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34.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586202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54.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3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3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3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3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3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34.docx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3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34.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34.docx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34

嵊州市高级中学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试题

命题范围:

必修一专题1—专题3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史书中记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所反映的是()

A.封建制度的建立B.实行分封制C.宗法制D.王位世袭制

2.“陈胡公满者,虞帝舜之后也。

……周武王克殷……封之于陈。

”陈胡公属于西周时受封的()

A.王族B.功臣C.古代帝王的后代D.周边归顺部落首领

3.“宗法者,辨先祖宗庙昭穆亲疏之法也。

”这说明宗法强调的是()

A.政治隶属B.血缘等级C.尊奉服从D.分配继承

4.古人坐船从位于漓江流域的某地直达位于湘江流域的长沙,这种情形最早只可能发生在()

A.西周B.战国C.秦朝D.汉朝

5.秦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象郡,这是岭南历史上第一次划分行政区。

赵佗任南海郡郡尉,任嚣任龙川县县令。

赵佗、任嚣()

A.定期觐见秦始皇B.负责将地方财政运达中央

C.接受秦始皇任命D.协助秦始皇处理中央政务

6.有史学家评论说:

“(郡县制)所代表的新型国家之职,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

”这说明了郡县制的实行()

A.彻底废除了传统宗法制B.直接加强了皇帝的集权统治

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从根本上确立了新

型的国家

7.社会转型期政治制度变化剧烈。

从先秦到秦朝我国政治制度变化的突出特点有()

①实现了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②最高统治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③实现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结合④血缘政治完全退出了历史政治舞台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

8.唐朝元和年间,主管财政的宰相皇甫镈奏请减少内外官俸,诏书下达后被给事中崔佑驳回,皇帝最终采纳了崔

佑的意见。

崔佑所属的部门应是()

A.中书省B.门下省C.尚书省D.参知政事

9.明代于慎行《读史漫录》中记载:

“汉至武帝以后,权归中朝,政去两府。

所谓中朝者,大司马、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

所谓外朝者,丞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

盖武帝决事禁中,稀见卿相。

”由此可见,“中朝”()

A.掌握军政大权,是独立的决策机构B.分享丞相行政权,处理政事

C.担任行政职务,有名无实D.协助皇帝决策,削弱相权

10.《水浒传》第七十七回写道,枢密使童贯率领十万大军去梁山泊镇压宋江起义军,中了十面埋伏,只身逃回汴京。

宋代枢密院的职能是掌管()

A.军政B.民政C.行政D.财政

11.据《隋书·百官志下》,门下省置给事郎中之职,“置员四人,从五品,审读奏案”。

《资治通鉴》在评述唐朝中央机构时写道:

“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以上材料说明()

A.中国古代的宰相制度因权力的分割面临瓦解

B.隋唐时期,中央强化了对各部门的监察力度

C.门下省取得了三省政治结构中的枢纽地位

D.各种权力之间已形成比较完备的牵制和监督

12.“凡京奏,禁中称文书,必发阁臣票拟。

阁票用本、纸、小帖、墨字,内照票拟,或皇上御笔,或宦官代书,具在文书面用朱字。

阁票如有未合上意,上加笔削或发下改票,阁臣随即封上,间有执正强争,也多曲折。

”可见,明朝内阁()

A.地位很高,负责全国政务B.是具有决策权的内侍机构

C.是君主专制制度的产物D.与皇帝权力相互制衡

13.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

“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意)——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了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A.纵论军务,谋划战事B.辅佐皇帝,参与决策

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D.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14.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的变化,突出了相权与皇权的争夺,以相权的削弱展现了古代中国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

黄宗羲曾经有过这样的言论: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其含义是指宰相制度下()

A.容易形成极端专制B.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

C.不易产生明君贤臣D.政治腐败现象更加严重

15.有学者认为:

“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

”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指()

A.英国的船坚炮利B.工业文明迅速发展

C.中国的闭关锁国D.西方列强加紧扩张

16.中国近代史商一个重要的中外条约规定:

在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中“应缴纳进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此条款侵害了中国的()

A.司法主权B.关税自主权

C.领土主权D.内河航运权

17.右图是1900年西方国家出版的一幅“八位强人正在合力痛打一位弱者”的宣传画。

据你所学知识推测他们痛打的结果是()

A.“弱者”最终灭亡

B.“弱者”被肢解瓜分

C.“弱者”迅速恢复,并发展壮大

D.“弱者”成为木偶

18.民国时期的小说家包笑天在晚年追述说:

“割去了台湾之后,还要求各口通商,苏州也开了日本租界。

这时候潜藏在中国人心底的民族思想,便发动起来。

”他叙述的这一情形的出现是由于清政府签订了()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9.“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棹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

”与此诗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马尾海战B.丰岛海战C.黄海海战D.威海卫战役

20.某班设计了“抗日战争”的网页,页面设置了“抗战爆发”“正面战场”“敌后战场”“抗战胜利”四个栏目。

如果再增加一个栏目,最恰当的是()

A.卢沟桥事变B.松沪会战

C.日寇暴行D.日本投降

21.右图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过的一则材料。

据此

判断,他研究课题应当是()

A.国民政府对日政策的变化

B.国民党爱国将领要求抗日

C.国共

合作抗日局面的形成

D.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到来

22.毛泽东指出:

“国民党在1937年和1938年内,抗战是比

较努力的,同我党的关系也比较好。

”国民党“比较努力”

抗战的作用是()

A.有利于开辟敌后战场B.赢得了反扫荡的胜利

C.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D.取得了正面战场的胜利

23.右图漫画《首挫其锋(1937)》中描绘的时中日两个军人,代表中日双方军队,全副武装的日本侵略者看着手中的怀表计算着时间。

对此表述不正确的是()

A.日军妄图速战速决

B.国民党军队积极抗战

C.国民政府实施了正确的抗战路线

D.正面战场是抗日主战场

24.诗人艾青在《人民的狂欢节》中写道:

“‘日本无条件投降了!

’/消息像闪电/划过黑夜的天空……这是伟大的狂欢节!

/胜利的狂欢节!

/解放的狂欢节!

”诗中提到的中国的“胜利”主要归功于()

A.中国共产党的抗战B.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

C.中国国民党的抗战D.世界其他反法西斯国家的支持

25.“少年壮志扫胡尘,叱咤风云革命军。

号角一声惊睡梦,英雄四起唤沉沦。

剪刀除辫人称快,铁槛捐躯世不平。

”该诗中提到的“胡尘”是指(

A.清朝政府B.封建制度C.西方列强D.北洋政府

26.下列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B.具有反封建的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C.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民主化进程D.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

27.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大意义”。

“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由此推论,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

A.增强了国民的民主意识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和自由的权利

28.在运动中,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

它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这场“运动”是()

A.禁烟运动B.五四运动C.国民革命运动D.北伐战争

29.毛泽东说:

“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主要指()

A.第一次在中国大地上举起了社会主义大旗

B.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C.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D.以马克

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新型政党的领导

30.与辛亥革命相比,国民革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

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B.最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

C.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D.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31.《剑桥中华民国国史》中说:

“如果它(指中国共产党)在1922年和1923年选择单独作战而不是与国民党联合,它可能干得更糟;如果它较早地为最后的决裂做好准备,它也许会干得更好。

”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1922年中共决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B.与“国民党联合”有利于革命高潮的到来

C.中共犯了右倾错误导致“最后的决裂”D.中共较早准备决裂便能完成革

命任务

32.“因为强大的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反动同盟军,总是长期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改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

”为此,毛泽东提出()

A.工农武装割据理论B.统一战线理论

C.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D.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33.下图体现处的重大历史意义,不符合史实的是()

A.直接威胁了国民政府统治的中心

B.解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争反攻序幕

C.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

D.是蒋介石反动统治由发展到消亡的转折点

34.在某次战役中,中共中央军委给前线指挥部的电报提出:

“现在不是让敌人退至淮河以南或长江以南的问题,而是第一步歼敌于淮河以北,第二步歼敌于长

江以北的问题”。

“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

据此判断,这一战役是()

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

35.新华社迎接十七大特稿《在历史关节点上——中国共产党八十六年回眸》一文中用以下一些关键词概括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关节点,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日出东方力挽狂澜星火燎原进京赶考

B.力挽狂澜进京赶考日出东方星火燎原

C.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进京赶考

D.力挽狂澜日出东方进京赶考星火燎原

二、材料题(其中36题12分,3

7题18分,共30分)

3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

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

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

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

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

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摘自《贞观政要·政体》

材料三:

自古……并不曾设立丞相。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今我朝罢丞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穏当。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明会典》卷二《皇明祖训》

材料四:

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者(军机大臣)亦只供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

(2分)

(2)据材料二、三分析,唐太宗与明太祖在丞相作用的看法上有何不同?

概括其主要做法?

(6分)

(3)依据材料四,指出军机处的职能,它的设置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

(2分)

(4)综合材料二、三、四你能看出古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什么趋势?

(2分)

3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东西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

因此,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历史主题是……

——苑书义《论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

材料2  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

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

这两件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

一面少了两件,另一面却多了两件。

多了两件是什么样东西呢?

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一件是封建主义的压迫……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材料3  右图为农村革命根据地形势图(1930年夏)

(1)根据材料1、2,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是什么。

提出这一主题的依据又是什么?

(4分)

 

(2)下面表格反映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大事,请你根据所给的信息,完成下表。

(6分)

重大事件

主要领导人

革命的性质

主要历史意义

太平天国运动

洪秀全

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沉重打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①(2分)

孙中山

②(2分)

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

南昌起义

周恩来、贺龙

新民主主义革命

③(2分)

(3)材料3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其结果如何?

(4分)

 

(4)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历程及结果,你从中得到哪些认识?

(4分)

 

嵊州市高级中学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答题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所有答案均涂在答题卡上)

二、材料题

36.

(1)

 

(2)

 

(3)

 

(4)

 

37.

(1)

 

(2)①②③

(3)

(4)

嵊州市高级中学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题

答案

一、选择题

1—5BCBCC6—10CDBDA11—15CCDBB16—20BDCCC21—25AACBA

26—30DABDD31—35BABCC

36.

(1)秦汉:

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的确立、三公九卿、郡县制);唐朝:

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三省六部制)(2分)

(2)不同:

唐太宗认为,设置宰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避免君主独断,造成决策失误而亡国;而明太祖认为,设置宰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应集权于皇帝一身。

(4分)

做法:

唐太宗:

宰相先集体议政,皇帝最后决断。

明太祖:

废除丞相。

(2分)

(3)职能:

军机处只能秉承皇帝的旨意办事(跪受笔录、传达皇命)(1分)

时代特征:

明清时期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1分)

(4)相权逐渐遭到削弱,君权逐步强化

,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并发展。

(2分)

37.

(1)主题:

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人民民主。

(2分)依据: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2分)(或答“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阻碍中国社会发展”)

(2)①辛亥革命(2分);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分);③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共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2分)。

(3)“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或答“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2分)。

结果:

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立了新中国。

(2分)

(4)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其阶级局限性和时代局限,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2分)只有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才能领导人民取得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自然景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