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二轮复习发掘经典实验追溯命题之源教案适用全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558380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37.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二轮复习发掘经典实验追溯命题之源教案适用全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届二轮复习发掘经典实验追溯命题之源教案适用全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届二轮复习发掘经典实验追溯命题之源教案适用全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届二轮复习发掘经典实验追溯命题之源教案适用全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届二轮复习发掘经典实验追溯命题之源教案适用全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二轮复习发掘经典实验追溯命题之源教案适用全国.docx

《届二轮复习发掘经典实验追溯命题之源教案适用全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二轮复习发掘经典实验追溯命题之源教案适用全国.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二轮复习发掘经典实验追溯命题之源教案适用全国.docx

届二轮复习发掘经典实验追溯命题之源教案适用全国

第2课时 发掘经典实验,追溯命题之源

经典实验是对科学家们研究过程的再现,它在生物学发展史中深刻地影响着生物学思想的发展,推动着生物学理论的建立。

高考中有关经典实验的考查形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以选择题的形式集中考查一些经典实验过程中的处理方法和结果分析,如2018·卷Ⅰ第6题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为素材,考查了大肠杆菌的转化问题;二是借鉴某经典实验的方法解决具体的生物学问题,如2017·卷Ⅰ第29题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方法探究一种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该题将DNA和RNA的区别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方法实现了完美结合。

无论是对教材实验的直接考查,还是对教材实验的创新考查,只有理清弄明教材实验,追根溯源,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经典实验一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通过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实验,掌握“对照”和“变量”在生物实验中的运用

[核心知识归纳]

经典实验

变量分析

对照思想

自变量设置

因变量观察指标

无关变量

普利斯特利:

植物更新空气实验

对照组:

有绿色植物

实验组:

无绿色植物

小鼠存活时间(或存活状态)或蜡烛燃烧时间

光照、温度、小鼠健康程度、蜡烛的种类和实验前燃烧程度等

相互对照

萨克斯:

天竺葵半叶法实验

对照组:

曝光

实验组:

遮光

碘蒸气处理后叶片的颜色

温度、暗处理时间、光照时间等

相互对照

恩格尔曼:

水绵和好氧细菌实验

对照组:

完全曝光

实验组:

黑暗环境下极细光束照射

好氧细菌分布情况

好氧细菌数量、临时装片等

相互对照

恩格尔曼:

用透过三棱镜的光照射水绵实验

黑暗环境下光线经三棱镜后照射水绵临时装片

自身

对照

鲁宾和卡门:

18O标记实验

实验组中,一组为植物提供H2O和C18O2,另一组为植物提供

H218O和CO2

小球藻释放O2的情况(是否含18O)

光照强度、植物数量等

相互

对照

卡尔文:

14C标记实验

取样时间(用14CO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实验进行不同时间后,追踪检测小球藻叶绿体中含有放射性的物质和种类)

小球藻叶绿体中含有放射性的物质和种类

光照强度、温度、14CO2量

自身

对照

[考查角度全析]

对实验目的的考查

[典例1] (2018·海淀区一模)研究者使用稳定同位素18O标记水和碳酸盐/碳酸氢盐中的氧,加入三组小球藻培养液中,记录反应起始时水和碳酸盐/碳酸氢盐中18O的比例,光照一段时间后,分别检测小球藻释放的氧气中18O的比例,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水中18O的

比例(%)

HCO

和CO

中18O的比例(%)

反应时

间(min)

释放的O2中

18O的比例(%)

1

0.85

0.41

45

0.84

2

0.85

0.55

110

0.85

3

0.85

0.61

225

0.85

A.小球藻光合作用所需的CO2可由HCO

和CO

提供

B.HCO

和CO

中18O的比例不同导致放氧速率不同

C.释放的O2中18O的比例不受光合作用反应时间影响

D.释放的O2和水中18O的比例接近,推测氧气来自水

[解析] 本题是对鲁宾和卡门实验的创新考查,题干虽没有明确说明实验目的,但根据实验现象和结果推测,该实验的目的就是探究光合作用产物O2中氧的来源。

碳酸盐/碳酸氢盐相当于CO2缓冲液,小球藻光合作用所需的CO2可由HCO

和CO

提供;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放氧速率与HCO

和CO

中18O的比例无关;表中数据说明释放的O2中18O的比例不受光合作用反应时间影响;释放的O2中18O的比例和水中18O的比例接近,由此可推测氧气来自水。

[答案] B

运用“变量法”寻找实验目的

1.实验目的的书写与表达

实验目的的内容包含研究对象、研究现象(因变量)和作用于对象的因素(自变量),格式为“探究(验证)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或“探究(验证)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等。

2.实验目的的确认方法

(1)根据题目信息,直接写出实验目的。

(2)根据实验装置或实验现象,推断实验目的。

此类试题首先应确定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再寻找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此即实验的目的。

如:

下图表示3株脱淀粉(经充分“饥饿”处理)的长势相同的同种植株放在透光的不同钟罩内。

其实验目的推导如下:

(3)根据实验步骤反推实验目的。

(4)明确变量确定实验目的。

①实验中的变量包括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自变量是实验中人为改变的量,因自变量的变化而改变的变量就是因变量。

实验中能影响因变量变化的因素还有很多,但不是本实验要研究的内容,即为无关变量。

②通常在确定实验目的时,先根据题目给出的实验设计方案找出实验的自变量及因变量,然后根据自变量和因变量组织语言来描述实验目的。

 

[对点训练]

1.某研究小组用3个40W的白色灯管做光源,通过遮光处理(外罩透光良好的红色、黄色塑料薄膜)让其中两个分别只发出红光和黄光,设置不同CO2浓度,处理试管苗(其他条件相同)。

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试管苗的净光合速率,结果如图。

据上述信息,写出本实验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结合题干文字和曲线信息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为CO2浓度和光质,因变量为净光合速率,因此可得出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波长的光(光质)和CO2浓度对试管苗光合作用(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答案:

探究不同波长的光(光质)和CO2浓度对试管苗光合作用(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对实验结果和结论的考查

[典例2] 某植物叶片不同部位的颜色不同,将该植物在黑暗中放置48h后,用锡箔纸遮蔽叶片两面,如图所示。

在日光下照光一段时间,去除锡箔纸,用碘染色法处理叶片,观察到叶片有的部位出现蓝色,有的没有出现蓝色。

其中,没有出现蓝色的部位是(  )

A.a、b和d        B.a、c和e

C.c、d和eD.b、c和e

[解析] 本题是对萨克斯实验的创新考查。

题干已说明实验的基本过程,据此确定实验结果。

光合作用需要光照,c、e部位被锡箔纸遮盖所以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a部位为黄白色,没有叶绿素,故也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所以a、c、e处加碘液不会变蓝。

[答案] B

实验结果与实验结论的表述

实验结果是“具体的数据或现象”,实验结论是“具体的数据或现象所反映出来的规律”,是概括性语言。

表述实验结果时一定要具体、形象(如“砖红色沉淀”“由蓝变绿再变黄”“子一代豌豆全部表现为高茎”“指针向左偏转”等),表述实验结论时则一定要言简意赅,能用学过的结论性语句表述最好(如“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等)。

 

[对点训练]

2.某校生物研究小组栽种了一批天南星和甘草的幼苗,其中天南星是一种阴生植物,甘草是一种阳生植物。

他们计划通过实验探究在强光和弱光条件下,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多少。

请你帮助他们完成实验设计方案。

实验假设:

阳生植物在强光条件下叶片中叶绿素含量较多,而阴生植物在弱光条件下叶片中叶绿素含量较多。

实验用具:

遮光网(透光率50%),检测叶绿素含量必要的药品和器皿等。

实验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及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实验步骤:

①将天南星和甘草幼苗各平均分为甲、乙两组;②将两种植物的甲组幼苗都用遮光网遮盖,两种植物的乙组幼苗都不进行遮光处理;③将所有幼苗都放在较强光照条件下培养;④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各组植物叶片中叶绿素含量

结果及结论:

若天南星的甲组植株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明显高于乙组,而甘草的甲组植株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明显低于乙组,则假设成立;否则,假设不成立

对实验方法的考查

[典例3] (2019届高三·长春调研)利用溴甲酚紫指示剂[酸碱指示剂,pH变色范围为5.2(黄色)~6.8(紫色)]检测金鱼藻生活环境中气体含量变化的实验操作如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黑暗处理的目的是将金鱼藻积累的淀粉全部消耗

B.只有一个实验组,没有体现出探究实验的对照思想

C.图中实验操作3~5能证明光合作用吸收CO2

D.该实验可证明呼吸作用释放CO2,光合作用释放O2

[解析] 本题考查不同的实验操作在实验中的作用,同时考查对照组的选择与实验结论的关系。

将植物放置在黑暗处的目的:

一是消耗贮存的有机物,二是让细胞只发生呼吸作用。

同样,相同的实验组,与不同的对照组进行比较,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因此,能运用对照思想,准确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从而得出正确结论,是教材介绍光合作用探究经典实验的用意之一。

由题干信息可知,溴甲酚紫指示剂是酸碱指示剂,而金鱼藻能通过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影响水体中CO2的含量,由此可知,当水体CO2含量增多时(由金鱼藻释放),呈现黄色;当水体CO2含量减少时(被金鱼藻利用),呈现紫色,故CO2的变化量是因变量的测试指标,能反映金鱼藻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强度。

从图示箭头方向可知,本实验采用了自身前后对照的思想,具体实验操作及分析如下:

黑暗处理时金鱼藻只进行细胞呼吸,会消耗贮存的有机物并释放CO2,导致溶液pH降低,指示剂颜色改变,但本实验的因变量并非是观察有机物的消耗与产生,因此,暗处理的目的不是将金鱼藻积累的有机物全部消耗,而是对溴甲酚紫指示剂的颜色变化进行检验。

试管先后经过暗处理和光照,通过观察指示剂颜色的变化,验证细胞呼吸产生CO2,光合作用吸收CO2,体现了相互对照的思想。

通过图中实验操作3~5可知,溶液颜色由黄色变为紫色,能证明光合作用吸收CO2。

该实验可证明呼吸作用释放CO2,光合作用吸收CO2,但不能证明光合作用释放O2。

[答案] C

有效解读实验题信息的方法

一道较为复杂的、难度较大的实验题,常包括三部分:

第一部分:

新信息。

此部分内容是解答实验题所必需的新信息,一定要认真研读。

第二部分:

过渡。

此部分常考查一两个与实验有关的理论知识,是对新信息的过渡,引导考生思维逐步深化。

第三部分:

真正的实验能力考查。

此部分是实验题的“重头戏”,要按照解实验题的思路进行思考。

[对点训练]

3.把一株牵牛花放置在黑暗中一昼夜,然后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该实验不能用于验证(  )

A.光合作用需要CO2   B.光合作用能产生O2

C.光合作用需要光D.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解析:

选B 从图中装置可知,自变量有三个,其中两个是人为处理。

第一个:

实验前,在黑暗中处理牵牛花一昼夜,其中一个绿叶被放入了密闭透光容器中,容器中的NaOH溶液能吸收CO2,故容器中没有CO2的存在,但光合作用所需的其他条件具备,由此可知,该处理设置的自变量是CO2的有无,对照组是空气中正常CO2浓度下的绿叶,可用于验证光合作用需要CO2;第二个:

同样在正常CO2浓度下的绿叶,有遮光、不遮光部分的处理,说明该处理设置的自变量是光照的有无,可用于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第三个自变量没有经过人为处理,而是巧妙地利用了牵牛花的白斑叶。

实验材料显示,白斑叶有绿色和白色部分,都处于相同的环境中,故提供的自变量是叶绿体的有无,可用于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由于装置没有显示检测O2是否产生的方法,所以该实验不能用于验证“光合作用能产生O2”。

4.如图为研究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

用打孔器在某植物的叶片上打出多个叶圆片,再用气泵抽出叶片内的气体直至叶片沉入水底,然后将等量的叶圆片转至含有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中,给予一定的光照,测量每个培养皿中叶圆片上浮至液面所用的平均时间,以研究光合速率与NaHCO3溶液浓度的关系。

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在ab段,随着NaHCO3溶液浓度的增加,光合速率逐渐减小

B.在bc段,单独增加适宜的光照或温度或NaHCO3溶液浓度,都可以缩短叶圆片上浮的时间

C.在c点以后,因NaHCO3溶液浓度过高,使叶肉细胞失水而导致代谢水平下降

D.因配制的NaHCO3溶液中不含氧气,所以整个实验过程中叶片不能进行呼吸作用

解析:

选C 图中纵坐标是上浮至液面的时间,时间越短,说明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氧气越多,光合作用强度越大。

结合曲线分析,ab段随着NaHCO3溶液浓度的增加,

光合作用增强,产生氧气增多,叶圆片上浮时间越来越短;从图中分析,bc段CO2浓度已不再是制约光合作用的因素,因此单独增加NaHCO3溶液浓度,不会提高光合速率;c点后由于NaHCO3溶液浓度过高,使叶肉细胞失水而导致整体代谢水平下降,叶圆片上浮时间长;整个过程叶片都进行呼吸作用。

经典实验二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通过生长素的发现实验,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核心知识归纳]

经典实验

实验思路

实验过程

变量分析

实验结论

达尔文

实验

通过切除和遮盖的方法寻找感光部位

①②组实验的自变量是胚芽鞘有无尖端,因变量是胚芽鞘的生长情况;③④组实验的自变量是胚芽鞘上锡箔遮盖的部位,因变量是胚芽鞘的生长情况

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照射后,就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使胚芽鞘出现向光弯曲生长

詹森

实验

尖端产生某种能够向下运输的物质

该组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生长素向下端传输,因变量是胚芽鞘的生长情况

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拜尔

实验

胚芽鞘尖端产生物质的不均匀分布可能会造成胚芽鞘的弯曲生长

该组实验的自变量是尖端放置的位置,因变量是胚芽鞘的生长情况

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由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温特

实验

用较厚的琼脂块收集尖端产生的物质。

放置该琼脂块就能将此物质的影响作用传递到去除尖端的胚芽鞘上

该组实验的自变量是琼脂块是否与胚芽鞘尖端接触过(或琼脂块中是否含有尖端中的物质)

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由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并将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

 

[考查角度全析]

经典实验中的对照原则

[典例1]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注:

为不透光的锡箔帽和套)(  )

A.若探究胚芽鞘感光部位,可设置③④⑤组实验进行对照,其中③组为空白对照

B.可用①与⑥,②与③组分别进行对照,说明胚芽鞘的生长和弯曲受到尖端影响

C.光照强度和环境温度条件不会对实验结果造成显著影响,所以不必对其控制和记录

D.实验中①④组实验结果为直立生长,而②⑥组实验结果为不生长

[解析] 本题中②③④⑤组实验类似于达尔文的实验。

在受到单侧光照射时,未做处理的胚芽鞘会向光弯曲生长(如③);如果去除胚芽鞘的尖端(如②),或者用锡箔帽罩住尖端(如④),则胚芽鞘不发生弯曲;如果用锡箔套罩住尖端下面的一段(如⑤),胚芽鞘会弯向光源生长。

③与④组对照证明胚芽鞘尖端是感光部位,③与⑤组对照证明尖端下部不具有感光能力。

通过对比①与⑥组,②与③组可知,尖端在胚芽鞘生长和向光弯曲中都具有重要作用。

本实验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可能影响胚芽鞘生长的外界条件如温度、光照强度等在不同实验组间需保持适宜且一致,才能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中①④组实验结果为直立生长,而②⑥组实验结果为不生长,③⑤组实验结果为弯向光源生长。

[答案] C

[技法点拨] 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

在实验中常需设置对照组,用于与实验组进行对比,以准确分析实验结果。

通过设置对照实验,既可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又可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常见的对照方式归纳如下:

空白对照

空白对照包括两种类型:

不给对照组任何处理因素;给对照组施以对研究对象没有任何影响的处理因素。

例如,在达尔文实验中,不作任何处理的完整幼苗接受单侧光照射的实验为空白对照

自身对照

对照和实验都在同一研究对象上进行,不另设对照组。

例如,在温特实验中,将胚芽鞘尖端切除置于琼脂块上,然后将该琼脂块置于切除尖端的胚芽鞘上,再观察胚芽鞘的生长状况

条件对照

虽然给对照组施以部分实验因素,但不是所要研究的处理因素。

例如,在温特实验中,将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置在切除尖端的胚芽鞘的切口一侧,是条件对照

相互对照

不单设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组相互对照。

例如,在温特实验中,将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切除尖端的胚芽鞘的切口的不同部位,这些都是实验组,可以相互对照

[对点训练]

1.1928年,荷兰科学家温特为了研究植物体的向光性,设计实验如图所示。

①~⑥是在黑暗环境中对切去尖端的胚芽鞘进行的不同处理。

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

A.有单侧光照射时上述实验结果都不发生改变

B.若要排除空白琼脂块对胚芽鞘的生长有影响的猜测,可选用①⑤⑥组结果对照说明

C.②与③组的实验结果仅能证明胚芽鞘尖端中含有促进生长的化学物质

D.应采用生长状况相同的多个胚芽鞘进行重复实验,且切除尖端的长度都需保持一致

解析:

选C 在实验中,温特将切下的胚芽鞘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几小时以后,移去尖端,并将这块琼脂切成小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结果发现这个胚芽鞘会向放琼脂块的对侧弯曲生长(如③④实验组所示)。

如果把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小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结果发现这个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如实验组⑥所示)。

由此说明,胚芽鞘的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从尖端运输到下部,并且能够促进胚芽鞘下面某些部分的生长。

温特实验切除了胚芽鞘的尖端(感光部位),琼脂块没有感光能力,所以有单侧光照射时上述实验结果都不发生改变。

①⑤⑥组结果对照说明空白琼脂块既不能引起生长,也不能导致弯曲,不会干扰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

②与③组的实验结果证明胚芽鞘尖端中含有促进生长的化学物质,还证明该物质的不均匀分布会导致胚芽鞘弯曲生长。

胚芽鞘的生长状况和尖端切除的长度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为遵循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需要确保其在各实验组保持一致。

实验材料的作用和处理方法

[典例2] 对燕麦胚芽鞘进行如图所示的处理,若电机以较低的速度匀速旋转,一星期后胚芽鞘能够发生弯曲的是(  )

A.在胚芽鞘尖端套上不透光的锡箔小帽(即a)

B.胚芽鞘尖端下面一部分用锡箔纸遮住(即b)

C.在胚芽鞘尖端插入云母片(即c)

D.将胚芽鞘放在一侧开有一小窗的暗箱内(即d)

[解析] 解答本题应以题干中的“电机以较低的速度匀速旋转”和图示中的“光源位置及对4个胚芽鞘的处理”为切入点来分析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是否均匀分布,若均匀分布则胚芽鞘直立生长,否则弯曲生长。

a所示的胚芽鞘的尖端被套上不透光的锡箔小帽,尖端不能感受光的刺激,使生长素分布均匀,故胚芽鞘直立生长;b所示的胚芽鞘的尖端下面一部分用锡箔纸遮住,尖端虽然能感受光的刺激,但由于电机匀速旋转,胚芽鞘尖端均匀接受光照,使生长素分布均匀,因此胚芽鞘直立生长;c所示的胚芽鞘的尖端插入云母片,生长素不能进行横向运输,均匀分布,故胚芽鞘直立生长;d所示的胚芽鞘被放在一侧开有一小窗的暗箱内,只有暗箱的窗口朝向光源时,胚芽鞘的尖端才能感受到光的刺激,造成胚芽鞘背向窗口的一侧生长素的含量高于朝向窗口的一侧,胚芽鞘向窗口方向弯曲生长。

[答案] D

(1)需要记住的有关胚芽鞘实验的几个结论

①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幼嫩的植物器官,包括芽、幼叶、发育中的种子。

对于胚芽鞘而言,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在胚芽鞘尖端;发挥作用的部位在尖端下部的伸长区;感光部位为胚芽鞘的尖端;发生横向运输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②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原因:

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③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的因素:

单侧光照、地心引力或人为因素等。

(2)生长素实验中常用的几种实验材料的作用

①锡箔:

不透光,将其套在胚芽鞘尖端或其下部,对其进行遮光处理。

②琼脂:

水和生长素能透过琼脂块,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进入琼脂块的方式为扩散,琼脂块只起传送作用,不能感光,不影响生长素的运输。

常用空白琼脂块和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

③云母片或玻璃片:

水和生长素不能透过,在胚芽鞘的某些部位插入这两种材料可阻碍生长素的运输。

上述材料仅作为一种中介物,材料本身不产生生长素,变换这些材料的位置和作用方式,可影响生长素的分布或运输。

 

[对点训练]

2.假设如图所示①②组实验中琼脂块甲、乙内含有的生长素量,③④组中胚芽鞘尖端所产生的生长素含量均相同,图中a、b、c、d、e、f、g为空白琼脂块,则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①②两组实验能证明胚芽鞘中生长素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

B.③④两组实验能证明胚芽鞘尖端中生长素具有横向运输的特点

C.一段时间后,空白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关系为c>a=f>d=e>b=g

D.甲、乙琼脂块内的生长素通过扩散作用进入胚芽鞘

解析:

选C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由于含生长素(IAA)的琼脂块不能感光,且切去尖端的胚芽鞘正中央纵向插入了云母片,使生长素无法发生横向运输,所以一段时间后,①组琼脂块a、b中生长素含量相等;由于生长素只能由胚芽鞘的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所以一段时间后,②组琼脂块c中没有生长素,因此①②两组实验能证明生长素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

胚芽鞘的尖端感受单侧光的刺激,单侧光能引起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横向运输发生部位在尖端,因此在感受单侧光刺激的情况下,尖端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一段时间后,胚芽鞘尖端下的琼脂块f中的生长素含量多于g中的;但如果在胚芽鞘尖端的正中央纵向插入云母片,生长素无法进行横向运输,一段时间后,琼脂块d、e中生长素的含量相等,因此如果检测到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关系为f>d=e>g,则③④两组实验能证明胚芽鞘尖端中生长素具有横向运输的特点。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一段时间后a、b、c、d、e、f、g七个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关系是f>a=b=d=e>g>c。

琼脂块为非生物组织,生长素只能通过扩散作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进入胚芽鞘。

经典实验三 生物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

通过生物遗传物质的探究实验,掌握科学实验的依据和方法

[核心知识归纳]

经典实验

设计思路

关键技术

关键操作

不同点

共同点

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

设法将DNA与蛋白质等物质分离开来,以单独观察它们在遗传中的作用

把DNA与蛋白质区分开,分别观察DNA和蛋白质在遗传中的作用

物质分离技术、物质提纯技术、微生物体外培养技术

将S型菌中的DNA、蛋白质等物质分离并尽量提纯;将DNA等物质分别加入到其他条件相同的培养有R型菌的培养基内

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设法对DNA与蛋白质进行标记,以分别观察二者在遗传中的作用

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微生物培养技术

用无放射性标记的T2噬菌体与含32P(或35S)标记的细菌混合培养较长时间后,才可获得32P(或35S)标记的T2噬菌体;标记过的T2噬菌体与未标记过的细菌混合培养时间、搅拌力度等要恰到好处;离心时要保证沉淀物为细菌

[考查角度全析]

对实验原理的考查

[典例1] (2018·全国卷Ⅰ)某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其突变体M和N均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M可在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N可在添加了氨基酸乙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将M和N在同时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培养基中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再将菌体接种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发现长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卡通动漫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