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三原县北城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582565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三原县北城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陕西省三原县北城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陕西省三原县北城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陕西省三原县北城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陕西省三原县北城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省三原县北城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

《陕西省三原县北城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三原县北城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陕西省三原县北城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

陕西省三原县北城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北城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一历史试题(卷)

说明:

本试题分I、II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

一、选择题(共30个小题,每个2分,共60分)

1.春秋战国以来,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B.石器锄耕C.铁犁牛耕D.小农经济

2.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

据此可知宋代

A.中央集权弱化B.流民问题严重C.土地兼并缓和D.自耕农衰退

3.明代中期以后,民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取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

这主要是因为

A.官营手工业产品有限B.商品经济的发展C.资本主义的萌芽D.民营手工业工人增加

4.明清之际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所产生的影响包括

①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②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③造成了中国的日益落后④加速了小农经济的解体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5.客家民谣:

“龙田墟,二五八(注:

农历,既当地赶集的日子)。

”这里的“墟”在宋代应属于

A.晓市B.村落C.草市D.夜市

6.鸦片战争以后,近代中国的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1家庭手工业开始与农业分离②农村商品开始交流到城市市场③近代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开始出现④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7.近代前期,导致传统自然经济在中国逐渐解体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A.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B.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C.洋务企业的发展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

8.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这里的“柳”是指

A.增强封建统治的力量B.引进近代科学技术

C.抑制外国经济实力的扩张D.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

9.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虽有所发展但不能繁盛的根本原因是

A.受近代中国社会形态的制约B.封建势力过于强大

C.受资产阶级两面性的制约D.军阀割据没有形成统一的市场

10.甲午战争后“中国新式产业的发展进入民营化为主的阶段”,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洋务运动的诱导B.群众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C.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D.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11.中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废除旧的剥削制度B.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革命

C.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D.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12.歌曲《小燕子》作于1957年,第二段的歌词为:

“小燕子,告诉你,明年这里更美丽,我们盖起了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欢迎你长期住在这里!

由此看来,歌曲创作的的背景是

A.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B.“一五”计划C.“大跃进”运动D.人民公社化运动

13.下列运动中,违背了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这一客观规律的是

A.三大改造B.人民公社化运动C.“大跃进”D.“文化大革命”

14.在江苏常熟白峁乡,时人唱着一首山歌:

“小农经济独木桥,合作社是康庄道,人民公社办起来,天堂哪有人间好!

”次首山歌

A.最早传唱于20世纪60年代B.富有地域特色

C.表明集体化完全是农民自觉,自发的行为D.反映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1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从中获得了

A.土地所有权B.进厂打工权C.生产和分配自主权D.兴办乡镇企业权利

16.20世纪80年代,使我国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改革实践是

A.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农业B.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C.确立土地承包关系D.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

17.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1980年我国正式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前后两者影响的相同点是

A.推动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B.便利了西方国家对华进行经济侵略

C.使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与习俗发生变迁D.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18.20世纪90年代,外电评论:

“中国是潜在的巨人。

”这一时期世界看到中国

A.已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B.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C.完成了三大改造D.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9.有人说:

“网络一半是‘红颜’一半是‘祸水’沉迷网络可能会改写人生!

”之所以说网络是“红颜”是因为网络

①信息量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②可以购物,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③可以学习,开拓了新的学习渠道④可能会造成社会问题和心理问题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0.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

这发映出当时

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B.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手段

C.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D.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

21.17-18世纪,导致西欧国家进行争夺的主要原因在于

A.殖民利益发生冲突B.扩张的方向相同C.扩大市场的需要D.资本积累的要求

22.早期殖民扩张的双重作用是

A.资本主义发展,封建主义衰落B.欧美兴旺发达,亚非贫穷落后

C.大西洋国家发达,太平洋地区落后D.欧洲发展兴旺,亚非拉贫穷落后

23.下列有关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

B.打破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原来落后封闭的经济结构

C.为新兴工业资产阶级攫取更广阔的市场和更丰富的原料提供了便利

D.开始打破了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的状态

24.19世纪末20世纪初,导致石油开采大幅度上升的因素,不包括

A.内燃机的发明B.汽车的发明C.火车的发明D.化学工业的建立

25.20世纪30年代初的美国,人们将流浪者的窝棚叫“胡佛小屋”这些小屋聚集的地区叫“胡佛村”裹身取暖的报纸叫“胡佛毯”。

对这一现象正确的解释是

A.胡佛总统的经历与此有关B.人们以此纪念胡佛总统

C.胡佛总统任职时人民生活困难D.人们对胡佛政府反危机措施失败的发泄

26.下列关于罗斯福新政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B.全面调整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C.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从根本上解决了国内的阶级矛盾

27.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

文中的“安全网”应理解为

A.社会保障措施B.强大的国防体系C.劳动安全保护法D.发展农业生产

28.我们承认自己对农民是负了债的。

我们用纸币从他们那里换来了粮食,我们向他们借的,我们应当偿还这笔债务,恢复我们的工业以后,我们一定要偿还。

为此,当时苏俄政府

A、实行余粮收集制B、实行粮食税政策C、实行农业集体化D、取消义务交售制

29.在斯大林模式下,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工厂”而企业只是这座“大工厂”中的一个“生产车间”。

甚至“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有中央调配”。

这表明斯大林模式

A.实行指导性的计划管理B.完全排除市场调节

C.优先发展重工业D.导致生活物资短缺

30.周尚文在《苏联兴亡史》中曾经这样描述苏联:

“放慢改革的步伐,经济发展趋于停滞;国内政局稳定,保守气息浓厚;国家实力加强,在国际社会中争夺霸权,气势汹汹。

A.1925—1953年B.1953—1964年C.1964—1982年D.1982—1991年

第II卷

二、非选择题(共三个小题,共40分)

31.(15分)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作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69年—1894年新办民族工业总数50多家,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500多万元,平均每年设厂数1.42家,平均每年新增资本总额1.41万元。

1895—1900年新办民族工业总数100多家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4500多万,,平均每年设厂数16.7家,平均每年新增资本总额750万元。

材料二1912年我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占39.8%,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生产能力占60.2%。

1921年我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占82.2%,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生产能力占17.8%。

材料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节选)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1930年—1931年,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了三次“围剿”。

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三省。

1933—1934年,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四、五次大“围剿”。

1945年,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成立。

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分析此时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

(3分)

(2)据材料二从政治,思想方面分析对我国民主革命转型所产生的影响。

(4分)

(3)据材料三概况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内外因素有哪些。

(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旧中国的历史地位。

(4分)

32.(15分)“三农问题”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必然产物,而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是其核心问题之一。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迅速的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的工业原料,同时也能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大的市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

——《农村政策文件选编》

材料二北戴河会议以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

没有经验试验,只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基本上实现了公社化。

人民公社的特点叫“一大二公”实际上是搞“一平二调”。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三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

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安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请回答:

(1)据上述材料,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变革或调整经历的几个步骤。

(3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次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6分)

(3)材料三的变革方式是对材料一、二变革方式的彻底否定吗?

为什么?

(3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农村经济政策调整应遵循的原则。

(3分)

33.(10分)

材料一1918年列宁说:

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

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了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

——《苏联史》

材料二我们计划。

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的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的分配。

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选集》

材料三1921年列宁说;目前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既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

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苏联兴亡史》

材料四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动由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的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列宁全集》

请回答:

①材料一是针对什么政策而言?

(2分)

②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列宁实施这一政策的目的除了战争需要以外,主要的目的是什么?

(2分)

③材料三说明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变化后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3分)

④材料四中的“再后退”退到什么地步?

“后退”的根本目的是什么(3分)

 

北城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一历史试题(卷)

31.(15分)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分析此时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

(3分)

 

(2)据材料二从政治,思想方面分析对我国民主革命转型所产生的影响。

(4分)

 

(3)据材料三概况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内外因素有哪些。

(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旧中国的历史地位。

(4分)

 

32.(15分)

(1)据上述材料,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变革或调整经历的几个步骤。

(3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次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6分)

 

(3)材料三的变革方式是对材料一、二变革方式的彻底否定吗?

为什么?

(3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农村经济政策调整应遵循的原则。

(3分)

 

33.(10分)

①材料一是针对什么政策而言?

(2分)

 

②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列宁实施这一政策的目的除了战争需要以外,主要的目的是什么?

(2分)

 

③材料三说明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变化后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3分)

 

④材料四中的“再后退”退到什么地步?

“后退”的根本目的是什么(3分)

 

高一第二次月考历史答案

选择题:

1—5CDBDC6—10DADAC11—15BBBDC16—20BCAAD21—25ADDCD26—30CABBC

31.

(1)政治: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经济:

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思想:

“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

(2)影响:

政治:

促进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阶级基础。

思想:

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3)内部因素:

国内政局不稳,内战的破坏,官僚资本的压榨。

外部因素:

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外国的经济侵略。

(4)是一种先进的经济成分,遭受双重压迫,不能独立和正常发展。

32.

(1)步骤;农业合作社,人民公社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

(2)原因:

急于求成,片面强调农业合作化的规模和公有化程度。

特点:

一大二公(提高公有化程度和扩大规模)影响:

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3)不是。

公有制前提不变,农民只是拥有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4)原则:

必须实事求是,尊重经济规律,关注民生,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33.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向社会主义过渡,按共产主义原则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

(3)

以新经济政策代替共产主义政策。

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生产。

(4)退到私人买卖,自由贸易,发展商品生产。

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机械仪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