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小学六年上册书法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56895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0.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美版小学六年上册书法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人美版小学六年上册书法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人美版小学六年上册书法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人美版小学六年上册书法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人美版小学六年上册书法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美版小学六年上册书法教案.docx

《人美版小学六年上册书法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美版小学六年上册书法教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美版小学六年上册书法教案.docx

人美版小学六年上册书法教案

第1课独体字

(一)

【教学目标】

1、掌握形体方正独体字的形态特点及其写法。

2、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升欣赏和书写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把握形体方正独体字的整体形态特点。

2、教学难点:

掌握独体字笔画间的搭配关系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回顾三年级学习的各种笔画与字形特点,说说毛笔书写应当注意些什么?

二、探究新知

1、我来读帖。

以《九成宫醴泉铭》中的“井”“田”字为例,来学习形体方正独体字的写法

(1)打开PPt,展示原碑中的“井”字和“田”字,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在原碑中这两字有哪些特点?

(2)发现:

首先,形体方正的独体字,外部轮郭近似长方形或正方形,比较平正;其次,形体方正独体字中主笔对字的平稳起关键作用。

2、我来分析。

(1)观察米字格中“井”字和“田”字。

提示:

注意观察“井”字和“田”字在米字格中的位置,以及它们与虚线的关系(教师以米字格图片为主进行讲解)

(2)交流分析。

①“井”字的外轮廓近似长方形,两横上短下长,左竖短而弯,左竖长而伸展②“田”字的外轮廓近似正方形,笔画分布均匀。

3、讲解示范。

教师在水写布上示范书写,边书写边讲解“井”字和“田”字的特点,书写时的笔画笔顺,以及书写时应当注意的地方,突出两字的形状结构。

三、书写实践

1、临写:

指导学生打开课本第2页,先观察课本中的“井”“田”两个例字中的形态,再分析它们的写法,最后再拿起笔临写。

教师巡视指导,注意纠正学生的书写姿势和握笔姿势。

2、对比调整:

对照原碑中的“井”字和“田”字,然后与临字的两字进行对比,发现自己临写时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在对比调整的米字格中进行调整书写。

3、书写练习:

先观察书本第3页原碑中的“身”“元”“四”“田”字,再进行临写和对比调整。

四、展示评价

1、提出评价标准

(1)是否掌握了形体方正独体字的书写要领。

(2)看谁写的字笔画有力度。

2、相互评价,教师点评。

第2课独体字

(二)

【教学目标】

1、掌握外部轮廓近似三角形或菱形独体字的形态特点及其写法。

2、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升欣赏和书写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把握外部轮廓近似三角形或菱形独体字的整体形态特点。

2、教学难点:

掌握外部轮廓近似三角形或菱形独体字笔画间的搭配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形体方正独体字的笔画与字形特点,说说书写应当注意些什么?

二、探究新知

1、我来读帖。

以《九成宫醴泉铭》中的“可”“乎”字为例,来学习外部轮廓近似三角形或菱形独体字的写法

(1)打开PPt,展示原碑中的“可”和“乎”字,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在原碑中这两字有哪些特点?

(2)发现:

①“可”字外部轮廓近似三角形,“乎”字外部轮郭近似菱形;②字中主笔或左右伸展,或上下伸展,重心平稳。

2、我来分析。

(1)观察米字格中“可”和“乎”字。

提示:

注意观察“可”和“乎”字在米字格中的位置,以及它们与虚线的关系(教师以米字格图片为主进行讲解)

(2)交流分析。

①“可”字的长横伸展,两端略下垂;竖钩挺直靠近中线。

②“乎”字的外轮廓近似菱形,主笔长横伸展,左低右高,弯钩微曲。

3、讲解示范。

教师在水写布上示范书写,边书写边讲解“可”和“乎”字的特点,书写时的笔画笔顺,以及书写时应当注意的地方,突出两字的形状结构。

三、书写实践

1、临写:

指导学生打开课本第5页,先观察课本中的“可”和“乎”两个例字中的形态,再分析它们的写法,最后再拿起笔临写。

教师巡视指导,注意纠正学生的书写姿势和握笔姿势。

2、对比调整:

对照原碑中的“可”和“乎”字,然后与临字的两字进行对比,发现自己临写时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在对比调整的米字格中进行调整书写。

3、书写练习:

先观察书本第6页原碑中的“夫”“太”“来”“令”字,再进行临写和对比调整。

四、展示评价

1、提出评价标准

(1)是否掌握了外部轮廓近似三角形或菱形独体字的书写要领。

(2)看谁书写时运笔有节奏。

2、相互评价,教师点评。

第3课独体字(三)

【教学目标】

1、掌握外部轮廓近似偏斜的四边形独体字的形态特点及其写法。

2、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升欣赏和书写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把握外部轮廓近似偏斜的四边形独体字的整体形态特点。

2、教学难点:

掌握外部轮廓近似偏斜的四边形独体字笔画间的搭配关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复习外部轮廓近似三角形或菱形独体字的笔画与字形特点及书写注意点。

二、探究新知

1、我来读帖。

以《九成宫醴泉铭》中的"臣”和“夕”字为例,来学习外部轮廓近似偏斜的四边形独体字的写法

(1)打开PPt,展示原碑中的“臣”和"夕”字,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在原碑中这两字有哪些特点?

(2)发现:

①“臣”字外部轮廓近似偏左斜的四边形,“夕”字外部轮郭近似偏右斜的四边形;②笔画相对集中于字的一侧,字中主笔形态富于变化,险中求稳,偏中取正。

2、我来分析。

(1)观察米字格中“臣”和“夕”字。

提示:

注意观察“臣”和“夕”字在米字格中的位置,以及它们与虚线的关系(教师以米字格图片为主进行讲解)

(2)交流分析。

①“臣”字的笔画分布较为均匀,竖画劲挺。

②“夕”字短撇起笔较尖,长撇向左下伸展。

3、讲解示范。

教师在水写布上示范书写,边书写边讲解“臣”和“夕”字的特点,书写时的笔画笔顺,以及书写时应当注意的地方,突出两字的形状结构。

三、书写实践

1、临写:

指导学生打开课本第8页,先观察课本中的"臣”和"夕”两个例字中的形态,再分析它们的写法,最后再拿起笔临写。

教师巡视指导,注意纠正学生的书写姿势和握笔姿势。

2、对比调整:

对照原碑中的“臣”和“夕”字,然后与临字的两字进行对比,发现自己临写时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在对比调整的米字格中进行调整书写。

3、书写练习:

先观察书本第9页原碑中的“也”“九”“乃”“力”字,再进行临写和对比调整。

四、展示评价

1、提出评价标准

(I)是否掌握了外部轮廓近似偏斜的四边形独体字的书写要领。

(2)看谁能较好地把握笔画之间的关系。

2、相互评价,教师点评。

第4课左右结构

(一)

【教学目标】

1、掌握左右等宽左右结构字的形态特点及其写法。

2、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升欣赏和书写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把握左右等宽左右结构字的整体形态特点。

2、教学难点:

掌握左右等宽左右结构字间架结构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回顾学习过的左右结构的字,说说左右结构的字有什么特点,谈话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我来读帖。

以《九成宫醴泉铭》中的“辟”字为例,来学习左右等宽左右结构字的写法

(1)打开PPt,展示原碑中的“辟”字,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在原碑中这个字有什么特点?

(2)发现:

①“辟”字左右两部分宽窄大致相等。

同时笔画间的穿插和避让,使得两部分既相互呼应乂紧凑和谐:

注意“辟”字在原碑中左下部分是三横不是两横,这与我们日常的“辟”字书写不同。

2、我来分析。

(1)观察米字格中“辟”字。

提示:

注意观察“辟”字在米字格中的位置,以及它们与虚线的关系。

(2)交流分析。

“辟”左右两部分都往竖中线靠拢,避免松散脱节;左部的长撇向左伸展,右部的垂露竖挺直,长横向左穿插,使左右两部分融为一体。

3、讲解示范。

教师在水写布上示范书写,边书写边讲解“辟”字的特点,书写时的笔画笔顺,注意左、右两部分的高低错落变化。

三、书写实践

1、临写:

指导学生打开课本第16页,先观察课本中的“辟”和“效”两个例字中的形态,再分析它们的写法,最后再拿起笔临写。

教师巡视指导,注意纠正学生的书写姿势和握笔姿势。

2、对比调整:

对照原碑中的“辟”和“效”字,然后与临字的两字进行对比,发现自己临写时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在对比调整的米字格中进行调整书写。

3、书写练习:

先观察书本第17页原碑中的“毁”“县”“睹”字,再进行临写和对比调整。

四、展示评价

1、提出评价标准

(I)是否掌握了左右等宽左右结构字的书写要领。

(2)看谁写的字大小合理,轻重得当。

2、相互评价,教师点评。

第5课左右结构

(二)

【教学目标】

1、掌握左窄右宽左右结构字的形态特点及其写法。

2、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升欣赏和书写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把握左窄右宽左右结构字的整体形态特点。

2、教学难点:

掌握左窄右宽左右结构字间架结构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回顾学习过的左右等宽左右结构的字,说说字形特点与书写注意点。

二、探究新知

1、我来读帖。

以《九成宫醴泉铭》中的“陈”字为例,来学习左窄右宽左右结构字的写法

(1)打开PPt,展示原碑中的“陈”字,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在原碑中这个字有什么特点?

(2)发现:

①“陈”字中,左耳刀较窄,右边部分较宽,越过了竖中线,占据了米字格中较大的部分。

2、我来分析。

(1)观察米字格中“陈”字。

提示:

注意观察“陈”字在米字格中的位置,以及它们与虚线的关系。

(2)交流分析。

“陈”左耳刀要写得窄些,以便给右边部分留出适当的空间;左、右两部分不要离得太远,右边部分中,撇向左下伸展,相互靠近的笔画要注意避让和穿插。

3、讲解示范。

教师在水写布上示范书写,边书写边讲解“陈”字的特点,书写时的笔画笔顺,注意左、右两部分的高低错落变化。

三、书写实践

1、临写:

指导学生打开课本第19页,先观察课本中的“陈”和“从”两个例字中的形态,再分析它们的写法,最后再拿起笔临写。

教师巡视指导,注意纠正学生的书写姿势和握笔姿势。

2、对比调整:

对照原碑中的“陈”和“从”字,然后与临字的两字进行对比,发现自己临写时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在对比调整的米字格中进行调整书写。

3、书写练习:

先观察书本第20页原碑中的“抚”“视”“侍”字,再进行临写和对比调整。

四、展示评价

1、提出评价标准

(I)是否掌握了左窄右宽左右结构字的书写要领。

(2)看谁的书写习惯好。

2、相互评价,教师点评。

第6课左右结构(三)

【教学目标】

1、掌握左宽右窄左右结构字的形态特点及其写法。

2、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升欣赏和书写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把握左宽右窄左右结构字的整体形态特点。

2、教学难点:

掌握左宽右窄左右结构字间架结构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回顾学习过的左窄右宽左右结构的字,说说字形特点与书写注意点。

二、探究新知

1、我来读帖。

以《九成宫醴泉铭》中的“则”字为例,来学习左宽右窄左右结构字的写法

(1)打开PPt,展示原碑中的“则”字,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在原碑和米字格中这个字有什么特点?

(2)发现:

①“则”字左边的部分较宽,越过米字格的中竖线;右边的部分较窄。

②书写时左下部与我们硬笔书写有些不同

2、我来分析。

(1)观察米字格中“则”字。

提示:

注意观察“则”字在米字格中的位置,以及它们与虚线的关系。

(2)交流分析。

“则”左边部分适当写宽,但同时也要给左边留出一定的空间;左、右两部分不要离得太远,左边的长横左伸右缩、左低右高,右边的力刀较窄,竖钩挺直伸展,左右两部分靠近的笔画留空均匀。

3、讲解示范。

教师在水写布上示范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