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解读内容全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565786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814.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解读内容全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解读内容全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解读内容全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解读内容全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解读内容全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解读内容全文.docx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解读内容全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解读内容全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解读内容全文.docx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解读内容全文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解读内容(全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方式的变化,尤其是人口老龄化及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居民不健康生活方式日益突出,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对居民健康的影响越加显著,心血管病发病率仍持续增高。

目前,中国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农村为46.66%,城市为43.81%,心血管病给居民和社会带来的经济负担日渐加重。

  为响应"健康中国行动",促进由疾病治疗向健康维护转变,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将2005年以来每年组织全国相关领域的专家编撰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改版为《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增加了心血管健康行为、康复、基础研究等相关内容。

本文就最新出版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1]更新要点进行解读。

一、心血管健康影响因素

1烟草使用

  全球每年约190万人因为烟草使用或二手烟暴露引发的冠心病失去生命,约占全球冠心病死亡的1/5。

估计38.2万人由于暴露于二手烟引发的冠心病而死亡,占冠心病总死亡人数的4.3%。

  中国≥15岁人群吸烟率在2010年为28.1%,2018年下降至26.6%。

其中男性吸烟率50.5%,女性2.1%。

45~64岁年龄组现在吸烟率最高,达30.2%。

  2019年,中学生吸烟率为5.9%,其中初中生、高中生和职业高中生分别为3.9%、5.6%和14.7%。

与2014年相比,初中生吸烟率下降33.9%(从5.9%下降到3.9%),尝试吸烟率下降27.9%(从17.9%下降到12.9%)。

  2018年,中国非吸烟者的二手烟暴露率为68.1%,较2010年的72.4%有所改善。

  中国吸烟男性的超额死亡风险15年间约增加1倍。

除非采取广泛的戒烟手段,否则中国每年因烟草造成的死亡人数将从2010年的100万左右,增至2030年的约200万,预计2050年将达到300万[2]。

  截至2020年10月,全国已有20多个城市实施了地方性控烟法规,覆盖了大约10%的人口。

  根据北京市医保在2013年1月~2017年6月控烟法规实施前29个月和实施后25个月的资料,急性心肌梗死和脑卒中住院人数分别下降5.4%和5.6%。

实施政策后的25个月内,约避免了18137人(26.7%)因脑卒中住院。

2合理膳食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状况总体得到改善,然而膳食结构不合理的趋势仍在延续。

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显示,糖类、蛋白质和脂肪三大营养素供能充足,但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钙、镁、硒等摄入不足的比例均较高,钠摄入量高于预防非传染性慢性病建议摄入量(2300mg/d)的比例为88.3%。

  1982年、1992年、2002年和2010—2012年全国营养调查资料分析发现,膳食因素对中国成年人心血管代谢性疾病死亡率的归因比例有所下降,从1982年的62.2%下降至2012年的51.0%。

但随着总人口的增加和人口老龄化,不健康饮食所导致的心血管代谢性疾病死亡人数仍持续增加,从1982年的107万人增加到2010—2012年的151万人[3]。

  2017年全球疾病负担(GBD)数据分析显示,1990—2017年中国缺血性心脏病归因于膳食因素的粗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率上升83.46%,标化DALY率上升0.8%,其中男性标化DALY率平均每年上升0.6%,女性下降3.4%,且随年龄增长逐渐上升,80岁以上人群最高。

缺血性心脏病疾病负担前5位的膳食危险因素分别为高盐饮食、坚果类摄入不足、全谷物摄入不足、水果摄入不足和纤维摄入不足。

加工肉制品和含糖饮料摄入过量、豆类摄入不足和高盐饮食导致的疾病负担仍在上升。

3身体活动

  1985—2014年6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共计738523名13~18岁汉族学生的资料分析显示,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秀率从1985年的2.7%上升到1995年的4.4%,2005年降至1.1%,2010年略有回升,2014年达到2.2%。

  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显示,1991—2009年中国成人平均身体活动总量从399MET·h/w下降至213MET·h/w;静态行为时间从1991年的平均每周15.1h增加至2009年的20.0h,预测2020年、2030年将分别增加至22.7h、25.2h。

  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中,48.7万余名基线无心血管病人群平均随访7.5年的结果显示,总身体活动量与心血管死亡呈显著负关联,与活动量最低组(≤9.1MET·h/d)相比,最高5分位组(≥33.8MET·h/d)心血管病死亡风险降低41.0%。

身体活动每增加4MET·h/d,风险降低12.0%(表1)。

4健康体重

  2013年,中国6岁以下儿童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8.4%和3.1%,较2002年分别增加了1.9%和0.4%。

2014年,中国7~18岁学生的超重和肥胖总检出率为19.4%。

2012年,中国≥18岁居民超重率30.1%,肥胖率11.9%,较2002年分别增长了32.0%和67.6%。

  CKB研究发现,保持正常的体质指数(BMI)可预防5.8%的主要冠心病事件、7.8%的缺血性心脏病、4.5%的缺血性脑卒中和34.4%的2型糖尿病;与非中心性肥胖者(腰围:

男性<85.0cm,女性<80.0cm)相比,中心性肥胖者(腰围:

男性≥90.0cm,女性≥85.0cm)发生缺血性心脏病风险增加29.0%、急性冠心病事件风险增加30.0%、缺血性心脏病死亡风险增加32.0%。

  GBD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归因于高BMI的心血管病死亡人数为54.95万,归因于高BMI的心血管病年龄标化死亡率为38.64/10万,11.98%的心血管病死亡归因于高BMI[4]。

5健康心理

  截至2017年底,全国已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581万。

1990—2017年,中国抑郁症患病率从3224.6/10万上升到3990.5/10万。

2017年女性抑郁症患病率为5039.6/10万,明显高于男性(2984.9/10万)。

  一项荟萃分析发现,在基于医院的23项研究中,中国住院冠心病患者抑郁患病率为51%(95%CI:

0.43~0.58),0.5%~25.44%为重度抑郁症。

  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对中国32家医院3273例抑郁症患者分析发现,约31.3%的抑郁症患者以循环系统疾病为首发症状。

  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评估了6810名无心血管病居民的抑郁症状,发现与没有任何抑郁症状者相比,持续抑郁症状与心血管病风险(RR=1.77,95%CI:

1.38~2.26)和死亡风险(RR=1.63,95%CI:

1.01~2.64)升高显著相关[5]。

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1高血压

  2012—2015年中国高血压调查(CHS)发现,我国≥18岁居民血压正常高值检出粗率为39.1%,加权率为41.3%。

估计全国有血压正常高值人数为4.35亿。

  1958—2015年,全国范围高血压抽样调查显示,中国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图1)。

CHS结果显示,中国≥18岁居民高血压患病粗率为27.9%(加权率为23.2%)。

青年人群(18~34岁)高血压患病率为5.1%,≥75岁居民为59.8%。

估计中国≥18岁成人高血压患病人数为2.45亿[6]。

  CHNS1991—2015年9次现况调查显示,监测地区学龄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患病率从1991年的8.9%上升到2015年的20.5%。

  近年,我国居民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有了明显提高(图2)。

  2017年,中国有254万人死于高收缩压,其中95.7%死于心血管病。

根据2015—2025年中国心血管病政策模型预测,与维持现状相比,如果对Ⅰ期和Ⅱ期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每年将减少80.3万例心血管事件(脑卒中减少69.0万例,心肌梗死减少11.3万例),获得120万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

2血脂异常

  2012—2015年CHS研究显示,中国≥35岁居民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为34.7%。

2014年中国卒中筛查与预防项目(CNSSPP)调查显示,中国≥40岁居民年龄与性别标化的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为43%。

  2013—2014年第四次中国慢性病与危险因素监测(CCDRFS)项目与2015年中国成人营养与慢性病监测(CANCDS)项目显示,中国居民血脂异常主要类型是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症和高三酰甘油(TG)血症,然而2013—2015年高总胆固醇(TC)血症和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症患病率增加迅速,较2010年升高2~4倍。

  2012年,一项在全国16434名6~17岁儿童青少年中进行的研究发现,中国儿童青少年的高TC血症、高LDL-C血症、低HDL-C血症和高TG血症检出率分别为5.4%、3.0%、13.5%和15.7%,血脂异常总检出率达28.5%。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总体仍处于较低水平。

2012—2015年CHS研究显示,中国≥35岁成人对血脂异常的知晓率为16.1%、治疗率为7.8%、控制率为4.0%。

对血脂异常国际研究-中国(DYSIS-China)研究人群(n=25317,≥45岁,调脂药物治疗至少3个月)进行危险分层,结果显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高危、极高危人群的LDL-C治疗达标率分别为44.1%、26.9%[7]。

  2017年GBD数据显示,LDL-C水平升高是中国心血管病的第三大归因危险因素,仅次于高血压和高钠饮食。

3糖尿病

  2015—2017年,在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对75880名≥18岁成人的横断面研究提示,中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1.2%(WHO诊断标准),糖尿病前期检出率为35.2%[8](图3)。

估计目前中国大陆成人糖尿病患病人数达1.298亿。

  基于浙江省糖尿病监测系统的分析发现,在新诊断的879769例≥20岁2型糖尿病患者中,2型糖尿病的年龄标化总发病率为281.73/(10万人·年),标化年发病率从2007年的164.85/(10万人·年)上升到2017年的268.65/(10万人·年),年均增加4.01%,在男性、年轻人群和农村地区中增加较快。

  数学模型估计,在全国范围内对糖尿病前期人群进行生活方式干预非常具有效价比,可减少9.53%的糖尿病累积发病率,平均预期寿命增加0.82岁,QALY增加0.52。

4慢性肾脏病

  2009—2010年对中国大陆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7204名>18岁成年人慢性肾脏病(CKD)患病率调查显示,CKD的总患病率为10.8%,以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60ml·min-1·1.73m-2诊断的患病率为1.7%,以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ACR)>30mg/g诊断的CKD患病率为9.4%。

以此推算中国约有1.2亿例CKD患者。

  2016年中国肾脏疾病数据网络(CK-NET)资料显示,CKD住院患者占该年度总住院患者的比例为4.86%,年医疗费用为276.46亿元,占该年度总医疗费用的比例高达6.5%;CKD患者的人均住院费用的中位数是15405元。

接受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年医疗费用分别为89257元和79563元,均超过2015年。

5代谢综合征

  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对98042名≥18岁居民依据NCEP-ATPⅢ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报告中国居民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为24.2%。

依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提出的诊断标准,对10~17岁16872名儿童青少年的分析发现,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2.4%;依据Cook标准,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4.3%。

6睡眠障碍

  一项荟萃分析显示,在115988名年龄28~49.4岁(平均年龄43.7岁)的中国居民中,失眠患病率约为15.0%,青少年患病率为16.1%,青年人患病率为20.4%。

另一项荟萃分析显示,中国老年人失眠患病率为35.9%。

失眠可使心血管病发生风险增加20%,并且发病风险与失眠症状的数量呈正相关。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中国居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病率为3.5%~5.1%,男性患病率(4.7%~7.91%)高于女性(1.5%~3.88%)。

约30%的高血压患者存在OSA,50%的OSA患者存在高血压;冠心病患者中OSA的患病率为38%~65%,OSA患者中冠心病发病率为普通人群的2倍。

7空气污染

  《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19年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有157个城市室外空气质量达标,达标率为46.6%。

与2018年相比,除了O3以外,其他5项指标(PM2.5、PM10、SO2、NO2、CO)浓度基本持平或略有下降。

2019年,所有重度以上污染天数中,以PM2.5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占78.8%。

  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证实,室外空气污染物浓度升高与心血管病死亡及发病增加存在显著关联。

总悬浮颗粒物(TSP)、SO2、NOx和PM2.5显著增加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病死亡风险。

2000—2016年,中国归因于PM2.5长期暴露的超额死亡人数逾3000万,年超额死亡人数在150~220万。

  一项基于中国22.6万名城市居民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显示,与一直使用清洁燃料做饭的居民相比,使用固体燃料做饭的居民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风险分别增加了19%、24%和43%。

转用清洁燃料的居民全因死亡和心肺系统疾病死亡风险降低。

三、心血管病社区防治

  2010年,原卫生部启动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简称"示范区")建设工作,截至2020年,在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建成488个国家级"示范区",覆盖全国17.1%的县(市、区),"示范区"建设推动政府以及全社会共同参与心血管病防控工作,带动了心血管病防控策略由高危人群策略向全人群策略的根本性转变,人群吸烟、超重或肥胖、身体活动不足、高血压等危险因素在部分"示范区"得到一定控制。

  工作场所健康促进结合社区的高血压干预研究显示,基于工作场所健康计划的高血压管理方案,有利于职业人群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

在24个月的管理期间,干预组通过工作场所健康计划、基于指南的高血压管理,以及每月1次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管理方案,使血压水平及血压控制率均有明显改善,为职场高血压管理提供了可靠依据。

四、心血管病

1流行趋势

  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

推算心血管病现患人数3.3亿,其中脑卒中1300万,冠心病1139万,心力衰竭890万,心房颤动487万,肺源性心脏病500万,风湿性心脏病250万,先天性心脏病200万,下肢动脉疾病4530万,高血压2.45亿。

  《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19》显示,2018年我国心血管病死亡率仍居首位,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

农村心血管病死亡率从2009年起超过并持续高于城市水平(图4)。

2018年农村心血管病死亡率为322.31/10万,其中心脏病死亡率为162.12/10万,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60.19/10万;城市心血管病死亡率为275.22/10万,其中心脏病死亡率为146.34/10万,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28.88/10万。

城乡居民疾病死亡构成比中,心血管病占首位。

2018年农村、城市心血管病分别占死因的46.66%和43.81%。

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

2冠心病

  根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19》,2018年中国城市居民冠心病死亡率为120.18/10万,农村居民冠心病死亡率为128.24/10万。

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男性冠心病死亡率均高于女性。

2018年冠心病死亡率继续2012年以来的上升趋势。

农村地区冠心病死亡率上升明显,到2016年已超过城市水平。

  2002—2018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死亡率总体呈上升态势,从2005年开始,AMI死亡率呈快速上升趋势,农村地区AMI死亡率于2007年、2009年、2011年超过城市地区,自2012年开始农村地区AMI死亡率明显升高,并于2013年起持续高于城市水平(图5)。

  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ChinaPEACE)对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随机抽样确定了162家二、三级医院,入选13815份研究病历,发现在2001—2011年因AMI住院的患者中,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占86.8%,因STEMI住院患者的人数增加了3倍。

  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研究(CAMI)分析了2013—2014年省、市、县级医院的STEMI患者情况。

总体上,12h内到达医院的患者比例为72%,发病后应用急救车的比例为14%;再灌注率为58%,其中省级医院69.4%,地市级医院54.3%,县级医院45.8%。

治疗窗内未行再灌注治疗的原因包括患者因素(如对再灌注治疗的获益认识不足,害怕风险,经济能力考虑等)和医生因素(如未识别,救治经验等)。

再灌注治疗的延迟仍然比较明显,只有约1/3的患者能在指南规定时间内得到再灌注;三层级医院STEMI患者院内病死率明显递增(省级3.1%,地市级5.3%,县级10.2%)。

  对中国2001年、2006年、2011年和2015年随机选择的153家医院病历分析发现,中国AMI患者的病死率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2001—2006年和2011—2015年两个时间段相比,中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医院住院病死率均有所下降,但医疗服务和住院结局方面仍存在明显差异,且地域差异并未随时间而改变。

  ChinaPEACE前瞻性队列研究显示,2.5%的AMI患者在出院后1年内心肌梗死复发,其中出院后1个月内复发率为35.7%。

AMI患者的1年病死率为28%,而复发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高达32.1%。

  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路径研究(CPACS)分析了中国大陆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70家医院的15140例ACS患者,发现ACS患者出院后规范二级预防药物的应用率逐年下降,出院时应用率为86%,1年后降至68%,2年后降至59.7%。

  2004—2013年中国城市教学医院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相关院内死亡率从2.8%降至1.6%,7d院内死亡率从1.5%降至0.8%。

与2004年相比,2013年CABG患者的院内死亡风险下降约40.0%。

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从7.8%降至3.8%。

2004—2013年,术后住院时间从12d缩短至10d,总住院时间从22d缩短至20d。

其中总住院时间超过30d的患者比例从24.8%降至17.4%。

3脑血管病

  2018年,中国居民脑血管病(粗)死亡率为149.49/10万,占总死亡人数的22.33%,位居死因顺位的第3位。

城市居民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28.88/10万,农村为160.19/10万。

男性(164.31/10万)高于女性(134.15/10万)。

2003—2018年,农村居民脑血管病各年度的粗死亡率均高于城市居民(图6)。

  基于医院质量监测系统(HQMS)资料,2018年1853家三级医院共计上报脑卒中入院患者3010204例。

其中,缺血性脑卒中81.9%,脑出血14.9%,蛛网膜下腔出血3.2%。

脑出血占比最高的是西藏自治区(61.3%),其次是青海省(44.2%)和贵州省(34.9%);缺血性脑卒中占比最高的是海南省(81.0%),其次是黑龙江省(79.4%)和辽宁省(75.6%)。

  CKB研究分析了45732例发生脑卒中且28d后存活的患者,发现41%的患者在5年内复发脑卒中。

首发缺血性脑卒中后,91%的复发性脑卒中仍是缺血性脑卒中;而脑出血后,56%的复发性脑卒中为脑出血,41%为缺血性脑卒中。

  CKB研究显示,血LDL-C浓度与缺血性脑卒中风险呈正相关,与脑出血风险呈负相关。

在1.7~3.2mmol/L范围内,LDL-C每升高1mmol/L,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增加17%,发生脑出血的风险降低14%。

HDL-C每升高0.3mmol/L,缺血性脑卒中风险下降7%,HDL-C与脑出血无关。

LDL-C和HDL-C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联性彼此独立。

  2014—2018年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613035名年龄35~75岁居民中,有3359人(1.7%)报告有缺血性脑卒中病史,仅29.0%使用抗血小板药或他汀类药物。

4心律失常

  近年来,中国在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器械治疗方面有了较大进展,起搏器置入量逐年增加。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网上注册系统的资料统计,2019年置入起搏器比2018年增长9.3%;起搏器适应证方面: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比例占50.08%,房室传导阻滞占43.52%,其他起搏器适应证占6.4%。

双腔起搏器占比近70%。

  2015年对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1230例社区居民的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研究表明,中国≥35岁居民的心房颤动患病率为0.7%。

中国房颤患者最常见的伴随疾病是高血压(55.5%)、冠心病(41.8%)和心力衰竭(37.4%)。

根据全国心房颤动注册研究网络平台资料,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比例逐年增加,2016年、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占总消融手术的比例分别为23.1%、27.3%、31.9%和33%。

  1999年中国开始使用双心室起搏治疗心力衰竭,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网上注册资料(部队医院除外)统计,2019年较2018年增长2.05%。

因符合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P适应证的患者同时符合CRT-D适应证,CRT-D的置入比例在逐年增长。

2013—2015年22家医疗中心纳入454例CRT-P/D的研究结果显示,52.2%的患者选择CRT-D。

2019年接受CRT治疗的病例中CRT-D的比例进一步增长(占64%)。

5瓣膜性心脏病

  中国老年瓣膜性心脏病住院患者注册登记研究(China-DVD)显示,2016年9~12月全国69家医院年龄≥60岁的8638例在住院期间超声心动图发现中度及以上瓣膜病变的患者中,退行性变已逐渐成为主动脉狭窄和反流的首要病因,而二尖瓣狭窄则仍以风湿为主。

二尖瓣反流患者中,男性缺血性病因占比仍略高于退行性变,而女性则以退行性变最常见。

  对2008—2012年中国5个医疗中心接受瓣膜手术的14322例患者分析发现,在所有手术患者中,风湿性心脏病占比高达40.2%。

接受联合瓣膜病手术的患者比单一瓣膜病患者更多合并功能性三尖瓣反流(47.6%比7.8%)。

手术类型以瓣膜置换手术为主。

约30%的单纯二尖瓣反流患者接受了二尖瓣成形术。

在联合瓣膜病合并功能性三尖瓣反流患者中,95%的患者接受了三尖瓣成形术;在单一瓣膜病合并功能性三尖瓣反流患者中,仅50%的患者接受了三尖瓣成形术。

与单一瓣膜病相比,联合瓣膜病患者接受同期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的比例较高(9.8%比6.5%)、接受同期CABG的比例较低(2.4%比6.6%)[9]。

6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中国主要的先天性畸形,在全国多地均位居新生儿出生缺陷的首位。

对2011年8月~2012年11月中国东部12家医院、西部6家医院的122765名新生儿分析发现,中国新生儿先心病检出率为8.98‰,女性检出率(11.11‰)高于男性(7.15‰)[10]。

  根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19》,2018年中国城市居民先心病死亡率为0.84/10万,农村居民为1.02/10万,农村地区高于城市地区。

无论是农村地区还是城市地区,男性先心病死亡率均高于女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