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教案07.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580432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8.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播学教案0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传播学教案0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传播学教案0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传播学教案0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传播学教案0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传播学教案07.docx

《传播学教案0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播学教案07.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传播学教案07.docx

传播学教案07

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教案首页

课题

第二章传播

课次

第2次

授课班级

2019级网络新闻媒体班

授课地点

D403

课题名称

传播的革命

第5周

星期

教学目标

目的:

能区分传播学研究的传播与生活中的传播现象的异同,了解传播演变的过程和传播的特点

要求:

能了解传播在不同时代和不同文化中的区别,更能明确传播的本质与内涵

重点及措施

教学重点:

“传播”意象的变化与发展

措施:

通过列举古代中外文献中对传播的理解加以比较。

难点及措施

教学难点:

传播的定义

措施:

分析不同类型的定义,理解其科学性和局限性

教学方式

教学采用教师课堂讲授为主,使用教学PPT讲解。

教学后记

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及导入新课(5分钟)

卡尔·塞根有句名言:

宇宙很古老,人却很年轻。

他将宇宙从“一声巨响”开始到今天的150亿年,比作一个只有365天的“宇宙年”。

大约在2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恐龙,那么它应是宇宙年历的12月24日,而人类则“诞生”于宇宙年历的最后一天——12月31日。

威尔伯·施拉姆和威廉·波特模仿卡尔·塞根教授的“宇宙年”的假设,将人类出现在地球上的历史假定为100万年,而后比作只有24小时的1天来计算,从而描绘了人类传播发展轨迹的时刻表——“传播学时钟”。

在这个“传播学时钟”上,1小时就等于41666年,1分钟等于694年,1秒钟等于11.6年。

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一次革命——创造了语言——发生在10万年前,相当于这一天的21:

36;人类在公元前3500年的第二次传播革命中发明了文字,在“时钟”上太约为23:

52;在第三次传播革命中,中国人在唐朝初期(约公元620年)首先发明了印刷术,此时约为23:

59;1844年,当人类进行第四次传播革命,迎来电子传播曙光时时,离年夜只差13秒;1946年,电脑在第五次传播革命中出现,这时离年仅有4秒。

对此,我们套用卡尔.塞根教授的话说:

“人类很古老,传播很年轻”。

讲授新课(70分钟)

在“年轻”而“短暂”的人类传播史上,人类已经历了五次传播革命,每次传播革命都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和影响。

它不仅有力的改变了人类在过去所感所触和所见所闻,而且深刻地影响着人类在今天的所思所想和所作所为。

因此,对人类传播史上的五次传播革命进行探讨,无疑有着十分深刻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语言传播革命

语言的产生,是人类第一次传播革命的直接推动力。

因为有了语言,人类个体的经验才能得以交流,为社会会共享;上一代的知识才能传播给下一代。

更重要的是,不同的语言也成为凝聚民族的纽带和民族的精神,语言还对人类从行为到心理进行了重新的塑造,使人成为有别于低等生物的智慧生物,加速了人类的进化。

主要媒介:

人体器官——通过声波的震动——口耳相传

在《圣经》新约《约翰福音》的开篇有这样一句话“Atthebeginningistheword”,翻译过来就是“太初有道”,这个道就是“语言”。

语言传播有什么样的特征呢:

首先语言是一种声音符号

当能够用语言这种声音符号指代一个事物的时候

我们就开始为万物命名

当我们给万物进行命名的时候,我们就开始了给事物进行归纳和分类

于是我们又从中总结出事物的性质和规律

于是人类运用语言就创造出了一个崭新的世界——语义世界

语义世界不同于现实世界,它“促成了人类思维能力的提升和抽象能力的提高”

语言传播的局限性

传输距离有限,受制于传播器官的局限性

语言是稍纵即逝的,它的保存性和记录性很差

人类为了让信息传播得更久更远,于是开始了体外化传播媒介的探索

于是出现了人类早期的“结绳记事”,“燃放烟火”等传播方式,都可以让人类的信息达到更久更远的传播

人类体外化媒介的传播不再单纯依赖于体内系统来传播信息,形成了功能更强、效率更高的体外信息系统。

据说,美军1910年的一次部队命令传递是这样的:

营长对值班军官说:

明晚大约8点钟左右,哈雷彗星将可能在这个地区看到。

这种彗星,每隔76年才能看见一次。

命令所有士兵着野战服在操场上集合,我将向他们解释这一罕见的天文现象,如果下雨的话,就在礼堂集合,我为他们放一部有关彗星的影片。

值班军官对连长说:

根据营长的命令,明晚8点哈雷彗星将在操场上空出现,如果下雨的话,就让士兵穿着野战服,列队前往礼堂,这一罕见的现象将在那里出现。

连长对排长说:

根据营长的命令,明晚8点,非凡的哈雷彗星将身穿野战服在礼堂中出现。

如果操场上下雨,营长将下达另一个命令,这种命令每隔76年才会出现一次。

排长对班长说:

明晚8点营长将带着哈雷彗星在礼堂中出现,这是每隔76年才有的事。

如果下雨的话,营长将命令彗星穿上野战服到操场上去。

班长对士兵说:

在明晚8点下雨的时候,著名的已76岁的哈雷将军,将在营长的陪同下,身着野战服开着他那彗星牌汽车,经过操场前往礼堂。

二、文字传播革命

正是因为体外化信息系统相较于体内信息系统的优越性,于是人们努力探索和发展体外化信息系统,这就有了第二次传播革命。

在人类文字时代到来之前,人类传播媒介还经历过“书画同源”的时代,我们今天还可以通过上面的符号,大致还原出他们当时生活的场景。

这些符号明显既有现实世界的形象性又有智慧加工的抽象性,它是人类语言符号的鼻祖,人类象形文字的发展明显就是缘于这种既有模仿又有创造的探索过程。

文字产生的时间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到3500年左右,文字传播的主要媒介是符号系统和符号系统的载体。

文字的地位在于它是人类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

有了这样的一套系统,人类开始将文字符号用不同的体外化媒介进行承载。

比如说将它们刻在龟甲和兽骨上,就是中国的甲骨文,还有其他民族把它写在泥板上或者树叶上等等。

文字的诞生大大加速了人类利用体外化媒介的进程。

文字主要的类型有两种:

象形文字符号(甲骨文、楔形文)和拼音文字符号

拼音文字的字母大多数都来源于古代的塞姆人。

诞生:

塞姆人大约在公元前2000多年生活在今天的叙利亚、巴勒斯坦一带。

他们在古埃及文字的基础上创造了人类最早的拼音文字。

发展:

当时地中海东岸的贸易非常发达,塞姆人的字母随着海上贸易四处传播,后来许多民族都受到这种字母的影响,从而改造出自己民族的字母系统。

关于文字的产生,古埃及人归功于智慧之神,古巴比伦人归功于命运之神,古希腊人归功于神使赫耳墨斯,只有中国人将文字发明的功劳归之人自己——仓颉(人们一直说中国人中庸、谦逊、委婉,这其实都是中国人的表象,中国人其实是全世界最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民族。

以人为本,人定胜天,与天斗其乐无穷,自我欣赏,自我崇拜。

在历史传说及社会发展中与其他民族大不相同,如中国人与神灵的关系是典型的交易关系,这不是信仰缺失,这是契约精神。

英文字母少,但通过排列组合的方式,形成了一个庞大而完善的语言系统,但同时英语体系中必须不断地创造新的词汇来满足信息增长的需要;汉字文字多,字形结构复杂,但大量的基础汉字组成了更大规模的词汇体系,同时新事物依旧可以用老文字进行描述和定义,而且还几乎能明白新事物大致的含义。

进入信息时代后,西方国家嘲笑中国必将被新时代所抛弃,因为中国人连将其文字输入电脑都办不到。

但中国人通过努力,我们不但没有被时代落下,反而因为汉字独特的字形结构和表意能力(简单的文字组合可以表达非常复杂和繁多的信息,比如联合国官方文本中,所有文件的中文译本都是最薄的),使汉字的代码组合功能和文字强大的表述优势得到充分体现。

文字传播的局限性:

由于文字传播必须依附于其载体之上,但由于手写或者刻制文字的速度太慢(人类早期的文化学习都集中于社会的上层,如贵族和僧侣等),使传播的效率受到影响。

于是人类渴望能够快速地复制信息,印刷术应运而生,人类的传播革命就进入了第三个时代。

三、印刷传播革命

中国,是印刷术诞生的故乡,我们都知道,印刷传播的两个必要条件:

一是造纸术(东汉元兴元年(公元105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使用易采集又便宜的原材料进行造纸并获得成功,为文字载体的普及化提供了前提条件);

二是印刷术(印刷术同样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之一。

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公元620年),并在唐朝中后期普遍使用。

宋仁宗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年),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从公元13世纪开始活字印刷术从中国向全世界传播。

印刷术是人类近代文明的先导,为知识广泛、高效的传播、文化学习、交流致融合创造了基础条件)。

现代印刷产生于公元1450年的德国,工匠古登堡发明了金属活字印刷术,用机械制造合金活字,使手手摇式印刷机。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活字印刷品,就是1456年印刷的42行《圣经》。

印刷术的意义在于:

人类掌握了复制文字信息的技术原理,实现了信息的大量生产和大量复制

印刷术还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

1.由于印刷品的普及,使得国民读写能力得到提高,国民的知识文化素养得到整体提升

2.促进了信息传播的新的媒介出现——近代报纸的诞生,1609年,世界最早的周报在德国诞生,后来德国又诞生了世界最早的日报《莱比锡新闻》(报纸的出现为文化的快速传播、发展和交流拓宽了平台;报给的出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满足了人们的信息需求欲望(文化的、社会的、娱乐的);报给的出现革新了历史记载和传递的方式等等)。

3.印刷术推动了社会变革和改变了社会生活:

一、印刷术导致德文版圣经的普及,德国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撼动了西方教会的地位;二、带动整个欧洲开始了文艺复兴和西方资产阶段劳动革命,从而使欧洲逐渐走出了黑暗的中世纪。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1483年—1546),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倡导者,基督教新教路德宗创始人。

由于中世纪宗教强大的影响力和对世俗的控制力,人们对宗教既虔诚信仰又极度恐惧,人们向往神圣而美好的天国,害怕死后会坠入地狱。

当时的人们都认为通往天国的钥匙掌握在教会手中,而此时的教会出现了购买“赎罪券”清洗一身的罪恶,以得到通往天国的门票,或者减少在地狱受苦的时间,因此当时的教会和祖父非常富有。

而马丁·路德作为一个虔诚的信徒,对教会的赎罪得救这种充满世俗铜臭味的制度有着很大的怀疑。

一方面他自己研读《圣经》,在《圣经》里面找到了救赎人们灵魂和帮人们洗去罪孽的方法。

他自己出了一本书来阐述他的观点,认为只要自己对上帝足够坦诚和真实,真心的认错悔改,就算是不通过教会教廷,也同样可以得到上帝的宽容和赦免。

他的思想不断的在信徒中传播,使得很多信徒都偏向于相信他(对于中世纪长达1000年的教会统治,为什么一个普通神父的理论就会轻易获得信众的信仰),而和教会反目。

这样一来,教会的权威大大下降,也没有足够的支持去干扰政治。

另一方面,为了找到信仰的真正意义所在,路德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整理出了德语版的《圣经》,塑造了德国的语言和民族身份,提高了德国的民族意识,促进了德国的统一。

另外,在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引导下,其他的一些国家也跟着进行了宗教改革。

当时法国和英国都是天主教国家,路德的教义广泛传播之后,渗透到了英国和法国。

之后,英国和法国也分别有了进行宗教改革的领头人物,对天主教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并最终影响到了整个基督教对政治、社会、个人的影响,也改变了基督教内部从教皇到信徒们的宗教生活(比如洗礼和废除禁欲等)。

由于现代印刷术会带来的一系列变革和影响,恩格斯在1840年《咏印刷术的发明》一诗中这样写道:

你是启蒙,

你是崇高的天神,

现在应该得到赞扬和荣誉,

不朽的神,

你为赞扬和光荣而高兴吧!

大自然仿佛是通过你表明,

它还蕴藏着多么神奇的力量。

印刷传播的局限性:

信息的传递速度还是无法突破物流和人流的速度。

于是人类渴望超越时空的媒介出现,这就是人类传播史的下一个突破。

四、电子传播革命

今天虽然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但广为人们所熟知的摩尔斯电码和电报机,这项19世纪的伟大发明,对于今天依然有其巨大的意义。

下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摩尔斯和电报机的历史:

塞缪尔.摩尔斯:

1791年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耶鲁大学毕业并远赴欧洲留学,擅长肖像画和历史题材绘画。

1844年5月24,塞缪尔.摩尔斯在华盛顿的国会大厦联邦法院最高会议厅内,向众人做了首次发送电报的实验。

沿着首条电报路线,摩尔斯发出的电报成功传送到六十四公里外的巴尔的摩市,开创电子传播时代。

在此之前人类已经经过了三次传播革命,但人类传播信息的方式依然没有突破时空的限制,而电子传播时代的到来,突破了时空的局限性,使得人类的信息能够快速地进行传递。

进入电子时代的时间有一定的争议:

1.1837年,电报机在实验室中研究成功

2.1844年,在华盛顿和巴尔第摩之间进行的跨度为64公里的第一次实地运行成功

电报机进行电子传播的意义:

文字的传播

文字—人类符号系统—载体—纸

而电报机的传播

文字—摩尔斯电码—电子脉冲信号—发送

所以摩尔斯电码和电报机的发明,完成了这样一个工作,人类丰富了自身的符号系统,产生了第一套可由机器传递和识别的符号系统

摩尔斯电码—电报机符号系统—载体—发报机、收报机、电流

电子传播革命的实质:

科学家在不同的符号系统之间建立了类似翻译过程的对应转换机制,人类信息载体的转换成为可能,意思就是说:

一,人类不同的符号体系之间建立了类似翻译的对应转换机制;二、人类载体的转换成为可能,纸质载体转换为电子载体,又能再还原为纸质载体,这为人类对传播载体的可能性打开了一个全新的窗口,以后出现的电话、电视、电脑、电影都属于这种类型。

电子传播媒介的分类:

1.有线系统:

摩尔斯的有钱电报、1876年贝尔的电话系统、有线广播、有线电视、计算机通讯网络。

2.1895年意大利人马可尼无线电通信实验成功,发展为后来的无线电报、无线电视、无线电话、无线网络等。

有线到无线的进步,满足了人类在地上信息传播的自由,但这种传播的自由也是有限的,比如,它无法突破地形地貌的限制,比如在人类没有涉足的地区无法进行信息的接收和发布等。

于是,人类又把目光转向了太空。

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标志着人类开始进入卫星传播时代。

理论上,只要有三颗地球同步卫星,就可以实现对全球电波的覆盖—跨国传播和全球传播成为可能。

电子传播革命的意义

1.信息传播突破时空限制,能完成信息的瞬间传播

2.实现了声音和影像的录制和保存

3.推动了另一个重要的电子媒介系统—电脑的出现,为下一个传播时代奠定了基础。

由于电子传播的特点,使得高效的电子传播(插上卫星翅膀的电子传播)被人们看作是继“武器战”之后的“符号战”(传播战、信息战),受到所有国家的重视,而且肯定会随着传播科技的进步愈演愈烈。

五、网络传播革命

关于“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

插入视频短片

2006年,十三年前,陈凯歌转型商业片的试水之作《无极》,被不知名的网友胡戈用《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狠狠羞辱了一番。

成为陈凯歌职业生涯的最大败笔,甚至喊出了那句“人不能无耻到这样的地步”,扬言要起诉到底。

陈凯歌的愤怒是有理由的:

《无极》拍了3年,投资3.5亿,“瞄准奥斯卡的最佳外语片”,结果连香港金像奖都颗粒无收,其网络下载量,甚至敌不过从构思到制作不到10天的恶搞短片。

陈凯歌可是拍出了神作《霸王别姬》的大师,巨大的心理落差和全网络的无尽嘲讽,让陈凯歌将失败的怒火,全部转移到胡戈身上。

反倒是网友和媒体站了出来,让这场争论呈现出一边倒支持胡戈的架势,让在全国人民面前丢尽颜面的陈凯歌更加无地自容。

《南方都市报》则刊出张晓舟的文章,直言“《无极》才是没谱的搞笑片,而《馒头》反而是真实的”。

陈凯歌最大的对手张艺谋,被问到“如果你的电影被人在网上恶搞,会有什么反应”时,洒脱地答道,“我不介意,我会与民同乐”,让陈凯歌显得越发难堪。

两人的争斗,被时间遗忘到尘埃之中,但《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却意外成为网络恶搞文化的开端,拉开了网络无厘头的序幕。

时间虽然已经过去14年,但这种人们喜闻乐见的吐槽形式,或者套用一句学术用语,叫“解构”以后的重新演绎,已经发展成了今天网络媒介,特别是自媒体时代进行创作和表达的一种方式。

我们先来看一下关于此次事件产生的相关影响:

XX今日电影排行榜,1月16日,榜单中《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位于第一位,而《无极》列第三位。

2006年3月7,XX搜索相关网页为859000个。

到这一天,《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依然位列第一位,而《无极》下降到第六位,TOP50馒头连续上榜58天。

胡戈被称为2006年网络第一人

我们在探讨相关现象的时候,不得不来讨论一下,胡戈到底为什么火了?

请各位同学进行小组讨论,并总结小组意见

有人说,是因为他取材了当时最热的现象级电影《无极》

有人说,是因为他挑战了当时中国最著名的电影名人陈凯歌

有人说,是因为他视频的内容确实有趣并且好看

以上的观点或许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我们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最重要的是什么呢,首先,请大家看一下这张图片“中国网民增长表”:

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出,到了2005年6月30日的时候,中国宽带上线的人数首次超过了拨号上网的人数,也就是说我国在2005年中旬的时候已经进入了互联网传播高速发展的时期。

2006年7月19,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布了第18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

截止到2006年6月30日,我国真正迎来了“宽带时代”,未来“宽带商务”等必将成为互联网应该中的新热点。

这句话其实为胡戈的走红做了最好的诠释:

拨号上网时代,别说是视频,就是下载一张最普通的图片都要几十分钟甚至几个小时的时间

高速的宽带服务,数量庞大的互联网民,2006“互联网宽带时代”的到来,都为适逢其时的胡戈量身打造了走红的所有基础。

所以胡戈的走红离不开一个重要的东西——宽带,中国互联网发展过程中不停地突破原有带宽的限制,让中国终于迎来了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期。

互联网的定义:

互联网指的是计算机互联网络,它是由多台不同地理位置并且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通过特定的通讯设备和技术协议相互联结起来,以实现信息传输和资源共享的网络系统。

人类是什么时间进入的互联网时代:

1990年,是互联网时代标志性的结点,因为在这一年,科学家开发了以多媒体方式浏览互联网的“环球网”(3W网:

world、wide、web)。

这个技术功能的实现,使得普通大众都有可能从互联网上去获取多媒体信息。

但是一个网络时代的到来,不是一个单纯的时间点来衡量,它经历了漫长的准备和发展过程。

互联网时代真正被认可的时间是1998年5月,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召开的会议上,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会议上指出:

在加强传播的文字和声音传播手段的同时,应该利用先进的第四媒体——因特网。

1998年出现了一个著名的新闻事件——克林顿性丑闻事件(这个事件的曝光就是源于当时一个专门从事“网络传播”的网站——“德拉吉报道”)

马特.德拉吉,全名马特.内森.德拉吉,是美国“德拉吉报道”网站的创办人,也是一名网络记者和电台脱口秀节目的主持人。

1998年,“德拉吉报道”率先将克林顿性丑闻公之于众,引起了全美国的注意,之后该网站多次爆出重大八卦新闻。

最初的“德拉吉报道”主要刊登各种小道消息和大众观点,它们以邮件的方式在网上传播,或者以帖子的方式出现在论坛的娱乐版上,内容多是娱乐圈的小道消息和流言蜚语。

后来,邮件的内容慢慢发生了变化,转而关注政治圈的“内部消息”。

1995年3月,“德拉吉报道”的电子邮件订户达到了1000个,1997年猛增至8.5万个。

由于在法新社工作的“内线”的主动帮助,德拉吉在美国率先发布了黛安娜车祸身亡的消息,比美国各大电视网早七分钟。

很快,他的网站的点击率达到了每天4万次。

他常常每天更新新闻好几次。

对于传统媒体的成功挑战,使他为传统媒体所关注,《时代周刊》、《新闻周刊》、《人物周刊》、《今日美国报》、《华盛顿邮报》等先后对他作了报道。

1998年1月17,德拉吉向他的世界各地的近5万名新闻邮件订户发送了一个令人窒息的信息,这个信息同时也放到了网站上:

“在最后一分钟,星期六(1月17)晚上6点,新闻周刊杂志枪杀了一个重大新闻。

这条新闻注定将动摇华盛顿的地基:

一个白宫实习生与美国总统有染。

”新闻的题头上赫然写着:

“世界独家新闻”。

谁也不知道德拉吉的消息来自何方。

但这条消息开始在互联网上迅速传播,并逐渐向传统媒体蔓延。

这就是后来人所共知的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与莱温斯基的“拉链门”事件。

从此,德拉吉真正的出名了。

德拉吉报道的成功,改变了人们获取新闻的方式,从传统的读报纸、听广播、看电视转向了去互联网上搜索最新的新闻资讯。

在前面我们提到一个词“网络传播”,网络传播的出现与相关的技术条件是密不可分的,网络传播出现的条件:

1.计算机技术的成熟

2.通信技术的成熟

3.网络技术的成熟

网络传播:

是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基础,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利用,从而达到其社会文化传播目的的传播形式(其中计算机、通信、网络是其技术支持的表现;其目的“是达到社会文化传播”)。

传播学对网络传播的研究是人如何使用网络以及网络传播能给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网络传播的特点:

1.各种传播形态并存(内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2.多种传播方式并存(多种媒介融合,可以将文字、语言、声音、图像等融合在一起进行同时的多媒体的传播)

3.高度的交互性:

角色可以方便地、频繁的互换,既可以下载又可以上传,既可以是信息的传播者,又可以是信息的传播对象

4.高度的灵活性:

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和网络进行任何内容的交换。

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自己去控制节奏,在网络传播时代,人具有高度的主体性。

网络传播时代的阶段:

1.前Web时代:

机器的互联

2.Web1.0时代:

“内容”的连接——网络媒体的出现

3.Web2.0时代:

“人”的连接——社交媒体的兴起(微博、微信、推特、脸书等)(胡戈就是通过网络传播把自己与陈凯歌联系到了一起,把自己与万千网民联系到了一起)

4.未来趋势:

“人与物”、“物与物”相联(以5G技术革命为代表的“物联网”时代)

网络传播时代正是我们当下生活的时代,能顺应时代变化的个体和组织必将脱颖而出,而思想僵化、墨守成规的必将被时代抛弃(商业中心的专柜从没想到干掉自己的不是其他专柜,而是淘宝;康师傅从没想到干掉自己的不是统一,而是美团外卖;小偷更没想到干掉自己的不是警察,而是移动支付),这都是网络革命带来的影响与变革。

思考题:

1.网络传播的危害有哪些?

2.网络传播时代公民的素养有哪些需要增加?

六、历次传播革命的反思与总结

1、通过对人类传播史上的五次传播革命的描述与分析,我们得出如下的反思与总结:

1.人类传播革命的步伐一直呈加速度状态发展

2.传播符号、传播媒介和传播科技始终呈现叠加性状态发展

3.叠加状态又导致了整合状态

4.信息和知识的增长和积累呈金字塔状态发展

2、从五次传播革命形成的结果来看,每一次传播都将人类带进一个新的时代:

1.语言传播是人类的重要特征。

它拯救了人类,使人类可以发展思维、沟通思想、交流信息、积累知识,从而由动物世界进入人类社会,由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

2.文字传播使人类可以将事件和自己的经历、见闻、思想固定或记录下来,并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行传播。

语言是流动的历史,文字则是凝固的历史。

3.印刷传播打破了少数人的传播特权,导致了文化和教育的普及,促进了知识与思想的扩散,使人类由人际传播时代进入大众传播时代。

4.电子传播则将人类由国内传播引入国际传播,由大众传播带进跨国传播。

5.网络传播是将以往各自独立的单一传播转变为综合传播,将单功能的媒体转变为多功能的媒体,将人类由工业社会带进了信息社会,信息成了社会财富的象征和社会运作的“核能”。

3、从五次传播革命与社会进步的互动关系来看,我们认为传播革命对社会进步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1.每一次传播革命的爆发都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开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