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江北路沥青水稳碎石施工方案031.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585318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1.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滨江北路沥青水稳碎石施工方案03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滨江北路沥青水稳碎石施工方案03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滨江北路沥青水稳碎石施工方案03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滨江北路沥青水稳碎石施工方案03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滨江北路沥青水稳碎石施工方案03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滨江北路沥青水稳碎石施工方案031.docx

《滨江北路沥青水稳碎石施工方案03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滨江北路沥青水稳碎石施工方案031.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滨江北路沥青水稳碎石施工方案031.docx

滨江北路沥青水稳碎石施工方案031

目录

一、工程概况-2-

二、编制依据-2-

1.编制依据-2-

2.编制原则-2-

三、施工规划-3-

1.施工内容-3-

2.主要工程量-3-

四、道路路面施工-3-

1.施工布置-3-

2.人员及设备配置-4-

3.材料及性能要求-5-

4.施工工序-11-

4.1级配碎石垫层施工-11-

4.2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基层施工-11-

4.3透层施工-13-

4.40.7cm改性沥青单层表处下封层-13-

4.5沥青混凝土面层-14-

五、质量保证措施-16-

六、安全保证措施-17-

七、环境保护与文明施工-17-

一、工程概况

滨江路北段位于吉水县城北部赣江东侧,道路北起105国道,南至青湖大道,里程桩号为K0+000~K2+936.632,其中在K0+000~K0+643.897道路为东西走向,K0+643.897~K2+936.632道路为南北走向,道路全长2936.632m。

道路规划路幅宽度40m,路面为沥青砼路面,双向六车道,机非分行,其中车道车道宽22m,两侧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各宽7.5m,靠近赣江一侧设置绿化带宽3m。

路面结构设计如下:

车行道采用沥青混凝土,机动车道路面设计弯沉为0.254mm,机动车道路面结构为:

4cm(AC-13C)SBS改性+8cm(AC-25)+0.7cm改性沥青单层表处下封层+2×20cm水泥稳定碎石+20cm级配碎石。

其中4cm沥青面层可待该区域建成之时统一摊铺。

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为:

6cm(AC-13C)SBS改性+0.7cm改性沥青单层表处下封层+20cm水泥稳定碎石+20cm级配碎石。

其中6cm沥青面层可待该区域建成之时统一摊铺。

二、编制依据

1.编制依据

(1)、《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

(3)、《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

(4)、江西省吉水县城市防洪工程滨江路北段相关施工图纸以及设计文件

(5)、其他路面工程中的施工经验及教训

2.编制原则

(1)遵守合同条款要求,认真贯彻业主或监理工程师的指示、指令和要求。

(2)严格遵守合同明确的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和质量评定与验收标准。

(3)坚持技术先进性、科学合理性、经济实用性、安全可靠性与实事求是相结合。

(4)自始至终对施工现场坚持实施全员全方位、全过程严密监控、动静结合、科学管理的原则。

(5)实施项目管理,通过对劳务、设备、材料、技术、资金、方案、信息、时间与空间的优化处理,实现成本、工期、质量及社会效益。

三、施工规划

1.施工内容

本路面工程主要施工内容包括:

级配碎石垫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透层、0.7cm改性沥青单层表处下封层、沥青混凝土面层。

2.主要工程量

序号

材料类别

厚度

(cm)

工程数量(m³)

备注

底基层

基层

封层

面层

1

20cm级配碎石垫层

20

93738

2

20cm4﹪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

20

78293

机动车道

3

20cm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20

90990

4

乳化沥青

90990

5

0.7cm乳化沥青

0.7

90990

6

8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

89206

7

乳化沥青

89206

8

6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

14683

非机动车道

9

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

74522

机动车道

10

2.5﹪的聚烯烃沥青改性剂

(沙索必德)

89206

四、道路路面施工

1.施工布置

1.1施工道路

充分利用原有道路,新建道路,在行车较窄的地方加宽,铺设错车道,以保证运输车辆的顺利进行。

另外,在施工区域设置施工标志,防止外来车辆干扰施工。

1.2水、电布置

(1)生活用水、施工现场用水以及拌合站用水采用井水

(2)拌合站采用当地动力电,配备发电机一台作为备用电源,满足施工需要。

2.人员及设备配置

2.1主要人员及设备配置见下表

主要人员配置表

序号

工种

数量

备注

1

测量

2

2

现场管理人员

4

3

安全员

1

4

电工

1

5

自卸车司机

4

6

挖机司机

2

7

推土机司机

2

8

混凝土工

10

9

其他人员

10

主要机械设备配置表

序号

机械设备名称

规格

单位

数量

1

摊铺机

2

2

装载机

1

3

挖掘机

PC200

1

4

自卸车

5

5

压路机

2

6

洒水车

1

7

乳化沥青洒布机

1

8

碎石洒布机

1

9

发电机

1

3.材料及性能要求

3.1级配碎石垫层

碎石垫层采用连续型级配碎石混合料。

级配碎石应质地坚硬,含泥量不应大于砂质量(粒径小于5mm)的10﹪,砂砾石颗粒中细长及扁平颗粒的含量不应超过20﹪,级配其颗粒组成应符合相应的试验规程的要求,且级配宜接近圆滑曲线。

压实度(中性击实标准)要求不低于96﹪.

级配碎石垫层的集料组成范围

方筛孔尺寸(mm)

37.5

31.5

26.5

26.5

9.5

4.75

1.18

0.6

0.075

液限

塑指

通过质量百分率(﹪)

100

85-100

65-85

42-67

20-40

10-27

8-20

5-18

0-10

〈25

〈6

3.2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中,水泥掺量为4﹪,32.5级普通水泥、硅酸盐水泥均可使用,但应选用终凝时间在6小时以上者,快硬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受潮变质的水泥不应使用,级配碎石应选用质坚干净的粒料,其最大粒径应小于37.5mm,级配组成如下表: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的集料组成范围

方筛孔尺寸(mm)

37.5

31.5

19.0

9.5

4.75

2.36

0.6

0.075

通过质量

百分率(﹪)

100

93~100

75~90

50~70

29~50

15~3

6~20

0~5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压实度及7天抗压强度要求

压实度(﹪)

≥97

抗压度(Mpa)

≥2

水泥稳定底基层中集料压碎值不大于30﹪。

3.3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的水泥掺量为5﹪,水泥材料要求同底基层,碎石应选择质坚干净的粒料,其最大粒径宜小于31.5mm,级配组成如下表: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集料组成范围

方孔筛尺寸(mm)

31.5

19.0

9.5

4.75

2.36

0.6

0.075

通过质量

百分率(﹪)

100

68~86

38~85

22~32

16~28

8~15

0~3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压实度及7天抗压强度要求

压实度(﹪)

≥98

抗压强度(Mpa)

≥3.5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中集料压碎值不大于26﹪。

3.4透层

基层养生期结束后即洒布透层沥青,采用慢裂的渗透性好的洒布型乳化石油沥青,宜采用符合技术指标要求的阴离子乳化沥青(PA-2)。

乳化沥青技术指标要求

试验项目

透油层

(PA-2)

粘层油

(PC-3)

沥青标准粘度计C25,3(s)

8~20

蒸发残留物含量不小于(﹪)

实测

50

筛上剩余量不大于(﹪)

0.3

储存稳定度5d不大于(﹪)

5

与矿料的粘附性,裹覆面积不小于

2∕3

蒸发残留物性质

针入度(25℃100g5s)

80~100

60~80

残留延度比(25℃)不小于(﹪)

80

溶解度(三氯乙烯)不小于(﹪)

97.5

3.50.7cm改性沥青单层表处下封层

(1)材料

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

指标

要求

试验方法

1.18mm筛上剩余量﹪

﹤0.3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

贮存稳定性(CH5)

0﹤5

粘度C255(秒)

≥16

蒸发残留物含量﹪

≥55

蒸发残留物

性质

针入度25℃0.1mm

40~100

延度

15℃cm

﹥50

软化点℃

5℃cm

﹥10

﹥50

﹥10

石料应满足《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有关技术要求(石料、级配等)。

(2)性能

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混合料应满足以下性能要求

下封层混合料性能要求

技术指标

要求

磨耗损失(湿轮磨耗试验)

不大于800g∕m2

砂吸收量(轮荷压砂试验)

不大于600g∕m2

稠度

2~3cm

3.6沥青混凝土面层

(1)材料

①沥青

应用于路面面层沥青混凝土的基质沥青应符合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A级70号沥青的技术要求,如下表所示:

试验项目

A级70号

试验方法

针入度(25℃,100g,5g)

60~80

T0604

延度(5cm∕min,15℃)cm

不小于100

T0605

软化点(R&B)℃

46

T0606

闪点℃

不小于260

T0611

蜡含量(蒸馏法)﹪

不大于2.2

T0615

密度g∕cm³

实测记录

T0603

溶解度﹪

不小于99.5

T0607

质量变化﹪

不大于±0.8

T0607或T0609

残留针入度比﹪

不小于61

T0604

残留延度10℃cm

不小于6

T0605

应用于路面上面层沥青混合料AC-13C的改性沥青应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的技术要求。

改性剂采用Ⅲ类或Ⅰ改性剂,沥青混合料中Ⅲ类改性剂掺量为3﹪,Ⅰ类改性剂掺量为5﹪。

Ⅲ类改性沥青技术要求

技术指标

PE类

试验方法

针入度(25℃100g5s)0.1mm

30-40

T0604

针入度指数PI

≥-0.4

T0604

软化点(R&B),℃

≥60

T0606

运动粘度(135℃),Pa.s

≤3.0

T0625

T0619

闪点(℃)

≥230

T0611

离析软化点差(℃)

无改性剂明显析出、凝聚

T0661

溶解度(﹪)

-

T0607

旋转薄膜试验(163℃×5h)

质量损失,﹪

≤±1.0

T0610

针入度比25℃,﹪

≥60

T0604

Ⅰ类改性沥青技术要求

技术指标

SBS改性沥青

试验方法

针入度(25℃,100g,5s),0.1mm

40-60

T0604

针入度指数PI

0

T0604

延度(5℃,5cm∕min),cm

≥20

T0605

软化点(R&B),℃

≥60

T0606

运动粘度(135℃),Pa.s

≤3

T0625,T0619

闪点(℃)

≥230

T0611

离析,48h软化点差,℃

≤2.5

T0661

溶解度,﹪

≥99

T0607

旋转薄膜试验(163℃×5h)

质量损失,﹪

≤±1.0

T0610

针入度比25℃,﹪

≥65

T0604

延度5℃,cm

≥15

T0605

应用于沥青混凝土层间粘层的改性乳化沥青应达到以下技术要求:

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

指标

要求

试验方法

1.18mm筛上剩余量(﹪)

不大于0.1

T0652

贮存稳定性(CH5)

<5

T0655

粘度C25,3(秒)

8~25

T0621

蒸发残留物含量(﹪)

≥50

T0651

②石料

根据道路路面的筑路材料调查情况,选用石灰石集料作为路面下面层沥青混合料所用集料,玄武岩或灰绿岩石料作为路面上面层沥青混合料所用集料,所选用的粗集料应满足下表所列技术性能要求:

粗集料技术要求

指标

单位

表面层

其他层次

试验方法

石料压碎值,不大于

26

28

T0316

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

28

30

T0317

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

--

2.60

2.50

T0304

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大于

15

18

T0312

坚固性,不大于

12

12

T0314

吸水率,不大于

2.0

3.0

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不大于

1

1

T0310

软石含量,不大于

3

5

T0320

粗集料的磨光值,不小于

PSV

42

--

T0321

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不小于

--

5

4

T0616

具有2个或2个以上破碎面颗粒的含量,不小于

90

80

T0346

上面层沥青混凝土所用石料为保证路面表面的抗滑能力和沥青混合料中骨料的嵌挤,选用玄武岩或灰绿碎石料作为面层沥青混合料AC-13C所用石料,粗集料应满足上表所示的技术要求,细集料需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表4.9.2的技术要求。

路面面层沥青混合料AC-13C所用石料的级配组成需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表4.8.3、表4.8.5和表4.8.7对应于一级公路石料的分级要求。

③矿粉

采用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表4.10.1技术要求的石灰石矿粉,施工中应保持矿粉干燥无结团,成团的矿粉不得直接使用。

④纤维

路面表层AC-13C沥青混合料采用木质素纤维。

⑤抗剥落剂

为保证沥青混合料中石料与沥青的粘附性,在石料与沥青的粘附性达不到4级或4级以上的条件下,需使用抗剥落剂来改善其间的粘附性。

应选用质量优良,长期抗剥落性能较好的抗剥落剂;也可以采取掺加一定的石灰代替矿粉来提高石料与沥青的粘附能力。

(2)沥青混合料的级配

①路面混合料的级配

路面沥青混合料的级配需满足下表的要求:

沥青混合料级配

混合料类型

AC-13

AC-25

筛孔(mm)

通过率﹪

31.5

100

26.5

90~100

19.0

75~90

16.0

100

65~83

13.2

90~100

57~76

9.5

68~85

45~65

4.75

38~68

24~52

2.36

24~50

16~42

1.18

15~38

12~33

0.6

10~28

8~24

0.3

7~20

5~17

0.15

5~15

4~13

0.075

4~8

3~7

②混合料性能要求

上面层改性沥青砼AC-13、下面层AC-25性能应满足下表所列要求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表5.3.3-1:

沥青混合料性能要求

试验指标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夏炎地区(1-1、1-2、1-3、1-4区)

重载交通

击实次数(双面)

75

试件尺寸

mm

Ф101.6mm×63.5mm

空隙率VV

深约90mm以内

4~6

深约90mm一下

3~6

稳定度MS不小于

KN

8

流值FL

mm

1.5~4

 

矿料间隙率VMA(﹪),不小于

设计空隙率

(﹪)

相应于以下公称最大粒径(mm)的最小VMA及VFA技术要求(﹪)

19

2

11

3

12

4

13

5

14

6

15

沥青饱和度VFA(﹪)

65~75

4.施工工序

路基验收→级配碎石垫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透层油→0.7cm改性沥青单层表处下封层→沥青混凝土面层。

4.1级配碎石垫层施工

4.1.1施工准备

(1)认真检查成型土基的高程、平整度,核对密实度、回弹模量检测结果并验收合格;

(2)按设计要求备料,洒水闷料;

(3)做好试验选样工作。

4.1.2垫层施工

4.1.2.1施工前需确定碎石垫层铺筑的各项指标要求,包括配合比、松铺系数、碾压遍数等各项指标。

20cm级配碎石垫层主要施工工序及注意事项:

(1)施工测量:

测量出垫层施工的边桩和摊铺碎石的高程;

(2)级配碎石层需用机械拌和,施工配料必须准确,拌合必须均匀。

(2)摊铺碎石前,先在土基上洒水,使其表面湿润,但不能过份潮湿而造成泥泞,然后用推土机将集料均匀地摊铺在土基上,摊铺宽度比设计宽0.2~0.3m,以保证整段垫层碾压密实;摊铺厚度做到均匀一致。

(3)整形:

用压路机先静压一遍,自路边至路中每次重叠轮宽1∕2,以暴露不平之处,在用人工进行整平。

严禁用薄层贴补的办法进行找平。

(4)碾压:

用12~15t三轮压路机碾压,每层压实厚度不应超过15cm,18~20t压路机时压实厚度不超过20cm,压实厚度超过上述要求时,应分层铺筑,每层压实厚度不小于10cm,压实遍数不小于6~8遍,至表面无明显轮迹为止。

(5)宜在夏季组织施工,最低气温5℃以上,压实后必须保湿养生。

4.2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基层施工

碎石垫层通过验收后,方可施工底基层,底基层为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水泥掺量为4﹪,厚度为20cm。

底基层施工完毕通过验收后进行基层施工,基层为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水泥掺量为5﹪,厚度为20cm,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配合比施工。

4.2.1施工准备

(1)复检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下承层的高程、宽度、纵横坡度和平整度均符合要求,没有松散材料和软弱地方。

(2)垫层要进行彻底清扫,并适量洒水,保持垫层湿润。

(3)在已清理成型并验收

(4)水泥稳定级配碎石采用中心站集中拌合,在正式拌合之前,必须先调试所用的厂拌设备,使混合料的颗粒组成和含水量都达到规定的要求,当集料的颗粒组成发生变化时,应及时调试材料的配合比。

4.2.2主要施工工序及注意事项:

(1)级配碎石拌和:

基层、底基层材料分三级堆放,使用时按配合比设计掺配。

要求采用专用的具有准确的计量系统的拌机设备拌合,机械摊铺,摊铺时应避免材料离析;从加水拌和到碾压完毕严格控制施工时间不得超过4h,根据施工能力控制好作业段长度。

(2)运输:

拌合好的级配碎石要尽快运输至现场进行摊铺碾压,运输车装载均匀,采用15t自卸车运输。

运输时,运输车如果要通过已铺筑路段,速度一定要缓,以减少不均匀的碾压或车辙。

混合料运输车配置根据运距、道路状况、摊铺能力等因素综合确定,以满足摊铺要求为准。

车上的混合料加以覆盖塑料薄膜以防止运输过程中水分蒸发,保持装载高度均匀以防离析。

根据运输车的运输能力,计算每车混合料的摊铺面积,等距离堆放成堆。

(3)级配碎石摊铺、碾压

级配碎石摊铺采用人工配合推土机进行摊铺平整,压路机不能直接碾压到位的部位,采用蛙式打夯机进行夯实。

级配碎石的施工含水量是控制能否碾压密实的关键,根据实际碾压效果试验总结。

摊铺好后用重型压路机进行碾压,碾压时,先静压,后振动压,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快的原则。

直线段由两侧路肩向路基中心碾压,曲线段由内侧路肩向外侧路肩进行碾压。

碾压时,横向重叠宽度不小于40cm,纵向横缝搭接不少于2m。

用平地机摊铺时,用推土机摊平后,若含水量适中,先静压一遍后,用平地机进行平整,刮平后再用振动压路机进行振动碾压。

(4)人工修整

平地机摊铺时,难免有局部凹坑,需用人工进行补平。

补坑时,由人工用铁锨抛撒补平,然后用压路机进行补压密实即可。

另外,路基两外侧边线需用人工进行修整顺接。

(5)养生:

采用洒水养生,表面应始终保持湿润,养生期间禁止车辆通行。

底基层施工完毕后,尽快铺筑基层,或禁止重车通行,以免破坏底基层。

(6)级配碎石质量标准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质量标准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

压实度

97﹪

灌砂法

平整度

不大于12mm

3m直尺

中线高程

+5mm,-15mm

水准仪

横坡度

±0.3﹪

坡度尺

厚度

不大于10mm

尺量

宽度

不小于设计规定

尺量

7天无侧限浸水抗压强度

≥2Mpa

检查试验报告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质量标准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

压实度

98﹪

灌砂法

平整度

不大于8mm

3m直尺

厚度容许偏差

不大于8mm

水准仪

中线高程

+5,,10mm

坡度尺

横坡度

±0.3﹪

尺量

宽度

不小于设计规定

尺量

7天无侧限浸水强度

≥3.5Mpa

检查试验报告

4.3透层施工

基层养生期结束后即洒布透层沥青(沥青与水的比例为35:

65),采用慢裂的渗透性好的洒布型乳化石油沥青,宜选用符合技术指标要的阴离子乳化沥青(PA-2)。

其沥青与水的比例可根据洒布机、渗透性试验进行调整,以易于渗透,且有一定的渗透深度(3~6mm),表面不形成油膜为合格。

喷洒量以试验确定,一般为0.7~1.5L∕㎡(以沥青体积计)。

4.40.7cm改性沥青单层表处下封层

(1)下封层使用改性乳化沥青,且改性乳化沥青现场制备;为增强沥青与集料的粘结力,缩短改性乳化沥青破乳时间,可掺加2~3﹪的32.5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2)下封层施工前,应彻底清除基面的泥土、杂物,修补坑槽、凹槽,较宽的裂缝应清理灌缝,气温低于10℃是不得进行下封层施工,严禁在雨天施工。

(3)下封层施工采用专门的摊铺机进行摊铺,摊铺后尚未成型混合料遇雨时应铲除。

下封层铺筑后的表面不得有超粒径料拖拉的严重划痕,横向接缝和纵向接缝处不得出现余料堆积或缺料现象。

用3m直尺测量接缝处的不平整度不得大于6mm。

(4)经养生和初期交通碾压稳定的下封层,在行车作用下应不飞散且完全密水。

待下封层破乳成型后方可通车,且尽快铺筑沥青混凝土面层。

4.5沥青混凝土面层

面层设计为改性沥青砼路面,路面施工前必须先对基层进行验收,达到要求后方可施工面层。

4.5.1沥青粘油层

在沥青混凝土下面层验收合格后,即可进行粘层油的洒布。

粘油层的洒布应满足下列要求:

(1)在沥青砼层间洒布粘层油,以保证各界面层结合良好,粘层油用改性乳化沥青。

(2)粘油层洒布量为0.6g∕㎡,洒布前,认真检测改性乳化沥青的质量,只有在质量符合设计要求的条件下,采用进行施工。

(3)粘层油的洒布量符合设计要求,不能污染环境。

4.5.2下面层及上面层

透油层洒布经验收合格后,即可进行下面层沥青混凝土的铺筑;粘层油洒布完毕并完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