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说课稿第十册整理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594109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81 大小:100.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说课稿第十册整理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说课稿第十册整理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说课稿第十册整理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说课稿第十册整理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说课稿第十册整理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说课稿第十册整理版.docx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说课稿第十册整理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说课稿第十册整理版.docx(8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说课稿第十册整理版.docx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说课稿第十册整理版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全册说课稿

目录

1、草原5

1、关于教材5

2、关于教学设计5

3、关于音乐新课程5

4、关于我的反思5

2、丝绸之路6

一、说教材6

二、说教法6

三、说目标6

四、说教学过程6

3、白杨8

一、说教材8

二、说教法8

三、说学法8

四、说教学程序9

五、说板书10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10

一、说教材10

二、说目标10

三、说教法10

5、古诗词三首■牧童11

一、说教材11

二、说教学目标12

三、说教学方法12

四、说教学过程12

五、说板书设计15

5、古诗词三首■舟过安仁15

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15

1、知诗人、解诗题16

2、划节奏、读诗文16

3、抓重点、明诗意16

4、想诗境、悟诗情17

5、吟诗句、诵诗篇17

6、拓展、延童趣17

5、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17

一、教材分析17

二、学生分析17

三、教学目标18

四、教法与学法18

五、教学过程的设计18

6、冬阳·童年·骆驼队20

一、初解课题,走近林海音21

二、解构文本,历数童年事21

三、沉浸往事,解读林海音21

四、链接拓展,最念是往昔21

7、祖父的园子22

一、说教材22

二、说教法、学法22

三、说教学过程22

四、说板书24

8、童年的发现24

一.本节课的设计理念24

二.教材分析24

三.教法学法25

四、设计流程25

五、教学反思26

9、儿童诗两首26

一、说教材26

二、说目标26

三、说重难点26

四、说教法27

10、杨氏之子27

一、开场白27

二、说教材27

三、说教学目标27

四、说教学方法27

五、说教学流程28

六、说板书28

七、总结陈词28

11、晏子使楚29

一、说教材29

二、说学情29

三、说教法29

四、说学法30

五、说教学过程30

12、半截蜡烛32

一、说教材32

二、说教法、学法33

三、说教学程序:

33

四、紧扣中心,重点体味。

34

五、回归文章,课外延伸。

34

13、打电话35

一、说教材35

二、说教法学法36

三、说教学流程36

14、再见了,亲人37

一、说教材37

二、说教法38

三、说学法38

四、说教学程序39

五、说板书设计40

15、金色的鱼钩40

一.说教材40

二.说目标40

三、说重难点40

四.说教法41

五.说学法41

六.说过程41

16、桥41

一.说教材41

二.说学生42

三.说教法42

四.说学法42

五.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42

六.说课前准备42

七.说课时安排42

八.说教学过程42

17、梦想的力量44

一.说教材44

二.说教材目标44

三.说教学重难点44

四.说编写意图45

五.说教法45

六.说学法45

七.说教学流程45

八.说板书46

18、将相和46

一、说教材46

二、教法学法47

三、教学流程47

19、草船借箭48

一、分析教材和学生48

二、说教法49

三、说学法50

四、说课堂教学程序50

五、说板书设计51

20、景阳冈51

教材简析51

一、充分读文,理清脉络。

52

二、重点研读,感知人物形象。

52

三、播讲评书,内化语言。

52

四、拓展延伸,阅读名著。

52

21、猴王出世52

一、说教材53

二、说教法53

三、说学法54

四、教学流程及设计说明54

22、人物描写的一组55

一、说教材56

二、说教学目标56

三、说教学重、难点56

四、说教学过程56

五、仿写《掰手腕》56

23、刷子李57

一、说教材57

二、说教学目标57

三、说教学流程及意图57

四、教后反思:

58

24、金钱的魔力58

一、说教材58

二、说教法和学法59

三、说教学过程59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60

一、说教材60

二、说教法和学法61

三、说教学过程与设计理念61

26、威尼斯的小艇63

一、说教材63

二、说教法64

三、说学法64

四、说教学程序64

27、与象共舞65

一、说教材65

二、说教法66

三、说学法66

四、说教学程序:

66

28、彩色的非洲68

一、说教材68

二、说教学目标68

三、说学法68

四、说教学程序69

五、拓展延伸,经历“非洲的彩色”69

六、全课总结70

1、草原

1、关于教材

本课以蒙古族民歌和描写蒙古族人民生活的器乐曲、舞蹈构成一课,通过音乐的学习,感受并了解蒙古族音乐。

小学课文《草原就是我的家》是一首原汁原味的内蒙古短调民歌。

二拍子,六声羽调式,一段体结构。

歌曲的旋律明朗豪放,有着进行曲雄壮有力的特点,节奏整齐,表现了小小年纪的蒙古族儿童对草原、家乡深深的挚爱之情。

《我是人民小骑兵》是一首木琴独奏曲,由手风琴伴奏。

结构为复三部曲式。

乐曲表现了小骑兵威武活泼的扬鞭催马的形象。

2、关于教学设计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贯穿于本节课的全过程。

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

在教学过程中,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的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

在课的设计上,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我穿着蒙古服装作为蒙古人邀请学生去美丽的蒙古大草原,从而以去大草原贯穿全课,教学中结合多媒体,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民族风情,如吃、住、用的物品等,增进民族间的团结。

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音乐。

努力实现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在教学流程中,以“走进大草原”—“感受大草原”—“

歌唱大草原”—“草原那达慕”为主线,在本节课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

通过听、说、唱、动、想、演等多项活动,把学生从简单的趣味性阶段引向求知的乐趣上,并完成简单的创造性活动。

音乐课的教学过程本身就是艺术实践的过程,在活动中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热情,从而培养学生良好合作意识。

3、关于音乐新课程

新课标指出“要注重学生的体验,倡导完整而充分的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启发学生在体验的状态下充分展开想象;保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

”在本课的设计中,结合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感受美丽的大草原,在欣赏《我是人民小骑兵》时,引导学生完整的聆听,并启发学生能够对音乐产生自己的体会,通过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表演小学课文《草原就是我的家》,使学生感受蒙古民歌的优美旋律,加深学生对音乐的印象,并在音乐中得到艺术的陶冶。

在最后进行的综合艺术创造活动,让学生们自由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力,进行各种形式的表演,在广阔的艺术环境中各方面的素质能够得到培养。

4、关于我的反思

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

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以学生活动为主线,通过师生互动参与音乐教学,用听、唱、跳的方法来体验感受音乐的美。

在活动中,允许学生个性的发展,允许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学习音乐、感受音乐、创造音乐,以表达个人的情感。

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空间。

如小骑兵骑马从近到远、从远到近如何来表现?

自己想办法来创造各种音响表现;自己根据音乐来表演歌曲小学课文《草原就是我的家》、《挤奶舞》,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丰富的想象做出各种各样的造型,个性得到充分发挥,也体会到了音乐的美。

2、丝绸之路

一、说教材

《丝绸之路》是北师大版教材第八册第十单元“路”这一主题单元的一篇课文。

文章以历史上记载的一个小故事引入,不但吸引读者,而且能让学生了解中国丝绸在世界上的知名度,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接着讲了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张骞历尽千辛万苦,献出了毕生精力打通通往西域的道路,开辟丝绸之路的历史过程;最后点明了丝绸之路发挥的巨大作用――“它成为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的纽带。

二、说教法

1、《丝绸之路》文章介绍的内容时空跨度较大,涉及的历史地理知识复杂,学生对此了解不多。

我课前布置了学生查找资料了解一下相关知识,为学习本课做好准备。

2、这是一篇以介绍历史为主的文章,内容不难理解,应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在整体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丝绸之路开辟艰难。

3、教学时要特别注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人人参与,让生在有效的参与中自主阅读,不断探究。

让生在感兴趣的具体语言实践活动中,感受课文意境,积累课文语言。

三、说目标

结合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知识和语文阅读教学特点,我制定了以下四项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要求会认的16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3、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其开辟的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4、通过反复读文,体会过渡段的作用,并学习运用这一写法。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程序我设计共分五步走:

第一步:

交流资料,质疑引入。

有道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是否能对课文有兴趣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果。

为了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质疑与交流中对课文产生兴趣,从而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

我设计了读课题质疑环节。

学生可能提出:

什么是丝绸之路?

那是一条怎样的路?

围绕丝绸之路发生过哪些故事?

等问题。

问题一经提出,学生就已对课文进行了初步的阅读了,也能让他在学习过程中有目标,有一探究竟的欲望了。

接着,让学生交流有关丝绸之路资料。

对此主要采取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各组补充,教师随机给予评价的方式并对认真搜集资料的学生给予鼓励。

这是因为学生生活与丝绸之路的历史相差太远了,又由于学生的知识面不够广,对此了解不多,但互相交流能让生在交流资源、共享中互相补充,以丰富内涵,有助于学习课文。

第二步: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主要以学生自读自评为主,教师查读为辅。

让生在诵读中实现与文体初次对话,扫清字词障碍,感知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谈自己的收获。

你知道了什么?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对文本会有不同的收获。

所以他们的汇报过程就是一个充满个性化的、体现自己从文本获取知识的过程。

1、自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2、读后交流:

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3、检查学生读文情况,并鼓励学生细听互评。

这样设计可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倾听、评议能力。

第三步:

精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积累课文语言。

这一环节是让学生走进文本的第一段,甚至第一句,深读课文,沉浸其中,透过文中语言文字,与文本进行对话,把握文章主旨的过程。

我引导学生运用“粗、精、品”三读的阅读方法,结合课后思考题,进行具体学习,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难。

首先,粗读第1、2自然段:

这部分不是课文重点在文中是起烘托证明的作用,因此只要学生读后能体会丝绸的高知名度就行,主要安排教学程序如下:

1、学生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

你从这两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

体会到什么?

2、全班交流。

随机指导学生明确以下问题:

(1)中国的丝绸在国外有很高的知名度;

(2)外国人把中国称之为“丝绸之国”;

(3)从“目瞪口呆”、“赞不绝口”等人们的神态表情中能体会到中国的丝绸是多么的绚丽夺目,使人惊讶、赞叹……

接着,精读3―7自然段:

这一部分是教学的重点,主要讲述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辛和所遇到的困难。

这是值得学生精读体会的。

于是,我在教学这部分时就重在让学生读相关语句,抓出重点词句去体会,并要求以读的形式表现自己的体会。

因此,我安排如下:

1、默读课文3―7自然段并思考以下问题:

张骞在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你从哪儿能体会到?

2、学习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指导朗读,并且让学生明确:

从哪里能看出张骞开辟丝绸之路困难重重;从哪里能体会出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不辞辛劳;从哪些词语句中,体会到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坚定信念以及他的深深的爱国情怀。

从哪些词句中我们能感受到张骞此行虽历尽艰辛,却也收获颇丰。

在此部分教学过程中,我还穿插了过度段的教学。

因为我认为学语文一定要学方法,认识过度段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在读文中理解文义,在写作中谋篇布局。

于是我安排如下教学:

(1)自读第四自然段思考:

这一自然段的前三句话和哪一自然段的意思联系紧密?

(2)全班交流得出和第三自然段意思联系的紧密。

(3)再设计提问:

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讲了什么?

和下面几个自然段有什么关系?

(4)全班交流又得出最后一句话点出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后面几个自然段则讲了开辟的过程。

此时教师可联系文本总结过渡段的作用和意义。

(5)齐读3―5自然段,体会过渡段的作用。

最后,品读第8自然段:

这段是对丝绸之路的作用影响的一个总结,内容较浅显,学生自读就读懂,因此我在教学该段时以学生自学为主。

1、默读第八自然段并思考:

丝绸之路的作用是什么?

请用――画下来。

2、全班交流总结丝绸之路的作用

3、齐读这一自然段,再次明确丝绸之路的作用。

第四步:

情感升华:

阅读文章的最境界是读者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因此,让学生在情感上有所悟就尤其重要。

由于学生了解的相关知识不够,不足以让学生在情感上完全了解张骞的艰辛,于是我在此就收集了相关资料以补充课文,让学生能更深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作用。

最后一步,我安排了复述课文这一环节。

因为作为四年级语文教学学生能复述课文也是一项重要的能力。

我主要让学生以导游的形式创设情境,让学生组内练说再在全班交流。

在这个过程中我还随时提醒学生抓关键词句来复述课文,这也是对学生进行了语言训练。

本节课教法学法的采用和教学程序的设计,既贯彻了课标的精神,又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3、白杨

一、说教材

《白杨》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讲读课。

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写了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亲回内地接将要上小学的两个孩子,在返疆的火车上,向孩子们介绍戈壁滩上的白杨,以树喻人,歌颂了扎根西部的建设者博大的胸怀和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本篇课文,一、是激发学生对献身于西部的建设者的崇敬之情,学习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

二、是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思考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形成自己见解的能力,并能把自己的见解说出来。

因此,我拟定了以下几个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4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高大挺秀、介绍、新疆”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从“爸爸的微笑消失了”到课文结束。

3、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献身祖国建设的崇高理想。

4、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见解。

课文重点、难点,是要了解白杨有哪些特点,体会爸爸借白杨表白了自己什么样的心,领悟作者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二、说教法

本文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写法,表达含蓄,意义深刻。

在课文里作者抓住了人物的神态变化描写和人物对话描写,突出了人物的不同个性特点。

在教学中主要通过朗读帮助理解,并适当地结合课文内容设计幻灯投影、放录像等方法帮助学生从视觉上感知理解。

在指导朗读时,可分角色朗读,读书时要把人物的心理活动揭示出来,如爸爸的神态变化;两个孩子的对话要读出天真和稚气来,要注意哥哥和妹妹的不同个性特点;爸爸说的那段话,因为是对孩子说的,严肃中又不失亲切和循循善诱。

本文的教学以读为主,通过朗读一理解一朗读,并结合多媒体等方法教学本课。

而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课堂上我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我做适当的提示或点评,让学生当学习的主体,老师则起主导作用。

三、说学法

因为教是为学服务的,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为了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

为了让学生能自己从阅读中提出问题和见解,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表达自己见解的欲望,我着重引导学生运用朗读、直观、自己提问题,大家共同研究等方法来读懂课文,体会西部建设者的博大胸襟。

四、说教学程序

我认为钻研教材,研究教法与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的安排教学程序却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环。

根据课文内容可以把课文分成四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到第三自然段,主要讲列车在茫茫的戈壁上行驶,车窗外不时闪过白杨的身影。

第二部分从第四自然段到第十四自然段,主要讲爸爸介绍白杨树的特点。

第三部分从第十五自然段到第十七自然段,讲爸爸借白杨表白自己的心。

第四部分最后一个自然段,讲爸爸希望孩子们像小白杨一样在边疆茁壮成长,成为祖国有用之材。

课文重点是二、三、四段,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体会中心思想,培养自我学习能力,我计划两课时授完本课。

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初步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并学习第一部分内容,了解大戈壁恶劣的自然环境。

第二课时重点精读课文,让学生在朗读中,在不停的设疑、释疑中,了解白杨的特点以及爸爸表白了什么样的心,从而激发学生对西部工作者无私奉献精神的崇敬之情,培养学生从小要树立个人要服从祖国需要的人生观、价值观。

现在我单讲第二课时的教学程序。

(一)复习新词:

导入新课,直奔重点。

一上课我将投影出以下词语:

“戈壁、界限、介绍、新疆、浑黄一体、高大挺秀”,然后提问哪个词最能概括大戈壁的景象?

(浑黄一体)此时在屏幕上展示茫茫的大戈壁景象,车窗外闪过一棵棵高大挺秀的白杨树,并配上兄妹俩的争论录音。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疑。

学要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二至四部分的内容,琢磨出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接着分角色朗读。

读完后,让学生谈谈他们从朗读中知道些什么,不理解的是什么?

我再把他们有价值的问题归纳出来,估计有:

①白杨有什么特点?

②爸爸和白杨有什么相似之处,爸爸借白杨表白什么样的心?

③孩子们知道些什么,不知道些什么?

④爸爸沉思些什么,为什么最后嘴角会露出微笑?

(三)讨论、释疑。

释疑的过程是学生深入学习的过程。

通过反复朗读,学生大至可以明白每部分内容大概讲的是什么,接着我重点组织引导他们逐步释疑,深入地学习课文,体会西部工作者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

(1)我重点让学生朗读爸爸向孩子介绍白杨的话,提示:

读时要体现爸爸严肃中不失亲切和语重心长的语气。

然后请他们讨论爸爸的三句话说出了白杨的什么特点,根据他们的回答,板书:

高大直立、生命力强、坚强不屈。

接着屏幕展示出白杨与风沙、雨雪搏斗的情景,触景生情,老师引导全班齐读这些话,读出对白杨的赞美之情。

(2)学生了解了白杨的特点,由树及人,逐步加深,让他们自学第15至17小节,比较一下白杨和爸爸有什么共同之处。

完成练习:

①白杨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爸爸在边疆不管遇到,还是,他总是那么,,也。

②大戈壁需要白杨树,白杨树就在这里扎根。

边疆需要,就在这里扎根。

完成练习后,我再让学生回顾课文,思考:

孩子们知道些什么,不知道些什么,爸爸想让他们知道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老师相机板书:

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并点评:

爸爸赞美白杨树,实际也是在赞美千千万万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工作者。

(3)学生领悟到作者借人物喻人的写法,就不难明白最后一小节中,大白杨是指爸爸,小白杨是指孩子们。

然后重点讨论,课文中爸爸两次沉思,思些什么,最后为什么会露出微笑?

学生明白了爸爸是因为相信孩子们在父辈的影响教育下,也能像小白杨一样在边疆茁壮成长,成为祖国有用之材而感到欣慰,发出心底的微笑。

这时我深情地转述在边疆建设者中流传的一句话:

“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儿孙”提问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板书(无私奉献)。

(四)总结课文,激发情感,教育学生。

同学们,在茫茫的大戈壁到处留下白杨高大挺秀,坚强不屈的身影,使人为之憾动,而在这恶劣的环境中那千千万万的边疆建设者,为了改变边疆的落后面貌,他们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奉献自己的光和热,更使人敬佩。

在那里的两棵“小白杨”在父辈的言传身教下,一定会茁壮成长。

老师也相信,这儿的几十棵“小白杨”也会茁壮成长,成为有用之材,到祖国需要他的地方去,建设祖国。

在《小白杨》的歌声中,结束本课教学。

五、说板书

板书是体现文章脉落的载体,通过板书人们可以一目了然地弄清文章的内容,领会文章的中心。

板书设计(略)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一、说教材

这是一篇充满了昂扬向上的精神和英雄气概的文章。

文章记叙了在高寒缺氧,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施工条件异常艰苦的情况下,西部建设者们以智慧和力量克服了一个个世界级难题,攻克了国际性技术难关,创下了世界铁路建设奇迹,那就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风火山隧道贯通的经过。

文章条理清楚,数据详实,字里行间包含着对西部建设者智慧与力量、吃苦奉献精神的歌颂。

  这篇通讯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抒情色彩。

作者主要采用这样几种抒情方法:

一是直抒胸臆,通过8个感情色彩强烈的感叹句,充分表达了筑路大军的信心与决心以及所遇困难的严峻以及克服困难和取得胜利的喜悦之情。

二是运用恰当的比喻,如,“铁龙”“下马威”“逞凶一时的冻土”“巨大的拦路虎”,更加突出了建设者的豪情壮志。

三是语言直白简洁,有很强的节奏感,字里行间充溢着乐观情怀。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二是使学生感受到建设者们身上无私奉献、乐观向上和科学创新的精神,在脑海中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三是对西部大开发有更多的了解。

教学本文的重点是把握主要内容,弄清建设者们是如何克服复杂冰冻土层、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这些困难的,并从中受到感染。

难点是修建风火山隧道中的施工困难及科技攻关的方法。

二、说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修建青藏铁路的重要意义,感受建设者无私奉献、乐观向上和科学创新的精神。

继续增加对西部大开发的了解。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

三、说教法

1.课前可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认识到青藏铁路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地位,认识到对沟通东西部、促进合作发展,造福西藏地区和人民的重要意义。

还可以在地图上找一找全长1142千米青藏铁路的线路:

从柴达木盆地深处的工业新城格尔木起步,越过“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到达雪域圣城──拉萨。

了解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复杂的地形结构。

  2.本文为略读课文,教师可指导学生按阅读提示要求:

“默读课文,说说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自读自悟,然后交流讨论。

  在交流中要使学生认识到开凿风火山隧道遇到困难有三点:

一是冻土层;二是恶劣天气;三是极度缺氧。

在克服这些困难的过程中,建设者身上有一种顽强的精神。

这种精神具体表现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以科学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奋战在千里工地。

他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在“铁道兵”面前,没有闯不过的火焰山。

他们不惧生命危险,克服了高寒、低压、缺氧、风雪、雷电、沙暴这样的恶劣气候和自然条件所带来的困难;他们以科学和创新精神,解决了冻土层和极度缺氧的世界级难题。

  同时还要结合具体词句体会到,在建设者身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