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7期中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563427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427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427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427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427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427期中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427期中考试试题.docx

《427期中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27期中考试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27期中考试试题.docx

427期中考试试题

4.27期中考试试题

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第卷

阅读题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的觉醒

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时期,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新思潮即所谓新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反映在父艺和美学上的同一思潮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呢?

简单说来,这就是人的觉醒。

它恰好成为从两汉时代逐渐脱身出来的一种历史前进的音响。

在人的活动和观念完全屈从于神学目的论和谶纬宿命论支配控制下的两汉时代,是不可能有这种觉醒的。

但这种觉醒,却是通由种种迂回曲折错综复杂的途径而出发、前进和实现。

文艺和审美心理比起其他领域,反映得更为敏感、直接和清晰一些。

《古诗十九首》以及风格与之极为接近的苏李诗,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开一代先声。

它们在对日常时世、人事、节候、名利、享乐等等咏叹中,直抒胸臆,深发感喟。

在这种感叹抒发中,突出的是一种性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悲伤。

这种对生死存亡的重视、哀伤,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喟叹,从建安直到晋宋,从中下层直到皇家贵族,在相当一段时间中和空间内弥漫开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

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一个核心部分。

这个核心便是在怀疑论哲学思潮下对人生的执著。

在表面看来似乎是如此颓废、悲观、消极的感叹中,深藏着的恰恰是它的反面,是对人生、生命、命运、生活的强烈的欲求和留恋。

而它们正是在对原来占据统治地位的奴隶制意识形态——从经术到宿命,从鬼神迷信到道德节操的怀疑和否定基础上产生出来的。

正是对外在权威的怀疑和否定,才有内在人格的觉醒和追求。

也就是说,以前所宣传和相信的那套伦理道德、鬼神迷信、谶纬宿命、烦琐经术等等规范、标准、价值,都是虚假的或值得怀疑的,它们并不可信或无价值。

只有人必然要死才是真的,只有短促的人生中总充满那么多的生离死别哀伤不幸才是真的。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不抓紧生活,尽情享受呢?

为什么不珍重自己生命呢?

魏晋诗篇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深刻地表现了对人生、生活的极力追求。

生命无常、人生易老本是古往今来一个普遍命题,魏晋诗篇中这一永恒命题的咏叹之所以具有感人的审美魅力而千古传诵,也是与这种思绪感情中所包含的具体时代内容不可分的。

从黄巾起义前后起,整个社会日渐动荡,接着便是战祸不已,疾疫流行,死亡枕藉,荣华富贵顷刻丧落,曹丕曹植也都只活了四十岁……既然如此,而传统、事物、功业、学问、信仰又并不怎么可信可靠,大都是从外面强加给人们的,那么个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就突现出来了,如何有意义地自觉地充分把握住这短促而多苦难的人生,使之更为丰富满足,便突现出来了。

它实质上标志着一种人的觉醒,即在怀疑和否定旧有传统标准和信仰价值的条件下,人对自己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

这是一种新的态度和观点。

正因为如此,才使那些公开宣扬“人生行乐”的诗篇,内容也仍不同于后世腐败之作。

而流传下来的大部分优秀诗篇,却正是在这种人生感叹中抒发着蕴藏着一种向上的、激励人心的意绪情感,它们承受着不同的具体时期而各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使所谓“人的觉醒”没有流于颓唐消沉;正由于有人的觉醒,才使这种内容具备学术深度。

《十九首》、建安风骨、正始之间直到陶渊明的自挽歌,对人生、生死的悲伤并不使人心衰气丧,相反,获得的恰好是一种具有一定浓度的积极感情,原因就在这里。

(节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时期,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新思潮和所谓新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反映在文艺一美学上的同一思潮的基本特征,就是人的觉醒。

B.人的觉醒通由迂回曲折错综复杂的途径而出发、前进和实现,这在人的活动和观念完全屈从于神学目的论和谶纬宿命论支配控制下的两汉时代,是不可能的。

C.人的觉醒成为从两汉时代逐渐脱身出来的一种历史前进的音响。

与其他领域相比较,这种觉醒在文艺和审美心理方面,反映得更为敏感、直接和清晰一些。

D.《古诗十九首》以及苏李诗,突出性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悲伤,这种对生死存亡的重视、哀伤,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喟叹,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一个核心部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魏晋诗篇深藏在颓废、悲观、消极的感叹中的对人生、生命、命运、生活的强烈的欲求和留恋,正表现出魏晋诗人在怀疑论哲学思潮下对人生的执著地追求。

B.正是在对从经术到宿命,从鬼神迷信到道德节操的怀疑和否定即对外在权威的怀疑和否定的基础上才产生了内在人格的觉醒和追求,形成魏晋诗人的核心人生观。

C.在魏晋诗人看来,以前所宣传和相信的那套伦理道德、鬼神迷信、谶纬宿命、烦琐经术等等规范、标准、价值,有些是虚假的或值得怀疑的,它们并不完全可信或无价值。

D.生命无常、人生易老是古往今来一个普遍命题,而魏晋诗篇之所以对这一命题的咏叹具有感人的审美魅力而千古传诵,是与魏晋诗篇中所包含的具体时代内容不可分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的觉醒,是指在怀疑和否定1日有传统标准和信仰价值的条件下,人对自己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

这是魏晋时期产生的新的态度和观点。

B.魏晋时流传下来的诗篇不同于后世腐败之作,在人生感叹中抒发着蕴藏着一种向上的、激励人心的意绪情感,使所谓“人的觉醒”没有流于颓唐消沉。

C.汉末魏晋时期二社会动荡生灵涂炭,知识分子重新思考个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如何有意义地自觉地充分把握住这短促而多苦难的人生,产生了人的觉醒。

D.《十九首》、建安风骨、正始之间直到陶渊明的自挽歌,对人生、生死的悲伤并不使人心衰气丧,相反,获得了一种具有一定浓度的积极感情,正是因为有人的觉醒。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靖,字药师,京兆三原人。

尝谓所亲曰:

“丈夫遭遇,要当以功名取富贵,何至作章句儒?

”其舅韩擒虎每与论兵,辄叹曰:

“可与语孙、吴者,非斯人尚谁哉!

”仕隋为殿内直长,吏部尚书牛弘见之曰:

“王佐才也!

”左仆射杨素拊其床谓曰:

“卿终当坐此!

大业末,为马邑丞。

高祖击突厥,靖察有非常志,自囚上急变,传送江都。

至长安,道梗。

高祖已定京师,将斩之,靖呼曰:

“公起兵为天下除暴乱,欲就大事,以私怨杀义士乎?

”秦王亦为请,得释,引为三卫。

武德四年九月,舟师叩夷陵,铣将文士弘以卒数万屯清江,孝恭欲击之,靖曰:

“不可,士弘健将,下皆勇士,今新失荆门,悉锐拒我,此救败之师,不可当。

宜驻南岸,待其气衰乃取之。

”孝恭不听,留靖守屯,自往与战,大败还。

贼委舟散掠,靖视其乱,纵兵击破之,取四百余艘,溺死者万人。

即率轻兵五千为先锋,趋江陵,薄城而营。

破其将杨君茂、郑文秀,俘甲士四千。

孝恭军继进,铣大惧,檄召江南兵,不及到,明日降。

靖入其都,号令静严,军无私焉。

或请靖籍铣将拒战者家赀以赏军,靖曰:

“王者之兵,吊人而取有罪,彼其胁驱以来,藉以拒师,本非所情,不容以叛逆比之。

今新定荆、郢,宜示宽大,以慰其心,若降而籍之,恐自荆而南,坚城剧屯,驱之死守,非计之善也。

”止不籍。

由是江、汉列城争下。

乃度岭至桂州,分道招慰。

酋领冯盎等皆以子弟来谒,南方悉定。

裁量款效,承制补官。

得郡凡九十六,户六十余万。

诏书劳勉,授岭南抚慰大使、检校桂州总管。

即率兵南巡,所过问疾苦,延见长老,宣布天子恩意。

远近欢服。

御史大夫萧瑀劾靖持军无律,纵士大掠,散失奇宝。

帝召让之,靖无所辩,顿首谢。

帝徐曰:

“隋史万岁破达头可汗,不赏而诛,朕不然,赦公之罪,录公之功。

”乃进左光禄大夫,赐绢千匹,增户至五百。

既而曰:

“向人谮短公,朕今悟矣。

”加赐帛二千匹,迁尚书右仆射。

注:

[1]大业:

隋炀帝杨广年号[2]铣:

萧铣(583—621)隋末起兵,自称梁王,次年称帝,后兵败降唐,被杀于长安。

4.对下列句子中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舟师叩夷陵

叩:

攻击

B.贼委舟散掠

委:

登上

C.薄城而营薄:

逼近

D不容以叛逆比之

比:

和……一样对待

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李靖能让“远近欢服”原因的一组是(

)(3分)

(1)孝恭军继进,铣大惧,檄召江南兵,不及到,明日降

(2)靖入其都,号令静严,军无私焉

(3)今新定荆、郢,宜示宽大,以慰其心

(4)酋领冯盎等皆以子弟来谒,南方悉定

(5)诏书劳勉,授岭南抚慰大使,检校桂州总管

(6)即率兵南巡,所过问疾苦,延见长老

A.

(1)(3)(5)

B.

(1)(4)(6)

C.

(2)(3)(6)

D.

(2)(4)(5)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靖素有大志,原任隋朝殿内直长。

他不愿做只知背诵经书章句的儒生,而立志有所作为。

吏部尚书牛弘、左仆射杨素都赞赏他的才干。

B.李靖敢于直言。

唐高祖李渊原为隋朝重臣,后以攻打突厥的名义募兵,李靖觉察出他有夺取天下的野心,报告隋朝廷,说有紧急事变。

后来李渊攻下了隋都城,准备杀死隋皇帝,而李靖大声疾呼,坚决反对。

C.李靖指挥作战有方。

赵郡王李孝恭急于要击败萧铣部将文士弘,而李靖不同意,认为对方兵精将良,集中了全部的精锐兵力背水一战,应该避其锐气,待对方士气衰竭后再进军。

D

李靖功高而锋芒不露。

有人弹劾李靖,说他治军不严,怂恿士兵大肆掠夺财宝珍物,皇帝召他进殿并责备他,可是李靖并不为自己辩解,只是叩首认错。

后来皇帝不但没有惩治李靖,反而赏赐并重用他。

7.翻译句子为现代汉语:

(10分)

(1)高祖击突厥,靖察有非常志,自囚上急变,传送江都。

(5分)

(2)即率兵南巡,所过问疾苦,延见长老,宣布天子恩意。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左纬

池上柳依依,柳边人掩扉。

蝶随花片落,燕拂水纹飞。

试数交游看,方惊笑语稀。

一年春又尽,倚杖对斜晖。

【注】交游:

朋友。

8.“试数交游看,方惊笑语稀”中的“惊”字用得很好,试作简要分析。

(5分)

9.这首诗写景、抒情相结合,请简要赏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2),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3)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4)生乎吾后,,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

选考题

请同学将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交字,完成

(1)-(4)题。

(25分)

大敌当前

何承亨

如血残阳渐渐湮没于大漠西缘,暮霭里移动着两个身影。

冰寒月牙儿发出微弱的光晕,这一高一矮的身形剪影似乎是荒漠里惟一的活物。

四野,死一般荒凉沉寂。

矮的在前侧狠命地拽,高的在后侧磨蹭着不肯走,像一只正被拖向屠宰场的肥硕奴羊。

两人手腕被铐在了一起。

高而胖的是逃犯柱子,矮而瘦的是边城派出所民警尕雄。

突然,尕雄猎犬般竖起耳朵,说:

“快走,必须尽快赶到西夏古城遗址的墙脚下避一避。

”柱子问:

“避啥呀?

”尕雄说:

“你外地人,不知道这险。

你感觉到风和越来越浓的黄尘味儿了吗?

沙暴就要来了。

”说话间狂风夹着沙砾已打在脸上,直往颈子里钻。

柱子嘴上说着不怕死,脚下也就加了把劲,被尕雄拖着跑到那段古城墙后。

断续的残墙,几乎没一处地方可以躲住两人。

尕雄将柱子往墙后一推,自己站风口里,瘦小的身子快被沙暴抬了起来。

柱子有些挑衅地说:

“你不怕沙暴?

”尕雄嘿嘿了两声说:

“你块头大受风面积也大,我体积小挨飞沙走石打着的机会也比你小哩。

”柱子心里似有所动:

“你倒挺仗义的,你要不是警察而是我的伙计,肯定是个义气兄弟。

”尕雄硬硬地说:

“别臭美,你们贩的枪背了好几条人命,你是我捕到的嫌犯,保护好你的人身安全是我的职责。

”柱子干涩地咳了咳,说,“我就不明白,你们的人走散了,追到我时只有你一人儿,几根金条给你都不要,何必紧紧相逼呢?

你自己也弄得三天三夜粒米滴水没进肚,何苦来呢?

”后半夜时沙暴停了,天空清寒的月牙儿也不见了踪影。

靠在墙根打盹的柱子突然被猛烈摇醒,尕雄声音低沉沙哑但很果决地说:

“你不是想我放了你吗?

现在就放了你,枪也还给你。

不过得记住,这种时候只有两人齐心协力,才会有活路!

”边为他打开手铐边指着远处说,“你看——”四野黑暗夜色里,几十双闪着绿焰的眼睛正向残墙边合围过来。

柱子一个激灵,哆嗦着说:

“是……是荒漠上的幽灵吗?

”尕雄只吐了一个字:

“狼!

”便扭亮携带的大功率手电,唰地将强光向狼群照射过去。

狼群止了步,徘徊不前。

尕雄突然听见手枪上膛的声音,猛扭头盯着柱子:

“想干什么?

”柱子嗫嚅说:

“别……别误会,我不可能向你开枪,狼群面前我们是同盟啊!

把你打死我也就更危险了。

”尕雄说:

“现在是夜间,不能轻易向狼群开枪。

看见那只跛腿狼了吗,它应该是这带的狼王,伤着了它,它的嗥叫会引来更多的狼!

它们在黑暗里尤其疯狂。

狼群四散开来,将残墙团团围住。

尕雄高擎着手电,探照灯般不停地飞速扫射。

狼和人对峙着,双方都不敢轻举妄动。

尕雄的手电旋转速度渐渐变慢,柱子知道他体力有些不支了,心里涌起一阵惭愧:

自己个大体壮,却在狼群的威慑前躲在一个矮瘦警察的庇护之下!

于是恳切地说:

“我替替你吧。

”尕雄摆摆手:

“你心里要稳住,保持体力,在太阳升起来前冲出去。

如果我牺牲了,你千万要去自首,或许还有出路!

”柱子说了声谢谢,皱皱眉咬咬牙,便不再作声。

手电光线越来越弱,狼群越逼越近。

东方渐渐露出鱼肚白。

狼群似乎很不耐烦了,躁动起来,狂嗥着扑向残墙。

尕雄和柱子同时向狼群射击,几只狼哀嗥着仆倒在沙砾上,汩汩的血把墙根都染红了。

尕雄身子一虚,被头狼猛地扑倒在地。

正被两只狼缠住的柱子惊叫着转身一枪正中头狼脑门,手臂也被狼牙撕开了一道长长的血口。

头狼凄厉惊恐地嗥叫几声后断了气,狼群忽地散开,对峙一阵后,竟扔下头狼和遍地狼尸哀嚎而去。

尕雄挣扎着爬起来,又举起了手铐。

柱子的眼睛睁得大如铜板,张开刚喝了狼血的嘴粗喘着:

“我……我可是你的救命恩人呀!

你还要……我不想死,我家里还有老娘啊!

”尕雄艰难地咽了一口唾沫:

“这是我的职责!

你争取坦白和立功,或许还有生路。

你救了我一命,你要真判了死刑,你老娘就是我老娘,我发誓一定为她养老送终!

”柱子边说“不,不”边后退边抬起了枪口,食指慢慢抠紧扳机,目光越来越狰狞。

“砰!

”“砰!

”随着两声几乎同时发出的枪响,尕雄和柱子相继仆倒。

两人的尸体,横躺在残墙边的狼尸上面。

远处,边城派出所所长老何率民警们正策马奔来……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标题“大敌当前”具有两重含义:

一方面指尕雄面对着他抓住的危险犯罪分子柱子,另一方面指两人共同面对的饥恶凶残的狼群。

B.小说中对逃犯柱子有多处的心理描写,如“心里似有所动”“涌起一阵惭愧”等,表明柱子内心有善的一面,想要悔过自新。

C.小说中几次写到尕雄帮助救护柱子的情节,是为了表现尕雄担心柱子出现问题,自己就无法成功地完成任务了。

D.狼群“闪着绿焰的眼睛”、四散开“将残墙团团围住”等描写,渲染了紧张气氛,表明当时两人处境的危险。

E.小说结尾两个人都死了,借助这个悲剧性的结局,意在表现不可轻信罪犯,否则会危及生命、酿成大祸的思想感情。

(2)小说中有多处景物描写,请分析第一段画线处景物描写的作用。

(6分)

(3)小说中的民警尕雄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6分)

(4)小说中,尕雄多次救护罪犯柱子,狼群出现时还很信任地还给他手枪。

有人认为既然柱子是罪犯,就不应该救护他,最后因此而死更不值得。

对此你有何看法?

请结合小说有关情节简要分析。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一(4)题。

(25分)

“棱角先生”张奚若

聂晶

文化名人中,张奚若是有名的“棱角先生”。

早年与张奚若同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的金岳霖先生,在晚年的《回忆录》中说道:

“张奚若这个人,王蒂瀓曾说过:

‘完全是四方的,我同意这个说法。

’四方形的角很尖,碰上了角,当然是很不好受的。

可是,这个四方彤的四边是非常之广泛,又非常之和蔼可亲的。

同时,他既是一个外洋留学生,又是一个保存了中国风格的学者。

”金先生的这番话,贴切地概括了自己“最老的朋友”。

“‘万岁’那是皇上才提的”

张奚若是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硕士,1924年回国后,曾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大政治系主任。

他是位很有个性的学者,敢于坚持自己的主张,秉持独立的人格。

在西南联大任教时的张奚若,其“海归”作风实为教授中典型。

曾是张奚若学生的何兆武先生,在《上学记》中这样写到:

“有人流传大学里的政治系是‘升官系’,经济系是‘发财系’。

于是,身为政治学系主任的张奚若执意把政治系定为政治学系,以避嫌。

”名字一改,报考政治学系的人便多了起来。

张奚若在学校的迎新会上,毫不留情地给新生泼了凉水:

“如果你们来政治学系目的是想做官,那你找错了地方。

国民政府不大喜欢西南联大的政治学系。

如果你来此的目的是想当一个学者,我可以老实告诉诸位,4年时问培养不出一个学者来。

你在此读4年书,可以获得一些基本知识和读书方法,毕业后你可以独立继续钻研。

“张先生不仅对新生严厉,就是对即将毕业的学生,也照样不留情面:

“毕业后希望你们能继续研究政治学。

为了生活自然要找工作,那么可以教教书。

最不希望你们去做官。

”张奚若先生的话,严厉是够严厉,但也是对学生们最恳切的忠告。

当然,张奚若并不只是严师。

何兆武先生这样回忆道:

“张先生有时候发的牢骚挺有意思。

”让何兆武先生印象最深的是张奚若先生的那句感慨:

“现在已经是民国了.为什么还老喊‘万岁’?

那是皇上才提的。

“蒋介石应该下野”

无论是做学者,还是当政治家,张奚若都是一身正气,直言不讳。

他的出现,让政府、让国人多了一面镜子。

在一次西南联大、云南大学等四校联合举办的时事讲演会上,张奚若担任主讲。

面对六七千名听众,他对国民党展开了猛烈抨击。

张奚若说:

“在报纸上马路上常常可以看到一个名词‘赤匪’,假如共产党可以叫做‘赤匪’的话,我想国民党就可以叫‘白匪’。

其实‘白’字还太好了,太干净了,他们简直就是‘黑匪’!

”他还给国民党政府下了“好话说尽,坏事做绝”的定论。

因此,中国要有光明的前途,只能是废除国民党的一党专政和蒋介石的个人独裁。

他说:

“为了国家着想,也为蒋介石本人着想,蒋应该下野。

假如我有机会看到蒋先生,我一定对他说,请他下野。

”在听众的一阵哄笑声中,他才正式开讲。

讲演中,他说:

“现在中国害的政治病是政权为一些毫无知识的、非常愚蠢的、极端贪污的、极端反动的和非常专制的政治集团所垄断。

这个集团就是中国国民党。

1937年蒋介石在庐山举行国事谈话会时,聘请张奚若参会,蒋介石对张奥若可谓是“国士”之礼遇了。

但不久之后,张奚若却与蒋介石发生了冲突。

一次在例行的国民参政会上,张奚若以参政员身份发言,言词激烈地抨击了蒋介石的独裁和国民党的腐败。

蒋介石顿感难堪,于是打断他的发言,插话说:

“欢迎提意见,但别太刻薄!

”一怒之下,张奚若拂袖而去。

等到下一次参政会再开会时,政府给他寄来开会的通知和路费,张奚若当即回电一封:

“无政可议,路费退回。

”这与民国另一大知识分子傅新年在国民党大会上痛骂宋子文的“壮举”可以媲美,宋子文只是国民党的一个要人,而张奚若顶撞的可是最高元首。

张先生不畏强势的正派作凤,由此可见一斑。

新中国“国号”的缔造者

1949年6月15日,张奚若以民主教授的身份出席了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会议。

会上与会者对于新中国的“国号”问题,展开激烈争论。

有人说用“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好,也有人提议用“中华人民民国”。

就在各方争论未果时,张奚若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认为还是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国名好。

他说:

“我们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人民这个概念已经把民主的意思表达出来了,不必再重复写上‘民主’二字。

代表们就张奚若的提议又展开了讨论,几个回合下来,大家都认为张奚若的提法好,一致同意新中国的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因。

于是,张先生便成了新中国“国号”的缔造者。

张奚若的好友徐志摩曾称他为“一位有名的炮手”,在徐志摩眼里“奚若这位先生是个‘硬’人。

他是一块岩石,还是一块长满着苍苔的(岩石)。

他的身体是硬的;他的品行是硬的:

他的意志,不用说,更是硬的……”

如今,张先生早已远去,他留给后人的,除了为数不多的文字外,还有不尽的怀念。

像张奚若先生这样有学问又有独立人格的人,现在我们已很难遇到。

“棱角先生”留在我们的记忆中,也留在我们的期盼里。

(节选自《教育》2009年06期)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文章中称张奚若为“棱角先生”,忠于事实,是对其中肯的评价,亦褒亦贬。

B.金岳霖在《回忆录》中说:

“他既是一个外洋留学生,又是一个保存了中国风格的学者。

”这是对张奚若的贴切而全面的概括。

C.张奚若一身正气,直言不讳,敢于对国民党猛烈抨击,主张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和蒋介石的独裁统治。

D.在新政协筹备会上,张奚若力排众议,坚持自己的看法不妥协,最终成为新中国“国号”的缔造者。

E.在文章结尾处,说“‘棱角先生’留在我们的记忆中,也留在我们的期盼里”,表达了对张奚若的赞颂,同时希望这个社会能出现更多像张奚若这样的人。

(2)阅读全文,概述张奚若为什么被称为“棱角先生”。

(6分)

(3)结合文本,概括本文材料运用的特点。

(6分)

(4)你如何看待张奚若的“棱角”?

请结合文本和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第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陕西书协换届闹剧引发舆论大哗且持续至今,固然与事件本身的“荒谬”有关,但陕西书协在面对质疑时闪烁其辞,客观上也让事件在持续发酵。

B.慈善家陈光标先生先后捐善款近二十亿元人民币,面对人们的赞誉,他谦虚地说:

我并没有什么挟山超海的力量,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

C.中共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履新以来,一股改进文风、会风的“新风”上行下效,各级会议纷纷以实际行动落实文风、会风的改进,引发舆论关注。

D.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必须具有管窥蠡测、认真负责的态度,做到严谨细致,一丝不苟,如果做事毛糙,粗枝大叶,势必给工作带来严重危害。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泉阳泉矿泉水厂家温馨提示:

本品允许有少量白色或结晶状沉淀物,是天然矿物质结晶体,属正常现象。

B.近日,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和天猫定下了2013年交易总额突破l万亿人民币的目标,这对他们而言并不是过高的奢望。

C.全新的形式、权威的导师、优秀的学员和热情的观众,让“中国好声音”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选秀节目,而是一场普及率极高的音乐盛会。

D.据悉,为了更好地体现高考公平性,今年高考全国将针对贫困地区提供一万个招生名额走进高校,保证他们有机会实现“大学梦”。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识时务者为俊杰”是人们时常提到的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唯一的目的是办成该办的事情

作为权谋大师,鬼谷子将这一思想的精华阐释得淋漓尽致

很明显,“识时务者”的一个最为重要的素质就是灵活替变

并且采取相应的对策

鬼谷子认为,世上没有永远显贵的事物,也没有永恒的榜样

所谓的“时务”就是当前的局势,“识时务”即能够充分了解当前的各种情况

A.

B.

C.D.

16.下面几个话语情境分别存在表述不当之处,请指出并加以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