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练习卷人教版必修2《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589123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82.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步练习卷人教版必修2《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同步练习卷人教版必修2《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同步练习卷人教版必修2《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同步练习卷人教版必修2《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同步练习卷人教版必修2《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同步练习卷人教版必修2《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docx

《同步练习卷人教版必修2《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步练习卷人教版必修2《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同步练习卷人教版必修2《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docx

同步练习卷人教版必修2《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人教版必修2《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2019年同步练习卷

一.选择题(共36小题)

1.1896年,杨宗濂、杨宗瀚兄弟在无锡开办的业勤纱厂尽管日夜开工,仍无法满足常州、江阴、镇江等地的需要……1907年,业勤纱厂声誉鹊起,盈余50万两白银。

这一现象出现的客观因素是()

A.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B.南京临时政府的推动

C.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2.上海机器面粉工业,始于1897年英商开办的增裕面粉厂。

中国民族资本机器面粉厂1913年共有11家。

为保证原料供应,这些面粉厂纷纷派人到产地设庄收购,小麦价格逐步上扬,促使农民扩大了小麦种植面积。

材料说明()

A.上海开埠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B.列强侵略促使民族工业诞生

C.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相互推动

D.英国侵华助推上海面粉加工

3.据一位日本学者统计,从1912年到1936年,中国进口轻工业产品下降幅度约有四分之三,1926年轻工业产品的出口则增加了一倍多。

重工业产品主要是机器的进口,1912年占进口总额的13.7%,1936年则增至47%.这反映了()

A.一战后轻重工业协调发展

B.中国对外贸易处于顺差

C.中国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D.中国经济结构趋于平衡

4.下列表格是1913﹣1921年中国棉纺织业的发展状况,这一状况出现的原因是()

1913﹣1921年中国棉纺织业的发展状况

年份

1913

1914

1918

1919

1921

纱锭(枚)

484192

544780

647570

658748

1248282

布机(台)

1986

2310

2736

3839

4139

A.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C.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5.表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1872﹣1911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计表。

其中,纺织业的数量最有可能是()

行业

矿冶业

机器业

纺织业

食品工业

其他工业

数量(家)

72

3

100

153

A.2B.31C.73D.193

6.20世纪初,民国政府颁布了大量发展实业的法律、法规,如《公司条例》《商人条例》《矿业条例》等,这种做法()

A.有利于保障民族资本主义的合法地位

B.有效遏制了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C.奠定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基础

D.促使资本主义经济成为中国经济的主体

7.(2018•广东肇庆二模题•28)鸦片战争以后,外商选中国商人代理买卖,称为买办,作为雇员领取薪金,参与买卖领取佣金。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买办中许多人自己投资创办企业,其著名代表唐廷枢等还参与主持了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的创办。

这种情况表明()

A.外国资本插手民族工业颇深

B.买办力量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中国日益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D.买办阶级是列强经济侵略的急先锋

8.一位历史学家在回忆南京解放前夕的生活时称:

“中央大学每月发薪水的那一天,可以说是最紧张的一天。

各人在会计处拿到薪水,就得赶紧奔向新街口换成银元,立刻嘘嘘地赶到米市买米。

”这反映了()

A.纸币无法用于购买粮食

B.市场上粮食和食品奇缺

C.囤积银元和粮食现象普遍

D.银元币值较纸币稳定

9.1920年到1936年,中国关内各省进口的棉纱及棉制品由占进口净值的32.4%锐减为1.7%,钢铁、机械、交通器材由14.1%增长为25.2%.进口商品前5位由棉货、棉纱、煤油、糖、烟草依次变为钢铁、机器工具、交通器材、化学产品、染料颜料。

这主要反映了()

A.国内市场的扩大B.民族工业的发展

C.商品流向的变化D.商业资本的发展

10.如表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

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中国轮船统计

年份

船只

吨位

其中千吨以上轮船

船只

吨位

1928

1352

290791

117

213482

1930

2792

415447

138

247969

1932

3456

577257

178

342211

1935

3895

675173

208

461812

A.全面抗战运输物资的需要

B.帝国主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促进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

11.1929年,国民政府工商部宣布采用万国公制(另定市制的度量衡作为辅助),并颁布了新的度量衡法,要求各省地1933年全部完成。

此做法()

A.顺应了列强经济侵略需求

B.旨在为关税自主创造条件

C.有利于国内工商业的发展

D.促成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12.1938年初,国民党中央通过的决议规定:

经济建设以军事为中心,实行“计划经济”,“树立重工业基础”,采取扩大国防生产能力、奖励海内外人民投资、鼓励轻工业的发展等措施。

这个决议意在()

A.使国民经济向战时经济转轨

B.强化官僚资本垄断地位

C.使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合理化

D.积极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13.据统计,1865﹣1894年中国共有商办新式企业139家,创业总资本约455万两,其中上海有29家,广东有95家,从资本数量来看,上海为244.5万两,广东为184.2万两。

这表明当时()

A.新式企业的地区分布不平衡

B.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业生产

C.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D.广东是全国经济贸易的中心

14.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不久,实业部电令各省从速设立实业司,以为各省实业管理机关。

并指出,实业为将来民国生存命脉,“已成者当竭力保护,未成者当事先筹划”。

这反映出()

A.“实业救国”思潮深入人心

B.实业有利近代经济转型

C.民族工业将成为主流经济

D.当时政府积极发展实业

15.1896年,全国督办铁路事务大臣盛宣怀自办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直至清朝灭亡,一直拥有发行钞票的特权,并代替传统钱庄,提供了国内工商业经营所需的绝大部分贷款。

这表明()

A.自然经济结构日渐解体

B.金融变革促进民族工业发展

C.外国资本输入份额减少

D.中国近代金融体系已经确立

16.20世纪初叶,上海市教育局制作歌词分发各界传唱,其中有“神州大陆天产多,手工品真坚固,佛山雕刻……江浙丝罗,价廉物美,远胜洋货。

提倡改良莫差过,凡事均需切实做”。

歌词意在()

A.提倡国货抵制洋货

B.倡导教育救国须从实业做起

C.希望民族产业改进提高

D.说明沿海地区国货优于洋货

17.如图,是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七省(川、滇、黔、陕、甘、湘、桂)开办的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1937.7~1944).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大后方七省开办工厂的速度逐年递增

B.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大后方工业发展迅速

C.大后方和沿海工业比例发生很大变化

D.大后方工厂开办的主要原因是抵制日本的经济侵略

18.如表1894年中国新式企业资本构成表(单位:

万元),表中数据反映出当时()

类别

国家资本

外债资本

买办、官僚

一般商人

官办军用工业

931

140

官督商办民用工业

1088

587

536

526

商办工业

280

560

A.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

B.西方列强加剧对华资本输出

C.近代工业发展水平的差异

D.政府在工业化中的主导地位

19.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实行战时经济体制一一经济统制政策,主要内容有:

垄断金融,扩增税收,实行专卖制度,实行统购统销,涨发纸币,田赋征实、征购、征借的“三征”政策。

其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使官僚资本主义迅速膨胀

B.保证了战争的物资需求

C.大大加强了对人民的剥削

D.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20.据学者统计,从1912年到1936年,中国进口轻工业品下降的幅度约有

,从占进口总额的一半多,下降到只有14%.1926年,轻工业产品的出口则增加了一倍多。

重工业产品主要是机器的进口,1912年占进口总额的13.7%.1936年则增至47%.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一战期间民族工业有了迅速的发展

B.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民族工业仍有发展

C.抗战前轻工业产量得到迅速提升

D.我国已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

21.如图所示的民族企业创建后,仅用三年时间,代理商即遍布全国大中城市,产品远销东南亚。

其迅速发展的背景是()

A.地处沿海的天津水陆交通便利

B.辛亥革命为其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C.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其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D.南京国民政府推出了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

22.如图是近代中国开办的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1872~1913).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外商企业和民族企业相互促进

B.国民革命推动民族企业迅速发展

C.民族企业发展导致外商企业增速缓慢

D.政府支持是民族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23.1935年,国民政府先后决定对金融和重要的战略物资进行统制。

1937年7月,国民政府决定立即对粮食、资源、交通、卫生机关等进行统制,随后在上海成立了四行总处,并由资源委员会主持沿海工厂的内迁。

这一做法()

A.主要源于国内的经济危机

B.首创了“战时经济体制”

C.有效调配了国内战略资源

D.直接导致民族工业陷入困境

24.近代民族企业家张謇在谈到办厂经历时感慨地说:

“千磨百折,忍侮蒙讥,伍平生不伍之人,道平生不道之事。

”其主要原因是()

A.难以招募到合适的技术人员和买到所需的机器设备

B.工人不断要求增加薪酬、缩短工时

C.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着诸多弊端

D.与外国资本竞争处于不利地位且受官府束缚、压制

25.1938年1月,国民政府为管理全国经济事务,将实业部改组为经济部,其职权范围包括了战时主要生产领域和商业领域,下属机构众多。

经济部的设立()

A.适应了战争持久化的需要

B.标志着工作重心转向经济领域

C.提高了后方百姓生活水平

D.导致抗战时期行政效率的低下

26.经济学家马寅初1935年在《中国经济改造》一书中认为:

面对西方国家的倾销政策,中国保护幼稚工业,除保护税外,用统制的办法,发展国内工业与之相抗,亦为今日国际经济竞争之武器。

但到1940年,马寅初就对传统制经济提出批评:

“吾人以千数百万同胞之死伤,数百万财产之损失,希冀获得胜利以求民族之快快复兴,决不愿以如是巨大之牺牲来交换几个大财神,将吾人经济命脉操在手中。

”马寅初对统制经济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A.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B.民族工业较快发展

C.官僚资本迅速膨胀D.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盛行

27.荣德生等刊登宣言:

“东(三)省沦亡,于今两月,我国民政府迁延无措…且于国际联盟中显示让步…同人等以匹夫有责之义,谨先发起‘国难自救会’之组织”,相约“监督政府之外交进行,对于一切有碍国家利益之行动,共抗争之。

”这可以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

A.国际联盟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迁就

B.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历史命运

C.近代实业家具有较强的民族救亡意识

D.国民政府对日本侵华采取不抵抗政策

28.下表展示了1914~1920年华商火柴厂的发展情况。

年代

进口火柴(万罗)

新厂数

厂均资本额(万元)

1914

2383.58

10

4.92

1915

2097.34

9

3.30

1916

2062.07

4

1.42

1917

1559.43

8

5.47

1918

1334.08

3

0.66

1920

848.43

23

9.67

对表中数据的解读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直接导致了1914~1915年工业发展

B.火柴进口量的递减影响着华商投资额的递增

C.火柴业发展折射出近代民族工业的某些特征

D.反对“二十一条”推动了1920年的投资高潮

29.1914年,荣宗敬兴奋地点燃了爆竹,庆祝自己在上海的第三家面粉厂成立。

三年后,他已拥有10个工厂,一昼夜可生产面粉4.2万袋,这位面粉大王还同时经营纺织业,在衣、食两大民生产业中不断发展壮大。

促成这一时期荣氏企业发展壮大的因素是()

A.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B.民族资产阶级地位提高

C.产品有广阔的国内外市场

D.民族工商业发展前景光明

30.如图反映了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某一经济状况,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抗战胜利后政府获得大量经济赔偿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刺激了货币发行

C.货币大量增发给民族工业巨大压力

D.布雷顿森林体系推动中国货币需求

31.1934年上海市长指出,“近年以来,上海人口财富,均有巨量之增加,然吾人能谓其工商业均已健全发展否?

未也,且去健全甚远。

…是何故乎?

上海犹鱼,内地犹水,财富集中,而不知所以流通之,非繁荣之象也;人口增加,失业者日众,城市生活之病态也!

欲求鱼之生长,而不先实池以水,其可得乎?

”这段话体现的施政设想是()

A.强调帮助内地改善经济,营造发展环境

B.强调改变城市财富流向,缩小贫富差距

C.强调限制城市人口增长,提升人口素质

D.强调发展城市工商百业,增加城市就业

32.费正清在《中华民国剑桥史》中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20年代世界经济舞台上无足轻重的中国,却安全度过了那场全球性的经济萧条的灾难。

……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推动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忙于采取各种补救方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后仍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

”这反映当时()

A.国民政府采取了积极的经济政策

B.中国没有真正融入世界市场

C.中国工业发展水平落后世界

D.世界经济重心正在转移

33.1935年11月4日,国民政府规定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三家银行(后增加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禁止白银流通,法币改为与英销及美元挂钩。

这说明明()

A.近代中国经济和金融实现了统一

B.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世界经济危机导致中国经济倒退

D.中国货币体系开始走向了国际化

34.如图所示图表反映了五口通商各口岸的关税收入变化,其中口岸甲是()

A.宁波B.广州C.上海D.福州

35.陆军总部发布命令:

“政府机关暨国营事业,以及一切税款之收支,自我政府所派人员接收后,即应完全使用法币,不得再用伪钞,京沪区各银行,自民国三十四年九月十二日起,凡一切往来交易,应一律使用法币。

”国民政府上述做法的目的是()

A.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B.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强化对金融领域的控制D.便于融人国际贸易

36.1929年颁布《特种工业奖励法》,1930年公布《特种工业奖励标准》,1934年又将其修改为《工业奖励法》,积极鼓励民间投资创办新式工业。

这段材料可直接用来研究()

A.洋务运动中民用企业创办的原因

B.国民党统治前期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C.“短暂春天”出现的历史背景

D.“实业救国”思潮对民族工业的影响

二.多选题(共1小题)

37.有人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并非黑暗一片,中国社会还在进步。

”下列不能论证这个观点的是()

A.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B.中国社会稳定,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

C.中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各种因素不断成长

三.材料题(共3小题)

38.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民国元年至十年,政争兵乱,无年无之,举清末奖励实业政策之成绩尽破坏之,而无以为继。

各省军人官吏不仅不能提倡保护其省内之实业,且加之以削剥摧残;故就政府对待实业之态度与影响言,清末之九年为黄金时代,而民初之十年为黑暗时代。

幸而欧战发生,吾国工业乃得千载难逢之自动发展机会。

欧战既终,险象即生,吾国工业因参战所得之利,能永久存在不为昙花一现者,窃恐甚少也。

﹣﹣摘编自陈真、姚洛《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二1912~1920年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不平衡。

统计出的9个华资占比重较大的行业,一般的发展速度在12%~13%之间。

这个增长率比之初步发展时期,并不更高,大战时期“黄金时代”之说,更多是指利润优厚,非必指增长速度。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12~1920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2~1920年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3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初期)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

一直处于不发达状态的中国资本主义是在辛亥革命之后才得到蓬勃发展的。

﹣﹣﹣﹣(法)白吉尔:

《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1911﹣1937)》

材料二

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忙于采取各种补救办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

﹣﹣﹣﹣﹣(美)费正清等编:

《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卷

材料三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1927﹣1937年中国发展民族工业发展态势,并分析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影响。

(3)1945﹣1949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处于怎样的境地?

参考资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民政府政策措施的角度,简述导致民族工业处于这一境地的原因。

40.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据统计,1858~1911年间全国民族资本所设立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民用工矿企业有953家,创办资本总额为2亿多元。

而1901~1911年就设立了650家工矿企业,资本总额为1.4亿多元,其中江苏162家,湖北82家,广东54家,四川42家,直隶37家,浙江36家,奉天(今辽宁)30家,福建22家,安徽21家,山东20家,湖南11家,江西10家。

各主要工业部门具体发展情况见下表。

1901~1911年

数量(家)

资本额(万元)

纺织业

82

1332.1

缫丝业

70

556.9

面粉业

53

786.8

火柴业

28

130

水电业

60

3813.8

机器业

20

352.1

矿冶业

73

2272.9

﹣﹣摘编自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01~1911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01~1911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特点形成的原因。

人教版必修2《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2019年同步练习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36小题)

1.【解答】“尽管日夜开工,仍无法满足常州、江阴、镇江等地的需要”“1907年,业勤纱厂声誉鹊起,盈余50万两白银”表明这一现象出现的客观因素是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故A正确;

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

A。

2.【解答】根据题干材料“为保证原料供应,这些面粉厂纷纷派人到产地设庄收购,小麦价格逐步上扬,促使农民扩大了小麦种植面积”可以看出材料主要说明了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相互推动,故C项符合题意;

ABD三项都与题意不符。

故选:

C。

3.【解答】根据题意可知,1912﹣1936年间,我国的轻工业产品进口下降,重工业产品尤其是机器进口上升,说明了我国轻工业产品生产规模逐渐扩大,重工业生产也快速发展,这些都标志着我国近代的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故C正确;

题干信息无法体现轻重工业协调发展,排除你A;

题干没有出现顺差与逆差之间的比较,排除B;

小农经济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排除D;

故选:

C。

4.【解答】“1913﹣1921年”中国棉纺织业的规模和产量都大量上升,是由于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故D正确;

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

D。

5.【解答】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是轻工业发展较快而重工业极为薄弱。

在1872~1911年,中国发展最快的两个行业是纺织业和面粉业,纺织业的数量应排在第一位,故D项符合题意。

纺织业的数量不可能小于矿冶业的数量,故A、B两项错误。

C项数值与矿冶业比较接近,也不符合当时重工业明显落后于轻工业的史实,故C项错误。

故选:

D。

6.【解答】依据题干材料可知,反映的是民国政府颁布有关法律促进实业的发展,这使得民族工业得到法律的保护,故A项正确。

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外来侵略,故B项错误。

民国政府统治时期,民族工业获得进一步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故C项错误。

近代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自然经济,故D项错误。

故选:

A。

7.【解答】“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买办中许多人自己投资创办企业”表明买办力量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故B正确;

外国资本、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材料未体现,故AC正确;

D表述正确,但不能反映材料的主旨,排除。

故选:

B。

8.【解答】从材料中“各人在会计处拿到薪水,就得赶紧奔向新街口换成银元,立刻嘘嘘地赶到米市买米”可以看出,银元较纸币而言所具有的币值稳定性。

正确答案为D.如果市场上粮食和食品奇缺,应先去买粮食和商品,而不是先去换成银元,所以B应排除。

A项不符合史实,应排除。

C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故选:

D。

9.【解答】材料反映的是进出口,不是国内市场,故A项错误;

根据题中进口的棉织品减少而进口的机器工具、化学产品等增多,说明这一时期我国的民族工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

C项仅仅是材料表面信息的解读,故C项错误;

材料中涉及发展机器工业,因此资本是工业资本,不是商业资本,故D项错误。

故选:

B。

10.【解答】材料中时间1928﹣﹣1935年,表明是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发展,从所学知识可知,这个阶段发展较为迅速,主要原因是南京国民政府推行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及“币制改革”措施。

因此C项符合;

全面抗战1937年才开始,故A错误;当时帝国主义没有放松对华侵略,日本还加紧侵略,故B排除;《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是抗战胜利后,故排除。

故选:

C。

11.【解答】根据题干材料“颁布了新的度量衡法,要求各省地1933年全部完成”,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国民政府统治前期,这些措施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故C项符合题意;

ABD三项都与题意不符。

故选:

C。

12.【解答】据材料“以军事为中心”“重工业基础”“国防生产能力”,可得出这个决议意在使国民经济向战时经济转轨,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故A项正确;

材料这个决议意在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没有体现出强化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垄断地位,故B项错误;

材料这个决议意在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没有体现对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影响,故C项错误;

材料这个决议意在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没有体现出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D项错误。

故选:

A。

13.【解答】“中国共有商办新式企业139家,创业总资本约455万两,其中上海有29家,广东有95家,从资本数量来看,上海为244.5万两,广东为184.2万两”表明新式企业的地区分布不平衡,故A正确;

B太过绝对,排除;

C是甲午战争之后,排除;

D材料未体现,排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