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突破滴定实验.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601124 上传时间:2023-03-2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53.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突破滴定实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突破滴定实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突破滴定实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突破滴定实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突破滴定实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突破滴定实验.docx

《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突破滴定实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突破滴定实验.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突破滴定实验.docx

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突破滴定实验

滴定实验

1.(2020·广西梧州模拟)实验室测定水体中氯离子的含量时常使用AgNO3溶液滴定法,已知在25℃时几种银盐的Ksp:

难溶盐

AgCl

AgBr

AgI

Ag2CrO4

Ag2CO3

Ksp

1.8×10-10

5.4×10-13

8.3×10-17

1.9×10-12

8.1×10-12

颜色

白色

淡黄色

黄色

砖红色

白色

可用作滴定Cl-指示剂的是()。

A.K2CrO4B.Na2CO3C.NaBrD.NaI

【解析】选A。

测定水体中的Cl-,选用AgNO3溶液滴定,当Cl-消耗完后,Ag+应与指示剂反应,生成一种有色的沉淀。

则选择的该指示剂的阴离子应在Cl-后面沉淀,显然不能选择NaBr和NaI,另Ag2CO3为白色沉淀,无法与AgCl沉淀区别开来。

故只能选择K2CrO4。

2.(2020·广西防城港一模)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需经过NaOH溶液配制、基准物质H2C2O4•2H2O的称量以及用NaOH溶液滴定等操作。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用图甲所示操作转移NaOH溶液到容量瓶中

B.用图乙所示装置准确称得0.1575gH2C2O4•2H2O固体

C.用图丙所示操作排除碱式滴定管中的气泡

D.用图丁所示装置以NaOH待测液滴定H2C2O4溶液

【解析】选C。

转移NaOH溶液到容量瓶中应用玻璃棒引流,A错误;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为0.1g,不能用托盘天平称得0.1575gH2C2O4•2H2O固体,B错误;用图丙所示操作排除碱式滴定管中的气泡,C正确;应用碱式滴定管盛装NaOH溶液待测液滴定H2C2O4溶液,D错误。

3.(2020·山西大同高三上学期期末)以0.1000mol·L-1NaOH溶液滴定cmol·L-1某弱酸HA溶液,其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A.可用甲基橙作滴定指示剂

B.指示剂指示的滴定终点就是反应终点

C.突变范围的大小与酸的强弱及酸的浓度有关

D.滴定时氢氧化钠溶液盛放在带活塞的滴定管中

【解析】选C。

强碱与弱酸完全反应生成强碱弱酸盐,水解显碱性,故应选用碱性条件下变色的指示剂,如酚酞,而不可选甲基橙,A错误;反应终点是指酸与碱刚好完全反应,而指示剂指示的是一个变色范围,B错误;当酸的酸性很强,浓度较稀时,突变范围就大,C正确;带活塞的为酸式滴定管,不可以盛NaOH溶液,D错误。

4.(2020·九江二模)三草酸合铁酸钾晶体[K3Fe(C2O4)3•xH2O]是一种光敏材料,为测定该晶体中草酸根的含量和结晶水的含量,某实验小组实验步骤为:

(1)称量9.820g三草酸合铁酸钾晶体,配制成250mL溶液。

(2)取所配溶液25.00mL于锥形瓶中,滴加酸性KMnO4溶液至C2O42-全部转化成CO2,同时MnO4-被转化成Mn2+,恰好消耗0.1000mol/LKMnO4溶液24.00mL。

[K3Fe(C2O4)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3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步骤

(2)中KMnO4表现还原性

B.配制三草酸合铁酸钾溶液玻璃仪器只需烧杯和玻璃棒

C.样品中结晶水的物质的量为0.03mol

D.该晶体的化学式为K3Fe(C2O4)3•3H2O

【解析】选D。

同时MnO4-被转化成Mn2+,锰元素化合价由+7→+2,化合价降低被还原,作氧化剂,故A错误;需要配制成250mL溶液,必须使用到250容量瓶和胶头滴管,故B错误;高锰酸钾得到电子等于C2O42-失去的电子,n得=0.1000mol/L×0.024L×(7-2)=0.012mol;C2O42-全部转化成CO2,化合价变化+3→+4,根据电子守恒n(C2O42-)=0.012mol/(2-1)×2=0.006mol;250mL原溶液C2O42-的物质的量为0.006mol×10=0.06mol,故n[K3Fe(C2O4)3]=0.06mol×1/3=0.02mol,9.820g三草酸合铁酸钾晶体中结晶水的质量为:

9.820-437×0.02=1.08(g),故n(H2O)=1.08g/18g·mol−1=0.06mol,故C错误;根据C项计算结果,0.02molK3Fe(C2O4)3中还有0.06molH2O,结晶水数目为3,故该晶体的化学式为K3Fe(C2O4)3•3H2O,故D正确。

5.(2020•上海徐汇区二模)测定小苏打(杂质为氯化钠)样品的纯度,操作过程如下:

称取样品2.100g,配制成100mL溶液,量取20.00mL溶液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滴定管的最大读数为25.00mL。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中所用到的滴定管、容量瓶,在使用前均需要检漏

B.滴定的指示剂可以选用甲基橙或酚酞

C.若样品中杂质含量小于10%,则盐酸标准溶液的浓度应小于0.1800mol/L

D.溶液变色未保持30秒,即停止滴定,会导致测定结果偏低

【解析】选BC。

滴定管、容量瓶,在使用前均需要检漏,否则会造成误差,故A正确;盐酸标准溶液滴定小苏打选择的指示剂只能为甲基橙,故B错误;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时反应为:

NaHCO3+HCl=NaCl+H2O+CO2↑,n(HCl)=n(NaHCO3)=

×

=0.0045mol,则盐酸标准溶液的浓度应大于

=0.1800mol/L,故C错误;指示剂变色之后立即停止滴定有可能是局部过量造成的,这样V(标)偏小,根据c(待测)=

可知,c(NaOH)偏低,故D正确。

6.(2020•上海闵行区二模)某学生用滴定的方法测定含有少量NaCl的小苏打固体中NaHCO3的质量分数,所用标准盐酸的浓度为0.1000mol/L。

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烧杯准确配制100mL待测小苏打的溶液

B.用酚酞为指示剂

C.当滴至待测液变色并能将该颜色保持半分钟即为滴定终点

D.盛盐酸的滴定管未润洗会造成实验结果偏低

【解析】选C。

烧杯只能粗略配制溶液,不能杯准确配制100mL待测小苏打的溶液,故A错误;NaHCO3要完全反应应选择甲基橙作指示剂,故B错误;滴定终点时溶液颜色由黄色突变为橙色,且保持半分钟不变色,故C正确;盛盐酸的滴定管未润洗,标准液的浓度降低,造成V(标)偏大,根据c(待测)=

,可知c(待测)偏大,故D错误。

7.(2020·北京一零一中学三模)生产和实验中广泛采用甲醛法测定饱和食盐水样品中的NH4+含量。

利用的反应原理为:

4NH4++6HCHO=(CH2)6N4H+(一元酸)+3H++6H2O。

实验步骤如下:

①甲醛中常含有微量甲酸,应先除去。

取甲醛amL于锥形瓶,加入1~2滴指示剂,用浓度为bmol/L的NaOH溶液滴定,滴定管的初始读数为V1mL,当锥形瓶内溶液呈微红色时,滴定管的读数为V2mL。

②向锥形瓶加入饱和食盐水试样cmL,静置1分钟。

③用上述滴定管中剩余的NaOH溶液继续滴定锥形瓶内溶液,至溶液呈微红色时,滴定管的读数为V3mL。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步骤①中的指示剂可以选用酚酞试液

B.步骤②中静置的目的是为了使NH4+和HCHO完全反应

C.步骤②若不静置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

D.饱和食盐水中的c(NH4+)=

mol/L

【解析】选C。

酸和碱反应生成甲酸钠,溶液呈碱性,步骤①中的指示剂可以选用酚酞试液,故A正确;通过延长反应时间,使反应进行得更充分,步骤②中静置的目的是为了使NH4+和HCHO完全反应,故B正确;步骤②若不静置,4NH4++6HCHO=(CH2)6N4H+(一元酸)+3H++6H2O,反应不完全,生成的酸少,会导致测定结果偏低,故C错误;除去甲酸后的氢氧化钠溶液读数为V2mL,加入饱和食盐水试样cmL,再加1~2滴酚酞,再用上述NaOH溶液滴定至微红色,滴定管的读数V3mL,此时4NH4++6HCHO=(CH2)6N4H+(一元酸)+3H++6H2O,滴入氢氧化钠反应,4NH4+~((CH2)6N4H+(一元酸)+3H+)~4OH-;氢氧化钠物质的量和氮元素物质的量相同,所以饱和食盐水中的c(NH4+)=

mol·L-1,故D正确。

8.(2020•深圳高三上学期期中)下列滴定中,指示剂的选择或滴定终点颜色变化有错误的是()。

提示:

2KMnO4+5K2SO3+3H2SO4=6K2SO4+2MnSO4+3H2O、I2+Na2S=2NaI+S↓

选项

滴定管中的溶液

锥形瓶中的溶液

指示剂

滴定终点颜色变化

A

NaOH溶液

CH3COOH溶液

酚酞

无色→浅红色

B

HCl溶液

氨水

酚酞

浅红色→无色

C

酸性KMnO4溶液

K2SO3溶液

无色→浅紫红色

D

碘水

Na2S溶液

淀粉

无色→蓝色

【解析】选B。

锥形瓶中为酸,加入酚酞无色,达到滴定终点,溶液显碱性,溶液变为浅红色,故现象为:

无色→浅红色,故A正确;锥形瓶中为碱,达到滴定终点,溶液显酸性,应选择试剂甲基橙,现象是溶液由黄色变为红色,故B错误;高锰酸钾为紫色,滴入高锰酸钾前溶液无色,滴入后变为紫色,到达滴定终点为浅紫色,故现象为:

无色→浅紫色,故C正确;碘遇淀粉变蓝色,加入碘前无色,滴加碘反应至终点,碘遇淀粉呈蓝色,故D正确。

9.(2020·天津滨海新区4月统考)现有常温下甲、乙、丙三种溶液,甲为0.1mol·L-1的NaOH溶液,乙为0.1mol·L-1的HCl溶液,丙为0.1mol·L-1的CH3COOH溶液,试回答下列问题:

(1)甲溶液的pH=______。

(2)丙溶液中存在的电离平衡为__________________(用电离平衡方程式表示)。

(3)常温下,用水稀释0.1mol·L-1的CH3COOH溶液,下列各量随水量的增加而增大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①n(H+)②c(H+)③

④c(OH-)

(4)甲、乙、丙三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最大的是________。

(5)某同学用甲溶液分别滴定20.00mL乙溶液和20.00mL丙溶液,得到如图所示的两条滴定曲线,则a=_________。

(6)图___(填1或2)表示NaOH溶液滴定CH3COOH溶液的过程。

(7)图2中a点对应的溶液pH=8,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解析】

(1)氢氧化钠是强碱,所以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是1x10-13mol/L,则溶液的pH=13;

(2)醋酸和水都是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所以电离方程式分别是CH3COOH

CH3COO-+H+,H2O

OH-+H+;(3)常温下,用水稀释0.1mol·L-1的CH3COOH溶液,促进反应CH3COOH

CH3COO-+H+向右移动,所以n(H+)变大,但是体积增大的程度大于氢离子增加的程度,所以c(H+)变小,但是,常温下Kw不变,根据Kw=c(H+)·c(OH-)不变,所以c(OH-)变大;温度不变,Ka=

不变,而c(H+)变小,所以

变小;(4)酸或碱都是抑制水的电离平衡的,且溶液中氢离子或OH-浓度越大,对水的电离的抑制程度越大。

所以根据酸碱的浓度可知,甲、乙、两三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的大小关系为丙>甲=乙;(5)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反应时,溶液显中性,所以根据酸碱的浓度以及盐酸的体积可知,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是20.00ml,即a=20.00ml;(6)图2中V(NaOH)=0时,pH大于1,可知0.1mol/L该溶液的pH大于1,所以图2应该表示甲溶液(NaOH溶液)滴定丙溶液(CH3COOH溶液)的曲线;(7)图2中a点对应的溶液pH=8,是因为此时刚好生成醋酸钠,醋酸根水解:

CH3COO-+H2O

OH-+CH3COOH。

【答案】

(1)13

(2)CH3COOH

CH3COO-+H+,H2O

OH-+H+

(3)①④(4)丙(5)20.00(6)2

(7)CH3COO-+H2O

OH-+CH3COOH

10.

(1)室温下,使用pH计测定0.1mol/LNH4Cl溶液的pH=5.12(如图1),由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填字母)。

a.NH3·H2O是弱碱

b.溶液中c(H+)>c(OH-)

c.NH4Cl水解是吸热反应

d.由H2O电离出的c(H+)<10mol/L

e.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氨水和盐酸等体积混合,溶液pH=7

(2)室温下,用0.10mol/LNaOH溶液分别滴定20.00mL0.10mol/L的盐酸和醋酸,滴定曲线如图2所示。

①表示滴定盐酸的曲线是________(填序号)。

若此实验选用酚酞为指示剂,则滴定到达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若用标准NaOH溶液测定未知盐酸溶液的浓度,下列实验操作会使实验结果偏低的是________。

a.锥形瓶用待测液润洗后再注入待测液

b.碱式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无气泡

c.碱式滴定管滴定前仰视读数,滴定后平视读数

②在滴定醋酸溶液的过程中:

V(NaOH)=10.00mL时,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c(Na+)=c(CH3COO-)+c(CH3COOH)时,溶液pH________7(填“>”、“=”或“<”)

【解答】

(1)正盐水溶液呈酸性,所以阳离子一定发生了水解,NH3·H2O是弱碱,a正确;溶液室温下pH=5.12,所以呈酸性,b正确;c无从得知;氯化铵促进了水的电离,所以由水电离出的c(H+)=10-5.12>10-7mol/L,d错误;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氨水和盐酸等体积混合恰好中和,生成正盐NH4Cl,该盐为强酸弱碱盐,水溶液显酸性,pH<7,e错误。

(2)①盐酸为强酸,0.10mol/L的盐酸初始pH=1,所以盐酸滴定曲线是Ⅱ。

锥形瓶中是酸,所以指示剂变色因由低pH色变为高pH色,指示剂为酚酞,所以是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不变色。

a选项,锥形瓶用待测液润洗后再注入待测液,会使得酸的物质的量偏多,从而导致消耗NaOH的量增大,使得结果偏高,不选。

b选项,碱式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无气泡,有一部分碱液填充了原来气泡的空间,耗碱量偏大,使得结果偏高,不选。

c选项,滴定管刻度上小下大,滴定前仰视读数,使得读数偏大,滴定后平视读数,读数准确,但差值为(滴定后读数一滴定前读数),所以结果偏小。

②V(NaOH)=10.00mL时,在不考虑电离和水解的时候,溶质组成为1∶1的CH3COONa和CH3COOH,图中可见pH<7,即c(H+)>c(OH-),所以醋酸电离程度大于醋酸根水解程度,所以c(CH3COO-)>c(Na+),又因为c(H+)和c(OH-)比c(CH3COO-)和c(Na+)小几个数量级,所以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

c(CH3COO-)>c(Na+)>c(H+)>c(OH-),由题干“当c(Na+)=c(CH3COO-)+c(CH3COOH)时”可知,此时NaOH加入了20mL,恰好中和,此时溶质全是CH3COONa,强碱弱酸盐水溶液显碱性,所以pH>7。

【答案】

(1)ab

(2)①c;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不变色;c

②c(CH3COO-)>c(Na+)>c(H+)>c(OH-);>

11.(2020·天津河西区一模)下列有关用标准盐酸滴定未知浓度氨水的实验操作叙述正确的是()。

A.锥形瓶用待测液润洗

B.酸式滴定管用标准液润洗

C.临近滴定终点时眼睛须注视酸式滴定管刻度线

D.记录一次滴定实验结果即可处理数据

【解析】选B。

锥形瓶不能用待测液润洗,如果用待测液润洗,造成待测液的量增多,会造成误差偏大,A错误;装标准盐酸应使用酸式滴定管,在装标准盐酸前,酸式滴定管应用标准盐酸润洗,B正确;在酸碱中和滴定的过程中,眼睛注视着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而不是眼睛须注视酸式滴定管刻度线,C错误;为了减小误差,应该平行滴定三次,D错误。

12.向盐酸中滴加NaOH溶液,用pH计测定酸碱滴定曲线,关于仪器清洗不正确的是()。

A.量取盐酸的酸式滴定管,用该盐酸润洗

B.量取NaOH溶液的碱式滴定管用该NaOH溶液润洗

C.盛放盐酸的锥形瓶用该盐酸润洗

D.pH计在使用完毕后先用蒸馏水润洗,再擦干保存

【解析】选C。

量取溶液的滴定管,均应用待装液润洗,保证浓度不变,故A正确;理由同上,故B正确;锥形瓶不可用待装液润洗,这会使得锥形瓶中HCl物质的量变大,使得NaOH消耗量增多,导致误差,故C错误;pH是一种基于原电池原理的精密仪器,使用后应用蒸馏水洗净擦干后,妥善保存,故D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注意利用公式来分析解答,无论哪一种类型的误差,都可以归结为对标准溶液体积的影响,其标准溶液的体积偏小,那么测得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也偏小;其标准溶液的体积偏大,那么测得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也偏大

13.(2020·北京昌平区6月模拟)常温下,向两只分别盛有50mL0.100mol/L盐酸的烧杯中各自匀速滴加50mL蒸馏水、50mL0.100mol/L醋酸铵溶液,装置如图所示(夹持仪器等已略)。

已知:

常温下,CH3COONH4溶液pH约为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①滴加过程中溶液所有离子浓度都减小

B.实验②滴至pH=2时,溶液中c(Cl-)+c(CH3COO-)+c(OH-)=0.01mol/L

C.实验②滴加过程中,溶液中均存在c(CH3COO-)<c(NH4+)

D.滴定结束后,①中水的电离程度比②中大

【解析】选C。

向盐酸中滴加水,盐酸被稀释浓度降低,溶液中c(H+)减小,由于溶液中存在水的电离平衡,水的离子积不变,所以溶液中c(OH-)会增大,A错误;当溶液pH=2时,c(H+)=0.01mol/L,根据电荷守恒可知:

c(Cl-)+c(CH3COO-)+c(OH-)=c(H+)+c(NH4+),所以c(Cl-)+c(CH3COO-)+c(OH-)-c(NH4+)=c(H+)=0.01mol/L,则c(Cl-)+c(CH3COO-)+c(OH-)>0.01mol/L,B错误;由于酸性:

HCl>CH3COOH,CH3COOH是弱酸,所以将CH3COONH4溶液滴加到盐酸中,会发生反应:

HCl+CH3COONH4=CH3COOH+NH4Cl,而NH4+不发生反应,仅有少量发生水解而消耗,且在酸溶液中水解程度会减弱,因此实验②滴加过程中,溶液中均存在c(CH3COO-)<c(NH4+),C正确;滴定结束后,①为稀HCl,②中发生的反应HCl+CH3COONH4=CH3COOH+NH4Cl恰好完全,最终得到等浓度的CH3COOH和NH4Cl混合溶液,①中HCl的浓度与②中CH3COOH浓度相等,由于酸电离产生H+会抑制水的电离,但醋酸是弱酸,其电离对水的电离的抑制作用远小于等浓度的盐酸,且②溶液中还存在NH4Cl会促进水的电离平衡,故滴定结束后,①中水的电离程度比②中小,D错误。

14.(2020·天津学业水平等级考模拟)下列实验操作会使最终结果偏高的是()。

A.配制100mL1.00mol·L-1NaCl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B.用0.1000mol·L-1盐酸滴定20.00mLNaOH溶液,起始读数时仰视

C.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

D.测定中和热的数值时,将0.5mol·L-1NaOH溶液倒入盐酸后,立即读数

【解析】选A。

配制100mL1.00mol·L-1NaCl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溶液的体积偏小,由c=

可知所配溶液浓度偏高,故A正确;用0.1000mol·L-1盐酸滴定20.00mLNaOH溶液,起始读数时仰视,即起始时读数偏大,则滴定时消耗标准液的体积偏小,由c待测=

可知测定浓度偏低,故B错误;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NaOH溶液被稀释,所测溶液的pH偏低,故C错误;测定中和热的数值时,将0.5mol·L-1NaOH溶液倒入盐酸后,立即读数,测定温度偏低,即放出的热量偏低,导致中和热数值偏低,故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常见定量实验的误差分析,准确理解实验原理是解题关键,如溶液配制过程中误差分析,只须紧扣c=

,溶液中溶质和溶液体积的变化判断误差,而中和滴定同样根据c待测=

,结合消耗标准液的体积误差对测定结果影响分析即可。

15.(2020·黄山一模)实验室用标准KMnO4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FeSO4溶液,下列说法或操作正确的是()。

A.盛FeSO4溶液的锥形瓶滴定前用FeSO4溶液润洗2~3次

B.选碱式滴定管盛放标准KMnO4溶液,并用碘化钾淀粉溶液作指示剂

C.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变化由黄色变浅紫色,立即记下滴定管液面所在刻度

D.滴定前仰视读数,滴定后俯视读数会导致滴定结果偏低

【解析】选D。

盛FeSO4溶液的锥形瓶滴定前不能用FeSO4溶液润洗,A错误。

选酸式滴定管盛放标准KMnO4溶液,B错误;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变化由黄色变浅紫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此时记下滴定管液面所在刻度,C错误;滴定前仰视读数,读数偏大。

滴定后俯视读数,读数偏小,因此会导致滴定结果偏低,D正确。

16.(2020·安庆一模)H2S2O3是一种弱酸,实验室用0.01mol/L的Na2S2O3溶液滴定I2溶液发生的反应为I2+2Na2S2O3=2NaI+Na2S4O6,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该滴定可用甲基橙做指示剂

B.Na2S2O3是该反应的还原剂

C.该滴定可选用右图所示装置

D.该反应中每消耗2molNa2S2O3,电子转移数为4mol

【解析】选B。

碘水溶液显酸性,甲基橙在该溶液显红色,当用Na2S2O3滴定达到终点时溶液由红色变为橙色,颜色变化不明显,因此该滴定不可用甲基橙做指示剂,应该用淀粉溶液作指示剂,A错误;在该反应中,I2中的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作氧化剂,Na2S2O3中的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是该反应的还原剂,B正确;Na2S2O3是强碱弱酸盐,水溶液显碱性,应该使用碱式滴定管,不能用酸式滴定管,C错误;根据化合价改变的总数与电子转移数目相等可知该反应中每消耗2molNa2S2O3,电子转移数为2mol,D错误。

17.(2020·辽宁辽阳一模)使用酸碱中和滴定的方法,用0.01mol·L-1盐酸滴定锥形瓶中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下列操作能够使测定结果偏高的是:

①用量筒量取浓盐酸配制0.01mol·L-1稀盐酸时,量筒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经干燥直接量取浓盐酸;②配制稀盐酸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③滴定结束时,读数后发现滴定管下端尖嘴处悬挂有一滴液滴;④滴定过程中用少量蒸馏水将锥形瓶内壁附着的盐酸冲下()。

A.①③B.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选A。

①用量筒量取浓盐酸配制0.01mol·L-1稀盐酸时,量筒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经干燥直接量取浓盐酸,会导致浓盐酸被蒸馏水稀释,标准液浓盐酸浓度减小,滴定时消耗的标准液体积增大,根据c待测=

,测定结果偏高,故①正确;②配制稀盐酸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导致容量瓶中加入的蒸馏水体积偏小,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滴定时消耗的标准液体积偏小,根据c待测=

,测定结果偏低,故②错误;③滴定结束时,读数后发现滴定管下端尖嘴处悬挂有一滴液滴,导致消耗的标准液体积偏大,根据c待测=

,测定结果偏高,故③正确;④滴定过程中用少量蒸馏水将锥形瓶内壁附着的盐酸冲下,对待测液物质的量没有影响,所以不影响消耗的标准液的体积,根据c待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