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伤科护理常规.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566644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骨伤科护理常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医骨伤科护理常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医骨伤科护理常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医骨伤科护理常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医骨伤科护理常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骨伤科护理常规.docx

《中医骨伤科护理常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骨伤科护理常规.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骨伤科护理常规.docx

中医骨伤科护理常规

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1.病室环境

(1)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根据病证性质,病室内温湿度适宜。

2.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

3.入院介绍。

(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3)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4.监测生命体征,做好护理记录。

(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

(2)新人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3日。

(3)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

(4)若体温39℃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5)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6)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5.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

6.每周测体重1次,或遵医嘱执行。

7.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8.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9.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保持伤口敷料干燥,发现浸湿、脱落等情况及时处理,或报告医师。

(2)保持各引流管通畅,不受压,不脱落,注意及记录引流液的量、性质及气味等,引流袋每日更换1次,遵守无菌技术原则。

(3)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神志、舌脉、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治疗。

(4)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做好护理记录。

(5)手术患者按骨伤科手术护理常规进行。

(6)根据病情,指导并帮助患者进行护理有效的功能锻炼,使患者及家属了解功能锻炼的意义、原则、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等。

10.遵医嘱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外治或内服药,观察用药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11.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12.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患者配合治疗。

13.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14.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15.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骨伤科手术护理常规一、术前护理1、遵医嘱完善术前各项检查。

2、针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做好情志护理。

3、根据病情,制定功能锻炼计划和术前指导,并教会患者。

4、术前清洁皮肤,遵医嘱行手术区备皮,做好护理记录。

5、术前晚遵医嘱禁食禁水;给予安神镇静药物,保证充足睡眠。

6、术日晨护理

(1)遵医嘱给予麻醉用药,将病历、X线片、CT片及术中用药等带入手术室。

(2)再次核对患者姓名、床号及手术名称。

7、根据手术要求备好术后用的硬板床,根据病情及手术种类,必要时备牵引器具。

二、术后护理1、术后将患者平稳地抬上床。

四肢手术,取平卧位,抬高患肢;脊柱手术,取平卧位,保持脊柱平直,按时给予轴位翻身。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2)保持引流管通畅,定时观察和记录引流液的色、质及量。

发现异常时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3)定时查看敷料,观察有无渗血和分泌物,注意其色、质、量,及时更换,做好记录。

(4)评估伤口疼痛的性质、程度和持续时间,分析疼痛的因素,遵医嘱使用针刺或药物,以减轻和缓解疼痛。

3、针对不同的情绪反应,鼓励患者树立信心,战胜疾病。

4、根据患者手术的情况,指导不同的功能锻炼。

5、牵引、外固定手术患者,按牵引、外固定护理常规进行。

牵引术护理常规一、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二、向患者说明牵引的目的、注意事项,使患者主动配合。

三、洗净患肢,局部备皮。

根据病情需要,帮助患者摆好体位,分散注意力,减轻患者紧张心理,协同医师做好牵引术。

四、凡新上牵引的患者,要做好交接班,倾听患者主诉,观察患肢血液循环、肢体感觉及活动情况,发现异常,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五、保证牵引效能,注意观察以下事项,做好护理记录。

1、牵引的重锤要悬空,不可着地或靠在床架上,不可随意增减牵引重量。

2、嘱患者不要擅自改变体位,保持牵引所需的体位和力线。

3、牵引绳应滑动自如,被物不可压在牵引绳上,以免影响牵引轴线及牵引力。

4、滑动牵引的患者,适当抬高床头或床尾等处,以保持牵引力与反牵引力的平衡。

5、按医嘱定时测量两侧肢体的长度,做好记录。

6、皮肤牵引时,要随时观察胶布及绷带有无松散或脱落,局部皮肤有无水泡、皮疹或溃疡,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7、保持骨牵引处针眼的干燥,定期清洁换药,预防感染。

注意观察钢针有无松动、滑脱、皮肤有无拉豁,如发现牵引针向一侧偏移时,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8、人工牵引、电脑脊椎牵引、颈椎牵引等需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六、向患者解释早期功能锻炼的意义,指导患者功能锻炼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七、鼓励患者深呼吸、用力咳嗽,预防坠积性肺炎;鼓励多饮水,保持二便通畅。

小夹板外固定护理常规一、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1、向患者说明小夹板固定的注意事项,以取得患者的主动配合。

2、整复固定完毕,搬动患者时,注意保护患肢,保持正确的位置,严防骨折断端重新移位。

3、固定期间,抬高患肢并保持患肢的功能位或所需特殊体位。

4、注意观察小夹板包扎的松紧度,以布带能在夹板上下移动1cm为标准,

随着患肢肿胀逐渐消退时,及时报告医师,进行调整。

5、经常巡视病房,倾听患者主诉,密切观察患肢的血液循环。

如发现肢端皮肤青紫或苍白,肤温较对侧下降甚至冰凉,主诉剧痛、麻木等现象时,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6、整复固定后麻醉药效消失,患者感觉正常后,可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7、经常检查压垫的放置位置是否合适,避免夹板压迫,形成压疮。

保持小夹板的清洁。

8、解除固定后,如需中药熏洗、热敷,应给予具体指导。

上肢骨折护理常规指上肢及上肢带骨的骨连续性中断,常见骨折有锁骨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肱骨髁上骨折、肱骨外髁骨折、桡骨下端骨折等。

一、护理评估1、受伤史、暴力性质。

2、患肢疼痛、肿胀、瘀斑、功能障碍、畸形等情况。

3、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情况。

4、X线摄片及CT等检查结果。

二、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

(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保持肢体功能位或所需的治疗性体位。

(3)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骨折部位疼痛、肿胀、血运情况。

2)外固定包扎的松紧度,发现问题时,报告医师,及时调整。

3)患肢皮肤温度和颜色、动脉搏动、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及被活动手指时的反应。

2、用药护理遵医嘱局部给予贴敷、熏洗,过敏者及时揭去,注意观察用药反应。

3、饮食护理

(1)骨折早期饮食宜清淡、富营养、易消化,忌食肥甘、厚腻之品。

(2)骨折中后期宜选择补益气血之品。

(3)长期卧床患者鼓励多饮水,食用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以利大便通畅。

4、情志护理做好情志疏导和生活护理,避免患者焦虑情绪和恐惧心理,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5、临症护理

(1)上肢骨折一般应使上臂自然下垂、肘关节屈曲90⁰、腕关节背伸30⁰、前臂中立位、手半握拳、拇指对掌位,三角巾悬吊。

(2)锁骨骨折患者在卧床休息时,应肩胛区垫高,以保持两肩后伸。

(3)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在仰卧时,头部稍抬高,患肢垫高与躯干平行,避免肩关节前屈或后伸。

帮助患者坐起时,应托挟背部及健侧肩部,以免引起患侧疼痛。

(4)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6、并发症护理

(1)出血1)观察体温、神志、尿量、创面出血情况。

2)给予局部压迫止血或手术。

需要时补充血容量。

(2)神经损伤1)观察患肢的感觉,手、手指的活动情况。

2)避免石膏支具卡压神经。

避免肢体过度牵引。

如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

(3)感染1)观察创面、骨牵引或外固定支架针孔有无红、肿、热、痛,渗液,体温,血象变化。

2)及时换药,予75%酒精或PVP-I消毒针孔BID,抗炎治疗。

(4)骨筋膜室综合征1)观察有无进行性疼痛、活动障碍、肿胀、压痛及肌肉被动牵拉痛,观察肢端血供、活动、感觉及全身情况,观察石膏支具绷带绑扎的松紧度。

2)预防:

平时要及时调整石膏支具的松紧度,避免过紧,抬高患肢,按医嘱正确使用甘露醇。

如怀疑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应立即通知医生,解开石膏或支具,平放患肢,患肢避免按摩热敷,配合医生做好切开减压的准备。

(5)肺栓塞1)观察神志、生命体征、氧饱和度、胸闷、胸痛、皮肤情况。

典型表现为发热、体温突然升高、脉快、呼吸困难、低氧血症、意识障碍、嗜睡、朦胧或昏迷、周身乏力、可出现抽搐、皮肤有出血斑,肺部X线可见全肺暴风雪状阴影。

2)预防:

骨折部位给予确实的外固定、制动,操作手法轻柔,小心搬运,患肢抬高放置,预防感染和防治休克,纠正酸中毒,给氧。

3)严重骨折创伤有明显低血氧,又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者,有明显的诊断次要指标(如贫血、血小板减少等)可以初步诊断,应密切观察,及时治疗。

4)治疗以症状治疗为主。

可给予呼吸支持疗法,头部降温,脱水疗法,镇静剂,肝素、低分子右旋糖酐、激素、抑肽酶、利尿剂,严格控制晶体液量,加强抗感染等。

(6)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观察上肢有无疼痛、肿胀、静脉扩张、肌肉压痛。

2)预防,加强上肢肌肉静态收缩和腕关节的活动、理疗、预防性抗凝治疗。

3)血栓形成后,避免患肢活动,忌按摩、理疗等,按医嘱予抗凝溶栓治疗。

(7)废用综合症1)根据患者的活动能力,早期进行肌肉收缩锻炼。

2)在不影响骨折断端移位的前提下,尽早进行肌肉收缩放松运动及未固定关节的各项运动。

(8)压疮1)观察患者疼痛的部位,皮牵引或石膏支具对皮肤的卡压情况,注意牵引部位或边缘皮肤有无破损或出现水疱。

2)注意局部皮肤情况。

卧床患者定时翻身、抬臀。

(三)辩证施护1、气滞血瘀证

(1)病室应保持安静、整洁、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温湿度适宜,定时开门窗通风,但应避免患者受凉。

(2)新伤、肿痛较剧或有感染发热者,饮食宜清淡。

待病情稳定,大便通畅,舌苔转为正常时,再进清补之品,忌辛辣、腥膻、肥甘厚腻之品。

(3)加强情志调护,消除不必要的顾虑,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使其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进行有效的肢体功能锻炼,增强治疗信心,促进早日康复。

(4)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损伤情况及全身状况,如有面色苍白、气短懒言、四肢厥冷、大汗淋漓、脉搏细数。

甚至昏迷等血虚气脱时,应立即通知医师,配合抢救。

(5)开放性骨折患者,在清创术中应注意创口大小、出血量的多少、有无异物及重要血管、神经的损伤等。

(6)患肢疼痛,影响睡眠及休息时,除抬高患肢、消肿外,局部可外敷消瘀膏,临时可服延胡素片或其他止痛药。

(7)瘀血肿痛明显者,可用中药外敷;如局部发痒,出现皮疹时,停用。

(8)外敷中草药单方:

如新伤红肿,可用生栀子、接骨木,捣烂外敷或调面粉敷。

(9)针刺止痛上肢宜选合谷、外关穴,下肢宜选足三里、阳陵泉、解溪,内庭等穴。

(10)本证宜选服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之中药方剂。

中药汤剂易温服。

(11)保持大便通畅,大便干燥者,选用麻子仁丸。

也可选用番泻叶代茶饮,或蜂蜜开水温服。

(12)加强功能锻炼,防止发生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和关节僵硬等并发症,以促进功能的尽快恢复。

(13)指导患者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好个人卫生,协助患者擦身、按摩、翻身等,以防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2、肝肾亏虚证

(1)病室环境宜安静,室温宜偏暖,注意气候变化,避免六淫侵袭。

(2)饮食宜用补益肝肾的食品,如枸杞、山药、桑葚、芝麻等。

忌辛辣,戒烟酒。

(3)久病宜致各种情志问题,可见失眠、多梦、纳差、烦躁不安或沉默寡言等症状,故要加强情志调护,必要时配合疏肝理气佐以补益肝肾的中药治疗。

(4)头晕目眩者嘱其静养休息,可佐以中药治疗。

(5)腰酸腿软者可针刺肾俞、腰俞、环跳、血海等穴。

(6)骨折康复期,气候变化时,若局部疼痛、关节僵硬着可做局部按摩或局部用中药洗剂熏洗,以舒经通络,通利关节,每日2次,注意防止烫伤。

(7)本证可选服补益肝肾之地黄汤加味,如阴虚者,用麦味地黄汤,杞菊地黄汤;偏阳虚者,用桂附地黄汤;气血虚者,用八味汤等。

汤剂宜温服。

(四)健康指导1、指导患者和家属正确掌握有关牵引、外固定的配合方法。

2、指导患者将患肢处于功能位或治疗所需体位。

3、指导患者根据骨折不同部位和不同时期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

4、定期复查,逐步恢复功能活动。

下肢骨折因下肢及下肢带骨的骨连续性中断所致。

病位常见的有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干骨折、髌骨骨折、胫腓骨干骨折、踝部骨折等。

(一)护理评估1、受伤史,暴力性质。

2、其它脏器有无损伤。

3、患肢疼痛、肿胀、瘀斑、功能障碍、畸形等情况。

4、生活自理能力及心理社会状况。

5、X线摄片、CT、血常规和生化等检查结果。

(二)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

(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嘱患者保持功能体位或治疗所需体位。

(3)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患肢局部疼痛、皮肤颜色、温度等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2、用药护理

(1)疼痛时遵医嘱使用止痛剂或针刺止痛。

(2)遵医嘱局部贴敷时,注意避免烫伤皮肤,过敏者及时揭去,并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

3、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多饮水。

4、情志护理生活上给予关心和照顾,使之安心养病。

5、临症施护

(1)下肢骨折一般应使髋关节屈曲15⁰、外展20⁰、膝关节屈曲15⁰、踝关节

背伸90⁰、足尖向上位。

(2)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时,应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防止外旋、内收。

(3)定时协助患者坐起,深呼吸并拍打背部,预防肺部感染。

6、并发症护理

(1)出血1)观察体温、神志、尿量、创面出血情况。

2)给予局部压迫止血或手术。

需要时补充血容量。

(2)神经损伤1)观察患肢肢端血运、感觉及活动情况。

2)避免石膏支具卡压神经。

避免肢体过度牵引。

如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

(3)感染1)观察创面、骨牵引或外固定支架针孔有无红、肿、热、痛,渗液,体温,血象变化。

2)及时换药,每日两次给予75%酒精消毒针孔,抗炎治疗。

(4)骨筋膜室综合征1)观察有无进行性疼痛、活动障碍、肿胀、压痛及肌肉被动牵拉痛,观察肢端血供活动感觉及全身情况,观察石膏支具绷带绑扎的松紧度。

2)预防:

平时要及时调整石膏肢具的松紧度,避免过紧,抬高患肢,按医嘱正确使用甘露醇。

3)如怀疑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应立即通知医生,解开石膏或支具,平放患肢,患肢避免按摩、热敷,配合医生做好切开减压的准备。

(5)肺栓塞1)观察神志、生命体征、氧饱和度、胸闷胸痛、皮肤情况。

典型表现为发热、体温突然升高、脉快、呼吸困难、低氧血症、意识障碍、嗜睡、朦胧或昏迷、周身乏力、可出现抽搐、皮肤有出血斑,肺部X线可见全肺暴风雪状阴影。

2)做好预防,骨折部位给予确实的外固定、制动,操作手法轻柔,小心搬运,患肢抬高位放置,预防感染和防治休克,纠正酸中毒,给氧。

3)严重骨折创伤有明显低血氧,又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者,有明显的诊断次要指标(如贫血、血小板减少等)可以初步诊断,应密切观察,并应开始治疗。

4)治疗以症状治疗为主。

可给予呼吸支持疗法,头部降温,脱水疗法,镇静

剂,肝素、低分子右旋糖酐、激素、抑肽酶、利尿剂,严格控制晶体液量,加强抗感染等。

(6)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注意观察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征象,如发现肢体肿胀、麻木、疼痛等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2)预防:

加强小腿肌肉静态收缩和踝关节的活动、理疗、预防性抗凝治疗。

3)教会陪护人员按摩患肢并指压有关穴位,如涌泉、三阴交、承山、足三里等穴,以活血通络、止痛。

4)血栓形成后,避免患肢活动,忌做按摩、理疗等,按医嘱予抗凝溶栓治疗。

5)如有肿胀,遵医嘱用芒硝2000克、加冰片10克外敷患侧下肢,以渗湿利水消肿。

(7)肌肉萎缩、关节僵硬1)根据患者的活动能力,早期进行肌肉收缩锻炼。

2)在不影响骨折断端移位的前提下,尽早进行肌肉收缩放松运动及未固定关节的各项运动。

(8)压疮1)根据患者疼痛的部位,皮牵引或石膏支具对皮肤的卡压情况,注意牵引部位或边缘皮肤有无破损或出现水疱。

2)注意骶尾部皮肤情况。

卧床患者定时翻身、抬臀,及时调整皮牵引。

(9)便秘1)评估患者的饮食结构、排便习惯、目前的排便情况、活动情况。

2)很多患者不习惯床上排便,怕造成别人麻烦,应消除患者的心理顾虑,宣教便秘及便秘防治的相关知识,宣教保持大便通畅的重要性。

(三)辩证施护1、气滞血瘀证

(1)病室应保持安静、整洁,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温湿度适宜,定时开门窗通风,但应避免患者受凉。

(2)新伤、肿痛较剧或有感染发热者,饮食宜清淡。

待病情稳定,大便通畅,舌苔转为正常时,再进清补之品,忌辛辣、腥膻、肥甘厚腻之品。

(3)加强情志调护,消除不必要的顾虑,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使其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进行有效的肢体功能锻炼,增强治疗信心,促进早日康复。

(4)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损伤情况及全身状况,如有面色苍白、气短懒言、四肢厥冷、大汗淋漓、脉搏细数,甚至昏迷等血虚气脱时,应立即通知医师,配合抢救。

(5)开放性骨折患者,在清创术中应注意创口大小、出血量的多少、有无异物及重要血管、神经的损伤等。

(6)患肢疼痛影响睡眠及休息时,除抬高患肢、消肿外,局部可外服消瘀膏,临时遵医嘱可服止痛药治疗。

(7)瘀血肿痛明显者,可用中药外敷;如局部发痒,出现皮疹时,停用。

(8)外服中草药单方:

如新伤红肿,可用生栀子、接骨木,捣烂外敷或调面粉敷。

(9)针刺止痛上肢易选合谷、外关穴,下肢宜选足三里、阳陵泉、解溪、内庭等穴。

(10)本证宜选服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之中药方剂。

中药汤剂宜温服。

(11)保持大便通畅,大便干燥者,选用麻子仁丸,水煎服。

也可选用番泻叶带茶饮或蜂蜜开水冲服。

(12)加强功能锻炼,防止发生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和关节僵硬等并发症,以促进功能的尽快恢复。

(13)指导患者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好个人卫生,协助患者擦身、按摩、翻身等,以防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2、肝肾亏虚证

(1)病室环境宜安静,室温宜偏暖,注意气候变化,避免六淫侵袭。

(2)饮食宜用补益肝肾的食品,如枸杞、山药、桑葚、芝麻等。

忌辛辣、肥甘厚腻之品,如韭菜、生姜,戒烟酒。

(3)久病宜致各种情志问题,可见失眠、多梦、纳差、烦躁不安或沉默寡言等症状,故要加强情志调护,必要时配合疏肝理气佐以补益肝肾的中药治疗。

(4)头晕目眩者嘱其静养休息,可佐以中药治疗。

(5)腰酸腿软者可针刺肾俞、腰俞、环跳、血海等穴。

(6)骨折康复期,气候变化时,若局部疼痛、关节僵硬着可做局部按摩或局部用宽筋散洗剂熏洗,以舒经通络,通利关节,每日2次,注意防止烫伤。

(7)本证可选服补益肝肾之地黄汤加味,如阴虚者,用麦味地黄汤、杞菊地黄汤;偏阳虚者,用桂附地黄汤;气血虚者,用八味汤等。

汤剂宜温服。

(四)健康指导1、注意安全,防止发生意外骨折。

2、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能和身体的协调性,防止骨质疏松,减少骨折发生。

3、指导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循环渐进的功能锻炼。

4、指导患者定时更换体位,定时排便,预防便秘。

5、去除牵引和外固定后,鼓励患者尽量使用拐杖,防止负重再跌仆。

6、定期到医院复查。

骨盆骨折的护理常规因外伤引起骨盆完整性遭受破坏所致,常可合并膀胱、尿道、直肠及盆腔内血管、神经损伤引起出血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病位可见骨盆边缘撕脱性骨折、骶尾骨骨折、骨盆环单处骨折、骨盆环双处骨折。

(一)护理评估1、生命体征,受伤史、暴力性质。

2、疼痛、肿胀、瘀斑、下肢活动障碍、血尿、腹痛等状况。

3、对疾病的认知程度、生活自理能力。

4、心理社会状况。

5、X线、CT等检查结果。

(二)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

(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神志、尿量等全身情况,做好手术准备。

2)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呼吸急促、脉微细、血压下降时,立即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出现尿道口滴血、血尿、膀胱膨胀、排尿障碍、会阴部血肿、尿液外渗时,立即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4)出现肛门疼痛、出血、触痛等直肠损伤时,立即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5)出现括约肌功能障碍、下肢无力或皮肤感觉异常等神经损伤时,立即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6)骨盆单处骨折且骨盆环保持完整者,应卧床休息。

患者处于舒适位,屈

髋以减少疼痛。

2、给药护理中药汤剂宜温服,服药后观察药效及反应。

3、饮食护理要鼓励患者多饮水,多食水果、蔬菜,以利通便。

4、情志护理多与患者沟通,给予精神安慰,解除患者的紧张心理。

5、临症护理

(1)骨盆多处骨折并移位明显时,做骨盆托带悬吊牵引术,保持仰卧位,托带离床面约5cm。

大小便时,可将便盆置于托带与臀部之间,注意不被污染。

(2)尿道不全撕裂损伤时,遵医嘱膀胱内留置尿管2周,注意防止尿管脱出。

留置导尿管时保持引流管通畅及会阴部清洁,及时清理分泌物,以免逆行感染。

仔细观察尿液性状、量及颜色,发现异常时,及时报告医师。

(3)出现便秘,不宜行腹部按摩法,必要时可遵医嘱服用缓泻剂。

6.并发症护理三、健康指导1、忌急躁、焦虑情绪,树立康复信心。

2、腹部注意保暖,防止局部受凉或受碰撞、挤压。

康复期可自理日常生活,但不可劳累。

3、每日进行腰背肌、双下肢功能锻炼,注意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4、注意安全,学会自我保护,防止骨折伤口再损伤。

伤筋护理常规因各种暴力或慢性劳损或六淫侵袭等原因所致筋的损伤,统称为伤筋。

筋的范围是比较广泛,主要指皮下组织、肌肉、肌腱、韧带等组织,筋伤以局部瘀肿、疼痛、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

(一)护理评估1、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病因,病机。

2、局部有无瘀血肿胀、疼痛、功能障碍。

3、生活自理能力、心理、社会状况。

4、X线摄片及CT等检查结果。

(二)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

(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注意休息,局部保暖,免受风寒。

四肢扭挫伤者,应抬高患肢,必要时加以固定,限制活动。

腰背部扭挫伤者,宜卧硬板床。

(3)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观察损伤部位的疼痛、肿胀及功能障碍活动受限程度,必要时观察体温、脉搏、血压及神色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2、用药护理疼痛剧烈者,遵医嘱给予止痛剂。

中药需温服并观察药效及反应。

遵医嘱行中药贴敷、药熨、薰洗。

出现过敏症状应及时揭去。

3、饮食护理多食具有润肠通便、富含纤维素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忌辛辣、腥膻、肥甘厚腻之品。

4、情志护理患者因疾病或疼痛等原因而产生烦躁不安、失眠、多梦等症状时,应做好精神安慰和鼓励以调畅情志,必要时结合中药治疗。

5、临症施护

(1)气滞血瘀者,严密观察损伤部位的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程度,并作记录。

(2)遵医嘱刺络拔罐、后期可用灸法,施灸时注意皮肤距离,小心艾火灼伤皮肤。

6、并发症护理三、健康指导1、向患者介绍本病的预防措施,如体力劳动或剧烈活动前,先做好准备活动。

2、弯腰、负重、低头等活动时,注意正确的姿势和体位。

3、避免过度疲劳,平时锻炼身体,量力而行,避免发生伤筋。

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常规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脊神经根所致。

以腰部疼痛或伴有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无力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常见于腰4、5、和腰5骶1等椎间盘。

(一)护理评估

1、病史、诱因。

2、疼痛部位、程度、体位等状况。

3、评估腰部功能、下肢感觉和肌力、大小便情况。

4、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

5、X线、CT、MRI等检验结果。

(二)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

(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对急性发作期的患者,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与体位变化的关系以及有无放射痛和皮肤感觉异常等情况。

2)推拿前嘱患者排空大小便。

3)推拿后即用腰围固定腰部,平卧硬板床;观察腰腿疼痛情况。

4)症状缓解后应坚持腰背肌锻炼。

5)注意患者有无二便功能障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