
但须保证位置安装准确、牢固,满足设计要求。
止水带接头斜面采用热接,接缝平整牢固;伸缩缝处的端头模板钉填缝板,填缝板与嵌入式止水带中心线和伸缩缝中心线重合,并用模板固定牢固。
止水带不得打孔或用铁钉固定。
填缝板支撑牢固。
伸缩缝处增铺的附加层按设计施工,并粘贴严密。
伸缩缝处的混凝土应振捣密实,以保证变形缝部位的防水效果。
6.3沟槽开挖
本工程拟制定无降水明开方式进行施工。
基坑采取机械开挖,人工配合清槽方式进行。
拟按边坡1:
0.33坡度放坡,如遇特殊地段,如易塌方或有地下水处,实际施工时可适当加大边坡坡度,以适应需要,挖出土方堆至基坑附近空地,距坑边至少2.5m,并加以防尘网覆盖,机械开挖时,预留坑底20cm由人工清至设计坑底标高。
基坑开挖过程中,测量人员及时跟着测设坑底高程,严禁超挖。
如有超挖处必须经监理工程师确认后换12%石灰土或级配砂石回填。
基坑开挖至设计高程,应及时进行钎探并作好记录,根据钎探的结果,会同设计确定实际现场土质符合设计要求,对局部钎探次数明显不同处,应征求设计意见,采取换土或其它方法予以解决。
基坑形成后,应及时约请监理工程师验收,并作好隐检记录。
6.4垫层施工
基坑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完毕后,方可进行垫层施工,本工程构筑物垫层厚度均为10cm,设计为C10砼。
采用10x10cm方木支模。
支模时,按照技术交底给定的中心、高程及宽度尺寸,用钢筋短头定出模板内边线,并以此安装垫层模板。
模板内外侧用削制好的木橛固定,必须保证模板支撑牢固可靠,后背不能直接支在土槽上,应垫以小木块。
保证垫层模板直顺、平整,高程符合设计要求。
垫层砼采用现场商品砼供应,垫层砼浇筑必须由专业砼操作工进行施工,保证砼振捣密实,不漏振和过振。
垫层厚度、宽度符合要求。
混凝土浇筑完后指派专人进行洒水养护,防止垫层混凝土因风干缺水而干裂。
6.5、模板工程
6.5.1、模板体系选择原则
本工程具有工期紧、质量要求高的特点,因此选择模板时,以保证质量、缩短工期、节约投资三个原则作为选择模板类型的原则,为加快支模速度和模板周转及确保混凝土表面质量,并考虑到结构尺寸规则、形式单一,确定模板方案为:
墙、板均采用15mm厚的覆膜竹胶板作为模板。
6.5.2、模板支撑体系方案确定
①、主龙骨墙体部位采用Φ48双钢管,顶板部位采用100x100mm方木;次龙骨采用100x50mm的方木,墙模板的支撑杆件采用Φ48钢管,顶板模板使用多功能碗扣式支架。
②、穿墙螺栓的选择:
考虑结构防水要求,墙体使用组合式防水穿墙螺栓,均由三节横杆组成,留在墙内的螺栓增焊止水钢板,与模板接触处采用橡胶锥形套防止漏浆。
6.5.3、板体系设计
①、墙体模板:
墙体模板采用15mm覆膜竹胶模板(1220x2440mm),次龙骨选用100x50mm方木,间距为200mm,主龙骨选用Φ48双钢管,间距为600mm,墙体采用组合式防水穿墙螺栓,间距600~1000mm,进行对拉加固定位,内侧采用钢管碗扣、顶托满堂支撑加固,外侧采用φ48钢管套顶托支撑加固。
②、顶板模板:
顶板采用现浇方沟市政组合式钢模拼装,主龙骨采用100x100mm方木,次龙骨采用100x50mm方木;利用满堂支架套顶托支牢固。
③、模架拆除:
模板拆除按照先支后拆,后支先拆的原则进行。
混凝土结构浇筑后,达到一定强度后,方可拆模。
模板拆除日期,应根据混凝土同条件养护试块达到的强度来确定。
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坏时,方可拆除(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
另外已拆除模板及其支架的结构,在混凝土完全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允许承受全部计算荷载。
施工中不得超载使用,严禁堆放过量的施工材料。
6.7、混凝土工程
底板钢筋和模板应经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底板砼浇筑。
本工程底板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设计方沟混凝土标号为C25、S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