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600786 上传时间:2023-03-20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45.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设计.docx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设计.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设计.docx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设计

年级

书目类型

必读

课型类别

阅读指导课

书目名称

《中华童谣(一年级)》

《老鼠娶亲》

课时安排1课时第1课时

预设目标

1.在学生理解童谣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有表情地朗诵童谣。

2.丰富词汇并认读:

花轿、贺喜等。

3.让学生充分感受童谣诙谐、幽默的风格。

阅读重点

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

阅读难点

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阅读(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阅读(交流)流程

 

阅读(交流)流程

 

一、听一听,回忆游戏情景。

 1.出示鞭炮,播放鞭炮的声音。

提问:

小朋友,这是什么?

什么时候会放鞭炮?

 2.那到底谁家有喜事呢?

我们一起听听下面的儿歌就知道了。

二、 说一说,理解儿歌内容。

(一) 教师有表情地朗诵儿歌。

1.提问:

儿歌里都有谁,说的是什么事?

2.师:

老鼠和猫都做了什么?

还说了什么?

请你们仔细听一听,等会儿再告诉大家,你最喜欢儿歌里的哪一句?

(二)教师第二遍有表情地朗诵儿歌(根据儿歌内容适当应用一些肢体语

言表达),提问:

1.老鼠和猫都做了什么?

你最喜欢儿歌里的哪一句,为什么?

(教师根

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图卡,同时根据情况再灵活的朗诵,引导幼儿完整的补充诗歌句子。

   师:

儿歌里除了这些还说了什么,我们再听一遍,看看谁的耳朵最灵,记

得最快。

(老师可以指着空白处来说,然后单句来念。

 2.根据提示性图标,引导学生完整地朗诵诗歌内容。

 3. 理解诗歌的难点:

(1)老鼠娶亲吉日到“吉日”是什么意思?

(有喜事的日子可以用 “吉日”

来表示) “吉日”的日就是太阳,所以这里用了太阳来表示。

(引导幼儿一起说“吉日到呀吉日到”)

(2). 老鼠娶亲时鞭炮是怎么响的?

为什么最后会发出很大声的“嘣叭”。

(引导幼儿感知鞭炮大小声的不同来突破“噼呖啪啦——嘣叭”词汇学习的难点。

三、 学一学,感受儿歌的诙谐、幽默。

 1.师:

老鼠娶亲很热闹,很开心,脸上的表情是什么样的?

老猫来贺喜,

它脸上有什么表情?

是真笑还是假笑?

当它要吃老鼠的时候又是怎样的?

 

 2. 引导幼儿看图谱朗诵儿歌,注意表现出老鼠娶亲时开心的表情和老猫前后的表情变化。

3.引导幼儿感受儿歌的节奏特点:

如吉日到呀吉日到;放鞭炮呀放鞭炮;抬花轿呀抬花轿等,并引导幼儿进行朗诵和学习。

师:

你们有没有发现,这首儿歌每一句的后面都有一个什么特别的地方?

(以“吉日到呀吉日到”为例,后面还有没一样的。

)这样儿歌念起来就更好玩了。

小朋友跟老师一起来将儿歌的后面几句念一遍。

4. 引导幼儿运用肢体动作表演朗诵儿歌,进一步激发幼儿学习儿歌的兴趣。

师:

小朋友真棒,如果加上一些动作来表演儿歌就更好了。

(抬花轿呀抬花

轿等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示?

)接下来请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演这

首儿歌吧!

 四 、演一演,体验游戏快乐。

1. 师:

“今天是一个吉日,老鼠家族又要娶新娘了,它们已经把迎亲用

的物品送来了。

看看都有什么等一下小朋友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和道具,一起来玩这个游戏。

 2. 规则:

游戏时小朋友要边念儿歌边表演,当老猫说完:

“恭喜、恭喜”

的时候,才能去抓老鼠,小老鼠就要赶快跑回自己家,不然会被老猫吃掉的。

 3.先进性徒手练习,然后再配道具表演。

师:

谁想先来表演,你们先来商量自己要扮演的角色。

那剩下的小朋友可以一起帮她们来念儿歌。

师:

(对第一组进行简单点评后)下面换一组来表演,你们先商量好自

己的角色,还有要表演的小朋友可以跟在后面一起来表演,剩下的小朋友可以拍手来为她们伴奏。

师:

时候不早了,老鼠要洞房了,我们大家都回家吧。

年级

书目类型

必读

课型类别

阅读指导课

书目名称

《中华童谣(一年级)》

《排排坐》

课时安排1课时第1课时

预设目标

1.初步感受广东民间儿歌的风格,按节奏朗读童谣,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来演唱《排排坐》,并进行歌词创编活动。

2.练习用木鱼和其他打击小乐器为歌曲演唱伴奏。

阅读重点

让学生感受广东音乐,经过对本课的学习,能更进一步了解广东。

阅读难点

歌曲《排排坐》中附点节奏的准确演唱。

阅读(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阅读(交流)流程

 

阅读(交流)流程

 

一、故事导入

1.听音乐《排排坐》进入课室。

2.用课件出示图画,看图说话。

3.分小组把一幅幅图串起来编讲故事,并为故事起名,看看那一组讲得最好。

4.老师也编一个小故事《排排坐》,说说你喜欢故事里的哪个小动物?

为什么?

(小猪、小狗拉柴烧火做饭给姑婆吃,小猫拿凳子给姑婆坐,小老鼠看戏让位给小猪等)

二、学习新课

1.听听歌曲,朗读童谣,跟着老师做动作。

2.提示注意聆听歌曲,让学生学着创作一些新的动作或姿体律动来配合歌曲。

3.试一试看看能否一边动作一边学唱歌,先用lu来哼唱,熟悉旋律后再唱歌词。

(注意:

唱得不好的地方要分乐句来练一练,特别是有切分节奏和附点的地方)

4.自由在课室里走动,模仿故事里的情节,一边表演一边演唱。

三、“石门知多少”,“我为石门添光彩”

1.出示水果图片,准备一些适时的水果,每一组一分,尝一尝,说一说自己喜欢吃的水果。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水果当中哪些是我们石门的特产吗?

2.“你还知道湖南些什么?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把结果用简单的图画表示出来。

3.哦,石门原来有这么多的好吃的、好用的、好玩的、好看的,还有许多名胜古迹,旅游景点、风俗等,教师可以补充说明,简单介绍给学生。

4.假设你是一个设计师,你会为石门设计什么?

有什么好的建议让石门人生活工作更加舒服和方便?

用画笔把自己的设计方案用简笔画画出来,并作说明。

四、为歌曲创编歌词

1.(教师语:

排排坐真好,可以吃果果,出点子)听一听老师敲木鱼(ХХХ|ХХ;ХХХ),说一说那种方法比较适合《排排坐》,大家也来敲一敲,唱一唱。

2.看看谁能即兴最后一句编创新歌词。

(乐呵呵、笑哈哈、幸福多、添光彩、)

3.听着《排排坐》的音乐,唱着自己喜欢的歌词走出课室。

板书设计

排排坐,唱山歌。

爷打鼓,子打锣,新妇灶背炒田螺。

田螺壳,刺到家官脚,家官呀呀叫,新妇哈哈笑。

年级

书目类型

必读

课型类别

阅读指导课

书目名称

《中华童谣童谣游戏大串烧》

课时安排1课时第1课时

预设目标

1.欣赏童声合唱《路边童谣》片段,体验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上海童谣所带来的纯朴之情,从中体悟上海本土童谣的音调和语言特色,师生共同分享童谣带来的快乐。

2.尝试用上海川沙方言演唱歌曲《摇啊摇》,体验并初步表现上海地道方言的韵味;运用自然的声音和语调歌唱童谣,能有感情地即兴表演童谣儿歌《落雨喽》。

3.学生在参与欣赏、歌曲演唱、即兴表演、童谣游戏等音乐实践活动中,运用听唱、模仿、小组学习等多种方法开展互动学习,从中进一步感受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

阅读重点

欣赏《路边童谣》片段以及学玩游戏,在综合音乐活动中了解上海地方特色的语言和生活文化。

阅读难点

1.尝试用川沙方言演唱歌曲《摇啊摇》,读准方言中的字、词。

2.在“童谣游戏大串烧”的综合表演活动中,做到有序,有趣和有情。

阅读(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阅读(交流)流程

 

阅读(交流)流程

 

一、组织教学

1.律动进教室

2.师生儿歌表演《笃笃笃,卖糖粥》二、欣赏《路边童谣》片断

(一)欣赏并复习歌曲《摇啊摇》

1.教师导入

2.初听歌曲《摇啊摇》

3.复习歌曲《摇啊摇》

4.观看视频资料

5.学习川沙方言

6.教师范唱与指导

7.多种方法学习、练唱歌曲

8.边唱边动作表演

(二)欣赏童谣《落雨喽》

1.初听乐曲

2.观看图片资料、了解儿歌人文背景(出示图片)

3.朗读儿歌

4.观看动画视频

5.学生即兴表演

要求:

在音乐伴奏下用简单的动作自由地表演儿歌。

6.点评与互学

7.表演乐曲

三、游戏拓展

1.情景导入(出示图片)

2.音乐游戏——“传小球”

游戏规则:

根据音乐的节奏来传递小球,音乐停止时小球落在谁的手里谁就为大家介绍一个童谣游戏的名字和玩法。

(4-5个)3.教师介绍游戏并小结(出示图片)

4.分组学玩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5.小组展示,互相评价

说明:

通过“复习歌曲→了解背景→学习方言→表演歌曲”,在复习歌曲《摇啊摇》的过程中学习、尝试用“川沙方言”演唱歌曲,感受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上海童谣所带来的纯朴之情,并在演唱中深入体验方言童谣独特的韵味。

说明:

这首歌曲中有很多上海俚语,例如:

“打烊喽”、“小巴腊子”,这些字的含义对于从小一直说普通话的上海学生以及外省市的学生理解起来都比较困难。

因此本环节要求学生通过听、看、说来理解这些上海俚语的含义,同时从图片和教师的语言中简单了解上海人过去的生活。

说明:

根据乐曲的情绪,歌词的意境来进行场景的简单模仿与表演,使学生在聆听音乐,感知乐曲的同时又得到了动作的体验和情感的抒发。

并且也在语言的交流与儿歌表演中感受儿歌欢乐的情绪,将课堂的“趣味性”的得以延续。

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欢歌声声”

四、综合展示

1.教师小结

2.表演“童谣游戏大串烧”

3.师生再见,听音乐出教室

年级

书目类型

必读

课型类别

阅读指导课

书目名称

《小布头奇遇记》

课时安排3课时第1课时

预设目标

1、引导学生阅读童话故事《小布头奇遇记》,激发阅读的欲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孩子体会到读书的快乐,阅读的乐趣。

2、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形成初步的鉴赏能力。

阅读重点

激发阅读的欲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孩子体会到读书的快乐,阅读的乐趣。

阅读难点

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形成初步的鉴赏能力

阅读(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阅读(交流)流程

 

阅读(交流)流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读童话故事书吗?

伟人曾说过:

出示:

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

人离开了书,如同离开空气一样不能生活。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可见,读书好!

我们应该从小就和书交朋友,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二、了解书的大致内容

今天,老师就给大家推荐一本好书——出示《小布头奇遇记》封面

1、仔细看这本书的封面,你知道了什么?

(书名、作者、出版社)

板书:

《小布头奇遇记》、孙幼军

2、师介绍《小布头奇遇记》

《小布头奇遇记》是孙幼军创作于1961年,它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童话。

书中写了一个小朋友,名字叫苹苹。

苹苹得到一个布娃娃,名字叫小布头。

小布头胆小,害怕爆竹声,因而受到小朋友们的嘲笑。

从此,小布头决心做一个勇敢的孩子。

但小布头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勇敢。

他一次、再次地从酱油瓶上跳下来,结果打翻了苹苹的饭碗。

苹苹生气了,批评小布头不爱惜粮食。

小布头不接受批评,生气地从苹苹家逃了出来。

以后,小布头遇到了许多奇怪的事情。

经历种种奇遇后,小布头终于又回到了苹苹的身边。

3、介绍孙幼军:

是我国一位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他写了许多适合学生的书。

老师挑了几本带给大家,读读书名:

《小猪稀里呼噜》、《小布头奇遇记》、《没有风的扇子》、《怪老头》。

4、《小布头奇遇记》这本书到底写了些什么故事呢?

出示目录——故事的名字,指名读目录。

5、你对哪个故事最感兴趣?

你想从故事中知道什么呢?

三、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1、看了目录,我们产生了好多问题。

2、教师介绍:

有一个小朋友,名字叫苹苹。

苹苹得到了一个小布娃娃,名字叫“小布头”。

小布娃娃干嘛要叫“小布头”呢?

这……你看了就知道啦!

“小布头”想做一个勇敢的孩子,有一回,他从酱油瓶上跳下来……

干嘛要从酱油瓶上跳下来呢?

这……你看了也会知道的。

“小布头”从酱油瓶上跳下来,碰翻了苹苹的饭碗,把米饭粒撒了一地。

苹苹可生气啦,她批评“小布头”不爱惜粮食。

“小布头”也生气啦,他不接受苹苹的批评,从苹苹那儿逃了出来。

以后“小布头”遇到了许多奇奇怪怪的事情,认识了许多新朋友,听它们讲了许多很有意思的故事。

“小布头”后来怎么样了呢?

后来,“小布头”懂得了为什么要爱惜粮食的道理。

他变成了一个真正勇敢的小布娃娃。

当然喽,他又回到了苹苹的身边

这些事情,这些故事,书上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快自己看吧!

四、爱护书籍,引导课后阅读

1、让我们自己静静地读故事,一边读,一边想,走进小布头的世界,我们会感受到更多的快乐!

2、爱护书籍教育:

读书前要把手洗干净、

不能在书上乱涂乱画,弄脏书籍。

书脚卷起来了,要用手轻轻压平。

 

 

板书设计

 

小布头奇遇记

《小布头奇遇记》、孙幼军

爱护书籍

 

年级

书目类型

必读

课型类别

阅读指导课

书目名称

《小布头奇遇记》

课时安排3课时第2课时

预设目标

1.了解小布头的奇遇历程,并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勇敢。

2.在交流“奇遇”中,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3.渗透阅读长篇童话的基本方法。

阅读重点

1.小布娃娃干嘛要叫“小布头”呢?

2.为什么要从酱油瓶上跳下来呢?

3.“小布头”后来怎么样了呢?

阅读难点

小布头为了证明自己是个勇敢的孩子,他让萍萍家发生这件不愉快的事,这算勇敢吗?

萍萍批评他他还不接受,最后他还做了一件错事?

什么事呢?

阅读(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阅读(交流)流程

 

阅读(交流)流程

 

一、导入,创造情境。

二、回顾“奇遇”历程,激发学生的交流兴趣。

1、读书名,说说你是怎么理解“奇遇”这个词语的。

2、交流:

小布头去过哪些地方。

板书。

3、讨论:

小布头去过的这些地方很普通,为什么称做“奇遇”呢?

你认为“奇”在哪里?

4、思考:

小布头在奇遇中遭受了种种磨难,遇到很多危险,还几次差点丢了性命,你认为值得吗?

三、研究“小布头的勇敢”,感受真正的勇敢。

1、小布头一开始在幼儿园勇敢不勇敢,谁能最先从书中找到能说明他不勇敢的句子。

所以小布头决定要做一个勇敢的孩子。

2、到苹苹家,小布头变勇敢了吗?

糟蹋粮食不是勇敢。

3、那么你认为小布头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勇敢了。

他干了哪些勇敢的事情呢?

救小芦花,斗大老鼠。

4、为什么从酱油瓶上跳下来不算勇敢,到老鼠洞里面就算勇敢呢?

5、谁能找出书上的句子来说说什么是真正的勇敢。

四、讨论。

1、屏幕出示几种行为,说说这种行为勇敢不勇敢,为什么?

2、结合板书,谈谈阅读长篇童话的方法,引导学生总结自己阅读的收获。

六、布置阅读作业。

1.现在的小布头跟在萍萍家相比,他的处境怎样?

可以用一些什么词来形容?

2.善良的小布头会经历些什么,有哪些奇遇,奇在哪里?

3.当他第一次遇到危险时是谁救了他呢?

4.聪明、可爱、善良、重情义的小布头见到了他可爱的朋友们,那他能见到他那朝思暮想的萍萍吗?

5.小布头真幸运,他为他那错误的行为付出了很多,也吃了也吃了很多苦头。

将这段经历也让他变得勇敢,变得坚强。

同学们说说看,离家的行为正确吗?

板书设计

城市幼儿园

城市平平家

小布头奇遇农村郭伯伯家什么是勇敢

农村二娃家

农村平平家

年级

书目类型

重点推荐

课型类别

阅读指导课

书目名称

《小布头奇遇记》

课时安排1课时第1课时

预设目标

1.了解小布头的奇遇历程,并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勇敢;

2.在交流“奇遇”中,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3.渗透阅读长篇童话的基本方法。

阅读重点

创设情景,从学生感兴趣的“奇遇”下手,引导学生一边回顾小布头的奇遇,一边感受小布头勇敢品质的不断成长,最终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勇敢。

阅读难点

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阅读(教学)准备

图文对照的课件、书

 

阅读(交流)流程

 

阅读(交流)流程

 

一、导入,创造情境。

二、回顾“奇遇”历程,激发学生的交流兴趣。

1.读书名,说说你是怎么理解“奇遇”这个词语的。

2.交流:

小布头去过哪些地方。

板书。

3.讨论:

小布头去过的这些地方很普通,为什么称做“奇遇”呢?

你认为“奇”在哪里?

4.思考:

小布头在奇遇中遭受了种种磨难,遇到很多危险,还几次差点丢了性命,你认为值得吗?

三、研究“小布头的勇敢”,感受真正的勇敢。

1.小布头一开始在幼儿园勇敢不勇敢,谁能最先从书中找到能说明他不勇敢的句子。

所以小布头决定要做一个勇敢的孩子。

2.到苹苹家,小布头变勇敢了吗?

糟蹋粮食不是勇敢。

3.那么你认为小布头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勇敢了。

他干了哪些勇敢的事情呢?

救小芦花,斗大老鼠。

4.为什么从酱油瓶上跳下来不算勇敢,到老鼠洞里面就算勇敢呢?

5.谁能找出书上的句子来说说什么是真正的勇敢。

四、讨论。

1.屏幕出示几种行为,说说这种行为勇敢不勇敢,为什么?

2.结合板书,谈谈阅读长篇童话的方法,引导学生总结自己阅读的收获。

书目名称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读本(一年级)》

第1课《三字经》选读一

课时安排1课时第1课时

预设目标

 1.通过朗诵、背诵《三字经》,体会《三字经》的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通过学习《三字经》,体会和理解《三字经》中积极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3.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4.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这4句三字经。

阅读重点

通过朗诵、背诵《三字经》,体会《三字经》的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阅读难点

通过学习《三字经》,体会和理解《三字经》中积极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阅读(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题:

第1课《三字经》选读一

一、导入揭题

  同学们,你们觉得读书有没有年龄的限制呀?

  (引出不论老少,都可以努力求学的道理。

  二、新授感悟

  1.自读《三字经》中从“人之初……贵以专”4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字词,并将这4句话读正确、流利、通顺。

  2.老师朗读《三字经》,请学生一起读。

  3.同桌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4.教师讲解解释这4句三字经的含义。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启示〗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

  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启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头等重要的大事。

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心一致,时时不能放松。

  【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三、小结:

学了本课后,你有什么想法,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是小品,可以是绘画,也可以用完整的话说给老师和同学们听。

板书设计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书目名称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读本一年级》

《弟子规》选读一

课时安排1课时第6课时

预设目标

1.背诵《弟子规——入则孝》,体会古文韵味,初步理解这些经典话语的大意。

2.感受古人的孝敬,时刻以这些经典话语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学会孝顺父母,试着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

3.让学生懂得要感恩父母,如何做一个孝顺的孩子。

阅读重点

体会父母为家庭所付出的艰辛,引导学生孝敬父母,在家为父母分担家务,在校尊敬老师,好好学习。

阅读难点

体会父母为家庭所付出的艰辛,引导学生孝敬父母,在家为父母分担家务,在校尊敬老师,好好学习。

阅读(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阅读(交流)流程

 

阅读(交流)流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弟子规总叙》的内容吗?

哪位同学能将它背诵下来呢?

老师想看看哪位同学最棒!

2.你真棒!

还有会背诵的吗?

呀!

同学们可真了不起,那大家一起来,好吗?

二、新授

1.看来同学们都是学习能手呢!

读了总叙,我们知道了弟子规从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等这些方面对同学们提出了训诫和规范,那你们想不想知道我们在家里到底应该怎么样做才是最乖的孩子呢?

2.现在我们一起学习《弟子规》入则孝

(一)

课件演示“孝”字

3.播放动画领读

4.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5.学习前2句: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1)出示课件:

 

(2)指名读

(3)解释:

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地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地聆听。

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

(4)师:

谁能联系实际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生1:

比如,放学回到家,妈妈叫我吃饭,我马上说:

“好的,妈妈。

师:

你是个听话的孩子。

生2:

吃完饭我看一会电视,然后妈妈叫我写作业,我马上关掉电视,去写作业。

师:

你是个爱学习的孩子。

生3:

我们要听爸爸妈妈的话,帮他们做家务活,不惹他们生气。

师:

你是个懂事的孩子,懂得孝顺父母。

为他们鼓掌!

(5)齐读。

大家一起读这两句话。

声音整齐又响亮。

(4)同桌对读、男女同学比赛读

(5)谁来说说,平时你帮父母做过什么事?

三、练习背诵

1.出示课件:

教师讲乌鸦反哺、羊羔跪乳的故事

2.今天学习了《弟子规》“入则孝”,今后你打算怎么孝敬父母?

3.熟读背诵

(1)全班拍手读配乐。

课件出示入则孝前4句

(2)朗读接龙

(3)背诵

四、总结:

希望同学们都像《弟子规》入则孝中说的那样关心父母,孝顺父母。

五、作业:

课件出示(任选一题):

1.写一写自己想对父母说的话。

我想对爸爸妈妈说:

“             ”

2.为父母做一件自己能做的事。

板书设计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书目名称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读本(一年级)》

第9课敕勒歌

课时安排1课时第9课时

预设目标

1.读懂诗句,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感受诗中所描绘的景色;学习用动静结合来体现草原美的写法。

3.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大草原的富饶、广阔和美丽,体会敕勒族幸福安康的美好生活,感受作者那种对大草原那种无比喜悦和热爱之情。

阅读重点

在初步了解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熟练地背诵。

阅读难点

正确、流利的读诗,感悟诗的意思。

阅读(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阅读(交流)流程

 

阅读(交流)流程

 

一、作家作品常识: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方敕勒族的民歌。

敕勒族又名丁零、高车、回鹘,是今天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