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课本实验归纳全.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56468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02.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必修课本实验归纳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生物必修课本实验归纳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生物必修课本实验归纳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生物必修课本实验归纳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生物必修课本实验归纳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必修课本实验归纳全.docx

《高中生物必修课本实验归纳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必修课本实验归纳全.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生物必修课本实验归纳全.docx

高中生物必修课本实验归纳全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归纳

高中生物所有试验

实验一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1、高倍镜的使用步骤:

(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2)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如果光线较暗时,可用凹面反光镜来对光,同时选用较大的光圈;如果光线明亮时,可用平面反光镜来对光,同时选用较小的光圈。

(4)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换用高倍镜后不能使用粗准焦螺旋。

2、低倍镜和高倍镜的区别:

透镜大小镜头长短视野亮度物像大小细胞数量

低倍镜小短亮小多

高倍镜大长暗大少

3、污点位置的判断:

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目镜、物镜、所观察的材料是在同一直线上的,只要分别转动镜头或移动玻片标本,看污物是否随之而动,就可做出正确判断。

实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一)可溶性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

1、实验原理及化学试剂:

斐林试剂与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这种试剂要现配现用。

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与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的CuSO4溶液)等量均匀混合生成蓝色Cu(OH)2,Cu(OH)2与可溶性还原糖发生反应。

淀粉、蔗糖等不能与斐林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2、实验过程:

1

选材(应选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浅色的植物组织,以苹果、梨为最好)研磨过滤组织样液加入斐林试剂(现配现用)摇匀水浴加热观察颜色反应(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二)脂肪的检测和观察

1、实验原理及化学试剂

苏丹Ⅲ染液:

把脂肪物质染成橘黄色

苏丹Ⅳ染液:

把脂肪物质染成红色

2、实验过程

选材(选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较好)浸泡制作花生子叶临时转片(徒手切片,切片要薄,如厚薄不均就会导致观察时有的地方清晰,有的地方模糊)滴3滴苏丹Ⅲ染液染色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浮色显微镜观察(先用低倍镜,找到子叶最薄处,并移到视野中央,再换高倍镜,调整细焦螺旋观察,可见已着色的脂肪颗粒)。

(三)蛋白质的检测和观察

1、实验原理及化学试剂

双缩脲试剂:

与蛋白质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在碱性溶液中,Cu2+与蛋白质发生反应)双缩脲试剂A液:

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

双缩脲试剂B液:

质量浓度为0.01g/mL的CuSO4溶液

2、实验过程

选材(豆浆或鸡蛋蛋白)取组织样液加入试管中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

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摇匀观察,出现紫色。

(四)淀粉的检测和观察

2

1、实验原理及化学试剂:

淀粉遇碘变蓝。

2、实验过程:

选用富含淀粉的植物组织(如马铃薯)将组织样液注入试管滴加碘液观察颜色反应。

+-

实验三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1、实验原理:

甲基绿将细胞核中的DNA染成绿色,吡罗红将细胞质中的RNA染成红色,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盐酸的作用:

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2、实验过程:

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盐酸水解冲洗涂片染色观察(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

3、实验结果:

真核的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的DNA分布。

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少量存在于细胞核中。

实验四、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1、选材: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①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不但省去了去除细胞壁的麻烦,而且无细胞壁的支持、保护,细胞易吸水胀破。

②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没有细胞核和具有有膜的细胞器,可以避免细胞膜与其它膜结构混在一起。

③红细胞数量大,材料易得。

2、原理:

红细胞放入清水中,细胞吸水膨胀直至胀破,细胞内的物质流出,从而得到细胞膜

3、过程:

(1)制片:

用滴管吸取少量红细胞稀释液(0.9%Nacl溶液稀释)滴一小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2)观察:

(3)滴水:

先在低倍镜物镜下找到红细胞,再转换成高倍镜,直至清晰地看到红细胞。

往载物台上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蒸馏水,同时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小心吸引(注意:

不要把细胞吸跑)一会儿观察红细胞的形态变化

4、结论:

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此外,还有少量糖类。

其中脂质约占细胞膜总量的50%,蛋白质约占40%,糖类占2%~10%。

在细胞构成中的作用:

在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

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因此,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实验五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1、实验原理

高等绿色植物的叶绿体存在于叶片中。

叶绿体一般是绿色的椭球或球形,它的形态和分布不需要染色就可以用高倍镜观察。

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可用高倍镜观察。

2、实验过程

(1)观察叶绿体:

制作藓类叶片(或菠菜叶下表皮)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低倍显微镜到高倍显微镜),注意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绘图。

(2)观察线粒体:

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用低倍显微镜观察,找到观察的对象后移到视野中央,再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内蓝绿色小颗粒即是线粒体,观察其形态和分布。

实验六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一、实验原理:

渗透作用

该作用所具有的条件:

1.具有半透膜2.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

水流动方向:

从低浓度进入高浓度溶液

1.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a.动物细胞的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

b.

外界溶液浓度比较生理过程变化蒸馏水细胞质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吸水膨胀10%盐水细胞质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失水皱缩

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原理和现象:

a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溶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现象b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复原现象

二、实验过程

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显微镜观察液泡的大小和原生质层的位置滴入蔗糖溶液显微镜观察(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滴入清水显微镜观察(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实验七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一、实验原理

淀粉遇碘后,形成紫蓝色络合物。

淀粉酶可以使淀粉逐步水解成麦芽糖和葡萄糖,这两种物质遇碘后,形成紫蓝色的复合物,但是能与斐林试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二、实验过程

(一)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用淀粉酶

(二)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用过氧化氢

6

第6/10页

三、结论:

酶的活性受温度和pH的影响。

实验八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一、实验原理

酵母菌属于真核单细胞生物,在有氧、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

可用于探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

通过控制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可以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的呼吸产物。

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因此可用这两种溶液来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的CO2产生情况。

橙色的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可用来检测乙醇的产生情况。

二、实验过程

1、酵母菌培养液的配制:

目的是保证酵母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正常生活。

两份:

10g新鲜食用酵母菌+240mL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液。

2、检测CO2的产生

7

第7/10页

安装好实验装置:

如下图

甲乙

甲图用于检测有氧条件下CO2的产生;乙图用于检测无氧条件下CO2的产生。

装置甲设置左边第一个锥形瓶的目的是吸收通入空气中的CO2。

装置乙的B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之后,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这样做的目的是是空气中残余的O2消耗尽。

甲、乙装置石灰水都变混浊,装置甲混浊快且程度高。

得出结论:

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CO2比无氧条件下产生的CO2多。

3、检测酒精的产生

A试管中的酵母菌培养液滤液+溶有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混合均匀):

颜色不变。

B试管中的酵母菌培养液滤液+溶有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混合均匀):

颜色变灰绿色。

得出结论:

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不产生酒精,在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

实验九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一、实验原理

剪碎叶片并加入二氧化硅研磨,目的是破坏叶表皮、细胞壁、细胞膜、液泡膜,使研磨充分。

叶绿体中的色素都能够溶解于有机溶剂如无水乙醇,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

加入

8

第8/10页

碳酸钙可以防止色素被破坏。

绿叶中的各种色素都能溶解于层析液中,但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

这样,各种色素会随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因扩散速度不同而分离开。

二、实验步骤

①提取绿色叶片中的色素(研磨绿叶,同时加入二氧化硅、碳酸钙和无水乙醇,过滤得到色素滤液);②制备滤纸条;③画滤液细线;④利用层析液分离色素;⑤观察实验结果。

三、实验成功的关键:

①叶片要新鲜,颜色要深绿。

②研磨要迅速、充分。

③滤液收集后,要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塞紧,以免滤液挥发。

④滤液细线不仅细、直,而目含有比较多的色素(可以画二三次)。

⑤滤纸上的滤液细线不能浸入层析液,否则色素会溶解在层析液中。

四、实验结果

滤纸条上色素带有四条,分别是(由上到下)橙黄色的胡萝卜素;黄色的叶黄素;蓝绿色的叶绿素a;黄绿色的叶绿素b。

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统称为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叶绿素a和叶绿素b通常为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说明:

四种色素中,含量最多的是③叶绿素a,色素带最宽的也是③叶绿素a;含量最少(色素带最窄)的是①胡萝卜素,扩散速度最快的也是①胡萝卜素;扩散速度最慢的是④叶绿素b;相邻两条色素带之间距离最远的是①胡萝卜素和②叶黄素,最近的是③叶绿素a和④叶绿素b。

9

第9/10页

实验十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一、实验原理

在相同时间内,物质扩散进细胞的体积与细胞的总体积之比可以反映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

用含酚酞的不同大小的琼脂块模拟不同大小的细胞,酚酞与NaOH相遇,呈紫红色,以紫红色出现的深度,模拟物质扩散进细胞的快慢。

二、方法步骤

将琼脂块切成三种正方形——用NaOH浸泡10min——观察各块切面上NaOH的深度。

三、实验结论

琼脂块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少;NaOH扩散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少。

四、相关知识

制约细胞体积的因素有三个方面:

一是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是两者成反比,细胞体积越小,其相对表面积越大,细胞与周围环境交换物质的能力越大。

二是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一个细胞中二者体积之比一般为1/3,细胞核所含遗传信息有一定限度,对细胞活动的控制能力有一定限度。

三是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受细胞体积制约,细胞体积过大,会影响物质流动速度,细胞内的生命活动就不能灵敏地控制和缓冲。

高中生物必修1-3实验专题

必修一:

分子与细胞

1.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实验原理:

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咯红使RNA呈现红色,利用这二者的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盐酸可以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蛋白质和DNA分离,有利于DNA与甲基绿结合。

实验步骤:

1)制作装片:

取洁净载玻片,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刮取口腔上皮细胞,在载玻片液滴中涂片,烘干玻片。

2)水解:

将烘干玻片放入盛有30ml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小烧杯中,将小烧杯放入盛有30℃温水的大烧杯中,保温解离5min。

3)冲洗涂片:

用蒸馏水的缓水流冲洗载玻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