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课后练习题答案第三版乔维声汤维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57356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80 大小:420.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离散数学课后练习题答案第三版乔维声汤维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离散数学课后练习题答案第三版乔维声汤维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离散数学课后练习题答案第三版乔维声汤维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离散数学课后练习题答案第三版乔维声汤维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离散数学课后练习题答案第三版乔维声汤维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离散数学课后练习题答案第三版乔维声汤维版.docx

《离散数学课后练习题答案第三版乔维声汤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离散数学课后练习题答案第三版乔维声汤维版.docx(8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离散数学课后练习题答案第三版乔维声汤维版.docx

离散数学课后练习题答案第三版乔维声汤维版

离散数学课后练习题答案(第三版)-乔维声-汤维版

命题逻辑

1.用形式语言写出下列命题:

(1)如果这个数是大于1的整数,则它的大于1最小因数一定是素数。

(2)如果王琳是学生党员又能严格要求自己,则她一定会得到大家的尊敬。

(3)小王不富有但很快乐。

(4)说逻辑学枯燥无味或毫无价值都是不对的。

(5)我现在乘公共汽车或者坐飞机。

(6)如果有雾,他就不能搭船而是乘车过江。

解:

(1)设P:

这个数是大于1的整数。

Q:

这个数的大于1最小因数是素数。

则原命题可表示为:

P→Q。

或:

设P1:

这个数大于1。

P2:

这个数是整数。

Q:

这个数的大于1最小因数是素数。

则原命题可表示为:

P1∧P2→Q。

(2)设P:

王琳是学生。

Q:

王琳是党员。

R:

王琳能严格要求自己。

S:

王琳会得到大家的尊敬。

则原命题可表示为:

P∧Q∧R→S。

(3)设P:

小王富有。

Q:

小王很快乐。

则原命题可表示为:

⌝P∧Q。

(4)设P:

逻辑学枯燥无味。

Q:

逻辑学毫无价值。

则原命题可表示为:

⌝(P∨Q)。

(5)设P:

我现在乘公共汽车。

Q:

我现在坐飞机。

则原命题可表示为:

P⎺∨Q。

(6)设P:

天有雾。

Q:

他搭船过江。

R:

他乘车过江。

则原命题可表示为:

P→⌝Q∧R。

2.设P:

天下雪。

Q:

我将进城。

R:

我有时间。

将下列命题形式化:

(1)天不下雪,我也没有进城。

(2)如果我有时间,我将进城。

(3)如果天不下雪而我又有时间的话,我将进城。

解:

原命题可分别表示为:

(1)⌝P∧⌝Q。

(2)R→Q。

(3)⌝P∧R→Q。

3.将P、Q、R所表示的命题与上题相同,试把下列公式翻译成自然语言:

(1)R∧Q

(2)⌝(R∨Q)

(3)Q↔(R∧⌝P)

(4)(Q→R)∧(R→Q)

解:

(1)原公式可翻译为:

我有时间而且我将进城。

(2)⌝(R∨Q)⇔⌝R∧⌝Q。

原公式可翻译为:

我没有时间也没有进城。

(3)我将进城当且仅当我有时间而且天不下雪。

(4)(Q→R)∧(R→Q))⇔(Q∧R)∨(⌝Q∧⌝R)⇔Q↔R。

原公式可翻译为:

如果我进城,我就有时间;如果我有时间,我就进城。

或:

我进城而且我有时间,或者我没有进城而且我也没有时间。

或:

我进城当且仅当我有时间。

4.构造下列命题公式的真值表:

(1)Q∧(P→Q)→P

(2)(P∧⌝Q)∨(R∧Q)→R

(3)((P∨Q)→(Q∨R))→(P∧⌝R)

(4)((⌝P→(P∧⌝Q))→R)∨(Q∧⌝R)

解:

(1)Q∧(P→Q)→P是含二个变元的三层复合命题,其真值表如下表所示:

P

Q

P→Q

Q∧(P→Q)

Q∧(P→Q)→P

0

0

1

0

1

0

1

1

1

0

1

0

0

0

1

1

1

1

1

1

5.(P∧⌝Q)∨(R∧Q)→R是含三个变元的四层复合命题,其真值表如下表所示:

P

Q

R

⌝Q

R∧Q

P∧⌝Q

(P∧⌝Q)∨(R∧Q)

(P∧⌝Q)∨(R∧Q)→R

0

0

0

1

0

0

0

1

0

0

1

1

0

0

0

1

0

0

1

0

1

0

1

1

1

1

1

0

0

0

1

1

1

1

1

1

(5)所以(Q∧(P→Q))→(P→Q)是重言式。

(6)(P→Q)∧(Q→P)→(⌝P∧Q)是含二个变元的三层复合命题,其真值表如下表所示:

P

Q

⌝P

P→Q

Q→P

⌝P∧Q

(P→Q)∧(Q→P)

(P→Q)∧(Q→P)→(⌝P∧Q)

0

0

1

1

1

0

1

0

0

1

1

1

0

1

0

1

1

0

0

0

1

0

0

1

1

1

0

1

1

0

1

0

6.所以(P→Q)∧(Q→P)→(⌝P∧Q)既不是重言式又不是矛盾式(或,是可满足式)。

7.Q∧(P→Q)→(P→⌝Q)是含二个变元的三层复合命题,其真值表如下表所示:

P

Q

⌝Q

P→Q

Q∧(P→Q)

P→⌝Q

Q∧(P→Q)→(P→⌝Q)

0

0

1

1

0

1

1

0

1

0

1

1

1

1

1

0

1

0

0

1

1

1

1

0

1

1

0

0

(7)所以Q∧(P→Q)→(P→⌝Q)既不是重言式又不是矛盾式(或,是可满足式)。

(8)(P↔Q)→(P∧Q→P)是含二个变元的三层复合命题,其真值表如下表所示:

P

Q

P∧Q

P↔Q

P∧Q→P

(P↔Q)→(P∧Q→P)

0

0

0

1

1

1

0

1

0

0

1

1

1

0

0

0

1

1

1

1

1

1

1

1

(9)所以(P↔Q)→(P∧Q→P)是重言式。

(10)记((P→Q)∨(R→S))→(P∨R→Q∨S)为A,它是含四个变元的三层复合命题,其真值表如下表所示:

P

Q

R

S

P∨R

Q∨S

P→Q

R→S

(P→Q)∨(R→S)

P∨R→Q∨S

A

0

0

0

0

0

0

1

1

1

1

1

0

0

0

1

0

1

1

1

1

1

1

0

0

1

0

1

0

1

0

1

0

0

0

0

1

1

1

1

1

1

1

1

1

0

1

0

0

0

1

1

1

1

1

1

0

1

0

1

0

1

1

1

1

1

1

0

1

1

0

1

1

1

0

1

1

1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0

0

0

1

0

0

1

1

0

0

1

0

0

1

1

1

0

1

1

1

1

1

0

1

0

1

0

0

0

0

0

1

1

0

1

1

1

1

0

1

1

1

1

1

1

0

0

1

1

1

1

1

1

1

1

1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0

1

1

1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1)所以((P→Q)∨(R→S))→(P∨R→Q∨S)既不是重言式又不是矛盾式(或,是可满足式)。

(12)用推导法证明下列命题公式是等价的:

(13)P→(Q→P)⇔⌝P→(P→Q)

(14)⌝(P↔Q)⇔(P∧⌝Q)∨(⌝P∧Q)

(15)⌝(P∧Q)→(⌝P∨(⌝P∨Q))⇔(⌝P∨Q)

(16)(P→Q)∧(R→Q)⇔P∨R→Q

(17)P→(Q→R)⇔(P→⌝Q)∨(P→R)

(18)(Q∧R→S)∧(R→P∨S)⇔R∧(P→Q)→S

(19)证明:

(20)P→(Q→P)⇔(P∧Q)→P

(21)⇔⌝(P∧Q)∨P

(22)⇔(⌝P∨⌝Q)∨P

(23)⇔(⌝P∨P)∨⌝Q

(24)⇔1∨⌝Q

(25)⇔1

(26)⌝P→(P→Q)⇔(⌝P∧P)→Q

(27)⇔0→Q

(28)⇔1

(29)所以P→(Q→P)⇔⌝P→(P→Q)。

(30)⌝(P↔Q)⇔⌝((P→Q)∧(Q→P))

(31)⇔⌝(P→Q)∨⌝(Q→P)

(32)⇔⌝(⌝P∨Q)∨⌝(⌝Q∨P)

(33)⇔(P∧⌝Q)∨(Q∧⌝P)

(34)⇔(P∧⌝Q)∨(⌝P∧Q)

(35)⌝(P∧Q)→(⌝P∨(⌝P∨Q))⇔(P∧Q)∨(⌝P∨(⌝P∨Q))

(36)⇔(P∧Q)∨((⌝P∨⌝P)∨Q)

(37)⇔(P∧Q)∨(⌝P∨Q)

(38)⇔((P∧Q)∨Q)∨⌝P

(39)⇔Q∨⌝P

(40)⇔⌝P∨Q

(41)(P→Q)∧(R→Q)⇔(⌝P∨Q)∧(⌝R∨Q)

(42)⇔((⌝P∨Q)∧⌝R)∨((⌝P∨Q)∧Q)

(43)⇔(⌝P∧⌝R)∨(Q∧⌝R)∨Q

(44)⇔⌝(P∨R)∨Q

(45)⇔P∨R→Q

(46)P→(Q→R)⇔(P∧Q)→R

(47)⇔⌝(P∧Q)∨R

(48)(P→⌝Q)∨(P→R)⇔(⌝P∨⌝Q)∨(⌝P∨R)

(49)⇔((⌝P∨⌝Q)∨⌝P)∨R

(50)⇔(⌝P∨⌝Q)∨R

(51)⇔⌝(P∧Q)∨R

(52)所以P→(Q→R)⇔(P→⌝Q)∨(P→R)。

(53)(Q∧R→S)∧(R→P∨S)⇔(⌝(Q∧R)∨S)∧(⌝R∨P∨S)

(54)⇔(⌝Q∨⌝R∨S)∧(⌝R∨P∨S)

(55)⇔(⌝Q∨(⌝R∨S))∧(P∨(⌝R∨S))

(56)⇔(⌝Q∨(⌝R∨S))∧P∨(⌝Q∨(⌝R∨S))∧(⌝R∨S)

(57)⇔(⌝Q∨(⌝R∨S))∧P∨(⌝R∨S)

(58)⇔(⌝Q∧P)∨((⌝R∨S)∧P)∨(⌝R∨S)

(59)⇔(⌝Q∧P)∨(⌝R∨S)

(60)R∧(P→Q)→S⇔R∧(⌝P∨Q)→S

(61)⇔⌝(R∧(⌝P∨Q))∨S

(62)⇔(⌝R∨⌝(⌝P∨Q))∨S

(63)⇔(⌝R∨(P∧⌝Q))∨S

(64)⇔(P∧⌝Q)∨(⌝R∨S)

(65)所以(Q∧R→S)∧(R→P∨S)⇔R∧(P→Q)→S。

(66)用分析法证明下列蕴含重言式:

(67)P∧Q⇒P→Q

(68)P→Q⇒P→P∧Q

(69)P⇒⌝P→Q

(70)P→(Q→R)⇒(P→Q)→(P→R)

(71)(P→Q)∧(Q→R)⇒P→R

(72)证明:

(73)若P∧Q为真,则P与Q都为真,所以P→Q为真,故P∧Q⇒P→Q。

(74)假设P→P∧Q为假,则P为真,且P∧Q为假,于是Q为假,所以P→Q为假,故P→Q⇒P→P∧Q。

(75)假设⌝P→Q为假,则⌝P为真,即P为假,故P⇒⌝P→Q。

(76)假设(P→Q)→(P→R)为假,则P→Q为真,P→R为假;由P→R为假知P为真,R为假;再由P→Q为真知Q为真;所以Q→R为假,则P→(Q→R)为假,故P→(Q→R)⇒(P→Q)→(P→R)。

(77)假设P→R为假,则P为真,R为假,

(78)若Q为真,则Q→R为假,所以(P→Q)∧(Q→R)为假;

(79)若Q为假,则P→Q为假,所以(P→Q)∧(Q→R)为假;

(80)故(P→Q)∧(Q→R)⇒P→R。

(81)写出下列命题公式的对偶:

(82)⌝(⌝P∨⌝Q)∨⌝(⌝P∨Q)↔P

(83)(P∨⌝Q)∧(P∨Q)∧(⌝P∨⌝Q)

(84)P→((Q→R)∧⌝(P∧⌝Q))

(85)解:

(86)因为⌝(⌝P∨⌝Q)∨⌝(⌝P∨Q)↔P⇔⌝((⌝P∨⌝Q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