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第七册教案第七单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573965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音版第七册教案第七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音版第七册教案第七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音版第七册教案第七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音版第七册教案第七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音版第七册教案第七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音版第七册教案第七单元.docx

《人音版第七册教案第七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音版第七册教案第七单元.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音版第七册教案第七单元.docx

人音版第七册教案第七单元

第七单元

第七课回声

教学建议

本课内容拟三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听《回声》;音乐知识:

力度记号;唱《友谊的回声》。

第二课时:

学唱《山谷静悄悄》;音乐知识:

第三课时:

听《羊肠小道》;总复习;编创小品“到山谷去旅游”。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回声是发生在山谷中的一种大自然现象,它充满了幻想与乐趣。

本课的四首作品正是反映了音乐与自然的这一主题。

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悟下去探索、去发现大自然的奥秘吧。

2.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力度记号:

f、p,并进行情景创作活动。

3.继续学习竖笛吹奏技巧——长音的练习,并进行二声部的吹奏表演。

教学内容

聆听《回声》教学基本要求

1.欣赏《回声》

设问:

你听听这支歌讲些什么?

这支歌的歌名叫什么?

2.介绍《回声》是一首无伴奏合唱的世界名曲,从16世纪至今仍是一首经典的合唱曲目。

3.复听《回声》;边听边看教材中的歌词,听了这首歌使你联想起什么?

4.师生议论。

5.我们来做回声的游戏。

(1)介绍方法:

刚才这支歌表演是采用一支小型合唱组(几个人)间隔一小节追随一支大型合唱组,形成声音力度强弱的对比,表现出回声的效果。

我们也学着做一下,我们全班45人对5人。

5人模仿45人发出的声音:

“噢”“噢”。

(2)各组自己设计语言,做回声游戏。

6.选一组做得效果最佳的表演。

7.小结:

我们自己做了“回声”的实验。

在音乐标记中“f”代表强,“p”代表弱,它是意大利文强与弱的第一个字母。

竖笛:

长音的练习教学基本要求

1.复习长音

2.练习:

要求音色统一,声音谐和。

3.练习“”五音的指法。

4.吹练习曲(教材谱例)。

5.分句练习《划小船》(4小节一句),注意两小节换气。

6.游戏:

小汽车与大卡车。

由两组学生,一组是小汽车,一组是大卡车,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或背对着以上两组同学),要求:

听辨是哪一组按喇叭。

7.编创合奏曲(填空练习)。

(注意声音的和谐)。

聆听《羊肠小道》教学基本要求

1.音乐导入:

听这是什么动物的叫声?

播放《羊肠小道》的引子部分的驴叫。

2.介绍作品名称及组曲《大峡谷组曲》。

3.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

提示:

这一部分你能听出驴叫声及驴子在山谷的羊肠小道上上山下山的走路声。

设问:

在这一段音乐中你能想象旅游者骑着毛驴的情景吗?

边听讲边编一个小故事,这一段主奏的乐器叫什么名称?

4.谁能讲讲你从音乐中听的故事?

5.欣赏乐曲第二部分。

提示:

如果说第一部分主要是描写驴子的,那么这一部分主要描写的是什么?

你能想像吗?

6.师生讨论。

7.复听第一与第二部分。

提示:

两部分连起来欣赏故事就较完整了,你能编出来吗?

8.完整欣赏全曲。

9.小结:

山谷里的景色真美啊!

大自然真美啊!

表演《友谊的回声》教学基本要求

1.刚才我们做了“回声”的游戏,再听一首歌曲——《友谊的回声》。

2.讨论歌曲内容:

为什么称“友谊的回声”。

3.学唱曲调:

(1)教师示范曲调,要求学生仔细听并手划指挥图式。

(2)先学习四行谱:

前面8小节大家自学。

接下去部分由教师唱。

自学的时候一定要用2/4拍指挥图式一边划拍,一边轻轻的唱谱把音高与节奏唱准。

(3)师生接唱四行歌谱:

即学生唱前8小节,教师接唱后面的16个小节(教师后面的16小节大量是切分节奏,所以学生有困难,通过教师范唱学生听唱逐步解法)。

师生交换接唱学生完整唱第一乐段的四行谱。

4.学生自学第二乐段(最后的14小节歌谱)。

5.完整唱全曲。

中间部分的表现出回声的效果。

6.教师要指导学生唱好歌曲的意境,把作品所描绘的景色表现出来,歌唱时脑海中要有画面。

音乐知识:

力度记号f、p教学基本要求

1.力度是音乐情绪的重要手段之一,力度记号是记录力度强度的标记。

2.课文第41页三幅画,从人数的对比上可以看出力度的表现要求越来越高。

第一幅图:

一人与众人,很显然,若以同样力度起唱,他们的音量对比是p-f。

第二幅图:

一人与三人,虽然在力度上可能有些差别,但要表现p-f,必需作些技术上的处理。

第三幅图:

一人对一人,那就必需在声音技术上作精心的处理,才能做到f-p的要求的效果。

3.这幅图的力度效果练习,是一个由能自然到人为加工的过程,让学生对力度记号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

第二课时

第一步:

目标分解依据

学科课程标准中的相关陈述

领域二:

表现——演唱

标准:

1、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

(3—6年级)。

2、结合所学歌曲认识音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记号。

第二步:

剖析核心概念

内容

标准

知识体系

知识定位

有表

情的

参与

歌唱

节奏学习

一般

学习歌曲

重点

音乐要素渐强、渐弱

难点

 

第三步:

扩展行为动词

内容

标准

知识体系

知识定位

行为动词

节奏学习

一般

识读

学习歌曲

重点

学唱、表现

音乐要素渐强渐弱

难点

掌握表现

第四步:

确定行为条件

内容

标准

知识体系

知识定位

行为动词

行为条件

歌唱

节奏学习

一般

识读、学唱

通过观察识谱视奏演唱学习

学习歌曲

重点

学唱、表现

通过聆听、模唱、对比等方法学习理解演唱歌曲

音乐要素渐强渐弱

难点

掌握表现

在歌唱实践中进行

第五步:

确定行为程度

内容

标准

知识体系

知识定位

行为动词

行为条件

行为程度

歌唱

节奏学习

一般

识读、学唱

通过观察识谱视奏演唱学习

准确演唱

学习歌曲

重点

学唱、表现

通过聆听、模唱、对比等方法学习理解演唱歌曲

准确的用歌声表达

音乐要素渐强渐弱

难点

掌握表现

在歌唱实践中进行

准确运用

第六步:

综合上述分解,叙写学习目标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轻柔、优美的歌声演唱歌曲,抒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2、准确掌握歌曲中的渐弱、渐强记号,并能准确地运用到歌曲中。

3、听、视、唱结合的方法学会歌曲《山谷静悄悄》,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学习描绘大自然美丽景色的艺术歌曲,让学生在音乐的感悟下,去发现大自然的奥秘。

二、教学重点:

学会歌曲《山谷静悄悄》,并能唱出歌曲力度的对比和歌曲情绪。

三、教学难点:

   掌握音乐知识力度记号“渐强、渐弱”,并能在歌曲中正确的表现出来。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组织,复习旧知

1、教师自我介绍:

同学们,很高兴认识你们,我一见到你们就好想跟你们说几句话,就让我用歌声来告诉你们吧!

30105-︱50301-︱6.646︱5---︱

同学们, 你们好!

今天真高兴,

335432︱224326︱5.72432︱1---‖

和你们做朋友 欢聚在一起,唱歌又跳舞。

师:

你们愿意和我做朋友吗?

生答

师:

那朋友们,你们已经认识我了,我还不知道你们的名字呢,能介绍一下自己吗?

我们也用歌声来说吧,孙老师想考考大家,你们能用我们第一课学过的附点四分音符X·X来介绍自己吗?

(课件点击节奏X·X/X·XX)

(唱《你的名字叫什么》师问生答)

(二)新知教学

1、复习巩固

(1)师:

今天我这个新朋友给大家带来了礼物,我们来看看是什么礼物吧。

(课件出示大礼包)这个大礼包里装着的是我收集的声音,让我们来听听吧!

(2)播放溪水声、鸟叫声、蛙声、知了声,学生听辨并说说声音有什么变化?

(强、弱)

师:

同学们,刚才我们听的这几种声音都来自大自然,而且这些声音都有强弱的变化,我们可以用“强”、“弱”来表示,在我们的音乐当中也有表示强弱的符号,我们在上节课已经认识了它们,现在我们来复习一下,力度记号“强”、“弱”(出示课件)。

(3)学生用“强、弱”两种声音视唱3115︱5331‖

叮咚叮咚叮咚叮咚

2、新授

(1)师:

今天“弱“还带来了她的姐妹,让我们来认识这两个新朋友吧

(出示课件:

中弱、弱、很弱),听听她们的声音。

(2)聆听后总结:

中弱〉弱〉很弱

(3)用声音来试试这三种不同的力度:

视唱30105—︱50301—‖

(4)全班分成三组,先每组唱唱不同的力度,然后分工合起来唱唱。

(5)按中弱→弱→很弱连起来唱一遍,问:

力度有什么变化?

(渐弱)

(6)再按很弱→弱→中弱连起来唱一遍,问:

力度又有什么变化?

(渐强)

(7)师:

在我们的音乐中也有表示渐强、渐弱的符号(课件点击><),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把它牢牢的记住?

(8)试一试:

065—︱50510‖

(设计意图:

用认识新朋友的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抓住,并把本首新歌的重难点分解开并多次在实践中解决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初步掌握了歌曲的重难点,这样学生学起来显得更轻松、更简易、更有趣。

三、新歌教学

1、师:

同学们学得真认真!

孙老师想奖励你们一下。

刚才你们听到的小溪流的声音,小杜鹃的叫声,还有叮咚叮咚的声音,是我从山谷里收集来的。

山谷里静悄悄的,很美很美,你们去过吗?

今天,就由我来当导游带你们去山谷走一走,看一看吧。

2、课件出示山谷美景,背景音乐《山谷静悄悄》,教师有感情地读白即朗读歌词。

3、师问:

刚才你看到了或是听到了哪些景色?

山谷给你最大的印象是什么?

(生:

美、静悄悄……)——出示歌名《山谷静悄悄》

(设计意图:

使学生了解歌曲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旋律。

4、师:

这么美的景色如果用你们甜美的嗓音把它唱出来那更是锦上添花了,让我们来试试吧!

5、跟着琴声轻轻地唱唱第一部分的第一段,唱完后,说说唱这一段时应该注意什么?

(休止符、符点四分音符等)

6、学唱第二、三段(稍带讲解反复记号)

7、师:

山谷里原本静悄悄的,可是出现了一种声音打破了宁静,是什么发出的声音呢?

现在让我们来听听歌曲的第二部分。

师:

同学们,是什么发出的声音啊?

生答:

地质队叔叔的小铁锤

师:

对,是地质队叔叔的小铁锤发出了“丁冬”的声音。

地质队的叔叔们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进行探测,找到矿资源并开发出来,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为祖国做出贡献,值不值得我们学习呀?

8、学唱第二部分,并说说难点,师生共同解决难点。

9、完整地听范唱

10、师:

你们能把这首歌完整地唱下来吗?

(生答:

能)

11、师:

这首歌曲有两个部分,在这两个部分的中间有一行谱是没有歌词的,这是一个间奏,同学们一定要注意这个地方,小耳朵要仔细地听,间奏完了以后再唱歌曲,明白了吗?

12、教师钢琴伴奏,学生完整地演唱全曲。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去找出歌曲的难点和需要注意的地方,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比老师的说教更有效果。

13、师:

真棒!

同学们这么快就学会了,孙老师突然想跟你们比一比,看看是你们刚才唱得好,还是我唱得好?

(教师有感情地范唱,注意力度变化)

14、学生评价,师:

为什么我唱得比你们好?

——小结:

歌声有了强弱的变化,声音变得更好听了。

15、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

(1)教师发歌谱,学生在歌谱上标上本节课新学的力度记号(P、MP、PP、><),并进行演唱。

(小组讨论共同完成)

(2)各组自荐上台演唱,其他同学评价。

(3)师:

同学们太棒了!

你们都成了小小作曲家了,通过你们对歌曲的处理,歌声更美妙,更动听了!

(4)师:

你们的处理各有特色,都不错!

这里作曲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处理方法,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根据书上的力度变化有感情地演唱全曲。

(5)再次小结:

瞧,我们的歌声有了强弱的变化,声音变得更好听了!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独立对歌曲的艺术处理,既能使他们学会运用新知、

巩固新知,又能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下课

师:

今天,我们又认识了哪几个好朋友呀?

生:

中弱、很弱、渐强和渐弱

师:

这些常用的力度记号在音乐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后老师还会带你们去认识更多的音乐朋友,让你们去感受音乐的神奇和美妙!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回声是发生在山谷中的一种大自然现象,它充满了幻想与乐趣。

本课的四首作品正是反映了音乐与自然的这一主题。

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悟下去探索、去发现大自然的奥秘吧。

2.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力度记号:

f、p,并进行情景创作活动。

  3.继续学习竖笛吹奏技巧——长音的练习,并进行二声部的吹奏表演。

 

教学过程:

一、聆听《回声》

  1.欣赏《回声》

  设问:

你听听这支歌讲些什么?

  这支歌的歌名叫什么?

  2.介绍《回声》是一首无伴奏合唱的世界名曲,从16世纪至今仍是一首经典的合唱曲目。

  3.复听《回声》;边听边看教材中的歌词,听了这首歌使你联想起什么?

  4.师生议论。

  5.我们来做回声的游戏。

  

(1)介绍方法:

刚才这支歌表演是采用一支小型合唱组(几个人)间隔一小节追随一支大型合唱组,形成声音力度强弱的对比,表现出回声的效果。

我们也学着做一下,我们全班45人对5人。

5人模仿45人发出的声音:

“噢”

“噢”。

  

(2)各组自己设计语言,做回声游戏。

  6.选一组做得效果最佳的表演。

  7.小结:

我们自己做了“回声”的实验。

  在音乐标记中“f”代表强,“p”代表弱,它是意大利文强与弱的第一个字母。

    

  8、游戏:

小汽车与大卡车。

  由两组学生,一组是小汽车,一组是大卡车,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或背对着以上两组同学),要求:

听辨是哪一组按喇叭。

二、表演《友谊的回声》

  1.刚才我们做了“回声”的游戏,再听一首歌曲——《友谊的回声》。

  2.讨论歌曲内容:

为什么称“友谊的回声”。

  3.学唱曲调:

  

(1)教师示范曲调,要求学生仔细听并手划指挥图式。

  

(2)先学习四行谱:

前面8小节大家自学。

接下去部分由教师唱。

自学的时候一定要用2/4拍指挥图式一边划拍,一边轻轻的唱谱把音高与节奏唱准。

(3)师生接唱四行歌谱:

即学生唱前8小节,教师接唱后面的16个小节(教师后面的16小节大量是切分节奏,所以学生有困难,通过教师范唱学生听唱逐步解法)。

师生交换接唱学生完整唱第一乐段的四行谱。

  4.学生自学第二乐段(最后的14小节歌谱)。

  5.完整唱全曲。

中间部分的,要表现出回声的效果。

  6.教师要指导学生唱好歌曲的意境,把作品所描绘的景色表现出来,歌唱时脑海中要有画面。

三、音乐知识:

力度记号f、p

  1.力度是音乐情绪的重要手段之一,力度记号是记录力度强度的标记。

  2.课文第41页三幅画,从人数的对比上可以看出力度的表现要求越来越高。

  第一幅图:

一人与众人,很显然,若以同样力度起唱,他们的音量对比是p-f。

  第二幅图:

一人与三人,虽然在力度上可能有些差别,但要表现p-f,必需作些技术上的处理。

  第三幅图:

一人对一人,那就必需在声音技术上作精心的处理,才能做到f-p的要求的效果。

  3.这幅图的力度效果练习,是一个由能自然到人为加工的过程,让学生对力度记号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表演《山谷静悄悄》

1.情景导入:

山谷里有声音就会产生回声,没有声音的时候是怎样的呢?

山谷里有什么景色呢?

  2.聆听范唱第一乐段。

  3.师生讨论:

山谷有雾,有花,有小白兔,所以没有声音,静悄悄的。

  4.再听听有什么声音。

——范唱第二乐段,

  5.“叮咚叮咚”是什么声音?

  6.学唱歌谱。

  

(1)先唱第一乐段。

前4小节和第7、8小节学生唱,中间第5、6小节教师接唱。

要求划4/4拍指挥图式。

  谁能完整唱第一部分的站起来唱!

注意八分休止符。

  

(2)第二乐段各人自学,注意八分休止符、附点四分音符、顿音记号。

(3)讲解渐强、减弱()记号

  (4)完整唱歌谱。

注意前奏与问奏,进入要整齐,边唱曲调边划4/4指挥图式,注意各种记号。

(教师的伴奏要优美、动听、和声配备要简洁明快。

  7.完整听一遍范唱:

你能想像歌中的意境吗?

  8.带着你想像的意境,有感情地表演《山谷静悄悄》。

二、复习力度记号的知识,并且运用到演唱当中去。

三、学习新的音乐知识:

渐强、渐弱

  1.渐强、渐弱的标记很形象化,学生一看就懂,不必花太多时间讲理论。

  2.结合《山谷静悄悄》穿插进行讲解。

重在实践运用。

第三课时新课标第一网

教学过程:

一、聆听《羊肠小道》

  1.音乐导入:

听这是什么动物的叫声?

  播放《羊肠小道》的引子部分的驴叫。

  2.介绍作品名称及组曲《大峡谷组曲》。

  3.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

  提示:

这一部分你能听出驴叫声及驴子在山谷的羊肠小道上上山下山的走路声。

  设问:

在这一段音乐中你能想象旅游者骑着毛驴的情景吗?

边听讲边编一个小故事,这一段主奏的乐器叫什么名称?

  4.谁能讲讲你从音乐中听的故事?

  5.欣赏乐曲第二部分。

  提示:

如果说第一部分主要是描写驴子的,那么这一部分主要描写的是什么?

你能想像吗?

  6.师生讨论。

  7.复听第一与第二部分。

  提示:

两部分连起来欣赏故事就较完整了,你能编出来吗?

  8.完整欣赏全曲。

  9.小结:

山谷里的景色真美啊!

大自然真美啊!

二、编创与活动:

到山谷去旅游

  1.把本单元的内容整合起来,加上各种手段(打击乐、自制乐器、人声等)创设旅游情景。

  2.形式可以各组,也可以几个人,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大家策划创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中职中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