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期末试题及答案三套.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601266 上传时间:2023-03-20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56.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期末试题及答案三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期末试题及答案三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期末试题及答案三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期末试题及答案三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期末试题及答案三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期末试题及答案三套.docx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期末试题及答案三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期末试题及答案三套.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期末试题及答案三套.docx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期末试题及答案三套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期末试题及答案三套

期中试题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8分)

(1)水何澹澹,。

(曹操)

(2)       ,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

(3)海日生残夜,     。

(王湾)

(4)      ,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崔九堂前几度闻。

(杜甫)

(6)遥怜故园菊,       。

(岑参)

(7)不知何处吹芦管,       。

(李益)

(8)夜发清溪向三峡,。

(李白)

2.阅读下面这段话,按要求答题。

(7分)

一本书,会给人的生活打开一扇明净的窗,能让人看到窗外梦mèi(   )的风景。

读书时,时光仿佛是静止的,安静得可以听见自己的心跳,一切是那么的鸭雀无声。

尤其是在冬日,落光了叶子和收获后的大地,显得更为空旷和寥廓。

就在此刻,捧起书本,可以感概许多的美好:

院子里,那颗苍劲的青松,仍显示出傲然的生机;墙角处,一丛竹子扶疏摇曳,在阳光下,洒出一片淡淡的影子;河岸边,柳条上,不知何时已爬满淡黄嫩(   )绿的芽苞;窗外,鸟儿们站在枝头鸣叫着,唱出动人的旋律……冬日的暖阳里,捧起书本,心和身都可以走得更远一些。

一个人,持之以héng()地浸染在书中,身上会带有一种书卷气,那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那种气质,让人神往。

 

(1)在下面括号中给加粗的汉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3分)

梦mèi(   )嫩(   )绿持之以héng()

(2)文中有两个词书写有误,请找出其中一处并改正:

改为。

(2分)

(3)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两种修辞,分别是、。

(2分)

3.名著导读。

(5分)

小小的花/也想抬起头来/感谢春光的爱——/然而深厚的恩慈/反使他终于沉默/母亲啊!

/你是那春光么?

(1)这首诗主要表达什么样的主题?

根据冰心《繁星》《春水》诗集的内容,说说该诗集还包括哪方面的内容?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繁星》《春水》中,还有哪首诗给你印象最深?

为什么?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性学习。

(10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的4月23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

为庆祝这一文化节日,某校文学社决定以“书香满校园,共享读书乐”为主题举办一次读书周活动。

请你随我们到下列站点参加活动。

(1)【留言栏】在读书心得栏里小华写下了“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留言。

请你也摘录一则关于读书的名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2分)

(2)【故事会】小方组织了“讲孔子、孟子故事”的活动。

请你各写一则与孔子和孟子有关的成语或故事参加这一活动。

(4分)

孔子:

孟子:

(3)【辩论台】小刚主持了一场“网上阅读”辩论会,正方反方辩词如下,请你改正辩词中的语病。

(2+2分)

正方:

“网上阅读”利大于弊。

中学生网上阅读可以学到书本阅读中学不到的知识,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地选择阅读内容,满足我们对知识的需求,还可以拓展我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与书本阅读相比,网上阅读必将成为我们中学生的最佳阅读方式。

反方:

“网上阅读”弊大于利。

①网上阅读的信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我们中学生容易受到有害信息的影响。

②目前中学生热衷于网上阅读值得肯定。

③网上阅读如果缺乏自律,不能正确对待,是容易染上网瘾的。

因此,我们中学生还是要坚守“书本阅读”。

正方辩词中有一个词语使用不当,应把“”改为“”。

反方辩词中画横线句的第句(只填句子序号)不能证明反方观点。

二、阅读(47分)

(一)母爱的硬度(17分)

①关于母亲的很多故事,我都是从祖母的口中慢慢得知的。

长大以后,我甚至忘记了母亲怀抱的味道,回避和拒绝她任何形式的亲近和主动示好,似乎只有和她对抗着、沉默着、屈从着才是我与母亲之间最恰当的距离。

②母亲很勤快。

她种的菜总是比别人家的高出半指,她养的猪总是比别人家的膘肥体壮,她织的衣服总是比别人家的光鲜亮丽。

她用一双灵巧的手织出波浪花纹的紫色毛衣,如今我都还记忆犹新。

③母亲除了种菜还大搞养殖,圈里养着十多头猪,猪菜的事情分配给她的孩子们,柴火的事情她亲自带领孩子们去山上,在她锋利的斧头下,不一会儿功夫就能满载而归。

我总是不能忘记我们以弱小的肩膀背起不堪重负的担子,行走在山路上的情景,母亲巴不得一次就把山背到家里。

每当我发出怨言与抗议,母亲就会骂我偷懒,并立刻举出我的小伙伴们谁比我小但背得比我还多的例子。

④在母亲的辛劳付出之下,一个家过得红红火火,这让她在家里的地位显得至高无上。

⑤母亲对孩子的教育是从来不肯松懈的,总是严厉地要求她的每一个孩子。

常常是我们在外犯了错回来,劈头就会挨一顿棍棒,等父亲回来也许还会第二次挨打。

我们家的正门背后竖着一根根细细的棍子,那是她的家法。

它们侵略过母亲每一个孩子的身体,一棍棍抽下去,先是白白的一道道的痕迹,后已分不清痕迹间的距离。

她永远奉行“棍棒下出孝子”的理念,遵行“小树不剪不成材”的成长规律。

⑥母亲给我的爱总是很坚硬,她除了不断的要求与责备,就是严厉。

她的每一个孩子都是六岁就被送去五里外的学校接受启蒙教育。

她喜欢关心考试的结果。

每一次我考得九十分以上,她总是要怀疑我是抄袭别人的,即使那已经是全班最高分。

如果偶然考低了,她定会拉着我脏脏的小手,指着我破了的脚尖,责骂我是个贪玩的孩子。

⑦母亲高高地扬着家法,训斥我、恐吓我说:

“丫头,你念不好书,就甭想吃饭,甭想整天疯跑,将来我就把你嫁到大山深处去。

”那时候的我心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惶恐。

见祖母一把将我拉进怀里,母亲不高兴地说这孩子要是将来不成气候定是祖母的责任。

扔下些伤祖母的话,她一溜烟又到她的地里去侍弄她的白菜黄瓜们了,我想它们看到母亲的温情定是比我们多多了。

祖母总是一边抚慰我一边给我讲“一只羊过河十只羊过河”的道理,鼓励我做好领头羊,给弟弟妹妹们作出好榜样。

⑧母亲的四个孩子一个个变成凤凰飞到了梧桐树上,她暴力的教育模式迅速在周围的村庄里推广开来。

这时候的母亲再没有举起过手中的棍棒,说话的声音也日渐温柔,甚至偶尔会当面表扬下我,我在不知所措间眼里装满了泪水,我知道那是一种久违的情愫涌动而出。

⑨我一直不敢把对母亲心底的这种敬畏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哪怕是在文字里。

从小到大的作文里,一次也没有过关于母爱的记载。

对于我的母亲我是羞愧的。

我安然地享受着她的付出,习惯地接过她的给予。

总是不敢离她的怀抱很近,怕她坚硬的壳刺伤了我的身体。

于是,我与母亲就习惯了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对峙着,直到我有了孩子。

⑩回忆是一场温暖的绽放,多年以后,我才明白正是母亲有硬度的爱,抚平了我内心所有的脆弱,给了我足够的坚强。

(本文略有改动)

5.整体感知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母爱的硬度”体现在哪些事上。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4分)

“她种的菜总是比别人家的高出半指,她养的猪总是比别人家的膘肥体壮,她织的衣服总是比别人家的光鲜亮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选文第⑦段划画句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

有什么作用?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结合全文,说说最后一段有什么好处?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读完本文,你是否赞同文中母亲的教育方法,并说明理由。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秃的梧桐(14分)

①——这株梧桐,怕再也难得活了!

  ②人们走过秃秃梧桐下,总这样惋惜地说。

  ③这株梧桐,所生的地点,真有点奇怪,我们所住的屋子,本来分做两下给两家住的,这株梧桐,恰恰长在屋前的正中,不偏不依,可以说是两家的分界碑。

  ④屋前的石阶,虽仅有其一,由屋前到园外去的路却有两条,——一家走一条,梧桐生在两路的中间,清阴分盖了两家的草场,夜里下雨,潇潇淅淅打在桐叶上的雨声,诗意也两家分享。

  ⑤不幸园里蚂蚁过多,梧桐的枝干,为蚁所蚀,渐渐地不坚牢了,一夜雷雨,便将它的上半截劈折,只剩下一根二丈多高的树身,立在那里,亭亭有如青玉。

  ⑥春天到来,树身上居然透出许多绿叶,团团附着树端,看去好像一棵棕榈树。

  ⑦谁说这株梧桐,不会再活呢?

它现在长了新叶,或者更会长出新枝,不久定可以恢复以前的美阴了。

  ⑧一阵风过,叶儿又被劈下来,拾起一看,叶蒂已啮断了三分之二——又是蚂蚁干的好事。

哦,可恶!

  ⑨但勇敢的梧桐,并不因此挫了它的志气。

  ⑩蚂蚁又来了,风又起了,好容易长得掌大的叶儿又飘去了,但它不管,仍然萌新的芽,吐新的叶,整整忙了一个春天,又整整忙了一个夏天。

秋来,老柏和香橙还沉郁地绿着,别的树却都憔悴了。

年近古稀的老榆,护定它青青的叶,似老年人想保存半生辛苦贮蓄的家私,但哪禁得西风如败子,日夕在耳畔絮聒?

——现在它的叶儿已去得差不多,园中减少了葱茏的绿意,却也填了蔚蓝的天光。

爬上榆干的薜荔,也大为喜悦,上面没有遮蔽,可以酣饮风霜了,它脸儿醉得枫叶般红,陶然自足,不管垂老破家的榆树,在它头上瑟瑟得悲叹。

  

大理菊东倒西倾,还挣扎着在荒草里开出红艳的花。

牵牛的蔓,早枯萎了,但还开花呢,可是比从前纤小,冷冷凉露中,泛满浅紫嫩红的小花,更觉娇美可怜。

还有从前种麝香连理花和凤仙花的地里,有时也见几朵残花,秋风里,时时有玉钱蝴蝶,翩翩飞来,停在花上,好半天不动,幽情凄恋,它要僵了,它愿意僵在花儿的冷香里!

  

这时候,园里另外一株梧桐,叶儿已飞去大半,秃的梧桐,自然更是一无所有,只有亭亭如青玉的干,兀立在惨淡的斜阳中。

  

——这株梧桐,怕再也不得活了。

  

人们走过梧桐下,总是这样惋惜地说。

  

但是,我知道明年还有春天来。

明年春天仍有蚂蚁和风呢?

但是。

我知道有落在土里的桐子。

10.文章首尾都出现了人们对秃梧桐表示惋惜的话,试比较其中的细微区别,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组织材料的?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中第

段写了其他的树和花,试分析其对表现本文中心的作用。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章结尾写道:

“但是,我知道有落在土里的桐子。

”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从秃梧桐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言阅读(16分)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不亦说乎()

(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3)传不习乎()(4)思而不学则殆()

16.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

(2)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

17.阅读上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孔子强调了哪些值得借鉴的学习方法,并就其中的一种结合自己的体会来谈一谈。

(4分)

 

18.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也会获益匪浅,请另外写出初中语文课本《〈论语〉十二章》中你熟悉的一则(不得与试卷上的相同),并简要说说对它的理解。

(4分)

 

三、写作(40分)

19.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按照要求作文。

(1)命题作文:

记忆中的暖流

(2)半命题作文:

新初中,让我感到(横线处补全题目)

提示与要求:

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班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③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④字数在600字以上,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题目:

参考答案

一、(25分)

1.略(8分)2.

(1)略(3分)

(2)“鸭雀无声”改为“鸦雀无声”或“感概”改为“感慨”(2分)(3)排比拟人(2分)

3.

(1)本诗主题:

抒发儿女对慈母的眷恋之情,唱出对慈母的爱的赞歌。

(1分)该诗集还包含另两方面的内容:

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1分)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1分)

(2)示例:

《纸船》。

(1分)因为这首诗构思新颖,采用了托物寄情的方法,用纸船来寄托对母亲的爱与思念。

(1分)

4.

(1)示例: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书籍是幸福时期的欢乐,痛苦时期的慰藉;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书籍是最好的朋友;等等。

(2分)

(2)示例:

孔子——周游列国;杏坛讲座;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耻下问;等等。

(2分)

示例:

孟子——孟母三迁;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等。

(2分)

(3)将“拓展”改为“提高”(2分);②(2分)

二、阅读(47分)

[一](17分)

5.管教我们劳动;严惩我们犯错;严格管教我们学习。

(每点1分,共3分)

6.用排比的修辞方法(2分),增强语言气势,更突出了母亲的勤快能干、心灵手巧(要强)(2分)。

7.动作描写(1分)、语言描写(1分),生动传神地写出母亲严厉管教我们学习(1分)。

8.写出母亲对“我”的影响,表达“我”对母亲的理解和感激之情,点明中心(深化主题)(2分)。

照应标题,总结全文(收束全文)(1分)。

9.赞同。

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文中的母亲虽然严厉,但严中有爱,她对孩子的严格要求更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不赞同。

因为母亲对孩子的教育过于严厉,忽略了对孩子思想上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容易让孩子产生距离感。

(此题4分)

[二](14分)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