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上《第1章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559536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21.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科版八年级上《第1章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苏科版八年级上《第1章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苏科版八年级上《第1章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苏科版八年级上《第1章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苏科版八年级上《第1章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科版八年级上《第1章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docx

《苏科版八年级上《第1章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科版八年级上《第1章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科版八年级上《第1章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docx

苏科版八年级上《第1章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第1章全等三角形》

 

一、选择题

1.如图,△ACB≌△A′CB′,∠BCB′=30°,则∠ACA′的度数为(  )

A.20°B.30°C.35°D.40°

2.工人师傅常用角尺平分一个任意角.做法如下:

如图,∠AOB是一个任意角,在边OA,OB上分别取OM=ON,移动角尺,使角尺两边相同的刻度分别与M,N重合.过角尺顶点C作射线OC.由此做法得△MOC≌△NOC的依据是(  )

A.AASB.SASC.ASAD.SSS

3.如图,在△ABC和△DEC中,已知AB=DE,还需添加两个条件才能使△ABC≌△DEC,不能添加的一组条件是(  )

A.BC=EC,∠B=∠EB.BC=EC,AC=DCC.BC=DC,∠A=∠DD.∠B=∠E,∠A=∠D

4.如图,点B、C、E在同一条直线上,△ABC与△CDE都是等边三角形,则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  )

A.△ACE≌△BCDB.△BGC≌△AFCC.△DCG≌△ECFD.△ADB≌△CEA

5.如图所示的4×4正方形网格中,∠1+∠2+∠3+∠4+∠5+∠6+∠7=(  )

A.330°B.315°C.310°D.320°

6.如图,在△ABC中,AQ=PQ,PR=PS,若PR⊥AB,PS⊥AC,垂足分别为点R、S,下列三个结论:

①AS=AR;②QP∥AR;③△BPR≌△QPS,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B.①C.①②D.①③

7.如图

(1),已知两个全等三角形的直角顶点及一条直角边重合.将△ACB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到△A′CB′的位置,其中A′C交直线AD于点E,A′B′分别交直线AD、AC于点F、G,则在图

(2)中,全等三角形共有(  )

A.5对B.4对C.3对D.2对

8.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DF⊥AB,垂足为F,DE=DG,△ADG和△AED的面积分别为50和39,则△EDF的面积为(  )

A.11B.5.5C.7D.3.5

 

二、填空题

9.如图是用七巧板拼成的一艘帆船,其中全等的三角形共有  对.

10.如图,△ABC≌△DEF,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写出x=  .

11.如图,点B、E、C、F在一条直线上,AB∥DE,BE=CF,请添加一个条件  ,使△ABC≌△DEF.

12.如图,已知∠1=∠2=90°,AD=AE,那么图中有  对全等三角形.

13.如图,以△ABC的顶点A为圆心,以BC长为半径作弧;再以顶点C为圆心,以AB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D;连结AD、CD.若∠B=65°,则∠ADC的大小为  度.

14.在△ADB和△ADC中,下列条件:

①BD=DC,AB=AC;②∠B=∠C,∠BAD=∠CAD;③∠B=∠C,BD=DC;④∠ADB=∠ADC,BD=DC.能得出△ADB≌△ADC的序号是  .

15.如图,黄芳不小心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成三块碎片,现要带其中一块去配出与原来完全一样的玻璃,正确的办法是带来第  块去配,其依据是根据定理  (可以用字母简写)

16.如图,D为Rt△ABC中斜边BC上的一点,且BD=AB,过D作BC的垂线,交AC于E,若AE=12cm,则DE的长为  cm.

17.如图,在△ABC中,AD⊥BC于D,BE⊥AC于E,AD与BE相交于点F,若BF=AC,则∠ABC=  度.

18.如图,在Rt△ABC中,∠C=90°,AC=10,BC=5,线段PQ=AB,P,Q两点分别在AC和过点A且垂直于AC的射线AO上运动,当AP=  时,△ABC和△PQA全等.

 

三、解答题(共64分)

19.如图,已知△ABC≌△DEF,∠A=85°,∠B=60°,AB=8,EH=2.

(1)求角F的度数与DH的长;

(2)求证:

AB∥DE.

20.(2015秋•东海县期末)如图,已知在△ABC中,D为BC上的一点,AD平分∠EDC,且∠E=∠B,ED=DC.求证:

AB=AC.

21.如图,点B、C、D、E在同一条直线上,已知AB=FC,AD=FE,BC=DE,探索AB与FC的位置关系?

并说明理由.

22.在△ABC中,∠ACB=90°,AC=BC,直线MN经过点C,且AD⊥MN于D,BE⊥MN于E,求证:

DE=AD+BE.

23.如图,把一个直角三角形ACB(∠ACB=90°)绕着顶点B顺时针旋转60°,使得点C旋转到AB边上的一点D,点A旋转到点E的位置.F,G分别是BD,BE上的点,BF=BG,延长CF与DG交于点H.

(1)求证:

CF=DG;

(2)求出∠FHG的度数.

24.如图,△ABC中,∠ACB=90°,AC=BC,AE是BC边上的中线,过C作CF⊥AE,垂足为F,过B作BD⊥BC交CF的延长线于D.

(1)求证:

AE=CD;

(2)若AC=12cm,求BD的长.

25.如图甲,在△ABC中,∠ACB为锐角.点D为射线BC上一动点,连接AD,以AD为一边且在AD的右侧作正方形ADEF.如果AB=AC,∠BAC=90°.

解答下列问题:

(1)当点D在线段BC上时(与点B不重合),如图甲,线段CF、BD之间的位置关系为  ,数量关系为  .

(2)当点D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时,如图乙,①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为什么?

(要求写出证明过程)

 

《第1章全等三角形》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ACB≌△A′CB′,∠BCB′=30°,则∠ACA′的度数为(  )

A.20°B.30°C.35°D.40°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专题】计算题.

【分析】本题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并找清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即可.

【解答】解:

∵△ACB≌△A′CB′,

∴∠ACB=∠A′CB′,

即∠ACA′+∠A′CB=∠B′CB+∠A′CB,

∴∠ACA′=∠B′CB,

又∠B′CB=30°

∴∠ACA′=30°.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全等三角形性质的应用,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解.

 

2.工人师傅常用角尺平分一个任意角.做法如下:

如图,∠AOB是一个任意角,在边OA,OB上分别取OM=ON,移动角尺,使角尺两边相同的刻度分别与M,N重合.过角尺顶点C作射线OC.由此做法得△MOC≌△NOC的依据是(  )

A.AASB.SASC.ASAD.SSS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作图—基本作图.

【分析】利用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AAS、SAS、ASA、SSS对△MOC和△NOC进行分析,即可作出正确选择.

【解答】解:

∵OM=ON,CM=CN,OC为公共边,

∴△MOC≌△NOC(SSS).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的理解和掌握,此题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3.如图,在△ABC和△DEC中,已知AB=DE,还需添加两个条件才能使△ABC≌△DEC,不能添加的一组条件是(  )

A.BC=EC,∠B=∠EB.BC=EC,AC=DCC.BC=DC,∠A=∠DD.∠B=∠E,∠A=∠D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分别进行判定即可.

【解答】解:

A、已知AB=DE,再加上条件BC=EC,∠B=∠E可利用SAS证明△ABC≌△DEC,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B、已知AB=DE,再加上条件BC=EC,AC=DC可利用SSS证明△ABC≌△DEC,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C、已知AB=DE,再加上条件BC=DC,∠A=∠D不能证明△ABC≌△DEC,故此选项符合题意;

D、已知AB=DE,再加上条件∠B=∠E,∠A=∠D可利用ASA证明△ABC≌△DEC,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

SSS、SAS、ASA、AAS、HL.

注意:

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

 

4.如图,点B、C、E在同一条直线上,△ABC与△CDE都是等边三角形,则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  )

A.△ACE≌△BCDB.△BGC≌△AFCC.△DCG≌△ECFD.△ADB≌△CEA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专题】压轴题.

【分析】首先根据角间的位置及大小关系证明∠BCD=∠ACE,再根据边角边定理,证明△BCE≌△ACD;由△BCE≌△ACD可得到∠DBC=∠CAE,再加上条件AC=BC,∠ACB=∠ACD=60°,可证出△BGC≌△AFC,再根据△BCD≌△ACE,可得∠CDB=∠CEA,再加上条件CE=CD,∠ACD=∠DCE=60°,又可证出△DCG≌△ECF,利用排除法可得到答案.

【解答】解:

∵△ABC和△CDE都是等边三角形,

∴BC=AC,CE=CD,∠BCA=∠ECD=60°,

∴∠BCA+∠ACD=∠ECD+∠ACD,

即∠BCD=∠ACE,

∴在△BCD和△ACE中

∴△BCD≌△ACE(SAS),

故A成立,

∴∠DBC=∠CAE,

∵∠BCA=∠ECD=60°,

∴∠ACD=60°,

在△BGC和△AFC中

∴△BGC≌△AFC,

故B成立,

∵△BCD≌△ACE,

∴∠CDB=∠CEA,

在△DCG和△ECF中

∴△DCG≌△ECF,

故C成立,

故选:

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以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根据已知条件找到可证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5.如图所示的4×4正方形网格中,∠1+∠2+∠3+∠4+∠5+∠6+∠7=(  )

A.330°B.315°C.310°D.320°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专题】网格型.

【分析】利用正方形的性质,分别求出多组三角形全等,如∠1和∠7的余角所在的三角形全等,得到∠1+∠7=90°等,可得所求结论.

【解答】解:

由图中可知:

①∠4=

×90°=45°,②∠1和∠7的余角所在的三角形全等

∴∠1+∠7=90°

同理∠2+∠6=90°,∠3+∠5=90°∠4=45°

∴∠1+∠2+∠3+∠4+∠5+∠6+∠7=3×90°+45°=315°

故选B.

【点评】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做题时主要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得到几对角的和的关系,认真观察图形,找到其中的特点是比较关键的.

 

6.如图,在△ABC中,AQ=PQ,PR=PS,若PR⊥AB,PS⊥AC,垂足分别为点R、S,下列三个结论:

①AS=AR;②QP∥AR;③△BPR≌△QPS,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B.①C.①②D.①③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分析】易证RT△APR≌RT△APS,可得AS=AR,∠BAP=∠1,再根据AQ=PQ,可得∠1=∠2,即可求得QP∥AB,即可解题.

【解答】解:

如图,在RT△APR和RT△APS中,

∴RT△APR≌RT△APS(HL),

∴∠AR=AS,①正确;

∠BAP=∠1,

∵AQ=PQ,

∴∠1=∠2,

∴∠BAP=∠2,

∴QP∥AB,②正确,

∵△BRP和△QSP中,只有一个条件PR=PS,再没有其余条件可以证明△BRP≌△QSP,故③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考查了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对应角相等的性质,本题中求证RT△APR≌RT△APS是解题的关键.

 

7.如图

(1),已知两个全等三角形的直角顶点及一条直角边重合.将△ACB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到△A′CB′的位置,其中A′C交直线AD于点E,A′B′分别交直线AD、AC于点F、G,则在图

(2)中,全等三角形共有(  )

A.5对B.4对C.3对D.2对

【考点】旋转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分析】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

SSS、SAS、ASA、AAS、HL.

【解答】解:

旋转后的图中,全等的三角形有:

△B′CG≌△DCE,△A′B′C≌△ADC,△AGF≌△A′EF,

△ACE≌△A′CG,共4对.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图形的旋转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

SSS、SAS、ASA、AAS、HL.注意:

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难度不大.

 

8.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DF⊥AB,垂足为F,DE=DG,△ADG和△AED的面积分别为50和39,则△EDF的面积为(  )

A.11B.5.5C.7D.3.5

【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专题】计算题;压轴题.

【分析】作DM=DE交AC于M,作DN⊥AC,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DN=DF,将三角形EDF的面积转化为三角形DNM的面积来求.

【解答】解:

作DM=DE交AC于M,作DN⊥AC于点N,

∵DE=DG,

∴DM=DG,

∵AD是△ABC的角平分线,DF⊥AB,

∴DF=DN,

在Rt△DEF和Rt△DMN中,

∴Rt△DEF≌Rt△DMN(HL),

∵△ADG和△AED的面积分别为50和39,

∴S△MDG=S△ADG﹣S△ADM=50﹣39=11,

S△DNM=S△EDF=

S△MDG=

×11=5.5.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地作出辅助线,将所求的三角形的面积转化为另外的三角形的面积来求.

 

二、填空题

9.如图是用七巧板拼成的一艘帆船,其中全等的三角形共有  对.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七巧板.

【分析】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

SSS、SAS、ASA、AAS、HL.

【解答】解:

根据给出的七巧板拼成的一艘帆船,可知图形中有5个等腰直角三角形,1个平行四边形,1个正方形.通过观察可知两个最大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和两个最小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分别全等,因此全等的三角形共有2对.

【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题目比较容易,考查识别图形的全等.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断方法是关键.

 

10.如图,△ABC≌△DEF,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写出x=  .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专题】压轴题.

【分析】先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A=70°,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解答.

【解答】解:

如图,∠A=180°﹣50°﹣60°=70°,

∵△ABC≌△DEF,

∴EF=BC=20,

即x=20.

故答案为:

20.

【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根据角度确定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是解题的关键.

 

11.如图,点B、E、C、F在一条直线上,AB∥DE,BE=CF,请添加一个条件  ,使△ABC≌△DEF.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分析】根据AB∥DE可得∠B=∠DEC,由BE=CF,根据等式的性质可得CB=EF,再加上条件AB=DE可利用SAS定理证明△ABC≌△DEF.

【解答】解:

添加条件:

AB=DE,

∵AB∥DE,

∴∠B=∠DEC,

∵BE=CF,

∴BE+EC=CF+EC,

即CB=EF,

在△ABC和△DEF中,

∴△ABC≌△DEF(SAS).

故答案为:

AB=DE.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关键是掌握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

SSS、SAS、ASA、AAS、HL.

 

12.如图,已知∠1=∠2=90°,AD=AE,那么图中有  对全等三角形.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专题】压轴题.

【分析】根据题意,结合图形,可得知△AEB≌△ADC,△BED≌△CDE,△BOD≌△COE.做题时要从已知条件开始结合图形利用全等的判定方法由易到难逐个寻找.

【解答】解:

①△AEB≌△ADC;

∵AE=AD,∠1=∠2=90°,∠A=∠A,

∴△AEC≌△ADC;

∴AB=AC,

∴BD=CE;

②△BED≌△CDE;

∵AD=AE,∴∠ADE=∠AED,

∵∠ADC=∠AEB,∴∠CDE=∠BED,

∴△BED≌△CDE.

③∵BD=CE,∠DBO=∠ECO,∠BOD=∠COE,

∴△BOD≌△COE.

故答案为3.

【点评】本题重点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普通两个三角形全等共有四个定理,即AAS、ASA、SAS、SSS,直角三角形可用HL定理,但AAA、SSA,无法证明三角形全等,本题是一道较为简单的题目

 

13.如图,以△ABC的顶点A为圆心,以BC长为半径作弧;再以顶点C为圆心,以AB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D;连结AD、CD.若∠B=65°,则∠ADC的大小为  度.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分析】根据作法可得AB=CD,BC=AD,然后利用“边边边”证明△ABC和△CDA全等,再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解答.

【解答】解:

∵以点A为圆心,以BC长为半径作弧;以顶点C为圆心,以AB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D,

∴AB=CD,BC=AD,

在△ABC和△CDA中,

∴△ABC≌△CDA(SSS),

∴∠ADC=∠B=65°.

故答案为:

65.

【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根据作法得到全等三角形相等的边是解题的关键.

 

14.在△ADB和△ADC中,下列条件:

①BD=DC,AB=AC;②∠B=∠C,∠BAD=∠CAD;③∠B=∠C,BD=DC;④∠ADB=∠ADC,BD=DC.能得出△ADB≌△ADC的序号是  .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专题】压轴题.

【分析】在△ADB和△ADC中,已知一条公共边AD,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确定需要添加的条件.

【解答】解:

①在△ADB和△ADC中,AD=AD,若添加条件BD=DC,AB=AC,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SS可以证得△ADB≌△ADC;故本选项正确;

②在△ADB和△ADC中,AD=AD,若添加条件∠B=∠C,∠BAD=∠CAD,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AAS可以证得△ADB≌△ADC;故本选项正确;

③在△ADB和△ADC中,AD=AD,若添加条件∠B=∠C,BD=DC,由SSA不可以证得△ADB≌△ADC;故本选项错误;

④在△ADB和△ADC中,AD=AD,若添加条件∠ADB=∠ADC,BD=DC,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AS可以证得△ADB≌△ADC;故本选项正确;

综上所述,符合题意的序号是①②④;

故答案是:

①②④.

【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

SSS、SAS、ASA、AAS、HL.注意:

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

 

15.如图,黄芳不小心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成三块碎片,现要带其中一块去配出与原来完全一样的玻璃,正确的办法是带来第  块去配,其依据是根据定理  (可以用字母简写)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应用.

【分析】显然第③中有完整的三个条件,用ASA易证现要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全等.

【解答】解:

因为第③块中有完整的两个角以及他们的夹边,利用ASA易证三角形全等,故应带第③块.

故答案为:

③;ASA.

【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应用(有两个角对应相等,且夹边也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全等);学会把实际问题数学化石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6.如图,D为Rt△ABC中斜边BC上的一点,且BD=AB,过D作BC的垂线,交AC于E,若AE=12cm,则DE的长为  cm.

【考点】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先证明△DBE≌△ABE,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来求DE的长度.

【解答】解:

连接BE.

∵D为Rt△ABC中斜边BC上的一点,且BD=AB,过D作BC的垂线,交AC于E,

∴∠A=∠BDE=90°,

∴在Rt△DBE和Rt△ABE中,

BD=AB(已知),BE=EB(公共边),

∴Rt△DBE≌Rt△ABE(HL),

∴AE=ED,

又∵AE=12cm,

∴ED=12cm.

故填1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以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连接BE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7.如图,在△ABC中,AD⊥BC于D,BE⊥AC于E,AD与BE相交于点F,若BF=AC,则∠ABC=  度.

【考点】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分析】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先证△ADC≌△BDF,可得BD=AD,可求∠ABC=∠BAD=45°.

【解答】解:

∵AD⊥BC于D,BE⊥AC于E

∴∠EAF+∠AFE=90°,∠DBF+∠BFD=90°,

又∵∠BFD=∠AFE(对顶角相等)

∴∠EAF=∠DBF,

在Rt△ADC和Rt△BDF中,

∴△ADC≌△BDF(AAS),

∴BD=AD,

即∠ABC=∠BAD=45°.

故答案为:

45.

【点评】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是中考的热点,一般以考查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为主,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先根据已知条件或求证的结论确定三角形,然后再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看缺什么条件,再去证什么条件.

 

18.如图,在Rt△ABC中,∠C=90°,AC=10,BC=5,线段PQ=AB,P,Q两点分别在AC和过点A且垂直于AC的射线AO上运动,当AP=  时,△ABC和△PQA全等.

【考点】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分析】当AP=5或10时,△ABC和△PQA全等,根据HL定理推出即可.

【解答】解:

当AP=5或10时,△ABC和△PQA全等,

理由是:

∵∠C=90°,AO⊥AC,

∴∠C=∠QAP=90°,

①当AP=5=BC时,

在Rt△ACB和Rt△QAP中

∴Rt△ACB≌Rt△QAP(HL),

②当AP=10=AC时,

在Rt△ACB和Rt△PAQ中

∴Rt△ACB≌Rt△PAQ(HL),

故答案为:

5或10.

【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应用,注意:

判定两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ASA,AAS,SAS,SSS,HL.

 

三、解答题(共64分)

19.如图,已知△ABC≌△DEF,∠A=85°,∠B=60°,AB=8,EH=2.

(1)求角F的度数与DH的长;

(2)求证:

AB∥DE.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分析】

(1)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CB,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B=DE,∠F=∠ACB,即可得出答案;

(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DEF,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得出即可.

【解答】解:

(1)∵∠A=85°,∠B=60°,

∴∠ACB=180°﹣∠A﹣∠B=35°,

∵△ABC≌△DEF,AB=8,

∴∠F=∠ACB=35°,DE=AB=8,

∵EH=2,

∴DH=8﹣2=6;

(2)证明:

∵△ABC≌△DEF,

∴∠DEF=∠B,

∴AB∥DE.

【点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