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耳鼻喉科学必修教学大纲题库.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584571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6.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耳鼻喉科学必修教学大纲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中医耳鼻喉科学必修教学大纲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中医耳鼻喉科学必修教学大纲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中医耳鼻喉科学必修教学大纲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中医耳鼻喉科学必修教学大纲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耳鼻喉科学必修教学大纲题库.docx

《中医耳鼻喉科学必修教学大纲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耳鼻喉科学必修教学大纲题库.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耳鼻喉科学必修教学大纲题库.docx

中医耳鼻喉科学必修教学大纲题库

《中医耳鼻喉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一)课程目标及地位

中医耳鼻咽喉科是祖国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不分,它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基础的一门临床学科,系统的阐述耳鼻咽喉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病因病理﹑辨证﹑论治概要,以及耳﹑鼻﹑咽喉常见病的辨证论治原则。

通过本门课学习,使学生能熟悉本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了解本学科领域的理论新进展﹑科研新成果。

运用祖国医学的整体观念于临床实践,掌握处理常见病的治疗方法和对急病重病的急救措施。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为临床课,采用课堂教学﹑临床实习﹑自学讨论等相结合。

要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专业教学的难点在于较复杂而深在细小腔洞的解剖关系,以及必须借助特殊的光源和器械的检查方法,加之教学时数的限制。

因此,无论大课、小课或实习讲授,应尽可能利用形象化、立体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挂图﹑模型﹑标本﹑多媒体﹑提问﹑病例讨论﹑专题讲座﹑组织学生进行课余活动等形式。

本大纲以“四炎一聋”(鼻及鼻窦炎、咽及扁桃体炎、喉炎、中耳炎和耳聋)等疾病为重点,在教学内容上分为了解、熟悉和掌握三级要求。

主要内容如下:

1.掌握耳鼻咽喉的与脏腑经络的联系及生理特点、病因病机;

2.熟悉耳鼻咽喉论治概要,以及耳鼻咽喉病的中医疗法、用药规律;

3.熟悉耳鼻咽喉的应用解剖及生理功能;

4.初步掌握戴镜、对光和耳鼻咽喉一般常用检查器械使用及检查方法;了解新的检查仪器和诊疗手段;

5.掌握“四炎一聋”、恶性肿瘤(鼻咽癌)的中西医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6.熟悉耳鼻咽喉外伤的中西医处理原则及知识;鼻出血的简易止血法。

7.熟悉耳鼻咽喉异物的诊断要点、处理原则和预防知识;

8.耳眩晕、耳带疮、鼻衄、鼻槁、喉风、梅尼埃病等,以及中医耳鼻咽喉科常见急症和症状亦在了解和熟悉之列,可作总的介绍或采取专题讲座的方式进行讲授,以缓解教学时数不足的矛盾。

7.熟悉鼾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诊断要点及处理原则。

8.了解功能性内窥镜鼻窦外科基本原理及基本特点。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讲授安排在第7个学期,本课程重点是中西医对“四炎一聋”诊治方法;掌握耳鼻咽喉科常见疾病临床诊疗的基本规律,耳鼻咽喉科的主要内、外治法和主要操作技能,了解临床常见耳鼻咽喉疾病的诊断方法和处理原则。

难点是于较复杂而深在细小腔洞的解剖关系。

重点章节是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一章。

难点章节是第九章、第十一章。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教学以课堂教学法为主,在教学中要多开展临床实习、自学讨论的教学活动。

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求学兴趣,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当中。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教学目标,完成共同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策略、方式与手段。

根据课程实际需要,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时数分配表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教学时数分配表

教学内容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采用何种多媒体教学手段

章节

主要内容

讲授

讨论

实践

指导

自学

小计

1

祖国医学耳鼻咽喉口齿科简史

1

1

PPT

2

耳鼻咽喉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1

1

2

PPT

3

耳鼻咽喉的病因病机概述

2

PPT

4

耳鼻咽喉病的诊断要点

1

1

PPT

5

耳鼻咽喉病的治疗概要

1

1

PPT

6

耳科疾病

4

1

5

PPT、录像

7

鼻科疾病

4

1

5

PPT、录像

8

咽喉(嗓音)科疾病

5

1

6

PPT、录像

9

耳鼻咽喉的的应用解剖及生理

3

3

PPT、录像

10

耳鼻咽喉的常用检查法

2

2

录像

11

耳鼻咽喉科常用的治疗操作

2

2

录像

合计

28

(六)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第九版),熊大经,刘蓬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参考书:

《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二版),汪吉宝,孔维佳,黄选兆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七)考核与评价

考核形式:

期末考试结合平时成绩

评价方式:

理论考核结合过程性考核的形成性评价方式。

评分标准:

理论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主要考察出勤率、课堂测验、课后作业、自主学习、见习操作等方面)。

三、教学内容纲要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课程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中医耳鼻咽喉口腔科学发展史的几个历史时期及其发展的主要特点与成就。

2、掌握各历史时期耳鼻咽喉口腔科学发展史的重要史实。

3、通过发展史的学习,提高对耳鼻咽喉口腔科学的认识,增强学好本门课程的信心。

二、教学内容

本章按年代简要介绍中医耳鼻咽喉科发展与成就,使学生了解中医耳鼻咽喉科有悠久的历史,在理论﹑治疗﹑预防等方面历代均有发明创造,提高学生对学习本科的重要意义的认识,增强学生信心,深入钻研,更好的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为发展我国耳鼻咽喉科学而努力。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讲授,引导学生对本学科的浓厚兴趣。

第二章耳鼻咽喉的生理功能及特点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熟悉耳、鼻、咽喉、口齿唇舌的生理功能及特点。

二、教学内容

自学,可在课堂上可进行重点提示。

1、耳的解剖及功能:

了解耳的解剖分为三部,即耳廓、耳窍、耳骨,以及这三部不同部位的名称。

耳的功能有二,主要是司听觉,主平衡。

其中耳司听觉的功能,与心肾关系最为密切。

耳主平衡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

2、鼻的解剖及功能:

了解鼻的解剖分为四部,即明堂、鼻窍、鼻窦、鼻骨,以及这四部不同部位的名称。

鼻的功能一是通天气而司呼吸;二是主五臭而知香臭,鼻司嗅觉的功能与肺和心关系最为密切;三是司清化而御邪毒;其功能主要与肺及脏腑阳气有关;四是为气道而助发音。

3、咽喉的解剖及功能:

了解咽喉的解剖分为四部,即颃颡、喉关、咽门、喉咙,以及这四部不同部位的名称。

咽喉的功能有四,一是咽司吞咽,为饮食水谷输入之道;二是喉司开阖,为气息出入之道;三是喉主发音,在生理上,声音的强弱与肺脾肾的关系较为密切,而声音的有无与心肝关系较为密切;四是咽喉为抗御外邪之关隘。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自学,可在课堂上可进行重点提示。

第三章耳鼻咽喉与脏腑经络关系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耳鼻咽喉与五脏六腑的关系,树立局部与整体的统一观念,明确耳鼻咽喉与脏腑的生理病理上的密切关系。

2、熟悉耳鼻咽喉与经络关系,及耳鼻咽喉与脏腑经络在临床应用上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内容

1、引述古代文献,阐明耳鼻咽喉与脏腑的关系,指出它们在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

2、从经络循行及耳廓上的分区,隶属于全身各部位,说明耳鼻咽喉与全身关系。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以脏腑关系为重点,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

第四章耳鼻咽喉病的病因病理概述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耳鼻咽喉科疾病的不同外因﹑内因和不内外因所发生不同的病理变化。

2、理解不同病理变化引起局部症状不同的表现。

二、教学内容

1、说明耳鼻咽喉病的主要外因;内因是肾﹑心﹑肝﹑脾、肺等脏腑功能失调;不内外因是饮食所伤﹑外来伤害。

2、阐述不用的外因﹑内因和不内外因引起的不同病理变化,说明它们与耳鼻咽喉的关系。

3、从不同病理变化,讲解由此发生的不同耳鼻咽喉病的症状。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指导自学或课堂讲授,结合临床不同表现讲述其病理变化,多媒体课件。

第五章耳鼻咽喉病的辨证要点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耳鼻咽喉科疾病的几个主要症状和辨证方法。

2、了解局部辨证与全身辨证相结合的重要性和临床应用。

二、教学内容

1、分述耳鼻咽喉病常见症状及体征的辨证与辨证方法。

2、从局部症状与全身症状的不同,以及病情轻重表现差异,说明是何脏腑何纲(八纲)及何邪的病症。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教学。

第六章耳鼻咽喉病的治疗概要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内治法与外治法的运用。

2、了解常用针灸疗法及其他疗法。

二、教学内容

1、重点介绍各内治法在耳鼻咽喉科的运用。

2、说明外治法在耳鼻咽喉科的应用、使用方法。

3、简介针灸治疗及按摩﹑引导法等应用原则。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讲授内外治法为主,可结合病因病理,辨证要点,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其他疗法自学或扼要介绍,按摩可作示范操作。

第七章耳科疾病

耳胀﹑耳闭﹑脓耳﹑耳鸣耳聋﹑耳眩晕,为耳科常见病,脓耳变证为危重病,应重点讲授。

通过学习,要求熟悉其病因病理﹑诊断﹑治疗原则﹑各种治疗方法的应用及救急处理。

其他耳病,根据学时安排,可作扼要介绍,或自学,要求学生有一定认识。

讲授时,可结合病例﹑多媒体演示,加强学生的理解何认识,对重点病尤为重要。

第一节旋耳疮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本病的病因病理。

2、掌握本病诊断要点,辨证论治和外治方法。

二、教学内容

1、阐述本病的诊断要点,按其发病部位及症状表现,又有其他病名。

2、叙述本病有急症与慢症二型,急症为风热湿邪与肝胆火热相搏。

慢症为脾虚血亏,生风化燥。

3、掌握急症与慢症的不同症状特点及其治则和常用方药。

4、按不同局部症状,采用不同的外治法。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扼要介绍,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说明急﹑慢二症的不同症状,或自学为主。

第二节耳带疮

本病不讲授,让学生临床参考用。

第三节断耳疮

本病不讲授,让学生临床参考用。

第四节耳瘘

本病不讲授,让学生临床参考用。

第五节耳疖

本病与耳疮对比讲授。

第六节耳疮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耳疖﹑耳疮的病因病理。

2、掌握耳疖﹑耳疮的局部症状﹑辨证论治﹑内治﹑外治配合治疗方法。

二、教学内容

1、说明耳疖﹑耳疮的病因病理为风热邪毒侵袭或肝胆湿热上乘而致。

2、叙述耳疖﹑耳疮的各自症状,前者为局限性红肿突起,后者为弥漫性红肿,尽管二者症状有所不同,但病因病理﹑全身辨证﹑治疗原则基本相同。

3、指出辨证论治及常用外治法。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扼要教授,用图表﹑多媒体演示说明二病的局部症状,或自学为主。

第七节耵耳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取出耵聍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

1、说明什么是耵耳及耵聍的形成。

2、了解取耵聍的各个方法。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学生自学或略提示。

第八节耳异物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异物入耳的原因。

2、掌握不同异物入耳取出方法。

二、教学内容

1、介绍异物种类﹑大小﹑位置﹑产生的不用症状。

2、掌握取异物方法。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扼要提示取异物方法。

第九节耳胀(耳胀耳闭)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熟悉耳胀﹑耳闭的不同症状特点及二者之间关系。

2、明了其病因病理。

3、掌握耳胀﹑耳闭的辨证论治。

4、熟悉耳胀﹑耳闭的最新进展。

二、教学内容

1、讲述耳胀﹑耳闭的病因病理,说明耳胀多为风邪侵袭﹑经气痞塞,耳闭多为邪毒滞留﹑气血滞阻的病理变化,但往往因前者失治演变而成后者。

2、说明耳胀﹑耳闭的诊断要点,指明耳胀以耳内作胀为主,耳闭是以耳内堵塞为主。

3、掌握耳胀﹑耳闭的治疗原则,耳胀以疏风散邪﹑清肝胆热;耳闭则以行气活血﹑通窍散邪,并介绍随症变化加减用药方法。

4、介绍一些预防方法。

5、介绍耳胀﹑耳闭的现代研究进展。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本病为常见病应详细讲述。

多媒体课件教学。

第十节脓耳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熟悉脓耳急症与慢症的病因病理。

2、掌握急症慢症脓耳的症状特点及其局部与全身辨证。

3、了解小儿患者症状多较严重及本病变证的危害性。

4、掌握脓耳的内治原则及各种外治的运用。

5、了解脓耳的预防法。

二、教学内容

1、分述脓耳的不同病因病理:

邪热外侵、肝胆火盛﹑脾虚湿困﹑肾元亏损。

2、指出脓耳是常见病﹑多发病,常损害听力,能发生变证的严重症状,危害性大。

3、说明本病有急﹑慢二症,分别论述其局部及全身辨证。

4、详述急﹑慢二症的辨证论治及兼症加减用药法,各种外治法的使用原则和运用方法。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多媒体课件教学说明脓耳各种不同局部症状。

第十一节脓耳变证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说明脓耳失治,可引起变证的严重性,必须引起重视,提高警惕,及时作出正确诊断,尽快采取各种治疗方法配合治疗。

2、了解脓耳变证常见的耳后附骨痈﹑脓耳面瘫﹑脓耳眩晕、黄耳伤寒的病因病理。

3、熟悉常见变证的内外治法,及必要的抢救措施。

二、教学内容

1、说明耳后附骨痈﹑脓耳面瘫﹑脓耳眩晕、黄耳伤寒等脓耳变证的常见症,因脓耳病情发展之不同病变所致。

分述耳后附骨痈多因邪毒内陷﹑肝胆湿热蒸灼﹑肉腐蚀骨;脓耳面瘫多因邪毒内犯﹑气血阻滞﹑脉络闭塞;脓耳眩晕多为肝胆热盛、脾虚湿困、肾精亏损。

黄耳伤寒多因热毒侵入血分﹑血凝毒滞﹑邪犯心包的病因病理。

2、指出四种变证的症状特点及其危害性。

3、阐述治疗原则和随症用药加减法。

耳根毒治以泻火解毒﹑行气活血;口眼歪斜治以清热解毒﹑祛瘀通络;黄耳伤寒治以清营凉血﹑逐瘀通络,开窍镇痉等不同治则及加减用药原则。

4、强调黄耳伤寒的严重性,讲述各种抢救措施。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本节为重点病,要讲深讲透,多媒体课件教学,说明局部病变。

第十二节耳鸣

本节与耳聋结合讲授。

第十三节耳聋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耳鸣耳聋的概念,它们为多种疾病的常见症。

2、熟悉耳鸣耳聋的病因病理,二者相互关系。

3、掌握各种适应症及常见治疗方法。

4、了解耳鸣耳聋治疗新进展。

二、教学内容

1、说明耳鸣耳聋的不同症状特点,及二者的相互关系。

2、阐明耳鸣耳聋病因病理,实证多为肝火上扰;痰火郁结,风邪外袭。

虚证多为肾元亏损,脾胃虚弱。

3、讲述各类型耳鸣耳聋的局部及全身辨证要点。

4、指出耳鸣耳聋的辨证治疗及针灸配合治疗。

5、介绍耳鸣耳聋新进展。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本节宜重点讲述,着重介绍内治与针灸治疗的配合使用,多媒体课件。

第十四节耳眩晕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耳眩晕的概念和特征。

2、掌握本病不同类型的辨证治疗。

3、熟悉本病病因病理及治疗研究新进展。

二、教学内容

1、说明耳眩晕的范围。

2、从风邪外袭、髓海不足﹑上气不足﹑寒水上泛﹑肝阳上扰﹑痰浊中阻等六方面来分述其病因病理。

3、指出不同的病因病理,产生不同症状的辨证论治。

4、介绍本病研究新进展。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本病为重点病,详细说明各型辨证用药,多媒体课件。

第十五节耳面瘫

本病不讲授,让学生临床参考用。

第八章鼻科疾病

鼻室、鼻槁、鼻疔、鼻渊、鼻衄为鼻科重点病,应详细讲授,要求对这些病的病因病理、辩证论治要有深刻认识,能应用于临床。

其他鼻病,可做扼要讲述,或嘱学生自学。

讲授时,应结合病例、挂图、多媒体,以加强学生理解和认识。

第一节鼻疔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病因病理、主症及疔疮走黄的症状和危险性。

2、掌握辨证施治及疔疮走黄的处理原则。

二、教学内容

1、略述风热邪毒外袭的病理,以及疔疮走黄发生的原因。

2、指出本病诊断要点和走黄症的表现。

3、介绍本病不同病情变化的处理原则。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扼要介绍本病,多媒体课件教学,或自学为主。

第二节鼻疳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病因病理及其辨证特点。

2、熟悉本病的辨证治疗原则及外用药物的使用。

二、教学内容

1、介绍本病有邪毒侵犯、肺经有热、湿热郁蒸和脾胃失调的病理变化。

2、指出不同病理变化所致鼻疳的辨证要点及外治法。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扼要介绍本病,多媒体课件教学,或自学为主。

第三节伤风鼻塞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伤风鼻塞的定义,明确本病辨证特点。

2、熟悉本病的治疗原则及预防意义。

二、教学内容

1、说明本病与内科感冒基本相同,这里着重从局部症状讲述。

2、阐明本症的风热、风寒病因病理。

3、从局部症状讲解风热、风寒的辨证论治及外治法。

4、介绍一些预防方法。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扼要讲授,或自学为主。

第四节鼻窒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鼻窒的含义,熟悉其不同的病因病理。

2、掌握不同类型鼻窒的症状特点,治疗原则。

二、教学内容

1、说明本病的涵义、属慢性虚性鼻部炎症。

2、从肺经蕴热,壅塞鼻窍、肺脾气虚,邪滞鼻窍及邪毒久留,气滞血瘀阐明本病病因病理变化。

3、叙述两类鼻窒的辨证治疗。

4、介绍针灸疗法及其它有关治疗方法。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本节应详细讲授,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第五节鼻槁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鼻槁的主要症状。

2、熟悉鼻槁三型的病理变化。

3、掌握各种治疗原则和常用方药。

二、教学内容

1、说明鼻槁的不同病理变化可分为a燥邪犯肺、鼻失所养b肺脏虚弱、耗伤阴津、邪蚀肌膜。

脾气虚弱、湿热熏蒸、肌膜干萎。

2、指出本病主要症状及不同型的辨证。

3、讲解三型的辨证论治、针灸、埋线等治疗方法。

4、简单介绍预防方法。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本节应重点讲授,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第六节鼻鼽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鼻鼽主要症状,与伤风鼻塞的差异。

2、明确本病主因是肺气虚,风寒乘虚而入,但按体质不同有兼脾虚或肾虚等的不同病理变化。

二、教学内容

1、指出本病主要症状是阵发性鼻痒喷嚏、流清涕、与伤风感冒有所不同。

2、阐明病因病理,本病发生在肺,但与脾、肾有着关联。

3、说明本病与整体的关系。

4、提出本病的辨证论治,及其疗法在临床上运用。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本节是常见病,应详细讲述,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第七节鼻渊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本病分虚实之症,分述其不同病因病理。

2、掌握虚证、实证辨证。

3、熟悉虚证和实证的治疗原则及各种治法。

4、熟悉鼻渊的治疗新进展。

二、教学内容

1、说明本病分虚、实二证。

分述实证病因病理有风邪侵袭、肺经有热;邪热内犯、胆经热盛;脾经湿热上犯。

虚证病因病理有肺气虚弱,余邪滞留;脾气虚弱,湿浊内停。

2、阐述本病的主要症状,局部与全身辨证。

3、从不同类型的辨证中,指出各种内治原则和外治法及针灸疗法的应用。

4、简介本病的预防。

5、介绍鼻渊的治疗新进展。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本节是重点病,应详细讲述,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第八节鼻息肉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本病的病因病理。

2、了解本病的治疗方法。

二、教学内容

1、了解本病发病原因。

2、认识本病主要症状,及内服药、外用药、手术等治疗方法。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以自学为主,或略提示。

第九节鼻衄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鼻衄是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病因复杂性。

2、掌握鼻衄按肺经风热、胃热炽盛、肝火上逆、心火亢盛、肝肾阴虚、脾不统血等证型的辨证诊治方法。

3、重点掌握鼻衄的紧急处理方法。

二、教学内容

1、指出鼻衄是一症状,可见于多种疾病之中。

2、阐明因脏腑功能失调而致的,可归纳为肺经热盛,肝火上逆,心火亢盛,胃热炽盛,肝肾阴虚,脾不统血等方面。

3、阐明上述类型鼻衄的辨证论治方法。

4、说明鼻衄的紧急处理方法。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采取多媒体课件教学,操作示范,说明止血法。

第十节鼻损伤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鼻外伤常见症及诊断方法。

2、掌握鼻外伤不同症状及不同病情变化,采用不同外治法及内治辨证用药的原则。

二、教学内容

1、说明鼻损伤的各种原因,和常见症状如鼻衄、肿胀、裂伤、鼻骨骨折等诊断方法。

2、讲述各类损伤的处理原则,介绍止血法和鼻骨骨折复位法。

3、讲明活血逐瘀、行气止痛、行气活血、和营生新、补气养血、坚骨壮筋等内治原则的运用。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采取多媒体课件教学,操作示范,说明止血、复位法,或自学为主。

第十一节鼻异物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异物入鼻的主要原因及症状。

2、掌握取异物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

1、明了异物入鼻的原因及预防的措施。

2、介绍鼻异物的主要症状,及取出方法。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以自学为主。

第十二节杨梅鼻烂

本病不讲授,让学生临床参考用。

第九章咽喉科疾病

第一节喉痹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喉痹的概念。

2、熟悉病因病理、辨证指征。

3、掌握辨证论治和外治法方。

二、教学内容

1、认识本病病因病理与乳蛾相同。

2、说明本病属急慢性咽病。

3、指出本病治疗原则与乳蛾大致相同。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讲述本病时,可参考乳蛾,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第二节乳蛾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熟悉乳蛾概念、病因病理、辨证指征、鉴别诊断。

2、掌握本病的辨证治疗、外治法和针灸治法。

二、教学内容

1、阐述乳蛾的病因病理起病急多为风热外邪、肺经热盛上蒸,及邪热传里、肺胃热盛、热毒上攻;若病久体弱,脏腑失调,邪毒久滞喉核,易致病程迀延,反复发作。

2、介绍本病的主要症状,与白喉、喉关痈鉴别

3、讲述谢在表或谢在里的辨证论治和病情变化的加减用药。

4、介绍外治法的适应证和使用方法。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本节应重点讲述,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讲述本病主证和鉴别诊断。

第三节喉痈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喉痈的定义,常见几种喉痈不同症状的表现。

2、熟悉喉痈的病因病理。

3、熟悉辨证论治及各种治疗方法。

二、教学内容

1、介绍本病的病因病理以及防治,热毒内犯营阴的病理变化。

2、指出喉痈的主要症状,常见的喉关痈、里喉痈、颌下痈、会厌痈,因部位不同,临床症状的差异。

3、根据病情变化,说明辨证用药的原则。

成脓、未成脓、溃破的外治原则与方法。

4、说明各种喉痈的穿刺排脓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喉痈是急重病,多媒体课件教学讲述症状及穿刺排脓方法。

第四节喉咳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熟悉喉咳的定义,明确本病辨证特点。

2、熟悉本病的治疗原则。

二、教学内容

1、了解本病发病原因,现代医学的对应疾病:

UACS(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咳嗽变应性

哮喘(CVA)、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EB)及变应性咳嗽(AC)。

2、认识本病主要症状,及内服药、外用药、手术等治疗方法。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扼要讲解。

第五节喉风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急喉风定义及其症状特点。

2、熟悉病因病理。

3、掌握辨证论治、各种疗法及救急的方法。

4、了解当前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急救处理方法。

二、教学内容

1、说明本病的定义、范围

2、介绍本病的多种急性咽喉病所引起,说明其病理变化及临床主要症状。

3、讲解内治的病症治疗原则,及外治,针灸疗法。

明确中医对急性喉病有丰富治疗经验。

4、指出本病的严重性,注意病情变化的不同程度,采取各种治疗措施。

5、介绍当前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急救治疗措施。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本节应详细介绍病情变化及严重性和呼吸困难的急救措施,多媒体课件。

第六节喉喑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喉喑的病因病理及其辨证。

2、了解目前学者对喉喑的辨证治疗新观点。

3、掌握本病的治疗方法。

二、教学内容

1、说明喉喑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