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火战车李岱尔19021945.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567617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烈火战车李岱尔1902194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烈火战车李岱尔1902194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烈火战车李岱尔1902194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烈火战车李岱尔1902194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烈火战车李岱尔1902194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烈火战车李岱尔19021945.docx

《烈火战车李岱尔1902194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烈火战车李岱尔19021945.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烈火战车李岱尔19021945.docx

烈火战车李岱尔19021945

第二十一课勇士中的勇士---王明道(1900-1991)

1、出生于庚子事变中的遗腹子

王明道的父亲是北京一所教会医院的同工,庚子事变时与外国人一起在使馆区避难,因恐惧落入义和团手中受辱,宁可自杀,使得三十多天后出生的王明道成了遗腹子。

2、立志作「中国林肯」的少年

王明道从小上教会学校,十四岁那年有了重生经历。

有一次读到林肯的传记,发现这位受人尊敬的大政治家也出身寒微,于是兴起想作「中国林肯」的念头。

十八岁那年生了一场大病,蒙神奇妙医治,不再想作政治家,而想作传道人。

3、中国教会的「坚城、铁柱、铜墙」

二十出头正是人生开创事业的时候,王明道却到处碰壁,回家操作家事。

但他忠心于这些琐细家事,每天都尽心尽力去做,一有空闲就用来读经、祷告,偶而也出外布道。

1925年起服事之门大开,应邀讲道的次数不断增加。

他以先知杰里迈亚为榜样,自许为中国教会的「坚城、铁柱、铜墙」。

(耶一18)

4、威武不能屈的「基督徒大丈夫」

日军占领华北期间,强迫所有教会加入「华北基督教联合促进会」,王明道的「基督徒会堂」不愿加入,为此他奉命去与日方代表辩论,获得胜利。

父亲胆小自杀的阴影,在儿子身上一扫而空。

五0年代开始,为了坚持不妥协的信仰,长期遭到逼迫、监禁。

他自称五十岁前作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五十岁后才作到「威武不能屈」。

5、至死忠心的「基督精兵」

1979年底获释后,两老住在上海公寓中,每次向访客见证神的恩典后,总不忘合唱「基督精兵」,令人感动。

难怪一位教会史家为杨绍唐、倪柝声、王明道三人写小传,书名《中国教会三巨人》,他的结论是:

王明道才是勇士中的勇士、巨人中的巨人。

第二十二课火焰般的奋兴布道家---宋尚节(1901-1944)

1、兴化的「小牧师」

父亲宋学连牧养的福建兴化教会在1909年经历一次大复兴,信徒人数激增,牧养事工繁重,因此宋尚节十二、三岁的时候,已经成为父亲的好帮手,被人称为「小牧师」。

2、赴美留学攻得博士

在宣教士与教友的帮助下,宋尚节赴美留学,七年半之内由学士、硕士到博士,一一完成。

博士是在俄亥俄州立大学念的,主修化学,他的博士论文至今仍在该校可以看见。

3、蒙召传道

攻得博士后,他蒙召传道,于是进纽约协和神学院,却大感失望。

他自己追求灵命复兴,情绪不定,被校方送进精神病院疗养。

在院中半年多,他把圣经读了四十遍,于1927年底回国。

4、伯特利布道团

回国后,从家乡开始,点燃复兴火焰。

1931年3月初的南昌之行,使他肯定自己复兴的职事。

1932-1934年间,加入计志文、林景康、李道荣、聂子英等人的「伯特利布道团」,三年之间,足迹遍布13省,主领1199次聚会,决志信主者18,000余人。

5、向外扩张境界

1935年起,他的影响力更扩及海外,南洋、台湾教会也都望风披靡,鼓舞奋兴。

他的讲道极具特色,使用道具、表演等方式,配合充沛的灵力,令人印象深刻。

6、蜡烛两头烧

宋尚节像一根两头燃烧的蜡烛,只活到43岁就离世,留下的影响却历久弥新。

王明道撰文推崇他勇敢、真诚,在责备罪恶、劝人悔改、领人得救方面,具有特别的恩赐和使命。

第二十三课不绝如缕的中西文化交流---耶鲁在中国

1、初结的果子

容闳(1828-1912)是中国近代的第一个留学生,由传教士带往美国,毕业于耶鲁大学。

他在中美文化交流上,扮演了开创者的角色,清廷派遣幼童赴美留学就是根据他的建议。

1912年在美去世,葬在离耶鲁大学不远的地方。

2、庚子殉道血斑斑

庚子事变中,耶鲁大学毕业的裴好仁牧师在河北保定遇害,急难中交代中国同工的遗言竟是:

「告诉裴太太,当小裴二十五岁的时候,让他到中国来,代替我继续传讲耶稣基督的福音。

」他的殉道,感动了许多耶鲁人,因而有「耶鲁在中国」差会的成立。

3、耶鲁在中国

「耶鲁在中国」差会成立于1901年,目标是差派耶鲁大学毕业的基督徒到中国服事。

后来选定湖南长沙为基地,展开以医疗与教育为主的宣教工作。

雅礼中学、雅礼大学、湘雅医院、湘雅护校、湘雅医学院等一流机构,都是他们所耕耘的成果。

4、胡美医师

胡美医师(1876-1957)是耶鲁在中国的元老之一,祖父与父亲都是赴印度的宣教士,他原先也回到印度服事,后来接受母校差会的征召,转来中国。

他不但为中国人看病、训练中国医生和护士,还研究中医,融通中西医学与文化。

耶鲁大学一年一度的「胡美讲座」就是为了纪念他而设立的。

5、不绝如缕逾百年

虽经时局动荡、人事变迁,「耶鲁在中国」的精神与工作不绝如缕,现在已改称「雅礼协会」(Yale-China),照样选派毕业生到中国来教英文。

只是比起他们的前辈,现在来华的耶鲁人,有些只知道文化交流,完全忘记当初设立时的福音使命。

第二十四课栗僳女使徒---杨宓贵灵(1901-1957)

1、热爱文学的女学生

宓贵灵生于加拿大的多伦多,从小就是基督徒,不料在读大学时,一位文学教授在课堂上嘲笑基督徒,使她的信心破产,开始追求表面的自由,失去内心的平安。

直到毕业后,有一次她读到中世纪诗人但丁的一句话:

「遵行祂的旨意,我们才有平安。

」带给她很大的震撼,也使她一步步返回信仰的道路上。

2、改变一生的灵修会

宓贵灵参加一个特别的灵修会,改变了她的一生。

这个灵修会是由一位在云南栗僳族人当中传福音的宣教士富能仁所主领。

于是她不顾家人的拦阻,毅然至神学院受装备。

毕业后与神学院的学弟杨志英结婚,两人一同到僳族族当中传福音。

3、宣教情形

1934-1950年间宓贵灵与丈夫在僳族族中传福音,当时云南的交通非常不便,加上当地民众的精灵崇拜与邪灵信仰,使得传福音更加困难,需要有更多的祷告。

她利用6,7,8月的雨季举行「雨季圣经学校」,培养了许多的本地传道人,建立了许多深厚基础的僳族族教会。

4、离开云南

1950年由于局势的转变使他们不得不离开中国,转至泰国北部继续在泰北的僳族族人中传福音。

1954年她不幸罹患乳癌,不得不停止宣教。

生病期间她写了许多的书,将她的一生传记、信仰追求等都写成书,造福许多人。

  

第二十五课烈火战车---李岱尔(1902-1945)

1、奥斯卡最佳影片

1981年全球电影界最受瞩目的奥斯卡奖,将最佳影片颁给「火战车」,这是来华宣教士李岱尔的奥运故事。

他代表英国参加1924年的巴黎奥运会,因为拒绝在主日参加比赛,临时放弃最拿手的百米赛跑,而改参加较不擅长的四百米赛跑,结果不但赢得金牌,还打破当时的奥运纪录,成为这届奥运会的传奇人物。

影片结束前,银幕上出现这几行字:

艾力克•吕道(李岱尔),宣教士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死于中国

全苏格兰为此哀悼

2、为荣耀神而跑

李岱尔是来华宣教士的儿子,出生在天津,回英国念书,爱丁堡大学毕业。

他跑得很快,成为苏格兰家喻户晓的运动明星,但他的心态是为神的荣耀而跑,而且坚持不在主日参加比赛。

3、回到天津服事

李岱尔放弃运动场上大好的前程,回到天津,担任「新学书院」的科学教师,这是一所第一流的教会中学,袁世凯有几个儿子都是该校学生。

他也喜欢下乡布道,与穷苦的人一起生活。

当日本对华北的侵略日益急迫时,他常不顾自身的危险,护送伤患就医,做了许多雪中送炭的事情。

4、魂断集中营

珍珠港事变后,在华西人成为日本的敌人,李岱尔也在1943年3月被送进山东潍县(今潍坊市)的集中营。

这里大约关了一千八百人,包括一批宣教士的子女,他们直接从烟台的学校被送进来,与父母分离,乏人照顾。

李岱尔的妻子与两个女儿已先回加拿大,因此他很照顾这些孩子,成为他们精神上的支柱。

他也自动照顾营中的老人与病人,人人都敬爱他。

不幸他长了脑瘤,1945年2月病逝营中,距离日本投降只有几个月的时间。

全营笼罩在一片深沉的悲哀中。

而他最感遗憾的,也许就是没有机会看见在加拿大出生的第三个女儿。

5、潍坊立碑纪念

1991年在潍坊市第二中学校园、也就是当年的集中营里,竖立起一块李岱尔的纪念碑,碑上刻有一段文字,是改写自圣经以赛亚书40章31节:

「他们必如鹰展翅上腾,他们奔跑却不困倦,行走却不疲乏。

第二十六课入籍中国的小妇人---艾伟德(1902-1970)

1、帮佣赚旅费的宣教士

艾伟德因为学习能力不足,被差会拒绝,但她不死心,宁可帮佣赚旅费,也要到中国去。

每次领到工钱,就直接交给旅行社,免得引诱自己花用。

1932年终于得以成行,先搭火车到海参崴,再乘船到天津,这是最便宜却也较危险的路线。

果然在经过西伯利亚的时候,她遭到俄国特务的刁难与骚扰,幸而平安脱逃。

2、经营传福音的客栈

请艾伟德来山西阳城帮忙的老师母突然去世,留下新手挑起经营客栈的重担。

阳城虽是一个偏远山城,却是赶集骡队的过夜休息站。

老师母在此经营客栈,就是希望向骡夫们传福音,因为骡夫们的活动范围广,可以成为很好的福音媒介。

3、对地方上的贡献

阳城县长请艾伟德出任「放足专员」,她因此得以进入民宅宣导放足的好处,趁机也可以传福音。

有一次监狱发生暴动,她被请去担任警察与受刑人之间的桥梁,及时化解了一场危机。

最重要的是,她收养了很多孤儿,而她一生中最传奇的事情,莫过于抗战期间带着大约一百个孤儿,穿过日军占领区,渡过黄河,护送他们到达政府办的收容机构。

4、成为一个宣教明星

1957年她的传记《小妇人》在英国出版,造成轰动,美国一家电影公司将她的故事拍成电影「六福客栈」,票房也甚佳。

一夕之间,艾伟德成为家喻户晓的宣教明星。

5、晚年定居台湾

早在抗战前,艾伟德已经入了中国籍,晚年她定居台湾,继续收养孤儿,创办「艾伟德儿童之家」。

1970年1月3日病逝台北,安葬于台北近郊的一个校园里,对于一生为上帝、为中国、为孤儿而活的「小妇人」而言,这就是落叶归根的结局吧!

第二十七课女性奋兴布道家的先驱---余慈度(1873-1931)

1、家世与教育

余慈度的父亲是随军医生,为太平天国所俘虏,后来脱逃,在杭州落脚,成为美国长老会的传道人。

十五到二十三岁的八年间,余慈度在苏州的博习高等医学堂学医,表现优异,外国籍院长在年度报告中,还特别提及她的名字与表现。

2、赴韩国宣教

医学院毕业后,与甘博师母一起赴韩国汉城宣教,历时六年(1897-1903),中间有一年半的时间因为生病回国就医。

她在韩国参与的的事工,是以教会办的「培花女子学堂」为中心,除了教学与编辑教材外,同时担任校医兼校牧,担子相当沉重。

3、教会复兴运动的先驱

二十世纪初年中国教会经历一连串的复兴运动,如1908年的东北大复兴、1909年的福建兴化大复兴、1923年的福州大复兴、1925年的上海大复兴、1927年的山东大复兴等,影响教会前途至为深远。

余慈度是第一代的奋兴布道家,在她主领的奋兴布道会中,结出许多承担下一波复兴运动的果子。

为了培训女传道人,她在上海创办「查经祈祷处」,又举办每年一次的「暑期查经班」,后来改名为「暑期预言查经特会」。

4、对新神学宣战

1927年余慈度赴英出席属灵程度极高的「开西大会」(KeswickConvention),并获得在大会中发言的殊荣。

她大声疾呼教会要提防日益猖獗的「新神学」,说得铿锵有力,扣人心弦,留给与会人士深刻的印象。

第二十八课捍卫圣道的学者---章力生(1904-1996)

1、立志作圣人

章力生是江苏无锡人,父亲专心修道,母亲虔诚拜佛,而他自己在就读教会办的沪江大学时,也因为厌恶学校的宗教气氛而退学。

从小他的人生观就是要努力读书、著作、作圣人,留芳百世。

二十一岁当教授,二十六岁当院长,自视甚高,敖气凌人。

「敖骨令人钦佩,敖气令人担心」,这是好友对他的规劝。

2、办学与从政

抗战以后在太湖之滨创办江南大学,延请唐君毅、钱穆、牟宗三等著名学者合作,具有强烈的人文主义色彩,以复兴中国文化为己任。

继而从政,先后当选制宪国民大会代表,在广东提倡农村复兴运动,致力于南洋问题、海疆问题之研究,出任侨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学以致用,报效国家。

3、在印度尼西亚得救

战后他应邀前往印度演讲弘法,不料无法如愿,临时转赴印度尼西亚等待,结果就在印度尼西亚聆听福音,决志归主,时年四十六岁。

在走过唯物、唯法、唯德、唯道、唯释等思想的阶段后,他终于登上唯独基督的高峰。

如同使徒保罗经常述说大马色之行如何遇见主,章教授在他的著作中,也反复陈述印度之行如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4、士大夫的使徒

1956年赴美,入神学院就读,曾经是最年轻的教授,如今成了最年长的学生。

过去几十年在学术领域所下的功夫,如今为主使用,成为向中国知识分子布道的利器,因此他被称为「士大夫的使徒」。

5、建立辩道的体系

章教授晚年的写作事奉令人感佩,经常把晚餐视为「第二次早餐」,也就是几乎不眠不休,日以继夜地工作。

奇妙的是,他的身体反较年轻时强健,痔疮、胃溃疡等宿疾先后治愈,而且活到92高龄。

他所留下的几套大书,如总体辩道学、系统神学等,体大思精,极有价值。

在建立本色化的辩道体系方面,他的著作是一块重要的里程碑。

第二十九课献身科学与信仰的智者---张明哲(1914-1998)

1、家世与教育

张明哲生于武昌,父亲是西医,同时精研国学,这种中西合璧的特质,后来也在他身上表露无遗。

十三岁时,他自己一人依靠外祖母在北平读书,养成独立的精神,也造成他内向、孤独的性格。

就读清华大学化学系时,他充分利用学校开架式的图书馆,博览群书,奠定他后来知识格局开阔的基础。

2、少年得志的工程师

1937年他考上公费留美,从日军炮声隆隆下的上海出发,入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化工。

取得硕士学位后,因急于返国共赴国难,放弃继续攻读博士的机会。

回国后受到重用,26岁就担任国立西南联大的副教授,后来被派到刚光复的台湾接收日本留下的石油事业,36岁担任高雄炼油厂的厂长,一路走来,可以说是相当顺利。

3、诚实的寻道者

张明哲的信仰之旅,其历程大约是从科学、哲学、佛学到基督教,最后在基督教里找到道路、真理与生命。

担任高雄炼油厂厂长的时候,有位传道人常介绍基督教的书刊给他看,也劝他用吃鱼的方法读圣经:

先读能接受的(鱼肉),跳过不能接受的(鱼刺)。

终于他在1954年受洗,从此终身笃信基督,而且成为热心传福音给学生的「校园使徒」。

4、学生福音事工的使徒

在自己所属的教会里,他带着年轻人打扫、查经、交谊,扮演亦父、亦师、亦友的角色,一些当年他所辅导的学生,如今已是华人教会的栋梁之才。

此外他也投身超教会的「校园福音团契」,带领一批年轻的传道同工,专心致力于向大、中学生传福音。

在此同时,他在科学与教育上的领导能力,也一直获得政府的信任与重用,历任台湾大学教授、科学教育馆馆长、(台湾)清华大学校长、国家科学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

5、退休后在美国的服事

1984年举家赴美,仍不忘学生福音事工的重要,常在家中接待中国留学生与访问学者,为他们举办有关文化、信仰、生活等议题的研讨会。

也到神学院讲课,读书、写作、关心年轻人,日子相当充实。

1998年病逝,美国与台湾两地都有追思礼拜。

第三十课不灭的灯火---吴勇长老(1920-)

1、殖民地的爱国少年

吴勇生于厦门,长于英国殖民地新加坡,少年时眼见殖民政府歧视华人,心怀怨忿,不时藉端滋事。

连带着排斥基督教,视之为帝国主义的附庸。

宋尚节来新加坡开布道会时,他曾率众前往闹场,投掷「柏油蛋」,手段激烈。

后来因策划反英活动,被殖民政府驱逐出境,并列为不受欢迎的人物。

2、廉洁自重的警察

台湾光复后,已在警界服务的吴勇也被派来接收日本人留下的财产,有一回他的上司居然讽刺他不会侵吞公物、饱满私囊,令他深觉不齿,因而辞职。

就在这个心灰意冷、仿徨不安的时期,他路过礼拜堂,被悦耳的歌声所吸引,就进去听道,并且当天决志信主。

3、罹患肠癌蒙主医治

三十岁出头时,吴勇罹患肠癌,手术的前一天,才四岁多的女儿居然一再说出安慰的经文:

「压伤的芦苇,祂不折断;将残的灯火,祂不吹灭。

」说完还唱,令绝望中的父母大得安慰。

第二天开刀,主治医生认为已经蔓延至许多器官,无法切除,只好照旧缝合起来。

不久后,末期的癌症蒙主医治,吴勇也开始全职服事。

4、不断扩张的服事境界

由于有奇妙医治的经历,所以许多人慕名而来听他讲道,因而决志信主的人不计其数。

他所牧养的教会,五十多年来已由一堂增植为二十多堂。

他的足迹遍及全球各地,是华人教会最敬重的讲员之一。

他在一九六0年代就呼吁华人教会应该承担海外宣教的使命,并为此成立差会,全力以赴。

5、吴勇长老全集出版

2000年《吴勇长老全集》出版,五十年来的讲章尽在其中,将是华人教会一项珍贵的属灵遗产。

吴长老至今(2002年)仍事主不懈,不愧如他的传记所采用的书名---不灭的灯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