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顾培训速成教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554924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725.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投顾培训速成教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投顾培训速成教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投顾培训速成教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投顾培训速成教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投顾培训速成教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投顾培训速成教程.docx

《投顾培训速成教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投顾培训速成教程.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投顾培训速成教程.docx

投顾培训速成教程

投顾培训“速成”教程

(一)

——前言

近期博览财经作为第三方培训机构,为部分券商进行了具有针对性的投顾培训工作。

作为参与者,我深感压力。

在较短的课程时间之内,让学员们能够快速掌握一些系统性知识,对于传授者而言,要求甚高。

须知诸多知识,往往并非单向传输就能掌握,还需要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探讨、揣摩。

为了让所讲课程能够在课堂之外产生作用与影响,让学员们能够真正理解并掌握这些“精要”,这里我会将课程概要以文字形式进行分类与整理,以供学员回顾、反思。

投顾,是一个新生事物。

按照我个人的理解,这是一个具有20%卖方身份,80%买方身份的职业。

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

这个市场,就是由卖方、买方为主体构成的。

如果不清楚职业定位,那么意味着,服务导向与专业性将出现“偏离”,或与研究员类似,或与分析师类似,或与基金管理人类似,或与理财师类似……问题是,真正的投顾该做些什么?

这个意识就会模糊。

在我看来,投顾的工作重点在于客户的特定的投资组合。

从卖方那里收集相关性、针对性极强的特定信息,经过专业筛选、剔除,基于客户需求,为买方打造个性化投资方案。

选择信息,要站在卖方立场的专业角度去筛选;制订策略,要站在买方立场来思考问题。

20%与80%的比例,决定了投顾更应该靠近客户立场多一些,具备引导客户走向专业性投资,而不是站在卖方立场“直接做推销”。

针对上述特征,我准备的“速成”教材,分为以下几个大类:

其一,认知篇——建立“锚”的概念;

建立“锚”,即稳定的思维模式和信息存放基础。

通过“锚”的意识形态,帮助学员理解自己看待市场视角的局限性,打开视野,扫清下述课程中“看似矛盾”却“辩证统一”的认知障碍。

帮助学员构建一个稳定且高效的“锚”,提高市场感知力,进而能够迅速发现市场异常变化,给出快速、稳定和正确的反应。

其二,市场篇——“预期、行为、价格”的概念;领军板块的特征;周期、成长、防御板块的特征;

了解金融市场的本质构成:

“预期、行为、价格”。

熟悉金融行为的实现过程,即“反身性”——参与者总期望了解、预见事件的未来情况,并根据这些预见、期望采取行动;当预见和期望付诸实践时,反过来又会影响,改变事件发展进程和原来可能的未来情况。

了解牛市领军板块的特征属性,即“行情主线”——通常牛市行情一定会有一个持续的领军板块。

显著特征是:

一个时代的“符号”。

超前判断需要解读这个时代的标志性特征,历史定位,需要有宏大的视野和超人的前瞻性。

了解周期、成长、防御板块的的特征。

周期、防御板块,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

成长板块,与公司发展周期密切相关。

投资逻辑完全不同;通常3-6个月会有配置变化。

其三,信息篇——影响预期的观察要素;预期周期、事件催化的分类;

教授如何对外部信息进行层面分割,梳理,归类,制表,寻找标的。

预期周期、事件催化的定性总结、举例——预期周期:

当时间处于一个特定时点,投资人预期会习惯性形成条件反射;事件催化:

当特定事件发生,投资人预期会习惯性形成条件反射。

其四,策略篇——教授投顾如何正确地制作策略;

一份“完整”的策略报告的四要素:

首先根据市场、行业所产生的变化推断市场预期走向;抛开市场,研究这些市场预期在未来可能变化;提示可能改变市场趋势的实体经济信号点;对于市场可能发生的情绪变化有预期。

策略不是预测而是对策:

我们负责“发现”,市场负责“实现”;

信息不对称博弈的两种形式:

市场认知程度是否充分(α),宏观事件触发时点多寡(β);

其五,报告篇——教授投顾如何正确、快速地研读卖方研究报告;

区分领先指标、同步指标的异同,理解卖方研究的常用逻辑:

领先指标是“秘诀”,没有人会说;同步指标相对容易,也较为普遍;常用推导逻辑是产业链推导。

比较中观数据相对于宏观数据的优越性:

行业数据会领先于宏观数据,因此关注风向标行业的数据,将把握先机,比如:

煤炭价格,房地产销售,汽车销售。

把握上中下游的预期关注点及传导顺序:

下游把握需求,上游盯住价格,中游关注毛利。

上游(滞后):

煤炭、有色、石油、铁矿石

中游(同步):

化工、钢铁、水泥、电力、机械;下游(领先):

基建、出口、可选消费(汽车、房地产、航空、家电)。

深度认知“去库存”,即关注“去库存”说明处于经济短周期。

注意事项:

1.库存不是判断需求的唯一指标。

间接关系非直接关系;2.中下游库存比上游库存重要。

与需求的逻辑链短;3.取相对水平,不看绝对水平。

特定行业数据的定性“替代”:

螺纹钢反映预期变化;水泥反映开工需求;发电量反映眼前不可以推导;石油、有色、铁矿石的价格反映海外需求,量反映国内需求。

其六,政策篇——政策如何影响产业链上中下游;

调控政策的影响分别是:

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直接影响下游;行业政策直接影响中游;上游与出口不受政策影响。

进而判别经济“可控”、“不可控”的数据条件即可知。

其七,主题投资篇——判别题材炒作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素;

题材炒作的行为本质是“排队”,即预期的一致性;需要关注三个要素:

“规律性”——时间;“想象力”——催化剂;“凝聚力”——人气。

其八,资金篇——通过不同视角感知流动性水平;

板块热度多寡,行情涨跌高低,取决于流动性脉冲水平;股市高估还是低估经济,取决于流动性平均水平。

煤炭、有色弹性大、敏感性高;银行、钢铁弹性小,敏感性低。

由于参加培训的投顾人员较多,水平参差不齐,培训时必须照顾到各类新人,课程往往只能由基础开始。

所以现场讲解没有追求深度,而力求与会者“听懂”、“理解”。

在稍后的文字整理中,我会尽可能把问题引入到深层面的推导之中,将以更多篇幅放在“如何应用、扩展”之上,以弥补现场讲解之缺憾。

投顾培训“速成”教程

(二)

——认知篇

请问你是如何判断衡量一只股票价格的“高与低”?

没错,可以有很多种方法。

比如:

我们可以用PE,也可以用PB;可以用历史平均价格,也可以用近一年平均价格;可以用从基本面去分析发展前景,可以从筹码集中度去分析“主力成本”;可以比较差不多大小流通盘的股票;可以同一个行业的其他公司进行比较;总之,可以有很多种体系或框架作为“锚”,来评估这种股票的价格到底是高还是低。

问题是,如果每一种方法都尝试,相信你永远无法得到一个笃定的答案。

为什么呢?

一句话来解释,“这个市场中的一切,只有相对价值,没有绝对价值”。

正因为没有绝对价值,面对同一事物,当我们替换不同的锚,则会看到不同的相对价值。

事实上,这一概念不止是适用于金融市场。

我相信,上述这些论述,紧跟而来的是“困惑”和“抗议”。

谁在困惑?

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锚”,那么必然会“困惑”,被“不确定性”所包围。

谁在抗议?

忠诚于某一个“锚”且笃定,那么必然会“抗议”,被“否定感”所包围。

为了能够让后面的课程不受抵触的植入大家的脑海中,首先我必须要做一件事——把“锚”这个概念讲清楚。

什么是“锚”?

稳定的思维模式和信息存放基础。

直白一点说,基准,一切行为的参照系。

没有锚,好比在太空中漂浮,将失去上下左右的方向感,失去位置感,既不知道在哪里,又不知道往哪里去。

无论承认与否,“锚”一定已经存在于你的意识中,它会影响你的判断,影响你的行为。

不夸张的说,如果通过测试知道了你的锚,那么“在特定事件发生后你会做什么反应”将在我的预期之内。

通常,大家的“锚”都会因为初次价格而“锚定”。

比如,两年前,你花5000块买了人生第一台液晶电视。

那么,这就是“锚”。

以后再次购买液晶电视的“锚”,但凡低于这个价格,你都会认为便宜,而高于这个价格就会认为贵。

想想看,进行股票交易时,除去激情的影响,正常状态下,你常常会考虑哪些标准?

这些标准又是从何时起,通过怎样的行为从而牢牢占据了你的思想?

你的第一次“锚定”行为就在那里。

人们常常会犯一个“错误”——不断重复用锚去比对新的事物——或者说,这就是常人的思维方式。

也许你第一次“锚定”行为是客观而又冷静的,“第一次”会考虑很多问题。

不过,一旦你确定了锚,之后的行为标准只是不断与前一次进行有意识或无意识比较。

这意味着,一些本来值得关注的事件,会因为“经验”而在无意识中被你忽视。

你的“锚”严重限制了你的思维空间,使得思想永远只能在“锚定”空间之中进行运转。

当你错误的时候,常常会说,“啊哈,我犯了经验主义!

”。

不过,有时候这也会转变成为“直觉”,当正确的时候,我们会说,“啊哈,运气不错!

”。

不难发现,无论什么时候,你的锚才决定了你会正确还是错误(当“锚定”空间与事件趋势发生“重合”时,你就会正确),而并不是你所自以为“错误是其他客观原因造成的”。

因此,选择“正确的锚”,变的非常重要。

这从一个角度解释了,为什么很难有人总是“正确”?

如果你的“锚

定”空间是一个“闭合”空间,而不是“开放”空间。

那么,你的正确往往只是暂时的,因为事件趋势总是在变化中,早晚会走出你的锚定空间所能涵盖的部分。

所以,“股神”非常容易陨落。

巴菲特为什么能够“常胜”?

因为他知道自己的锚在那里(思想的边界)。

虽然无法去改变锚,但他可以避免去做“锚定空间”以外的判断,比如他从来不预测宏观经济,不投资高科技股票……

这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总结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锚”的存在,其次有意识克服心理障碍,最后努力不断校正“锚”,这样才能在一个变化的市场中,让自己走在一直正确的路上。

需要尤为注意的是,直接从价格变化出发建立“锚”,绝对是错误的。

因为货币本身的数字,是绝对值。

一旦通过价格来评估,那么,你的“锚”就被“钉死”在一个区域,而不是动态变化的。

这是很多投资人的“通病”。

在下面的课程中,我所阐述的一切知识,都应该纳入你的“锚”中,它们都是最接近“正确”的锚。

相同点在于,它们都经历了漫长时间的验证。

在我看来,这是构建“正确的锚”所需要考虑的唯一标准,而非其他。

了解,吸纳这些来自不同层面的经验,会让你建立一个具有广阔边界的锚,更重要的是,自主意识到只有不断校正“锚”,只有不断拓展锚定空间的边界,才可能看到“更远处”,才可能“不断正确”……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而“知己”却是一件万难之事。

投顾培训“速成”教程(三)

——市场篇

上一章节,我们讲解了“锚”,束缚你的思想、行为的“坐标系”。

当我们意识到锚的存在,并自我审视,很容易就能够发现它。

接下来,我会用一些“新坐标”,来替换掉你原有的坐标系。

不会痛,但有些艰难。

金融市场的本质

用了十多年时间,终于我把金融市场的本质浓缩为六个字:

“预期、行为、价格”。

这将是我要植入的第一个概念。

这六个字,代表了人类一切经济行为的基本要素(不可再分)。

当我们深刻理解了三要素之间的关系,就可以轻易理解索罗斯的反身性理论。

金融行为的实现过程,即“反身性”——参与者总期望了解、预见事件的未来情况,并根据这些预见、期望采取行动;当预见和期望付诸实践时,反过来又会影响,改变事件发展进程和原来可能的未来情况。

简而言之,预期驱动行为,行为影响价格,价格创造预期,周而复始。

从表象上看,这就是我们常常提及的“趋势”。

既然“反身性”可以不断循环,趋势如何被打断?

一定是预期首先发生改变。

当价格所创造的预期无法对冲反向预期集合,那么行为就会发生改变,从而开始新的循环,形成新的趋势,只是价格方向相反。

价值投资与技术分析的“先天缺陷”

了解上述这些玄妙的“坐标”有什么用呢?

举例说明:

金融市场的投资分析,发展至今不过百年多的历史。

主要有两大根脉,以道氏理论为首,以价格研究为核心目标的技术分析体系;以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学说为首,以预期研究为核心目标的预期分析体系。

或许有人会质疑,明明是价值投资,怎么会成为预期研究呢?

所谓价值投资研究的是公司本身,而不是股票。

公司价值与股票价格之间,实际上是投资人的预期关联,而不是其他关联形式。

当我们以“预期、行为、价格”为锚,可以发现价值投资学说是通过影响预期,来达到驱动投资行为,进而影响价格的方式。

换句话说,一个市场中大多数人都不关心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而只是专注于博取股票的差价。

那么,价值投资分析则难以形成预期的一致性,无法驱动投资行为,进而“价值长期被低估或高估”成为常态。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成熟市场与非成熟市场的差异,不在于市场规模有多大,而在于价值投资分析能否施展,即公司价值与股票价格之间的预期联动是否通畅,价值评估是否能够保持在一个理性区间。

如果公司价值与股票价格无法形成预期共振,那么这就是纯粹的“赌场”。

因为,丧失了股市存在的经济意义——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不存在。

道氏理论围绕价格进行分析研究。

尤其在“赌场”,这是不可或缺的分析方式。

因为,它直接分析价格的趋势,而不考虑其他因素,即具有价格的任何标的。

有谁知道技术分析的“先天缺陷”在哪里吗?

当我们以“预期、行为、价格”为锚,可以发现技术分析依赖的是趋势的持续性。

趋势,则是“预期驱动行为,行为影响价格,价格创造预期,周而复始”。

所以,技术分析可以解释已经发生的任何趋势,但不能够前瞻预测趋势拐点。

换句话说,因为趋势变化起源于预期,而不是价格,所以技术分析不可避免存在一定“滞后”。

所以,在实盘操作中,运用技术分析,通常只是用来确认趋势的成立,并设定止盈或止损。

这是很科学的用法。

如果试图通过技术分析进行前瞻预测,那么则将遭遇“先天缺陷”而导致失败。

因为无论用什么技法,潜在前提是“现有趋势或规律不变”。

可是,这个前提常常会因为预期改变而发生趋势或规律改变,导致预测失准。

或许有人会质疑,为什么还是有很多高手用技术分析成功预测了拐点啊?

正确不难,难的是一直正确。

在这个市场里,只有持续出现接近全对或全错的分析才有实战价值,对一半错一半的预测,不如扔硬币。

“用技术分析来预测拐点的偶然成功是概率使然”的说法,或许刻薄,但这就是事实。

除非有人能够只运用技术分析连续十次把握趋势拐点,否则,没有充分数据来说明技术分析的先天缺陷有可能被改善。

道氏理论的祖师查尔斯•亨利•道同样也赞同我的说法,当年曾声称其理论并不是用于预测股市。

只是后人并不了解其理论机理,而妄加推导而已。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两种分析方式,都存在同一个“天然弊端”,面对群体性行为推动的极端行情将束手无策。

简而言之,人性的贪婪与恐惧,难易度量。

价值投资选择了等待,而技术分析选择跟随趋势。

问题是,根据国外学者的抽样统计,如果去除大涨或大跌的交易日,那么市场最后的波动率几乎为零。

这意味着,大涨或大跌的捕捉预测是多么重要!

当然,这也是尚未解开的难题。

作为一名行为学研究者,我相信行为学是终极方法,并正在解开这道难题,通过行为分析的方式,捕捉群体性行为的潜在规律进而透视市场脉动。

今后有机会再深入介绍。

总结

当我们以“预期、行为、价格”为锚,可以轻易解剖现今主流的证券分析方式,清晰看到其理论体系的优越性与局限性。

值得注意的是,以预期为研究视角的价值投资,以价格为研究视角的技术分析,都已经成为分析流派的主流。

唯独以行为作为研究视角,尚缺乏能够成为金融市场“基石”的分析方式——这是我成为一名行为学研究者的“原因与目标”。

既然,三要素构成金融市场的本质,那么预示着,行为学研究总有一天一定会有一套成熟的分析方式成为“最后一面引领市场发展的旗帜”。

由上述文字可见,“预期、行为、价格”这六个字可以包含整个金融市场的所有认知。

以此为“锚”,“锚定”空间是不是“最大”呢?

显而易见。

这就是本章节的重要意义所在。

投顾培训“速成”教程(四)

——市场篇

前述两章节,我们探讨了“锚”,探讨了“预期、行为、价格”我相信,现在大多数人会存在一些疑惑——这些“虚幻”概念究竟对于投顾工作有什么实际作用呢?

本章节我将要解决这一心理问题。

集大成于一身

大多数投资人与这个市场接触五年之内,一定产生一个“选择”——用技术分析为主,还是用价值分析为主,来评判市场或股票?

大多数人是如何做的?

无非就是两种情况

——要么不置可否,今天用这个,明天用那个,反正能证明自己的观点,用哪一种都行;

——要么投入某一个“门派”,与另一“门派”划清界限,从立场上就直接否定对方,进而肯定自己;

我相信,如果一名投顾与客户属于不同“门派”,那么基本上在业务层面就很难存在“交集”。

这早晚会成为困扰各位的难题……

怎么解决呢?

我的解决方法是:

让自己“集大成于一身”。

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只要理解前述两章这些“虚幻”概念。

下面我将举例说明:

中国功夫门派众多。

天下武功出少林,少林可比“技术分析”;

道家太极包含阴阳、刚柔、奇耦,无所不有,太极可比“价值投资”;

截拳道“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截拳道可比“行为分析”;

哪一种武功更厉害?

这是永远也纠缠不清的问题。

无论是哪一种功夫都是中国功夫,无论是哪一种分析方式都是股票分析——围绕“预期、行为、价格”展开。

不过,要取得突破,必须要认清局限性;要精通一门理论,“知长”还需“知短”;逐渐吸收百家之长,结合自身目标,创造属于自己的功夫体系,也就是“锚”。

前文已经谈过,“锚”可以禁锢思想,也可以帮助你达到新的境界,这完全取决于是否选择了“正确的锚”。

“预期、行为、价格”是我多年经验精粹之后总结的“正确的锚”,追求市场分析之根本的结果,追求理念是让市场分析“简洁、直接、非传统”,把握问题直击要害,不重形式重结果。

当我们用“预期、行为、价格”为“锚”,无论技术分析还是价值投资,都不存在使用障碍,就可以做到“融合”。

另外,还能够有足够空间保持“开放”的思维接纳更多种分析方式。

前文我已经指出技术分析和价值投资的“短板”,只要我们抱着客观心态,不把两种方法当作“神”来膜拜,那么在应用层面我们就可以始终“高人一等”,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在搏击时,有什么条件比知道对手技能的“天然缺陷”更有利呢?

要达到这种境界,做到所有这些,首先都需要从思想上打开一扇门,接纳“正确的锚”,真正领会这些“虚幻”概念。

从这个角度而言,我在帮大家节省时间,节省经验积累的过程,所以,我称为“速成”教程——哪怕你刚刚入行,只要经过这一套系统教程的训练,真正领会“正确的锚”,一年时间可以“对等”十年磨练,更重要的是,学会自我成长,沿着一条正确的路。

总结

当一个人掌握了这个市场“正确的锚”,就打开一扇门走向“大智大慧”之路,任何技术都无神秘可言,对方理论技术之优劣了然于心。

我们只有在了解自己时方足以看透旁人,这不仅仅是单纯对知识的寻求,或是形式化的技巧累积,而是发掘自我不足之根源。

李小龙曾说过截拳道是一门艺术,是一个面对自我的思想,它不是打架的武器,贵在它的思想。

他是我上述思想的启蒙者,正是按照这条路径,使得我在行为学研究之路上能够获得一些成绩。

所以,我相信,只要各位能够从思想上取得突破,选取“正确的锚”,在自己所处领域有所建树只是早晚而已。

投顾培训“速成”教程(五)

——市场

下面我将介绍关于市场的一些背景知识,也许你了

通常,一轮牛市行情一定会有一个持续的领军板块。

或者我们称为“行情主线”——行情主线的说法,其实包含了“核心逻辑与领军板块”两个部分。

从历史特征来看,领军板块一定是——一个时代的“符号”。

1996-1997年间的深发展、四川长虹,以及深康佳、青岛海尔等家电制造企业。

那是一个中国民众最关注股市的时代,大家熟知的2007年都不能相提并论;

那是一个供求极度不平衡的时代,股市规模相对于股市外围的资金而言太小太小;

那是一个政策无比呵护的时代,国务院批示要“稳步发展、适当加快”证券市场发展,央行则宣布不再办理新的保值储蓄业务,并在一个月后首次降息,利率进入下行通道,国有企业改制如火如荼,各地政府积极出台政策支持上市公司;

那是一个居民消费特别是家电需求爆发的时代,彩电、冰箱走进千家万户,以家电股为核心的蓝筹板块脱颖而出;

这一个时代的“符号”是什么?

“全民炒股”这个名词第一次出现在媒体上。

行情核心逻辑是“储蓄不买家电就炒家电股”。

今天看来,八个字可以描述“政策松绑,投资有理”。

1999年5月19日科网股爆发,上海梅林、海虹控股、综艺股份三家马车,以及东方明珠、广电股份等昔日网络股成为市场主线。

值得注意的是,政策呵护再次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

首先,央行宣布第7次降息,随后证监会官员发表讲话指出,股市上升是恢复性的。

另外,《人民日报》刊发社论,强化“恢复性上涨”这一政治定性,要求各方珍惜股市大好局面。

紧接着,管理层允许三类企业获准入市。

需要注意的是海外网络股泡沫的背景,1999年后,上市公司纷纷“触网”,直至2001年网络股泡沫破灭。

直接导致的结果是,十多年后的今天,A股再无真正意义上的网络股。

二十世纪的最后五年,A股换上了两种病,“政策瘾、造假瘾”,过于功利的发展路径与方式,让投资文化被扭曲,这绝不是普通股民的错。

进入二十一世纪,公募基金的引入对于这个市场产生了一些“化学”变化。

2003年是值得记忆的一年。

公募基金成为了这个混乱市场的主导,随着“价值投资”理念的引入,上市公司业绩与股票价格之间终于开始发生“来之不易”的关联。

五朵金花(煤炭、汽车、电力、银行与钢铁)第一次作为一个主题登上历史舞台。

2006年-2007年,这场梦也到了该醒的时候。

公募基金规模在这一两年间达到了惊世骇俗的顶峰,他们甚至具备了操纵市场的能力,可以把价值投资理念肆意引申。

所以,2008年所受到的“惩罚”只是因果向报而已。

通过这四次典型牛市的描述,可以清晰看到A股市场成长的脉络。

就公募基金发展而言,我们可以参照当年美国市场风靡一时的“漂亮50”时代去找找自己。

显然,现在的A股市场已经进入到一个混沌期——在旧时代与新时代的交界处。

超前判断下一个时代的“符号”非常困难,需要有宏大视野和超人的前瞻性。

不过,我们也有一条捷径,通过回顾它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脉络,来寻找我们A股市场发展可能存在的阶段性特征。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当今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大政府”模式下,社会资源配置的“计划性、指向性”很大程度影响了行情主线。

所以,如果希望能够把握下一个时代的“符号”,需要对于政经关系有深入认知,以及持续性、针对性的跟踪政策动向。

这一“上层”区别,将导致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与资本主义国家早期金融市场发展的“原始”路径会有所差异。

毕竟,没有两片树叶是完全相同的。

总结

评估一个投资人不是看学识,不是看年纪,而是在这个市场“生存”了多久。

为什么?

因为要生存,就一定要学会“因地制宜,与时俱进”。

没有完整经历过至少一个牛熊循环,一定会存在非常多的理念“盲区”,早晚有一天会成为通向成功路上的“陷阱”。

在不同背景下的市场,很多理念往往相互矛盾。

如果只是按照一种理念,而这套理念又具有牛熊市的局限性,那么就很难熬过这一循环。

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

如果不具备自我学习的能力,市场在变,你却无法跟随脚步,那么早晚都会被踢出局。

所以,希望大家能够具备这样的视野,以客观、发展的态度面对现在还斩钉截铁的“真理”。

投顾培训“速成”教程(六)

——信息篇

接下的内容我们将进入“实战”模式。

作为一名投顾,每天将面对海量信息,如何在最短时间内将外部信息进行,分拆、梳理、归类、指标,最后落实到标的,是需要有技巧的。

下面我将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些经验。

首先,我们必须清楚每天外部信息的基本分类。

相当棘手的问题是,基本分类以什么标准来“评估”呢?

我的回答是,预期。

消息触发的是预期,所以,我们必须按照预期的不同进行消息分类,而不是按照消息的种类进行分类。

至少基本分类一定要按照预期影响来进行分配。

见左图,共有五个要素,分明是政策面、基本面、技术面、周期规律、突发事件。

按照三横两纵进行制表。

这基本能够涵盖金融市场上所有影响预期的消息。

必须要牢记的是,如果没有明确的市场“指向”——即预期标的,那么此类信息没有收集汇总价值,属于垃圾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