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经典语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556108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经典语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经典语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经典语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经典语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经典语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经典语录.docx

《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经典语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经典语录.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经典语录.docx

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经典语录

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经典语录

  1、灵魂只能独行。

——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

  2、所谓天堂即是人的仰望。

——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

  3、可怕的不是危机,而是麻木。

——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

  4、人的高贵在于他有灵魂生活。

——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

  5、世上本无家,渴望和渴望相遇,便有了家。

——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

  6、人的高贵的灵魂必须拥有配得上它的精神生活。

——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

  7、说到底,每一个人的灵魂教育都只能是自我教育。

——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

  8、有着纯正追求的青春岁月的确是人生最美好的岁月。

——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

  9、人生境界的三项指标:

生活情趣、文化品位、精神视野。

——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

  10、可以把人的生活氛围三个部分:

肉体生活、社会生活、灵魂生活。

——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

  11、“黑格尔”说:

一个没有形而上学的民族就象一座没有祭坛的神庙。

——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

  12、天才是大自然的灵感。

天才三境界:

入世随俗、避世隐居、救世献身。

——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

  13、我不想知道你有什么,只想知道你在寻找什么,你就是你所寻找的东西。

——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

  14、一个有梦想的人和一个没梦想的人,他们是生活在完全不同的世界里的。

——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

  15、人生永远既是道路又是家。

只是道路,就活得太累。

只是加,就活得太盲目。

——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

  16、真正的成熟,应当是独特个性的形成,真实自我的发现,精神上的结果和丰收。

——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

  17、与快感相比,幸福是一个更高的概念,而要达到幸福的境界就必须有灵魂的参与。

——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

  18、快感和痛感是肉体感觉,快乐和痛苦是心理现象,而幸福和苦难则仅仅属于灵魂。

——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

  19、灵魂是我们身上的神性,当我们享受灵魂的愉悦时,我们离动物最远而离神最近。

——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

  20、如果说成功是青春的一个梦,那么追求即是青春本身,是一个人心灵年轻的最好证明。

——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

  21、当人认为所有的生命,包括人的生命和一切生物的生命都是神圣的时候,他才是伦理的。

——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

  22、人之为人,就在于他身上既有动物性,又有神性。

所谓人性,也就是动物性向神性的升华。

——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

  23、喜欢谈论痛苦的往往是不识愁滋味的少年,而饱尝人间苦难的老年贝多芬却唱起了欢乐颂。

——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

  24、精神生活的普遍平庸化主要表现是:

信仰生活的失落;情感生活的缩减;文化生活的粗鄙。

——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

  25、由单纯到复杂,再复归成熟单纯,我名之智慧。

由混沌到清醒,再复归自觉混沌,我名之彻悟。

——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

  26、无论在什么时代,每一个个体都必须并且能够独自面对他自己的上帝,靠自己活得他的精神个性。

——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

  27、灵魂的概念指的是人的内在的精神渴望,更准确地说,是人身上发动精神性渴望和追求的那个核心。

——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

  28、一个内心生活丰富的人与一个内心生活贫乏的人,他们三在和实实在在意义上过着截然不同的生活。

——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

  29、神并非居住在宇宙间的某个地方,对于我们来说,它的唯一可能存在的方式是我们内心中感受到的它。

——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

  30、对于他人灵魂的神秘,我们同样不能像看一本属于自己的书那样去阅读和认识,而只能给予爱和信任。

——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

  31、休息时神圣的,因为闲暇是生命的自由空间。

只是劳作,没有闲暇,人会丧失灵性,忘掉人生之根本。

——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

  32、文明之对于不同的人,往往进入其不同的心理层次。

进入意识层次,只是学问;进入无意识层次,才是教养。

——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

  33、人生有两大幸福,一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做的让自己满意;另一是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给他带来快乐。

——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

  34、我不相信上帝,但我相信世上必定有神圣。

如果没有神圣,就无法解释人的灵魂何以会有如此执拗的精神追求。

——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

  35、我们岂不是在同样的意义上说,灵魂是我们身上的神性,当我们享受灵魂的愉悦时,我们离动物最远而离神最近。

——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

  36、凡真正的信仰,那核心的东西必是一种内在的觉醒,是灵魂对肉身生活的超越以及对最高精神价值的追求和领悟。

——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

  37、无论你多麽热爱自己的事业,也无论你的事业是什么,你都要为自己保留一个开阔的心灵空间,一种内在的从容和悠闲。

——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

  38、一个爱美的人,在精神生活上往往会有较高的追求和品味。

真善美是不可分的。

理智上求真,意志上求善,情感上爱美。

——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

  39、即使两人相爱,他们的灵魂也无法同行。

世间最动人的爱仅是一颗独行的灵魂与另一颗独行的灵魂之间最深切的呼唤和应答。

——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

  40、世界的丰富的美是依每个人心灵丰富的程度而开放的。

对于音盲来说,贝多芬等于不存在;对于画盲来说,毕加索等于不存在。

——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

  41、能被失败阻止的追求是一种软弱的追求,它暴露了力量的有限。

能被成功阻止的追求是一种浅薄的追求,它证明了目标的有限。

——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

  42、“善”有两层意思。

一是指个人的善,即个人道德上、人格上、精神上的提高和完善。

另一是指社会的善,即社会的进步和公正。

——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

  43、上帝对于富人是最后的奢侈品,对于穷人是唯一的安慰。

宗教精神的实质是对个人内在心灵生活的无比关注,看的比外在生活更重要。

——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

  44、真正的成功首先应是在做人的成功,即做一个精神上优秀的人,生活的有意义,而事业的成功不过是做人的成功的一个自然结果而已。

——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

  45、有的人总是在寻找,凡到手的,都不是他要的。

有的人从来不寻找,凡到手的,都是他要的。

各有各的活法,究竟哪种好,只有天知道。

——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

  46、相信神圣的人有所敬畏。

在他心目中,总有一些东西属于做人的根本,是亵渎不得的。

不相信神圣的人,必被世上一切神圣的事物所抛弃。

——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

  47、同样的痛苦,对善者是证实、洗礼、净化,对恶者是诅咒、洗劫、毁灭。

世俗的祸福,在善者都可转化为一种精神力量,在恶者都会成为一种惩罚。

——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

  48、现代人实际上只能在艺术和功利二者之间进行选择。

艺术的生存方式注重对生命的体验和灵魂的愉悦,功力的生存方式注重对物质的占有和官能享乐。

——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

  49、精神生活并不是一种自然延伸的进化,或一种可以遗传的本能,也不是一种能够从日常经验中获得的东西。

正因为它极其内在和深刻,我们必须去唤醒它。

——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

  50、苦难与幸福是相反的东西,但它们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都直接和灵魂有关,并且都牵涉到对生命意义的评价。

苦难不仅提高我们的认识,而且也提高我们的人格。

——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

  51、智慧就好像某种分身术,要把一个精神性的自我从这个肉身的自我中分离出来,让它站在高处和远处,以便看清楚这个在尘世挣扎的自己所处的位置和可能的出路。

——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

  52、一个人只是为谋生或赚钱而从事的活动都属于劳作,而他出于自己的真兴趣和真性情从事的活动则属于创造。

劳作仅能带来外在的利益,唯创造才能获得心灵的快乐。

——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

  53、每一个个体必须穷其毕生的努力,才能“重新占有”精神生活,从而获得一种精神个性。

精神的实现决不是我们的自然禀赋;我们必须去赢得它,而它允许被我们赢得。

——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

  54、在现代的市场竞争中,综合素质是更加重要的,其中也包括精神素质。

市场上的大手笔往往出自精神视野宽阔的人,玩弄小伎俩的人虽能得逞于一时,但绝对没有打出息。

——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

  55、相爱的人们也只是“在黑暗中并肩行走”,所能做到的仅是各自努力追求心中的光明,并互相感受到这种努力,互相鼓励,而“不需要注视别人的脸和探视别人的心灵”。

——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

  56、我们历来缺少那种形而上和宗教意义上的信仰,只有社会伦理和社会政治意义上的信仰,不是寻求人生与某种永恒神圣本体的沟通,而是把人生与一定的社会理想联系起来。

——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

  57、西方人的人生思考的核心问题是:

为什么活?

或者说,活着有什么根据,什么意义?

中国人的人生思考的核心问题是:

怎么活?

或者说,怎样处事做人,应当用什么态度和别人相处?

——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

  58、所谓信仰生活,未必要皈依某种宗教,或者信奉某一位神灵。

一个人不甘心被世俗生活的浪潮推着走,而总是想为自己的生命确定一个具有恒久价值的目标,他便是一个有信仰生活的人。

——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

  59、对于一个精神需求很高的人来说,危机时不可避免的。

他太挑剔了,世上不乏友谊、爱、事业,但不是他要的那种,他的精神仍然感到饥饿,这样的人,必须自己来为自己创造精神的食物。

——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

  60、难的不是避世修行,而是肩着人世间的重负依然走在朝圣路上。

大爱者理应不弃小爱,而以大爱赋予小爱以精神的光芒,在爱父母、爱妻子、爱儿女、爱朋友中也体味到一种万有一体的情怀。

——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

  61、许多人所谓的成熟,不过是被习俗磨去了棱角,变得世故而实际了。

那不是成熟,而是精神的早衰和个性的消亡。

真正的成熟,应当是独特个性的形成,真实自我的发现,精神上的结果和丰收。

——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

  62、既然一切可能的外部生活都不能令我们满足,那就必定是由于我们的生活具有从直接环境所无法达到的高度。

因此,现代人的不安超出了以往时代,反倒表明了现代人对精神生活有着更高的要求。

——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

  63、世上没有绝对健康的人。

区别在于明显与不明显。

我们用上帝的眼光来看自己,就会发现我们的内在生命永远是完整的,是永远不会残缺的。

在上帝的眼里没有残疾,每一个人都能够生活的高贵而伟大。

——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

  64、人的精神性自我有两种姿态。

当它登高俯视尘世时,他看到限制的必然,产生达观的认识和超脱的心情,这是智慧。

当它站在尘世仰望天空时,它因永恒的缺陷而向往完满,因肉身的限制而寻求超越,这便是信仰了。

——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

  65、以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这种方式本身就是“以项实实在在的内在成就”,因为它所显示的不只是一种个人品质,而且是整个人性的高贵和尊严,证明了这种尊严比任何苦难更有力,是世间任何力量不能将它剥夺的。

——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

  66、创造幸福和承受苦难属于同一种能力。

当你遭受巨大痛苦时,你要自爱,懂得自己忍受,尽量不用你的痛苦去搅扰别人。

人生的重大苦难都起于关系。

对付它的方法之一便是有意识地置身在关系之外,和自己的遭遇拉开距离。

——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

  67、一个人,一个民族精神上发生危机,至少表明这个人,这个民族有较高的精神追求,追求挫折,于是才有危机。

如果时代生病了,一个人也许就只能在危机和麻木中做选择,只有那些优秀的灵魂才会对时代的疾病感到切肤之痛。

——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

  68、外在的眼睛看见现象,内在的眼睛看到本质。

许多时候,我们的内在眼睛是关闭着的。

于是,我们看见利益,却看不见真理,看见万物,却看不见美,看见世界,却看不见上帝,我们的日子是满的,生命却是空的,头脑是满的,心却是空的。

——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

  69、中国人包括中国的学人历来看重事功,即使关心道德修养也有强烈的实用目的,而缺少对个人灵魂生活的关注。

在我看来,一个人有无真正的灵魂生活,亦即是否具有对于自己生命意义的严肃态度,乃是他在世上的一切责任心包括社会责任心的至深根源。

——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

  70、我们在黑暗中并肩而行,走在各自的朝圣路上,无法知道是否在走向同一个圣地,因为我们无法向别人甚至向自己说清心中的圣地究竟是怎样的。

然而,同样的朝圣热情使我们相信,也许存在着同一个圣地。

作为有灵魂的存在物,人的伟大和悲壮尽在于此了。

——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

  71、唯有对于适宜的土壤来说,一颗种子才能作为种子而存在。

再好的种子,落在顽石上也只能成为鸟的食量,落在浅土上也只能长成一株枯苗,对于心灵麻木的人来说,一切神圣的启示和伟大的创造都等于不存在。

只要你的心灵土壤足够肥沃,那些神圣和伟大的种子对于你就始终是存在着的。

——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

  72、在一个功利至上、精神贬乏的社会里,适应取代创造成了才能的标志,消费取代享受成了生活的目标。

在许多人心目中,“理想”“信仰”“灵魂生活”都是过时的空洞字眼。

可是,我始终相信,人的灵魂生活比外在的肉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更为本质,每个人的人生质量首先取决于他的灵魂生活的质量。

——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

  73、对于心的境界,我能给出的最高赞语是:

丰富的单纯。

我所知道的一切精神上的伟人,他们的心灵世界无不具有这个特征,其核心始终是单纯的,却又能够包容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思想。

与此相反的境界是贫乏的复杂。

就是那些平庸的心灵,他们被各种人际关系和利害计算占据着,所以复杂,可是完全缺乏精神的内涵。

——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

  74、人的精神性自我有两种姿态。

当它登高俯视尘世时,它看到限制的必然,产生达观的认识和超脱的心情,这是智慧。

当它站在尘世仰望天空时,它因永恒的缺陷而向往完满,因肉身的限制而寻求超越,这便是信仰了。

完满不可一日而达到,超越永无止境,彼岸永远存在,如此信仰才得以延续。

所以,史铁生说:

“皈依并不在一个处所,皈依是在路上”——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

  75、灵魂永远只能独行。

当一个集体按照一个口令齐步走的时候,灵魂不在场。

当若干人朝着一个具体的目的结伴而行时,灵魂也不在场。

不过,在这些时候,那缺席的灵魂很可能就在不远的某处,你会在众声喧哗之时突然听见它的清晰的足音。

即使两人相爱,他们的灵魂也无法同行。

世间最动人的爱仅是一颗独行的灵魂与另一颗独行的灵魂之间的最深切的呼唤和应答。

——周国平《灵魂只能独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