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鸣收藏地震等级划分与防震避震逃生技巧.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130372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2.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鸣收藏地震等级划分与防震避震逃生技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知鸣收藏地震等级划分与防震避震逃生技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知鸣收藏地震等级划分与防震避震逃生技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知鸣收藏地震等级划分与防震避震逃生技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知鸣收藏地震等级划分与防震避震逃生技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知鸣收藏地震等级划分与防震避震逃生技巧.docx

《知鸣收藏地震等级划分与防震避震逃生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鸣收藏地震等级划分与防震避震逃生技巧.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知鸣收藏地震等级划分与防震避震逃生技巧.docx

知鸣收藏地震等级划分与防震避震逃生技巧

地震等级划分与防震避震逃生技巧

来源:

中国地震局官网整理者:

墨知鸣

一、地震等级划分

目前衡量地震规模的标准主要有震级和烈度两种。

1、地震震级

地震震级(earthquakemagnitude)是用来表示地震大小的单位,一般采用里氏震级标准(ML)。

它根据地震时地面及建筑物受影响和破坏的程度(即地震烈度)进行划分。

震级可以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出来,是根据地震时释放的能量的大小而定的。

一次地震释放的能量越多,地震级别越大。

1.1、国际震级划分

目前国际上一般采用美国地震学家查尔斯·弗朗西斯·芮希特和宾诺·古腾堡(BenoGutenberg)于1935年共同提出的震级划分法,即现在通常所说的里氏地震规模,国际上对于地震震级划分主要有:

程度

里氏震级

地震影响

发生频率

极微

2.0以下

很小,没感觉

约每天8,000次

甚微

2.0-2.9

人一般没感觉,设备可以记录

约每天1,000次

微小

3.0-3.9

经常有感觉,但是很少会造成损失

估计每年49,000次

4.0-4.9

室内东西摇晃出声,不太可能有大量损失。

当地震强度超过4.5时,已足够让全球的地震仪监测得到。

估计每年6,200次

5.0-5.9

可在小区域内对设计/建造不佳的建筑物造成大量破坏,但对设计/建造优良的建筑物则只会有少量损害。

每年800次

6.0-6.9

可摧毁方圆100英里以内的居住区

每年120次

甚强

7.0-7.9

可对更大的区域造成严重破坏。

每年18次

极强

8.0-8.9

可摧毁方圆数百英里的区域。

每年1次

超强

9.0及其以上

极其破坏性

每20年1次

里氏规模4.5以上的地震可以在全球范围内监测到。

1.2、中国震级划分

我国使用的的震级标准是国际通用震级标准,叫“里氏震级”。

从中国地震局官方网站的地震科普上对地震等级划分主要有以下几类:

(1)弱震 震级小于3级。

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

(2)有感地震 震级大于或等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

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3)中强震 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

属于可造成损坏或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

(4)强震 震级大于或等于6级。

是能造成严重破坏的地震。

(5)巨大地震震级大于或等于8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

里氏规模是地震波最大振幅以10为底的对数,并选择距震中100千米的距离为标准。

里氏规模每增强一级,释放的能量约增加32倍,相隔二级的震级其能量相差1000(~32×32)倍。

  

有记录以来,历史上最大的地震是发生在1960年5月22日19时11分南美洲的智利,根据美国地质调查所,里氏规模竟达9.5。

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一颗1800万吨炸药量的氢弹,或者相当于一个100万千瓦的发电厂40年的发电量。

中国的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地震所释放的能量大约相当于90万吨炸药量的氢弹,或100万千瓦的发电厂2年的发电量。

  

2、地震烈度

地震烈度(seismicintensity)表示地震对地表及工程建筑物影响的强弱程度。

(或释为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

是在没有仪器记录的情况下,凭地震时人们的感觉或地震发生后器物反应的程度,工程建筑物的损坏或破坏程度、地表的变化状况而定的一种宏观尺度。

中国地震烈度表

1度:

无感-仅仪器能记录到  

2度:

微有感-特别敏感的人在完全静止中有感  

3度:

少有感-室内少数人在静止中有感,悬挂物轻微摆动  

4度:

多有感-室内大多数人,室外少数人有感,悬挂物摆动,不稳器皿作响  

5度:

惊醒-室外大多数人有感,家畜不宁,门窗作响,墙壁表面出现裂纹  

6度:

惊慌-人站立不稳,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简陋棚舍损坏,陡坎滑坡  

7度:

房屋损坏-房屋轻微损坏,牌坊,烟囱损坏,地表出现裂缝及喷沙冒水  

8度:

建筑物破坏-房屋多有损坏,少数破坏路基塌方,地下管道破裂  

9度:

建筑物普遍破坏-房屋大多数破坏,少数倾倒,牌坊,烟囱等崩塌,铁轨弯曲  

10度:

建筑物普遍摧毁-房屋倾倒,道路毁坏,山石大量崩塌,水面大浪扑岸  

11度:

毁灭-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毁,地表产生很大变化  

12度:

山川易景-一切建筑物普遍毁坏,地形剧烈变化动植物遭毁灭。

例如,1976年7月28日唐山地震,震级为7.8级,震中烈度为十一度;受唐山地震的影响,天津市地震烈度为八度,北京市烈度为六度,再远到石家庄、太原等就只有四至五度了。

1920年海原地震,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定为12度的地震。

3、震源深度

震源:

地球内部直接产生破裂的地方称为震源,它是一个区域,但研究地震时常把它看成一个点。

地面上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称为震中,它实际上也是一个区域。

震源深度:

从震源到地面的距离叫做震源深度,国内主要划分为:

浅源地震:

震源深度在60千米以内的地震为浅源地震;

中源地震:

震源深度为60~300千米的地震为中源地震;

深源地震:

震源深度超过300千米的地震为深源地震;

同样强度的地震,震源越浅,所造成的影响或破坏越重。

我国绝大多数地震为浅源地震。

二、识别地震前兆

1、地下水的异常变化

地震前地下岩层受力变形时,埋藏在含水岩层里的地下水的状况,也会跟着改变。

有时,含水层像饱含水的海绵一样,在受力时把水挤出来;有时,隔水层破裂,使原来分层流动的水掺和在一起;等等。

这些变化都有可能通过井水、泉水等反映出来;这时,井或泉就成为人们观察地震前兆的“窗口”。

•地下水的宏观前兆现象有很多种表现:

地下水包括井水、泉水等。

主要异常有:

发浑、冒泡、翻花、升温、变色、变味、突升、突降、泉源突然枯竭或涌出等。

人们总结了震前井水变化的谚语:

“井水是个宝,前兆来得早。

“无雨水质浑,天旱井水冒。

“水位变化大,翻花冒气泡。

“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

•地下水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

气象因素,如干旱、降雨、气压变化等;地质因素,如非震的地质原因,改变了地下含水层的状态;人为因素,如用水量变化、地下工程活动、环境污染等;都可能引起地下水异常。

因此,发现异常后,要及时反映给地震部门去查明原因,做出判断。

2、动物行为异常

多次震例表明,动物是观察地震前兆的“活仪器”,它们往往在震前出现各种反常行为,向人们预示灾难的临近。

•目前已发现有上百种动物震前有一定反常表现,其中异常反应比较普遍的有20多种。

地震前动物反应以及动物的异常表现:

牛、马、驴、骡:

惊慌不安、不进厩、不进食、乱闹乱叫、打群架、挣断缰绳逃跑、蹬地、刨地、行走中突然惊跑。

  猪:

不进圈、不吃食、乱叫乱闹、拱圈、越圈外逃。

羊:

不进圈、不吃食、乱叫乱闹、越圈逃跑、闹圈。

狗:

狂吠不休、哭泣、嗅地扒地、咬人、乱跑乱闹、叼着狗崽搬家、警犬不听指令。

猫:

惊慌不安、叼着猫崽搬家上树。

兔:

不吃草、在窝内乱闹乱叫、惊逃出窝。

鸭、鹅:

白天不下水、晚上不进架、不吃食、紧跟主人、惊叫、高飞。

鸡:

不进架、撞架、在架内闹、上树。

鸽:

不进巢、栖于屋外、突然惊起倾巢而飞。

鼠:

白天成群出洞、像醉酒似的发呆、不怕人、惊恐乱窜、叼着小鼠搬家。

蛇:

冬眠蛇出洞在雪地里冻僵、冻死、数量增加、集聚一团。

鱼:

成群漂浮、狂游、跳出水面、缸养的鱼乱跳、头尾碰出血、跳出缸外、发出叫声、呆滞、死亡。

蟾蜍(癞蛤蟆):

成群出洞。

古语动物反常的情形,也有几句顺口溜:

  震前动物有预兆,密切监视最重要。

  牛羊骡马不进厩,猪不吃食狗乱咬。

  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大鼠叼着小鼠跑。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跃水面惶惶跳。

  蜜蜂群迁闹轰轰,鸽子惊飞不回巢。

  家家户户都观察,发现异常快报告。

•引起动物反常现象的因素很多,例如天气变化、环境污染、饲养不当以及动物自身不适,如生病、怀孕等等。

所以,动物有反常表现不一定就是地震前兆。

大家发现异常后不要慌张,应及时反映给地震部门,以便作出正确判断。

3、地声与地光

地声与地光,好像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往往在大震快要来临时,匆匆跑来向人们发出警报。

地震之前,气象也常常出现反常。

主要有震前闷热,人焦灼烦躁,久旱不雨或阴雨绵绵,黄雾四散,日光晦暗,怪风狂起,六月冰雹(飞雪)等等。

古今中外关于震前出现地声、地光的事例很多,所观察到的现象也多种多样,可是很难将它们作出确切的描述。

不过它们与人们听惯的声音、看惯的光象是很不一样的;而且,它们的出现也不合常规,往往使人感到惊异。

•地声的特点

——多数出现在临震前或震时,但有时也出现在震前几小时或几天。

——声音类似于机器轰鸣声、雷声、炮声、狂风呼啸声、撕布声等。

•地光的特点

——一般出现在临震前或震时,也有出现于震前数小时或更早的。

——形状各异,有带状光、片状光、球状光、柱状光、火样光等。

——颜色多样,呈红、白、紫、橙等色。

  常见的地光如:

  射线云:

浮云在天空会呈极长的射线状,射线中心指向的位置就是中心地震的位置,这样的射线云很容易被人们观察到。

  地震云:

地震云是非气象学中云体分类的一种预示地震的云体,在地震发生前云体的颜色为:

白色、灰色、橙色或者橘红色。

地震云的特点:

大风不易改变其形态,天空和云有明显的分界线,多出现波状。

如右图:

汶川地震的疑似地震云

 

有时,地声、地光也不易鉴别,因为风声、雷声、机器轰鸣声等,从远处传来很像地声;地光的形状和颜色,与电焊光、电线打火、闪电、晚霞、火光、灯光等也有相似之处。

所以,发现这类现象时,也要及时做出判断。

三、地震预防准备

1、检查住房的环境和条件

(1)看一看居住的环境有没有不利抗震的地方?

有时,你家的住房本不该被震倒,但可能会被周围其他倒下的建筑物等砸坏。

这时须更加注意加固住房,必要时应搬迁或撤离。

(2)房屋的结构是否有利抗震?

女儿墙、高门脸等笨重的装饰物应拆掉。

(3)房屋的建造质量好不好?

是否年久失修?

不利抗震的房屋要加固,不宜加固的危房要撤离。

2、做好室内的防震准备

(1)家具物品摆放要安全

——防止掉落或倾倒伤人、伤物,堵塞通道;

——有利于形成三角空间,便于震时藏身避险;

——保持对外通道的畅通,便于震时从室内撤离。

(2)卧室的防震措施最重要

地震有时可能发生在夜间,人在睡觉时对地震的警觉力最差,并且从卧室撤往室外的路线可能较长,因此,按防震要求布置好卧室至关重要。

——床的位置要避开外墙、窗口、房梁,安放在室内坚固的内墙边;

——防止室内重物落到床上;

——床要牢固,可能时加个抗震架。

(3)仔细放置好家中的危险品

清理家里的危险品:

把用不着的以上物品尽早清理掉。

——易燃物:

煤油、汽油、酒精、油漆、稀料等;

——易爆品:

煤气罐、氧气瓶等;

——易腐蚀的化学物品:

硫酸、盐酸等;

——有毒物品:

杀虫剂等。

必须留下的要存放好:

——防撞击,防破碎;

——防翻倒,防泄漏;

——防燃烧,防爆炸。

3、准备防震物品

(1)准备一个家庭防震包

——要结实,以便安全使用和不易剐破;

——放在家里便于取放处。

(2)防震包里装些什么物品

——饮用水、食品、衣物、药品;

——手电筒、火柴、蜡烛、收音机、干电池等。

4、进行家庭防震演练

地震往往突如其来,震时应急,好多事都要在极短的时间内或困难的环境下做完,如紧急避险、撤离、疏散、联络,等等。

所以,必要的家庭防震演练很重要。

(1)练习“瞬间紧急避险”

(2)紧急撤离与疏散演练

(3)约定好家人震后怎样团聚

四、紧急避震及逃生技巧

1、紧急避震要点

1.1、震时是跑还是躲

目前多数专家普遍认为:

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

这是因为,震时预警时间很短,人又往往无法自主行动,再加之门窗变形等,从室内跑出十分困难;如果是在楼里,跑出来更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若在平房里,发现预警现象早,室外比较空旷,则可力争跑出避震。

1.2、躲在什么地方避震

——室内结实、不易倾倒、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或物体旁,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

——室外远离建筑物,开阔、安全的地方。

1.3、应采取什么姿势

——趴下,使身体重心降到最低,脸朝下,不要压住口鼻,以利呼吸;

——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

——抓住身边牢固的物体,以防摔倒或因身体移位,暴露在坚实物体外而受伤。

1.4、怎样保护身体重要部位

——保护头颈部:

低头,用手护住头部和后颈;有可能时,用身边的物品,如枕头、被褥等顶在头上;

——保护眼睛:

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伤害;

——保护口、鼻:

有可能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气。

1.5、怎样避免其他伤害

——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充溢;

——要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

无论在什么场合,街上、公寓、学校、商店、娱乐场所等,均如此。

因为,拥挤中不但不能脱离险境,反而可能因跌倒、踩踏、碰撞等而受伤。

2、在家里怎样紧急避震

2.1、家住楼房怎样避震

(1)室内较安全的避震地点

——牢固的桌下或床下;

——低矮、牢固的家具边;

——开间小、有支撑物的房间,如卫生间;

——内承重墙墙角;

——震前准备的避震空间。

(2)震时要注意

——千万不要滞留在床上;

——千万不能跳楼;

——不要到阳台上去;

——不要到外墙边或窗边去;

——不要到楼梯去;

——不要去乘电梯;如果震时在电梯里,应尽快离开;若门打不开要抱头蹲下,抓牢扶手;

——不要到处乱跑,特别不要到楼道等人员拥挤的地方去。

2.2、家住平房怎样避震

(1)有条件时尽快跑到室外避震

如果屋外场地开阔,发现预警现象早,可尽快跑出室外避震。

(2)室内避险较安全的地点

——炕沿下或低矮、牢固的家具边;

——牢固的桌子下或床下。

(3)震时不可取的行为

——滞留在床(炕)上;

——躲在房梁下;

——躲在窗户边;

——破窗而逃(以免被玻璃扎伤或摔伤)。

3、在学校怎样紧急避震

特别提醒:

•一切行动听从老师的指挥

•同学之间要互相照顾

——大同学要照顾年小体弱的同学;

——要关心、照顾残疾同学。

不同情况下怎样避震

3.1、正在上课时怎样避震

——无论教室是楼房还是平房,同学们都要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千万不要慌乱拥挤外逃,待地震过去后,在老师带领下有组织地疏散;

——如果教室是楼房,前面要求家住楼房的同学不要做的事,在学校也一定不要做。

3.2、在操场或室外怎样避震

——若在开阔地方,可原地不动,蹲下,注意保护头部;

——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震时千万不要回到教室去;

——不要乱跑、乱挤,待地震过去后,再按老师指挥行动。

4、在公共场所怎样紧急避震

特别提醒:

•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

•不要慌乱拥挤

——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开人流;

——如不得已被挤入人流,要防止摔倒;把双手交叉在胸前保护自己,用肩和背承受外部压力;随人流而动,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解开领扣,保持呼吸畅通。

在不同场所怎样避震:

4.1、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

——就地蹲或趴在排椅旁;

——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

——用书包等保护头部;

——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4.2、在商场、书店、展览馆、地铁等处

——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

——避开玻璃门窗、橱窗和柜台;

——避开高大不稳和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

——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或悬挂物。

4.3、在行驶的电(汽)车内

——抓牢扶手,低头,以免摔倒或碰伤;

——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以防发生事故时受伤;

——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5、在户外怎样紧急避震

特别提醒:

•迅速离开各种高大的危险物

•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

——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

——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

•不要随便返回室内

5.1、注意避开危险物

(1)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

——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

——过街桥、立交桥上下;

——高烟囱、水塔等。

(2)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

——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

——广告牌、吊车等。

(3)避开其他危险场所

——狭窄的街道;

——危旧房屋、危墙;

——女儿墙、高门脸、雨棚下;

——砖瓦、木料等物的堆放处。

6、在野外怎样紧急避震

假如,地震时你正在野外郊游;或者,你家住农村,正在野外游玩、拾柴或放牛,这时你该怎么办呢?

•迅速离开山边、水边等危险环境

•选择开阔、稳定的地方就地避震

——蹲下或趴下,以防摔倒;

——避风,背朝风向,以免吸进有毒气体(如果附近有化工厂等)。

•震后不要独自在野外停留

6.1、注意避开危险环境

(1)避开水边的危险环境

——河边、湖边、海边,以防河岸坍塌而落水,或上游水库坍塌下游涨水,或出现海啸;

——水坝、堤坝上,以防垮坝或发生洪水;

——桥面或桥下,以防桥梁坍塌时受伤。

(2)避开山边的危险环境

——山脚下、陡崖边,以防山崩、滚石、泥石流等;

——陡峭的山坡、山崖上,以防地裂、滑坡等。

(3)避开其他危险场所

——变压器、高压线下,以防触电;

——生产危险品的工厂;

——危险品,易燃、易爆品仓库等;

以防发生意外事故时受到伤害。

五、国外家用应急装备

防震减灾应急用品绝对是有备无患,这里主要介绍日本的许多用于防震防灾的应急用品。

1、日本防灾用品

历史上经历过无数次大灾难袭击的日本人,用自己的智慧开发出很多用于防灾的商品,值得我们借鉴:

✓高频哨子

这种哨子的特殊设计在于它能发出容易被人听到的3000赫兹频率的声音,在地震发生后可以吹哨来求助。

✓手摇电灯

只要使劲反复捏握把手就可完成充电和发光。

这种灯使用的发光二极管灯泡寿命长,无需干电池。

充电1分钟,可照明约8分钟。

✓保质水罐

罐内侧贴有光导体无纺布,由于光催化的杀菌作用,它可以将自来水保存3年。

将水罐放在光亮的地方,可以利用光的作用来杀菌。

✓方便米饭

这是把煮熟的米饭用特殊方法使之干燥后而成的。

放在水里浸60~70分钟(热水浸20~30分钟)后就成为一份可口的米饭了。

保质期为5年。

✓冷冻蔬菜

蔬菜经过冷冻并干燥后便成为一种保存食品,用热水发开后便能恢复蔬菜本身的润泽。

冷冻蔬菜可保存3年。

✓长明蜡烛

灾害发生后就会停电,夜晚就需要用蜡烛来照明。

这种蜡烛能长时间燃烧,如果以每天点燃10小时来计算,可以使用100天。

✓防灾兜帽

经过特殊耐热耐火加工的含铝防灾兜帽,用来保护头部不受掉落物或玻璃碎片等伤害。

✓炉具套件

这套用具中带有能烧1升热水的锅,避灾时有了它,就能吃上热饭了。

✓干洗发剂

一旦发生灾难,水就变得无比宝贵,洗发也就成为一种奢望。

而这种洗发剂,只要将其抹在头发上并搓揉后用毛巾或纸巾擦净,头发的污垢就去除了。

✓全能电器

内带收音机、二极管灯泡、警铃及便携电话充电功能。

利用手动摇杆充电1分钟,收音机可使用约60分钟,照明约30分钟,警铃可响5分钟,手机可通话约3分钟。

✓压缩内衣

圆领衫、三角裤等被紧紧压缩成体积为110mm×70mm×26mm的大小。

使用时,只要用手将其松开即可。

2、日本应急百宝箱

在日本的各个大公司,员工桌下都有免费配置的防灾应急百宝箱,体积不大,内部配置略有差别,但是大体可以满足地震发生时幸存人员的自救需要,可以最大限度地延长等待救援时间。

这种应急箱由硬纸制成,打开后可见一张物品清单。

比较标准的售价在8000日元左右,假如是较好的22件套应急箱,则售价在2万日元左右,还带有逃生的绳梯等工具。

✓应急食品

应急食品两罐,每罐内装110克有盐压缩饼干、冰糖糖块和熟花生米,这些食物的味道并不好,但是热量很高,可以有效补充体力和矿物质。

这两罐食品,在静止不动时能够满足一个成年人4天的营养需要。

✓保温雨衣

超薄保温雨衣一件。

这种银色的保温雨衣是高科技产品,整件雨衣折叠后和一条手帕的体积不相上下,重量极轻,却可以连头包裹一个壮年大汉。

这种雨衣采用了类似美国阿波罗飞船宇航员太空服的材料,可以有效隔热并有较好的韧性。

在遭遇地震灾害时,很多人在废墟残骸中等待救援时面临体温下降的问题,这种雨衣可以有效地保存体温,增加生存的希望。

必要时也可用它制成简易的储水器,来保存雨水以供饮用。

✓饮用水

饮用水两罐,每罐340克。

水用双层金属罐包装,以尽量避免在地震中遭遇挤压损坏。

饮用水中不掺杂果汁等添加材料,在必要时还可以用这种纯净水清洗伤口,避免感染。

✓强化手套

一副附有加强橡胶指垫的棉线手套。

被砖石杂物困住时,戴上这种手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挖掘砖石瓦砾的能力,增强自己挖掘出险的可能。

同时,手套防滑有助于攀爬脱险。

✓特制蜡烛

经过特殊处理的蜡烛两根,火柴一盒。

在一些应急箱中,也有放置应急灯的,但大多数日本的应急箱放置蜡烛。

这是因为蜡烛可以不怕潮湿影响,品质可靠,除照明外还可以充当火种和判断氧气含量。

这种通过特殊处理的蜡烛,可以连续燃烧4~5个小时,比大多数应急灯提供的照明时间都要长。

✓收纳袋

高强度尼龙携行袋一个,使用者可以用这种携行袋将箱内物品全部装入随身携带。

在地震中,脱离危险地带后,往往当地还在无水无电、交通中断的阶段;那时,随身的水和食品就很有价值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