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docx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习惯说
(清)刘蓉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①之西偏一室。
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
室有洼,径尺,浸淫②日广。
每履之,足苦踬③焉。
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
“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命童子取土平之。
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
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
习之中人④甚矣哉!
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
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注】①养晦堂:
刘蓉居室名。
②浸淫:
渐渐扩展。
③踬:
跌绊。
④习之中人:
习惯在人身上一旦形成。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一日/吾日三省吾身
B.贵乎慎始/不义而富且贵
C.顾而笑曰/顾野有麦场
D.至使久而即乎其故/温故而知新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俯而读仰而思思而弗得辄起绕室以旋。
(3)《习惯说》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请用原文回答,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答案】
(1)C
(2)俯而读/仰而思/思而弗得/辄起绕室以旋。
(3)故君子之学,贵于慎始。
一个人学习时,初始阶段的习惯非常重要。
(或:
要重视学习开始阶段习惯的养成。
)
【解析】【分析】
(1)A项,前一句句意为:
一天。
日:
天。
后一句句意为: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日:
每天。
B项,前一句句意为:
所以,君子求学,贵在慎重地对待开始阶段的习惯养成。
贵:
可贵。
后一句句意为: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
贵:
富贵。
C项,前一句句意为:
回过头笑着对我说。
顾:
回头看。
后一句句意为:
后头看到田野里有个打麦场。
顾:
回头看。
D项,前一句句意为:
以至把长久以来的坑填平,恢复原来的状态。
故:
原来的,旧的。
后一句句意为:
已经攻克,鲁庄公问其中的缘故。
故:
原因,缘故。
故选C。
(2)“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的意思是:
(我)低下头就读书,遇到不懂地方就仰头思索,想不出答案便在屋内踱来踱去。
“俯而读仰而思”的意思是:
低下头就读书,遇到不懂地方就仰头思索。
这是我读书的两种姿势,所以在“读”后停顿。
“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的意思是:
想不出答案便在屋内踱来踱去,所以在“得”后停顿。
故句子划为:
俯而读/仰而思/思而弗得/辄起绕室以旋。
(3)解答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文章的主旨。
这篇文章通过主旨的切身经历和感受,告诉我们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学习的初始阶段一定要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用文章中的话就是“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故答案为:
⑴C;
⑵俯而读/仰而思/思而弗得/辄起绕室以旋。
⑶故君子之学,贵于慎始。
一个人学习时,初始阶段的习惯非常重要。
(或:
要重视学习开始阶段习惯的养成。
)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⑵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结合现代汉语的语法教学断句。
⑶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要求考生熟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注意结合重点语句的理解进行分析概括。
【附参考译文】
我年少时在养晦堂西侧一间屋子里读书。
(我)低下头就读书,遇到不懂地方就仰头思索,想不出答案便在屋内踱来踱去。
这屋有处洼坑,直径一尺,逐渐侵蚀扩展。
每次经过,我总要被绊一下。
起初,我感到很别扭,时间一长也习惯了,再走那里就同走平地一样安稳。
一天,父亲来到屋子里,发现这屋地面的洼坑,笑着对我说:
“你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治理,凭借什么治理国家呢?
”随后叫仆童将洼坑填平。
父亲走后,我读书思索问题又在屋里踱起步来,走到原来洼坑处,感觉地面突然凸起一块,心里一惊,低头看,地面却是平平整整,我别扭地走了许多天才渐渐习惯起来。
唉!
习惯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厉害的啊!
脚踏在平地上,便不能适应坑洼;时间久了,洼地就仿佛平了;以至把长久以来的坑填平,恢复原来的状态,却认为是阻碍而不能适应。
因此君子求学,贵在慎重地对待开始阶段的习惯养成。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楚有祠者①,赐其舍人②卮酒③。
舍人相谓④曰:
“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⑤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日:
“吾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日: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祠者:
主管祭祀的官员。
②舍人:
门客,在自己手下办事的人。
③卮(zhī)酒:
一杯酒。
④相谓:
互相商议。
⑤且:
将要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数人饮之不足________
②乃左手持卮________
③遂饮其酒________
④终亡其酒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意思。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3)由这个故事得出了一个什么成语?
有什么寓意?
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
(1)够;拿,端;于是,就;丢失,失去
(2)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
(3)画蛇添足,讽刺那些不顾客观实际,自以为是,弄巧成拙的人。
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做事多此一举,反而得不偿失的人。
【解析】【分析】
(1)“数人饮之不足”的意思是:
大家一起喝这壶酒不足够,“足”的意思是“够”;“亡”的意思不同于现代汉语,在这里是“丢失,失去”的意思。
(2)本题注意重点词语:
“固”“安”“为”。
(3)解答这类试题,一是首先读懂文章,弄懂文章的主题、内容和情感等,以此作基础;二是要清楚回答的范围,明确题目的要求;三是要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四是要善于延伸、善于归纳总结。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比喻节外生枝,多此一举,反而坏事。
故答案为:
⑴够;拿,端;于是,就;丢失,失去;
⑵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
⑶画蛇添足,讽刺那些不顾客观实际,自以为是,弄巧成拙的人。
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做事多此一举,反而得不偿失的人。
【点评】⑴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学生一要注重平时的积累,结合所学课文语境积累常用的实词的意思和所运用的具体语境以及所属词性或语法功能;二要关注所做试题选文的语境,以及所给比较选项的语境,在具体语境下理解比较,即可得出答案;
⑵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
⑶本题考查成语积累。
画蛇添足:
画蛇时给蛇添上脚。
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参考译文】
古代楚国有个人祭过祖宗以后,把一壶酒赏给来帮忙祭祀的门客一壶酒。
门客们互相商量说:
“大家一起喝这壶酒不足够,一个人喝它还有剩余。
要求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好的人喝这壶酒。
”
一个人最先完成了,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却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
“我能够为它画脚。
”他还没有(把脚)完成,另一个人的蛇画好了,抢过他的酒壶,说:
“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
”话刚说完,就把那壶酒喝完了。
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掉了那壶酒。
3.文言阅读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乙)陈寔①,字仲弓,为太丘长。
有人伏梁上,寔见,呼其子训之曰:
“夫不喜之人,未必本恶。
习以性成,梁上君子是矣。
”俄闻自投地,伏罪。
寔曰:
“观君形状非恶人应由贫困。
”乃遗布二端,令改过之,后更无盗。
【注释】①陈寔(shí):
东汉人,做过太丘县令。
(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一处。
观 君 形 状 非 恶 人 应 由 贫 困
(2)解释加点的字
①期日中________
②尊君在不________
③呼其子训之________
④乃遗布二端________
(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文
①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②乃遗布二端,令改过之,后更无盗。
(4)文中陈氏父子的所为令我们钦佩,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我们应向他们各学些什么?
【答案】
(1)观君形状非恶人/应由贫困
(2)约定的时间;同“否”;教诲、教导;赠送
(3)①(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②于是,赠给他两匹布,教他一定要改正。
此后,这人再没有做过小偷。
(4)元方:
明白事理,落落大方,做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任选两点);
陈寔:
宽宏大量,教育有方,以德化人(任选两点)。
【解析】【分析】
(1)“观君形状非恶人应由贫困”的句意是:
从你的外貌上看你并不是恶人,应该是由贫困造成的。
据此,正确的句读是:
观君形状非恶人/应由贫困。
(2)本题中的“期”是“约定”;“遗”是古今异义词,“赠予,赠送”的意思。
(3)本题①句中的“至(到)、信(诚信)、礼(礼貌)”几个词是赋分点;②句中的“乃(于是)、遗(赠送)、更(再)”几个词是赋分点。
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4)《陈太丘与友期》叙述了一个关于守信的故事,刻画了三个有鲜明个性的人物,表现了元方的聪颖仁慧、知书达理,说明了为人处世,应该讲礼守信的道理。
乙文叙写陈寔对梁上君子不加惩罚,反而赠送给他两匹布,从中看出他宽宏大量;对梁上君子不是责罚,而是进行教育,从中看出他教育有方,以德化人。
这些是我们应向他们学习的。
故答案为:
⑴观君形状非恶人/应由贫困;
⑵约定的时间;同“否”;教诲、教导;赠送;
⑶①(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②于是,赠给他两匹布,教他一定要改正。
此后,这人再没有做过小偷;
⑷元方:
明白事理,落落大方,做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任选两点);陈寔:
宽宏大量,教育有方,以德化人(任选两点)。
【点评】⑴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
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⑵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
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意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
⑶翻译文言文句子要遵循“一一对应,字字落实”的原则,把文言文句子对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子,注意翻译出来的句子要做到字字准确,忠于原文,通顺规范;
⑷本题是根据具体词句分析人物形象。
先要理解具体字词的含义及在文中的作用,再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并从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质方面进行概括,找出人物的共同点。
【参考译文】
(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
“你的父亲在吗?
”元方回答道:
“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
“真不是人啊!
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
“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乙)陈寔,字仲弓,为太丘县令。
一天,有一个小偷伏在屋梁上准备行窃,陈寔见到后,把自己的儿子喊过来,教训说:
“不好的人,并不一定是生性如此,乃是习惯所养成的,屋梁上那一位就是这样的人。
”一会儿,屋梁上的小偷跳下来,跪在地上认罪。
陈寔说:
“从你的外貌上看,您并不是恶人,应该是由贫困造成的。
”于是,赠给他两匹布,教他一定要改正。
此后,这人再没有做过小偷。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割席断交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
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miǎn)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观。
宁割席分坐,曰:
"子非吾友也。
"
【注释】①管宁:
字幼安,汉末魏人,不仕而终。
华歆:
字子鱼,东帝时任尚书令,入魏后官至司徒,依附曹操父子。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________
②宁读书如故________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子非吾友也。
(3)文中管宁、华歆对片金和轩冕过门这两件小事的不同反映,导致管宁和华歆断交,给你怎样的启示?
【答案】
(1)一同或一起,共同;从前或原来
(2)你不是我的朋友了(意思对即可)
(3)启示:
志不同道不合,便难以成友。
真正的朋友,应该建立在共同的思想基础和奋斗目标上,一起追求、一起进步。
如果没有内在精神的默契,只有表面上的亲热,这样的朋友是无法真正沟通和理解的,也就失去了做朋友的意义了(意思对即可)
【解析】【分析】
(1)此题比较容易,没有古今异义词,如“共”:
一同或一起。
“故”:
从前或原来。
现代汉语都有其义项。
(2)此题中注意“子”是“你”之意。
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子非吾友也”判断句的翻译。
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3)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文言文,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看看原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点。
然后由这个观点生发出去,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社会实践,确定一个论点后进行论述。
如可从志不同道不合难以为友的角度作答。
故答案为:
⑴一同或一起,共同;从前或原来
⑵你不是我的朋友了(意思对即可)
⑶启示:
志不同道不合,便难以成友。
真正的朋友,应该建立在共同的思想基础和奋斗目标上,一起追求、一起进步。
如果没有内在精神的默契,只有表面上的亲热,这样的朋友是无法真正沟通和理解的,也就失去了做朋友的意义了(意思对即可)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⑵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
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和受到的启示。
解答此题要在深入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受。
解答时根据所选的句子的意思来谈启示,注意观点正确、健康,注意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译文】
管宁和华歆一同在园中锄菜。
看见地上有一片黄金,管宁把这片黄金看的同砖瓦石块一样毫不介意,照旧挥动锄头锄地;华歆却拾起黄金握在手里看了看然后才把它丢掉。
又有一次他们俩同在一起读书,听到一个贵官从门口经过,管宁照旧读书,华歆却放下书本出去观看。
管宁和他绝交说:
“你不是我的朋友啊。
”
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左太冲①作《三都赋》初成,时人互有讥訾②,思意不惬。
后示张公③,张曰:
“此二京④可三。
然君文未重于世,宜以经高名之士。
”思乃询求于皇甫谧⑤,谧见之嗟叹,遂为作叙。
于是先相非贰⑥者,莫不敛衽赞述⑦焉。
(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左太冲:
左思,字太冲,晋代诗人。
②讥訾(zǐ):
讥笑非难。
③张公:
指张华,张华学识广博,勇于赴义,名重一时。
④二京:
指东汉班固所做《两都赋》和张衡所做《二京赋》,是赋中的名篇。
⑤皇甫谧:
字士安,学识渊博,在当时名望很高。
⑥非贰:
非难、不同意。
⑦敛衽(rèn):
整理衣襟,指表示敬意。
赞述:
称赞传述。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莫不敛衽________
②未重于世________
(2)下面句中划线的“于”与成语“受制于人”的“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然君文未重于世
B.思乃询求于皇甫谧
C.于是先相非贰者
D.责任重于泰山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①思意不惬。
②然君文未重于世。
③宜以经高名之士。
④遂为作叙。
(4)文中左思的做法和“时人”的表现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
(1)没有;重视
(2)A
(3)①(他)心情十分不好。
②但是你的文章没有被世人所重视。
③应当找个有名望的人士给推荐下。
④于是就为他做了《序》。
(4)表现了当时人们对权威的盲目崇拜,并不懂得真正去欣赏评价别人的作品。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
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莫:
否定副词,没有;重:
动词,重视。
(2)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
首先要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作比较适合多义词的哪一个义项,辨析正误得出正确选项。
A项和例句的“于”字都是介词,被。
其余三项都是介词,B、向;C、从;D、比。
故选A
(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答题时应注意,翻译句子要把握句中的关键词,要弄清楚指示词指代的对象,把握句子间的关系,看字词是否有活用现象,还要明确句子的句式等。
另外,译文要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注意关键字词的翻译。
注意“惬、然、宜、经高名、遂”等字要准确翻译。
(4)本题考查归纳文章阐述的道理。
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
文段写左太冲写好《三都赋》时,受到很多人的讥刺,直到皇甫谧见了,赞叹不已又为他做了《序》。
说明人们不去认真读文章,人云亦云,表现了当时人们对权威的盲目崇拜,并不懂得真正去欣赏评价别人的作品。
故答案为:
(1)没有;重视。
(2)A
(3)①(他)心情十分不好。
②但是你的文章没有被世人所重视。
③应当找个有名望的人士给推荐下。
④于是就为他做了《序》。
(4)表现了当时人们对权威的盲目崇拜,并不懂得真正去欣赏评价别人的作品。
【点评】
(1)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
答题时应注意,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莫不”指没有一个不,双重否定表示肯定。
(2)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答题时应注意,要确定词语在本题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
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作比较,得出正确选项。
(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答题时应注意,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不惬:
不好;然:
但是;宜:
应当;高名之士:
有名望的人士。
(4)本题考查归纳文章阐述的道理。
答题时应注意,读懂文章,准确的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在读懂的基础上善于表达自己的理解。
这就要求学习里加强阅读能力的训练,主要是思考表达问题的能力。
一要通晓文意,二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受其启发,深入思考,加以概括,简要表达。
【附参考译文】
左太冲刚写好《三都赋》时,当时的人们对他多有讥刺,他心里不好受,就拿去给张华看。
张华说:
“看来张衡的《二京赋》可以变成《三京赋》了,但是你的文章没有为世人所重视,应当找个有名望的人士给推荐下。
”左思就去询问皇甫谧,皇甫谧见了赞叹不已,就为他做了《序》。
这样,原来非议他的人,没有一个不行礼赞叹的。
6.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面的划线字词。
①诫子书________
②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
③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
(2)翻译下面语句。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答案】
(1)书信;增长;轻薄
(2)①不淡泊世俗的名利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身心宁静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②年华随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岁月而消失。
(3)D
【解析】【分析】选自《诸葛亮集》。
作者:
诸葛亮。
年代:
三国。
(1)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应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
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其中“广”意思是“增长”。
(2)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句中,明志:
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宁静:
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
实现远大目标。
句意为:
如果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才干,如果意志不坚定就不能学有所成。
②句中,与:
跟随;驰:
疾行,这里是增长的意思。
句意为: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3)D项表述错误,“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意思是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悔也来不及了,表达了作者希望儿子不虚度年华,要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的愿望。
故答案为:
⑴书信;增长;轻薄;
⑵①不淡泊世俗的名利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身心宁静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②年华随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岁月而消失;
⑶D。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⑵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⑶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概括能力。
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按要求概括作答即可。
【附参考译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
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7.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