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江苏物理 必考部分 第3章 章末高效整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562171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19.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一轮江苏物理 必考部分 第3章 章末高效整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一轮江苏物理 必考部分 第3章 章末高效整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一轮江苏物理 必考部分 第3章 章末高效整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考一轮江苏物理 必考部分 第3章 章末高效整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考一轮江苏物理 必考部分 第3章 章末高效整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一轮江苏物理 必考部分 第3章 章末高效整合.docx

《高考一轮江苏物理 必考部分 第3章 章末高效整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一轮江苏物理 必考部分 第3章 章末高效整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一轮江苏物理 必考部分 第3章 章末高效整合.docx

高考一轮江苏物理必考部分第3章章末高效整合

章末高效整合

物理模型1|动力学中的传送带模型

1.水平传送带模型

项目

图示

滑块可能的运动情况

情景1

(1)可能一直加速

(2)可能先加速后匀速

情景2

(1)v0>v时,可能一直减速,也可能先减速再匀速

(2)v0

情景3

(1)传送带较短时,滑块一直减速到达左端

(2)传送带较长时,滑块还要被传送带传回右端.其中v0>v返回时速度为v,当v0

2.倾斜传送带模型

项目

图示

滑块可能的运动情况

情景1

(1)可能一直加速

(2)可能先加速后匀速

情景2

(1)可能一直加速

(2)可能先加速后匀速

(3)可能先以a1加速后以a2加速

情景3

(1)可能一直加速

(2)可能先加速后匀速

(3)可能一直匀速

(4)可能先以a1加速后,再以a2加速

情景4

(1)可能一直加速

(2)可能一直匀速

(3)可能先减速后反向加速

 如图31所示,一水平传送带以2.0m/s的速度顺时针传动,水平部分长为2.0m.其右端与一倾角为θ=37°的光滑斜面平滑相连,斜面长为0.4m,一个可视为质点的物块无初速度地放在传送带最左端,已知物块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μ=0.2,试问:

(1)物块能否到达斜面顶端?

若能则说明理由,若不能则求出物块沿斜面上升的最大距离.

(2)物块从出发到4.5s末通过的路程.(sin37°=0.6,g取10m/s2)

图31

【规范解答】 

(1)物块在传送带上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μmg=ma1

s1=

=1m

所以在到达传送带右端前物块已匀速

物块以v0速度滑上斜面

-mgsinθ=ma2

物块速度为零时沿斜面上升的距离

s2=

m

由于s2<0.4m,所以物块未到达斜面的最高点.

(2)物块从开始到第一次到达传送带右端所用的时间

t1=

=1.5s

物块第一次在斜面上往返的时间

t2=

s

物块再次滑到传送带上速度仍为v0,方向向左

-μmg=ma3

向左端发生的最大位移s3=

所用时间t3=

=1s

又物块向左的减速过程和向右的加速过程中位移大小相等,故4.5s末物块在斜面上速度恰好减为零

故物块通过的总路程

s=L+3s2+2s3

解得s=5m.

【答案】 

(1)不能 

m 

(2)5m

[突破训练]

1.如图32所示为上、下两端相距L=5m,倾角α=30°,始终以v=3m/s的速率顺时针转动的传送带(传送带始终绷紧).将一物体放在传送带的上端由静止释放滑下,经过t=2s到达下端,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

【导学号:

96622055】

(1)传送带与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

(2)如果将传送带逆时针转动,速率至少多大时,物体从传送带上端由静止释放能最快地到达下端.

图32

【解析】 

(1)物体在传送带上受力如图所示,物体沿传送带向下匀加速运动,设加速度为a.

由题意得L=

at2

解得a=2.5m/s2;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sinα-f=ma,又f=μmgcosα

解得μ=

=0.29.

(2)如果传送带逆时针转动,要使物体从传送带上端由静止释放能最快地到达下端,则需要物体所受摩擦力始终沿传送带向下,设此时传送带速度为v′,物体加速度a′.则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sinα+f=ma′

又f=μmgcosα,v′2=2a′L

联立解得v′=8.66m/s.

【答案】 

(1)0.29 

(2)8.66m/s

物理模型2|动力学中的“滑块、滑板”模型

1.模型特点

涉及两个物体,并且物体间存在相对滑动.

2.两种位移关系

滑块由滑板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中,若滑块和滑板同向运动,位移之差等于板长;反向运动时,位移之和等于板长.

3.解题思路

(1)审题建模

求解时应先仔细审题,清楚题目的含义、分析清楚每一个物体的受力情况、运动情况.

(2)求加速度

准确求出各物体在各运动过程的加速度(注意两过程的连接处加速度可能突变).

(3)明确关系

找出物体之间的位移(路程)关系或速度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求解中更应注意联系两个过程的纽带,每一个过程的末速度是下一个过程的初速度.

 (2015·全国卷Ⅰ)一长木板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木板左端放置一小物块;在木板右方有一墙壁,木板右端与墙壁的距离为4.5m,如图33(a)所示.t=0时刻开始,小物块与木板一起以共同速度向右运动,直至t=1s时木板与墙壁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前后木板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运动过程中小物块始终未离开木板.已知碰撞后1s时间内小物块的vt图线如图(b)所示.木板的质量是小物块质量的15倍,重力加速度大小g取10m/s2.求:

(a)             (b)

图33

(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及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

(2)木板的最小长度;

(3)木板右端离墙壁的最终距离.

【思路导引】 

【规范解答】 

(1)规定向右为正方向.木板与墙壁相碰前,小物块和木板一起向右做匀变速运动,设加速度为a1,小物块和木板的质量分别为m和M.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μ1(m+M)g=(m+M)a1①

由题图(b)可知,木板与墙壁碰撞前瞬间的速度

v1=4m/s,由运动学公式有

v1=v0+a1t1②

s0=v0t1+

a1t

式中,t1=1s,s0=4.5m是木板碰撞前的位移,v0是小物块和木板开始运动时的速度.

联立①②③式和题给条件得

μ1=0.1④

在木板与墙壁碰撞后,木板以-v1的初速度向左做匀变速运动,小物块以v1的初速度向右做匀变速运动.设小物块的加速度为a2,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μ2mg=ma2⑤

由题图(b)可得

a2=

式中,t2=2s,v2=0,联立⑤⑥式和题给条件得

μ2=0.4⑦

(2)设碰撞后木板的加速度为a3,经过时间Δt,木板和小物块刚好具有共同速度v3.由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公式得

μ2mg+μ1(M+m)g=Ma3⑧

v3=-v1+a3Δt⑨

v3=v1+a2Δt⑩

碰撞后至木板和小物块刚好达到共同速度的过程中,木板运动的位移为

s1=

Δt⑪

小物块运动的位移为

s2=

Δt⑫

小物块相对木板的位移为

Δs=s2-s1⑬

联立⑥⑧⑨⑩⑪⑫⑬式,并代入数值得

Δs=6.0m⑭

因为运动过程中小物块没有脱离木板,所以木板的最小长度应为6.0m.

(3)在小物块和木板具有共同速度后,两者向左做匀变速运动直至停止,设加速度为a4,此过程中小物块和木板运动的位移为s3.由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公式得

μ1(m+M)g=(m+M)a4⑮

0-v

=2a4s3⑯

碰后木板运动的位移为

s=s1+s3⑰

联立⑥⑧⑨⑩⑪⑮⑯⑰式,并代入数值得

s=-6.5m

木板右端离墙壁的最终距离为6.5m.

【答案】 

(1)0.1 0.4 

(2)6.0m (3)6.5m

[突破训练]

2.(2017·连云港模拟)如图34所示,薄板A长L=5m,其质量M=5kg,放在水平桌面上,板右端与桌边相齐.在A上距右端s=3m处放一物体B(可看成质点),其质量m=2kg.已知A、B间动摩擦因数μ1=0.1,A与桌面间和B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2=0.2,原来系统静止.现在在板的右端施加一大小一定的水平力F持续作用在A上,直到将A从B下抽出才撤去,且使B最后停于桌的右边缘.(g取10m/s2)求:

(1)B运动的时间;

(2)力F的大小.

图34

【解析】 

(1)对于B,在未离开A时,其加速度为:

aB1=

=1m/s2

设经过时间t1后B离开A,离开A后B的加速度为:

aB2=-

=-2m/s2

设物体B离开A时的速度为vB

有vB=aB1t1和

aB1t

=s

代入数据解得t1=2s

t2=

=1s

所以B运动的时间是:

t=t1+t2=3s.

(2)设A的加速度为aA,则根据相对运动的位移关系得

aAt

aB1t

=L-s

解得:

aA=2m/s2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μ1mg-μ2(m+M)g=MaA

代入数据得:

F=26N.

【答案】 

(1)3s 

(2)26N

高考热点1|动力学中的图象问题

利用图象分析动力学问题时,关键是要将题目中的物理情景与图象结合起来分析,利用物理规律或公式求解或作出正确判断.如必须弄清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和图象中斜率、截距、交点、拐点、面积等的对应关系.

 (多选)如图35所示,一足够长的木板静止在粗糙的水平面上,t=0时刻滑块从板的左端以速度v0水平向右滑行,木板与滑块间存在摩擦,且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滑块的vt图象可能是下列选项中的(  )

图35

【规范解答】 设滑块质量为m,木板质量为M,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若有μ1mg<μ2(M+m)g,则滑块滑上木板后向右匀减速运动,加速度a1=μ1g,木板不动,选项D正确;若有μ1mg>μ2(M+m)g,则滑块滑上木板后向右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为a1=μ1g,木板向右匀加速运动,当二者共速后,一起以a2=μ2g的加速度匀减速到停止,因a1>a2,故选项B正确.

【答案】 BD

[突破训练]

3.(多选)如图36甲所示,一轻质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上端放置一物体(物体与弹簧不连接),初始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现用竖直向上的拉力F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开始向上做匀加速运动,拉力F与物体位移x的关系如图乙所示(g取10m/s2),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导学号:

96622056】

图36

A.物体与弹簧分离时,弹簧处于原长状态

B.弹簧的劲度系数为750N/m

C.物体的质量为2kg

D.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5m/s2

ACD 物体与弹簧分离时,弹簧的弹力为零,轻弹簧无形变,所以选项A正确;从图中可知ma=10N,ma=Fm-mg,解得物体的质量为m=2kg,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5m/s2,所以选项C、D正确;弹簧的劲度系数k=

N/m=500N/m,所以选项B错误.

高考热点2|动力学中的多过程问题

综合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知识解决多过程问题,是本章的重点,更是每年高考的热点.解决“多过程”问题的关键:

首先明确每个“子过程”所遵守的规律,其次找出它们之间的关联点,然后列出“过程性方程”与“状态性方程”.

 如图37所示,一圆环A套在一均匀圆木棒B上,A的高度相对B的长度来说可以忽略不计,A和B的质量都等于m,A和B之间滑动摩擦力为f(f

(1)请描述在从开始释放到B再次着地前的过程中,A、B各自的运动情况,并解出匀变速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

(2)B至少应该多长?

图37

【规范解答】 

(1)释放后A和B相对静止一起做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大小都为a=g,B与地面碰撞后,A继续向下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aA=

,B竖直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aB=

B速度减为零后,继续以加速度aB向下运动.

(2)B着地前瞬间的速度为v1=

B与地面碰撞后向上运动到再次落回地面所需时间为t=

在此时间内A的位移x=v1t+

aAt2,

要使B再次着地前A不脱离B,木棒长度L必须满足条件L≥x,联立以上各式,解得L≥

h.

【答案】 

(1)见解析 

(2)

h

[突破训练]

4.有一个冰上滑木箱的游戏节目,规则是:

选手们从起点开始用力推箱一段时间后,放手让箱向前滑动,若箱最后停在桌上有效区域内,视为成功;若箱最后未停在桌上有效区域内就视为失败.其简化模型如图38所示,AC是长度为L1=7m的水平冰面,选手们可将木箱放在A点,从A点开始用一恒定不变的水平推力推箱,BC为有效区域.已知BC长度L2=1m,木箱的质量m=50kg,木箱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某选手作用在木箱上的水平推力F=200N,木箱沿AC做直线运动,若木箱可视为质点,g取10m/s2.那么该选手要想游戏获得成功,试求:

图38

(1)推力作用在木箱上时的加速度大小;

(2)推力作用在木箱上的时间满足什么条件?

【解析】 

(1)设推力作用在木箱上时的加速度为a1,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得F-μmg=ma1

解得a1=3m/s2.

(2)撤去推力后,木箱的加速度大小为a2,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得μmg=ma2

解得a2=1m/s2

推力作用在木箱上时间t内的位移为x1=

a1t2

撤去力F后木箱继续滑行的距离为x2=

木箱停在有效区域内,要满足条件L1-L2≤x1+x2≤L1

解得1s≤t≤

s.

【答案】 

(1)3m/s2 

(2)1s≤t≤

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起诉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