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大题2.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580679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理大题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病理大题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病理大题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病理大题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病理大题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病理大题2.docx

《病理大题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大题2.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病理大题2.docx

病理大题2

1.简述慢性肺心病的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

肺部病变:

原有的慢性肺疾病病变。

主要的病变是肺小A内膜和中膜弹力纤维、胶原纤维增生。

肌型小A中膜肥厚,无肌性细A肌化。

心脏病变:

肉眼右心室肥厚,心腔扩张。

肺动脉瓣下2cm处右心室肌壁厚度超过5mm。

—病理诊断标准

镜下

心肌细胞肥大、核大色深;

缺氧区心肌纤维萎缩,肌浆溶解,横纹消失;

间质水肿、胶原纤维增生。

临床病理联系:

1、右心衰竭:

全身淤血、腹水、水肿、心悸、心率增快。

    

2、肺性脑病:

头痛、烦燥、抽搐、嗜睡、昏迷。

2硅肺的病理特点是什么?

硅结节是如何形成的?

基本病变:

肺组织内矽结节形成

弥漫性间质纤维化

硅结节形成:

(1)细胞性结节:

吞噬硅尘颗粒的巨噬细胞聚集而成

(2)纤维性结节:

同心层状、漩涡状排列的胶原纤维。

(3)玻璃样结节:

纤维组织玻璃样变,结节中央可见内膜增厚的血管,钙化。

3.鼻咽癌的主要组织学类型及其扩散途径是什么?

组织学类型:

1.鳞状细胞癌:

(1)分化性鳞状细胞癌,可分为角化型鳞癌和非角化型鳞癌

(2)未分化鳞癌(包括泡状核细胞癌)

2.腺癌

扩散途径:

1.直接蔓延:

向上:

颅底骨,蝶鞍,侵犯牙Ⅱ—Ⅵ

对颅神经

向下:

口咽

向下后:

侵犯梨状窝、会厌、喉腔上部

向外侧:

侵犯咽鼓管、中耳

向后:

上段颈椎

向前:

鼻腔眼眶

2.淋巴道转移:

癌细胞经咽后壁淋巴结转移至颈上深部淋巴结。

3.血道转移:

较晚发生,常可转移至肝、肺、骨、肾

4.肺癌常见的病理类型有哪些?

(1)鳞状细胞癌:

多发生于段以上大支气管,分为高、中、低分化,高分化者癌巢中有角化珠,常可见到细胞间桥;中分化时有细胞角化,但无角化珠,可有细胞间桥;低分化鳞癌癌巢界限不明显,细胞异型性大,无细胞内角化及角化珠。

(2)腺癌:

通常发生于较小支气管上皮,大多数为周围型肺癌,

(3)腺鳞癌:

较少见,肺癌组织内有腺癌和鳞癌两种成分,数量大致上相当。

(4)小细胞癌:

多为中央型,常发生与大支气管,向肺实质浸润生长,形成巨块,恶性度最高,生长快,转移早,属于肺神经内分泌肿瘤

(5)大细胞癌:

恶性度颇高,生长快,易血行转移,镜下,细胞大、多形性,有胞浆丰富的大细胞,多核瘤巨细胞,亮细胞

5.简述消化性溃疡的好发部位,肉眼及镜下观病变特点。

(1)胃溃疡:

部位:

多位于胃小弯,胃窦部多见。

肉眼观:

圆或椭圆形,边缘整齐,状如刀切。

贲门侧—深,潜掘状;幽门侧—浅,阶梯状;周围粘膜皱壁轮辐状集中。

底部平坦,可深可浅,底部一般穿越粘膜下层。

镜下观:

溃疡底部由四层组织构成(溃疡切面)

1、炎性渗出物(纤维蛋白+WBC)

2、坏死组织:

坏死的细胞碎体

3、肉芽组织

4、疤痕组织;

(2)十二指肠溃疡:

部位:

多位于球部

形态与胃溃疡相似,直径<1cm。

6.运用病理学知识区别良、恶性溃疡。

良性溃疡恶性溃疡

外形圆形或椭圆形不整形、皿状或火山口状

大小<2cm>2cm

深度较深较浅

边缘整齐、不隆起不整齐、隆起

底部较平坦凹凸不平,有出血坏死

周围粘膜皱襞向溃疡集中皱襞中断,呈结节状肥厚

7.消化性溃疡的并发症有哪些?

①愈合:

肉芽组织增生—机化—瘢痕

②出血:

1/3,最多见;溃疡面少量出血,患者大便潜血试验阳性;溃疡底部大血管破裂,患者呕血及柏油样大便。

③穿孔:

5%

十二指肠易发生(壁薄),前壁多见→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后壁溃疡如穿透较慢,与邻近器官粘连→穿透性溃疡→局限性腹膜炎

④幽门狭窄:

2-3%,瘢痕收缩→胃扩张、呕吐

⑤癌变:

胃溃疡约1%,十二指肠溃疡几乎不癌变

8.肝硬化时再生结节和纤维化是如何发生的?

(1)肝细胞坏死,肝小叶内网状支架塌陷、聚集、胶原化或由肝星状细胞转变为肌成纤维细胞样细胞产生胶原纤维。

(2)汇管区成纤维细胞增生并产生胶原纤维,肝小叶内网状结构塌陷,再生的肝细胞不能沿原有支架排列,再生的肝细胞形成不规则的再生肝细胞结节。

9.肝硬化门脉高压的发生原因和主要临床表现是什么?

原因:

(1)肝内广泛的结缔组织怎生,肝血窦闭塞或窦周纤维化,使门静脉循环受阻(窦性阻塞)。

(2)假小叶压迫小叶下静脉,肝窦血液流出受阻,进而影响门静脉血流入肝血窦(窦后性阻塞)。

(3)肝内动脉小分支与门静脉小分支在汇入肝窦前形成异常吻合,使高压力的动脉血流入门静脉内(窦前性阻塞)。

临床表现:

1、脾肿大

2、腹水,淡黄色漏出液。

3、侧支循环形成

(1)门静脉血经胃冠状静脉、食管静脉丛、奇静脉如上腔静脉,致胃底及食管下段静脉丛曲张、出血。

(2)经肠系膜下静脉、直肠静脉丛、髂内静脉进入下腔静脉,引起直肠静脉曲张。

(3)经附脐静脉、脐周静脉网,向上经胸腹壁静脉进入上腔静脉,向下经腹壁下静脉入下腔静脉,引起海蛇头现象。

4、胃肠淤血

10.肝硬化肝功能不全的发生原因和主要临床表现是什么?

原因:

肝细胞长期反复受到损失,肝细胞不能完全再生补充和代偿损失肝细胞的功能。

临床表现:

(1)蛋白质合成障碍

(2)出血倾向及贫血

(3)胆色素代谢障碍:

黄疸

(4)激素灭活减弱:

雌激素灭活下降

a男子乳腺发育症,女性月经失调,不孕

b蜘蛛痣,肝掌

(5)肝昏迷

11.中晚期食管癌、胃癌、肠癌和肝癌的肉眼类型有哪些?

主要的组织学类型是什么?

食管癌:

①髓质型,最多见。

切面癌组织质地较软,似脑髓,色灰白。

癌组织表面常有溃疡。

②蕈伞型,癌呈扁圆形肿块,突向食管腔。

③溃疡型,肿瘤表面有较深溃疡,深达肌层,底部凹凸不平。

多浸润食管管周的一部分。

④缩窄型癌组织内有明显的结缔组织增生并浸润食管全周,局部食管壁呈环形狭窄。

狭窄上端食管腔则明显扩张。

胃癌:

①息肉型或蕈伞型      

②溃疡型:

多呈皿状,有的边缘隆起,呈火山口,D>2.5cm

 ③浸润型:

癌组织向胃壁内局限性或弥漫性浸润,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界不清楚,可导致革囊胃。

大肠癌:

1.隆起型,肿瘤向腔内外生性生长,多为分化较高的腺癌。

2.溃疡型,肿瘤表面形成较深溃疡或呈火山口状。

3.浸润型,肿瘤在肠壁各层浸润性生长,伴纤维组织增生,致肠壁增厚、狭窄,好发于直肠和乙状结肠。

   

4.胶样型,好发于右侧结肠和直肠

外观及切面均呈半透明胶冻状,

肝癌:

1.巨块型,肿瘤体积巨大,右叶多见

2.多结节型,癌结节散在,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等。

3.弥漫型,癌组织弥散于肝内

组织学类型:

1、肝细胞癌,最常见,可呈梁索型,假腺管型,硬化型等。

2、胆管上皮癌,少见,为腺癌或单纯癌。

3、混合性肝癌,最少见。

12.肾小球肾炎的基本病变是什么?

1.细胞增多:

肾小球细胞数量增多,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增生,并可有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

2.基膜增厚:

基膜本身增厚,或内皮下,上皮下和基膜内免疫复合物的沉积

3.炎性渗出和增生:

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纤维素渗出,毛细血管发生纤维素样坏死,可伴有血栓形成

4.玻璃样变和硬化:

5.肾小管和间质的改变:

1)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官腔内出现蛋白质、细胞和细胞碎片。

2)肾间质充血、水肿和炎细胞浸润。

3)严重时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

13.简述所讲各型肾小球肾炎的病变特征。

1.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弥漫性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系膜细胞增生伴嗜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

    

2.快速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肾小球壁层上皮细胞增生,新月体形成。

3.膜性肾小球肾炎

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弥漫性增厚,肾小球基膜上皮细胞出现含免疫球蛋白的电子致密物沉积。

4.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

弥漫性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足突消失,光镜下肾小球基本正常,肾小管上皮细胞内有脂质堆积。

5.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肾小球基膜增厚、肾小球细胞增生和系膜基质增多。

6.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弥漫性系膜细胞增生和系膜基质增多。

7.IgA肾病

最常见的是系膜增生性病变,也可表现为局灶性节段性增生或硬化,有些有新月体形成。

8.慢性肾小球肾炎

大量肾小球玻璃样变和硬化,肾小管萎缩、消失,间质纤维化。

    

14.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变特征是什么?

试以其病理变化解释其临床表现。

肾小球壁层上皮细胞增生,新月体形成。

1.血尿:

毛细血管坏死、基底膜缺损。

2.少尿、无尿:

新月体阻塞肾小球囊腔。

3.氮质血症:

代谢产物潴留所致。

4.高血压:

肾素、血管紧张素的作用。

15.急性肾小球肾炎与急性肾盂肾炎的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有何不同?

急性肾小球肾炎

发病机制:

(一)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

(二)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

(三)细胞免疫参与或协同作用

(四)多种炎症介质的作用

病理变化:

1.细胞增多:

肾小球细胞数量增多,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增生,并可有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

2.基膜增厚:

基膜本身增厚,或内皮下,上皮下和基膜内免疫复合物的沉积

3.炎性渗出和增生:

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纤维素渗出,毛细血管发生纤维素样坏死,可伴有血栓形成

4.玻璃样变和硬化:

5.肾小管和间质的改变:

1)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官腔内出现蛋白质、细胞和细胞碎片。

2)肾间质充血、水肿和炎细胞浸润。

3)严重时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

临床表现:

(一)尿的变化    

1.少尿或无尿      

2.多尿、夜尿和等比重尿      

3.血尿      

4.蛋白尿      

选择性蛋白尿:

 

非选择性蛋白尿:

5.管型尿      

透明管型(白蛋白)

颗粒管型(细胞碎片)

细胞管型(上皮细胞、红细胞、白细胞

(二)系统性改变    

1.肾性水肿:

血浆渗透压下降+水钠潴留,颜面水肿、腹水、胸水    

2.肾性高血压:

肾小球缺血→→肾素分泌增多;体内水钠潴留→→有效循环血量增多    

3.氮质血症和尿毒症

4.肾性贫血和肾性骨病:

      

肾性贫血:

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      

肾性骨病:

钙磷代谢失调→→贫血、骨质疏松 

急性肾盂肾炎

发病机制:

1.血源性感染

2.上行性感染:

病理变化:

1.大体:

肾表面和切面见散在大小不等黄白色脓肿,周围充血带,肾盂粘膜表面有脓性渗出物。

2.镜下:

灶状肾间质化脓性炎或脓肿形成及肾小管坏死

3.上行感染:

肾盂炎症明显,从肾乳头部向皮质形成灶状或不规则脓肿

4.血源感染:

主要在肾皮质内形成多发散在小脓肿

临床表现:

起病急,出现发热、白细胞增多,尿频、尿急等膀胱和尿道的刺激症状。

16.硬化性肾小球肾炎肾脏体积缩小及表面颗粒是怎样形成的?

它与哪些疾病引起的肾硬化相似?

17.简述慢性肾盂肾炎的主要组织学改变及临床病理联系。

组织学改变:

①两侧肾脏不对称变小变硬,出现不规则凹陷性瘢痕-土豆肾

②不规则灶状肾间质慢性炎、间质纤维化、瘢痕形成

③部分肾小管扩张,内有胶样管型,似甲

状腺滤泡

④早期肾小球囊周围纤维化,晚期肾小球

硬化

临床病理联系:

1.全身症状:

发热、寒战、白细胞增多

2.尿的改变:

急性:

各种管型

慢性:

多尿、夜尿:

肾小管改变明显→尿浓缩功能下降而致

3.尿路刺激征

4.晚期症状:

高血压氮质血症尿毒症

18.简述结核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及转归。

基本病变:

1.增生为主的病变:

结核结节的形成。

2.渗出为主的变化:

浆液或浆液纤维素性渗出,早期可见巨噬细胞。

3.坏死为主的变化:

干酪样坏死

转归:

1.吸收消散:

主要出现在渗出性病变,通过淋巴道吸收,病灶缩小或完全吸收消散。

2.纤维化、纤维包裹及钙化:

增生性结核结节,未被完全吸收的渗出性病变,小的干酪样坏死灶(1-2mm),可发生纤维化。

大的坏死灶由灶周围的纤维组织增生,包裹干酪样坏死物质,继而干酪样坏死物干燥浓缩,钙沉着而发生钙化。

3、浸润进展:

病灶周围出现渗出性病变,并继而发生干酪样坏死。

4、溶解播散:

干酪样坏死物发生溶解液化后可经自然管道(如支气管,输尿管等)、淋巴道、血道播散。

19.如何区别原发性肺结核与继发性肺结核?

各型继发性肺结核有何特点?

 

原发性

继发性

结核杆菌感染

初次

再次

发病人群

儿童

成人

对结核菌的免疫力或过敏性

病理特征

原发综合征

病变多样,新旧病灶并存,较局限

起始病灶

肺的中间带,肺尖

肺尖

主要播散途径

淋巴道或者血道

支气管

病程

短,大多自愈

长,需治疗

病变性质

渗出和坏死为主

增生和坏死为主

愈合方式

钙化多见

纤维化多见

1、局灶型肺结核:

以增生性病变为主,最后多纤维包裹或钙化。

2、浸润型肺结核:

以渗出为主,中央有不同程度的干酪样坏死。

3、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1)、肺上叶有一个或多个厚壁空洞。

镜下洞壁分三层:

内层为干酪样坏

死物;中层为结核性肉芽组织;外层为增生的纤维组织。

(2)、粟粒性结核+片状干酪样坏死。

(3)、肺广泛纤维化,胸膜增厚

4、干酪性肺炎:

镜下主要为干酪样坏死,,肺泡腔内有大量浆液纤维蛋白性渗出物。

5、结核球:

球形、孤立的有纤维包裹、界限分明的干酪样坏死灶,常位于肺上叶。

6、结核性胸膜炎:

湿性结核性胸膜炎:

渗出性病变为主,浆液纤维素性炎

干性结核性胸膜炎:

病变以增生为主。

20.简述伤寒的基本病理变化,肠道病变分期,各期的病变特点及有哪些并发症?

基本病变:

单核巨噬细胞增生,伤寒肉芽肿形成。

肠道病变:

1.髓样肿胀期:

淋巴小结肿胀,突出于肠粘膜表面,灰红色,质软;集合淋巴小结表面皱折,形似脑回。

镜下可见伤寒肉芽肿的形成。

2.坏死期:

肿胀的淋巴组织中央部位发生小的灶状坏死,扩大融合,形成高低不平的坏死区。

3.溃疡期:

形成与肠轴平行,形状不一,边缘稍隆起,深浅不一的溃疡。

4.愈合期:

肉芽组织增生,粘膜上皮再生。

并发症:

1.肠出血→→出血性休克

肠穿孔→→弥漫性腹膜炎。

2.支气管肺炎

3.其他,如肾功衰竭,骨髓、脑膜、关节感染

21.简述急性细菌性痢疾的病理变化,并解释其临床病理联系,描述中毒型痢疾有哪些特点?

病理变化:

早期呈急性浆液或粘液性卡他性炎

假膜性肠炎

溃疡(表浅、地图状溃疡)

临床病理联系:

1、腹痛、腹泻:

肠痉挛、肠蠕动亢进。

2、里急后重:

炎症刺激肠壁内的神经末梢及肛门括约肌。

3、粘液脓血便:

粘液分泌亢进、出血、白细胞渗出。

4、发热:

毒血症

特点:

1、起病急,多为2-7岁儿童。

2、中毒症状严重,肠道症状不明显。

22.简述肠结核,肠伤寒与细菌性痢疾的病变有何不同?

肠结核:

1、溃疡型:

环形,边缘不齐,长轴与肠管长轴相垂直,底部为干酪样坏死,其下为结核性肉芽组织。

2.增生型:

肠壁大量结核性肉芽组织形成和纤维组织增生

肠伤寒:

单核巨噬细胞增生,伤寒肉芽肿形成。

细菌性痢疾:

1.急性细菌性痢疾:

(1)早期呈急性浆液或粘液性卡他性炎

(2)假膜性肠炎

(3)溃疡(表浅、地图状溃疡)

2.慢性细菌性痢疾:

(1)、慢性溃疡形成。

(2)、肠壁肉芽组织及疤痕组织形成;粘膜过度增生形成肠息肉;肠壁增厚,肠腔狭窄。

23.从病因,病变方面比较流脑与乙脑的区别。

乙脑病因:

乙型脑炎病毒引起

乙脑病变:

肉眼:

1.脑膜充血、脑回变宽,脑沟变浅;

2.切面:

散在的粟粒大小的软化灶;

镜下:

1.血管变化和炎症反应(卫星现象,嗜神经细胞现象)

2.神经细胞变性、坏死(红色神经元);

3.筛状软化灶(具有特征性);

4.胶质细胞增生(胶质细胞结节)

流脑病因:

脑膜炎双球菌

流脑病变:

肉眼:

脑脊膜血管扩张充血

镜下:

蛛网膜血管高度扩张、蛛网膜下腔脓性渗出;

24.简述血吸虫病不同发育阶段所引起的病变。

1.尾蚴侵入皮肤引起尾蚴性皮炎

表现为红色丘疹;镜下:

充血,出血,炎性细胞浸润(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    

2.童虫所致病变:

肺部及其它器官的点状出血及白细胞浸润。

3.成虫及其代谢产物所致病变:

静脉炎、静脉周围炎、贫血,脾肿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4.循环抗原及免疫复合物引起的损害:

血吸虫的各种抗原成分与相应抗体结合形成循环免疫复合物,可致Ⅲ型超敏反应及肾损害。

5、虫卵所致病变:

虫卵结节形成,最主要的病变。

25.简述肠阿米巴病的病理变化与临床病理联系。

1、急性期病变:

(1)肉眼:

早期在粘膜表面形成灰黄色略凸的针头大小的点状坏死或浅溃疡,有时有出血。

组织液化性坏死,形成“烧瓶状溃疡”。

(2)镜下:

1.溃疡处可见大片液化性坏死,表现为无结构的淡红染色区,切面可见口小底大。

2.溃疡边缘或附近组织有充血、出血和少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缺乏嗜中性粒细胞浸润。

3.如合并其它细菌感染,则可见多量嗜中性粒细胞浸润。

4.溃疡边缘与正常组织交界处和肠壁小静脉腔内,可见核小而圆,胞浆含有糖原空泡或吞有红细胞的圆形大滋养体。

(3)临床病理联系:

腹痛、腹泻、粘液血便(果酱色)

2、慢性期病变:

坏死、溃疡、肉芽组织增生和瘢痕形成同时并存,溃疡大小不一,粘膜增厚,息肉形成,纤维组织增生,肠壁变厚、变硬,肠腔狭窄。

(1)临床病理联系:

轻度腹泻、腹痛、腹胀及腹部不适等,并可有肠梗阻症状。

久病不愈者可引起全身营养不良和消瘦。

26.简述血吸虫病的病理变化及主要脏器的病变特征,解释临床病理联系。

基本病变:

1.尾蚴侵入皮肤引起尾蚴性皮炎

表现为红色丘疹;镜下:

充血,出血,炎性细胞浸润(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    

2.童虫所致病变:

肺部及其它器官的点状出血及白细胞浸润。

3.成虫及其代谢产物所致病变:

静脉炎、静脉周围炎、贫血,脾肿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4.循环抗原及免疫复合物引起的损害:

血吸虫的各种抗原成分与相应抗体结合形成循环免疫复合物,可致Ⅲ型超敏反应及肾损害。

5、虫卵所致病变:

虫卵结节形成,最主要的病变。

脏器病变特征:

1、急性血吸虫病:

(1)肠道病变:

乙状结肠及直肠最为显著,粘膜充血,可见溃疡形成。

镜下可见急性虫卵结节(主要在粘膜下层)。

临床病理联系:

可出现腹痛、腹泻、痢疾样症状,粪便内可检出虫卵。

(2)肝脏病变:

肿大,有大小不等的结节,灰黄色。

镜下:

①急性虫卵结节(主要在汇管区附近)

②其它肝组织充血、炎性细胞浸润。

临床病理联系:

临床上有肝肿大和压痛

(3)脾:

肿大;

(4)肺:

急性虫卵结节形成;

(5)脑:

急性虫卵结节形成

2、慢性吸血虫病:

(1)肠道病变:

①慢性虫卵结节,纤维化的虫卵结节

②一般炎症反应,增生病变突出,(粘膜下层结缔组织增生,粘膜上皮局限性增生可形成息肉)。

(2)肝脏病变:

导致血吸虫性肝硬化。

肉眼:

体积变小,变硬,表面不平。

镜下:

汇管区内见较多的慢性虫卵肉芽肿,伴有多量纤维组织增生及慢性炎细胞

浸润。

肝小叶结构完整。

3、晚期血吸虫病:

肉眼:

肝脏变小、变硬、表面不平,有浅沟纹构成为隆起的分区,严重者可形成粗大突起的结节。

切面上,增生的结缔组织沿门静脉分枝呈树枝状分布。

故称为干线型或管道型肝硬化

镜下:

假小叶不明显。

有肝硬化的体症,分腹水型、巨脾型、侏儒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